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小學生觀《黃大年》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2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觀《黃大年》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觀《黃大年》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小學生觀《黃大年》觀後感1

有多少人可以放棄優越的條件,來到窮苦地方艱苦奮鬥?有多少人可以不畏艱難,恨不得一天都在工作,連睡覺都覺得奢侈,連煮飯都覺得浪費時間?他,就是吉林大學教授,一位以生命來教導學生的戰士:黃大年。

黃大年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專家,2009年,他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懷着一腔愛國熱血,毅然回到祖國。擔任母校吉林大學地球探測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在工作上與時間賽跑,一刻也不停歇,帶領團隊攻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突破,為國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性的奇蹟。而然就是這樣一個偉人,卻得了癌症,但這也沒有阻擋他工作的腳步。2017年1月8日 ,黃大年因病去世。

這件事情給我的感觸很深:在國外優越的條件下,還能想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有多少人能做到?而黃大年同志,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來祖國做出偉大貢獻,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他帶病堅持工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冬天冒着嚴寒送快遞的快遞員、堅持守在邊境一線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是像黃大年同志一樣,奉獻自己,方便別人的人。在今後的生活中,我要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做一個不畏艱苦,勤奮好學,熱愛祖國的新時代好學生。

小學生觀《黃大年》觀後感2

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無名、有名的科學家,他們拋棄一切,毅然回國,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黃大年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7年前,黃大年教授在英國的科學界享有很高的地位,金錢、名譽、地位和國際一流的科研團隊。但是,這些對他來説都不重要,他回國的決心一刻也沒有動搖過。就這樣,懷着一顆赤子之心,他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學。他從回校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了高強度的工作中,別的同事都是每天工作8小時,而他卻把一天24小時的時間全部時間投入工作當中。

在這7年中,他憑着高深的科學專業技術水平和一股剛強的毅力,填補了我國在地球地理控測的多處空白。有專家説過,黃大年同志在這7年中的成績相當於別人五十年的成就。他的這一股愛國情懷也深深感染了他的學生,不少同事也都説他是一個超人!

但是,超人也有累的時候。2016年底,他終於倒在了病牀上。但他心中的腳步卻從沒有停歇過,在病牀上,他堅持給學生講課,耐心地講解學生們的疑惑。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教授最終沒能戰勝病魔,不幸離世,長眠於祖國的土地之下,享年58歲。他走得太突然,走的太可惜,對於我們,對於國家,對於世界,這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黃大年教授雖然去世了,但我們要學習黃大年教授的愛國之情懷,鞠躬盡瘁,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學生觀《黃大年》觀後感3

黃大年,一個平凡的科學家、只是萬千黨員中的普通一員,但為什麼他就做到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這八個字呢?我認為,他的身上體現出了我們缺乏的也是正在喪失的一種精神,執着的信念和時不我怠的使命感。改革開放使我們變得強大。我們生活在物質豐富的社會中,各種娛樂的發展的確豐富了國人的業餘生活,可是這些是不重要的。如果説一九七八年以前的中國是被濃雲籠罩的話,那麼改革開放就是一根穿雲而出的金線,不僅為黑暗的時代帶來了光明,也為迷茫的社會帶來了奮鬥的目標與希望。改革,在鄧爺爺的帶領下,由地方推至全國,由經濟推至政治,由城市推至農村,使國家變得強大富強。改革,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由空談到實踐,由個人到集體,實現了質的飛躍。正所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改革開放正是那場知時節的好雨,給久旱的中國大地帶來甘霖。

至誠報國可以融入到任何崗位。黃大年教授用他自己的行為,向價值觀、世界觀模糊不清,缺乏人生信仰的部分年輕人,回答了什麼是竭盡全力、鞠躬盡瘁、不計得失的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這是生動的一課、更是震撼的一課,縱使生命有限,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無限的,我們大學生,或許不是技術領域的.佼佼者,不是運籌帷幄的政治家,但只要我們立足崗位、恪守本職、不計得失、無私奉獻,在我們的團結和堅持下,一定能為實現強國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改革開放,讓我們守望相助,讓我們朝着既定目標共同努力吧。

小學生觀《黃大年》觀後感4

出國留學,是如今社會上眾多知識分子渴望的目標,前進的動力,若問他們因何而去, “求學”二字便是回答,若再問及他們是否會回來,滿面猶豫便是回答。

黃大年在一羣海外知識分子中顯得獨特。他是一位優秀的地質勘探學家,出國十餘載,滿懷熱情及滿肚知識不受好友、上司的勸阻,為了祖國的科技水平和軍事工業,毅然回國。這是一種何等堅定的信念!

我們的國家,深受國人的驕傲,深得百姓的心,他的經濟水平、軍事化水平、工業化水平、甚至是現代化水平都遠超眾多發展中國家。我們身為中國人,深知這個國家給予了人民多大的好處,也深知這個國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去完善社會的方方面面。

對比起發達國家,縱有可觀的嶄新面貌,但由於人口基數大、資源分配不合理、教育政策實施不到位等實際上的問題,如何在科技方面擁有全面優勢仍是難以解決的難題,而這個時候,便是國家急需大量人才的時候,國家的號召不僅在全國範圍內,海外的技術人也是國家重點招攬的對象。黃大年便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他的歸來他稱之為“回家”。

是什麼讓他放棄了國外精良的技術及優越的技術環境回到十年前並不發達的中國,他的祖國呢?我們的祖國又有何等魅力驅使他迴歸呢?我們説的回家,大都是指一個人由於情感上對於他成長的地方的依戀而選擇歸去。黃大年少時出國,學成而歸,為的是回家,為祖國建功立業。他對着這片土地有着強烈的熱愛及依戀,於是他回來了。

黃大年想完成一項發達國家都完成不了的工作,國內縱有完善的科技武器研究機構,但要想按着他的要求來做無疑是困難的。對於一個在國外研究機構待了十幾年的人,習慣了國外的辦事效率,習慣了與身邊的同事的默契,習慣了少交際多動手的人際交往關係。於是黃大年一步一步地把生活習慣調整過來,他深知周邊的人對於他做這個項目所投入的熱情、精力不理解,但他也深知,一天不做出來,國家一天都不能強大!黃大年成為了與時間賽跑的人,爭分奪秒地進行研究、計算以及報告,不顧自身身體狀況,耗盡他身體的每一份血液、每一處細胞為祖國的的燦爛前景而奮鬥。他成功了!卻也永久地離我們而去了……

我們歡喜着他科研成就的誕生,痛惜着一位英雄的逝世。黃大年,一個平凡的名字,學成了不平凡的本事,做了一個不平凡的國人,繪了一個不平凡的明天!如此海歸學子,又如何不叫我們學習!把那猶豫從臉上抹掉,待我學成歸來又是一個新的黃大年!

小學生觀《黃大年》觀後感5

世界上會有誰放棄的優越生活條件,回到自己的祖國,改進國家的科學技術,他就是吉林大學的教授:黃大年教授。

他是著名的地理學家,他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到祖國,帶領團隊突破重重困難創造了許多奇蹟。可惜他在2017年1月8日悄悄地離開了人世,享年58歲。

他有着濃濃的愛國之情。他曾經在畢業留言中寫到:振新中華,乃吾輩之責。為了給祖國作更多的貢獻,他還恨不得24小時都在工作,連睡覺都覺得奢侈,天天只吃烤玉米,甚至躺在病牀上他都忘不了工作。還有誰能像他一樣放棄優越生活條件,就為了自己的祖國。

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對祖國的赤膽忠心,鞠躬盡瘁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也要像他一樣胸懷廣闊,報着遠大的志向,好好學習長大後建設祖國,讓祖國更加強大,人民更加幸福。

小學生觀《黃大年》觀後感6

無論是英雄或科學家,他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影片展現出黃大年同志身上許許多多的閃光點,包括夫妻情、父女情、同學情、朋友情、師生情,這是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形象,所以更加把人“帶入其中”。

清楚記得觀看此影片第一次流淚是黃大年的`學生林江在“試飛”失敗後,坦言家中出事,母親突發腦溢血,黃大年立即與妻子張豔趕往小村莊去看望學生的母親,為了讓林江心無旁騖專心於科研,黃大年讓妻子張豔留在小山村照顧林江的母親。不僅僅體現黃大年對學生的關心照顧,更是呈現出他的妻子對他無私的愛。而這種無私的愛又是有一個過渡時期的,一切都歸功於黃大年的“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心——雖然身在海外,但黃大年時刻心繫着祖國。他的老同學周啟紅送來了一幅油畫,畫中是祖國金色的秋天,葉落歸根的寓意是希望黃大年能夠回國應聘。“三十多年了,回報的機會到了,該回去了”。他選擇放棄國外舒適的工作和生活,他説“我的祖國更需要我”。面對提職、加薪等誘惑,他寧願支付鉅額違約金,哪怕“連一張紙片都不能帶走”,也要回國建功立業。面對同窗肖慶的勸阻,他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他讓妻子賣掉了中醫診所,他對妻子説:“一個人只有一個家,我不想給自己留餘地”。最開始張豔是不理解的,她默默地在房裏哭泣。可是當張豔看到黃大年用大提琴演奏歌曲《我愛你,中國》時,優美抒情的旋律如涓涓細流滌盪心田,那一刻張豔體會到黃大年對祖國深沉而質樸的愛,她選擇支持黃大年,義無反顧。所以當黃大年從樓梯摔下,老同學周啟紅因擔心他的身體狀況想讓他住院休息,並讓張豔欺騙黃大年説傷勢嚴重必須住院時,張豔説:“我不能騙他”。大年三十那天,黃大年繼續廢寢忘食地工作時,張豔把“年夜飯”搬來了他的辦公室。這一切都是因為張豔深深體會到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心。

此後多次掉淚、哭的稀里嘩啦是因為黃大年生病後還瞞着大家繼續沒日沒夜的工作。他在飛機上忙着工作,重病昏迷前,還對乘務人員強調,“筆記本電腦裏的資料非常重要,一定要交給國家”。“走多遠是多遠,倒下了就地掩埋”……一幕幕場景,一句句脱口而出的話語顯現的“忘我至誠”,都讓我深深感動。

追溯黃大年的初心,有一個重要的前史,黃大年的發小劉勝文為了救他,在一次意外的航測飛機失事中犧牲了。此後黃大年“必須要一個人幹好兩個人的工作,才算對得起他”,這就是黃大年的初心與堅守。從始至終,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和感恩之情貫穿整部電影。

“這個時代需要英雄,需要弘揚英雄、謳歌英雄,更需要走近英雄,這是我們創作的基本目的。”導演成科這樣説。黃大年的扮演者張秋歌未取分文片酬,他説:“我希望再回來看這部片子,我想看到的是黃大年,不是張秋歌。”為了真實還原黃大年生前的工作狀態,張秋歌在拍攝的過程中幾乎是每天只休息兩三個小時。“我這剛兩個月,黃老師在8年時間裏天天這樣工作,那種辛苦可想而知。要塑造一個什麼樣的人物,首先要學習他。”不得不説,這是一部非常感人、非常成功的影片,應該歸功於這些影片工作者,他們也是在自己的崗位中奉獻着。

黃大年的事蹟能讓人的靈魂感到温暖,值得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學習。以黃大年為代表的新時代科研工作者,在各自領域為國家強盛、民族振興而埋頭苦幹,他們的的滿腔熱忱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至誠報國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初心堅守也值得我們學習。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類似黃大年一樣的中華兒女,才有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力量。

小學生觀《黃大年》觀後感7

反映“時代楷模”“傑出科學家”黃大年先進事蹟的6集電視劇《黃大年》,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黃大年回到祖國,帶領團隊投身科研的真實經歷,感人至深。作為黨員幹部就要學習黃大年忘我工作、忠心報國的時代精神。

曾評價黃大年“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準確概括了黃大年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再優越的生活也抵不過祖國一聲召喚。黃大年立下“一定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的錚錚誓言,信仰之光照亮了他一心報國之路。海漂18年,黃大年一家已經生活優裕、事業驕人。然而我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卻讓他毅然辭職回國。看在眼裏的是很多人的不理解,埋在心裏的是他對祖國的熱忱,對祖國科技進步的渴望,以及他深深的愛國情懷。

濃濃愛國情,深深報國路。黃大年為我們樹起的是一面人生旗幟,給我們留下的是他的精神明燈。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到底肩負着怎樣的責任和使命?如何才能真正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

愛國貴在行動,報國就要實幹。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各種問題和矛盾依然紛繁複雜。從深化改革的硬骨頭,到脱貧攻堅的硬任務,再到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艱鉅工作,都要求我們迎難而上、發憤努力、毫不鬆勁。每一個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擔當,在各自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合力解決發展難題,共同推動社會進步,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美好,圓夢的腳步才會越來越堅實。

鞠躬盡瘁興邦夢,赤膽忠心愛國情。讓我們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汲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奮發進取,向祖國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