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21榜樣6的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6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9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榜樣6的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2021榜樣6的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6篇)

榜樣6的觀後感800字1

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錄製的《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2021年12月8日晚間8點開播。他們是戍衞邊疆的戰士、基層黨務的“多面手”、紮根南海島嶼的守護者、“為國鑄盾”的科學家、為村民挖渠的“當代愚公”、用生命托起大山希望的“燃燈校長”……榜樣們身上綻放着耀眼的光芒,這是共產黨人的“愛國之光”“開拓之光”“奉獻之光”,讓我們一起追光,向榜樣之光奮揖前行。

追逐“愛國之光”,涵養“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丹心。

面對數倍於己的外軍,英雄團長祁發寶用張開的雙臂展示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的態度,在外軍的圍攻下,祁發寶帶領士兵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戰鬥,堅持到增援隊伍趕到,讓來犯者丟盔棄甲、抱頭鼠竄;在邊境線上,魏德友放牧巡邊57年,堵截牲畜、勸返人員,“組織讓我守在這裏,是對我的信任,我要做到問心無愧”,幾十年來,魏德友為國戍邊的信念從未改變。“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邊防英雄們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向我們展示了愛國的赤膽忠心,廣大黨員幹部要自覺追逐“愛國之光”,將愛國主義情懷深深地根植在心中,並轉化為矢志報國的實際行動,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不懈奮鬥。  

追逐“開拓之光”,涵養“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決心。

“力,形之所以奮也”,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中,開拓創新就是這樣的“力”。南京仙林街道的孫金娣,開拓創新網格化服務,縱向上劃分三級網絡,橫向上區分類別,劃分為439個網格“同心圓”,把錯綜複雜的基層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為全國各地基層治理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搞科學就是要不斷創新”,這是陳定昌常説的一句話,他是我國精確制導領域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上世紀80年代,在激光雷達領域剛展露冰山一角時,陳定昌就以科學的論據取得了項目支持,帶領團隊不斷攻堅克難,啃下了硬骨頭,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激光雷達樣機。工作不是照本宣科、墨守成規,廣大黨員幹部在工作中要多思考、多探索,跳出思維定式、邏輯慣性,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凝聚創新偉力。  

追逐“奉獻之光”,涵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初心。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當代愚公”黃大發、“燃燈校長”張桂梅,都用自己的一生踐行着初心和使命。為解決草王壩村缺水問題,黃大發帶領村民,用三十六年如一日,挖出一條“生命渠”;為幫助貧困山區女孩走出大山,張桂梅堅守山區教育一線四十年,用生命托起大山的希望。黨員幹部當追逐“奉獻之光”,牢記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胸懷人民,堅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厚植“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樹立“利民之事,絲髮必興”的為民意識,在工作中為人民羣眾排憂解難,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道德自覺為人民赤誠奉獻。

榜樣6的觀後感800字2

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錄製的《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12月8日晚8點開播。榜樣的身上有動人的`故事、質樸的美。廣大黨員幹部要追尋“榜樣之光”,點燃“務實引擎”“本領引擎”“創新引擎”,奮力追逐榜樣之光,在新的征程上貢獻智慧與力量。

追尋“榜樣之光”,點燃為民服務的“務實引擎”。

為民服務是廣大黨員幹部的初心與使命。從引導牧民“減羊增牛”的廷·巴特爾到團結帶領島上羣眾興建家園的海南省三沙市七連嶼黨工委,再到解決王壩村缺水問題的“當代愚公”黃大發,他們深入為民實踐,用真摯之心和務實之行繪就“初心圖”。黨員幹部要主動對標榜樣之“美”,為羣眾服務不能“坐着等”“慢着做”,而要見行動、有效率,要主動去做、馬上就幹,以起而行之的姿態為民辦實事,以奉獻自我、造福人民的熱忱與信仰幹好為民事業,堅持用真心真情真行踐行初心使命,在為民路上“不變向”“不掉線”。

追尋“榜樣之光”,點燃知行互促的“本領引擎”。

在邊防一干就是20多年,曾有1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祁發寶是一個邊防軍人,在平時苦練本領,在實踐中磨礪意志,為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奉獻青春、貢獻力量。事業的成就、夢想的實現沒有任何捷徑可走,需要付出努力與汗水,需要腳踏實地的“真韌勁”,而非投機取巧的“假把式”。黨員幹部要追尋“榜樣之光”,主動投身“實踐熔爐”,經受實踐歷練,磨礪“鐵肩膀”“硬脊樑”,同時在工作實踐中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做到學以致用、實踐提能,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鞏固所學所知,推動自身的成長進步,凝聚事業發展的持久力量。

追尋“榜樣之光”,點燃幹事創業的“創新引擎”。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事業發展需要“源頭活水”的灌注,依靠創新創造不斷進步、走向未來。孫金娣作為江蘇省南京市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團結帶領黨員幹部開創了網格化黨建模式,以創新為抓手凝聚推動工作進步與發展的力量。創新是事業快速發展的“領跑密碼”,黨員幹部要追尋這道“創新之光”,在工作中大膽探索、主動發現新的方法和道路,要活學、活用理論,用足、用活政策,對於發展過程中的“中梗阻”大刀闊斧,從實際情況出發多問、多學、多想,將工作實際與解決方法融會貫通,為事業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榜樣6的觀後感800字3

12月8日晚8點,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錄製的《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首播。本期《榜樣》人物有祁發寶、廷·巴特爾、魏德友、孫金娣、陳定昌、黃大發、張桂梅以及海南省三沙市七連嶼黨工委,他們身上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和先進的事蹟,展現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作為青年幹部,我們要感悟“榜樣之心”,站在歷史的節點上,書寫新的時代華章。

感悟“奉獻之心”,爭做為民服務、無私奉獻“孺子牛”。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我們黨的最高價值取向。四十餘年來,張桂梅像一個不知疲憊的“永動機”,堅守在貧困地區教育一線,幫助近2000名山區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從“將軍之子”到“草原之子”,廷·巴特爾紮根內蒙古自治區47年,曾把251萬元收益分給38户牧民,一步步帶領嘎查牧民脱貧致富……他們,之所以成為榜樣,是因為懷揣着“奉獻之心”,在平凡的時光裏耕耘着不平凡的事業。作為青年幹部,要銘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勇擔“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發揚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把“忠誠為黨”“忠於人民”鑲嵌在崗位上,為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不懈奮鬥。

感悟“開拓之心”,爭做攻堅克難、自強不息“拓荒牛”。

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為國鑄盾”的陳定昌,堅定走自主創新之路,眼光超前、思維超前,為國家鑄就空天“神盾”。開創“網格化”黨建模式的孫金娣,從黨建責任制入手,優化黨組織設置,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他們,之所以成為榜樣,是因為懷揣着“開拓之心”,不畏艱難、開拓創新,實現從無到有,由“0”變“1”到“無窮”。作為青年幹部,要堅定創新自信,科教興國、創新發展的“紅色血脈”,傳承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甘當開拓領域的“拓荒牛”,激發潛能,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感悟“堅毅之心”,爭做艱苦奮鬥、砥礪前行“老黃牛”。

千磨萬擊還堅勁,越是艱難越向前。“當代愚公”黃大發,帶領村民靠着鋤頭、鋼釺和鐵錘,建成一條“生命渠”。“守邊人”魏德友,巡邊護邊20多萬公里,多次與死神擦邊而過,鑄成邊境線上的“活界碑”,築起戍邊不換防的“夫妻哨崗”……他們,之所以成為榜樣,是因為懷揣着“堅毅之心”,充分發揮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老黃牛”精神,不畏困難、擔當作為。作為黨員幹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挑燈實幹、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黨和祖國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榜樣6的觀後感800字4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錄製了《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節目通過典型事蹟再現、現場訪談、重温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彰顯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作為青年幹部,我們要學榜樣之“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奮勇爭先、建功立業。

學榜樣“信念堅定”的模樣,做“有擔當”的青年。

紮根邊防的戍邊英雄祁發寶,為國鑄盾的科研專家陳定昌,鑿壁開渠的“當代愚公”黃大發……時代榜樣在大戰大考中積極響應“動員令”,在實踐歷練中“千磨萬擊”,在重大考驗中“千錘百煉”。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關鍵時期,青年幹部要學榜樣之“樣”,用至堅的理想信念趕考新徵程,從政的初心一刻也不能偏移,在趕考徵程上一刻也不能迷航,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災等考場上淬鍊思想之“純”、激勵鬥志之“堅”,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築牢思想之基,不斷增強推進工作、推動落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把思想的堤壩築牢築實。

學榜樣“攻堅克難”的模樣,做“有力量”的青年。

鬥爭沒有休止符。魏德友、孫金娣等榜樣勇於鬥爭、善於鬥爭,為國家的發展建設貢獻了卓越力量。鬥爭猶如洶湧澎湃的海上行船,要勇於逆流而上才不會被前進道路上的“巨浪”吞噬,要繼續開拓進取才能繪就更壯闊的“新畫卷”。在新的趕考路上,青年幹部要學榜樣之“樣”,勇於與外部環境進行堅決鬥爭,做到“越是艱險越向前”,把鬥爭長期堅持下去、不斷推進下去,凝聚起“百折不撓”的衝鋒力量。對待自我的要求不能鬆懈,不能自降標準,要堅持人民羣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旗幟鮮明地反對什麼、“亮劍”什麼,以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壯士斷腕的決心奪取鬥爭的勝利。

學榜樣“為民奉獻”的模樣,做“有作為”的青年。

“水不過去、拿命來鋪”的誓言響徹耳畔,彰顯着為民的真摯初心和深厚情懷。時代榜樣為民初心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在為民造福的道路上傾注了心血汗水。為民謀福是青年幹部的宗旨使命,要學榜樣之“樣”,強化使命感和責任感,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緊抓羣眾關心關切的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各方面工作,把工作做到羣眾心坎裏,把為民初心鐫刻在心、落實在行。在為民實踐中把具體的舉措想在前面、想得細緻,把功夫下在前頭、下在日常,在為民奮鬥中不懼風雨、不畏艱難、不言放棄,把羣眾的事情做細、做實、做好,主動擔當作為,扛起時代重任,積蓄為羣眾分憂解難的磅礴合力,增進羣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榜樣6的觀後感800字5

近期,中央組織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錄製的《榜樣6》播出,引發熱烈反響。節目以典型事蹟再現和現場訪談等形式,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勇於拼搏、甘於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為我們帶來了一次震撼心靈的精神洗禮。

滿是忠誠為國——拳拳愛國心,殷殷報國情。感動於祁發寶戍守邊疆、寸步不退、拼死搏鬥,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感動於魏德友始終秉持“我為祖國守邊防”的堅定信念,57年如一日紮根邊防一線;感動於陳定昌為國鑄盾,77歲高齡時仍親自擔任總師,主持完成重大反導試驗,一直奮鬥至生命最後一刻。愛國是一種信仰,是一種深埋內心的力量。廣大黨員幹部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發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赤誠報國精神,把拳拳愛國心、殷殷報國情熔鑄為理想信念,以實際行動投身到黨和國家偉大事業的建設中去,主動擔負起黨和國家、民族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和責任。

滿是勇於擔當——黨建促發展,聚力譜新篇。感動於孫金娣開創仙林網格化黨建模式,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和做好事;感動於七連嶼黨工委堅定扛起“維權、維穩、保護、開發”使命,團結帶領島上羣眾開拓墾荒、興建家園,將七連嶼打造為生態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南海璀璨明珠。黨建引領促發展。廣大黨員幹部要激發奮鬥精神,凝聚磅礴力量,重點提升組織力,壘實基層基礎,讓黨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做到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旗飄揚,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黨徽閃耀,讓組織戰鬥力永葆活力。

滿是深情為民——燃己之微光,照國之大道。感動於廷·巴特爾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插隊到薩如拉圖雅嘎查成為一名普通牧民,40多年來紮根草原,改變了草原的生態,改善了牧民的生活;感動於黃大發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着鋤頭、鋼釺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的“生命渠”,兑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感動於張桂梅堅守貧困地區教育一線40餘年,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貧工作,先後幫助約2000名貧困山區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就是不平凡。廣大黨員幹部要心懷“國之大者”,將個人的夢想和奮鬥與黨的事業和人民期盼緊密結合起來,結合工作實際,認認真真完成每一項工作,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迴音。同時爭當幹事創業的開路先鋒,拼搏進取、努力奮鬥,點滴微光、匯聚星河,再造輝煌、再創偉業。

以“榜樣”力量蕩起奮鬥“漣漪”,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徵程上譜寫嶄新篇章。

榜樣6的觀後感800字6

12月8日晚8點,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錄製的《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開播。榜樣們用實際行動亮出姿態,詮釋了英雄本色。吾輩青年既是瞻仰者,也是接班人,在涵泳“榜樣之光”的同時,要深刻汲取“榜樣之力”,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青春“答卷”。

守初心,吾輩青年當“時時拂拭”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沒有人能永遠“滿血狀態”,只有常常點醒、時時拂拭,才能在“物慾誘惑”“思想鬆懈”的時候,得以重拾初心,“撥雲見日、迷途知返”。“榜樣”們身體力行,讓初心在內心深處鑄牢、在思想深處紮根。他們中,有秉承軍人熱愛祖國、紮根邊防初心的“衞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有立下“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樣錚錚誓言的“當代愚公”黃大發,還有想讓貧困山區女孩都能讀得起書的“燃燈”校長、大山媽媽張桂梅。初心的光芒始終熠熠閃耀在他們生活的每時每刻,吾輩青年要把“不忘初心”作為終身課題常抓不懈,多“對標”先進榜樣典型、多“透視”人民羣眾期待,深刻領悟“歲月易改,初心不變”的深厚意藴,把溯源歸真的意識融入血脈,以更高的信仰、更實的舉措“拂拭初心”,永葆公僕本色。

勇作為,吾輩青年當“肩挑日月”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榜樣”們在重大工作任務中“不打哆嗦、不喊撤退”,衝鋒在基層一線扛重活、當先鋒。無論是三沙市七連嶼黨工委幹部們紮根於南海深處、團結帶領島上羣眾興建家園,還是陳定昌為國鑄盾、為我國防空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做出卓越貢獻,亦或是孫金娣帶領黨員幹部開創網格化黨建模式,街道11年無上訪記錄。一位位科研攻關的“領航員”、業務精幹的“智多星”,他們展現了什麼是“最強作為”,吾輩青年要勇於擔當作為,敢於直面困難,不斷拔高成事“本領”,磨鍊成事“膽色”,在自己的領域成為“行家裏手”,敢於“肩挑日月、手轉乾坤”,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爭取更大光榮。

擔使命,吾輩青年當“奔走一生”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青年人如初升的太陽,溢滿朝氣與光芒。然而我們的使命不是一時的,是需要日復一日踐行的,需要接續奮進傳承的。“榜樣”們用他們的一生,告訴我們何為“使命”。廷·巴特爾紮根草原探索“蹄腿理論”,引導牧民“減羊增牛”“圍欄輪牧”,一干就是40多年,魏德友巡邊護邊20多萬公里,一守就是57年,黃大發為解決草王壩村缺水嚴重的問題,拿着鋤頭、鋼釺和鐵錘,一鑿就是36年。歲月失語,惟石能言,那一條“生命渠”,那一道“邊境線”,都在訴説着“榜樣”們輾轉一生的使命榮光,吾輩青年要學深悟透“榜樣精神”,始終立大志、展宏圖,將“奉獻一時”的熱忱轉化為“奉獻一生”的決心,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幹勁,擔當起職責使命,為人民的幸福生活“奔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