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語文閲讀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4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閲讀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閲讀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

語文閲讀教學心得體會1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説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孩子什麼樣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也結結實實成了我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一、創設情境,披文入情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每節課上,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語言、眼睛、動作……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心靈雞湯,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用情感去融化語言。

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語文,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創造“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盡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我們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蒐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着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閲讀教學

2、在生活中學語文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我們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三、多一些感悟

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課堂充滿思維的張力。既要有個人的靜思默想,又要有同學之間的思維的碰撞;既要發展形象思維(讀文章,想畫面),培養想象力,又要發展創新思維(在不誤讀的前提下,鼓勵個性化乃至創造性解讀),培養創造力,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思、議,不僅要展開師生之間的對話,而且要組織好、引導好師生之間的對話。要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抓住交流中的閃光點、稍縱即逝的思維火花,進行思維碰撞,展開真實的對話、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語習文的舞台,成為老師培育和綻放創新思維之花的沃土。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來人才的培養目標。面對這個大課題,面對新課改,讓我們大膽地去實踐,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

語文閲讀教學心得體會2

通過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我深深地體會到:閲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説,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閲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繫。小學生閲讀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閲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小學生去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我認為必須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閲讀,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閲讀的能力。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件事產生興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學習,興趣更濃者,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課件,精心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課堂教學情境,從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整堂課的教學設下很好的鋪墊。

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學生對草原非常陌生,對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瞭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讓課堂上得生動有趣,激發起學生對草原的嚮往呢?我是這樣做的:

上課開始,我首先讓學生自由談談對草原的印象,然後出示一幅草原風光圖,同時播放了跟草原相關的歌曲。圖畫、音樂以及師生生動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了,學生們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當中……這時,我充滿激情地問道“:草原這麼美,你們想到草原去看看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道“:想!”學生已經完全被引入課堂的情境當中,在無意中形成了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積極參與學習。由此可見,運用多媒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能營造寬鬆愉悦的心理環境,激起學生的“興奮點”,誘發學習熱情,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説,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創造條件,讓學生快樂閲讀

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閲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的進行閲讀。

每個學生的興趣、個性特點不盡相同,因此他們所習慣的.呈現閲讀體驗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喜歡朗讀,有的喜歡錶演,有的喜歡錶述……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如閲讀了《草原》以後,我鼓勵學生説:同學們的感受一定很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於是,他們有的深情地誦讀,有的和着音樂翩翩起舞,有的高歌一曲,有的寫起了小詩,有的和同桌交流……課堂成了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表現的舞台。

四、培養想象能力,激發創新思維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這句話精闢地指出了知識和想象力的關係,知識藉助想象力而發展,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先導,由此可見想象對知識的重要性。在小學閲讀教學的過程中,同樣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首先通過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題,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與創造力是一對“孿生兄弟”。着名哲學家康德説:“想象力是一個創造性的功能。”在語文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能為學生今後更好地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閲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閲讀的思路與作者文章的思路連起來,着重把握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通過閲讀讓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意識,使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真正讀出了感情,真正體會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

五、培養閲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閲讀的興趣

要提高閲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閲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閲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閲讀是提高閲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閲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閲讀方法進行閲讀。學生廣泛閲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小學生閲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在提高閲讀能力時我們要處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後,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閲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範例,這樣班裏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閲讀氛圍,學生的閲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語文閲讀教學心得體會3

閲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傳統的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費時多而收效微,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閲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程下進行個性化閲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師主導不可缺少

閲讀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師放棄對於閲讀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個性化閲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導作用,要關注學生的閲讀審美經驗。由於學生自我經驗的侷限性,在個性化閲讀中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甚至是荒謬的地方。對於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從中瞭解學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給予糾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閲讀活動中勇於質疑,“學習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創造者的姿態去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設想,啟發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去排解疑難,對學生的提問如果見解獨到,教師要熱情鼓勵,對教師的解答,如果學生有不同的看法,也要允許學生保留,求同存異,教師要以同等的身份與學生共同討論,這樣學生才敢於質疑。如在教授《找駱駝》一文時,學生的疑問是:“撒在地上的米,留在地上的駱駝腳印和留在樹上的齒印為什麼老人能看到,而商人看不到呢?”我認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立即肯定學生善於發問的精神,並因勢利導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各抒己見,得出大家認可的答案。因此,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利於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閲讀質量。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閲讀教學是教師圍繞重難點精心備課,精心設問,把學生送進預定的圈子,學生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現成的結論。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是閲讀的主人,教師要歸還學生閲讀的主動權利,引導他們確立自己的閲讀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讀書的主人。使學生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教師活動的追隨者。

在進行個性化閲讀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要給學生自由選擇的度。新課改的課堂上,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課堂用語:“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這就是體現了學生個性閲讀的自主性,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閲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閲讀內容。在個性化閲讀中激發興趣,體驗快樂,形成獨特的見解,發展閲讀個性,提高閲讀水平。

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表現為不同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進行學習,當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閲讀時,他們會學得主動、自覺、輕鬆、愉快,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與無奈。如學習《桂林山水》一文當學生選擇學習灕江的“水”這部分時,老師問“你準備怎樣去領略灕江水的特點呢?”然後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欣賞灕江水的特點。這樣教師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讀書效率也高了。

三、創設“情境”,真切體驗

個性化閲讀是體驗性閲讀,學生帶着熱情,憑自己的經驗能力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是以自己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體驗文本的,這時他的獨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將在文本上打下鮮明的個性的印痕。為了能讓學生真切的感悟體驗文本,教師應該針對其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多媒體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閲讀磁場,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與探知慾望,在對文本的還原和體悟中感受閲讀的妙趣橫生。

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能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形象生動的畫面,悦耳動聽的聲音,會令學生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豐富的情感也會隨之產生。教師適當的語言煽情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着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個性化閲讀。如在教學《遊天然動物園》一課時,我神祕地説:“同學們,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遊覽一個地方,請你帶上攝像機,拍下你認為最神奇的鏡頭”。學生興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對文本的探索中去了。在閲讀交流中,學生有的願意拍下一羣亭亭玉立的長頸鹿所形成的巨大而迷人的風景畫,有的想拍下頑皮的基馬猴,有的主張拍威風凜凜的河馬和大象,還有的則想拍下和睦相處的獅子家族。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魅力,巧妙地促進了學生與課文的有效對話,使學生一下子捕捉到了課文所寫的重點動物,並對它們的特點進行了體驗性的想象、描述。

總之,只要在教學中執行《課程標準》中關於個性化閲讀的理念,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把閲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學生會在富有個性的閲讀活動中,發展閲讀能力,強化閲讀體驗,感悟閲讀方法,提高閲讀水平。

語文閲讀教學心得體會4

高年級段的朗讀要求,不僅要做到正確、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進行閲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悟情傳情,培養語感。寫景的文章,既要讀出景物的美好,還要體味如何借景抒情;寫事的文章,要體會如何記事傳情;寫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讀的指導,要避免理性化、抽象化,應該引導學生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讀中體味、感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讀的指導,還要避免割斷情感的聯繫,要從整體入手,指導學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調及其變化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默讀高年級的默讀訓練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讀速度。為此,本冊教材將默讀與理解、思考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加強了“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等方面的訓練。有多篇略讀課文明確要求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許多也是必須在認真默讀的基礎上完成。為保證默讀訓練落到實處,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為學生留有充裕的默讀時間,並提示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按照要求認真思考,在默讀之後要檢查學習效果,不能匆匆忙忙,流於形式。

無論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教學時都不是單一地用朗讀或默讀的方式,而是要根據讀書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方法。對此教師要妥善安排,做到每次讀書的目的明確,方法得當,並能體現出對課文學習逐步深入的層次性。

語文閲讀教學心得體會5

為期一週的語文錄像課以及學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經過這一週的學習,老師們收穫頗多,最多的感觸就是要讓孩子學好語文,一定要讓孩子愛上語文,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的培養最好的途徑就是閲讀。

都説,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的黃金塑造期,如果此時父母過於強調成績,極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天賦和創造力,但不少家長也犯難,自己當然知道閲讀的好處,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歲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裏,是因為小學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只有博覽羣書、海量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事實上,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裏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這種損失到了初中就開始顯現出來,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那些小學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獲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小學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羣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因此,小學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們從容一些,不要過於追求分數的高低。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小學階段的成績,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在同學們學好語文的道路上,我們希望和家長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們良好的閲讀品性,相信他們在我們共同的引導下會走的更穩。

語文閲讀教學心得體會6

閲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着主體作用。在閲讀教學中,要採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閲讀視野,讓學生從閲讀中體驗快樂,增長知識,提升精神境界,增強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有效的內部動力。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説就不是負擔,而是執着的追求。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啟發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創設情境,讓學生閉上眼睛前往北京,此時教室裏響起隆隆的飛機聲,我加以描述:“飛機起飛了,飛到了殷墟,飛到了北戴河……”由遠而近,學生如身臨其境,像真坐在飛機上一樣。隨着一聲“到了!”同學們睜開驚奇的眼睛,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圖片。這時,我打開錄音機,學生邊聆聽課文錄音,邊欣賞美景,頓時感到心曠神怡,閲讀學習漸入佳境,課結束了,學生還意猶未盡。

2、多渠道閲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語文學科牽涉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所以教師應該把握時機,“因文制宜”,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展知識容量,以多種渠道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在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報刊、雜誌等,還充分利用電腦網絡、影視音像等,組織學生收聽或觀看與課文相關的廣播、電視。另外,我還積極利用閲讀活動課,帶領學生去領略自然風光、名勝古蹟、風俗民情、春種秋收,瞭解國內外和身邊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3、合作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大綱》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閲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六個成員組成。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六個問題:

①這篇課文哪些地方寫得簡略?(種花生、收花生)

②哪些地方寫得詳細?文章的重點是什麼?(過收穫節、議花生)

③父親的話中包含了哪兩層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點是最可貴的?

⑤父親所説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種人?桃子、石榴、蘋果又像哪一種人?

⑥父親是用什麼方法來説明做人的道理的?

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合作解決問題。在討論彙報中,有的學生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會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積極。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閲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以上幾點只是我從教十餘年來的幾點體會,其實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閲讀教學的天地無限廣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閲讀教學方法,教會學生閲讀,讓閲讀伴隨孩子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