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最後的舞者電影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W

看完某一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後的舞者電影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後的舞者電影觀後感

最後的舞者電影觀後感1

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一部挺感人的電影,它的名字叫《最後的舞者》。由李存信的自傳《毛的最後舞者》改編而來,故事很感人。

不滿足於此,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也想了解文字表象下作者內心深處的軌跡。遂以很快的速度把它看完。

在開篇中,作者謹以此書獻給他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女人:一個是他娘,一個是他妻子。我很喜歡作者前半部書的故事,喜歡他對家庭親情的細緻體會,喜歡他們貧困生活中所展現出來的樂觀態度,喜歡他在外地求學中他所銘記在心的諄諄師生情懷以及與他共享悲喜的摯友深情。

一位娘,擁有七個兒子。曾在一本書讀到,沒有女兒的母親是孤獨的,因為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感覺與話題是泥做的男人所不能理解的。這也讓我想到我的母親,想必也是如此,當感到孤獨的時候,她可能真的沒有親密的對象可以傾訴。即使向其他人傾訴了,也不能使其達到她所期望的那種感同身受,因為她只有兩個兒子。作者的娘把自己所有的愛傾注到他的七個兒子和丈夫身上,在那時人人所知時代,那是需要多少汗水來填飽那麼多張開的嘴巴。僅僅是勤勞還是不夠,沒日沒夜地苦幹,換來的仍然是對明天餐桌上內容的`憂慮。

而自己這種悲觀情緒,卻絲毫沒有傳染給她那七個兒子以及餐桌上氛圍。即使貧困,也要讓她的七個兒子活得有尊嚴,也要讓整個家庭籠罩在樂觀的氣氛當中。這些人生態度潛移默化地塑造了作者在未來生活的人生觀,那就是有再大的困難,咬咬牙堅持下去,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並以此感染其它人。

人常説貧賤夫妻百事哀,當一個家庭真有這種絕望的態度時,那也不是一個完整的家了,而作者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吃不飽飯,而是一家人互相支持,互相依靠,然後共度難關。在餐桌上,是作者對家庭成員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感情最深刻的記憶。每一個人都在為其他人考慮,當盤子裏的一塊肉,從父親的碗裏傳到了孃的碗裏,然後像接力賽一樣傳啊傳!最後又傳回父親的碗裏來了。對於這種温馨的生活場景,每一個人內心都會有一絲顫動。

這位訥於言的父親,承擔着一大家子的撫養責任,望着一個個自己的骨肉,由衷地感到幸福,這種幸福的感覺又讓他在不經意間把那僅有的一塊肉以迅雷之勢放到了他最小兒子的嘴裏,而後幸福地看着他小兒子的吃相。作者的感恩之心在這無數次的現實中慢慢被感染,也讓他成為一個很戀家的人,一個在外孤獨時想偎依在孃的懷抱裏的男人,享受娘帶來的安全感。作者的自傳中,他奶奶無疑非常喜歡這個兒媳的,甚至把她當作女兒來看,剩下的就是娘與作者有更深的情感。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在不知不覺中喜歡自己在最小的子女,並給予令長兄嫉妒的愛。在每一次燒飯的時候,都是作者幫着拉風箱,而娘也最喜歡由這位兒子來幫忙了,在這不知道不覺中,娘也變得有些依賴了,也依賴作者能夠給娘更多的體諒。

在作者後來的人生當中,每次吃到好吃的東西時,總是想到自己的娘沒有機會吃到這種罕見的食物,而他最牽掛最想報答的,首先也是娘。

最後的舞者電影觀後感2

既然我給了“推薦”,那本人對這部片子還是絕對持肯定態度的。導演沒話説,把這樣一部“中國特色年代”的故事拍的這麼委婉温和,還能賺足眼淚。令《最後的舞者》這個沾上特殊年代的故事所引發的話題竟然第一次讓”政治討論“排到了後排。大家圍繞議論的最多的是夢想,是海飄人對故土的那份特別的思念。

然而,或許是這部片子中所歌頌的夢想光芒太耀眼了,那種為了理想,為了鍾愛的藝術,掙脱重重束縛,終於取得人所無法想象的成功的精神太感動今天的每一個人了,這種榜樣的力量讓很多人忽視,或者淡化了一個平凡人的真情的可貴。這個人就是李存信的前妻——伊麗莎白。

在這部滿是美國社會精英人物出場的故事裏,伊麗莎白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小人物。舞技一般,雖懷揣和李存信一樣的夢想,但是無人在意,甚至當本要求李留下時,談到伊麗莎白也是一副輕描淡寫,無足輕重的態度。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平凡而簡單的姑娘,在我眼中所煥發出來的真情的光芒卻足以掩蓋片中任何人。她天真的,不抱一絲功利的愛着李,她就像一個默默無聞的幕後者,一直支持着李,甚至為他放棄自己的夢想。在大使館裏那一幕,她就像一個天使般,堅決而勇敢的守護着李。當李被強行帶走時,她撕心裂肺的吶喊與呼喚徹底打動了我的心。她給予李的不但是簡單的愛情,更是一種患難相守之情。為了李存信,她在和他——一個在那個特殊年代,美國人眼中還比較陌生,比較排斥的中國人短短交往(不存任何芥蒂的交往)幾個月後,大膽的選擇與這個特殊的男人結婚。也正因為這個婚姻,她被一段時間內拋到了公眾眼裏(相信包括她的家人)和世界政治舞台上,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認可,在今天的社會,在我們身邊,這種不論出身,不看背景,簡單卻真實的如無暇白玉般的愛情是不是已經瀕臨滅絕了。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純愛的女子,最後竟然就這樣被她人生的第一個男子,一個她靠自己大膽的'婚姻決定拯救的男子拋棄了。片子到結束上字幕之前,我一直在跟自己説,李存信應該不會和她真正分手,甚至當他回到家鄉,和舞伴(現任妻子)跳舞時,我還抱着幻想,這是為了工作,他妻子還在美國等着他。可是事實結果真的讓我跌破了眼鏡。如果這不是一個傳記性的故事,我真懷疑小説作者的道德底線在哪。

中國古話説:富貴不忘糟糠之妻。更何況伊麗莎白並沒有哪配不上他,在生活上的衝突我們也可以看到伊麗莎白更多的是扮演一個犧牲者的角色。李存信從未考慮過她的感受,而她卻一再為了李存信而做出讓步。也許在她單純的想法裏,自己愛的男人過的好,就比什麼都重要,就像當初李存信突然提出要和她馬上結婚時她也毅然答應一樣。

很遺憾的是,片子在伊麗莎白離開後除了片尾一句字幕外,沒有給她,一個真情偉大的姑娘任何交代。而李存信和舞伴瑪麗的結合在片中卻描寫的是那麼的美好與眾望所歸。

難道在偉大的藝術家面前,一切平凡的人的犧牲真的是那麼的無足輕重嗎?

——以此文獻給伊麗莎白,一個我發至內心憐憫的美麗女孩願世間真愛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