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two brothers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6W

虎兄虎弟觀後感1200字

two brothers觀後感

因為虎是我最喜歡的野生動物,而我是一個永遠會把動物紀錄片安排在電影前看的人。所以,我知道這裏賦予了太多人類的情感人類的想象。比如雄虎一般是不會在交配後還留下的,比如虎都是獨居動物,靠尿液的氣味來劃分領地,要讓一山容下二虎比登天還難,即使兄弟也很少這樣。不過老虎長得很快,一年之後他們就從小虎變成了大虎,而一年還不足以讓幼年虎離開媽媽獨自生存,他們依然會跟隨母親學習獵食的技巧。當然,對於已經和母親分開一年之後,是否還能夠像電影描述的那樣從頭學起,這還真不好説。

不過回到電影希望講述的故事裏,不去苛求那些野生動物的真實性,也許可以把電影看得更純粹、更開心一些。本來這也不是靠野生動物能夠拍出的電影。拍動物困難,拍野生動物更困難,而不僅拍得好並且能揉進一個內容豐富的故事自然是難上加難。可是電影還是做到了。虎媽媽帶桑加去找庫瑪,被村裏人驅走;虎媽媽跳上車試圖咬破箱子救出庫瑪;太老而被殺死的馬戲團老虎用尾巴喚醒庫瑪,使他接受了作為一隻馬戲團老虎的命運;兩隻老虎由打鬥到認出對方而變為嬉戲;在離開鬥獸場後桑加前行而庫瑪卻習慣性地回到籠子中;當他跟隨桑加邁出時腳步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走出了籠子;庫瑪跳出火叢並跳回來,鼓勵桑加和他一起離開危險之地,等等等等,這些細微的鏡頭和情節,當然不是動物自然的本能反應,但導演賦予了老虎們,他們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故事的前後呼應非常好,比如跳火圈的練習最後救了兄弟倆,比如虎媽媽耳朵上的彈孔等等。桑加本來是弱小的一個,小時候被嚇得跑到樹上,後來他卻成為威風凜凜的王者,而庫瑪小的時候驍勇,長大後在馬戲團的殘酷訓練中變得懦弱,好在最後他們回到了山林裏,回到了母親身邊。

同時,我也必須承認,作為一個愛野生動物特別是愛老虎的人,我看電影的時候也很糾結。一方面我為故事情節感動,另一方面,我又深刻地知道這電影是在讓老虎演員們受罪的情況下排出來的。比如虎媽虎爸中槍和桑加沉靜地睡在勞爾旁邊,那一定是被打了麻醉針;比如庫瑪被帶走圈在箱子中那極度恐懼的眼神和樣子,是因為老虎本身一定是受到真正的驚嚇才會有的反應。所以一定程度上,拍電影和馬戲團是一樣的。而我一直拒絕看馬戲團的表演,即使那些馴獸師很温柔地講他們和老虎及其他動物們建立了多麼深厚的感情,他們如何聽話的,我痛恨這種描述,因為這種表演是建立在從排斥到害怕到服從的過程基礎上的,不管演出多精彩改變不了這是違反動物本性自然本性的實質。看過海豚灣之後,我連海洋表演都痛恨,海豚們的跳躍該是為了在海洋中追逐沙丁魚的。

儘管矛盾,可是我還是要承認這是部精彩的電影。我記不得Memento裏的帥哥和小彼得潘的演員都叫什麼名字了,但我知道導演雅克阿諾。他拍完熊、拍完我最喜歡的虎,已經在準備拍我第二喜歡的動物狼了,據説要歷時7年。對此我真的更懷疑,因為虎畢竟是有成功馴養經驗的動物,可是狼,他們太聰明太野性,不知道怎能完成電影這樣的任務。而狼圖騰,又是我心目中不可超越的聖典,我對圖像化的願望恐怕不遜於導演。所以,我懷疑,但我期待。

虎兄虎弟觀後感500字

影片要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的法屬殖民地印度支那,聲名狼藉的英國獵手艾丹·邁克拉里(蓋·皮爾斯)本以獵取象牙為生,但卻在一次獵殺行動中發現了老虎一家,這對他們來説簡直是一場意外的收穫。在捕殺了幼虎戈莫和桑哈的父親後,儘管幼虎的媽媽曾經兩次試圖救回她的孩子,但是殘酷的命運還是將這對雙胞胎虎兄弟分開了。

戈莫和桑哈,一個羞怯而温和,一個粗暴而兇猛。分開後兇猛的哥哥戈莫被賣到了馬戲團,在那裏,思鄉病與被圈養在籠子中的生活擄走了戈莫的鋭氣。而温和的弟弟桑哈處境則稍好一些,成為了當地法籍長官尤因·諾曼丁那孤單的兒子拉奧的寵物與玩伴。諾曼丁打算把附近的叢林發展成旅遊景點,但是這必須要得到他的上級(歐安·紐因)的同意,於是這個家庭將桑哈送去培養成“鬥士”參加比賽,取悦他的上級。

當兩隻老虎長大成熟後,它們再次相遇,只不過這一次他們不再是兄弟而是敵人。打鬥中,彼此認出了對方。最後,他們合力逃出了牢籠,回到了叢林。但是它們卻對當地的村莊構成了潛在的威脅,諾曼丁派邁克拉里去把它們殺掉,可當邁克拉里看見這兩隻老虎快樂地回到屬於它們的那片叢林時,他再也不能下手,不能允許自己完成任務,於是,他把戈莫和桑哈留給了屬於它們的命運,轉身離去。

虎兄虎弟觀後感800字

我很佩服拍攝《虎兄虎弟》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他或許也是一個純粹的環保主義者吧,如果是,他絕對是環保人士值得炫耀的人才。在《環保電影》的課堂上看過那麼多部電影,最為震撼的也最喜歡的莫過於《虎兄虎弟》。我之所以會對這部電影情有獨鍾,是因為這部電影有一種直擊心底的震撼力。

在這個冷漠的世界,人人自危的城市,我們每個人呵護自己脆弱的靈魂,小心翼翼的潛行,很少有人真正的付出情感,人們對情緒都是吝嗇的,老闆的責備,客户的埋怨,我們只是都在扛着,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尋找一個肩膀,一個相互偎依的港灣,只是如果沒有,我們情願遠離……而世間最最牢固的就是親情了。

虎兄虎弟,這對即使在長大後依然割殺不了的親情,是那麼讓人感動,一下子使人從紛繁的喧囂中找到一絲沉靜,從冷漠中找到一絲温暖,讓我們想到最親的摯愛之人,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一下子觸通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淚水便一下子氾濫成災……

在課堂上觀看《虎兄虎弟》時,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在為一對野獸而落淚、而微笑。當庫瑪爾與鬆嘎在鬥獸場上骨肉相認時,面對皮鞭、棍棒、槍口,這一對虎兄弟不畏淫威,毅然罷鬥。那一刻,兩雙虎眼睛深情對視着,水一般柔,眸子裏閃回着兒時的往事,淚光晶瑩……當庫瑪爾曾經放棄自由又邁進籠子的一剎那,我也被它的忠誠所深深感動。我的價值判斷在頃刻間被顛覆了:獸性與人性,孰善孰惡?是我們人類攪擾了湄公河叢林的寧靜,入侵了庫瑪爾和鬆嘎等這些原住民的生存空間。當人類成為自然界的巨無霸時,威名赫赫的獸中之王老虎也難逃被追逐、被殺戮的厄運。想想那對虎哥倆被追捕的'鏡頭吧,烈火、噪音、槍彈……蠻橫的圍獵者無所不用其極,使這些曾經威風的老虎們走投無路。它們惶然驚怵的神情,似乎在無奈地詛咒世界的末日。其實,人類毀滅其他物種的行為不啻自戕。我們愧對老虎,愧對我們欺凌過的所有動物(想想,也包括被我們桊養過的“寵物”)。

從那個叫艾德的西方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自己的虛偽和卑劣:當他的槍口對準虎爸爸、虎媽媽的時候,他也撕下了紳士的偽裝,什麼作家、探險家、“打虎英雄”?分明就是入侵者、掠奪者、殺戮者。所幸人的本性還以童真的狀態存活着,從地方長官的兒子哈爾那裏,我們找尋到了人類原本純真的東西。對那些有權利、有知識、有人生閲歷的成年人來説,哈爾的一言一行都具有一種反諷意義。在對人與虎關係的認識上,誰幼稚、誰深刻,其實是錯位的。兒童的眼睛沒有被貪婪所遮蔽,所以都是真實善良的表現。不要阻撓哈爾與鬆嘎做朋友,不要毀壞動物賴以棲息的家園。《虎兄虎弟》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大自然為我們提供的生態圈裏,人類、老虎,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有生存的權利。在影片的最後,艾德放下了殺戮的槍,拿起了警世的筆。艾德這個英國佬在印度支那的探險經歷,是我們人類同動物交往的一段縮影,真實而生動。

最令我震撼的是,影片結束的時候打出了字幕:100年來,亞洲虎從10萬隻減少到不足5000只。透過這冰冷的數字,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異化與退化。不要讓虎兄虎弟成為難兄難弟,是每一個有良知者的責任,不,應該是所有貴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