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説明文

聖誕節的來歷和習俗説明

欄目: 説明文 / 發佈於: / 人氣:1.8W

“聖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字。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耶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我們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

聖誕節的來歷和習俗説明

聖誕節的由來

“聖誕節”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日,因為這天恰是耶穌的誕辰,故而“聖誕節”又叫“耶誕節”。

關於耶穌的誕生,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説。據馬太福音記載,耶穌是由童女瑪利亞所生。據説,瑪利亞被天使稱為有福的女子,一日天使告訴瑪利亞,聖靈要她以童女之身懷孕耶穌。她感到驚奇,問道:“我沒有出嫁,怎麼會懷孕呢?”

天使對她説:“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無上的聖靈蔭庇你,你就會未婚而孕,你所生的聖者乃是上帝的兒子。”

接着,天使又以瑪利亞的親戚伊利莎白年老而懷孕為例,説明上帝要做的事,沒有不可能的。果然就在這天夜裏,聖靈與瑪利亞夢中幽會,二人纏綿悱惻,行雲雨之歡。次日,瑪利亞去拜訪伊利莎白詢問未婚而孕之事。伊麗莎白告訴她聖靈所做之事,千真萬確。不久瑪利亞就感到自己腹中有胎兒跳動。這時瑪利亞已與大衞家族的約瑟訂婚,恰在這時,天使在夢中告訴約瑟:“不要因瑪利亞未婚而孕就嫌棄她,你要馬上與她成親,她所懷的孩子是上帝的兒子,你給這個孩子起名‘耶穌’,他的使命就是把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約瑟牢記天使的話,很快與瑪利亞結婚。

當瑪利亞快要臨盆時,恰逢羅馬政府下命令:全體臣民必須申報户籍。約瑟和瑪利亞只好遵命,回到約瑟的家鄉伯利恆申報户籍。當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晚,二人沒有找到旅館,只好在一個馬棚裏歇息。就在這天夜裏,瑪利亞在馬棚裏生下了耶穌,並將他放在馬槽內。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年年這天做彌撒,以紀念耶穌的誕辰。

每年的12月25日,全世界所有的基督教徒都會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用以紀念耶穌的誕生。不過,後來的很多聖誕節活動和宗教幾乎沒有半點聯繫,而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活動。諸如交換禮物,寄聖誕卡,所有這些,都使聖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其實,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是耶穌誕生後逐漸形成的。據説第一個聖誕節是在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的,而教會史中卻又記載第一個聖誕節是336年舉行的,直到440年,才由羅馬教廷確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聖誕節的習俗,西方各國有異,擇其要者介紹如下:

在法國,每年聖誕節前後,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必降大雪,白雪皚皚,空氣清新。在西方人眼裏,白色是聖潔的象徵,白色是一種吉祥,故而人們愛過過“白色聖誕”。

相傳耶穌是在馬槽旁邊誕生的,故而馬槽成為最富特色的聖誕標誌。人們在馬槽周圍,興高采烈地唱唱“聖誕歌”,之後開懷暢飲,而香檳和白蘭地則是法國人傳統的聖誕美酒。

在芬蘭,聖誕節前後,恰逢紫羅蘭盛開,漫山遍野的紫羅蘭,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放眼望去,一片紫紅色,令人心曠神怡,所以芬蘭人愛過“紫色聖誕”。

英國人和德國人,喜歡在聖誕節喝啤酒,吃烤鵝,還有許多人利用聖誕節外出旅遊。

美國人,聖誕節時着重家庭佈置,比如裝飾聖誕樹,在襪子中塞滿禮物,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大菜,舉行家庭舞會等等。

瑞士人,早在聖誕節前4個星期,就將4支巨型蠟燭點燃,放在由樹枝裝飾成的一個大環裏,每週點燃1支蠟燭,當點燃第4支蠟燭後,聖誕節就到了。

澳大利亞地理位置特殊,它處於南半球,正當西歐各國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這兒卻是熱不可耐的炎熱夏季。因此,在澳大利亞,聖誕節時到處是汗水淋漓的小夥子和穿着超短裙的姑娘,恰與商店櫥窗裏精心佈置的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着紅棉襖的聖誕老人,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在西方國家是獨一無二的。

在聖誕節這天,父母給子女最好的聖誕禮物,莫過於一副小水劃。聖誕節弄潮是澳大利亞人的一大特徵。節日晚上,他們帶着飲料到森林裏舉行“巴別居”野餐。人們在石頭壘成的露天灶中用枯樹枝生火,上面架上鐵板,把香腸、牛肉、鮮魚等放上去煎。酒足飯飽之後,就興高采烈地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歡鬧到深夜。喝醉了的人們,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聲中迎接聖誕老人的蒞臨。

在波蘭,每年12月25日、26日,家家户户都要裝飾聖誕樹。節日裏親朋好友之間相互祝賀,互贈禮品。晚餐時桌布下邊還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穌的誕生。晚餐雖很豐盛,但沒有魚肉。午夜12時之後,全家人就去教堂禮拜。之外,波蘭人在聖誕節期間,除主人盛情邀請外,一般不到朋友家做客。

聖誕襪的傳説: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貴族,他的妻子病逝後拋下他和三個女兒。這個貴族愛搞發明創造,結果都失敗了,因此耗盡了家產,他們不得不搬到一家農舍居住,三個女兒也只得自食其力,親自下廚燒煮,縫紉衣服,打掃房間庭院,父女四人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一晃幾年過去了,三個女兒相繼到了出嫁的年齡,他無能為力給女兒們置辦一套像樣的嫁粧,因而寢食不安,鬱郁不歡。

一天晚上,女兒們洗完衣服之後,隨即將長統襪掛在壁爐前烘乾。聖誕老人得知她們父親的窘境後,就在這天晚上,他來到她們家裏,從窗口看到一家人都已熟睡,並注意到女孩們的長統襪。隨即,他從口袋裏掏出三小包黃金,從煙囱上一個個投下去,剛好掉在女孩們的長統襪裏。

第二天早上,女兒們醒來發現她們的長統襪裏裝滿了金子,這些金子足夠供她們買嫁粧了。這個貴族用這些金子為女兒置辦嫁粧,他親眼看到女兒們結婚,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後來,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繼承了懸掛聖誕襪的傳統,法國的孩子們則將鞋子放在壁爐旁。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節日習俗不斷傳入我國,國人尤其是青年人,也開始過起洋節了,其中聖誕節最為隆重,超市裏聖誕禮物熱銷,商品減價促銷,好不熱鬧!

不同國家的聖誕節習俗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聖誕,英文是CHRISTMAS,美國韋氏辭典,認為這個字是由CHRIST+MASS合成的,其意義是“基督祭典”,而英國牛津辭典亦做相同解釋。央格魯撒克遜語“聖誕”一句,也一樣是基督祭典之意。其它非英語系統國家,如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聖誕”則有“生日”的意思。至於德國人,稱聖誕節為“聖誕季”,但其原文則含有“聖夜”之意。聖誕節是一個普天同慶,人人皆歡樂的日子。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或民族因為傳統習慣的不同,其聖誕節習俗也各有差異。

英國

他們認為聖誕節必須吃得痛快。所以聖誕大餐極為豐富,包括豬肉、烤火雞、聖誕布丁、聖誕碎肉餅......等等。家裏每一個人都有一份禮物,連僕人也有,禮物都在聖誕節的早晨分贈。有時逢唱詩班逐門逐户唱聖誕歌時,他們也會被主人請進屋裏,招待茶點或贈予小禮物。

法國

在聖誕節前夕都要到教堂參加午夜彌撒。彌撒後家人同往年長兄姐家中團聚共享聖誕餐,並分享一年來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聖誕歡聚而盡釋前嫌,言歸於好。故聖誕節在法國人眼中,視為仁慈和睦的日子。

美國

因為美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聖誕的情形也最為複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在聖誕時期,美國人的門外面掛着花環以及其它別緻的佈置則是一樣的。

意大利

在意大利,每逢聖誕節,大家都喜歡在家中安置一些關於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聖誕的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參加聖誕彌撒,然後大家去訪問親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到禮物。在聖誕節意大利有一種好風俗,孩兒為感謝父母一年來的教養,會在未吃聖誕大餐前將他們的作文詩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裏。吃完大餐後便將它取出朗讀。

西班牙

該國的孩童常將鞋子放在窗口或門外,以接受聖誕禮物。在許多城市中,男孩子也常備有許多高級禮物,要送給美麗女子。“牛”在聖誕節也受到最好的待遇。因當地有一傳説:“耶穌降生時,曾有一隻牛向他吐氣,使他得到温暖”。

瑞典

在聖誕佳期中,瑞典人非常好客,每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來訪,甚至連陌生人都可以進來吃東西。他們將各樣的食品都擺在桌上,任人自由選擇。

瑞士

該國的聖誕老人穿白色長袍,戴假面具。它們往往由貧苦人裝扮,成羣結隊向富人討取食物和禮物,散隊時才平分所得物。

丹麥

最先出版聖誕郵票的國家。這種聖誕郵票的發行是為籌措防癆經費。丹麥人寄聖誕賀卡、郵件,都喜歡貼這種郵票。

智利

該國在慶祝聖誕節時,必備一種“猴子尾巴”的冷飲。這種飲料是用咖啡、牛奶、雞蛋、酒及已經發酵的葡萄製成。此飲品為何叫“猴子尾巴”已無人知曉。

挪威

在聖誕節前夕,家中每一份子就寢前需將鞋子由大到小排成一列。挪威人認為家人如此做可以在未來的一年裏得到和睦與安寧。次日早晨,家人見面就互唱最喜愛的聖誕歌曲。

愛爾蘭

該國的家庭在聖誕前夕,會將一支蠟燭或燈放在窗門架上,表示歡迎聖嬰降生。

蘇格蘭

蘇格蘭人在家裏找尋向別人借來的東西,必需在聖誕節之前都歸還與物主。他們多是在新年的首個星期一那天贈送禮物,並不是在聖誕節期間送的,小孩子和僕人都會得到禮物。

荷蘭

荷蘭人的聖誕禮物,往往是出乎一般人所意料的,有時會被藏在布丁羊腸裏面。

德國

德國的每一信奉耶穌教的家庭,都有一株聖誕樹,聖誕樹是在德國最先有的。德國人對於制聖誕節餅是很講究的。餅有很多款式,在親友之間,彼此均有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