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範文(精選18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範文(精選18篇)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1

7天長假馬上就要結束了,今天是最後一天,我從南縣回來,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長津湖》。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的第2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的戰役。

長津湖戰役描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三個軍,在艱苦的條件下與世界武器裝備一流的美軍第十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的直接較量。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飢寒交迫的環境下,憑着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最終扭轉了戰場態勢,為長津湖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感人歷史故事

在觀看的過程中有很多非常震撼、非常感人的場面和片段,比如志願軍在坦克火炮及槍林彈雨中冒死炸燬美軍信號站的場面和雷公一個人開着吉普車載着標識彈,敵軍的戰火不斷往他周圍轟炸,他的臉被燒焦,手不斷顫抖時,大家都淚目了,這些情節讓我記憶猶新。

最後我感受到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老一輩用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2

長津湖,也曾綿延冰封,也曾靜水流深。歲月可證,流水有聲。那是偉大斗士的號角,那是鐵血軍魂的咆哮。中華熱血軍魂遠,敢叫豺狼盡滅亡。

《長津湖》,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座豐碑。

千里刀光影,萬里赴戎機。抗美援朝是中國鋼鐵軍人和美國鋼鐵部隊的較量,我們是氣多鋼少,他們是氣少鋼多,結果氣多戰勝了鋼多。透過影片,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71年前那場戰爭的殘酷與偉大,犧牲與不朽。在攝氏零下40度,每天只能用硌掉牙的凍土豆充飢,用刺骨的冰雪解渴的極端環境下,志願軍第9兵團無懼物質匱乏和極寒挑戰,全殲有棉帳篷、熱火爐和世界上最精良裝備的美軍北極熊團,徹底打垮了美國王牌陸軍第十軍,彰顯了不懼艱難、敢於犧牲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從以肉身擒“熊”的傳奇中,我們應當學習志願軍官兵們不畏艱難、前赴後繼的民族風骨。先烈們用血肉之軀為我們打下了如今的和平盛世,而今東海揚塵,淵渟澤匯,身在黼蔀黻紀,吾輩更當披星戴月,為建設更加美麗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冰雪埋忠骨,歷史有温度。影片中的人物有很多,連長伍千里,指導員梅生,狙擊手平河,炮兵排排長雷公,火力排排長餘從戎,戰士伍萬里,更多是無名英雄,志願軍官兵用無畏鬥志和勝戰智慧給我們展示了“最可愛的人”的形象。

《長津湖》為什麼能打動人心,因為它不再囿於戰場拼殺和戰友情深。它塑造的人物更加真實,更加有血有肉。連長伍千里外表剛強、內心柔軟,他最大的願望是“給父母蓋個房子,給老三説個媳婦兒,把雷公喊過來一塊兒住”。有人會疑惑,為什麼我們能在裝備極端落後的情況下打出這樣的軍威和國威?指導員梅生給了我們答案,他輕撫着自己女兒的照片,“這一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希望我們的下一代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一場激戰過後,他在廢墟里發瘋般翻找着女兒的照片,喃喃説着“爸爸對不起你”。熱血男兒,鐵骨錚錚,也有繞指柔情。他們的心裏裝的是國家,裝的是下一代,唯獨沒有裝下自己。伍萬里,那個曾經只會打水漂,揚言打仗就是要讓自己的哥哥瞧得起的吊兒郎當的野小子,從最初看到戰友犧牲時的恐懼,到後來和哥哥一起衝鋒陷陣,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戰士。全劇最大的淚點是最後雷公冒着生命危險把標識彈送走,最後壯烈犧牲的場面。重卡下的他血肉模糊,顯得那麼無助,“疼死我了”,“別把我一個人留在這”。那麼真實,那麼撕心裂肺。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唱響了他心心念唸的沂蒙山小調。音樂響起的那一瞬間,我再也忍不住積蓄已久的淚水,影院裏很安靜,只有無聲的啜泣。

銘記歷史,牢記使命,吾輩應致敬英雄,奮鬥為國。毛主席説“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是覺醒的新中國向世界發出的第一聲振聾發聵的怒吼,《長津湖》不僅是對英烈的崇尚,對英靈的致敬,更是對抗美援朝這一立國之戰的不忘!對於絕大多數青年觀眾而言,在如今“凡爾賽”“精緻利己”之流盛行之下,這樣一部讓人熱血澎湃的正能量電影,足以讓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和愛國的熱情。七十年櫛風沐雨,風雨兼程,新中國從篳路藍縷到玉汝於成,《長津湖》不僅是一次振奮人心的文化體驗,更能讓人們對“國慶”二字有更深的觸動和共鳴。

“志願軍先烈們!我們該叫你們啥?”一切都不足以言説。

你們打完了所有的仗,只為我們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時代。

現在多麼希望你們能睜開眼看看,這盛世已如你們所願!

但請放心,春風撫過的大好河山,已有你們的下一代向陽而立。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戰爭總無情,英雄的長存浩氣,讓人動容;赤子丹心昭日月,英雄肝膽昭山河!

豈曰無碑,山河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去時少年身,歸來甲子魂。山河亦無恙,巍巍葬忠魂。

願繁華盛世,人間皆安!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3

國慶假期,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長津湖。

電影講的是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抗美援朝。此時電影院人山人海,座無虛席。我和媽媽直接被觀眾“擠”到了角落裏的座位上,看來,這部電影很受歡迎。現在來比一比美國軍隊和志願軍軍隊。當時,美國的鋼產量是中國的140倍,美國的戰鬥機密密麻麻地在空中飛行,像一排排巨型的大雁,讓人看了膽戰心驚。坦克就很霸道了,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橫衝直撞,像一個個龐大的推土機。這麼厲害的武器最終卻輸給了武器落後只有小米加步槍和幾十門大炮的中國志願軍。

電影中有不少讓我感動的畫面。比如,戰士們為了躲避美國的飛機,躺在死人堆中裝死人,不料美國的戰鬥機在空中幾個來回找不到一個活人,竟然打賭比誰射擊的死人多,這下子可犧牲了不少戰士,真是令人又氣又恨。還有戰士們被凍成了“冰雕”,在雪地裏一動不動。他們的臉上、眉毛上、帽檐上都是冰雪,直到生命結束的時候都依然保持着戰鬥姿勢。

這部電影可以用六個字來形容:感動、震撼人心。電影長津湖真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電影。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4

國慶節假期,我們一家人一起去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主人公伍千里帶着他的弟弟——新兵伍萬里上戰場前線與美軍戰鬥的故事。戰場上的情景很慘烈,深深觸動着我的心靈。

看完電影回到家,媽媽將一個土豆在熱水中煮熟,把它放進了冰箱的下層凍了起來。凍好後又把它給了我,讓我嚐嚐,我咬了一口,根本就咬不動,像石頭一樣硬邦邦的。我一臉疑問地問媽媽這是幹什麼,媽媽説:“你想想,志願軍戰士們在冰天雪地中,只吃這種土豆,卻沒人喊苦,還打了勝仗。你也要像他們一樣長大後為祖國做貢獻。”説完媽媽又給我們講解了長津湖這個真實故事: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

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聽到這裏,我想到了電影上那副畫面,那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一個美軍偵察兵發現一隊中國軍人,趕忙去查看卻發現是一尊尊蓄勢待發的冰人。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被凍上了一層霜,臉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其中有一位軍人趴在一塊大石頭上,一隻眼緊閉着,另一隻眼死死地盯着槍口,似乎只要一個不注意,子彈馬上就會飛出去。還有一位軍人也趴在石頭,手裏拿着對講機,一副隨時奉命帶軍隊衝出去的樣子。美軍隊長看到了,鄭重地給這羣冰人敬了一個軍禮,他説:“面對這樣的敵人,我們是打不贏的。”這羣冰人是誰?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他們這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贏得了對手的尊重。當我看到這裏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心都被揪了起來,零下幾十度,那麼冷的天,這是怎樣的一種意志呀?擁有這種鋼鐵意志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怎能不勝利呢?和他們相比,我真是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以後,無論怎樣的困難,我都要克服。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時代中,我們應該感謝那些革命戰士們,是他們奉獻出了生命才換來了現在的和平,才讓我們擁有了現在的幸福生活,讓我們可以安靜地坐在教室裏學習。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建設我們的祖國,不辜負革命前輩的期望。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5

我今天去看《長津湖》,看老一輩革命者抗美援朝保家衞國換得如今我們沒有硝煙的幸福生活,又比平日裏更多了一份感慨。

我在電影院遇到了兩撥人讓我印象深刻,一撥是年輕的父母帶着兩個小男孩來看這部電影,結束後兩個小孩站在海報前舉着少先隊員敬禮手勢一起合照,沒有嬉皮笑臉而是滿臉認真;一撥是我原來初中的數學老師和他兒子,他年輕時候當過兵,現在他兒子也是一名優秀的海軍戰士。我想這就是傳承!這就是永垂不朽的精神!

“我們現在不打,下一代也要打這場仗,我們現在是替下一代打”。被這部電影深深觸到,戰爭場面拍的真的是太棒了,場面宏大氣勢很足,人物羣像也展示的很深刻,中段炸通信台那段很激烈,心都被扣着,緊張感拉的很好嗯。還有食物對比,心裏酸了,戰役的補給裝備差別實在懸殊,最後的冰雕更是繃不住了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啊!《長津湖》還是很可以的,值得一看吶,準備好紙巾吧。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6

電影《長津湖》完美再現了當年我軍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中艱苦卓絕的鬥爭場面。節奏輕快不壓抑,情感真實且細膩,譜寫了無數個新兵的蜕變,闡釋了中國軍人的精神與力量。

其中有兩幕場景讓我深深震撼。

萬里長城染血色

伍萬里拉開火車門,結果映入眼簾的是萬里長城,是落日餘暉,是血色山河,更是波瀾壯闊的氣勢,是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鋼鐵意志,是秦時明月漢時關。他們那一刻看到了萬里長城,我們在那一刻也看到了萬里長城。

在槍林彈雨高節奏劇情中,突然有了這樣的山河安好、波瀾壯闊的一幕,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當時那麼多人不顧生死,也要去異國他鄉戰場,打這一場保衞戰,因為他們的身後有他們想要守護的大好河山。正如電影中所説:“國家好不容意給我們分了土地,我們不能讓別人搶了去。”

盛世山河正如願

雷老爹犧牲的時候快斷氣的時候,説了一句:“別把我留在這,把我帶回家吧。”這時候,我已抑制不住眼淚,只想説,人們不會忘記你們,國家更不會忘記你們。從2014年到現在,已經有700多名烈士回到了祖國。希望你們都能看到,如今這盛世,如您所願。

長津湖這部電影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悲慘壯歌。在及其惡劣的環境下,我們的戰士穿着彈衣,吃着紅薯,趴在雪窩,用鋼鐵般的意志,與美國軍隊拼死搏鬥,這才是我們要敬重的英雄。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現在國家的強大、繁榮與昌盛,與他們的功勞是密不可分的。

紅色是血脈裏永不褪色的赤誠,我們定將至死不渝地愛着我生長的祖國,我們的信仰有光,光而不耀,與光同塵!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7

今天全家人一起去看了電影《長津湖》。這個電影一句話來概括:“太感人啦!”幸虧我隨身帶了一包紙巾。

這場電影主要是講抗美援朝時候,我軍如何在長津湖一帶阻擊美軍。故事情節感人至深,電影場面宏偉壯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回來的路上,爸爸説,現在我們國家的電影拍得越來越像美國大片啦,我回應到“那是因為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了,各個方面,當然也包括影視方面!”是的,確實是這樣,這樣一個和平的國家,繁榮昌盛的時代去,都是革命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

我輩當自強。正如片中指導員所説“我們這一代打仗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這一仗我們不打,那以後就得我們的下一代來打!”

現如今,我們依然在和美國打仗,從未停止,不是用槍彈,而是用科技,經濟等。當然,我們的國家現在的地位,更加不會對美國做出讓步和妥協,必要時候,即使使用武力,我們也有這個資本。希望能夠影響我們的孩子們,讓孩子們明白只有自己強大,才能讓國家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

回想自己過去的三十幾年,彷彿沒有那麼強烈的要為了國家如何如何的感覺,即使有,可能也是口號之類的,心裏的觸動並沒有那麼的強烈。可是最近幾年,心裏的觸動和感動特別的頻繁。

看完電影,真的百感交集。最為觸動的應該是“這一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這段台詞,在軍備懸殊的情況下,志願軍們在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他們不是不怕,但是為了和平他們就必須抱着必勝的決心,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英勇無畏、剛正不屈的中國品格,為之整,先輩們用血肉之軀為我們打下了現在和平的年代,真的很偉大,令人欽佩!希望勿忘歷史,緬懷先輩,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太平盛世,致敬最可愛的人,我愛中國!

《長津湖》我追隨的光,是五角星的星光,五星閃耀皆為信仰。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無愧先烈,作正直勇敢不屈的中國人!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8

何為毅力?談到毅力,那麼不得不談的便是戰場上灑熱血的士兵戰士們。艱苦的訓練,骯髒的戰場與嚴酷的環境,都是戰士們不得不面對與克服的。但是這些困難與曾經抗美援朝戰時戰士們所經歷的一切比起,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而美國趁着朝鮮內戰,組織了“聯合國軍”,悍然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這場戰爭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於是,中國派出志願軍,以“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目的與信念,毅然奔赴朝鮮戰場。

當時士兵們其實並不知道在往哪邊走,直到火車上越來越冷,他們才知道,自己正奔赴北邊的朝鮮,為了國家安全而戰。等到進入戰場後他們才發現,朝鮮的崇山峻嶺正等着他們。當時正值凜冬時節,但是那零下三十五度的低温並沒有拖住志願軍們完成包抄的意願,他們為了躲避偵查,甚至不惜在最冷的夜晚行動。

這些戰士靠着自己的毅力,終於翻過了一座又一座雪山,和美軍展開正式交鋒。在最後,志願軍戰士們也是與美軍比拼毅力,在美軍撤退中重創了他們。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情況下要靠毅力取勝。

一次作業,題量如海,還有許多不會的題目,當時我沒有經驗,自然也沒有積累起來的那份毅力來支撐我。最後實在做不下去,凡是太複雜的題目,統統跳過。理解題目也十分的粗糙。最後會做的題目自然也沒有全對,不會的題目就更糟糕了。最後老師教導我,要把一件事做好,就要堅持到底把它先做完。等到下一次又是很多的作業,我卻是一直做了下去,雖然眼累手痠,可最後還是在保證了效率的情況下完成了作業。

一切的一切都指向:毅力使人堅持到底,走向成功。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9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完長津湖這部影片,有很多感觸,今我給大家説説我的觀後感: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影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對我的觸動非常深,他是這樣説的,如果我們這一代不打這個仗,那麼我們的下一代也要打,我覺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敬仰我們的先烈們在觀影的整個過程當中有四幕是我非常感觸很深的,在這裏呢,分享給大家,這第一幕就是再出發,打仗的火車上,車廂打開萬里江山盡收眼底,在槍林彈雨的高節奏劇情中,忽然有了這樣的山河安好,波瀾壯闊的一幕真的很讓人感受到為什麼當時有那麼多的人不顧生死也去異國他鄉的戰場打這場保衞戰,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國家好不容易給我們分了土地,我們不能讓別人搶了去。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第二幕讓我感受比較深的是在感恩節的這一天,美國軍隊在軍營裏大口的吃肉,而我們中國軍人在荒山野嶺吃凍土豆挨餓受凍,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卻依然屹立不倒,堅持抗戰到底,這就是我們保家衞國的民族精神,讓我感動的第三部的是千里説,哥哥死的`時候,身體被炸成了兩截,腸子怎麼塞都塞不回去,萬里説,哥,我要跟着你走,萬一我走了,你也幫幫我,幫我收拾收拾,幫我體面的走完最後一程,最後一幕讓我淚奔的是雷老爹犧牲的時候快斷氣的時候説了這麼一句話,他説,別把我留在這裏把我帶回家吧,這一幕讓我突然想到,最近榮歸故里那些無名的英雄們,人民沒有忘記你們,國家更沒有忘記你們,從2014年到現在已經有700多名烈士節回家了,長津湖這部電影描述了。在其惡劣的環境下,我們的戰士穿着單衣,吃着土豆趴在雪窩,用鋼鐵般的意志和美國的王牌部隊拼死搏鬥,這才是我們這個時代要敬重的超級大英雄,他們甚至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謝謝你們用生命打下太平盛世,願與五倍之青春守着盛世之中華,何其有幸生於華夏,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看完這部電影啊,真的有很深很深的感觸,何其有幸生於華夏。

正是他們的視死如歸、同仇敵愾,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也贏得了軍人的尊嚴,更我們創造了和平的年代,所以我們要緬懷英雄,不忘歷史,現在沒有硝煙,沒有戰場,但是在我們的人生長河當中,在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當中,依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艱難和險阻,所以我們要用英雄的話來激勵我們,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只有百折不撓、英勇無畏,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向先烈致敬!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10

今天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長津湖》,看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這是一部抗美援朝的電影,裏面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很觸動。他是這樣説的“如果我們不打這一仗,就要讓我們的下一代來打。”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代就不用再打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敬仰我們的烈士們。讓我影響深刻的是我們中國軍人在冰天雪地裏吃土豆,挨餓受凍,而美國軍人在軍營裏大口吃肉。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依然堅守陣地,抗戰到底。

讓我非常感動的是雷公勇敢地轉移標識彈,犧牲在敵人的炮火中。最後説着“我好疼,我要回家。”是怎樣的精神讓他義無反顧衝向戰場?

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一排排志願軍戰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陣地上,保持着戰鬥姿態成為了一個個永不傾倒的“冰雕”。

沒有先輩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如今的繁榮昌盛!我們要時刻銘記,永世不忘,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11

10月4日,我和媽媽看了一部愛國大片《長津湖》。在看之前,媽媽提醒我:“要帶紙巾,不要哭鼻子!”

“我才不會呢!”我倔強地回了一句。然而在觀看中,我卻始終被電影中人物感動着,眼淚也不爭氣地從片頭一直流到片尾。

我被片中平凡的人所感動。伍百里、伍千里、伍萬里兄弟三人,為了保家衞國,毅然走上了朝鮮戰場,參加了長津湖戰役。因為他們知道,朝鮮就相當於中國的東北大門,假如朝鮮被打敗了,中國東北也保不住;幫助朝鮮打美國,就是保衞自己的國家。

我被片中的偉人所感動。為了抗美援朝,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也參加了戰爭。他們剛下火車,就碰巧被美國飛機轟炸。當時血肉橫飛,那個場景嚇得我捂住了眼睛。後來,從媽媽那裏得知毛岸英犧牲了,我流淚了。我到現在還記得他所説的話:“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戰場,我毛岸英有什麼理由不去?”

我被志願軍精神所感動。當時戰場上,天氣非常冷,雪白茫茫的一片,美國人有吃有喝,而我們戰士的衣服都結冰了,每天只有一個土豆吃,但他們仍堅守陣地,即便凍死了,也全是戰鬥的姿勢。他們不屈的戰鬥意志,連美國人都被感動了,給他們莊嚴地敬了一個禮。

我感動着,心中對他們充滿了敬意。因為我明白,現在我們美好的生活都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用他們的話説:“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如今,他們的願望實現了。

致敬,志願軍戰士!

致敬,我最可愛的人!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12

在看這部影片之前,我還不是很清楚抗美援朝這場戰役,不清楚那時中國的實力與國情。但是這部《長津湖》不僅告訴了我答案,還給了我彷彿身臨其境的別樣體驗。

追求英雄意義的伍萬里在軍隊中逐漸由桀驁不馴轉變為成熟懂事;最有經驗知道哪裏有危險的雷公為替戰友取得生機,運走標識彈而在炮火中貢獻了自己最好的一份力;不求名利只求一腔為國熱血的毛岸英化名劉祕書戰鬥在最前線,與重要戰略物資一同犧牲;退伍的指導員梅生帶着女兒的照片堅持歸隊,只為下一代更好的生活。

“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更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是軍人的榮耀!”、“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戰場,我毛岸英有什麼理由不去?”、“一個蛋從外面被敲開,註定會被吃掉。要是從裏面自己啄開,沒準是隻鷹!”、“希望下一代,能夠生長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

各樣的身影不斷刺激着我的眼,不同的話語衝擊着我的心,熱淚止不住地在眼眶打轉,生在這樣的年代,我很慶幸,也很榮幸。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13

電影《長津湖》再現了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慷慨赴朝,與武裝到牙齒的敵方王牌之師血戰到底的英雄史詩。

通過觀看這波瀾壯闊的英雄偉騙,我感受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更讓我從對英雄的感動,到觀影的行動。不管站在哪個年代俯瞰,也無論從哪個方面論證,抗美援朝這一立國之戰都註定是彪炳青史的。電影《長津湖》站在了當下的審美座標,輸出着具有時代性的故事樣態和創新性的藝術表達。對於眾多尤其青年觀眾來説,這樣的《長津湖》,確實是不可多得。

能戰方能止戰,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長津湖》以此來立意,並用劇中領袖所説的“尊嚴,只能在戰場上取得”的台詞來予以昇華。國際競爭的叢林法則從來就沒有改變,鑄劍為犁仍只是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很多大國的和平崛起,都是從一場抵抗侵略的戰爭開始的。

《長津湖》對這一場史詩級戰爭較量的呈現,藉助故事延伸對七連志願軍戰士的思想動機和行為方式進行內在支撐,使其成為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英雄人物”。在奔赴戰場的火車上,一場報出自己的姓名和編號的七連入連儀式,彰顯出英雄精神傳承與七連“打不垮更打不死”的戰魂。這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們,都是共和國永遠銘記的英雄兒女。

長津湖之戰,中國軍隊打出了自己的威風、血性和精氣神,讓世界看到中國是一股“不可辱”的力量。這種戰鬥姿態,體現的正是一個偉大民族“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熱血壯志。這麼一股子精氣神,正是志願軍戰士以“鋼少氣多”戰勝敵人的“鋼多氣少”的勝利之道。

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長津湖》重述抗美援朝歷史,無疑有着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啟示意義,它們仍是作為民族意志、國家立場政治宣示的宏大敍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迴響,發揮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勵功能。《長津湖》的上映説明,這段非凡的歷史,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將永遠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精神財富。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14

“這一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電影《長津湖》中的這句台詞,讓人潸然淚下……志願軍戰士對民族獨立的信念及對國家強盛的渴望,讓人肅然起敬。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派兵侵略朝鮮。美國的入侵嚴重地威脅到了中國領土的安全,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衞國。

在當時,中國與美國實力差距懸殊。美軍擁有成千上萬架坦克及火炮,而中國志願軍坦克寥寥,火炮更是不足與落後。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以勇敢精神和鋼鐵意志,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國威,徹底地粉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和敬意!

據親歷戰爭的老兵們回憶,長津湖戰役遠比電影所拍的更殘酷,那是一場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進行的戰役。志願軍戰士以硬得咬崩牙齒的土豆為食,而美軍卻在享受咖啡美食,歡度聖誕節。美軍擁有優質的防寒設備,而我們軍隊的戰士身上卻只穿着薄薄的棉衣。距長津湖僅僅兩公里處的死鷹嶺上,一個連的戰士全部凍死在雪地裏。其中,上海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了一張紙片:“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們的陣地上。”

長津湖戰役的勝利絕不是偶然,而是靠人民志願軍鋼鐵般的意志,以及“我在”的必勝信念。第七穿插連的戰士個個鐵骨錚錚,不畏犧牲,保家衞國。身為後輩,我們要銘記這一座座血肉鑄就的豐碑!

一句“我在”,既是責任,也是擔當,更是對祖國的熱愛與無比的忠誠。身處新時代,過着幸福生活的我們,更應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為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山河已無恙,光影敬英雄。

如今的中國已一步步強大起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先輩用血肉開拓出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努力學習。

展望未來,我在,我們在!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15

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週四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徒步來到好萊塢影城,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

《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中國志願軍在十分寒冷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奮勇殺敵,取得長津湖戰役勝利的事蹟,英雄們即使被凍成冰雕都沒有退縮,不畏嚴寒、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英雄氣概。

當我看到我們中國志願軍在冰天雪地裏,吃着凍得像石頭一樣的土豆,穿着單薄的軍衣,而美國軍人卻在軍營裏大口吃肉。我真是無比憤怒,眼淚瞬間嘩嘩流了出來。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依然堅守陣地,抗戰到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一排排志願軍戰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陣地上,保持着戰鬥姿態成為了一個個永不傾倒的“冰雕”。

電影結束了,回去的路上下着濛濛細雨,我心裏更加沉重,讓我想起當今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同時,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與當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此刻我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學習,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16

《長津湖》這部影片圍繞伍千里和伍萬里兄弟倆的戰鬥歷程展開情節,真實還原了七十年前的抗美援朝,我們志願軍戰士保家衞國的那段激烈的歷史,看後令我熱血沸騰,我為我們的戰士而驕傲,為我們偉大的做過而自豪。

影片伊始,鏡頭裏呈現出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景象,戰爭結束後的伍千里帶着哥哥的骨灰一路艱辛回到家中,一家人剛剛吃上團圓飯,還沒有訴説親情,一聲軍令就重新回到戰場。戰爭的殘酷,戰爭的艱難讓人心痛。敵強我弱的局面讓我憂心忡忡。美國擁有先進的戰鬥機和武器。生活上更是差異巨大。感恩節來臨,美軍在吃山珍海味,而我們的中國戰士卻蹲守在懸崖下,只能吃硬如石頭的土豆,為了勝利,再大的苦戰士們也不屈服。你看,我們的雷公為了戰友,而犧牲了自己;你看,我們的楊根思為守護陣營抱着炸藥和敵人同歸於盡。你看,那麼多的戰士,有許多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們都是中國的英雄。

什麼是英雄?這是年方19的新兵伍萬里曾所疑惑的,當他聽到殺20個敵人才算英雄時感到有些遙不可及;毛岸英“上了戰場就是英雄”的這句觸動了我,無數名朝鮮戰場上的中國志願軍懷着信念之光和理想之光,以保衞國家的民族氣節與敵人戰鬥,他們心中都存在着這樣一種信念“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美國軍師在撤退的路上發現我們被凍死的戰士們,還為他們敬了一個禮,他説:“面對意志力這麼強大的敵人,我們是無法戰勝他們的。”抗美援朝的每一位志願軍以平凡顯出了他們的英雄本色。

抗美援朝最終取得勝利,離不開我們的這些英雄。他們用生命換來了祖國的尊嚴,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有一顆愛國之心,換來了我們國家現在的長治久安。176分鐘之長的《長津湖》,看的我淚流滿面,看得我唏噓不已,看得我心潮澎湃。

偉大的抗美元朝精神歷久彌新。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永垂不朽。

致敬,為我們幸福而奮鬥的抗美援朝志願軍。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17

長津湖講述的是抗美援朝中的長津湖戰役,東線部隊以鋼鐵般的意志,扭轉戰局,為長津湖戰役做出巨大貢獻的故事。

這裏面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恩節的時候,美國軍營的士兵吃着火雞,甚至還可以喝到咖啡,而中國的戰士們卻在雪地裏啃着冰冷的土豆。在這種差距懸殊的戰鬥中,中國人竟然贏得了勝利。我們眼中看似晦澀的知識點,是他們風雨飄搖的一生,是他們連屍體都無法完整的交給親人,卻為革命獻身的一生。這樣的英雄是值得我們後輩一直銘記的,我們所崇拜的也應該是這樣保家衞國的英雄。

在美國的士兵吃火雞時,兩個士兵的對話也讓我感觸很深:“明年感恩節一定請你到我家去”。“好,要是我們能活着回去的話”。

這讓我想到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信》中的一句話: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那些美國的士兵肯定也不希望戰爭,肯定渴望光明與和平,但是在大的勢力下,他們只能選擇屈從。這可能是美軍最後失敗的原因之一,士兵們是因屈服統治者的野心而作戰的,而中國革命者是為守吾土而奮不顧身,為了他們的下一代不再有戰爭,這種信念支撐他們無所畏懼的迎着敵人的炮火衝去,最終取得的了戰鬥的勝利。

《長津湖》學生優秀觀後感 篇18

今天,我去看了一部國慶節大片:電影《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戰役。

故事發生在1950年11月至12月。當時,陸戰一師前進到長津湖西側,這裏連綿的山地。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了十萬大軍的包圍中。影片中一張戰場形勢圖,顯示了雙方戰場態勢。藍色為陸戰一師的位置和突圍路線。湖東側是陸戰一師的1團和5團共8000人,湖的南頭是陸戰一師師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東側是陸軍第7師31團在擔任右翼掩護,有4000人。合計總兵力有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戰鬥中陸戰一師還得到第一航空聯隊的空中支援。紅色為另一方部隊,形成一個包圍圏,為兵團的20J,27J和26J共三個軍,最終投入兵力計15萬人。中間淺藍色是長津湖,它是截流長津江的水庫,長津江流入鴨綠江。

《長津湖》這部影片,以老兵的視角回顧那場慘烈的戰鬥,無涉勝敗。零下40度的嚴寒,使戰鬥變得更加悲壯。健在的老兵在講述這個故事時,充滿感情。離開戰場就不再敵對,他們對敵方軍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過去了,當年愛吃冰激凌的年輕人,都垂垂老矣,但他們依然在前線擋着。

陸戰一師師長,作為主角,在影片中一帶面過。史密斯將軍是個富有經驗而且非常謹慎的指揮員。陸戰一師深陷重圍未被殲滅,很大程度得益於他的指揮。

陸戰一師最終突出重圍,一路撤到興南港,乘船離開了。同時帶走了9萬多北朝難民。此役美軍傷亡5000人,其中第7師31團佔到3000多人。戰役雙方共傷亡數萬人。

陸戰一師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戰爭中,參加了瓜達爾納爾島戰役、格洛斯特岬戰役、貝里琉島戰役‘沖繩島戰役,對日作戰屢建奇功。二戰後,參加了越南戰爭、海灣戰爭和在索馬里進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義救援行動。

這部影片中除了幾個歷史學家外,其他的解説都是老兵們的語言,即使他們不出現於畫面。他們心裏沒有仇恨,會擁抱昔日的對手。老兵們有自己對勝敗的詮釋他們覺得,雖然沒有勝利,但是南韓還在,值得去戰鬥。此生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