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創新中國》有感800字(通用13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2W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創新中國》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1

都説創新引領夢想、塑造超越,也帶來自豪與信心。近幾周來,在我們部門學習並觀看《創新中國》後,大家對創新頗有感觸。六集的紀錄片總體講述了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它將我國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熱點一一展示,同時還涉及到大量的最新科研成就,比如光量子計算機、中國空間站計劃、智能製造、基因編輯技術、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術等等。本紀錄片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科技領域的飛速發展與世界的距離,同時也讓我們普通人瞭解到了我們國家在大眾未知領域一直未有的成就與驕傲。

本片借用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記錄了在現今中國發生着充滿激情活力、才思不竭的創意,看到聞雞起舞的幹勁和永無止境的追求。比如順豐快遞員學習無人駕駛技術、中石化開發的新型能源--生物航空燃料;華大自主研發的基因測序儀打破國外壟斷、幾百位志願者體驗"天宮一號"6個月等;從航天航海到生命科學,從中科院的院士到企業從業人員,在每一個或陌生或熟悉的領域,無論誰置身於這個時代,他們用實際行動和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主動接受新鮮思想並且敢於創新勇於開拓,才能更加自信的面向未來。

在大家驚歎於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不禁有了憂患意識。作為社會中存在的人們,如果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終究是要被淘汰的。

這算是創新帶給我們的啟示?我想如此。創新讓我們有了方向,在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時代,事物都是在不斷更替變化,只有把握住時代的發展和脈搏,找準方向,走在前列,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創新還要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保持敏鋭的洞察力,順應發展。與此同時,創新讓我們有了更大地底氣。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國家或個人更應如此,如果固步自封,思維固化,感覺良好就不去前進,那麼只有捱打的份。

古往今來,創新是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稟賦,只有敢於創新才有話語權,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新的時代賦予一個國家和人民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在我們為之自豪的同時,應當繼續前進,在薄弱的環節奮起直追。人説,探索者無畏,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2

《論語》記載,子夏向孔子請教《詩經》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的涵義,孔子從繪畫角度將這句話解釋為“繪事後素”,即先鋪白底,再繪圖畫。子夏深受啟發,繼而進一步從修身的維度作出闡釋:“禮後乎?”意即先修仁心、再學禮樂,贏得孔子的讚許。

對比諸子典籍不難發現,《論語》並非全是孔子一人之言。不少發人深省之言,往往出自弟子口中。正如上面這個故事,弟子之所以能在討論中暢所欲言,與孔子教學中倡導的創新意識密不可分。他不止一次鼓勵弟子從不同角度展開思考,一旦有新觀點湧現便大加讚賞。鼓勵創新、肯定創新的導向,營造開放、平等的創新氛圍,激盪許多啟迪人心的思想。

教育離不開創新精神,經濟社會發展又何嘗不需要創新文化的滋養?20世紀初,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提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以實現生產要素或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創新可以促進發展,那麼創新又靠誰來推動?某管理諮詢公司曾對1000家創新公司做過長期調查,發現企業的財務業績與創新投入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真正決定企業創新能力強弱的是軟性因素,即企業自身是否擁有培育創新文化的土壤。實踐證明,推動創新,關鍵在於以創新文化去激勵企業與個人的創造活力。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不凡征程深刻地説明: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不僅僅體現於經濟發展不斷創造奇蹟,其本質乃是發展理念的嬗變、社會文化的躍遷。40年思想解放,創新精神、創新文化已經內藴於國家的發展道路,正在釋放着日益強勁的動能。

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大個頭”也有“阿喀琉斯之踵”。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面對科技創新的短板,亟待我們進一步培育勇於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更好激發藴藏在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及億萬人民之中的創新能量。展望未來,隨着創新日益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必須邁出大力培育創新文化的堅實步伐。

文化的發展變遷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形成濃郁的創新文化氛圍,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創新文化不是無根之木,它的成長,既需要涵養崇尚創新的“制度水源”,也需要充盈鼓勵創新的“制度空氣”,更需要打造支撐創新的環境載體。“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把對創新文化的追求融入日常生活,將不利於創新的絆腳石一一搬走,孜孜以求、不懈奮鬥,我們就能推動創新文化蔚然成風,以不斷增強的創新能力鋪展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3

利用寒假空檔時間觀看了紀錄片《創新中國》,該片共分六集:信息、能源、製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拍攝了當今中國各個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在這些創新成果中,有些是我們聽説過但沒見過的,也有在想象中未曾實現的,有我們已經在使用卻不知來之不易的,也有還處在攻克難關道路上的。

觀看第一集信息時,我就被紀錄片的精彩內容深深吸引住:順豐的無人機投送、無人駕駛汽車、互聯網農業、阿里雲等等,貼近生活卻又感覺不可思議,讓我不禁感歎大數據時代信息應用的觸角已經探向每一個角落。

當我認真看完六集,感觸頗多,《創新中國》如同科普宣傳片,將中國最頂尖的創新技術、最出色的創新成果、最有想法的創新人才,一一展示了出來。從這部紀錄片裏,我不僅能看到這樣那樣的最新創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為一箇中國的驕傲和自豪。

《創新中國》帶給我振奮人心的自豪感和無限的期望。曾幾何時,中國雖享有悠久的文化傳承,擁有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但在世界的舞台上,只是一個飽經滄桑與戰火,剛剛獲得新生的落後國家。值得我們自豪、能讓我們吹噓的,只有在文字與傳承中擁有的歷史。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一直被貼上價格低廉、質量低、品質差的標籤。但在當今的中國,我們看到了中國人、中華民族擁有的底藴與力量,看到了中國在世界舞台崛起所帶來的影響,看到了學成歸來、不忘祖國的科學家,看到了敢做敢拼、敢為人先的企業家們。中國製造已經真正實現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當然,我們還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世界依然處在一個高速發展、飛速變遷的時代,我們不能沾沾自喜、狂妄自大,在其他更多領域,中國依然沒有掌握核心技術,仍在追隨國外的先進腳步。我們的身邊需要湧現出更多的人,為偉大崇高的理想或簡單執着的追求而不懈努力、艱苦奮鬥。

我努力讓自己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自我反省,人生的歲月已走過半程,我卻不時在消磨珍貴、美好的時光,滿足於現在安逸的生活,丟失了更崇高的追求。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家企業、一座城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描繪着我們共同的未來。為了夢想,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4

偶然間發現了一部紀律片,名字叫做《創新中國》,看到這部記錄片的時候,我正準備出門辦事,但是紀律片裏精彩的內容,讓我久久不願起身走開。

這部記錄片共有六集,拍攝了當今中國各個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在這些創新成果中,有些是我們聽説過但沒見過的,也有在想象中未曾實現的,有我們已經在使用卻不知來之不易的,也有還處在攻克難關道路上的。

這六集紀錄片分別是:信息、能源、製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

紀錄片裏具體有哪些內容,在這裏我不想過多的給大家透露,這部紀錄片帶給我們的期望和振奮,只有真正觀看到具體內容,才能讓觀眾充分的感受及體驗。

這部記錄片我還沒有看完,但是已感觸頗多。從這部紀錄片裏,我不僅能看到這樣那樣的最新創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為一箇中國的驕傲和自豪。

曾經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雖享有悠久的文化傳承,擁有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但在世界的舞台上,只是一個飽經滄桑與戰火,剛剛獲得新生的落後國家。值得我們自豪,能讓我們吹噓的只有我們這代人未曾參與的,在文字與傳承中擁有的歷史。

但在這部記錄表片中,在當今的中國,我們看到了中國人、中華民族擁有的底藴與力量,看到了中國在當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帶來的影響,看到了那些學成歸來,不忘祖國的科學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後的企業家們。

世界處在一個高速發展,飛速變遷的時代,我們的身邊有着那麼多人,正在為了或偉大崇高,或簡單執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與奮鬥。看到他們的所作所為,我不僅感到振奮,同時又無比羞愧。

作為一個還不滿三十歲的青年,本來正該是踏實學習、積累、奮鬥的年齡,我卻常常還在無謂的消磨珍貴的美好時光,停滯不前甚至開始倒退。未來要經歷和麪對的變遷和苦難還有那麼多,我卻常常只幻想着將來怎樣去享受和娛樂。

每天好像在努力,在學習積累,但真的只是好像而已,就像羅胖曾經説過的,如果每天只是去接收各種信息和知識,而沒有思考與運用到自己身上,那麼其實所謂學習到的那些知識,都是虛妄的,都是沒有用的。

最近有兩句論語中的話常常在我耳邊響起,“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吾日三省吾身”。

很多看起來的努力和學習,其實我都沒有真正的在努力做,也沒有讓學到的東西成為自己的東西。我很慶幸今天有了這樣的感悟和收穫!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5

觀看了《創新中國》後,深深的被我國的科技發展所震驚。此片將我國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熱點一一展示,同時還涉及到大量的最新科研成就,比如光量子計算機、中國空間站計劃、智能製造、基因編輯技術、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術等等。本紀錄片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科技領域的飛速發展與世界的距離,同時也讓我們普通人瞭解到了我們國家在大眾未知領域一直未有的成就與驕傲。在欣賞感歎之餘,卻不禁深感危機,這幾天一直有一個問題盤在腦海裏:面對發展如此之快的社會,我準備好了嗎?仔細想想,我給出的答案是,時刻準備着。為什麼這麼説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印證:

首先,思想上已做好迎接新事物的準備。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科技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特別是數字和互聯網科技,可以説是日新月異。在新科技、新事物快速推陳出新的時代,要有開放、發展的理念來迎接新技術、新事物。擁有開放、發展的理念,才能從容的用發展的目光來看待新技術、新事物,從而到接受,再運用。死守舊觀念,故步自封,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將很快被淘汰,特別是作為國家公務人員,沒擁有發展、開放的理念,將很快被這個社會甩在身後,消失在歲月的塵埃中。

加強學習,隨時準備跟隨科技創新腳步前行。擁抱創新、追隨科技,學習一直都是最快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學習新理念、學習新知識、學習新技術,不斷充電,提高,為迎接新科技做好準備。只有不斷的學習、提升,才能跟上發展的腳步。在紀錄片中看到的新科技,好多都是前所未見的高端科技,這些雖然離我們生活稍微遠了點,但發展卻是無處不在。新科技的發展必定會帶來新的理念,需要我們不斷的通過學習來接受、來吸納、來體驗。也只有通過學習、學習、再學習,為迎接新科技、新事物做好充分準備。

善於創新、勇於嘗試,為新科技應用做準備。科技、技術的創新最終的落腳點都是在應用,無論高端技術的創新還是社會管理的創新,都離不開實際的應用。作為基層公務人員,要善於工作方式的創新,並勇於嘗試,將創新實實在在的融入到實踐中。同時要關注新科技的發展應用,勇於將新科技、新成果運用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不斷的嘗試、應用,才能快速轉化為新成果,助推社會快速發展。

面對快速發展的現在,我已時刻準備着,你呢?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6

創新中國紀錄片共六集分別是:信息、能源、製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

通過觀看創新中國前三集,中國的超薄玻璃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端,打破了曾經外國壟斷的行業,長臂泵車,磁懸浮,機械手臂,3D打印腳踝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這些創新成果中,有些是我們聽説過但沒見過的,也有在想象中未曾實現的,有我們已經在使用卻不知來之不易的,也有還處在攻克難關道路上的。

我感悟很深,之所以有如此的創新,離不開在一線的科技研究人員,離不開為我們這個國家守護的人員,是他們為了默默無聞的在這個國家在守着。古往今來,創新是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稟賦,只有敢於創新才有話語權,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落後就要安打,新的時代賦予一個國家和人民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在我們為之自豪的同時,應當繼續前進,在薄弱的環節奮起直追。人説,探索者無畏,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創新中國信息觀後感200字

創新讓我們有了方向。凡益之道,與事偕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運動和變化的,只有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發展,才能找準方向,走在前列,從而立於不敗之地。而創新就需要我們用好戰略思維的望遠鏡,洞悉潮流、研判趨勢,只有保持創新敏感,從而順應時代發展。創新讓我們有了底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型。

無論做哪一件事情,小事也好,大事也好,僅僅有熱情和能力是不夠的,有熱情只是具備了想幹事的態度,有能力只是具備了幹成事的條件,只有有方法才是幹好事的保證。而方法從何而來,改革任務複雜且艱鉅,不能用不靈的老辦法和低效的舊辦法,就只有開創新的手段,才能有針對性的做好工作。創新讓我們有了作為。窮則變,變則通。面對複雜的改革環境、艱鉅的發展任務,今天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世界變化日新月異、民眾訴求水漲船高,通過創新,求變化、求發展,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才能掌握髮展主動權,讓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讓國家獲得更快進步。

又日新,日日新,苟日新。創新在我全面深化改革時期佔據着重要的位置,始終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在創新中贏得主動,在創新中謀求發展,在創新的進程中逐步滿足人們對“頂配”中國的期待。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7

《創新活力》為我們展現了近五年來中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成就,從移動支付到共享經濟,從中國製造到大國重器,從海工領域到翱翔藍天,這一切,無不是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取得的。以下是輝煌中國之創新活力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影片首先呈現的是中國的移動支付。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互聯網國度,移動支付與共享經濟不僅風靡全國,還影響了世界,惠及全球,推動着世界經濟發展。

科技的發展一定要讓環境作出犧牲嗎?科技不能是綠色的嗎?不,在片中我看到了“綠色的科技”,看到科技正在為環保助力。快遞業的超級智能中心倉的分揀、裝箱全都用上了最前沿的技術。大數據系統甚至可以計算出每個包裹需要多大的紙箱,做到綠色環保;我國開採出的海底可燃冰,將使得能源緊張形勢有所緩解,地球上可燃冰的儲量,可供人類使用千年……諸如此類,科技的創新正在為環境保護帶來福音。

當我在為祖國的各項成就熱血沸騰的同時,心中的危機感卻也連綿不斷地暗湧着。一方面,就業競爭日益激烈,而人工智能、自動化機器又已開始“搶”人們的飯碗。機器人服務員、無人超市、無人機已登上舞台。智能分揀中心的“小黃人”已取代了數以百計的工人,智能工廠中的車體焊接工作已全由那些“鋼鐵臂膀”承擔,人力勞動正在逐漸被機器人取代……

這個時代給予人們更多的機遇,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挑戰。一方面,低素質的廉價勞動力正漸漸被社會所淘汰,另一方面,千秋基業,人才為先,當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核心動力,中國又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尤其對於新生代來説,我們若不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終將淹沒在時代洪流中。只有努力讓自己向創新型人才的目標邁進,才能被社會所需,才能為祖國的創新事業注入活力。尖端技術,如同糧食,端自己的飯碗才最香甜,一個民族,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飾自己的明天,這樣的自強精神,我們每一個青年人都需不忘秉承。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祖國的.輝煌不是一蹴而就,是每個人貢獻的創新活力凝聚而成的;同樣,一個人的成長不是一瞬千里,而是每天的刻苦鑽研,用心生活的點滴鋪就的。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8

應該感謝組織同學們觀看《創新中國》這部片子。之前,雖然聽到很多有關創新重要性的講述,但因為工作的慣性,我對於創新的關注是嘴上説説,實際很少主動去了解。現在觀看了片子之後,我有很大的震撼,無論是量子科技的運用,還是利用蚊子本身減少瘧疾的發病,以及在鹽鹼地上種糧食,我無不為中國的進步歡呼,無不為科技的發展點贊。在影片中,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創新背後科技帶頭人和團隊歷經艱辛、排除萬難、嘔心瀝血、砥礪前行的感人事蹟。這些感人事蹟給了我3點啟示:

一是創新需要別人説不可能我要試一試的勇氣。當人們説這件事不可能完成的時候,我們會怎麼想?既然很多人都説不行,那就真的不行,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人説不行。別人説不行,可能真的行不通,或者難度很大,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最起碼,之前的我就會這麼想。但在看了給蚊子打針的介紹後,我改變了看法。別人説不可能的時候,是因為他的眼界、工作水平決定了他認為不可能。現在我認為,只有理論上有可能的事情,作為科技工作者,都應該去嘗試,特別是自己的研究範疇,更應該大膽嘗試。

二是創新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影片中,我發現,創新都是需要科技工作者少則投入幾年,多則投入十幾年,並且在此過程中,你得承受別人不認可的寂寞境況,乃至冷嘲熱諷。看了鹽鹼地上種糧食,一個南方人獨自在北方,就是為了找到把鹽鹼地變田地的辦法,試了各種辦法,終於在十幾年後獲得成功。十幾年,整天奔波在田間地頭,鄉下海邊,沒有高樓大廈和美景,如果沒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我想,很多人肯定在中途就放棄了。

三是創新需要失敗上千次也要堅持的恆心。創新是一件在無數失敗中不斷總結不斷失敗又不斷總結的工作。我們熟悉的電燈的發明就是上千次失敗後的成果。當然,恆心不是指知道錯了還要一條路走到底,應該是在失敗時及時吸取教訓,直至找到成功路徑的過程。創新者如果沒有恆心,就如同一個浮躁的小孩,撿一樣東西的同時又丟一樣東西,不會真正取得成功。

看完片子,我還在思考一個問題,創新會不會像經濟發展一樣,有着內在的發展規律。如果有的話,我認為可以是這樣表述創新的進步和經濟發展、國家的重視有着密切的正相關。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家的重視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已從望其項背到緊緊追趕,有些領域並駕齊驅,個別領域開始超越,但在一些投入大、研究時間長的領域我們還是落後的,還需要奮起直追。

在片中,我發現我們的創新大部分是應用型的創新,真正在基礎領域的創新幾乎沒有。讓我們感到自豪的量子研究領域,它的基礎理論和創新的基礎也是來自於別的國家。這是不是反映了我們創新中的一個巨大的短板基礎理論的創新。從世界範圍來看,一個國家只有做到了基礎理論的創新,才能稱之為強國,正如十九世紀的英國和二十世紀的美國。而基礎理論的創新離不開整個國家教育體系的引導和重視。因此,要實現創新強國,就要有強大的教育支撐。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9

根據課程安排,我們觀看了《創新中國》這部主旋律節目記錄片,整部記錄片共分為信息、能源、製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六個部分,不但畫面感強,故事性也強,科技混合着人情味,緩緩講述了中國人的創新道路。

整部記錄片拍攝了當今中國各個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在這些創新成果中,有些是我們聽説過但沒見過的,也有我們已經在使用卻不知來之不易的,還有在想象中未曾實現的。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腳步在慢慢前進,中國科技技術正在前行。就像在《製造》裏講到的,中國人自己製造的大飛機C919,對於電傳飛行控制律,我們自行設計,對於買不到的瘋狂材料,我們自主研發,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實現了我們中國人的大飛機夢,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在驕傲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大飛機的國產化率,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水平和中國航空整體水平相比還是比較低的,這是影響我國整個航空工業實力的一個短板,也是需要我們要繼續攻克的一個難題。這是一個高速發展,飛速變遷的時代,只有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發展,才能找準方向,走在前列,從而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在前進,別人也在進步,未來是撐握在擁有核心技術的人手裏的,而核心技術仍是我們很大的短板,所以我們始終要堅持一句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而我們作為基層單位和基層工作人員,要從自身做起,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正做到做好媽媽式服務,宣傳和貫徹好上級政策,努力為企業提供平台,如搭建校企等產學研合作平台,為企業提供或聯繫培訓,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方式,使企業激發創新熱情,樹立創新意識,加大創新投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佔據着重要的位置,始終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在創新中贏得主動,在創新中謀求發展。創新中國,永遠在路上。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10

創新是什麼?在字典裏面對於創新的定義是創立或創造新的,也就是從無到有或革故鼎新。創新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結果。《創新中國》是一部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的紀錄片。平時的我很少看這類片子,但這次根據課程要求被迫看了,我卻看的津津有味,並不斷深省。

創新需要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精神。創新並不總是激情與浪漫,或許寂寞和爭議才是一個革新者的必經之路。在看第一集《信息》時,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的故事特別打動我。他堅持做的阿里雲一開始飽受爭議,甚至被別人當成瘋子和騙子。難以想象,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他怎麼還能堅持下來。當阿里雲取得成功後,王堅在公司的年會上泣不成聲。創新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幾年、幾十年,經歷幾百次、幾千次的失敗。是什麼讓創新者擁有如此堅定的決心,我想是信念吧,為了國家的進步,人民的幸福,自我理想的實現。

堅持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我想到我的工作,失敗與誤解,常常讓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丟失了前進的動力。但與這些創新者相比,我所遭受的又算的了什麼。只要我們堅持的是正確的方向,無愧於黨和國家,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心,那就沒有什麼能打到我們。我相信最終的最終,温暖的曙光會來臨的。

創新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動車時速達到1000km/h、給蚊子打疫苗、在鹽鹼地上種糧食一個個匪夷所思的想法讓我震驚不已的同時,也抱着十分懷疑的態度。創新者要想人們不會想、不敢想的未來。有句歌詞是從前的日子過的慢,車馬郵件都慢,那時候的人們怎麼能想到如今的交通高速發展,通訊技術如此發達,人和人的距離那麼的近。而現在的我們又能想到50年後的世界嗎?電影裏描繪的畫面是白日夢還是未來?我們不敢想象,但創新者會走在絕大部分人的前列,為人們描繪美好生活的藍圖。

我想起自己在工作之初,很喜歡鑽研。創新談不上,就是喜歡找一些技巧和方法,來增加工作效率。工作5年了,思想有些懈怠,腦子有時候不願意轉,就想着按照老方法來就好了。這種態度的確需要好好整改一下。雖然我只是社會主義建設中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做不了偉大的創新者。但我可以讓我的工作做一些小小的改變,這不僅僅能讓我的工作更加精準,也能節約自身不少時間,只要在改變之初多花點時間,就可以在以後受益匪淺,何樂而不為。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11

觀看了《創新中國》這部記錄片,讓我感觸很深。紀錄片共分六集紀錄片分別是:信息、能源、製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這部紀錄片裏都是拍攝了當今中國在各個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涉及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就,比如高鐵、大飛機項目、500噸級火箭發動機、光量子計算機、中國空間站計劃、智能製造等。此外,還有一些人們知之不詳的重大科技進步,比如世界最清潔的火力發電廠、神奇的基因編輯技術、能看清微觀世界的上海光源、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術等。

我不僅能看到這樣那樣的最新創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為一箇中國的驕傲和自豪。這部記錄表片中,在當今的中國,我們看到了中國人、中華民族擁有的底藴與力量,看到了中國在當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帶來的影響,看到了那些學成歸來,不忘祖國的科學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後的企業家們。

紀錄片中的一項項核心技術的發明,一件件創新產品的出現,正在方便我們的生活、豐厚我們的財富、加速我們的發展。“創新”兩字,讓“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改變,也詮釋着國家以及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創新就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創新,才能搶佔高點,才能擁有未來。無論我們個人、企業或是整個國家。

作為個人,要學會創新。如果喜歡創新,那麼這個人肯定是聰慧的,肯定是朝氣蓬勃的,肯定是積極向上的。這個人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獲得成功的概率必定遠遠高於其他人。當今世界處在一個高速發展,飛速變遷的時代,要和我們的身邊有許多人一起,在為了偉大崇高,或簡單執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與奮鬥。

作為國家,要勇於創新。世界的歷史告訴我們,曾經強大的國家都是勇於創新的國家,近代工業國家的發展,都是伴隨工業革命,生產科技的創新。英國是依靠蒸汽機的發明,推動工業革命,讓國家工業化。成就了日不落帝國。一個勇於創新的國家遲早會屹立在世界強國的序列內。即使現在還不是,依靠創新的動力,必定會發展成為一個文明富強的國家。一個國家,如果守舊不前,那麼距離落後甚至亡國就為期不遠了。大清帝國採取閉關鎖國政策故步自封,無視社會科技進步,拒絕創新,措施發展機遇,導致國際貧弱,人民生活困苦,直至被推翻政權。

創新首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頑強的創新精神。所謂創新意識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所謂創新精神就是強烈進取的思維。其次,創新還要有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產生新思想、認識事物的能力,即通過創新活動、創新行為而獲得創新性成果的能力。第三,要創新就必須認同兩個基本觀點,即創新的普遍性和創新的可開發性。創新的普遍性是指創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種能力。創新,是一種變革的過程,是一種多樣的選擇,也是一種開拓的精神。遇山開路、逢河搭橋,是一種創新。創新成功與否要靠常理去判斷,要讓時間來檢驗,要靠結果論英雄。就像條條大道通羅馬,但是不同的道路遠近不一,往來成本就成為檢驗選擇正確與否的標準。選擇最短、最安全的道路,這就是最佳的創新舉措。

要創新、想創新、能創新。永遠學習定是不變的真理。我們必須要終身學習,學習應該是一個習慣,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變化的社會中一直抓住社會中最精華的東西。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研究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對自己提出新挑戰,緊跟時代的發展。我們要在創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12

最近靜下來重新看了一遍《創新中國》,看完後沉默了一段時間,原因是被祖國的強大給震撼到了,太厲害了,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國家已經走到了這麼厲害的地步,作為一箇中國人真是感覺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這種油然而生的敬意是從骨子裏發出的,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我們不再是東亞病夫,沉睡的巨獅覺醒了。

也許是平時關注度不同吧,各媒體都是在説關於娛樂、影視等圈子的消息,至於科技等領域的瞭解非常少,以至於片中的出現很多科學家、院士名字的時候我感覺很陌生,是他們太低調了嗎?顯然不是。正是有了他們的堅持和默默付出,才打破了一個個技術堡壘,讓中國科技向前推動幾十年,中國製造不再是廉價的代名詞,中國製造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代名詞。

這麼多創新和突破,離不開科學家們付出,同時和國家的大力支持,領導決策者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不得不説現在的中國是強大了,可是領導們並沒有至此停步,因為他們明白了科技可以改變世界的事實!感謝祖國,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

反觀所有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渺小,放在祖國的大熔爐裏我就是一顆塵埃!我能放棄嗎?不!肯定是不能的。我要像一顆離子一樣,要產生鉅變!釋放無限的能量!做一個有用的人!

之前看過一個電視《雞毛飛上天》,裏面有一句話説的非常好,人要有夢,要學會做夢!有了夢人才會不斷的前行!是啊,我們需要一個推進自己前行的夢,也許在某些領域不是佼佼者,可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擠進一些領域!去創造奇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又能説的準呢!

我要開啟新的征程了,你願意一起嗎?

觀《創新中國》有感 篇13

最近央視紀錄片《創新中國》的播出,讓我看到在現今中國發生的那充滿激情的活力,才思不竭的創意,聞雞起舞的幹勁和永無止境的追求的故事。置身於這個時代,主動接受這個充滿新鮮思想和觀念並且敢於創新勇於開拓的人,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很慶幸,也很自豪,中石化正在這艘時代巨輪的引領下開疆拓土,一展風采。

提起地溝油,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髒、噁心、垃圾、有毒有害……這感官上的不適已經讓我們對地溝油望而卻步,但是隨着人民羣眾生活水平和質量的逐步提高,在追求精緻菜餚,極致做法,最好味道的路上,伴隨的就是大量的餐飲垃圾,地溝油最為臭名昭著,如何將地溝油變廢為寶?在紀錄片《創新中國》中提出的問題,中石化給出了答案。

2015年海南航空的一架民用客機,採用了以餐飲廢油作為生產原料的新型能源——生物航空燃料。這是我國首次使用生物航油進行載客商業飛行。加工這種燃料的,正是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利用自身優勢,依託不斷創新的技術,發揚石化人求真務實,默默奉獻的精神,攻堅克難,服務人民,回報社會,踐行着一個偉大企業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創新,越來越體現出它的引領性,在不可知的未來,敢於創新者必然是最有話語權的人。創新中國,中石化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