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通用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2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通用15篇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

看着才想起來這是第二次看了,看來第一次看的時候沒有什麼感悟,就想Lei説的人在沒有經理黑暗的時候是看不了這的,也許吧,呵呵。看似是在監獄裏的故事,其實就是人生,我們何嘗不是生活在一所監獄裏,雖然沒有高牆鐵門,但是無形的高牆和鐵鎖何處不在呢。這部電影感動和感觸頗多。

感動1:

Andy在收到政府贈送到監獄的書籍中發現一張唱片,他立即播放出來,還通過廣播來播放給全監獄當鏡頭回到Andy的時候,Andy躺在椅子上非常陶醉的享受着這音樂,(真的很感動這一幕)和門外叫喊威脅的監獄官門形成了及其鮮明的對比,Andy是有多麼的熱愛和享受音樂,他因此被關禁閉一週,關禁閉是監獄囚犯最難捱的時光,然而Andy出來以後説這是這十幾年來最享受的一週,因為有莫扎特,囚友們問:播放器可以帶進去關禁閉?Andy説:no,莫扎特在我的腦子裏,在我的心裏,這是誰也無法剝奪和搶走的東西。是啊,或許這是音樂的最大的好處,是你靈魂的伴侶。

感動2:

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許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而美好的實物永不消逝。然而Red是這麼説的:有希望才有危險,希望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Andy用20年的時間來實現希望,道理很簡單,可是又能做到幾分呢?希望不是一眼能望得到的,而是一錘一錘敲出來的,是日日年年努力的方向捫心自問,我何嘗不是像其他普通的囚犯一樣,日復一日重複着監獄裏簡單枯燥的生活,直到失去希望,直到習慣,麻痺,然後再也無法適應新的生活,即使是夢寐以求的生活。比如老布,出獄後無法適應新生活,最後選擇了結束生命。

感動3:

Andy每週一封信寫給州長,要求經費來買書補充圖書館的書,六年後,他終於收到州長的來信,200刀的支票和幾箱的舊書,所有人為之感動,説簡直不可思議,只有Andy才能做到,然而Andy並不滿足於此,他改成一週兩封信,最後他終於拿到一筆經費來擴大圖書館,讓我感動的一幕就是,囚犯們在圖書館裏自由的閲讀和音樂,Andy還幫助很多囚犯讀書和考取文憑,或許越是低谷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不能放棄書本和音樂。這就是希望。在監獄,或者生活裏的10年,20年足以讓一個人麻木,慣性的生活,生活中也是如此。然而Andy的堅韌和機智永遠讓自己心中存着希望......

感悟也是許多,人需要一些愛好,在處於困境的時候,能解救靈魂,技不壓身,永遠不要放棄,比如Andy被三姐妹逼迫,無論怎麼身體受傷,他也不放棄抗爭,此時此刻寫到這,我突然想起一個朋友,一直都是有目標,有計劃,有行動這不就是活生生的Andy嗎?有希望的人生......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2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整部電影將我們帶到1947年肖申克監獄,以名叫Red的囚犯用他的視角向我們敍述了一個殺害妻子的銀行家被判入獄的故事,是一個充滿自由,希望,救贖的故事。而在我眼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困境中關於自由的鬥爭、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體制化"這三個字,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思考。

面對無法逾越的高牆,是選擇反抗,還是選擇適應。我想這不僅僅是監獄中的犯人面對的問題,也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所面對的問題。肖生克監獄,它不僅代表一座監獄,它反映了我們的現實生活。在這座監獄裏,有着對聖經倒背如流,口中宣傳着拯救之道,實際上卻濫用職權,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典獄長諾頓,以及他的打手們,海利以及其他警官,他們兇狠殘暴,不把囚犯生命放在眼裏。他們就是肖申克監獄的統治者。而統治者的工具就是博格斯三姐妹,他們威脅着其他囚犯。剩下的就是大多數逆來順受的囚犯們,也有為數不多像Red這樣,監獄中的強者,他已經摸透了規則所在。睿智老練,在肖生克監獄中混的如魚得水的人。最後就是主人公安迪,他是聖者,因為他不僅完成了自我的救贖,還救贖了監獄中的其他囚犯。這些個體不正是對應了我們現實生活中,廣大的市民,惡霸,當道者等等?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叫做《肖生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的原因。

什麼是體制化?一開始你抵抗它,然後你接受它,慢慢習慣他,最後你離不開它。它可以是肖生克監獄的高牆,亦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體制。最後不僅是行為被體制化,你的思維方式也會被體制化。

每個人心中都有美好的事物存在,也有陰暗的一面。監獄是約束了犯人的行為,但約束不了他們的心。但他們為什麼不抵抗,不僅僅是體制的力量。其實他們內心也有一座肖生克監獄,約束着他們的思想與情感。所以當老布和Red出獄後才會如此惶恐不安,RED甚至連上廁所都要經過別人同意。反觀現實中的我們,其實我們每個人也生活在"肖生克監獄"。教育制度,社會保障,婚姻制度,政治體制,這些制度都在無形中束縛每一個人,誰都要面臨工作壓力和生存壓力,也有少數人例外,但也僅僅是少數。

隨着我們年齡成長,每個人對應試體制化的感受日益加深。考好大學,上好大學的觀念從小就植根每個人心中。在這個體制下,有些人只是盲目的學着,每天都是同樣的內容,上課,下課,學習,吃飯……形同機器人,有些人有目標,卻沒法實現。

記得高二初,我曾經問過一個朋友關於他的方向,他説他想當體育生。我絲毫不覺得驚訝,以他的毅力和身體素質,體育專業的確很適合他。但是他沒有,因為他的家人沒有同意他這麼做,認為和其他人一樣做普通考生,考個大學就好。我一直覺得挺可惜。"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不過是許許多多人的一個縮影而已,我見過太多。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過是理想罷了,有多少人能夠將自己喜歡做的事變成走出社會後的職業?並不是他們缺什麼,而是在應試教育下,那些很美好很單純的夢想都被磨滅的一乾二淨。我還記得我剛開始打球那份純真,那是每個熱愛籃球的人都共有的東西。那種夢想很美好,就像安迪説的這個世界上有一些東西,高牆無法阻擋,惡人無法觸碰到的,內心深處的東西。而現在的我們,是否已經被時間磨平了稜角,沖淡了曾經的激情,曾經的夢想早就被丟棄到某個角落,是否自甘這樣的平庸?我們都平凡,但平凡不等同平庸,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另一方面,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願意將最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為什麼與人交往各自心懷鬼胎,而不是真誠相待。那是因為我們將自我封鎖了,將內心深處最美好的東西鎖在了"監獄"中,才能在這個體制的社會中自保。那是無形的枷鎖,我們何嘗不想衝破枷鎖,實現自己的夢想。找回最初那份感情,最真實的自己?

整部影片中Red和安迪的友誼就是最大的閃光點,那份情誼不是監獄能夠困住的。不論何處,即使是最黑暗的監獄中也會發光,他將原本沒有關係的兩個人聯繫在一起,最終成為一生的摯友,那就是友情。二十年的監獄生活中,他們互相幫助,以心交心,影片最後一幕他們兩在太平洋一個小島見面。兩個舊知己相擁,那是電影中最温暖的一幕。那一刻安迪和Red才是真正完成了各自的救贖,擁抱自由。

安迪在一開始入獄時是不愛與任何人交往的,也許是他內心認為自己是無罪的,他不願意與這些監獄中犯下滔天大罪的犯人交往。RED剛剛接觸安迪曾跟他説過一句話:"肖生克監獄中的犯人都是無罪的,除了我"。在我的理解中,這句話説的是,也許每個人因各種原因入獄,他們違反了法律,他們有罪,但在人性上他們無罪。隨着安迪與RED交往,他也發現安迪這羣人並不是窮兇惡極的犯人,他們人性深處也是有好的一面,甚至比那道貌岸然的典獄長和警官更加可愛。這才是他為什麼要苦盡心思寫信,為監獄求得援款,建立圖書館。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美好的一面,都有被救贖的機會。只不過在法律的體制下,他們認為有罪的人,人格也不完整,而且為大眾所接受,這就是體制對人性的誤解。在這樣體制下,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慣性思維。難道一個人做錯了事他就一定是惡人?或者説一個人做好事他就是好人?好壞、善惡原本難分,我們都被表面現象又或者説在體制影響下的思維所禁錮。在我看來RED即使身為一名囚犯卻也比那典獄長要好得多。

我們都需要救贖,找回最初的自己,還有那些被埋葬的夢想和希望。這就是為什麼《肖生克的救贖》這部經典的電影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被人遺忘,因為它反映的就是現實。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3

“儒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這莫不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最真實的寫照?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斯蒂芬·金的小説進行改編,經弗蘭克·達拉邦特導演的一部好萊塢大片,於1995年公映。而在當年,這部經典影片因為種種原因輸給了《阿甘正傳》,未能獲得奧斯卡金像獎。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迪因一起冤案而進了肖申克監獄,而後他結識了他一生中的摯友——瑞德,並在瑞德的幫助下逃離了肖申克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中緊湊而刺激的情節無疑是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而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部影片是對當時社會和法律的一中理性的批判和嘲諷。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文藝片眾所周知,毫不誇張的説,它也稱得上是一部懸疑片。從電影一開始,導演就在暗地裏,時時處處為他的人物佈陣擺局起來。剛開始那一副海華絲的海報正是一處十分絕妙的伏筆。當你剛開始看這個影片時,或許你會認為那僅是一個華麗的裝飾而已,不過能為安迪在獄中的生活打來一些慰藉。而那正是幫主安迪成功逃出肖申克的一件重要的東西,也一直激勵着安迪那追求自由的心。

這部電影忠中許多令人感動的瞬間,當他穿過地道後在地下水道中迎着暴雨緩緩地前進,我在他的臉上看到了對生命的希望以及對自由的渴望,我不禁會想起了他二十年追求自由和忍氣吞聲。而電影的結尾又給人們一種身心愉悦的感覺,監獄裏又何嘗不會有這時間最真摯的友誼呢?當兩個老朋友重相聚首,他們暢快的笑聲更是充滿了天地之間,充滿人們內心的無限希冀。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充滿了希望、自由與友誼的經典影片,它值得你去細細品味。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4

今天是週末,兒子在準備期末考試複習,我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又觀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贖》,每看一次,自己就被感動一次,等兒子考完試,我要帶他好好看一次。

《肖申克的救贖》共獲1994年第67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樂,最佳攝影,最佳改編劇本在內的共九項奧斯卡提名,然而一無所獲。而《阿甘正傳》卻囊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六項大獎。但比較這兩部電影,我深深感覺到,《肖申克的救贖》是無冕之王,她要告訴我們的兩樣東西——希望和救贖,遠比《阿甘正傳》更深刻、更感動。

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與情夫的兇手送上法庭,法官的誤判將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峯推向了世間地獄。他被判無期徒刑,送進了固若金湯的肖申克監獄。

他睹了獄中腐敗,自知難以討回清白,只有越獄才是生路。於是他開始暗中實施自己的計劃,他結識了專在獄中從事黑市交易的罪犯瑞德,並從瑞德那裏弄來越獄工具——一把小鐵錘。他在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又使他成為眾獄警的得力幫手,甚至成為了典獄長的私人財務助理,如此的待遇讓安迪的越獄計劃有了實現的可能。

一個年輕的竊賊告訴安迪他真正凶手時,安迪希望典獄長能夠幫他沉冤昭雪。誰知典獄長因為安迪知悉他貪污、受賄的內幕而決意不讓安迪重返人間,竟殺害了那個年輕竊賊,並再次將安迪關入黑牢。

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19年後終於越獄成功,重獲自由。

肖申克事實上就存在於我們現實的生活中,其實救贖就在你我心中。現實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的扮演着肖申克中囚徒或者獄方的角色。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將淪為老布那樣的命運,逐漸地被體制化直到嚴重地依賴體制,終其一生不曾越規逾矩。任何一種組織、制度、社會都可以視肖申克為縮影。比如,我們的大學,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肖申克城堡,()當我們離開這座城堡時,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是註定要被體制化的,即使進入社會,體制對人的侵蝕也一刻沒有停止過,社會歷史就是在體制化和反抗體制化的循環中不斷前進的,然而救贖卻完全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正如安迪的選擇一樣,再強大的體制也永遠無法剝奪我們選擇救贖的權利,因為,救贖就存在於我們的心中,那是任何強權也無法到達的地方。to being,or not to being,選擇救贖還是選擇絕望,選擇英雄還是選擇大眾,選擇上帝還是選擇撒旦,這一切都在你我心中。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5

想到安迪,一個異類,格格不入。

最後有漸漸適應這裏的生活,卻從來不會給予生活一種同化的機會。

堅持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的方向。不會像體制妥協,不會像現有的生活妥協,耐心下的堅持,帶來的是對於現狀的改變。

二十年的鑿洞,最後的擊打。

幾百碼的爬行,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對於自由的渴望。

暴雨下的洗刷,是對於二十年光陰的回答。

去到了自己一直想要去的地方,過上一種安寧的生活。

埋葬了自己的回憶,只是去開始了新的生活。

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所以沒有多少人能夠擁有這樣的生活。

堅信自己,救贖給予別人,給予自己。

不能夠去説二十年光陰帶來的沒有什麼,至少對於自己歲月的妥協,至少對於自己人生正常的交代。

更好的認識到了自己,堅定了決心。或多或少的改變了一些人,二十年,他有好好地度過。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6

有想到那個老人,細心飼養一隻鳥,放棄對於自由的渴望。

放開了鳥,可是他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去擁抱自由的生活。

因為體制的下的習慣,因為多年壓迫下內心的改變。

沒有辦法去適應現實中的一切,除了回去,就只剩下放棄自己所剩無幾的生命。

他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沒有高牆的保護,夜夜留下的是膽驚受怕。

大概是早就沒有了內心的希望,早就沒有了對於自由的渴望。

與其説監獄的生活是一種折磨,倒不如説是一種多年下的習慣。

四十年,養成的習慣,一種幾近深入骨髓的習慣。

他選擇放棄現實,選擇了放棄人生,以一種消極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人世,只剩下,曾經來過。

瑞德也有不適應,但他沒有選擇放棄,倒不如説是安迪的影響,讓他們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滿了變數而富有意義。

不再是一味地重複,不再是沒有陽光的生活。

是對於音樂的渴望,對於書籍的汲取,對於未來,人生,以及那個屬於他們之間的祕密。

一切的一切,改變了太多的人,同時,也給予了那個無惡不作的人最好的懲罰。

因果報應,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7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經典之作,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雖然我只看過電影。但是卻依舊很受感觸。

“要麼忙着活,要麼忙着死。”這句話觸動我許久。是啊,人生不就是這麼殘忍嘛。人生就是生與死的決擇。也許這句話只是想讓我們堅定活着吧。

我不知道如果自己在電影中的情況下,是否有信心活下來。可生活也不是小説或電影,也還好不是。但是我們有時,也會有置身其中的感覺。生活不易,我們總會遇到,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從作品上講,主要想要表達的是希望,作品中形容希望是美好的,也是人間至善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而在現實中,希望,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東西。放在現實裏,我們要有把現狀變得更好的希望,不是嗎?如果不去往自己想要的地方走,又怎麼能到達目的地呢?如果我們連相信到達的勇氣都沒有,又怎麼能夠前行呢?

所以我相信,只要我們帶着希望活下去,總會變好的。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8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使我明白了許多受益匪淺的道理。

下面由我來講講吧!

在肖申克里,獄警們就想判你一個終身監禁。隨便打死人、貪污受賄的現象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可以這樣説:肖申克就是“地獄”。當你進入了一個地方,目睹了那裏的罪惡,你是否還有勇氣逃呢?我想許多人都會放棄,但主人公並沒有放棄,而是勇敢的去面對。並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它。

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並不是每一個堅持的人都能成功,但每一個成功的人都堅持過。就像安迪,他成功了!他始終相信自己能活着出去,他用小槌在厚厚的石牆中打開了通道,他爬過了狹長而骯髒的下水道。當大雨沖刷他身上的污穢,剩下的便是一個解脱、自由的人。他十分聰明,在打雷的同時,來敲下水道,使人不覺得有動靜。這種智慧也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也許我們並沒有經歷過,但我們一定品嚐過!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9

這部電影,我看了10遍。

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在教室裏放過一遍;

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在教室裏放過一遍。

但是這兩遍對我來説,對我的影響只有一點,讓我記得了有一部經典的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

其餘的內容一點印象都沒有。畢業了四五年之間又連續看了幾遍,才慢慢感受到這部影片的魅力。

這部影片,網上和身邊的人都説是經典,我嘴上從眾的説是一個好影片,我的內心缺不認可。因為我和這部影片沒有產生共情。

直到我經歷的多了,我才看懂這部影片。

通過前後的對比,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很多大坑,即使別人提醒你,你也會掉進去。因為你雖然嘴上説明白了,其實內心不一定真的明白。

我也在想為什麼,我對這部影片沒有產生共情呢?我個人認為是我之前的經歷太少。

對我來説,要想產生共情,只能是這樣類似的事曾經發生在我的身上。

發生在我身上之後,我看了影片才會勾起我以前的經歷,讓我對於影片有了深的理解。

影片打動我的的四點:

1、瑞德説的:在這裏被體制化

2、圖書管理員出獄之後上吊死亡

3、安迪在監獄播放的一曲歌曲

4、安迪數十年如一日的挖洞最後逃亡成功

在我心中肖申克的監獄就是我們一如既往的生活。對於一些人來説,比如圖書管理員,他已經習慣這樣平淡的人生,如果把他放到一個不一樣生活中,他會極度的不適應,如果他沒法去適應這樣的生活,他就會走向極端。

一如既往的生活,會把我們訓練成越來越符合這樣生活的樣子,就是被體制化。

而作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就要小心這樣的生活。為什麼會出現上一段時間班想要跳槽,就是想要躲開被體制化。然而我們每到一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就會又會被體制化。

因此對我們來説,到了你認為舒適的地方被體制化也沒關係。

我們需要避免的是在不舒適的地方要注意不要被體制化,而是以不舒適為動力,脱離這個地方。

當然在很多時候會很難,如何做到呢,就是最後讓安迪逃離的東西:希望。

有了內心的追求,內心就會有了追求。就會真正的避免不舒適的體制化。

這就是我對影片的一點點理解吧。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0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由美國作家斯蒂芬·埃德温·金的同名小説改編,小説寫得精彩絕倫,法國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更是將電影拍得讓人百看不厭。電影已經被我看過無數次了,但有些鏡頭每次看到都是激情澎湃。

當安迪堅持每週一封給州長寫信,要求撥款給肖申克監獄圖書館,在州長不勝其煩的情況下,給了200美元的支票和一些舊書等雜物,安迪在其中發現了《費加羅的婚禮》的音樂唱片。安迪在典獄長的辦公室裏放音樂,他想讓“同事”們分享這自由的聲音,於是他打開廣播設備,讓美妙的音樂響徹肖申克監獄。悠揚的歌聲在肖申克飄揚,所有的人都駐足被這突如其來的歌聲吸引,不由得讓人震撼,那份對自由的追求,該是到了何種境界啊!安迪抱頭靠在椅子上聽音樂的樣子讓人痛心。

電影中瑞德的旁白:“到今天我還不知道那兩個意大利姑娘在唱些什麼,其實,我也不想知道。有些東西還是留着不説為妙。我想她們該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動人的故事,美妙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美妙的讓你心痛。告訴你吧,這些聲音直插雲霄,飛得比任何一個人敢想的夢還要遙遠。就像一些美麗的鳥兒撲扇着翅膀來到我們褐色牢籠,讓那些牆壁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在那一剎那,肖申克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

由於放唱片的事安迪被關在了禁閉室。當他被放出來,滿臉憔悴的和大家一起用餐,回答:你感想如何?他飽含堅毅的眼神,用手指着自己心臟,説了一個詞深深地震撼了我:inside(在內心)。“在你內心深處…有一些東西…是他們奪不走…摸不到…只屬於你一個人——希望”。“希望”是多麼美好的字眼,可它卻可以讓人發瘋,那麼的盼着它實現,內心煎熬着。但不管怎樣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心懷希望,無論陷入何種絕境,都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的東西就是——希望。

安迪從惡臭的管道中爬出來在水中奔跑、在傾盆大雨中仰天大笑的場景,沒有安迪近距離面部表情的特寫,只有閃電、風雨聲、安迪的身影,給觀眾留下來想象的空間,就如中國畫的留白。20多年的冤屈,終於有一日靠自己的設計安排獲得自由,該是怎樣的心情?哭?笑?任由觀眾去想象吧!

小説中這些描寫是沒有的,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拍攝了出來,小説成就了電影,電影也成就了小説,個人覺得電影更精彩。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1

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可有些鳥只屬於天空,安迪也是如此。

安迪用一把小鋤頭用了二十年挖了別人説需要六百年的時間的通道,逃出了肖申克,飛回屬於自己的天空。

肖申克里所有的人都習慣了這監獄裏的體制化,習慣了不期待不寄託任何希望,瑞德是如此,布魯斯也是如此。當安迪對瑞德説自己要在墨西哥的海灣租一間房子自己建一艘小船在那過一生。瑞德卻對他説我勸你不要想,墨西哥在那而你在這,你在這裏,這只是你的夢想而已。

他們被這堵高牆所困着,困着的不止只是他的肉體,還有他們的靈魂。瑞德不帶有希望地活着,因為帶有希望讓他覺得好累。安迪説過:“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碰不到,那就是希望。”

其實希望是一個好東西,它隱藏在你的內心深處,別人看不到也觸及不到的地方。你能默默地守護它,希望的那道光是屬於你的,只屬於你的,希望會不會實現在於你不在與別人。

鳥只要想飛,天空永遠屬於它。夢想、生活、愛好……一切所有喜愛的都是我們的希望。為希望,我們付出太多。可是現實總是那麼殘酷,希望的光可能根本就照不進生活裏,有人選擇放棄隨波逐流聽從命運,有人選擇對抗命運聽從內心。前者過得並不快樂但很輕鬆,後者快樂但很累。我們都能擁有選擇的權利,你要怎樣活着完全是取決於你,你要飛向天空還是待在籠裏都是你的決定!

“你知道的,有些鳥兒是註定不被關在牢籠裏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

但願你能與你的希望,一同飛向屬於你的那片天空……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2

影片主要是圍繞着“自由,友誼,希望”。主人公ANDY有着顆非常堅強的心,更有着堅毅的信念和永恆不變的對自由的嚮往追求,無論是獄中的惡劣的生活環境,孤獨寂寞的精神折磨,時間的消磨都未曾讓他放棄過追求自由的信念,片中典獄長曾對他説:“把你的信念交給聖經,把你的賤命交給我”而安迪一直堅信救贖之法就在其中,他把信念交給了非形式化的聖經而是其表現的一種精神上給予萬物的救贖,就是靠一把別人眼裏要鑿600年的錘子,鑿通了整堵牆面,挖出了一條隧道通向自由。但是他並沒有急於逃離,相信機會有很多,但是他留了下來是為了給整個鯊堡的每個人帶來一點精神上的東西,那就是希望,通過幫助別人通過考試,圖書館,等等無不看出他所做的努力。

或許你可以禁錮我的軀體,但你不可能給我的靈魂套上枷鎖,它嚮往自由,懷揣這夢想是你永遠無法毀滅的。

其實影片不在於他的佈局越獄有多精密,他有多智慧,而是這些表層之後的東西一個人為了自由的活着,為了給人帶來希望所能迸發出來的勇氣和忍耐。

對於一個人來説,實際空間上的大小並非所謂自由的定義,真正的自由在你的心裏,在於你敢去想敢有夢,有了希望就有你生存的空間,所以對於安迪來説心靈的自由讓他無論身處何地都有追求的動力。而像老布,即使出了獄,但是長時間的囚禁讓他徹底的絕望——那是用了一個人大半輩子的時間換來的絕望,一切服從制度不再敢想,甚至不再有自己的想法沒有了夢想沒有了追求沒有了希望,這樣的人即使已不禁錮住你的身軀,也已經沒有了靈魂,所以他的心難以得到真正的救贖。

所以感悟就是雖然我們一無所有,對未來的不確定有着莫名的恐懼,但即使這樣我們都未曾絕望,未曾沮喪,因為我們有夢想,因為每個清晨醒來我們都會懷着憧憬去面對接下來的生活,一切皆於金錢……無關,所以在任何情況下不能犯罪,不能放棄,不能沒有希望。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3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説的一句話令我影響深刻:“希望是件危險的事。希望能叫人發瘋。”在肖申克監獄裏,每一天都過着格式化的生活,時光無限漫長,每個人既渴望外面的生活,卻又早已可怕地習慣了監獄裏的生活,即使像老布一樣獲得了重獲自由的機會,也因自己無法習慣外面的生活而懷念以前在肖申克的日子而最終對自己實施了自我放棄的行為。

瑞德還説“這些高牆還真是有點意思。一開始你恨它,然後你對它就習慣了。等相當的時間過去後,你還會依賴它。”在一羣失去對未來的希望的人心中,肖申克的高牆是他渴望能夠越過的地方,但卻不會對此付諸實踐。在肖申克里,幾乎所有人都被困在這可怖的思想高牆裏。殊不知,想越過思想上的高牆,比越過肖申克真正的高牆還要難上數倍,因為,你要學會在這黑暗的圈子裏,抓住希望。

安迪從進監獄開始,就從未放棄希望,才剛進監獄沒多久,他就已經着手重見天日的計劃,還記得瑞德曾説,如果要用那把小錘子挖地道,至少要挖六百年,但安迪始終懷揣希望,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挖通了地道,逃出肖申克,並揭發了肖申克的黑暗與骯髒。湯米因為掛念着妻子和剛出生的小女兒,對生活依舊有希望,從一個不識字的文盲,到考取了高中文憑。懷揣希望,固然會失望,但卻不會渾渾噩噩的活着,大團圓的結局無法人人都擁有,但我們可以擁有一個充滿希望,樂觀向上的人生。“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我認為這是這部電影最震動人心的語句。

希望,能使人的心變得堅強,安迪來到肖申克的第一晚時那個因為嚎哭而被痛揍的那個胖犯人想必是因為想到自己將在這個高牆裏度過的漫長歲月而感到希望渺茫,陷入無助的境地中,膽怯到如初生嬰孩一般大哭才能緩解自己的恐懼,喪失希望,最終必會被黑暗而侵蝕。

希望使安迪能夠用一把小錘子挖成瑞德所説用六百年都挖不完的地道,能在臭得令人作嘔的下水道里爬行,能在被冤枉二十多年後替自己重新找回公道,他對希望的執着也讓曾不相信希望的瑞德相信希望的力量並擁有了自己的希望。

“心懷希望是一種好事,也許是最好的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這是安迪留給瑞德的信裏的一段話,的確,心懷希望者能不畏黑暗,心懷希望者能創造奇蹟,心懷希望者能夠邁開步子,突破困阻,大步前行。記住,希望多遠,行走的就有多遠。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4

從以為,電影不是生活簡單的對號入座,但她於生活,所以我始終相信這種被生活昇華的東西在某一個時候會給人帶一些人生的啟迪與參照。所以我曾一直幻想通過看場電影,給予我全身心的洗禮,然後我的人生從此煥然一新。

對於這部影片,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也許同一個人不同階段感觸也會大不一樣。大約7年前第一次觀看的時候,更多是震撼於宏觀層面關於影片本身的編排、設計以及由此引發的對於社會、人性的分析與思索。而今天則是不自覺的推人及己,想到自己的生活、狀態,以及一個還無法預見的未。

總的説是震撼的。尤其當And在電閃雷鳴的夜裏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高舉雙臂的時候。這是他在肖申克的結束,也是平日裏"平平淡淡"與"波瀾不驚"的鋪集,形成強烈對比。

"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這是在高牆之下苦苦勞役0年的Red的感歎。而大部分時候,這也正是我們被自我束縛的生活的最真實寫照。而生活最終給人驚喜的,唯有像And那樣一直所秉持的堅守與信念。幸福得很慢,但往往真實。

如今的生活中有太多讓人分心的事,太多讓人忘記本的方向與目標。尤其在越越缺乏一個約束的環境裏,一個重度"懶癌"患者,平日裏刷刷微博,發發微信,玩玩遊戲,於是生活過得尤其地快,也尤其地虛無。只是當有一天看到比你優秀的人還在默默地努力,才驀然激起對自己的責怪,可是已被人甩出很遠很遠。王小波説過:人最大的痛苦,在於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想想有時候還真是這樣。

前些天看到一段話:"下一個7年,我是誰?每天個小時,如果你是用看韓劇、聊天,7年後,你會變成生活的旁觀者,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説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説的東西。花1分鐘想一想,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事,7年後,你會發現你已經可以靠這事出去混飯吃了。"我轉發了,我想這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警醒。

或許生活本就是這樣,懂得很多道理,但需要不斷提醒。電影本身給了人太多的正能量。我希望我未的生活是美好的,希望是靠自己努力,而不是"順其自然"獲得一個"就那樣"的結果。看完之後感覺又重新給了自己渾身一個激靈,想要開始做很多的改變了,從自我管理開始。行為心理學裏有一個"21天效應",我想借由本次的"提醒",給自己倒數幾個數,通過不斷地自我約束與鞭策,去努力找回原本屬於自己的軌跡。

這次"快樂成長行"活動,其實入公司以內心一直都挺期待有這麼類似的一個平台,我理想中的樣子是身邊有一羣積極進取的夥伴,彼此互相鼓勁兒,一起成長。所以每當劉永龍、徐君等同事他們發些正能量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地點個贊。本次活動,澧水項目集體報名了,就是希望借這個平台,還保持一個學習的狀態,一羣人有一些明確的目標,一起努力,然後一起交流,一起進步。正所謂積跬步以致千里,集小流以成江海。也正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我對生活一個理想的追求:希望自己不急不懶,明白目標和方向,然後慢慢努力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希冀哪天一羣人不再羞於談理想,於忙碌與閒適之中閒庭信步,怡然自得。終此一生未曾虛度。足矣。

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15

“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這是《肖申克的救贖》裏面的一句話。是的,金斯來曾經説過,“永遠沒有人力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這個影片講述了銀行家安迪因被人陷害殺害自己的妻子跟情夫而背叛終身監禁在肖申克里。正是因為他的與眾不同才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最終結成了很好的朋友。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安迪開始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卒們“合法”地逃税,甚至幫助典獄長洗錢,以此換得一些對囚犯、對自己稍微寬鬆的待遇。也正是因為典獄長的愈發貪婪,將安迪當作自己謀取暴利的搖錢樹,甚至不惜殺掉那個知情、無辜的年輕犯人,想把安迪永遠地留在肖申克。一段時間後,當安迪對於法律公正的幻想破滅之後,最終毅然地踏上了自我救贖的這條道路。終於,安迪在一個月黑風高、閃電交加之夜,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來挖成的祕密通道,重新獲得了自由。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風都關不住,又何談希望呢?無論是什麼,都是關不住希望的。安迪説,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完全屬於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因希望而起,有了希望才會有動力,才會有付出,才會有想要的收穫。一把小小的錘子就可以救贖生命,獲得自由,十九年的付出,堅持,安迪終於如願。能想到每天安迪都是活在提心吊膽和漫長的等待中,也是因為在這無限延長的時間中,黑暗中唯有思想,這思想便是希望。哪怕是萬分之一的機會,無限長久的時間,只要心存希望,就會有機會。

我們來説説安迪吧。他既是弱者,又是強者。他因遭人陷害,被迫入獄,又無力反抗,是弱者。他入獄後充滿智慧,且內心堅定無比,他擁用智慧和希望,這兩個自己僅有的資源,救贖了自由。“要麼忙着去活,要麼趕着去死,人總得做點什麼”,這個簡單的真理,被安迪完美的演繹。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人生之中總要寸有希望,即使這個希望在現實當中看起來是那麼渺茫,不可相信,但在肖申克這個無限的囚籠裏,不要自暴自棄,若是連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那真的是無人可救的了,何不放手一搏,自己救贖自己,那便是希望。要知道誰也不願意做那籠中鳥,因為自由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