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教書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71K

今天,有幸到中牟縣青年路小學,做招聘優秀在職教師的評委。走進校園,花兒芬芳,綠意濃濃。教育無小事,無處不教育,在並不大的校園裏體現的淋漓盡致,讓每一位踏進校園的人禁不住修正自己。我非常自然的想到:參加這次招聘的在職教師,應該非常優秀吧!但是,等到了面試的現場,聆聽各位老師的空講課,才發現並非如此。

小學數學教書心得體會

為保證競爭的公平、公正,我們五位小學數學的評委現場確定了講課內容,是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分數除以整數》,十六位選手都是這個課題。在沒有面試之前,我們五人一致認為選取的教材不難。聽完了十六位選手的空講課,卻一致感覺優秀的教師也就兩三位。那麼,問題主要出在哪裏呢?我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發現表現不出眾的教師,很大程度上是輸在了對教材的解讀上。教材解讀不到位,教學理念就難免陳舊,教學過程的設計就欠火候,教學效果也就打折扣。

解讀教材是備課的基礎,是教師最基本的基本功。身為在職教師,為什麼會輸在解讀教材上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是不知道該如何解讀教材。在我的身邊,有這樣的數學老師:上課前很認真的研究教材,上課時很凌亂的開展教學。究其原因,問題就出在不會解讀教材上。這種貌似解讀教材實則不得要領的老師,不在少數。這些老師的常態課,很多經不起推敲。

二是沒有養成解讀教材的習慣。很多老師上課,常是參考現成的教案,而非自己親力親為的設計。這種情況下,教學的展開多是沿着別人的思路行走。而一旦面對不得不獨自設計教學時,手頭僅有教材而不知所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針對以上的兩點原因,首要擊破的是不會解讀教材的問題。該怎樣解讀教材呢?

首先,要弄清教材講了什麼,對教材進行初步解讀。

以小學數學人教實驗版的'《分數除以整數》為例,例題是這樣的: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如果把這張紙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關於第一個問題,教材主要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呈現分數除以整數的兩種算理和算法。第一種算法的算理是:把4個1/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5,也就是2/5。第二種算法的算理是: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也就是把這張紙的4/5看做一個整體(單位“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1/2。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4/5的1/2是多少用乘法。這樣,就將分數除以整數轉化為分數乘整數的倒數。

關於第二個問題,教材仍然採用數形結合思想,呈現算理和算法。

然後,教材提示學生,通過以上的計算,能發現什麼規律。

這樣的解讀,基本上是眼睛能看到的,思考的成分不多。

第二,要弄清教材為什麼這樣設計,對教材進行深層思考。

還以《分數除以整數》為例。教材通過數學結合思想的運用,展開對分數除以整數的算理算法的探究,主要是基於學生的認知特點。有關分數知識的學習,在小學階段是非常抽象的。而對於小學生來講,任何一個概念的建立、算法的形成,都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作支撐。因此,教材就設計了把長方形紙折一折、分一分、畫一畫的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直觀的數學活動經驗,降低思考的難度。

而之所以設計第二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解決第一個問題的第一種計算方法有其侷限性:當被除數的分子不是整數除數的倍數時,行不通。從而,從兩種方法的比較中優化算法,發現規律,概括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這樣的解讀,就增加了思考的成分,讓對教材的解讀逐步深入。

第三,要重視練習題的解讀,對教材進行全面解讀。

練習是例題的強化、補充和延伸,因此,在解讀例題的基礎上,也要重視練習的解讀。仍然以《分數除以整數》為例,書上的練習題重點安排了分數乘法與除法的逆運算,主要是根據一個乘法算式,寫出兩個除法算式;根據乘法算式寫出除法算式的結果,根據除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的結果。這樣的練習設計,是要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適當的滲透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例如,可以通過驗算分數除以整數的商,去觀察、發現和總結。

這樣的解讀,建立在深入思考與全面思考的基礎上,有利於兼顧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第四,要重視獨立解讀和同伴互助相結合。

以獨立解讀為基礎,以同伴互助做輔助,會大大提升教師解讀教材的能力。這裏所謂的獨立解讀,首先是對教材純文本的解讀,不參考其他資料。對教材深思熟慮之後,再加入一些參考資料,去驗證自己的思考。在獨立解讀教材時,教師要有問題意識,要多問為什麼。自己難以把握時,虛心請教同伴,幫助自己真正吃透教材。

第五,解讀教材時要保持質疑的精神,在辯證中優化。

教材是上課的重要素材,但並不意味絕對完美。以現行的人教試驗版教材為例,就有不少地方編排的不合適,這就需要教師有辯證的眼光和勇於質疑的大腦,在解讀中進行必要的優化,從而為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打基礎。

通過以上方法的解讀,應該能讓教師站在知識體系的高度思考新知的探究,幫助教師較為準確的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更加尊重和找到學生的認知起點,確立合適的教學目標。這樣,再去設計教法和學法,就會有針對性,並能促使教師的教真正為學生的學而服務。

至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教師願意沉下心來教材解讀,當教師掌握瞭解讀教材的方法,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解讀教材的良好習慣,也就會水到渠成的解決教師解讀教材能力不足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