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8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1

紀錄片拍攝的過程就像是與陌生人的社交經歷,只是把我們的眼睛變成鏡頭,把我們看見的一切用鏡頭語言記錄下來,真實而又不失趣味,讓人慾罷不能,這是我們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它的魅力。

一、準備階段

首先是選題的確定,一個好的選題是成功的紀錄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綜合了時代價值、創新視角、故事敍述、形象審美等幾個紀錄片選題原則後,確定了我們現在的主題《去留研》。因為我們身邊也有不少同學選擇出國讀研究生,甚至我們小組的創作人員中也有要出國讀研的同學,但是許多同學對出國讀研的過程並不十分了解,甚至是正在準備中的同學也對其一知半解,因此我們想通過本紀錄片幫助同學們瞭解“留研”這件事。

選題確定完之後,我們開始尋找合適的採訪對象,因為特殊原因,我們小組的時間比別的組短了一週多,本來就緊湊的時間又不得不壓縮,因此我們決定從身邊相關的人入手,選定採訪對象,節省與採訪對象相處的時間。想要帶同學瞭解留研的過程,但是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跟蹤拍攝一個人的留研全過程,於是我們選擇了四個分別處於留研不同階段的對象進行採訪,從正在準備語言考試的尹盼同學,到已經通過語言考試和申請得到offer的陳天懿,到已經留研歸來在英語機構教口語的徐臻老師,到在留學中介工作的樑珂,每一個人在經歷留研中的一環,我們希望通過對這四個對象的採訪能為觀眾完整呈現留研的全過程。

接下來是拍攝大綱的撰寫,和採訪問題的準備,我們是先準備採訪問題,然後在腦子裏有個大概的畫面,依據這些畫面來撰寫拍攝大綱,這部分的難度因人而異,多看些紀錄片就會有感覺了。

二、攝製過程

因為選題定得好,因此我們的拍攝沒有什麼特別困難的地方,採訪對象都非常配合也比較好相處,沒有畏懼鏡頭,面對鏡頭也非常自然,這使我們的拍攝工作異常順利。我們向學校借了一台DV和三腳架拍攝一些固定的鏡頭,我也自己帶了手持雲台,輔助拍攝一些動態鏡頭,在沒有動態鏡頭需要拍攝時,給雲台裝上三腳架也可充當固定機位。

拍攝過程中,我們有個問題就是固定鏡頭太少,推拉搖移太多,這對於紀錄片來説比較不可取,我們下次會特別注意這一點。另外,我們對於採訪對象的提問過多,導致他們自己闡述的部分較少,並且不連貫,這也是我們採訪過程中的問題之一,我們吸取同學們分享的經驗,以後採訪前會讓對象瀏覽一遍我們的問題並準備,然後讓他們自己圍繞這些問題進行闡述,就比較好了。

結束拍攝後,我們進入了剪輯的環節。在剪輯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同的設備清晰度、感光度什麼的還是有一些比較大的區別,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所以以後的拍攝工作會盡量統一拍攝設備,這樣會使畫面看上去更統一一些。

在剪輯環節中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解説詞的撰寫,由於我的習慣是等片子出來再根據內容撰寫匹配的解説詞,而黃嘉琳則習慣通過解説詞的邏輯順序進行片子的剪輯,所以比較矛盾,但是後來我們一起把拍攝素材整理了一遍,從中抓出一條邏輯線來幫助我們剪片子、寫解説詞,所以解決的還是比較順利的。我覺得我們這部分工作做得很好,有矛盾一起解決,就很快了。

三、總結

紀錄片拍攝嘛,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視野寬廣一點,然後從大視角中抓取小的不為人知的點,去剖析,去挖掘,不僅更容易做,也更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共鳴。再多也沒什麼好分享的,去拍,去做,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尋找解決方法,這是學習紀錄片拍攝最好的方法了。

紀錄片拍攝心得體會2

經過一段時間的拍攝,我們的紀錄片終於完成了。看着成品出來有一種莫大的欣喜,也有一點小小的驕傲。我參與拍攝的紀錄片雖然不是什麼大作,但我還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理解的紀錄片的拍攝。

在最開始確定好分組後,我們開始商量確定主題,大家各抒己見。主題的確定經過一番波折,由於大家商討出的第一個主題不合適,於是我們又重新確定主題。這過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網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同時也請教了我們的指導老師,最後確定了主題。主題確定了之後,我們幾個女生開始寫拍攝腳本。腳本編寫經過了幾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種不足,如內容太繁瑣,場景太大,效果拍攝不出來,甚至編寫的時候還出現了脱了主題。但最後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經過幾次修改最終完成腳本。雖然開頭就讓我覺得困難重重,但是團隊的力量很強大,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意見不合,但最後都能融洽解決。

腳本完成後,我們按照分鏡頭腳本編寫並打印出來,這樣便於中期的拍攝以及為了後期的剪輯更加有條理。編寫的時候儘量細化,將同場景的`鏡頭分出來,這樣不管是拍攝還是最終的剪輯都更加省時省力。

拍攝現場常常是紛亂的、複雜的。對於紀錄片而言,場面不受我們控制。在人物眾多的嘈雜場面,我們常常會遇到不知所措、令人困惑的“盲點”。我在開始拍片時也時常遇到這種情況,事先預定了許多的拍攝方案、拍攝角度,但一到現場,突然的變化會讓我手忙腳亂。這是考驗人的時刻。環境變化、攝製組人員的建議或其他人的提示常會干擾你的初衷。應該學會排除干擾,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清醒意識,不妨反覆問自己:“我事先準備的拍攝方案是否能行?我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在這些眾多的事件或人物中,哪一個最有意義?如何去實施?”當然,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必須在短時間做出,因為你所拍攝的事件、人物是不能等待你的。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摸索的過程,從中我知道了要拍好紀錄片,首先要知道何謂紀錄片。紀錄片首先是一種觀點、一種看法,一種對於某種問題、某個人物、某一狀態所持的看法。紀錄片作為一種“理念”,它永遠以自己特殊的視角和方法去觀察、描述、記錄世界,既有對那些社會的弱勢羣體、邊緣羣體的關注,也有對我們今天飛速發展和變遷的社會、文化的關注與記錄。

拍攝者與被拍攝對象永遠在“平等”之上進行平視、對等的交流,包括怎樣適應險惡環境,怎樣與你拍的對象融為一體,與被拍攝者一樣思維,一樣呼吸,一樣喜怒哀樂。我們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攝對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攝中不再回避你和攝影機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納這種存在,乃至忽略這種存在,忘記這種存在。

在紀錄片拍攝中,現場的聲音是構成真實性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實地錄下同期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事實卻並不完全如此,我們很多節目的同期聲要麼拒絕錄入“噪音”,要麼根據主觀需要隨意開啟、關閉同期聲,要麼配以後期模擬音響。在拍攝紀錄片中,真實還原同期聲最好的辦法,就是外接一路話筒收音,成為混合音響。

這次作業的要求是15到20分鐘,而我們拍了大量的素材,對於第一次創作紀錄片的我們來説,的確算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了。從大量的素材中我們最後剪出了半個小時的視頻。把他們送給採訪的那幾個同學作為紀念。青春的影像記錄,在多少年後,是多麼的珍貴,雖然沒人記錄我,但是我卻記錄下了別人的一段時光。這樣的經歷充滿了新奇也充滿了傷感,因為,時間的流逝,在機器的運作中,彷彿眨眼之間。

孤獨的眼睛,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我付出了我所有的精力,在光與煙的流動之間,在喧囂與寂靜之間,我追求着最真實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