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育兒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9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育兒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育兒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育兒的心得體會1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慾、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很多媽媽一起交流對孩子學習語文經驗,總結出幾點要求是:

一畫,大聲地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句子。

二問,問家長自己不認識的字或詞,自學字、詞,並寫下來。

三析,對課文進行分析,説一説課文裏的主要內容,最好能夠用圖畫把課文的意思表達出來。

四答,嘗試性回答課後作業題。

五提,提出通過預習後還不懂的問題。“有疑則進”,有求知慾,則有興趣。孩子帶着問題去聽課,把主要精力放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問題上,在聽課時就能產生一種積極主動、輕鬆自如的心理狀態,就能充滿自信,這正是成功的學習所需要的一種心理優勢。

學習主動,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滿自信,於是成績就好。成績好了,學習更主動,學習興趣更濃,成績會更好,良性循環鏈就形成。所以,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尤為重要。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一種最有效途徑。

育兒的心得體會2

説起孩子,大概每個父母都有説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孩子們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小兒童,他們的變化帶給我們一個個的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成長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學堂裏也在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真不知道是我們教會了孩子還是孩子教會了我們?

要説起教育孩子,我覺得談不上有什麼成功之處。但是,孩子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一個了略懂人事的少年,這過程也的確是凝聚着我們做父母的一番心血。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來談談我們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一切時,一切事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多為公着想,儘量斷除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必須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

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超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麼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鬆,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儘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現代社會交際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視培養。我們一是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無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所以我們家庭是經常督促孩子要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確方向,努力學習。精進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應句瑗;父母命,行勿懶。”在學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上課時要做到認真聽課,要按時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一切作業,團結同學,要做到取長補短;在學校要爭取多做對大眾有益的事情。嚴格遵守校規,教育孩子努力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大眾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這就是我們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綱領。

育兒的心得體會3

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困擾我們每個家長的問題——我要如何來教育我的孩子?或者是我想把我的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坦白地説,作為一位9歲孩子的母親,一位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不一定是最有經驗的,我的孩子也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是我還是想和大家來聊一聊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我從以下幾方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學着讓孩子有孝心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慢慢地淡化了這種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但是我認為孩子要有孝心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有時候會經常給他灌輸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比方説讓他讀一讀《三字經》、《弟子規》等,並給他做些解釋,在弟子規中對如何有孝道,如何對待父母有具體的描述,雖然我們在座的各位也不可能全都做到,但是在其中我們可以找一些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們也在這麼做的,孩子做起來也比較簡單易懂的方面着手教育。弟子規中有一句“出必告,反必面”,大意就是説外出時,先要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

就有這麼一次,孩子説:“媽媽,我去下面小公園玩一會兒。”“好的。”我也允許了。後來我去樓下小公園找他,卻怎麼也找不到,後來才知道他去了同一小區的同學家玩。回來後我就嚴厲批評了他:“你告訴媽媽到哪裏去就應該在那裏呀。要是有變化就要及時告訴媽媽,經媽媽同意才可以去,不然媽媽找不到人會着急,會擔心”。但孩子卻委屈地説:“我怕吵到你和小弟弟睡覺”。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一方面對去同學家玩未告知家長進行了批評,另一方面對他能夠體貼父母和小弟弟進行了表揚。告訴他下次萬一還出現這種情況就應該繼續在小公園裏玩,告訴同學“媽媽找不到我會擔心的”,可以邀請同學到小公園一起玩。這樣既不會影響媽媽休息,又不會讓媽媽因找不到他而着急擔心了。現在去哪裏孩子一定都會告訴我,同時我也要從自己做起,身教比言傳重要的多,去哪裏也會告訴孩子,這是相互的尊重。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一種好的習慣。我個人覺得,我累的時候兒子主動地來幫我捶捶背,有好吃的會給我留點,我講的話都放在心裏等等,這些都是孝順的體現,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二、學着讓孩子有主見

很多家長習慣於事事為孩子做出決定,而很少徵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就大加責備。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作為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給他自主思想的機會。耐心傾聽孩子講的每一句話,鼓勵並引導孩子自由地表達思想,既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當然,主見不是任由孩子一意孤行,為人父母應該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提出不同的建議,個人簡歷並認真分析每個建議的利弊,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這對培養孩子主見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就這次書籍訂閲,我家孩子一共選擇了4本書,都想要。但是我規定只能訂一本,訂一本什麼書由孩子自己決定。這就體現了培養主見不是任由孩子任意妄為。我採取了讓他在4本書中選一本自己最想要的,既幫助孩子在主見方面的培養,還幫助孩子學會了自我約束,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還有這次去動漫節我主動問他要什麼玩具,他告訴我他想買一把木劍和錘子,只要這兩樣就行,後來我還誘惑了他一下,拿他最喜歡的旋風陀螺問:“要買一個嗎?”,他思索了一下,答案讓我很欣慰“我有了,不要了”,我接着説“這款我們家沒有呀”,孩子説“就買這兩樣就行”。所以主見的培養可以隨時隨地體現在最簡單的日常生活中。

三、學着讓孩子有責任感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長寵愛,孩子們普遍缺乏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他們從小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本來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都由家長代勞了,應該負的責任都由家長來承擔。孩子們普遍自私,只顧自己,不關心父母,不關心別人,不體貼父母的辛勤勞動,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我認為同他們責任感教育的缺失是分不開的,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注意對他這方面的培養,比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襪子、紅領巾、學會自己疊被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尋找值得讚許的東西,並且告訴他這些已經是他自己應該可以承擔的事情了,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就應該承擔着自己的一份責任;再比如和孩子下下棋,讓孩子知道落子無悔,教育他對自己所做的事要負責任,同時下輸了也要承認,我有時也會放手讓孩子贏一兩盤,這對孩子來説很重要。在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有時候他會推卸到別的同學那裏去,比方説“是他先打我的”,“這個東西不是我拿的,是別的小朋友給我的”,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耐下性子去幫他分析原因,讓他明白自已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並且能夠主動去道歉,去承擔過失。我想,一個孩子具有責任感會成為他將來獲得他人和社會尊重的重要品格。

四、學着讓孩子去堅持

現在的孩子機靈、早熟,但吃不得苦,也缺乏毅力,很多事情都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往往事情做了一半就半途而廢,我認為能夠學會堅持是一種非常好的品格,能夠鍛鍊孩子幹好一件事情的耐心和毅力,也能夠提高孩子在面對挫折時的勇氣。例如我家小孩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提出要學英語,我認為還小了點,但是他一定想學,後來我就跟他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我説:“開始很容易,貴在堅持。你要學是一件好事,但是你能答應媽媽堅持到最後嗎?一旦開始我們就一直學下去,選擇在哪裏上由媽媽來幫你做決定。可以嗎?”孩子説:“我想上的,我會堅持的,那要上到什麼時候呢?”我被他的話問住了,急中生智説:“上到沒有老師教為止。”

我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我很佩服我自己。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他有時會覺得好辛苦,每天要聽讀,孩子有時也會有打退堂鼓的.時候,我就會説當時是你自己主動要學的,現在還沒學多久就開始打退堂鼓這樣是不行的,要堅持。就這樣我們一直學了兩年多一點,基本每週兩趟,一直都是準時去杭州上課,有時對家長來説也是一種考驗和煎熬。但他現在已經能夠欣然面對了。

以上這些説出來或許不值一曬,孩子還小或許也未能全部明白,但這些都是我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點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生活中的一些點點滴滴,當然還有許多東西值得去完善和提高。總之,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是我們每個家長的心願,我想各位家長也都有自己的育兒經驗和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希望我們有機會能夠多交流。

育兒的心得體會4

現代社會,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與大家一樣,有時我也無所適從,但不管怎樣,育子這一關是天下所有父母都非過不可的。現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的方法和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並探討。

一、讓孩子快樂,培養其幽默感

快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實踐證明,如果失去了快樂,不管家長花多大的氣力,對孩子的教育最終都不可能成功。因此,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快樂,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創造快樂。在我們家,笑聲與歌聲是不斷的,有許多知識,比如成語接龍,説出世界上國家的首都等,我們都是在類似遊戲的活動中教給孩子的。

幽默感就是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讓與自己互動的對象感到愉快的言語或舉止。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很樂觀,在生活中不斷地製造歡笑,讓周圍的人感到輕鬆愉快,自己也會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我們經常在家中與孩子做一些搞笑的事情,也經常互開玩笑,以不傷害他人為原則,同時要注意禮貌。

二、適當督促,少些干預,多些鼓勵

大多數小孩都很貪玩,家長的督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科學的,但應適可而止,要注意度的把握。比如,孩子放學回家,我們就會問今天學了些什麼,老師有沒有佈置些作業?然後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掌握並處理時間。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一般不要在其身旁,不要嘮嘮叨叨,更不可喧賓奪主。只有當他遇到問題時,再進行必要的點撥和啟發,與孩子一起思考問題。

另外,賞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家長對小孩應當堅持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原則,更不要輕易傷害小孩。我們小孩喜歡看書,閲讀量已經非常大,從他二三歲起我們就經常在朋友甚至陌生人面前當面誇獎小孩喜歡看書,其實那時他並非特別愛看書,而現在真的已經離不開書了!當然,鼓勵也不能盲目,尤其不要一味物質鼓勵,實際上,我們很少用純物質的鼓勵。比較常用的有:給他買想看的書、允許他參加自己非常想參加的活動等等。

三、尊重孩子,給孩子更多關愛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的訓練、教育,不斷地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比如,孩子正在看電視,我們希望他不要看了,這時並不是給他下命令,規定什麼時候非關電視不可。而是問他,是再看10分鐘關電視還是過15分鐘關電視,孩子一般會選擇後者(這正是我們的底線),孩子也感受到了一種民主的氣氛,更看到了家長對他的尊重。時間一到,他一般都會主動關掉電視或者離開。

給孩子以關愛的形式非常多,但我認為,儘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是給孩子最大的也是最好的關愛。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通常會盡可能多地騰出一些時間來陪孩子,與一起讀書、一起遊戲、一起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這樣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豐富他的知識,陶冶他的情操,使孩子的人格更加完善,同時也促進家庭成員的交流,增進家庭的和睦。

育兒的心得體會5

小學是孩子一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很顯然這個時段顯得尤為重要。這是一個知識從無到有,從有到逐漸加大面的過程。很多人都知道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什麼都想問個為什麼?這個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去弄清問題過程的興趣。孩子的提問。疑惑,知道的可以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來回答,不清楚的可以暫緩回答,比如説容我思考一下,或查一下資料等,千萬不要輕易的回答不知道,別煩,因為這樣會打斷孩子的興趣,使之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孩子想知道的由於怕遭到拒絕而變得不想多問了。孩子對去弄清問題的興趣培養起來了,你會覺得做家長面對孩子的學習很輕鬆,因為隨之而來的是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自主學習的重要一面,沒有章法毫無頭緒的學習會使你很被動。因此平時我也很注意孩子的學習習慣,逐漸引導孩子在時間上的安排,比如背誦的時間放在早飯前,做作業的時間放在早飯後或晚飯前,閲讀的時間放在睡覺前。孩子很配合使我引導很得力。現在的他作業沒有完成,偶爾他媽媽叫他先吃好晚飯後再繼續做時,他都會請求我們等他一會兒,我也覺得有一點道理,一篇作文一道題目思考到一半突然停止,肯定不利於今後的學習。小孩子都有頑皮的一面,有時也會因為要玩而出現作業拖拉現象,我會適時的微笑提醒,對於偶爾濫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的他一旦被我發現絕不縱容,他的懇求是毫無商量的餘地。

引導孩子遇到有些問題時讓他自己先思考是我教育兒子的另一方面,最好的結果是由他的嘴巴説出答案或親手完成。他做錯時我會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理由是什麼?怎樣想的?我絕不會罵他,相反我還會表揚他,然後再告訴他正確的思考方式。如果對孩子有些問題的提問總是直接回答,表面上看是幫助孩子學到了知識,孩子也輕鬆了,而在我看來不見得對每個孩子都是好事,時間長了有些孩子會產生依賴性,不肯動腦筋,遇到問題就問人,這樣對培養孩子愛動腦筋很不利。

孩子的學習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事,説實在的,在孩子一些學科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我也很無奈,很外行,有句成語叫事半功倍説得好,好的方法會使孩子的學習輕鬆自如,這還要求我平時要多請教孩子的老師,有優秀經驗的家長,讓我們為培養下一代合格的人才而共同努力吧!

育兒的心得體會6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變成一名小學生,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小學是孩子一生學習的起始階段,這個時段對於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所以家長要做好孩子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進入小學後,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三點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一、家長的角色定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父母要把握好角色的位置,要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尊重孩子,儘量拉近和孩子間的距離,做孩子的朋友或良師益友。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父母首先要統一思想,行動一致。在教育孩子之前,最好父母先統一態度,既在教育上做到統一,又維護了父母在孩子中的形象。同時,在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則,注意好自己的言行舉止,隨時做好孩子的榜樣,讓自己的德行成為孩子衡量道德行為的標尺,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很偉大,我也要向爸爸媽媽學習,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

二、尊重孩子,教孩子學會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尊重孩子,在家庭中應把孩子當做與他們相稱的一個適當獨立的人,承認和尊重他們的權利。無論將來孩子做什麼工作,首先應學會做人的道理,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我們要善於鼓勵孩子説出他們自己的想法,特別是有關孩子自己學習方面的事情,儘量理解孩子的感受。在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管孩子説什麼,儘量讓孩子説完,並且要表現出對孩子所説的話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讓他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擦桌子、澆花等。

三、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我們認為,首先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上學後,學習成了其主要活動。我們尤其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要把玩樂與學習的時間安排好。比如做作業的時間放在晚飯前,閲讀的時間放在睡覺前。孩子很配合,使我們引導很得力。小孩都有頑皮的一面,有時也會因為要玩而出現作業拖拉現象,我們會適時的微笑提醒,對於偶爾濫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一旦發現絕不縱容。

第二,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把好奇心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喜歡問個為什麼?這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去弄清問題過程的興趣。孩子的疑惑,可以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來回答。千萬不要不耐煩,或輕易回答不知道,這樣會打斷孩子的興趣,使之心灰意冷。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了,孩子的學習就會很輕鬆,孩子的學習也越來越主動。

第三,正確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孩子遇到有些問題時讓他自己先思考,培養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問題的最好結果是由他的嘴巴説出答案或親手完成。不能讓孩子遇到問題就問人,產生依賴性,不肯動腦筋。

第四,培養孩子與人交往、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加安全意識。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家長和老師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注意自身安全。

第五,正確的心理教育

正確的心理素質教育對身處激烈競爭環境中的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要培養孩子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一點對那些膽小,性格內向的孩子非常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適當地運用鼓勵,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和進取心。培養孩子正確對待成敗的心態,還要訓練孩子經受挫折的考驗。競爭的`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只要參與競爭,孩子努力了,不管結果如何,都是值得欣慰的,孩子要能接受,父母尤其要能接受。

第六,更好的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現狀,出現問題,及時聯繫溝通,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事情,良好的教育會讓孩子的學習輕鬆自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投放的時間和精力是無限的,家長必須明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孩子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