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語文聽評課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4W

聽課中,聯繫自己的教學,看看自己的教學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並及時地寫在教案中,正是這一次次的修正與補充,使我們的教學越來越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聽評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

語文聽評課心得體會

語文聽評課心得體會1

5月10日,我到廣水市實驗小學聽了市實驗小學劉偉、武漢市江岸區黃陂路小學潘瑩以及武漢市特級教師王凌等三位老師的課,她們的課樸實、生動、有趣,讓我對小學語文,特別是作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大有收穫。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語文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教學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的更好,誰就能震懾學生的心靈。當我聽這三位老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自然、簡潔、準確。她們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帶領學生在語文創設的情境中遨遊,帶領學生感受課文、感受自己的真情。如劉偉老師提供的小詩;潘瑩老師提供《我媽媽》的繪本,利用圖片欣賞、繪本引路激發學生的激情,藉助看圖讀句子讀出學生不同的感受,打開學生的思路,挖掘、捕捉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引起學生的心靈對話,讓學生學會愛的表達,並做到樂於表達、自由表達,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我能寫、我會寫的快樂。她們的創設學生想寫的情境,鋪設學生想寫的框架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在今後的作文教學中我也要做到解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説自己想説的話。

二、教師的教學藝術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三位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鑽研了教材。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她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己穩定的教學風格。如王凌老師的《草船借箭》打破常規教學方法,利用讀歇後語、在括號裏填歷史人物的方法導入課題,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讀最喜歡的句子、讀人物的對話、讀呼應句、演課文內容等方法來學習課文,做到了樂學、活學。這種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3、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了學生的“説”,這樣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教學昏昏欲睡,而在這三位老師的課上,師生互動很多,學生不再是聽從,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特別是名師們使用了多媒體、繪本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各級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向各位名師學習,不但提高自身素質,不但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了不起的語文教師。

語文聽評課心得體會2

近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首先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幫助,他們給了我很多有價值的建議。我捧着沉甸甸的收穫,心情也被感動着。每逢講評課,附小的老師們都毫不敷衍,有什麼説什麼,真誠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見中肯實在,這種嚴謹求實的教風一直延續傳承着,激勵着一批批年輕教師的成長。

這次通過自己講課,聆聽不同年級語文老師講課以及評課,收穫良多,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1、要準確的把握教學目標,吃透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來創設情境,把學生不易理解的字詞,放在熟悉的課文中去理解;遇到重點詞句要讓學生用不同記號標明,比如:動詞用點標記、中心詞用三角標記中心句用雙橫線標記,以方便學生課下記憶。

2、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帶着問題去讀課文、找答案,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所藴含的感情、道理,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讓讀課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及時的予以糾正。

3、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藝術魅力。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種藝術,誰能將他演繹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課堂上要用課文中所藴含的感情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課堂的語言也要簡潔、準確,避免一個問題多個問法;在授課過程中,還要善於運用多種鼓勵性的語言及時進行評價,比如:“你真會讀課文,”老師還想聽、“你們肯定比老師讀的好”、“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讀書的興趣;另外,板書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寫孩子的語言。

這次講課、聽課及評課活動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語文聽評課心得體會3

20xx年11月22日,我校為了打造教師,語文組進行了聽課評課活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由於課程的限制,我僅聽了八節課:邱光龍老師的《桃花源記》、易曉寰老師的《化石吟》、李文勝老師的《蘇州園林》支玉老師的《答謝中書書》、張值升老師《散步》、劉珍良老師的《那樹》、朱桂谷老師的《天上的街市》、劉倫老師的《泊秦淮》、課堂上教師成熟與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在這幾堂課中,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才認識到《化石吟》這篇文章原來也可以這樣設計的,那優美的朗讀更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語文的教學。

第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比如,劉珍良老師在《那樹》中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找出那樹的情體現在哪些地方?人們是怎樣對待那樹的?(討論)我看到了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還有李文勝老師的《蘇州園林》,學生的積極性也是很高的。

第三,注重反覆朗讀。好文章是用來讀的,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藉助朗讀反覆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比如:支玉老師在《答謝中書書》中讓學生反覆誦讀描寫環境的句子,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在劉倫老師的《泊秦淮》中,劉老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詩歌,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到了詩的情感。

第四,注重有效地延伸,領悟其義。在拓展延伸這一部分,張值升老師在《散步》這一課、讓學生更加深刻透徹地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這一重要含義。課堂上只有教師的精心指導才能造就課堂深層次的延伸。

其次,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説教師的語言。在上課時,這幾位老師的語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了我;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一直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而在這一環節中,幾位老師也都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了相應、合理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説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説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説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聽了這幾位教師的課之後,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當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讓他們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慢慢地培養學生合作討論的方式,使自己的教學不斷地充實。同時,我也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提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使自己不斷成長。

總之,這一次的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語文聽評課心得體會4

每個學期都要舉行聽、評課活動,本學期也不例外。最近我鄉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聽評課活動,參與其中,使我感受頗深。

首先,本次聽評課活動規模之大,,無論從聽課領導,還是講課老師人人蔘與,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即使期間有其他事情被迫間斷,但是最終還是取得了圓滿結束。可見,領導對此次活動之重視,老師們對此次活動之用心。歸根結底,是因為本次活動的主題“在快樂中追逐高效”,是每位教師賺追求的目標。

其次,各位教師精彩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老師們都運用了“三段六步教學法”備課、講課,課堂上都由學習目標做引導,注重課堂訓練,課上檢測及時反饋了學習效果。另外,老師們對“三段六步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的認識還體現在積極備課、講課的態度上,老師們的參與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我校幾個上了年紀的老教師,對於學習目標的制定、反覆推敲,多次與身邊教師討論,就是在小黑板上寫的字都格外認真,稍有一點不滿意都要擦了重寫。劉老師也是一位年齡比較多大的老教師,多年的小學教學經驗加上劉老師的心態,使她的課堂活力四射、神采飛揚,正應了那句“讓老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課上老師們都注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培養,對教材的利用均能做到深入淺出。

再次,在這次聽評課活動中,我取得了不少“經”。如張俊茹老師執教的《狼牙山五壯士》一課,課上引導學生自學,採用了抓重點句、詞、段落,理解文中表達的意思和情感。用文中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張老師引導學生讀出感情的方法,也是別出心裁。先用五壯士的壯烈豪邁的情懷,激發學生們對五壯士的敬仰之情,再讓學生分男生組、女生組、全體讀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一步步將學生的閲讀激情推向高潮,此時,那激昂、高亢的語氣在學生口中自然流露出來,真是水到渠成。

另外,楊素欣老師指教的《地球萬歲》課堂中創設情境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也讓我印象深刻,讓學生勸説人類,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動物,不僅是學生自己有了口語鍛鍊的機會,也是同學間相互交流的一個很好的平台,而且使學生對文中體現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總之,本次聽評課活動,讓老師們身體力行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老師們在這次活動中相互交流了教學方式、方法,認識了自身的可行之處和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輝更加改進,深入地完善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提高。

語文聽評課心得體會5

近日,街道組織了小學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姚金治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王明月老師優美的教學語言,翁寶珠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她們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深度解讀文本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姚金治老師在教學《別董大》時,她首先請學生朗誦了學過的送別詩,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詩句,又為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她以品讀詩句——感悟詩情——讀懂詩人的程序,層層深入,引領學生走進了傳統詩句的美妙。最後,多重解讀,多次引讀。整節課在姚老師優美生動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有蔡麗霞老師在上《燕子媽媽笑了》這課時,多次讓學生朗讀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對話,體會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認真給媽媽帶來的欣慰,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開火車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三、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

第四、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孩子,你做得真好、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閲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語文聽評課心得體會6

前幾日在相關領導的安排下,我校全體語文老師分批到全縣各課改校參觀學習,此行上午我聽了兩節語文課,並與講課教師進行了交流。經過這次參觀學習給我很深的觸動。我就從以下幾方面來談一談本人的感受。

良好的育人環境,濃厚的學習氛圍,這是進入學校首先給我的第一感覺。再看教室內的班訓和宣傳標語,更是讓人耳目一新,不像我到其他一些學校所看到的陳詞濫谷的標語,而是學校從學生自身出發,比較切合實際,能給學生一份自信,一份力量,一個目標,一個動力,一種享受,一種超越。讓學生在其中領悟學習的意義,學習的方法,成功的祕訣。讓學生在幸福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

激情課堂,我心飛揚。我聽了兩節語文課,這兩節課讓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課堂,課堂上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合作探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課堂上僅僅扮演的是一個導演的作用。學案設計巧妙,學習目標簡潔明瞭,整個學案分為四大環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鞏固練習。

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問題,針對性很強。自主學習問題比較容易,一般學生自己就能夠完成,合作研討中的'問題有一定深度,有時容易混淆,或產生分歧,需要學生交流探討,合作完成,這樣既讓學生突破了難點,又讓學生對該問題理解的更深更透徹。鞏固提升中又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主要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鞏固,拓展延伸。這兩節課學生學習主動性強,人人蔘與,看不到一個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學生,這種學習氛圍讓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也無形中也被融入到課堂之中,隨着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漫步在知識的海洋。

最讓我心動的是學生展示講解環節,學生踴躍舉手發言,學生髮言毫無做秀之勢,卻顯的老練沉穩,每個學生站起了發言不是千篇一律,而是獨具匠心,精彩紛呈,甚至有時學生和老師意見不統一,便針鋒相對辯論起來。最讓人難忘的是大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班內共同解決,先由學生推薦一名學生上前講解,然後其他學生在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面對全班學生,分析的有條有理,頭頭是道,猶如大學教授在講演一樣,對其他學生的補充分析還進行實時的評價。這樣的教學學生學的輕鬆,老師教的也省力,更主要的是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探討,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

總之,此次去中學讓我收穫很多,(全區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宣傳週活動總結及小結)讓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我想:別人搞的再好也是別人的,我們要創造自己的品牌,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的環境,實際的學生,學生現有的水平,借鑑別人的經驗,形成自己的方案,腳踏實地去搞,持之以恆的去做。我相信有我們這樣的領導班子,有我們敬業愛崗的教師,有我們做事嚴謹勇於爭先的作風,一定能夠成功。

語文聽評課心得體會7

根據學校安排縣支教教師的展示課活動,我們語文組教師認真地參加了聽課活動。雖然小學只有兩位教師講課,但是他們的課也讓我們受益匪淺。聽課後,我們認真地進行了分析。從中我們總結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和自己以後再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1、講課教師課前準備充分

每位教師能做到精心備課,明確三維目標,進行有機整合,並正確處理教材。在新課伊始的情境創設上,教師能靈活運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準備教具。如在丁主任的數學課上,她以小明從家到學校為內容創造教學情境,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習新的知識做好了鋪墊。

2、教學環節的設計力求創新

無論從講課情境的創設到新知的探究,練習的設計等都體現支教教師的獨具匠心。“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支教教師在不斷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特色。丁主任的課以三個研究問題為整個課堂教學的線索,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中使學生總結出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3、支教教師課堂真正體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每節課都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主體作用凸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教師讓課堂成為師生、生生互動、對話的平台,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李茂榮老師的體育課,和學生一起玩遊戲,不僅教給了學生遊戲的方法,而且也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根據本次聽課活動習得的一些方法和經驗,結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後的教學中採取以下措施:

1、加強“課例分析”,利用學科教研活動,使我們語文組的每位教師在反思中成長、成熟。通過聽課、評課,從中發現問題,在反思中改進教學,從而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平時要多關注細節,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做好上課準備,課堂要舉手發言,認真傾聽,站有站姿,坐有坐相,尤其強調學生的書寫及坐姿等。另外,孩子就是孩子,教師要多注意課堂上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不要太單調、唯一,這樣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雖然“聽課活動”結束了,但我們的熱情仍然高漲,下階段,我們將會帶着問題,開始新一輪“深入課堂、研究課堂、改變課堂,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