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21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7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1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7篇)

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500字1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消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消息異常激動,因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裏,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裏,那不用説,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説,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500字2

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觀看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

電視上,太空教學已經開始,航天員們通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把我們帶進一個全新的太空環境。温柔的語調,幽默的語言,讓屏幕前的.我睜大了眼睛,聚精會神,通過觀看這次太空授課,我也頗有感觸。

王亞平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又通過一些實驗讓我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的實驗是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果,是以先進的航天技術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們有牽掛,因為空間站裏有我們兢兢業業的中國航天員;我們有底氣,因為中國航天人的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中國星”閃耀全球!浩瀚太空裏有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抒寫着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上完這堂課後,我不得不為我國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現在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祕。

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500字3

自神舟12號載人航天飛船任務完成之後,三名航天員回到了離別三個月的祖國。才過不久,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了。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人擔任神舟13號載人航天飛船宇航員。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13號火箭發射了。可惜我沒有及時觀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神舟13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過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員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車,向航空基地駛去,大巴車前還有交警騎着摩托車保駕護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員進入了火箭,緊接着,話筒傳來了“十,九,八……”每一個數字都十分激動人心,最後聽到了“點火”。隨後,火箭的底座噴出了紅色的火焰,煙塵向四處擴散,火箭也騰空而起,像一隻穿雲箭直插雲霄,場面十分震撼,之後各個助推器也是分離了,神舟13號也是發射成功。

本來神舟12號的三名宇航員在太空中呆了三個月,這本讓我很吃驚。但沒想到這次神舟13號的三名宇航員將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讓我驚訝。他們為了給國家做貢獻,放棄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個月時間,很讓人敬佩。自東方紅一號升空成功後,中國在航天事業接連取得重大發展,這一個個成功都是由無數個科學家們廢寢忘食,努力奮鬥,用無數汗水換來的。

據説神舟14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升空,不得不説,祖國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個接一個的升上天空。

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500字4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下午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宮一號中,航天員王亞平為第一屆“太空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如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將迎來首次太空授課。首先,“課程表”全新升級!三名航天員將演示更多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

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500字5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將於10月16日凌晨發射。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5日表示,不到一個月前,中國歡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勝利凱旋,16日凌晨,中國將再次懷着激動的心情目送神舟十三號飛向太空。“這不僅生動詮釋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也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太空敢於追夢、勇於探索、永不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

在當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趙立堅稱,15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介紹了相關情況,神舟13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6次飛行任務是該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之戰。

“我想説的是,這次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了中國為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方將繼續加大載人航天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他表示。

趙立堅稱,可以注意到這一次神舟十三號任務與神舟十二號相比,在成組工作安排上有很多不同,包括中國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並實施出艙活動,中國航天員們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讓我們共同祝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500字6

“走前人沒走過的路自然少不了彎路,闖前人沒闖過的光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為先驅,方能成為先鋒,唯有敢闖,才能闖出新天地,搶佔新高地”

在這次的《天宮課堂》裏,我收穫頗豐,感受到了太空艙裏的那些“樂趣”,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航天員工作的不易。在這次天宮課堂中,分別有:指令長翟志剛,太空教師玉亞平,航天員葉光富。

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項目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天地互動交流。在課堂的開始,王亞平老師介紹了睡覺的地方,小型廚房,飲用水和冰箱,接着展示了運動的地方。接下來就要開始有趣的實驗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葉老師的太空轉身動作,通過葉老師的動作,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太空中由於失去浮力不能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樣,轉身也與地球不同…這些項目都令我收穫滿滿。

可想而知,航天員叔叔阿姨們在太空艙裏工作的不易與艱辛。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為祖國作貢獻。他們愛國敬業,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使人敬佩。中國航天的每一次發射,每一次飛行,每一次超越都為世人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這一過程似輕描淡寫,但現實的征程卻刻苦銘心。

山河雖無恙,吾悲當自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必定會為祖國作出奉獻!

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500字7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飛天的直播。裏面講述了教室和老師的不同、老師的太空家園、細胞的神奇變化、乒乓球放入水杯的現象以及水膜張力實驗等。

其中水膜張力實驗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王老師和葉老師在一個尖的東西上面滴水,在尖的東西上面形成了一個薄薄的水球。接着,王老師往這個水球裏注水,這個水球越來越鼓,越來越胖,越來越大。然後放入一朵在地球上摺好的花朵摺紙,花朵在水球上順時針轉,花瓣緩緩的向外打開,向一位芭蕾舞者點着腳尖,翩翩起舞。轉了兩三圈,花瓣全部舒展開來,變成了一朵盛開在太空的花。同學們不約而同的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發出了“哇---”的尖叫聲。

緊接着,王老師拿着一根細針管,伸進大氣泡裏推了兩下就出來一個小氣泡。這時王老師躲到氣泡的後面,我們從氣泡的正面看,我發現小氣泡裏面是正的老師,而大氣泡是反的老師。我覺得真是太神奇啦!

老師再繼續往氣泡裏注水,她放進一點深藍色的顏料,顏料慢慢的向四周散開,最後盛滿了整個氣泡,藍藍的氣泡像我們的地球。

最後就到了最驚奇的時刻,老師往水球裏放進了半片黃色的泡騰片。一開始泡騰片還沒有動靜,慢慢的泡騰片融化了,盛滿了整個水晶球,還不停的往上冒氣泡,這時的情景很美麗,同學們都傾着身子向水晶球裏望,生怕錯過了這精彩而美麗的瞬間。

通過看這次直播,讓我明白了科技的強大,科學的有趣,明白了科技真的能引領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