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通識研修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3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通識研修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識研修培訓心得體會(精選5篇)

通識研修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8月13日,我有幸參加了雨山區教育局組織的通識培訓。一天的培訓緊張而充實。

上午,市教研室的張先義主任為我們做了題為"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報告。他的報告生動活潑,一個個案例、一張張圖片、一幅幅表格,深入淺出地向我們闡述了為什麼要提高教學質量,什麼是教學質量,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等問題,讓我們對教育和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教育教學是有規律的,教師只有掌握了教學規律,瞭解了學生學習注意規律,現有的知識水平,個性特點,採取科學的方法,教育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以往那種單純的"時間+汗水"式的拼體力、拼消耗的教學方式是不科學的,低效的。要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課前要進行有效的備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成為教材的傳聲筒。課中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要與學生共同思維,產生共鳴。對學生多提"胖問題"、"熱點問題",引發學生高水平的思考,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科學的方法和探究的機會。此外,還要有效的激勵學生,使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去學習,不喪失學習的動力。張主任的報告不僅給了我們理論的支撐,還給了我們行動的指導。

下午,市二中的郭惠宇校長做了題為"教師專業化成長面面觀"的主題報告。郭校長先向我們介紹了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然後從"用學校文化營造成長的樂園"和"以礪砥自省尋找成長的路徑"兩方面陳述了教師克服職業倦怠,走上專業成長之路的途徑。郭校長的報告,讓我認識到,教師職業倦怠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它直接制約着教師的個人發展,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該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於漪説:"激情是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教育需要激情,因為教育是心靈的對話,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動。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師煥發青春,精神抖擻地工作。此外,教師還要不斷進行反思,反思是促使自我成長的一劑良藥。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曾經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帶着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一天的培訓雖然短暫,但未來的成長之路卻很漫長。雖然當前的評價體系和機制制約着我們教師的行動,但我們千萬不能放棄自己的努力。也許,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嘗試着每天努力一點點,你就會得到一個不同的教育世界。

通識研修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X月25日以及20xx年X月26日,我鎮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晉江市小學學科教學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識培訓》。這兩天中有楊文新教授的《小學名師成長之路》,郭春芳教授的《“錢學森之問”與創新教育》,陳秀鴻教授的《基於教師角色定位的道德思考》,黃麗萍教授的《有效校本教研探索》。

楊文新教授的《小學名師成長之路》,從“時代呼喚名師”“名師在哪裏”“如何成為名師”三個方面闡釋了“小學名師成長之路”的主題。這拉近了我們與名師的距離,給了我們奮鬥的方向,前進的動力。

郭春芳教授的《“錢學森之問”與創新教育》,郭教授引用大量例子説明如今教育的悲哀。特別是那條標語,“生時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讓人莞爾一笑。可校的背後藴藏着無數的辛酸。中國學生苦力耐力非常出眾,可創新人才卻十分匱乏,引人深思。

陳秀鴻教授的《基於教師角色定位的道德思考》,向我們羅列了學生喜歡的的教師類型,以及學生不喜歡的教師類型。從而引出影響教師權威的因素。這都讓我們值得深思,究竟我們想成為哪種類型的教師呢?

黃麗萍教授的《有效校本教研探索》。黃教授運用多種實例告訴我們做學術不能有思維定勢。一種回形針的用途不只有十幾種,可以有無數多種,只要我們懂得運用信息交合法,迂迴思維法。我們就可以有許許多多的答案。

這四個講座從各個角度讓我們明白了當一名老師,僅有學問是完全不夠的。我們應當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及業務能力。要先有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思考,我們不僅是傳道者,示範者的角色,更應該是引導者,父母家長的代言人的角色。在找準角色定位的基礎上,要學會創新,要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完整的有生命的人。不再對他們進行機械教育,在日常課堂中充分發揮我們的教育機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在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去鑽研探討,可以利用信息交合法迂迴思維法融合於實踐教研中。寫論文我們可以因此找出多個點,以點帶面可寫出一篇篇有價值的論文。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通識研修培訓心得體會3

8月25至26日,為期兩天的晉江市小學學科教學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識培訓圓滿結束,培訓中,福建教育學院培訓管理處處長楊文新、福建教育福建教育學院副院長郭春芳、福建教育學院科研處副處長黃麗萍、福建教育學院文科研修部副教授陳秀鴻等專家,分別就《名師成長之路》、《“錢學森之問”與創新教育》、《例談教學科研中的思維技巧》、《基於教師角色定位的道德思考》等方面作了專題講座。四個博士教授的講座各有風采,各自抓住不同的角度為老師們分析,“什麼是教育?如何作為一個名師?如何教育教學?”

在這四場講座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師的“人格魅力”。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説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教師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但對學生的心身發展產生積極的深遠影響,而且它在教育教學中的也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將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愉悦和享受。在他的課堂中,學生的身心都是自由的,他們能説自己想説的話,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在這裏,沒有思想的桎梏,沒有傳統的約束,沒有條條框框,沒有繩繩索索。有的是自由,有的是坦誠,有的是爭論,有的是碰撞,有的是和諧和幽默。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想做個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本人認為,可從如下幾方面努力:一是關愛學生。一個教師是否富有人格魅力,就要看是否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而這主要是看他是否從師生平等的關係上真正地去關心愛護學生。二是淵博的知識、一絲不苟的教學態度。知識是水,魅力是舟,教師的魅力需要其用淵博知識的才能顯示出迷人的風采。三是挖掘“閃光點”,讓學生充滿自信。其實,學生一樣需要“尊嚴”。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教師應顧及學生的“面子”,給他們“下”的台階。有時,表揚比批評會來得更好。學生一旦有了些許進步,我們教師就應及時表揚他們,不應吝嗇讚美的言辭。教師如若能對學生多些鼓勵、少些責備,那麼學生就會多份自信、少點怨氣。四是做學生的'堅強後盾。教師應是學生的堅強後盾,應是在學生失意、氣餒時能及時給予安慰及鼓勵的人。

教師的人格魅力雖然無形,卻時刻體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存活在學生的記憶中。因此,教師只有以其優秀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才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通識研修培訓心得體會4

20xx年8月25——26日,安海鎮教委辦聯合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在安海文體中心舉行晉江市小學學科教學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識培訓。作為安海鎮教師,有幸聆聽了四位專家的講座,他們的講座視點新穎,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

其中,福建教育學院培訓管理處楊文新處長的講座《小學名師成長之路》讓我找到了學習的榜樣,深受啟發。楊教授的講座主要分為三大方面:一、時代呼喚名師;二、名師在哪裏?三、如何成為名師。講座中列舉的“霍懋徵、魏書生、孫雙金、吳正憲”等當代名師,他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展示了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追尋他們的成長足跡,我思緒萬千。“名師名在哪裏?”楊教授給了我們很明確的回答:名師要“名課、名篇、名徒”;名師當有六度素養:思想要有厚度、胸懷要有寬度,學識要有廣度,研究要有深度、追求要有韌度,引領要有效度。“如何成為名師?”名師成長就是教師心智的豐富和開放,要有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要有專業理念和師德,要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特別指出要有教育理想、教育規劃、教育堅守……

細細地品味楊教授的講座,破譯了名師成長的密碼,找到了那把打開人生智慧寶庫的鑰匙。感受如下:

1.名師的成長得益於不斷讀書。所有名師都走着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歲歲,日復一日,永不停息,永無止境。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了他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2.名師要走“學習——實踐——研究”之路。要深入實踐,因為“真正的名師是在學校裏、課堂裏摔打出來的”。名師還要善於研究,要走進教育科研,“只有踏踏實實地沉下去,才能蕭蕭灑灑地浮起來”,堅持實踐、堅持反思、堅持創新。教育科研,名師的發展之本。

3.名師成長關鍵在於戰勝自我。縱觀名師都有一顆平常心,耐住寂寞。在各種誘惑面前,保持一顆平常心,用平常的心態對待名利、地位,對待曾經取得的榮譽,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一時的得失而怨天尤人,內心就會平和而寧靜。在教育現場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活在當下,珍惜平凡的每一天,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業績。

名師的確是我們學習的“範本”,作為平凡教師的一員,我將循其經歷、持其心態、秉其品質、建其精神。

通識研修培訓心得體會5

20xx年X月25——26日,在安海文體中心舉行晉江市小學學科教學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識培訓。

福建教育學院郭春芳教授的講座《“錢學森之問”與創新教育》讓我深受啟發。郭教授的講座主要分為四大方面:一、“錢學森之問”問什麼?二、創新人才為什麼“冒”不出來?三、創新人才的培養根在基礎教育。四、開展創新教育的幾點建議。郭春芳教授指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懂得發現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懂得提出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發現不了問題就是無創造力的表現。”他特別強調培養問題意識,發展批判性思維在傑出人才培養中的重大意義。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素質,加強“教法”、“學法”研究,努力變“師本”教育模式為“學本”教育模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發展,在師生互動與交往中展開教學過程。關注學生髮展關鍵是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建構。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基礎知識點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精神。

黃麗萍教授的講座《例談教學科研中的思維技巧》中的回形針用途求解更是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不僅要讓學生多掌握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從而既提高教學質量,又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