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2022小學生清明節心得體會(精選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3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小學生清明節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2小學生清明節心得體會(精選7篇)

小學生清明節心得體會1

春天裏,絲絲細雨中飄來了我入學的第一個清明節。這一天,我也在網上體會、瞭解了掃墓的經過和含義。

據資料介紹,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另外還有很多以“清明”為題的詩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七絕《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説起清明節掃墓,因為我的知識匱乏,給了四歲的弟弟 一個錯誤的解答。這天早上,電視新聞裏播報各地清明掃墓的新聞。還沒有起牀的弟弟問我:“姐姐,什麼是掃墓”我認真地思考了一番後告訴弟弟:“掃,就是一個人拿着掃帚掃,掃墓就是用掃帚掃木頭。”聽到我們對話的姨夫給我們作了解答,我才知道自己的解釋完全是錯誤的。後來,為了叫我更加明白,下班後的媽媽打開電腦,分別登陸了《中華文明網》《濮陽文明網》叫我親自體驗了掃墓的經過,並查閲有關的清明節資料,才叫我真正明白了此掃墓不是彼掃木。在此,我感謝網絡,因為有了網絡讓我瞭解無知的知識,讓我有機會向無數為今天的美好生活付出鮮血和生命的革命先烈獻花、鞠躬,表達緬懷和崇敬之情。

關上電腦,問起媽媽小時候也是這樣在網上掃墓嗎?媽媽説她們小時候沒有電腦,掃墓是親自拿着掃帚去烈士陵園掃墓、獻花的,媽媽曾經去過陝西吳旗的陵園和山東東明武勝的陵園,這次和我一起網上掃墓也是第一次。

小學生清明節心得體會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的清明節到了,我與父母同去鄉下掃墓祭祖。

爸爸,媽媽,姐姐,我,還有開車的朋友,一行五人,走長潭一潭邵高速,一個半小時不到就到達了目的地——湘鄉雅苗村的叔叔家。叔叔一家早就接到了爸媽的電話了,見了我們,熱情相迎。一年未見,叔叔嬸嬸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他們算是鄉里生活得很好的人家了。另外一個叔叔就見老多了,滿頭白髮,臉上的皺褶一道道的彰示着生活的滄桑,身上穿着粘着泥巴的衣服,腳上是一雙長統套鞋,顯然剛從田地裏耕作上來。他伸着粗躁的大手來和我們握手,讓我感覺到,時光在飛逝,人都在變老。

稍稍休息了一會兒,就往奶奶的墳山上去。車沿着新修的窄窄的水泥路緩慢的前行,打開車窗,一股新鮮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放眼四周,滿眼的是綠,那種雨後清清爽爽的翠綠,農家小樓一棟兩棟,傍在山腳下,散落在綠野中,偶有淡淡的炊煙裊裊升起,飄飄的融人了藍天白雲裏,想起了高鼎的一首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醉了春煙,也醉了我,我總是那麼的容易被自然的景色觸動。

奶奶的墳修在一座小山中,據本地的鄉鄰們傳説,那是最好的風水寶地,所以,奶奶一直護佑着我們後人。

爸爸媽媽説,我是奶奶的最愛了,我最小,是奶奶帶着我在鄉下生活。奶奶最疼我,那時候物質生活非常的貧乏,要是有點好吃的奶奶就捨不得吃,留着給我,而我呢,有鄉鄰偶然給我糖果啊什麼的',也就懂事的知道留着給奶奶。爸爸媽媽的話,喚起了我心底裏最深的童年回憶。依稀記得,有次叔叔給我一個橘子,我高興的拿着,不捨得吃,想回家給奶奶吃,走過池塘邊時不小心,橘子滾下去了,我小心翼翼的下到塘邊,手在水邊摸索,試圖找回那個橘子,結果一腳滑進了水裏,被大人濕漉漉的撈出來。就為了一個橘子啊,我也是多麼的愛我的奶奶啊。三十多年過去了,我的孩子都有七歲了,山水依舊,親人已逝,奶奶啊,我們都好好的生活着,努力的工作着,沒有辜負您的養育,您在天之靈安息吧。

沒有任何的儀式,我們都只是在奶奶的墳前拜了拜,心裏默默的祈願:願奶奶在天之靈保佑我們後代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下山了,爸爸隨手在地上拾一根樹枝,説:“你們走前面,怕有狗。”望着發已禿頂,年已七十六的老父親,我感動至極。父愛如山啊,哪怕他老得快彎不下腰了,走不動路了,他仍然會像護着小雞崽崽一樣護着自己的孩子,在他眼裏,孩子永遠都是孩子,永遠都要他的保護,一輩一輩啊,這種愛就這樣延續着延續着……

小學生清明節心得體會3

古人説:“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天細雨會下個不停。今天4月5日,是祭祖和踏青的日子。媽媽和姥姥商量回鎮平老家給她的爺爺奶奶掃墓。

早上起來,爸爸開車去把姥爺姥姥和舅舅舅媽哥哥接上。我們就開開心心的出發了。一路上,看到路上的車可真多呀!路邊的柳樹發出了嫩嫩的綠芽。

我們來到了祖宗的墓地,那裏的油菜花開啦,金黃金黃的是多麼的光彩耀眼。地裏的.麥苗已經出穗了,有一腿那麼高。大人們虔誠地把帶來的供品擺好,燒着火紙放着鞭炮。我們在大人的帶領下給祖宗磕頭。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我和哥哥像出了籠子的鳥在野地裏捉蟲捉蝴蝶,又愛憐的把它放掉。畢竟它們也是一個個生靈。

過了一會兒,姥爺説要回家了,我和哥哥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裏。

小學生清明節心得體會4

今天是4月6日,也是清明節的後一天,我們瑞安市集雲實驗學校小學部的二年級到四年級的學生要到西山去烈士館掃墓。我們吃過午飯不久,班主任謝老師就叫我們坐下分食物,還交待了我們在路上要做到文明坐車,文明走路,文明用語和文明用餐四大講究……,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我們就乘公交車出發了。公交車開到半路時,已經近二點,車裏非常熱鬧:低年級的小朋友説説笑笑,嘴裏還不時的唱着:“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過了一會兒,就到了車站。我們步行走到了西山,去西山的掃墓的學生非常多,有小學生,中學生。我們順着石階走了上去,我看見不遠處有一株大榕樹,遠遠望去,就像一把光禿禿的掃帚。我們繼續順着小路向上走,路旁有一些松柏,有的像一把大鐵錘,有的像一團小棉球,還有的像合攏的.綠珊瑚……形態不一,多姿多樣。我又沿着草木茂盛的石路直上,終於來到烈士館,向西遠眺,太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遮住了半邊臉。通過了狹窄的小道,我們到了後院。

“哇”!我叫了一聲,你猜我看見了什麼?原來我看見了一棵櫻花樹,因為昨天下過雨,所以櫻花樹下很潮濕,櫻花像珍珠一樣落了下來,落在了地上和石階上,那紅紅的櫻花,不正是革命先烈們在戰場上撒下的鮮血嗎?我們來到了烈士墓前,烈士墓前有一個高高的石碑,這石碑就是為了紀念先烈們造的,不一會兒我們開始了掃墓儀式。當學生代表敬獻花圈時,我們向烈士們表示忠誠的祝願,先烈們你們安息吧!當哀婉的樂曲徐徐放起的時候,我們都朝向石碑,莊重地默哀,心裏無比的悲傷……

當掃墓儀式結束時,我們就去參觀烈士陳列館。在解放戰爭中,瑞安籍的戰士去打仗,英勇犧牲的人很多,共有90多名犧牲了,陳列館中劉英烈士36歲犧牲,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賣在温州被捕,經過審問,劉英同志一言不發,甚至連舌頭都沒動一下,最終在同年5月18日壯烈犧牲了。還有謝文錦,蔡雄等烈士離開了陳列館,我們排隊走出,忽然,我看見幾根不屈不撓的小草在石壁縫隙里長出來,烈士們也不正是這種勇往直前的堅定精神嗎?我仿拂看到烈士們為了保衞自己的祖國,與敵人作戰,勇往向前,永不放棄。

小學生清明節心得體會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當這首家喻户曉的詩在我們耳邊迴盪時,清明節已悄然向我們走來......

學校在清明節的時候要組織我們到野外踏青,也就是學生最盼望也是最喜歡的春遊活動了。在野外,我們觀賞春景,感受春意,放鬆心情,那可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們今年踏青是去野炊,不僅感受了春天,還感受了生活。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節日,是我們祭祀死去的`家人和為國家做出極大貢獻的人的節日。空氣中難免會飄着悲傷的氣氛,但對於我們學生,也會有許多興奮。

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墓。人們來到陵園,有為死去的親人打掃墳墓,在墓碑前為他燒香,以寄託親人對他們的懷念之情;或是在烈士墓碑前默哀,以寄託對他們的敬意之情。

我們現在這些孩子不覺得什麼,但那些老紅軍和革命者可是深知的,也時常在我們耳邊唸叨不要忘記那些先烈。

清明節還有許多遊樂項目。有盪鞦韆,蹴鞠,放風箏等......我當然喜歡放風箏了

清明節也是個節氣,還是農民播種的時間。四月是春日中旬,就像古人説“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種莫遲延”,這時正是種麥子時候,田間地頭總看見農民。

不管怎樣,不管清明節是傷心的還是快樂的,我們都應該應積極面對生活。俗話説嗎“一年之計在於春”,學生就應該好好學習,大人就應該好好工作,農民就應該好好幹活,為以後的生活打好基礎。春天是最好的時候抓緊時間,努力去做,美好時光在等待着我們!

小學生清明節心得體會6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前一天,雨停了,春光明媚,我校全體師生排着長長的隊伍,到襄西烈士陵園掃墓。

一路上,我們手拿清明條,胸戴到小白花,紀律嚴明地走着,路旁的行人都以讚揚的目光注視着我們。

步行近三公里後,我們來到烈士陵園。陵園內松柏蒼翠,肅穆寧靜。不一會兒,悼念儀式開始了,沉痛的哀樂聲響起,全場肅立。我們首先默哀三分鐘;接着,兩個少先隊員代表為烈士們敬獻花圈;然後,我們的輔導員老師宣佈一批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同學名單。新入隊的.同學在烈士墓前莊嚴宣誓----時刻準備着,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宣誓完畢後,我們為烈士們敬獻清明條。緊接着,我們按班級順序,依次參觀陳列室。進入陳列室,烈士們的遺像一一呈現在我眼前。閲讀着烈士們的生平事蹟,我不禁思緒萬千:那些革命烈士生前勇敢地同敵人搏鬥,那種精神多麼可貴啊!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下一代過上幸福生活,他們捨生忘死地戰鬥,終於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和平安寧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

從烈士陵園返校途中,我內心還在讚歎那些革命烈士的英雄氣概。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做好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小學生清明節心得體會7

4月5日。這天,全家吃了午飯,奶奶準備好了要用的東西。我一看,準備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銀行的錢和金銀財寶,連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都考慮到了。我就和爸爸媽媽、奶奶乘上了舅舅的車出發了。在車上,奶奶告訴我:“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説起。”奶奶便向我説起了寒食節的故事

我們來到了一座山上,那裏樹木成羣,山路歪七扭八,偶爾也能聽見幾聲清脆的鳥鳴聲,因為今天早上剛剛下過毛毛細雨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變得有點泥濘了。

我們找到了太公的墓,我便開始幫起忙來了。奶奶把準備好的清明果擺在了墓前,敬上了酒,點上蠟燭。清明果形似餃子,外皮用鼠鞠草做成,鼠鞠草即清明草。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據説是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後是採摘清明草的好季節。綿軟的淡粉團在手裏捏揉,隱隱有清香氣。

接着,就讓爸爸媽媽把清明紙遞給奶奶,奶奶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這家人已經來過了。”放好了以後,奶奶拿出12支香,奶奶點燃了香,只見往上一衝,火就滅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別發給我們4個人每人3支,便讓大家拜起來。當時,我在心中默默地説道:“太公,今天我們來看你,給你帶來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保佑我們啊!我希望全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興隆,讓家裏的孩子都學習優秀,特別是今年就要去美國的表哥,讓他在美國順順利利的.完成學業。你能答應我嗎,太公?我相信你一定會答應我的。給你的東西你儘管用吧!”説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邊,讓我去敬一次酒,還囑咐爸爸把帶來的鞭炮放起來,爸爸很聽了奶奶的話,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來。放完了鞭炮,媽媽又敬起了酒來。除了爸爸,我們就燒起了帶來的東西,燒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説道:“東西太多了,拿個帶子給他們裝一下吧!”説罷,便把手中的帶子丟進了火堆中。幹完了,奶奶把一個托盤拿了回來,其餘的就放在了那兒。快要走了,我對太公説:“太公,再見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節,我們還會來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