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古文觀止》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34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文觀止》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文觀止》觀後感

《古文觀止》觀後感1

從宋卷蘇軾的文章開始讀起。

從《刑賞忠厚之至論》到《上梅直講書》,一直到《喜雨亭記》,蘇軾的文筆都讓人覺得清新脱俗。以經典開篇,立意清新,以議論結尾,切題不為世俗之同。文章內容三觀正、見解獨到、文字也不堆砌。蘇子才起飄然啊。

可是從《凌虛台記》、《放鶴亭記》和《超然台記》開始,卻文字中感覺“如今識盡愁滋味”和不敢肆意揮灑。《凌虛台記》説了太守叫他為台作賦,可古往今來哪有英雄留名亭台不滅,太守不明白食物變更的道理,蘇子作為判官不得不聽命,感到無奈。《超然台記》蘇子來到扶風,住草廬、吃粗糧,他人悲我哭,我笑他人不懂自己心態能夠超然於物外,感受到平凡生活給我帶來的樂趣。如果真的超然,又何必記之呢?感覺蘇子是在現實社會中收到了打擊,年輕時的壯志豪情被現實的枷鎖打壓了,罷了,抵不過體制,心態才最重要!

《石鐘山記》的時候蘇子已經有了大兒子邁,多了一個社會身份的蘇子講的.更少大理論的是非對錯,而是一篇嚴謹向的小哲理文,文章最後議論提出了要實事求是,不知是對社會現象的暗喻感慨,還是對人性的評價呢。

《古文觀止》觀後感2

現在古文觀止的版本都多得濫了,三頁的古文要配上五頁的白話文翻譯和一頁的註釋,就差沒出幾道題問“請寫出加點字在文中的用法”什麼的。好在鄙人已經不是高中生啦,這種像學二外一樣的學古文可以不用再領教了。

所以翻來覆去,還是這本原本的好看。沒有煞風景的翻譯,書小了許多,字也大,淡黃的薄紙看得很舒服,隨手塞進包裏就消磨一個下午。

也喜歡《弔古戰場文》,“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骨暴沙礫”“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堪稱經典,還喜歡歐陽修吊石曼卿的那篇,“軒昂磊落,突兀崢嶸”。還有李密的陳情表,還有駱賓王的“試看今日之域中,卻是誰家之天下”。

不過看春秋時期的文章,就感覺沒那麼好了……所以,這本書的前小半看起來就很痛苦……啊,我果然沒文化。

《古文觀止》觀後感3

偶然遇見了,就隨便談談:

3年多前,我也是在準備,語文課從沒聽過。厭於班主任的拘泥,所以買了一本《古文觀止》,在課桌前方壘起來將近半米高的書塔。在下面不停的翻、做筆記、寫註釋。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語文成績勉強,老班從不對我多加干涉。現在想想這本書還是對我的高考有莫大功勞的,我熟讀了這上面的大部分內容,尤其是以論述和評價為主,大部分排比成分都熟稔於心。高考就這樣一路走來,古文流水,一時間騷動全校。呵呵,回想走在放學的路上,回頭率猛升的感覺,還挺有些意思。

隨後高考作文居然讓評委老師們這麼器重,從沒有下過58分。其實,現在大學這麼多年了,很遺憾自己的寫作功力下滑。逝了的青春不再,逝了的文采不現。還是再看看這部書,尋覓一下原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