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三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5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三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1

xxxx年6月4號,我在實驗一小聽了“同科異構”三節語文課,講的都是《西門豹》一課,三位教師都有不同的風格,使我受益匪淺,體會深刻。

這節課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內容是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羣眾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讚揚了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教師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體會人物品質,使學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學的教育,理清課文思路,把握主要內容,李老師還側重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去概括文章的內容。

三位教師都抓住了課文的主要部分:調查情況、除害、開渠去講述。以對話表現人物機智,欲擒故縱,一語雙關,懲辦首犯的計劃,成竹在胸,表現了人物的機巧和智慧。以對話揭示矛盾鬥爭,他不直接戳穿壞人的騙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氣地話語,採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懲治了邪惡,教育了百姓。這節課三位教師都能把握教材,瞭解學生,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掌握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角色表演,既給了學生展示的機會,還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教師駕馭教材遊刃有餘,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認真向這些優秀教師學習,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再上新台階。

三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2

這篇略讀課文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深和綠及冒不完的水泡。抒發了對大自然景觀讚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感情。課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湧動的特點,以及“我”對家鄉泉水喜愛的順序寫的。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課文開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寫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頭鑲嵌,青苔、綠草、野花環繞,就像一個大花環。泉水色綠且深,清可見底。第三自然段講從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陽光下呈現一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講這就是自己家鄉的珍珠泉,表達了家鄉孩子對珍珠泉的喜愛之情。本課表達上的特點是抓住有特點的景物,描寫細膩生動,用詞優美。同時對家鄉的感情充溢其間,富於感染力。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讀自悟中,瞭解珍珠泉的美麗景色,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和家鄉的熱愛之情;二是瞭解敍述順序,積累課文優美語言。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周圍鑲嵌着不大整齊的石頭,石頭上長着一層黑裏透綠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準會滑倒。那綠得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草,那悄悄地開放着的花朵,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可惜沒有魚,是水太清太涼的緣故吧?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水泡很小,搖晃着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後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着;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本課的教學重點:瞭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寫珍珠泉由靜態着筆,抓住了其“綠”“深”“清”“幽”的特點,接着以“最有趣的,當然是……”筆鋒一轉,由靜而動,“搖晃”“升”“綻開”“撲哧”等動詞把珍珠泉活潑、調皮的靈性展現得淋漓盡致。陽光一照,其越加色彩斑斕,嫵媚動人。不知不覺,作者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描摹,把我們帶入一個美的世界。閲讀中重點抓住“綠、深、清、幽”的特點,進行理解。

三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3

聽了鍾老師執教的《剪枝的學問》這課,感受頗深。這是一篇記敍文,記敍了“我”在桃園看剪枝並瞭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抓住作者的心理變化,鍾老師從複習導入,到引領“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半信半疑——又驚又喜”的變化線索,由淺入深理解王大伯的話,從而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各環節銜接上的設計顯得很自然緊密,講課流暢。

在賞析課文過程中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同義詞的換詞,舉例子深化,想象性描寫,做表情動作,進行感情的體會,朗讀的訓練……都能做到紮實有效。朗讀形式也豐富多樣,充實了課堂朗讀的氛圍,提供了學生不斷鍛鍊的機會。教學中特別重視重點詞語的理解,能抓住細節進行細緻分析,訓練比較到位,有時候還通過老師的表現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奠定了理解課文的基礎,做法不錯。課堂教學中鍾老師始終保持親切微笑的教態,把握好作為教師本身引領的作用,即使學生表現不是很積極,孫老師依舊輕鬆以對,不急不愠,用幽默的語言激勵孩子們,整堂課始終體現了師導生主的互動交流理念。重語言訓練和朗讀,有思想的滲透和知識點的延伸。在訓練的點上,鍾老師能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關鍵意的感悟,適當滲透了學習習慣的薰陶,有一定思想教育的意義,道理的懂得與實際生活中環境問題巧妙的結合,促進了方法的遷移,達到了知識點的進一步延伸的要求,加深了學生對課文中藴涵道理的深刻理解,對學生明白生活中藴涵的道理有很大幫助。

鍾老師的朗讀指導有層次,首先讓學生初讀,初步感受,然後讓學生談感受,最後讓學生帶着感受再讀課文,加深印象,這樣一步步走來,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4

《放飛蜻蜓》評課5月13日,聽了沈玉芬老師的《放飛蜻蜓》第二課時。

這一課敍述了陶行知先生髮現一羣孩子在捉蜻蜓,他沒有呵斥,沒有批評,而是因勢利導,跟學生講起了蜻蜓的有關知識,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讓學生自覺自願地放飛了蜻蜓的一個小故事。

在課上,沈老師跟孩子們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親切的態度,啟發引導的巧妙。學生們喜歡上了這位離他們原先較遙遠的先生。可親可敬的陶先生就這樣走進了學生們心間。沈老師在學生的座位間穿梭着,傾聽着,啟發着,點撥着。課上,學生們眉飛色舞地介紹着蜻蜓,那些數字,那些小故事在他們的脣間動情地傾吐着。

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沈老師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撫摸”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展開討論。學生進入角色,邊讀文、邊體悟,因此學生能獨立思考,體悟得較深,討論時也是有話可講。

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沈老師出示了圖片,讓大家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説什麼,並讓他們自由表達:你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説嗎?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臨下課時,沈老師問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談了許多,有説關於蜻蜓的,有説關於陶行知的,有説要保護動物的等等,看來他們的收穫還真不少。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於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三年級語文聽課心得體會5

低年級語文中心組在仙林小學開展了本學期第一次活動。這次教研活動我有幸聽了幾位老師的課,收穫良多,下面就談談我聽曹老師講《花瓣飄香》這一課的體會。

《花瓣飄香》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小姑娘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情節簡單,語言平實,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詩。而曹老師的所上的這堂課也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曹老師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的研讀,她讓自己被感動了,然後才能去打動孩子。在課堂上曹老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穿針引線,引領學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靈,通過讀、思、議、説,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曹老師設計的拓展練習,尤為巧妙:教師在學完課文後,設計了一次口語交際的表演練習,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買了一盆月季花送給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親的陽台上時,她們會説些什麼?作者和她們之間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從而達到拓展延伸,深化主旨的作用。反映出曹老師紮實訓練、拓展有度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曹老師始始終緊扣文章的主線——“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把學生帶入文本重點,開展個性化閲讀。學生通過交流、感悟等一系列活動,走進文本深處,在學生充分觸摸文本的基礎上,發表各自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深入到小女孩的內心世界。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認為學生們書讀得還不夠,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老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讀中感悟課文。同時,通過反覆的閲讀,可以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其次,作為一位聽者,我感到曹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很不輕鬆,學生的情緒沒有被調動起來,問題的回答只集中在少數學生身上,課堂氣氛較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