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精選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1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精選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精選8篇)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1

榜樣,顧名思義即激勵大家學習的能起表率作用的人。從古至今,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榜樣人物,革命年代湧現出的劉胡蘭、董存瑞等不畏犧牲,為了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烈士;和平年代湧現出的支月英、李萬君等兢兢業業戰鬥在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的普通人。無論什麼年代,都有不同年代的榜樣,也正是這榜樣的精神成為人們前行的指明燈,指引人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近日,特別節目《榜樣》在中央電視台播出。通過講述不同領域的先進典型人物在自己崗位上堅守信仰,無私奉獻的事蹟,讓我們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這些典型事蹟鮮活地解答了什麼是共產黨員、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優秀共產黨員有什麼樣的特質等。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認為應該具有四個特質:一是有堅定信仰,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才能有遠大的指向、明確的奮鬥目標,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獻身精神;二是有擔當,面對羣眾所反映的難題,不畏難,要把羣眾的事當做自家的事去解決;三是有責任心,把羣眾的事放在心上,把他們的每一件事放在心上;四是有服務羣眾的真心,對待羣眾的事始終保持一顆熱心,不忘初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具有標杆作用,為人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我們應該向榜樣學習,學習那種精神,並傳承下去。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2

近日,學校老師都紛紛觀看了專題片《榜樣》,感觸頗深,該專題片展現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執着堅守,用榜樣的身體力行,教會我們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深深刻入共產黨人內心深處的亙古不變的誓言和堅守,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用青春用鮮血甚至是生命守護着國家和人民,不怕苦不怕難,不畏犧牲,英勇前進,用生命書寫為人民服務的輝煌篇章,踐行一心為民的壯麗誓言。

《榜樣》是當下教育培訓黨員的生動教材,也是千千萬萬黨員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精神食糧。堅定的信念信仰、心懷羣眾的情懷、勇於當擔的責任意識、創新奉獻的進取精神無一不讓人心中充滿感動和敬佩,作為教師,同時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只有不斷學習,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才能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一步步向優秀黨員靠攏,一步步成為高素質的合格黨員和優秀的教師。

陳先達教授敢於創新,用與時俱進的新觀點,抵制不良思潮,為廣大黨員幹部在正確的道路上燃起一盞明燈;龔全珍同志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記,卻用無私奉獻的擔當精神感染着每一名共產黨員,他寧願自己苦一點累一點,也希望給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温暖和關懷;吳金印同志一輩子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好益民好支書,為黨為人民站好每一個崗,他心繫羣眾,一心想着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榜樣,讓我們在前行的路上充滿力量,給我們以正確的方向指引,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應學習榜樣的優點長處,將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落實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礪前進!不斷向榜樣靠近。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3

專題節目《榜樣》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紀錄了九組代表人物的先進事蹟,他們是全國8900萬共產黨員和450萬基層黨組織的優秀代表,通過聆聽他們的足音,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榜樣帶給大家的無窮力量。從至誠報國的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廖俊波,“太行新愚公”李保國到帶領村民致富的村支書左文學,堅持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老教授陳先達,一位又一位身處不同崗位的榜樣人物,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偉大時代的來之不易,同時也讓我們在今後的'發展之路上能夠像榜樣一樣,堅定步伐,克服困難,為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興盛不懈努力。

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磨難。在這期間,中國共產黨帶領着廣大窮苦人民歷經千難萬苦抵抗外來侵略以及本國地主階級的壓迫,最終成立了新中國。如今,在黨的帶領下,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老百姓的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全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朝氣。但正如古人所言: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亂亡,治而不忘亂。我們要時刻謹記先輩們的精神,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服務,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榜樣》專題節目的播出不僅僅是讓我們知道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蹟,更重要的是要讓我們學習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的發展無私奉獻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一輩子的事”,這是專題節目中吳金印同志所説的一句話,看似一句簡短的話,卻是要以一輩子才能兑現的精神,這是一種何等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深入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只有像吳金印同志一樣,以人民羣眾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保持好我們黨的生命線,走好我們的工作路線。

“一個人你要活出精神來,一個村莊也要活出精神來,一個國家才有希望”。當前我國已進入脱貧攻堅期,各項工作雖然會面臨種種困難,但只要我們有精神,就會有希望。要像塘約村黨總支書左文學、村委會主任彭遠科一樣,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打起精神,就能想到解決的辦法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4

專題節目“榜樣”在央視頻道播出,以“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為主線,通過典型訪談、老黨員現場講述、先進事蹟再現等形式,生動了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忠誠擔當的精神風采,是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人都應該向榜樣看齊,砥礪自身。

學好《榜樣》爭做標杆,要堅定信仰,不忘初心。尋找榜樣的共性,我們能輕易地找到這個共同點:他們的心中必定有着自己的信仰,並且矢志不渝。唯有信仰,才可以讓一個人蹈死不顧,這是他們人生的方向,也是他們的力量之源。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斷強調,理想信念是根。我們學習榜樣,要特別注意看到他們身上信仰的力量。我們要不斷強化理論學習,夯實自己的黨性根基,進一步堅定信仰,也要學會釋放信仰的力量,忠誠於黨,忠誠於黨的事業,懷揣一顆愛民之心,朝着中國夢的方向不斷努力

學好《榜樣》爭做標杆,要增強工作本領,保持幹事創業激情,敢於擔當,積極作為教師要開創一番事業,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蹋山留印、抓鐵有痕”的堅強幹勁。現在,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需要征服的脱貧大山和一道需要跨過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溝壑。大國只是表面“顏值”,強國才是根本“氣質”,我們不僅要注重“顏值”,關鍵還要提升“氣質”,全面發展,實現均衡進步,才能實現。鑄就民族偉大復興光輝業績,首先要靠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正確帶路和堅強領導,同時需要我們各個崗位上的干將們緊抓歷史機遇,發揮才幹和特長,保持堅韌不拔的幹勁。

學好《榜樣》爭做標杆,要時刻牢記使命,做人民服務員。黨員幹部應該像楊善洲這樣,用一生的執着,守護着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重品行才能行穩致遠。儒家文化,非常崇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品讀歷史,堅定信念,榜樣在前,傳承在後,不忘初心,堅強奮鬥,勇往直前,不辱使命。我相信,處於奮鬥前線的我們,一定能夠收穫豐富的人生閲歷,為我們的生命添光加彩,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注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5

近日,由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台聯合錄製的大型專題節目《榜樣》一經播出,為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最燃”黨課。這些榜樣既平凡又偉大,他們或是普通的鄉村教師,或是平凡的村支部書記,又或是帶領老鄉脱貧的第一書記,但他們卻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有一種榜樣叫恪守初心、矢志不渝。全國道德模範龔全珍,陪同甘祖昌將軍一路走來,30多年間多次走進學校義務對青少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體現出對黨的無比忠誠。既“姓馬”又“信馬”的87歲高齡的“行走的馬列字典”陳先達,用淵博的智慧、堅定的信仰教育着一代代學子。這些老一輩用一生踐行着自己的信仰。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意識形態領域鬥爭長期而複雜的新形勢下,向榜樣學習就要毫不動搖地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思想上和行為上始終保持和自覺踐行對黨的絕對忠誠,以中國共產黨章程為行動準則,以黨的事業為出發點,以為黨貢獻、為人民奉獻為已任,自覺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

有一種榜樣叫敢於擔當、至誠報國。有人選擇了鷹擊長空,有人則選擇了紮根山區。雪東村的第一家加工廠,第一個施工隊,到第一個繪畫技能合作社,34歲的尼瑪江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村民脱貧致富,為貧困山村實現增收150萬元,把自己的火熱青春,奉獻給了貧困山區。學習榜樣,就是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真正做到深入到羣眾中間、感受羣眾冷暖、瞭解羣眾疾苦,不斷接受思想的洗滌砥礪,在服務羣眾中接地氣、做實事、辦好事,真正把“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作為自身行動標杆,不斷鍛造自身的品質,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為官,成長為一名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合格黨員幹部。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的引領。讓我們以榜樣為指引,鍛造復興力量,銘記初心,艱苦奮鬥,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投入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征程中去。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6

在觀看完《榜樣4》使我感觸頗深,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私奉獻是基本素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往往也是最難能可貴的。優秀的共產黨員最大的共同特點在於始終堅持無私奉獻的信念,都在平凡的崗位展現偉大,剛好見證了那句“於平凡中見證偉大。張富清同志任勞任怨,最終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

學習了張富清同志的事蹟後,除了向老人致敬,我想更多的是感恩。感恩於前輩的無私奉獻、無悔付出為我們創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張富清同志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共產黨員的標杆。胸懷大志,矢志奉獻的優良作風,淡泊名利、廉潔齊家的高尚情操,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學習他不講條件、不計得失,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牢記宗旨、堅定信仰,真正把對黨忠誠刻進心中、融入血脈,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做出重要指示,為新時代年輕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奉獻做出了榜樣,我們一定要向她學習,立足崗位,不負昭華,用青春為國服務,為民造福。生命寬度更有價值。

一個人的一生也許很漫長,但就人類歷史發展長河的發展而言,卻是極為短暫的。有的人渾渾噩噩過了一輩子,有的人勤勤懇懇幹了一輩子,有的人雖生命短暫,人生卻無比絢爛。黃秀文同志在短暫的人生道路上,用奉獻延展了生命的寬度,讓生命的價值光芒四射,奮鬥才是精彩人生。“無青春不奮鬥”這句話用在黃秀文同志身上最為貼切不過了,她的人生定格在奮鬥的30歲,脱貧攻堅忘我工作的30歲。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年青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奮鬥征程,為我們這些正在脱貧攻堅的年輕人樹立的楷模,我們也將繼續他的事業,用奮鬥譜寫人生華章。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7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觀看由中組部和中央電視台聯合錄製的《榜樣》節目後,讓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這句話的真諦,讓我感受到優秀的共產黨員正如冬日裏的陽光,穿透淡淡的雲層,如金絲編織的霓裳翩然落地,掃盡陰霾和清冷。這種無形勝有形、無聲勝有聲的力量,一直在激勵和感染着我。這是榜樣的力量、先鋒的力量。歷史總在回望中彰顯厚重,征程總在前進中展示宏偉。一名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顆顆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赤誠之心,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不忘初心,堅持信仰。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都要有“不忘初心”的意念,去除塵世間浮躁與誘惑,迴歸本初之美,向善之美。山村教師支月英的不忘初心,堅持信仰,給那些深山裏孩子們一個改變未來的起點,她在深山中默默從教36年,堅持着“做一棵大樹,守望這片山區,教好每一個孩子”的信念。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信仰。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她一樣的優秀黨員,始終堅持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有了我們的今天。

無私奉獻。

年近八旬的羅官章作為一個60年黨齡的老黨員,放棄城市生活,紮根在“宜昌西藏”的深山老林裏19年,發揮着黨員的先進模範帶頭作用,帶領村民發家致富。正是這份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他撐起了整個村莊的天空。在追求“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我們每個黨員幹部,都應該秉承無私奉獻的精神,為民謀福祉的擔當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

堅持實幹精神,勤勉敬業。

共產黨是什麼,是飄揚的旗、是挺立的樹、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只有把思想用在幹事業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實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實上,才能用實幹造福人民,以實幹贏得人心。一批批如吳孟超、王恩東、李貝、李萬君這樣的優秀共產黨員的湧現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們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利益,真抓實幹,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勉敬業。

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似一座座高山,在我們心中聳立起巍峨;他們似一片大海,在我們生命裏澎湃出深沉,我們要向時代的楷模學習,從中汲取強大榜樣力量。這些人讓我深刻的瞭解到了什麼是優秀的共產黨員,怎樣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怎麼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他們是時代的英雄,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教師觀看榜樣心得體會 篇8

10月26日晚8:00,馬曹廟鎮組織各支部黨員觀看由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直播,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主題、以“向榜樣看齊、做合格黨員”為主線的專題節目---《榜樣》,全體國家幹部及鎮直機關單位黨員在鎮政府視頻會議室觀看,村(社區)黨支部在村部或黨員家中收看,根據各現場反饋的信息和圖片來看,該次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學習效果。

節目講述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先進事蹟,一個個真實感人、發人深省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為民實幹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風采。

當看到支月英老師的故事時,教育總支的馬書記説,“支月英將自己36年完美年華都奉獻給大山裏的孩子們,她用堅守告訴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要做到不忘初心,做一名講奉獻的合格黨員。”還有善於創新思維、用心探索的黨務工作者苗正水,他的故事給了各黨支部很大的啟發作用,教會我們如何更好地管理流動黨員,讓流動黨員樹立牢固的身份意識,感受到黨組織的温暖,為黨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