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4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1

今天我在電視上看了于丹老師的演講,受益非淺,使我受到了許多啟發,我的心情很不平靜,感受頗深,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和優良的傳統。”以前父母都是夾菜給我吃,我卻連一聲謝謝都不説,雖然看見父母臉上掛着笑容,其實心裏是有一點點傷感,我們應該主動夾菜給生我養我們的父母吃,而不是等着他們給我們夾,這樣的話他們會覺得我們還沒長大,還不懂事,會使他們傷心,如果給他們夾菜的話,父母會很開心,還感覺我們真的長大了,每天父母下班的時候他們都很累,不能讓他們再費心思了,我以前每次看見父母回家,就讓他們急急忙忙的做飯,盛飯,在吃飯的時候還説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咋地,讓父母傷心。到現在才明白父母工作是繁忙的,回到家中洗衣做飯打掃衞生很辛苦。所以我放學後要在家裏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給父母減輕負擔,讓他們輕鬆一下。

“破萬卷書,如走萬里路。”在以前我都不怎麼愛看書,要不就看一些和學習無關的書,比如,漫畫書,遊戲書等等。父母總是勸我讀一些關於學習的書,如作文書,輔導書…….。我幾乎不聽他們的話,而且把他們的話當做耳旁風,就是給我買回書來,我也不讀,原地不動地放在桌子上。但是,如今我通過於丹老師的開導,懂得了讀一本好書就同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從此我再也不過多的看漫畫遊戲書了。一有空就坐在書桌旁,拿起課外輔導書,津津有味的讀起來,還會在書上點點畫畫做一些讀書的記號,以後我再看的時候就知道哪裏是重點,那裏是難點,更好的複習,掌握知識。通過於丹老師的講解,使我懂得了為什麼要讀書,一定讀好書的緣由。

“送人黃金,不如送人一金手指,”這一部分于丹老師講得很仔細,講了一個小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他很有錢,可是他的生命已進入尾聲。就把兩個兒子叫到面前説:“我快不行了,有些話和你們説,你們兩人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是拿我的錢來生活。第二是用上自己雙手去勞動”。他們兩個想了一會,大哥説:“我要你的錢來生活。”老二説:“我什麼也不要,只想用雙手去養家餬口。”二十年過去了,老大還是過着平平淡淡的生活,錢卻越來越少。老二牢記父親的遺訓用勤勞的雙手建起了許多商鋪,過了不久在當地便成了家喻户曉的大富翁,大慈善家。

聽完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啟發,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去辛勤的勞動,定能有很大收穫,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

于丹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它像一盞明燈引領着我學習生活的方向。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2

陪孩子觀看了于丹老師的教育講座,受益非淺。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孩子從小天天與大樹玩耍,大樹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先是讓孩子摘了自己所有的果子去賣,用以換各式各樣的玩具,接着是截下樹枝,用於蓋新房,娶媳婦,最後是砍下樹幹,做成獨木舟供孩子去周遊世界……這個故事裏的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孩子要什麼,我們做父母的就給什麼,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不懂得用自己的勞動去換取自己所需,認為父母所做的這些都是理所應當,不懂得珍惜和回報。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數都比較自私 ,不懂得感恩。我們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不要事事替孩子代辦,要讓孩子親自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應該讓他(她)自己洗自己的小手絹、小襪子,指導他(她)自己疊被子等等,不要怕累着他(她),其實做這些事情,並不會累壞孩子,相反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孩子各方面的發展,並能讓孩子在自己動手中獲得樂趣,在勞動中體會勞動成果獲得的不易,從使孩子在享受父母、親人給予的愛時能懷有感恩的心,知道孝敬父母長輩,擁有健康的人格。這樣的孩子,無論在社會生活中,都會擁有一個成功的位置。這才是我們做父母的應該為孩子做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做為家長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兒子已經九歲了,卻像個小皇帝,在家裏除了學習就是看電視、玩遊戲,連被子都不會疊,每天起牀都得大人叫,更別説幫大人做什麼了,簡直是個生活的“低能兒”!唉,作為母親,我真的很失敗!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以後,我要從我自身作起,改變為孩子事事代辦的做法,努力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努力縮短被同齡孩子拉下的距離,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自強自立、懂得感恩、擁有健康人格的社會接班人!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3

這幾周來,學校組織了我們全校教職工一起觀看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視頻講座。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詮釋孔子的《論語》,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她還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麼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看完了她的視頻講座,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我們已經觀看了她關於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這三部分的講座內容。但是,由於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導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與人為善、修身養性,做好自我。

我們人的一生難免遇到挫折和磨難,怎麼樣來面對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幸?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説:“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應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們來説,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陳穀子爛芝麻的事,不要抑鬱於胸,要學會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麼多呢?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説:“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在處世之道中,于丹教授解析了孔子提倡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社會是一所大學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的勝任本職工作,就要多聽、多想、多看、多思、謹言慎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結合別人的間接經驗才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餘,孔子所言的“修已以安百姓”那樣的一種高尚的信仰、情懷和社會擔當,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是沒有能力顧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始於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份內的事,那麼整個集體就是一個和諧的集體,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4

在20xx年小學思品教師短期培訓中,聽了王老師的《關於品德的説課》和《如何聽評品德課》的講座受益匪淺,同時也被王老師帶病始終站着講課的這種精神所感動,從王老師的身上真正體會到思品老師品德的高尚,王老師的一句“做人要做好自己的本份”,一直迴盪在我的耳邊。

王老師首先講了《關於品德的説課》,讓我明白了説課的特點、過程和原則。在説課前的知識準備中要熟悉課程標準,鑽研教材,涉獵相關學科的知識和學情分析,最重要的準備是瞭解學生真實的生活。説課有十説:一教材、二學情、三目標、四重難點、五教法、六學法、七活動組織、八媒體運用,九效果預測、十反思(板書),其中活動組織極為重要,再説目標中,知道了《品德與生活》是四維目標,即: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由此想到了來培訓前準備的教學設計,裏面存在了很多問題,還需要去認真修改。

在《如何聽評品德課》中,老師要轉變角色,明確任務,帶着思想進課堂。“課”光聽不行,還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一節成功的品德課,不僅僅在於教師講了多少,而在於學生明白了多少,感悟了多少。評課者要做到既聽又看,邊記邊想,做到一聽二看三思四記五診斷。老師是服務與學生,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品德課是希望有趣、放權、體驗、評價的。教師雖然很苦很累,但是隻要走進課堂,就應該神采飛揚,並用這種情緒去感染孩子,孩子們才願意上你的課。

通過王老師的講座,我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有了更深的認識,這門課真的是一門非常必要的課。課程中所涉及的內容均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能夠好好的引導學生真正地走入這門學科,那對學生以後參與社會,做一個真正適應這個社會的社會人奠定非常好的基礎。總之,這次難得的機會猶如打開了一扇窗子,讓我更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對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要樹立不斷學習、時時創新的思想,這樣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5

以前沒有學習過艾莫老師的課程,通過學習瞭解到他也是奧康的顧問,通過學習這期課程,有如下-體會:公司能正常運轉要有資金,而資金要有人來提供,每個公司都有非常重要的人組成,無論是高層管理人員還是基層普通員工,今天我們要説的就是埃莫老師的做最有用的好員工。公司人才不流動,如死水一潭。公司只有在選用人才,才會實現人才在這個社會的價值。

想想我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員工,老闆做一切決定都是為了公司,在公司剛剛起步的時候,會選用開拓型人才;在像孩子一樣成長的時候會選用戰略型人才等到長大到成熟的時候需要維繫型人才,等到衰退的時候要選用矯正型的員工。每一種員工在不同時期價值是不同的,我們無論是哪一種員工都要有良好的心態,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價值,決定你職業生涯中是否可以創造奇蹟。

每個人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倦怠的時候,積極的人選擇用樂觀戰勝消極的魔鬼,他們明白消極的作為是什麼都改變不了的,只有積極樂觀的努力去尋找解決的辦法才會找到出路,才會有可能成功。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加減法,于丹教授説的加減法是生活到老年時,學會用減法生活,有舍才會有得,鄭總講的就和艾莫老師講的一個意思:你的心裏空間只有那麼大,你吧好的東西裝進去,就不會有壞的、邪-惡的思想在你心裏,同樣,就像艾莫老師説的大腦裏面負向詞組多於積極的時候,就會影響事情的過程及結果,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做的就是用積極的思維,積極地工作,積極地生活。

員工在企業裏可以得到什麼,我想只有自己最清楚,有的認為拿到了可以養家餬口的工資;有人則認為是自己能力的肯定,可以贏得人們的尊重;還有人認為是提供學習的機會,是自己在社會中的第二大學。其實,無論是什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特別的,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真正的對於錯,他們這樣做都是哦為了某種目的,就像老闆因為用你,是因為你可以為他創造利潤,我在財務部工作是因為我對賬目的熟悉,當然還有的原因應該就是我的工作能力,但是畢竟是次要的。

現在我的工作無論是在酒店財務還是在超市收現金,兩個工作相等的工作量對於我來説無論是有能力幹好,還是沒有能力勝任時我走人的時候,我也會感恩鄭董及同事們對我的照顧,我不會埋怨公司,也不會埋怨同事及領導,我也會保護公司的商業機密,不會做任何有愧於公司的事情。因為這是艾莫老師的講課,我聽進了心裏,我也會這樣做。而且我也相信我自己有包容之心。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6

很榮幸能有機會去龍崗電大參加班主任老師培訓,因為這次班主任老師培訓為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台。我珍惜這有限的時間、寶貴的機會。在這短短的半天學習期間內,聽了龍崗區民辦研修室董培仁老師的精彩講座,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幸福和責任”是董老師講座的主題,他通過自己的班主任老師經驗向我們展示了怎樣去做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老師,犀利的語言感人至深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了我極大的啟發:

一、《遲到的小女孩》、《頭髮絲日記》、《課堂上,他殺了班主任老師》、《考老師的學生》……董老師以他獨有的幽默語言通過一個個自己經歷過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老師,必須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和“學生的身心健康高於一切”的高度責任感。從他的講座中,時時刻刻流露出對學生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他對每個學生健康成長的關注,對學生心理髮展變化的細心觀察……就連董老師在班會課的選材上,基本上都是來源於學生學校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將典型的,有一定影響力的事情以班會課為載體,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其實我也一直有這樣的想法,想使班會課發揮最大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説教。在我代班主任老師期間我這樣做了幾次,效果不錯。可以説我和一班同學的融洽關係基本上是通過這樣的形式取得的。可是我也覺得有些力不從心,經過反省後,我認為沒有深厚的積澱,沒有長期的浸潤,何來“腹有詩書氣自華”,何來縱橫捭闔,駕輕就熟。接下來我要做的是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及班主任老師教育藝術。

二、想讓學生團結和凝聚在班主任老師周圍,那麼就要學生從各方面都要信服班主任老師。這是人格魅力。魅力來源於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有效的教育方法。董老師的慣用的方法是用幽默解決問題。他的幽默幾乎讓所有的在場的老師笑得前仰後合,同時從內心佩服他的教育方法: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讓對方覺得容易接受,同時也教會了對方要享受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他的幽默內容來源於日常的積累,源於網絡等各個渠道。當時我就想,這不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方法嗎?我要積累了。

三、關於班級的大型活動尤其是評獎的活動,董老師的一句話提醒了我:他説在全校的亮相中,一定要讓學生找到自信,一定要得到獎項,這是提高班級凝聚力的最佳時機,同時讓學生保持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從老師的角度,必須要有明確的指導和專業般的引領。其中的一些技巧就看我們班主任老師老師的領悟能力了。看到“班級的大型活動”這幾個字,我就頭疼,不是我不願意而是我自己在這一方面是外行,看來我不能選擇逃避,我得馬上去學習,補上這一課了。

在這次培訓中,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對“班主任老師”這三個字有了更深層的理解與感悟。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調整工作方法才能將這項工作做得更好,更值得學校和家長的信賴。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7

今天我有幸聆聽了高金英老師的精彩講座,聽了高老師的報告後,真是受益匪淺。有感於她的風趣、幽默,她那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樂觀開朗的生活觀,感悟着她內在的生活底藴,人格魅力,個人修養。

高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感觸太多太大,我無法一一述説,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着更多的挑戰。如何去面對挑戰?如何能夠真正的勝任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力爭從自身、學生、家長、學校、社會這幾個層面認清自己,不斷完善突破提升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個有價值的教師就要多讀書,正像高老師所説不能光啃一本參考書。靜下心去讀一些書,一些有用的書,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博覽羣書,取之所長,為自己所用,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教師工作會如虎天翼,更上一層樓。

一個有價值的教師就必須對學生負責,那麼多讀書就是發展自己,這樣就是對學生負責。除此之外,鑽研教材潛心研究,學好新理論,認真設計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有趣、愉快的氣氛中學好知識。

一個有價值的教師不但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情況,減少學生的精神壓力。所以教師要經常和家長溝通,讓家長意識到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特別是農村學生及家長,他們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太高,家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家長認為農村孩子認識幾個字就行了,有的家長認為反正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不愛學就不學,混三年養養身板畢業回家打點工得了。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還有的孩子父母離異,在爺爺奶奶家,家長只是滿足物質上的要求,根本不關心學習。所以教師要做耐心細緻的工作,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關係而不是高高在上。教育孩子是個系統工作只有家長和老師擰成一股繩,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個有價值的教師是對學校負責的人,學校是一個大家庭。教師是大家庭裏的一份子。堅守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虛心向同事學習請教。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我們要崇尚科學精神,嚴謹篤學,潛學鑽研,做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要如飢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科學,新技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要積極投身教學改革運用最先進的方法,最現代的理念,把最寶貴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總之,聆聽高金英老師的報告讓我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精神的昇華。教書是一門藝術,這裏有很多學問。讓我懂得如何去做一個有價值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