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畢業那年》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4W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畢業那年》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畢業那年》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畢業那年》觀後感1

姚宇導演的《畢業那年》講述一對男女大學生的愛情故事。大學生康林和艾拉。一位是音樂系,一位是美術系。從相遇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愛。整個相親相愛變化的過程,融合了勵志,青春,志向,勇敢。

康林代表了大學生的努力、執着、奮鬥。艾拉代表了大學生的朝氣、大方、勇敢。自始至終,貫穿着一種青春的魅力,和追求愛情的勇氣。

我們那時候,美術專業的同學與音樂專業的學生很少聯誼,而設計系卻和美術系常常有聯誼。那時候的我們看過惡搞的西遊記,也見過班主任和老師惡搞四隻白天鵝,還有快樂女生的惡搞小品。雖然我們設計系跳舞唱歌不如音樂系的,但是我們設計系和美術系的惡搞可是一比一的強。

還記得我們設計系廣告學專業的同學在全系晚會中演出了大學生活的樂趣。

大一的《快樂女生》、大二斧頭幫、大三模仿東北口音的《有錢了》和大四《春田花花幼兒園兒歌》。每段都有靚麗、搞笑、歡樂、希望分別代表着。我們的大學生活是無比的開心和勇敢。

《畢業那年》中攝影的鏡頭很穩,人物關係清晰,透過簡潔的故事情節表達了大學生下鄉支教的願望,當然還有出國留學、富二代的態度等等。

我畢業那年,大家都很忙,忙着畢業,忙着工作,同學都問我畢業想去哪?我説我還沒有想好。半年過去後,我選擇去了外地。那是大家都聚在榮和新城702。一起討論,一起加油。一年以後,那套房子只剩下了幾張生活的便條。

《畢業那年》的外景很美,那是在海南,那裏簡直是天堂。這使我又一次有了去海南遊玩的衝動。在高高的巖石上歌唱,在蔚藍的天空下奔跑,在湛藍的海水裏擁抱海浪。

想想過去我的畢業那年,我們大家都覺得麪包比愛情重要。

現在應該是愛情和麪包一樣重要。

《畢業那年》觀後感2

畢業季也是失業季,畢業季也是分手季,這兩個現狀是面臨畢業的大學生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姚宇導演的《畢業那年》似乎已經呈現了“失業”的話題,而如今的《畢業那年:分手季》再談分手的話題。兩部平行式的青春題材,把大學生的兩個棘手問題以電影的形式呈現,意圖還原你我身邊真實的畢業故事,追求青春共鳴。

《畢業那年分手季》講述的是畢業那年人生的十字路口,兩位徘徊女青年的青春、愛情,寫就了一個畢業那年分手與否的生動畫卷!以獨特的故事視角展現了幾個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大學好友到大自然採風完成畢業音樂作品《天籟》的過程,在本以為殊途同歸卻背道而馳的成長陣痛中,面對自我、親人、社會的壓力而徘徊的故事。年輕演員魏一所飾演的“高雅”令筆者眼前一亮,影片中最真實的是高雅,展現了出最美的魏一。

魏一是表演科班出身,但又是變得一手好魔術,雖然是以長髮美女的形象出現,卻通過角色的故事告訴觀眾,吃飯不能靠臉蛋,美女有時也多磨難,好在魏一在曲折的感情和生活道路中,總算把握好了方向,自己明白了人生的真諦,也會給到觀眾諸多的啟示。電影中的兩個閨蜜是大學畢業生兩大人羣的代表。高雅便是更傻更現實的那一面。魏一用有點兒憨的笑容,表現出了高雅心底的單純。她沒有太多的心眼兒,只是想過更好的生活,只是面臨挫折會沮喪而已。從天而降的富豪對自己突然無微不至、無所不予的關愛,任誰都難保證不被衝昏頭腦。這是高雅最真實的一面,也再次凸顯出真實的女孩才是最美。

影片講的是兩個閨蜜的故事,顧莉雅飾演為音樂而執着追求的林辰,以及她那同樣執着要建立樂隊的堅強的母親;為前途拋棄真愛的孟裏,以及她那投機鑽營見風使舵的母親。電影中真實的體現了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氛圍的影響。然而,迴歸生活,顧莉雅自己就是憑藉對夢想的堅持而不懈努力,最終獲得成功。歌手出身的顧莉雅在短短几年裏跨界擔任主持人、影視演員、編劇、音樂創作人,多棲發展的星途讓業內人士認可讓觀眾熟知。

《畢業那年》觀後感3

《畢業那年》是一部清新的校園音樂電影,講述了陽光型男康林和刁蠻公主艾拉在大學期間的相愛相知,從象牙塔走入社會互相改變的過程。影 片中除了清新的愛情故事之外,更多的融合了勵志,歌舞,時尚,鄉村支教等新鮮元素,使整個電影既時尚又充滿了浪漫的人文氣質。

畢業是每個學生都要經歷的成長陣痛。無論在校期間幸運也好,苦澀也罷,青澀的年紀,都無法停留片刻,不顧一切的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藝術大學的美術系學生艾拉已經大四,是系裏不可多得的靈魂人物。在一次辯論賽中,艾拉帶領着同系好友吳婷婷、蘇露露等一路過關斬將,重創勁敵音樂系。音樂系的大龍、二龍、富二代路人丁以及旁聽生三強不甘就這樣被幾個黃毛丫頭給打敗,幾個人找到才華橫溢的康林求救.....

康林答應了他們的求助,經過激烈的辯論賽,康林贏得了辯論賽.

為了整蠱康林,婷婷就叫他們去唱K,結賬就落到康林頭上,本來家境不富裕的他,只好通過唱歌來還錢。艾拉以為康林墮落,去看看,之後給流氓調戲,康林為她解圍,她開始對他有好感。放假期間,他們一起去了他的家鄉,兩人心靈再一次碰撞,一起了,快畢業了,他們面臨不同的選擇也跟很多情侶那樣分手,四年後,婷婷終於答應路人丁的求婚,其實幸福就在身邊,一個那麼愛自己的人;他們再一次在海邊相遇,他還愛着她,她也是。

畢業了,在這個學校我們有很多回憶,很多的捨不得,一起共聚四年的同學。老師,面對即將的離別,是多麼讓人感慨,校長的台詞 “畢業生被堅強、被鴨梨、被磨練是註定的”,這句真的很經典,也説的很對的`,畢業了意味着我們要進入社會,去工作,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人們都很容易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忘記當初偉大的夢想。

《畢業那年》觀後感4

湛藍湛藍的天,清風拂面,海島漁船;青春的面龐,情侶的牽手;畢業啦,我們仍有那麼多的依戀,僅以本文,思念我親愛的同學們,不管你們人在哪裏,處於逆境還是順境,我都期望我們的未來美好、幸福。永遠記得:不拋棄不放棄。

畢業這一年多的時光影片看了很多,只有這一部讓我完全的融入,而絕非欣賞的目光在觀看。二班的親們,這一刻所有的畫面全部衝入眼簾,我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他叫做思念。我們曾一起為慶祝元旦,包餃子,自己動手的快樂,一張張笑臉洋溢着我們相識相知的喜悦;第一個中秋佳節,第一次離開家的我們,拿着月餅,看着我們自己的節目,熱淚盈眶;送走教官時,我們撕心裂肺的惆悵,是教官們徹底的改變了我們最初的大學夢想。

從疊被子開始,整天要求我們這,要求我們那,可是卻是他們讓曾邋遢懶惰的我們,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懵懂的大一帶着一堆懵懂成長。

大二,我們不在能每天見面,總有幾個不能出現,我們見面不在叫同學,叫兄弟或者姐妹,叫你個乳名,連帶個什麼美女帥哥。從那樣的一天,我們近啦又遠啦,大家去忙你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

忙碌的大三,知道了大學過半,還沒有完成的期盼,趕緊的滿足。拼搏在各種課業與比賽,修煉各種本事,漸漸的,每年才有那麼一兩天我們所有的才能在一起,舉杯共度那逝去的歲月與榮光。

分別的大四,那一年眼淚流的最多,兄弟姐妹們的臉記得最清楚,説幾句,就模糊了視線,直到今天,我依然不捨離開我們相聚的那最後一天。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我們人生中4年的驛站,無情的結束啦,我們分的天涯各邊。

每一次看見小熊做得照片,影集,都會淚眼閃閃,四年怎麼就這麼短的時間,我們的學業結束了,我們的愛情有的燃起,有的熄滅;我們的未來的路啊,就像杯中最後那酒,喝下它,勇往前程。

生活就是戲劇,如果以後我們中有人要拍戲,那我們這部青春喜悦,一定好看。

影片中的畫面,我很容易想起從前,我們求學的路,我們愛情的旅程,我們中因為畢業而分手的種種。就是不知道結局,我們幾年以後的相聚,是否全員出席,是否我們大家過的都好。

畢業那年,我們曾哭着臨別,笑着奔前程。以後的路,我們彼此不再身邊,身邊會多了愛你或者你愛的他(她),珍惜吧,就像曾經珍惜我們一樣。我們是真正的兄弟。在20xx年來臨之際,祝願我的同學校友們,在新年裏,事業愛情雙豐收,生活幸福美滿。

《畢業那年》觀後感5

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樣,這是一部充滿青澀質感的電影。也許在敍事技巧上尚有瑕疵,也許在畫面構圖上略顯單調,也許人物還不夠豐滿,也許故事還不算完美,但是,它都能一舉擊中觀眾心頭那根脆弱的神經,喚醒沉睡多年的記憶,回到夢幻般的校園生活。在這裏,電影外在的技巧形式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計,讓觀眾留戀的是觀影時那一份心潮湧動。

《畢業那年》這次選擇上映的檔期多有不妥,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該片的傳播面,不過“畢業那年”這個題材非常具有話題性,在將來一定還會出現類似的電影。一方面,當下電影的主要消費羣體是年輕觀眾,其中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因有相似的經歷必然會產生高度共鳴。另一方面,校園題材的電影應該是類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國內影壇這一塊是非常稀缺的,在港台地區同樣如此,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九把刀的《那些年》會創造影壇票房神話。時下年輕觀眾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從電影大銀幕上找到觀照自己過去、屬於自己私人記憶的影像體驗,從這個意義上看,本片為今後青春校園類型電影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

影片的故事是常見的,講述了音樂系的鋼琴王子和美術系才貌俱佳的公主相識到相愛的過程,當中照例插入了一干圍繞在主角身旁插科打諢的男女配角,故事的推進、量變到質變中包含的那些事,如辯論比賽、K歌暑期旅行、畢業演出等等都是眾人熟悉的場景。雖然橋段陳舊,但影片卻傳達出了一份真摯的情感,不做作、很自然,這是當今影壇很寶貴的稀缺東西,不像有些電影作品看上去很工整、很唯美圓潤,但細嚼起來覺得缺乏靈氣,觀影過程也沒有情感的共鳴。《畢業那年》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那一份畢業前學生的迷茫無助以及青澀的味道都準確無誤地傳遞出來了。

片中的多首插曲也為影片錦上添花,尤其是女主角的嗓音相當動人。青春永遠都應該用歌聲來書寫,編導選取優美的歌曲嵌入影片當中,適時以歌曲掌控節奏,為這個青澀的情感故事找到了精準的表述方式,使得影片呈現出賞心悦目的效果。

很喜歡影片結束時附贈的彩蛋—編導隨即採訪了剛剛畢業和已畢業幾年的路人甲乙丙丁。他們的現身説法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既有對大學生活美好的回憶,又有對未來生活的希望,更有歷經現實挫折之後的豁達。這種人生世相匯聚起的喜怒哀樂是對該片主題的一次外延和拓展,反映出編導的獨具匠心,如果影片宣傳時將這一段視頻放在在各視頻網站上播放,《畢業那年》目前的票房成績肯定能再上一個台階。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