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教師觀看紅海行動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4W

早就想看《紅海行動》了,提前在網上訂了票。乘着熱熱鬧鬧的拜年人潮,我第一時間刷了這部影片。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教師觀看紅海行動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師觀看紅海行動觀後感

《紅海行動》觀後感【一】

世界並不安寧,戰火總是突起,很多時候死亡的威脅不期而至。《紅海行動》根據也門撤僑事件改編,真實復刻了我國首次武裝撤僑過程。不同於《戰狼2》結局的皆大歡喜,《紅海行動》呈現了戰爭最真實殘酷的一面,人質救出、恐怖陰謀打破,在迎接勝利曙光的那一刻,我們也接到了死亡的通知單。我們不禁扼腕歎息,英雄怎會死亡?可這就是現實。

狙擊手羅星被打穿嵴柱神經,觀察員李懂一直耿耿於懷,他認為是因為自己的緊張,沒能掃清敵人,間接害了戰友。但他在顧順的鼓勵下,逐漸變得成熟、穩重,終於能獨當一面。我們可以想象,今後他將成為下一個羅星,帶領下一個李懂走向老練,然後下一個李懂又會成為下下個羅星,帶領下下個李懂走向老練……

通訊員莊羽在救援中癱倒在一片屍體中,他説以前那麼多的訓練和演習並不是這樣。所以面對血肉橫飛的場景,他害怕了。可當他獨自一人面對時,他擺脱了自己手指被炸斷的恐懼驚愕,撲向了敵人,將利刃刺向了敵人……其實,當死亡來臨時,他已經戰勝了死亡。

戰爭最不缺少的就是死亡。正如片中艦長所説:“直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上了戰場,生死豈還顧得?死亡固然使我們痛,但也讓我們觸摸到了真實。戰爭有流血,和平也有犧牲,只是你我處在這些英雄用血與肉鑄就的和平的“温巢”裏還未感受到外界的寒意。死亡沉重,但我們必須接住這份沉重。

一開始我並不理解,為什麼要冒着生命危險去參軍,為什麼要讓家人時刻擔心自己,承擔失去自己的風險。但看到最後我明白了,即使他們不成為軍人,也會有別人承擔起這份責任。即使他們不犧牲,也會有別人犧牲,他們寧願犧牲的人是自己。他們在決定成為軍人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經做出了選擇:我的生命不屬於自己,不屬於家人,而是屬於國家和人民!

他們很堅強,因為他們鐵骨錚錚;他們也很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生命。但他們擁有堅忍不拔、鐵血剛毅的內心和信念!

正如他們的口號:勇者無懼,強者無敵!

守衞和平,感謝有你!

致敬中國軍人!

《紅海行動》觀後感【二】

《紅海行動》基於“也門撤僑”改編,並且開篇即是海上戰鬥,不能不令人想起去年大紅大紫的《戰狼2》。細看下去,對於作戰配合和狙擊手的強調,又有點像《戰狼》的開場。接下來,《戰狼》的情節是引出了受到處分的主角冷鋒,而《紅海行動》則是因為此前的戰鬥中有成員受傷,於是替換上來的新成員,加入了蛟龍突擊隊。不難發現兩者的不同:戰狼系列聚焦於特種兵的個人境遇,而《紅海行動》則更突出集體的形象,如果説前者是個人英雄主義,那麼後者則是集體英雄主義。

話説戰狼系列的第一部,其中可不缺刻畫團隊配合,渲染戰友情的內容,但是到了《戰狼2》,冷鋒的個人形象進一步地突出,個人英雄主義色彩變得更加濃厚。遠遠超越前作的驚人票房,證明導演吳京的選擇很正確。

與之相反的.是,林超賢導演此前的《湄公河行動》,一方面的確強調了團隊配合,但在另一方面,張涵予和彭于晏所飾演的角色,顯然比劇中其他隊員更重要,這也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如今的《紅海行動》則不同,蛟龍突擊隊各成員的戲份差不多,這就變成了典型的羣像戲。從目前網上的反響來看,導演林超賢的做法也是成功的。

《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屬於主旋律作品,而且題材很相近,卻走了不同的風格路線,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源自立意上的微妙區別。當然,吳京是武打演員出身,拍攝戰狼又兼任導演和主演,突出自己的戰鬥特長,這一點都不奇怪。容易忽視的是,兩部戰狼電影共同的內在邏輯:主角先是受到委屈,但又因為堅持愛國主義,勇於拼搏捨生忘死,終於再創人生輝煌。有所不同的是,冷鋒在第一部的時候身在體制內,到了第二部卻處於體制之外,但他仍然不忘軍人的使命,國家的重託……結果就是大家都看到的,第二部遠比第一部要成功。根本原因就在於,戰狼系列探討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和國家的關係,其基本立足點是主角冷鋒的個人視角。因此脱離體制卻又不忘愛國的主角,反而更能激起普通觀眾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戰狼系列告訴人們:個人英雄主義不妨礙為國家做貢獻,堅持愛國心和正義感的人才終究不會被埋沒!冷鋒身上兼有個人和國家的雙重形象,象徵着新時代民眾的個人主義和國家主旋律的調和,這個意義是很大的。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並由政府支持拍攝的《紅海行動》,基本立足點直接就是國家層面的大視角。此前的《湄公河行動》也一樣,裏面甚至直接出現官方話語。《紅海行動》的巧妙在於,一方面官方宣傳用語少了很多,另一方面貫徹了行動勝於言論的理念:為了國民的安全,我國政府和軍人全力以赴,不少人為此奉獻出寶貴的生命……

如果説戰狼系列是從民眾的視角來表現愛國,那麼行動系列就是從國家的角度來撫慰民眾。好人有好報,愛國的人終究不會被虧待,對於戰狼系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適度的範圍內,放大主角光環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反之要是拍好人愛國卻受盡委屈,那就算不上主旋律了。行動系列則是要突出表現國家為了保護公民安全,各級各部門如何拼搏奉獻以至於有人員犧牲,特別是戰鬥在第一線的軍人武警等。反過來説,這要是拍成龍傲天式的作品,那豈不是變成了誇誇其談,自吹自擂?顯然是不行的。

寫到這裏,我要特別提一下,《紅海行動》中暗藏了循環敍事。別忘了該作開篇的戰鬥中,先前的狙擊手因傷致殘,於是突擊隊才引入新隊友。到了電影的結尾,又是對於此前戰鬥中犧牲隊友的緬懷。可想而知,接下來又得換上一批新隊友,又會有新的戰鬥……領悟到這一點,更能理解其中的悲壯!

同樣是弘揚主旋律和正能量,相對於《紅海行動》的悲壯,《戰狼2》更突出的則是爽快。兩者的視角和立意不同,市場定位也不盡相同。驚人的票房已證明,《戰狼2》的確是老少咸宜,而《紅海行動》在資深影迷軍事迷中能獲得更多的好感。至於有些觀眾對於《紅海行動》的批評,主要是文戲不足,反派刻畫不多這兩個方面。

不妨回想一下《湄公河行動》,那裏面文戲少麼?另外反派羣體的戲份也很多嘛!這部作品可是描繪了大量的東南亞風情,毒梟團伙的生活方式,地下毒品交易,等等,對於展現社會風貌方面是很看重的。然而同樣是林超賢導演的《紅海行動》,其中對於中東社會的描繪就要少得多,不僅伊維亞共和國是虛構的,而且反派的戲份除了戰鬥之外少得可憐,這又是為何呢?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政治因素的影響。如果要深入刻畫中東地區的社會狀態,處理起來很有難度,尺度也太難把握。不如集中精力到戰鬥過程上,其他的地方如汽車炸彈,如敵方組織等只是點到為止。再例如説破壞核髒彈材料交易,這是女記者的要求,但又並非中央的命令。我國秉持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不能説誰有威脅就直接去打誰,因此不能直接就和女記者達成一致。突擊隊員最終是在通訊不能的情況下自己做主去完成了這一重大使命,這個情節處理頗可玩味。

《紅海行動》中引人思考的細節並不少。《紅海行動》和《戰狼2》的表達方式明顯不同。《紅海行動》靠的是“行勝於言”,實際上是偏向含蓄的,例如説劇中不僅突出戰爭的慘烈,而且屢次表現戰士的心理壓力,這就暗含了反戰的意味。而《戰狼2》的表意要更直接,也更容易理解。如果説《戰狼2》是清晰地傳達出令多數觀眾欣然接受的愛國主義觀念;那麼《紅海行動》則是採用真實感強烈的視覺風格(並非完全的寫實),直觀地表現出行動過程和細節,並試圖讓觀眾自己去領悟去思考。《紅海行動》的説教色彩不濃,不像《湄公河行動》那樣包含大量對話,也不像戰狼系列那樣突出口號。

進一步來説,我覺得《紅海行動》有加強畫面質感,同時又簡化主線情節的傾向,導演是不是稍微有點受《地心引力》《荒野獵人》等作品的影響呢?考慮到電影界趨於矯情的現狀,特別是對於國產軍事動作電影而言,追求少説話多做事的整體風格,這不失為一種有益的製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