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立春觀後感(通用12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56K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立春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立春觀後感(通用12篇)

立春觀後感 篇1

“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裏還沒什麼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它好像在一夜間變得温潤潮濕起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這是被自己感動了。”

這是顧長衞,蔣雯麗夫婦的最新力作——《立春》中的開場獨白。昨晚又一次欣賞了這部讓我“心靈感動”的影片。

我對於電影並不是很執着,能讓我駐足觀望,全身心投入的影片更是很少。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在晚飯後,老公在電腦上看,我正準備洗餐具,無意中瞥了一眼,被劇中的包頭方言和蔣雯麗的造型所吸引,不自覺的站在老公旁邊,一口氣看完了這部影片。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女教師故事。她叫王彩玲,是一個身材臃腫,五官粗陋,整個外型上看不出絲毫美感的女人。用她的話來説“我長的難看,一貧如洗,如果不是老天給我一副好嗓子,我就真的是一個廢物了”她有一副讓人歎為觀止的好嗓子,尤其對歌劇更是情有獨鍾!生活中的她孤高自許,恃才傲物,目無微塵,不甘平庸,她看不起那些凡俗之人,更不懂得“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她身處於一個閉塞的小城,她的行為舉止,她的道德規範,她孜孜以求的藝術以及她對愛情持有的態度都使她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或許自傲與自卑僅僅一步之遙,王彩玲心高氣傲卻又自慚形穢,她看不起隔壁那個漂亮淺薄的女人,卻又暗暗自慚於自己那醜陋的面容;她渴望真愛,卻又無從去愛,她為了自己的自尊可以一次次到北京託人買户口,回來卻編織着謊言,矜持地對別人宣稱自己很快就要被中國歌劇院錄用了;她可以為了自己暗戀的藝術青年去給他做人體模特;她可以直言不諱地告訴他自己還是個處女;她可以為了撫慰高考連連失利而終日飲酒買醉的他而奉獻上自己的童貞;她可以忍受他當着全校師生的面給她的難堪和恥辱;她可以為了愛情穿上自己親手縫製的演出服從高高的塔頂一躍而下,以此了斷餘生;她可以冷冷地拒絕那個世俗的追求者而刻薄的説出“寧咬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她更可以為了身患絕症的女孩,自己放棄即將唾手可得的北京户口,出資為她疏通關卡,使她可以站在光鮮亮麗的舞台上,儘管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王彩玲雖然行為舉止異於常人,但她的心中卻充滿了愛,她雖然對生活中的瑣事毫不上心,但是當她彈着鋼琴唱起高雅的歌劇時,她的眼中會出現一種叫做“希望”的東西,那是她對藝術執着的偏愛,那是她對生活中美好篇章的動容!那時的她,絲毫與“醜陋”聯繫不上,我看到的是一個有激情,有靈魂,有感動的女人在全身心地詠歎她人生的樂章!

影片中還有一位男子讓人無比的動容,他就是胡金泉——一個醉心於藝術的芭蕾舞者。在那個偏遠閉塞的小城裏,一個搞高雅藝術的男人,難免為世俗所不容!用他的話説,“我就是這個城市中別人喉嚨中的一根魚刺”是的,他的做派,他的舉止被別人形容成“人妖”,他執着的追求自己的藝術之路究竟有什麼錯?為什麼換來的卻是別人冷冷的嘲諷與詬病?,他不堪忍受這種塵世中的折磨,他想到了與王彩玲假結婚來換取人們些許的包容,但是被王彩玲冷冷的拒絕了,記得當時他臨走時説了一句話,“今天晚上有大雪”當時不覺得怎樣,但是現在回過頭來想想,覺得好淒涼。那是他對自己即將發生的事情的預言,是對世俗無奈的抗爭!終於,他在排練的時候,將一位女學員拉到了男廁所,以“非禮女學員”之罪鋃鐺入獄來換取自身與周遭環境的“契合”。最不能忘懷的是,胡金泉非禮了女學員後,他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他優雅的踏入練功房,和着優雅的音樂,跳起了優雅的《天鵝湖》,這個孤獨的舞者,為自己的追求而舞,為自己的理想而舞!他被勞教了,那根卡在好多人嗓子裏的魚刺被拔掉了,人們又過着庸庸碌碌,了無生趣的生活。再王彩玲去探監時,胡金泉説“我在這裏可好了,還給他們排節目呢!”“現在連舞鞋也不需要了,穿這布鞋還能立腳尖呢”看着一身囚服的他面帶笑容地表演着芭蕾中的立腳尖動作時,王彩玲哭了,看着電影的我也哭了,整個影片中,他最壓抑,也最孤獨,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影片中的華彩!他究竟做錯了什麼,為了鍾愛的藝術竟然要付出那麼重的代價!

影片的下半部講的是王彩玲變的向這個世俗的社會妥協,她去徵婚,卻徵婚無望。她又在孤兒院收養了一個脣裂的小女孩,在生活的重壓下,她放下了矜持,去做小生意。她給女兒講述毛蟲的一生,以此鼓勵孩子要堅強的活下去。當她帶着手術痊癒的女兒在天安門廣場上玩,當她女兒給她念歌謠她歡呼雀躍的時候,我心中湧起了一陣陣的感動,當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了過去,日子依舊,無奈依舊,但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的心中還孕育着新的希望!影片結尾的時候,表現的是王彩玲身着盛裝在金碧輝煌的歌劇院裏聲情並茂的演唱,我知道這當然不是真的,是導演是觀眾對王彩玲最真切的祝福!

電影看完了,心中留下的是那份久久不能散去的感動。電影中的有些片段很搞笑,可是不知為什麼,笑着笑着就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生活改變起一個人來真的是那麼的自然而然,是那麼的順理成章,讓你絲毫沒有覺得發生了什麼就不知不覺被滾滾紅塵所淹沒了。看過了影片,我又想起了幾個曾經的同窗好友,今夕何夕,真的恍若隔世!回想當年,我們也曾自栩是搞藝術的人,曾幾何時,年少輕狂的我們也曾夢想着此生要將我們所鍾愛的工藝美術進行到底,等到我們在人生的下一個車站相聚時,我們還可以在一起像當年那樣做一次寫生。造化弄人,在我們走出校門10年後再相聚的時候,卻發現我們已非當年的我們!她,我最好的姐妹,畢業後在廠工會工作,整天寫寫畫畫,好像與理想沒有太大的脱節,但卻是整天為了高尚的生活品質而憂心忡忡;他,曾經的知己,畢業後進了機關,整天想着有朝一日能當上領導,捎帶業餘玩股票;他,好朋友,在政府謀得一份清閒的工作,整天除了搓麻就是應酬;他,畢業後到了公園做了一名清潔工,現在基本上沒有聯繫;我呢?畢業後找不到中意的工作,加上桀驁不馴的秉性,只好做起了全職太太,這就是我們這一羣心高氣浮的人的現狀!聊天的時候大家都是一個話題——“錢”,是啊,這個我平素最不願提及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好重要!我們整天四處奔波,為的就是“錢”!金錢像魔鬼一樣在攫取着我們的心靈!沒有了錢,談什麼藝術?談什麼高雅?談什麼品味?現在我們幾個,都已經將過去所學的那些統統拋棄了,他曾經對我説過,“再去拿畫筆,我感覺到了悲哀!”在塵世中,我們絕對沒有王彩玲,胡金泉他們的勇氣,我們不可能看着一家老小沒有米吃卻去買那昂貴的畫紙和顏料!我們不可能向他們那樣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視塵世的言論於不顧!往日的繪畫作業被我用畫夾保存着束之高閣了,10多年沒有摸過畫筆了,我的那點基本功也是日復一日的瑣碎裏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時如果讓我再面對畫板的時候,我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同學們好像都在刻意迴避着這些,漸漸的我們不再聯繫,就算有時在QQ上遇到,大家也是冷冷的一言不發!是的,誰也不願面對過去的那些歲月,誰也不願想起曾經,因為想起會讓人覺得無限的神傷......

對這部影片的喜愛,可能緣於我的一些經歷,“藝術來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劇中人物在現實中是不多見的,所有的人都將隨着時代的洪流畫出自己人生的軌跡,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生活的權利。羨慕劇中的主人公,她追求藝術的勇氣是我輩所望塵莫及的。實際上,每個人都在劫難逃,就如四季一樣,誰都奈何不了,只有欣然接受,生活也是我們奈何不了的,只有充滿了愛,靜靜等待她綻放出絢麗的芳華!

立春觀後感 篇2

那是一羣鬱郁不得志的文藝青年。以王彩玲為首的一撥拉子為藝術而活而奮鬥而準備獻身的青年,他們在夢想與現實之間,艱難而痛苦地掙扎,在掙扎中,有的沉淪了,有的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有的徹底臣服於殘酷的現實。而最後的現實,原來是這麼平靜,原來生活不需要哪怕是一點的高調。

其實影片一開始我就猜到王彩玲會愛上黃四寶,從王彩玲透過門框去看獨自在風中投入地玩耍着膠片的黃四寶時就可以斷定。這個孤獨的天真的孩子讓王彩玲動心。一個夢想唱歌劇唱到巴黎去,一個考美院每年都落榜,兩人其實是有點惺惺相惜。而大部分女人都是情感的動物,這樣,只見過一次面的王彩玲主動跑去見黃四寶並對他説:“你要是讓我留下,我可以放棄我的北京户口”這樣的話也就不奇怪了。而王彩玲哪有北京户口呢,她只不過在一次次的虛榮中自欺欺人罷了。那時,王彩玲是斷定自己能夠唱到北京去,唱到巴黎大歌劇院去。能擁有北京户口,能實現自己的文藝夢想的。所以她不惜一切代價,她清高而目空一切地生活在那個小縣城裏,她甚至對周瑜説,我是不會在這個城市發生的。

而醜陋的自戀的大齡文藝女青年王彩玲卻被這個縣城的文藝小青年擊倒。在愛情的天平上,王彩玲並沒有與暗戀她的周瑜產生共鳴,她渴望愛情,嚮往藝術的殿堂,而愛情與藝術這兩者剛好都折射在黃四寶身上,王彩玲也許是同情,也許是欣賞,也許是真的愛上這個男人了。多年的對歌劇藝術的執著和夢想的擱淺,使她將這種情感轉嫁到對黃四寶的愛情上,而王彩玲對於黃四寶來説卻只是短暫地依戀,同樣不得志的黃四寶,只想在精神上與王彩玲彼此取暖。酒後,黃與王發生了關係,清醒後的黃卻無地自容,一把推倒王彩玲説,是你褻瀆了我。猥瑣到如此的感情,殘酷到如此的愛情,迎頭痛擊地把王彩玲一下擊倒。

是的,王彩玲是太醜了。每每看見蔣雯麗穿着土氣而臃腫地提着個黑色公文包,揚着一張長滿黑斑的臉,趾高氣揚地走過來,一口齙牙地説“我馬上就要調到北京口(去)了”時,我總要倒吸幾口冷氣。那副神氣只有活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裏的人才敢有。那種醜陋,讓我對蔣雯麗生出由衷地敬佩來。不是敢演醜,而是醜到骨子裏而迸發出了那種精神的美,心靈的超脱和對角色完美的追求。誰又沒有年輕過沒有夢過呢?誰説醜女就不能有理想了,就不能嫁個自己喜歡的男人,就沒有愛情的權利呢。誰説愛情和藝術哪個就更高貴?

但我還是欣賞王彩玲的勇氣,她最起碼敢於在歌劇院辦公室裏放聲大唱,旁若無人;敢於走到黃四寶面前去告訴他,她喜歡他;敢於穿着自制的演出服爬上高塔然後跳下來。這世上,自戀到極致需要勇氣,堅持也需要勇氣,那勇敢的一跳也是需要勇氣的。至死而後生,這一跳,使王彩玲徹底痛悟,人生,大抵沒有歌劇也可以活,不在北京一樣每天能看到太陽升起。

説到芭蕾胡的命運,讓人唏噓,那個世界,説來還是庸俗很更現實。像芭蕾這樣的高雅藝術,尤其是和男性結合,總不免生出一些怪胎般的思想來,何況那是20世紀80年代。你説要是在21世紀,胡老師還用挖空心機地去向王彩玲請求假嗎,還用想出“去調戲女學生來證明自己的性趨向是正常的”這樣的餿主意嗎。正是那樣的時代造就了王彩玲和芭蕾胡這樣的悲劇。在監獄探視室裏的胡,終於可以無拘束地踮起腳尖跳芭蕾,他説,我終於可以自由地跳了。

但芭蕾胡這個男人看上去總讓我感覺彆扭,你跳芭蕾就跳芭蕾好了,執著也行熱愛也好,但無需那麼卑微那般委瑣呀,舉手頭足間簡直就是個同性男的角色,看着不爽。

之前看過顧長衞導的導演處女作《孔雀》,被他那種長鏡頭而吸引,為張靜初的表演而喝彩。一樣的背景年代,一樣的敍述方式,旁白、方言,夢想破滅,到重生,甚至慣用的長鏡頭,這些,都成了顧長衞的標誌。《孔雀》因此而獲得2005年柏林電影節銀熊獎。這部《立春》的女主角,也就是他的妻子蔣雯麗贏得了2007年羅馬電影節影后的桂冠。

立春觀後感 篇3

生如同譜寫樂章,人在美感的引導下,把偶然的事件變成一個主題,然後記錄在生命的樂章中。安娜可以用任何一種別的方式結束生命,但是在車站、死亡這個難忘的主題和愛情的萌生結合在一起,在她絕望的那一剎那,以淒涼之美誘惑着她。人就是根據美的法則在譜寫生命的樂章,直至深深的絕望時刻的到來,然而自己卻一無所知。(摘自《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立春》,當人對美的感受是如此敏感和嚮往時,當它成為你生活的全部時,這美是有一種毀滅性的破壞力的。蔣雯麗飾演的音樂教師,沒有美麗的容顏,讓她引以為豪的就是那一幅好嗓子,是的,真美啊,電影裏那幾段歌劇,真的很美,所以,周瑜會在從廣播裏聽見她的歌聲而愛上她,即使,她的外表並不美,甚至可以説醜。但周瑜只有對美的嚮往,他自己在這方面是沒有任何才能的,所以,他以黃四寶這個熱愛繪畫的、一次又一次考美院卻考不上的人為朋友,愛上王彩鈴,都是他對美的渴求。王彩玲,當她唱歌時,她就是自己王國裏的王后,那一刻,她一定認為自己是最美的。是的,當那美妙的聲音從她嘴裏流瀉出來時,你會陶醉在音樂中,她的外貌因為這音樂染上了別樣的光輝,但這也只有在能欣賞這美的人眼裏才看得見。但現實的生活不是美,現實是一把刀,寒冷而鋒利,一不留心,就會傷痕累累。可是,人就是這樣一種動物,不會滿足於僅僅停留在物質世界的滿足,那超越現實的美,仍然是那麼的迷惑着人、誘惑着人,讓人迷失其中,而忘掉現實的生活,不過我們總會被拉會現實,所以,無論是黃四寶還是王彩玲,還是回到了現實世界,過起了平凡的生活。放棄?堅持?都是悲劇吧,美,也許本生就是悲劇的誕生物。

立春觀後感 篇4

一個女人,頭腦清醒,知道上天除了給她一個好嗓子之外,什麼都沒給她。

出身貧寒的農家,但卻愛上高雅的藝術。沒有豔麗的面容,但有着精緻的夢想。

倘若她服從現實的機遇,不堅持“寧願等一個好桃子也不要爛果一筐”。那也許也可以享受到平凡的安定,但她所要求是,是不可能找到的。

藝術。愛情。和愛藝術的帥哥的愛情。她的主動被殘忍的拋棄,因此她試圖自殺。

沒有死成。

她堅持着人生,並認為下一站會有轉機。

這個期望,便是“立春”的含義--------每一年春天來的時候,她都會覺得有事情發生。她整裝待發,睜開眼,試圖用清澈的眼光面對世界,期待轉機。然而,春天走了,什麼都沒有變。

她生活潦草,積出了胃病。在一個漸漸變壞的社會裏,仍密不透風的堅持和期待。而內心的壓抑和困窘,讓她內心也陰冷昏暗。因此,她失去了友情。而她的心底還有一汪清泉,為了一個陌生女子,被她虛構出來的悲慘和天賦感動,毅然拿出自己辦户口的錢,供她去北京參加比賽。當謊言被解釋後,她奪門而逃。

終日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習慣的説着自己的話。當然是假話,虛偽,諷刺。這種精神的不正常,也阻礙了她平實的面對生活和別人。

最後,她領養了一個孩子。繼續她的生活。仍然不放棄夢想----站在巴黎大劇院裏唱歌。

而她的孩子,眼光已經停留於“外面的世界”。母女將來的日子會怎麼樣很難説,她的孩子也許不會象她那樣只活在自己的夢中。

誰都有愛藝術的權利,只是看誰能堅持這個權利,把它當作是自己的義務。

悲劇,偏偏發生在以藝術之名,踐踏自己。

立春觀後感 篇5

在一個偏僻的山西十八小鎮,兩個敦實的年輕人正騎着二八自行車走出廠門。突然頭頂的喇叭裏,傳來了優美的歌聲,那樣的美,那樣的悠長,像一條絲帶纏繞在兩個年輕人的心理。

周瑜決定去找唱歌的老師跟她學習,也許是一時興起,也許是壓抑在心底的小浪漫。

兩個年輕人提早到老師宿舍等,他們在猜想這麼美的聲音,唱它的人應該長什麼樣呢?

一件紅黑相間的外套,一頭潦草乾枯的頭髮,滿臉有很多黑色的斑還是豆,總之臉色黑青,最重要還是個齙牙,這就是王彩玲她的首次登場確實讓我們既驚豔又有驚嚇。

問:是你們誰要跟我學習唱歌呢?

答:我朋友周瑜他要跟你學習唱歌呢?

問:不會帶你多久的,我完了是要調到北京歌劇院呢?

答:好的,先跟着你學習吧,我喜歡朗誦也喜歡唱歌

在王彩玲的心裏,她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把她的歌聲唱到北京歌劇院,甚至更高的舞台,所以她在這個地方不戀愛,不發生感情,哪怕已成老姑娘,她也覺得這裏不屬於她。她不想在這個地方有任何的牽絆。

四寶是喜歡畫畫,每年都會去考美院,但年年落版,是認命還是繼續前行。他認為他是沒有找到好的模特,他就想要畫一張女人的裸體畫作。但在那個落後蔽塞的小城鎮,這個夢想是很難實現,他碰到了王彩玲,碰到了懂她的人,她知道有夢想沒有辦法實現有多麼難受,不容易,是的她懂他,但是他負她。

王彩玲這個不願意在這個地方留下一點留戀的人,願意去為他付出,幫他實現夢想。

是的,四寶實現了他的夢想,不只是畫作上的,還有身體以及心裏上的。他們屬於同類人,但是他負了她,他也終將消失。

王彩玲的夢想一直沒有放棄,她在於夢想作鬥爭,所有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她只是在等一個機會,就像她給四寶的夢想機會一樣。

在一次演出中,王彩玲碰到了同在城鎮教舞蹈的胡老師,前面的熱鬧喜慶的舞蹈跳完,王彩玲的歌劇以及胡老師的芭蕾舞,不但得不到觀眾的掌聲,而是取笑與嘲笑。又一次碰到了同類的人,在外人眼裏是一個另類,但就是這樣他們是孤獨的,他們是寂寞的,他們也需要同類人和善的眼神,但是很難很難。

胡老師本想用他們兩個怪人的結婚來堵住大家的嘴,沒有人説他是同性戀,也沒有人説王彩玲是嫁不出去,有問題。社會的輿論有的時候是會把人壓得闖不過氣來。王彩玲拒絕了他,因為她還有她夢想沒有完成,她還在等待。

心灰意冷的胡老師故意猥褻一個女生,就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同性戀。等待他的只有監牢,王彩玲是自責,還是愧疚,還是惋惜,我們無從知曉。

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她累了,她也想要有個依靠,這時碰到了自稱自己得了癌症的貝貝,想要在死之前,參加歌手大賽,希望王彩玲可以幫忙,她又一次幫別人成就夢想,把自己辛苦攢的錢,全部拿出一路陪伴參賽,最後貝貝拿到了很好的成績。但現實是殘酷的,她告訴王彩玲這一切都是她編造的。

認命吧,人生在逆境中成長固然重要,但還是要看環境,個人的能力是沒有辦法與大環境抗衡的。王彩玲認命了,她去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小女孩,在除夕之前帶上女兒回家看爸媽。就像寄居蟹回到一個本就屬於它的殼子裏。

在以後的小城鎮再也沒有聽到優美的國外歌劇。

而是在一個小市場多了一個買羊肉的中年女人。

生活對每個人都是一種考驗,夢想與現實。

立春觀後感 篇6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一心追求高雅美聲聲樂藝術的師範女教師王彩玲(蔣文麗飾),因為客觀長相的限制,總是在現實與理想衝突中苦苦掙扎,清高而孤獨地耽誤着自己青春的悲情故事。雖然她最終能夠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在高雅舞台放聲高歌並過上了小康生活,可她感情上的失敗與獨善其身形成的孤獨伶仃(最後只能是在孤兒園領養了個兔脣女孩當相伴身邊的女兒)卻令人不得不對她產生了無限的憐憫和同情。同時,影片讓人對"北漂一族"的艱辛有了相當的瞭解,也對"藝人"們的孤傲有了充分的理解。

所有出場的主要人物都可以用兩種關係聯繫起來,一種是起"歧"一種是"欺"。換而言之:這些人物或多或少都是生活在人與人的"歧視"和"欺騙"的環境之中的。大概説一下:女主人公在受到世人的歧視的同時還在歧視追求她的鋼廠胖工人,在受到畫家的歧視之後還要欺騙胖子説自己為畫家放棄了户口轉京的名額,在女鄰居面前編造自己已經被北京話劇團錄用的謊言;被自己所謂的老漢欺騙的女鄰居,言語中暴露了對主人公的歧視;胖

子為了出氣欺騙自己畫家哥們的母親;舞蹈老師受到世人的歧視甚至侮辱後用一種極端的手段來雪恥,其實也是在欺騙所有人,包括欺騙自己;主人公的光頭癌症徒弟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利用了老師,同時也欺騙了老師和世人;畫家遭到母親的不理解和歧視,同時歧視和侮辱相貌醜陋的女主人公,最終以欺騙世人為自己的職業並毫無羞恥感。

請問在這個複雜的關係網中有誰用自己的真情順利的換到了對方的真情的?那句著名的古訓"將心比心"在這裏黯然失色了。不過有一例除外:女主人公和舞蹈老師他們之間是真誠的,互相同情的,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相似點。試想當世人把這兩位所謂的"變態着"拋棄之後,"變態者"只有在"變態者"身上才能體會到人情味,這種世態炎涼的冷漠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那麼題目的最終含義迎刃而解:冷漠的人際關係就是嚴冬,盼望有一個: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消除歧視的社會,就是對春天的嚮往。

其實題目清晰後,電影內容就十分明朗了,沒有必要計較太多的小節,關鍵是立意非常人性,不再是靠什麼你死我活的血腥、車撞馬翻的火暴、男女調情的下流來支撐內容,而是用一種吟唱,哭訴的吟唱,將自己心中的苦悶與不公待遇向世人吟唱出來,吟唱者不僅僅是主人公,也是導演,和其他生活在感情冷漠的冬天裏的人們。

立春觀後感 篇7

4 月 13 號那天我們看了電影,放映完,《立春》的字幕慢慢從銀幕上升起,滿場觀眾動也不動,有大約一秒鐘的完全靜默無聲,然後我聽見身後是掌聲主動響起,那掌聲持續了幾分鐘,説實話我很感動,我被觀眾朋友感動,也替麗姐的辛苦付出感到欣慰和值得。

顧長衞《立春》準確地找到了鏡頭裏的自己。相比他的導演處女作《孔雀》,《立春》的故事架構和對於現實人生的揭示,更讓人感到切膚之痛卻不露聲色。而影片中的細節把握和出色長鏡頭,恰恰是顧長衞用電影藝術特有的語言傾訴自己內心世界的所擅長的。其中的兩段我尤為喜歡和記憶深刻,一是影片中那個善良而無助的胡金泉,就因為堅持練習芭蕾舞,遭到來自身邊無數人的嘲諷、奚落、謾罵。他對王彩玲説:我,就是人們心裏的一根魚刺,現在我自己把它拔掉了!他在監獄中給王彩玲跳芭蕾時,看到這裏,我第一次忍不住流淚了。也許,我們每一個人的現實境遇,都不可能像胡金泉那樣絕對,但想一想自己以往的日子,我們誰又沒有哪怕是很小一個向美、向上的追求願望,反覆遭到身邊同類小人物的噓聲與侮辱時那樣感到委屈與無助呢?二是電影的結尾我非常喜歡,王彩玲帶着她領養的天生兔脣卻極其漂亮可愛的女兒,在明媚的陽光廣場喊着兒歌;此時,王彩玲向遠處的天安門投去一瞥,耳邊傳來了她最鍾愛的輝煌的歌劇。

詠歎調。這時我又哭了,有人説,這是導演為了給王彩玲一個"光明和温暖"。但是在我看來這是光明和温暖下的另一種更大的悲憫。再委曲再卑微的人,既然活着,藝術就應當也必須為他們建立起最後的希望。

我實話我至今為止就只看了一遍,我想看但不太敢再看,看見麗姐的那個造型,那個樣子我確實接受不了,我很心疼,電影宣傳的大海報我也一直不敢貼在牆上。無論喜歡與否,都希望大家能尊重藝術和為藝術辛苦付出的人。

立春觀後感 篇8

《立春》發生在1988年至1998年這十年,這個年代正是東西方思想交匯、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生長在包頭這個小城中的王彩玲就像是那個年代所有追求理想的青年們的縮影。

在影片的開頭,女主角王彩玲有這樣一段旁白:“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裏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了,風好像在一夜間就變得温潤潮濕起來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給感動了”。王彩玲用方言滿含理想與希望的説着,這不僅是她內心的獨白,更隱含着導演對“立春”的聯想——立春,總是讓所有人都不自覺的對未來充滿了微微的希望,期待着發生些什麼。

王彩玲有着才華,所以自視清高不甘平庸,夢想離開這個小城去北京去巴黎,可現實卻是她在北京連立足之地也沒有,只能不斷地在擁擠的火車上顛簸着回到漫天塵土的西北小城。她沉醉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裏,一遍遍唱着《為藝術為人生》,然而又總是昂着頭重複着一個謊言——“中央歌劇院要調我”——她的虛偽不比周圍的人少。

王彩玲的生活與不同的人發生交集,他們當中有一心追求王彩玲的周瑜、有令王彩玲心動的藝術青年黃四寶,也有痴迷芭蕾舞的胡金泉、為達目的欺騙了王彩玲的歌劇愛好者高蓓蓓。在王彩鈴的生活之中,處處可見現實與夢想交合時的不和諧,王彩鈴為追求夢想遠道去北京該户口,而最終卻仍守在幾米見方的房子中,一心想考美術學院的黃四寶卻最終當上了婚介所的老闆,每天在債主的追逐中惶惶度日,舞蹈教師胡金泉為自己的夢想拼搏了16年,但只以受不了城市中羣眾的眼神而最終走向牢獄生活,歌劇愛好者高貝貝靠着欺騙迎來了本不應屬於她的榮譽。愛情與夢想帶給王彩玲的憤怒與羞愧,融匯成她內心愈演愈烈的恐懼漩渦,於是她説“我就是不甘平庸,有一天我實在堅持不了了,一咬牙隨便找個人嫁了,也就算了,我不是神”。

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困難與欺騙都存在。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現實的殘酷讓一個個的有志青年與夢想越來越遠,最終鬥志被磨滅,現實一片灰暗。就像影片結尾的獨白:“每當春天來了,我的心就會蠢蠢欲動,覺得會有什麼事要發生,但春天過去了,卻什麼都沒發生。”這句話也形容了王彩鈴困守和逃離的徒勞,體現了這位小人物的鴻鵠之志,她的屢遭無奈,最終屈於生活。

面對一次次的打擊,王彩玲屈服了,但她將希望給予女兒小凡身上,將這份夢想延續下去。我想説:為了夢想,請不要輕言放棄。縱然生活殘酷,歲月無情,夢想或許不一定能實現,或許不一定能被其他人認可,但是,有夢想,才能有生活的動力。沒有動力的生活如死水一般,終究會變得腐臭,毫無生機。正因為一切因動力而充滿活力。

影片的最後讓我非常感動:王彩玲與小凡母女倆在天安門前聽着曾經縈繞在耳邊的歌曲,小凡那純真美好的笑臉被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這時的天安門褪去了那層黃暈,感動應然而生。孩子是永恆的希望,不管現在的生活如何艱辛,夢想是否已被擱淺,曾經的一切終將過去,現在的人依然在堅強的活着。

立春觀後感 篇9

今天觀看了電影《立春》,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貌不出眾,但卻擁有一副天生好嗓音的小縣城音樂教授王彩玲尋夢的故事。王彩玲她樣不出眾,甚至可以説是長得醜,滿臉疙瘩麻子,還有一副大暴牙,加上普通的`背景,使她的尋夢之路尤為艱辛,她又對歌劇十分着迷,一心想要上北京發展,夢想着唱到巴黎去。但是現實中,辦個北京户口都屢屢碰璧,她不斷的花錢找關係,想在那裏一展歌喉。這時的王彩玲是高傲着的,花錢去北京看歌劇,回來時還要對別人説自己快要調到北京去了。她的夢在遙遠的地方,她十分堅信自己有一天會成功,以至於吝嗇得連愛情都不想在那個小城市裏發生。

這一個孤獨的、一心追求藝術的女人,終於愛上了與她同樣為藝術癲狂的知音黃四寶,“甚至為他放棄了去北京的機會。”彩玲如是説,卻不想憤怒青年最終還是棄她而去,遠走他方。這時的彩玲痛苦失望,甚至想以死了結自己的生命。

當她走出了陰影,拒絕了周瑜的追求,又遇上了熱愛芭蕾舞的胡老師,相比之下,甚至覺得彩玲的狀況要好多了,胡老師被周圍的人視為怪胎,最後無法承受,選擇假意侮辱學生,故意入獄來自行拔掉了自己的這顆眼中釘、肉中刺。在胡老師的故事裏,讓我們看到的是對一個藝術家無法被世人理解的無奈和痛心。彩玲放棄進軍北京而幫助“癌症”患者高貝貝,即使後來發現那是一場彌天的謊言,但高貝貝身上有着的,是王彩玲年輕時追夢的影子,也希望在她身上能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

電影結尾是温馨的。王彩玲最終還是走進了婚姻殿堂,收養女嬰小凡,到市場賣羊肉,生活開始步入了正軌,讓她老年的父母得到安慰。“新年好”隨着那一陣陣的鞭炮聲,春天來了,幸福還在,即使尋夢未果,生活總要繼續。

立春觀後感 篇10

年輕的時候,幾乎人人都有一個夢,成為文豪、成為藝術家、成為將軍、成為英雄、成為企業家……最終,絕大多數人都成了為柴米油鹽奔忙的普通人。夢想幻滅的快慢,往往與天賦的有無以及意志的強弱成正比。小城市裏的師範學校音樂教師王彩玲、羣眾文藝館舞蹈教師胡金泉、縣水利局打字員高貝貝就是一個個受盡夢想和天賦折磨的人。

電影《立春》講述了一個藝術夢想和人生現實的故事。影片上映後,不少年輕的和不太年輕的觀眾,説了一句同樣的話———我就是王彩玲。

是的,“我”就是王彩玲,“一貧如洗、又不好看”,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沒有事業也沒有愛情。王彩玲是執着的,為實現歌劇夢,她託黃牛辦北京户口,她一次又一次跑到中央音樂學院毛遂自薦,一次又一次自欺欺人:“中央歌劇院正調我啦”;王彩玲是堅強的,在那個閉塞的小城市,在那個婚戀觀還很保守的年代,三十幾歲的她屢次拒絕沒有愛情的婚姻;王彩玲是清醒的,她不做漂亮女鄰居的墊底陪襯,也不做胡金泉假結婚的炮灰。她提醒胡金泉,同時也提醒自己:“既然你是這個命,你就得擔待”;王彩玲也是糊塗的,這糊塗緣於她對藝術夢的瘋狂追求以及對他人藝術夢的同病相憐。高貝貝“臨死參賽”的欺騙,把王彩玲打回了現實。

很多的“我”可能連王彩玲都不如。為證明自己的“正常”,當年,“我”們經受不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草率地鑽進了婚姻的外殼,與並不相愛的人生兒育女白頭到老;如今,“我”們總是隨波逐流,為三瓜倆棗或一官半職摧眉折腰、耗盡一生……

對成功的理解,本來就因人而異。但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所指向的成功,彷彿僅僅是名利。明星的被追逐被模仿、超女好男的被暴炒被膜拜,皆因於此。那些為藝術而藝術的痴人,只能被世人嘲笑,成為橫亙在俗世喉嚨裏的一根魚刺。

就像一陣尖利的號角,《立春》集結起了很多很多失敗者,揭開了“我”們的傷疤,讓“我”們感到了久已忘懷的痛楚,也感到一絲吾道不孤的寬慰。有人説,《立春》是一部灰暗的電影,整部影片沒有一處亮色,令人鬱悶。我認為,這部影片是有亮色的。它的亮色,就是王彩玲的執着和堅強、清醒跟理智、糊塗與善良。

不甘平庸的王彩玲最終沒能唱到巴黎歌劇院去,她擺攤賣起了羊肉,她給養女取名王小凡———“平凡的凡”。對那些人生夢碎的傷心人來説,觸摸過夢想女神的裙裾,比從未觸及更痛苦。希望當今的傳媒和文藝作品,不要總是把大眾的眼球引向成功人士、引向富豪排行榜、引向名人緋聞,令成王敗寇急功近利的風氣愈演愈烈。希望我們的社會能為那些有天賦有才華卻沒有背景沒有機遇的失敗者留下一點空間和尊嚴,不要讓他們的天賦和才華成為“六指”。一個容不下失敗者的社會,將變成鋼筋水泥的原始叢林,沒有激情,沒有詩意,更沒有和諧。

立春觀後感 篇11

成功在哪裏?希望在哪裏?我想,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心存念想,心中就有光明和美好,哪怕在悽風苦雨中屢遭磨難,心境會依然明亮,因為這樣的心境,希望是永存的。哪怕有一天我們的希望破滅了,我們也會因為曾經的磨難和努力而勇敢地面對生活。

《立春》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女人王彩齡追求自己夢想一路的艱辛而最終夢想卻沒有實現的故事。王彩齡,一個相貌很醜的女人,她是一小城市裏的一名音樂老師,有着一副似乎不屬於她的美妙的嗓音,她能把歌劇唱得很出色。然而,小城市裏的百姓對歌劇並不感興趣,於是,她就想到北京去發展,去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堂。可是,在北京這個莫大的城市,有她的天地嗎?到了北京,她去好幾家學校找工作,卻都是無功而返,對於她來説,這讓她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自己相貌出醜,而卻又不能實現自己在舞台上歌唱的夢想。在愛情上她付出自己的真心,卻換來的是一場欺騙。她絕望透了,也曾想以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似乎自己的生命也不由自己做主,最後還得現實地面對生活所帶來的一切。經歷了生活的坎坷,回家過年了,春天也即將到來,在這個給人温暖的春天,給王彩齡的卻是滄桑的回憶,現實擺在面前,她接受了。最終收養了一個女兒作為自己希望的寄託。現實與夢想總是差距很大,儘管我們所追求的夢想並沒有實現,但我們需要一種面對現實的勇氣。我感動了,我被她敢於面對生活的不幸的勇氣感動了!

人生在也世,是不是自己所追求的夢想破滅了、失敗了,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失敗的人生呢?不是的,世上只有失敗的事,沒有失敗的人生。我想,王彩齡是一個讓我去思考該怎樣去面對現實生活的人,儘管我們的人生會困難重重,我們所追求的夢想也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如果我們遇到困難了,我們也得繼續向前走,這才是生活給予我們的啟示吧。原來,成功與夢想都在我們追求的過程中凝聚成了我們敢於面對生活的勇氣。面對現實的生活,是需要勇氣的!

立春觀後感 篇12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名普通的婦女,王彩鈴波折的一生。王彩鈴,一名社會底層的平民,沒有好的長相,也不年輕,卻天生有一副好的嗓音,一直夢想着去北京在音樂學院工作,卻始終沒有實現。最終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放棄自己高尚的理想,過起最平凡的生活。

説實話,我一直不太喜歡這樣的人。從一開始,對周瑜的高傲表情開始。她明明沒有在北京找到工作,卻在他人面前為了面子而撒謊,而且還總是擺出一副高傲的神情,這是他最終悲劇的主觀原因之一。

在整部電影的中,總共有三個同為藝術家人走進了她自閉的內心,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第一個就是美術家,黃四寶。王彩鈴自從第一次見到他後,很快便愛上了他,並且夢想着能和他一起在藝術方面有所作為,在巴黎的藝術學院有所作為。可以説,這個人是他第一次傾注全部情感的對象。她覺得她與黃四寶有着很相同的遭遇,自認為懷有一身的藝術絕技,卻無人欣賞。這種同病相憐的心情很快轉變為了愛情。可是黃四寶卻完全沒有類似的想法。最終情感上的矛盾最終使黃四寶在當眾羞辱了王彩鈴後憤然離去。而這次也是王彩鈴的內心收到了巨大的衝擊,甚至使她產生了自殺的念頭。而黃四寶,也就此墮落,最終成為社會上騙錢的小混混。

第二個,是舞蹈老師。這個人是我在整部電影中唯一比較欣賞的人。全身心的投身於藝術,面對着外人的羞辱,在跳舞中走過了自己前半程的人生。他的心中沒有太多的雜念,功名,利祿,他好像並不是很在乎,只是面對外在的壓力,他不得不選擇項王彩鈴求婚,未果,最終選擇走向監獄,堅守着內心對藝術的熱愛。

第三個十八個禿頭的少女,自稱身患癌症,其實是為了自己出名。其心機之深,自己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時令人深感同情,而內心卻在策劃着自己的“陰謀”。正是他,徹底粉碎了王彩鈴心中的最後一點希望。以至於當王彩鈴在當她的鄰居發生悲劇時,她也竟然冷眼相對。

這四個人,同樣抱着對對藝術的熱愛,可是初中卻不同。那個跳舞老師,就像我先前所説的,它是對藝術純真的熱愛,所以就算他最後入獄,只要有舞蹈陪伴,他也能過着快樂的生活。而剩下的三個人,與其説是喜愛藝術,倒不如説是喜愛藝術所帶給他們的名利,金錢。其中黃四寶,和那個禿頭少女更為嚴重。其實正是這種心理,使王彩鈴最終認識到她所真正喜愛的並不是藝術,而是它背後的的東西。絕望之中,她放棄了藝術過起了最普通的生活。

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不乏這種虛偽人,表面表現出一顆高尚的內心,口上説他對某某事情如何熱愛,實際上只是喜歡其背後的金錢名利。這種人最後必定不能有好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