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逃離德黑蘭》的觀後感範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7W

週六在家閒着沒事,觀賞了一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逃離德黑蘭》,故事挺簡單,説的是在1979年,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剛剛取得伊斯蘭革命勝利的伊朗人民團團包圍,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長達444天。期間,一位精通偽裝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託尼·門德茲策劃了一個營救方案,成功地將困在加拿大駐伊朗使館的6名美國外交官帶離伊朗。在營救過程中,門德茲自己偽裝成一個電影製片人,6名外交官則謊稱是和門德茲一起的劇組工作人員,他們正在拍攝的電影叫“Argo”。

《逃離德黑蘭》的觀後感範文

從電影的角度來説,個人感覺這樣一部電影並沒有太多的精彩之處。故事整體節奏感還行,兩個小時下來並不感覺拖沓,但要説有什麼令人激動的場面就免談了。對於電影沒有什麼研究的我覺得此片能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估計是美國人也很喜歡選一些主旋律的電影。這部片子一方面宣揚了中情局特工的機智與奉獻,很好的拍了美國政府的馬屁;同時又展現了好萊塢電影人對於祖國的傑出貢獻,成功的向電影圈的人獻花;同時還側面批評了美國支持的巴列維王朝的腐敗無能,迎合了普通大眾的心理感受。小本同志的政治覺悟是很高的',雖然本次沒有得最佳導演獎,但以後如果從政的話應該是有前途的,畢竟,好萊塢明星成為州長、總統的先例也都是有的。

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把美國與伊朗之間的衝突劃歸於文明的衝突,基督教的西方式現代文明同伊斯蘭教的非西方式文明之間的衝突,也許美國與伊朗確實存在這樣的矛盾,但我絕不以為是主要的。二戰後伊朗本來趕走國王建立了民族國家,結果美國人又扶植巴列維國王,結果是在伊朗搞專制獨裁與警察統治,大量伊朗人民在生死線上艱難求生,國王卻過着豪奢無比的生活,甚至連每天的飲食都從法國空運過來。伊朗人民在1979年再度推翻巴列維王朝,美國又再次為巴列維提供庇護。此後80年代又支持伊拉克與伊朗開戰,八年兩伊戰爭另多少伊朗人家破人亡,而美國至今依然不願意放過伊朗,處處制裁伊朗。以上種種行為恐怕不是一句“文明的衝突”可以解釋得了得。假設伊朗沒有石油,美國還會那樣關心伊朗婦女是否有權利可以不戴頭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