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活動

民俗活動的作文合集5篇

欄目: 活動 / 發佈於: / 人氣:2.88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俗活動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俗活動的作文合集5篇

民俗活動的作文 篇1

舊俗由來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裏或窗台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説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徵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

民間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選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立冬食補

立冬後,就意味着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説,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南方熱補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北方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説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民俗活動的作文 篇2

我:“外婆,你是貴州人,你能説一下你們苗族人在過年時一般會做些什麼嗎?”

外婆:“我們啊,過年一定要大掃除,表示把黴運掃掉,然後要貼對聯啊,貼門神啊什麼的,説大吉大利,還有,以前外婆還沒和你外公結婚的時候,外婆就會在家裏擺上桃花,這裏的人都説,單身的人過年插上桃花來年可以走桃花運呢!”

我:“是嗎,外婆,你們那兒的習慣好特別啊,那大年三十又要幹什麼,或者不能幹什麼呢?”

外婆:“年三十要吃團圓飯,然後那個,好像是魚只能吃一半,還有一半得留到初一才能吃,説什麼年年有餘。”

我:“外婆,我在手機上查好像還有説團圓飯吃好小孩子還要提着燈籠去大街上唱什麼歌呢!”

外婆:“哦,這個都是以前的習俗,現在基本上都沒了,因為貴州已經開發了,所以基本上很少會有人那樣了!”

我:“那,外婆,大年初一,初二又要幹些什麼呢?”

外婆:“年初一啊,一大早要穿上新衣服,去向親戚拜年,對了,初一絕對不可以洗頭洗澡掃地,初二才能洗頭洗澡掃地。”

我:“外婆,為什麼啊,為什麼初一不能,只有初二才能洗啊?”

外婆:“因為,都説初一是運氣,初二掃黴氣,知道了吧!”

我:“哦,外婆,那你知道温州又有什麼很特別的`民風民俗嗎?”

外婆:“這我倒不太清楚,你外公應該知道,不過大概我還是知道一點點,就是年三十一定要吃芋頭,因為温州話諧音‘餘,裕’,吃芋頭是好事嘛,所以一定得吃芋頭。”

我:“外婆,你還知道其他的嗎?”

外婆:“温州每年大年初一都要放開門炮,關門炮,然後都會在大年初一領紅包嘛,其它外婆就真的不清楚了!”

我:“哦,謝謝外婆啦,吃飯去嘍!”

民俗活動的作文 篇3

在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小組研究的是民俗節日:七夕,我們有收穫,也有不足的地方,還體驗到了當老師的滋味:

因為我們研究的是七夕,所以大家肯定有很多問題了:

什麼是七夕?我們可以把七夕當做情人節來過嗎?……

為了讓大家明白得更透徹,我們用視頻的方法來給同學們簡介牛郎織女的故事,這可費了我們不少時間,背台詞、練動作……我們要費盡口舌,用自己的話來把官方用語改變過來,讓語言變得更風趣、俏皮。為了讓同學更加明白,我們練習了整整兩個下午呢。

雖然前一些天我們的效率並不是很高,會出現分歧,不和諧,但是我們一想到“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只要團結一致,什麼困難都會被攻破,什麼事情都會變得簡單!這讓我想起了老師給我們講課時做的幻燈片:他們不惜時間在備課中一點一點溜走,不惜辛苦勞累,為了我們聽的更明白,總是在不停的修改,爭取讓每個同學都聽懂。

在這次民俗實踐活動,我收穫到了合作的精神、力量是無窮大的,俗話説得好,“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只有合作的精神是最強大的。

不足的地方就是不能總是以自己為中心,讓他人都聽自己的,而是當和一個同學發生矛盾時,要從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自己的問題嗎,看看自己是對還是錯。如果每個人和對方發生矛盾時都先思考自己問題,這世界上還會有吵架這個嗎?

民俗活動的作文 篇4

這幾天老師要我們分小組去收集民族文化。我們小組準備去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捏米塑。

到了後,我們找到了位子坐下,聽男老師講解。老師先與我們説了米塑的由來。原來,傳説孫武用米做成桃子為母親做壽,是米塑工藝的開始。而據記載,米塑在宋朝就已出現,已有千年的歷史,傳到現在作為民俗文化流傳下來。

聽了老師的話,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試試了。我們先各自拿了一些米塑,把它搓圓,前頭搓尖,身體便做成了,再捏了個小巧玲瓏的鼻子,還有嘴巴、眼睛,最後用剪刀剪出不計其數的刺,一隻活靈活現的小刺蝟捏成了。後來,我們還去看了温州各種非物質傳統文化遺產。瞭解了米塑的更多歷史文化,也瞭解了温州其它的民俗文化。

通過這次民俗文化活動的收集、學習,我知道:米塑的歷史悠久,還有温州的許多傳統文化真是光輝燦爛。我們是新一代,要加緊學習,大力弘揚,讓這些文化能繼續留傳開來!

民俗活動的作文 篇5

農曆正月十六早上九點半,爸爸、媽媽和我來到青屏大街。歷年都會在這裏舉行一些民俗活動。我們在青屏大街的圖書館看見了許多燈謎,爸爸媽媽猜出一個,題目是“三毛來到村邊(打一字)”他們猜的是“杉”我們找到工作人員,哈哈,猜對了,但別人比我們更快一步,為了不影響觀看其他民俗活動,我們就走了。

到了市政府門口,看到有舞龍的,爸爸給我想了一個辦法,讓我爬到欄杆上,因為站得高,所以看得一清二楚,“龍”還會轉圈,其實是舞龍的人從頭開始,依次將杆子轉個圈,就會產生那樣的效果,我們繼續往前走,又看見扭秧歌的,只見有一二十個大媽大嬸身穿綵衣,一手拿扇子,一手拿手絹,伴着音樂的節拍跳着十字步。爸爸突然把我抱起來,我看見了秧歌的兩邊有人抬着花轎,還有人將假馬套在自己的身上。接着我們繼續往前走,有唱戲的,可我們沒有聽,正走着,忽聽“咚嗆咚嗆”的鑼鼓聲,舞獅子的開始了。因為人太多擠不過去,爸爸讓我站在路邊的卡車上看得一清二楚。有的“獅子”躺在地上打滾兒,另一頭從他身上飛過;有的坐在架子上表演着各種各樣的動作,只見他一會兒蹬腿,一會跳躍,甚至還在最高的地方站立,真是精彩極了。

正月十六真熱鬧讓我開心不已。

Tags: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