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十月圍城觀後感(精選31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63K

十月圍城觀後感

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説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十月圍城觀後感(精選31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十月圍城觀後感(精選31篇),歡迎大家分享。

十月圍城觀後感1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要來香港與13省的革命代表開會商討武裝起義大計,組織一場全國性的反清運動,苟延殘喘的滿清政府派出暗殺部隊,要刺殺孫中山先生,而一羣由社會小人物組成的仁人義士,為了不曾某面的中山先生,奮不顧身,不惜犧牲自己竭盡全力保護中山先生,浴血拼搏的故事。

演員表演:《十月圍城》除了名字起的有點不相符外,總體來説可圈可點,尤其是演員的表演!甄子丹,王學圻,梁家輝不用説了,都是老戲骨!謝霆峯演戲真是越來越好了,表演相當到位!贊一個!超乎我想像的是巴特爾和李宇春。相信陳可辛當初找他們只是看中了他們的商業價值,恐怕陳導自己也沒想到這兩個人如此出彩!李宇春相當適合這個角色,只是表演稍顯青澀,但作為第一次演戲的人,且非科班出身,那是相當難得了。巴特爾就不用説了,居然連青澀也沒有,活脱脱一個老演員的架式了!

讓我落淚的情節:作為一位母親,每當看到影視情節中有孩子哭泣或者母子悲歡離合的時候我都會不禁掉下眼淚。以往的武打片,打的是嗓子眼。《十月圍城》,打的是心口窩。讓我很痛,不禁想到了現實中的我,如果我現在處於無飯可吃,無衣可穿的境地,也許我也會造反。清末人的生命太不值錢了,這一點在影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人可餓死、可凍死、可被惡霸強盜無緣無故地打死。歷史的進步都有人流血犧牲,學會尊重歷史、瞭解歷史。感歎一句,好好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穩定的家庭、老公對我的愛、孩子對我的依戀。生活是多少的美好……

沈重陽和女兒依依不捨的情節,讓我哭的一踏糊塗,沈重陽為了讓自已的女兒知道他是他的爸爸,而答應媽媽保護她的繼父李玉堂(這個名字讓我想起了我高中的同學,他叫劉玉堂),小女孩是多麼地乖巧,可愛,讓人憐愛。在這動盪年代,這孩子又將何去何從呢?小演員演的不錯,不知道叫啥名字?女兒離開的時候布娃娃掉到了路上,而在後期與反清派的打鬥中,布娃娃支撐着他,直到最後找到了李玉堂留下了最後的遺言"把這個交給念慈"。沈重陽做了一件尊嚴的事情,阻止了閻孝國的前行,而救了李玉堂一命。

李重光,他還是死了,當父親抱着已逝的17歲的年輕兒子的時候,我的精神底線徹底被打垮了。之前李玉堂曾對兒子説:“這兩天沒事,就別出去了”,他不希望自已的兒子被捲進來。但革命和親情是矛盾的結合體,電影表現的很到位。李玉堂這時候是多麼希望死的不是自已的兒子呀,這是作為父母的私心。可惜他的兒子太年輕了,才17歲。有一點讓我很想不明白,為什麼他手裏握着槍,不開槍呀?

總之影片<十月圍城>拍的不錯,國產片裏算是出彩的了,推薦看。

十月圍城觀後感2

《十月圍城》是一部描寫革命的影片。其中有一句:為民所以,為民所想,為民所治。這句話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一切都為了人民。

《十月圍城》主要講述了這樣-個故事。清朝末年,孫中山想聯合全國的熱血青年來推翻清朝政府,所以要來香港與十三個省的革命代表開會商討武裝起義大計,組織一場反清戰爭。苟延殘喘的滿清政府派岀暗殺部隊,要暗殺孫中山先生。而由李玉堂和陳少白組織的一羣社會上的仁人義士,為了推翻滿清政府,為了人民能過上好日子都奮不顧身,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竭盡全力保護孫中山先生,直到他安全離開為止。

影片中有很多人物感動了我。比如賣臭豆腐的王復明,他為了保護孫中山,一路上盡勞盡職,看見有人使用暗箭,他就勇敢地用沙包砸向敵人,立下了許多功勞,最後被用刺刀暗殺。還有年齡僅僅只有17歲的重光,他英勇獻身,化裝成假的孫中山,用調虎離山之計讓孫中山爭取更多的時間講解,並讓安全離開。最後自己卻死在了清朝政府爪牙的手下…… 《十月圍城》讓我清楚地瞭解到了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也認識到了正是無數英雄們的壯烈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繼承先烈遺志,從小學好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我們的祖國。

十月圍城觀後感3

因為工作的性質來看陳德森的這部電影的。看後的感受是純正的香港製造。如果説我沒有在香港讀研又或者説我沒有在香港學電影,我對電影的印香港製造之印象便不會那麼深刻。其中大量啟用香港的演員便毋庸置疑,陳可辛和陳德森這兩位香港導演坐鎮便毋庸置疑,其中在上海1:1搭的中環的景實在是如身臨在20世紀初的港島,而在設計用花牌砸倒清廷的官兵更是具有香港的特色。下面來説説我跟這部電影的緣分吧。

首先是跟導演的緣分,在香港國際電影節舉辦的一次叫動得有格的工作坊的時候,有幸見到了陳德森導演。期間我看到了他的《一個人的武林》的武打動作設計,動作設計十分巧妙,那次還有幸和他合了照。而《十月圍城》的打戲也是十分出色,無論是在兵器的較量上,是在打鬥場地的選擇上,還是在一些細節上(比如説黎明用鐵扇割去了胡軍辮子的意義上;比如説胡軍在惱羞成怒下將大刀一刀一刀砍在黎明身上只見得血花四濺鏡頭並不展現黎明的樣子)都做得極致。這正是香港武術指導的水平!

再説與這部電影的內容有關的地方。在香港上學的時候,有幸經過了孫中山在香港被行刺的時候那條街,記憶中好像是在西營盤那個地鐵站下來的街,有幸經過了孫中山上小學和中學的地方;儘管那時候的房子已經拆了拆,但是路還是那條路,地形還是那個地形。其實關於孫中山的舊居和遺址都只是路過的,我們那一次的考察是探訪香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風月場所。而這些風月場所(比較高級的)都集中在港島的區域,離孫中山的居所並不遙遠。當時候帶我們的老師是研究香港歷史的老師,我記得那時候他講到説香港的地理環境之重要,對於中國近代史的推動其實是有很大重要的,就像電影中講的,香港是推翻清廷的發源地;然而因為香港的地位之特殊,所以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都要避開香港來談,他希望孫被中山在香港的童年少年時光可以被越來越重視,香港對於中國的貢獻也會被越來越重視。

所以看完電影便迫不及待寫下這篇影評,沒想到這部電影於我竟然有這種牽扯,大呼有緣,若哪日見到陳德森導演,變更是有緣之至了。最後,因着電影的品質,更是因着有緣,我強烈大家去看這部電影!

十月圍城觀後感4

十月是一部讓人非常感動和引人思考的電影,那些為生民捨身忘死的革命者,青年學生,那些為愛情,為報恩,為親情犧牲奉獻義無反顧的市井小民,還有為了感覺自己還活着的曾經的失敗者,總之,影片對中國民情的把握和理解達到了很高超的地步,雖然這些小民們生活中是什麼也不是的邊緣羣體,但是無意之中幹了國家大事。唯一的遺憾是沒有清楚的交代為什麼胡軍扮演的朝廷將軍為什麼西學歸來卻投向了保守派的懷抱——只是説他認為知識分子什麼也幹不了——但這解釋不了他“孝國”而死的忠心,也解釋不了他殘暴到底的決心。

影片最核心的主題我認為是敬仰革命者和為普通小人物立傳,反對革命——革命不是為了實現國家獨立人民幸福,革命就是痛苦。中國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了:革命什麼也沒解決,代價巨大,革命完了還是得一切從頭。革命是混蛋。

比起其他賀歲檔,這部片子可以説是一部政治題材的片子,而且主題視角非常具有人文情懷,作者是痛苦的,思考的,觀眾如我也是思考的痛苦的。

影片中王學圻的表演真可謂是出神入化,他把一個閲歷豐厚,同情革命嚮往民主新國家,新思想舊情感融於一身的老人演得無比真實感人,尤其是最後兒子死了,他抬起眼睛看了一下革命者陳少白,不知道是該埋怨革命還是什麼的眼神,唉真是神了,這老頭是戲神了,是我見過的演技最好的演員了。霆鋒也很可愛。巴特爾則把一個"異人”表現的讓人震撼,大概只有運動員才能有那種強大的力量感,而且籃球出身的他一點都不笨拙。演得最滑稽的就是春春和曾志偉了,不過春春打得還蠻好的。

中國需要的是什麼呢?不是腥風血雨,城頭變幻大王旗,而是讓這些活生生的、可愛的百姓真正做國家的主人。但影片沒有説如果某些人就是不願意該怎麼辦呢?影片中,知識分子有點脱離大眾,洋鬼子也是不安好心,反動派更是兇殘無比,革命又得犧牲,怎麼辦呢?不革命就要當奴隸,因為國民都當着奴隸而不能自拔,統治如鐵桶般密不透風,而且愈益勒緊渴望自由的人們的咽喉,要麼向權力跪伏乞求,要麼被勒死。而革命就要承受巨大的犧牲和痛苦,甚至當這些血流過,山河依舊冷漠,黃沙仍然瀰漫古老大國。

十月圍城觀後感5

看完《十月圍城》這部影片之後,很長時間了,我都不能從戲裏走出來。雖然此片的片尾也像許多電影一樣,打了“本片故事純屬虛構”的字樣,可是我還是深信不疑: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戲裏的人曾經真實地存在着。是什麼讓我在看這部戲的時候那麼地全身投入,那麼地身臨其境,又那麼地難以自拔呢?是影片的故事、場面、人物、氣勢嗎?好象是,又好像不全是。

影片的故事非常吸引人,環環相扣、險象還生、爭強鬥狠、驚心動魄,讓人慾罷不能,也因此自始至終一直緊緊地抓着觀眾;影片的場面非常震撼人,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的、目不暇接的、出神入化的和如夢如幻的;影片的人物非常感染人,個個鮮活生動、有血有肉、呼之欲出、令人難忘;影片的氣勢非常陶醉人,那重金打造的百年前的香港老街的風貌、風情、風俗和風光,就像是上世紀初一幅色彩斑斕、民風濃郁、洋洋大觀的《清明上河圖》。

然而,我卻覺得,影片最耐人尋味的,是它留給我們的深深思索,而其中讓我感慨萬千的,則是影片濃墨重彩地表現出來的三重悲情。

第一重悲情是影片中那些取義成仁、捨生忘死的壯士、志士、義士和烈士們帶給我的,那是一種悲壯。義士們都太年輕了,最大的也就三十多歲,有的還是十六、七歲的少男少女;他們或富有或強壯,或有着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和美好前程,或是頂天立地的蓋世英雄。然而,他們都在這場保衞孫中山的戰鬥中英勇獻身了。

第二重悲情,來自於六義士們對革命的朦朧認識和原本不過是兒女情長的獻身動力,那是一種認識侷限下的悲哀。王復明想在戰鬥結束之後,堂堂正正地回到他當初出家的少林寺去;小方紅帶着替父報仇的單純認識和“父親做什麼我也做什麼”的樸素想法投入了戰鬥;劉鬱白的捨生忘死更多地來自於他對搶了父親的女人以及那個他痴愛的女人的死,對他形成的雙重情感和良心譴責所形成的內心折磨下的渴望解脱;沈重陽為了他天使般的愛女,為了她不至於在小小的年紀就沒有了養育和棲身的依附之地,他寧願捨棄自己而保全女兒;鄧四弟深感東家父子兩代人的恩重如山,出於知恩圖報這單純而淳樸的心理,他願意為主子盡忠;李重光是這六人中唯一能理解孫中山所領導的辛亥革命意義的人,然而,他的理解也稍顯幼稚和簡單了。比起孫中山那民主革命的遠大目標和宏偉理想來,他們的革命認識太膚淺、太幼稚,甚至是太兒女情長、也太小家子氣了。他們至死都沒有明白:他們死命要保衞的孫中山,究竟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民主社會,這個社會對全體中國人民來説又意味着什麼;所以,他們死得不明不白的、死得糊里糊塗的。這讓他們原本悲壯的行為上增添了一層揮之不去的悲哀。

第三重悲情來自於那滿大街成千上萬的看客們,那是一種讓我從頭到腳的悲涼。對於義士們的壯舉,看客們渾然不知,他們甚至不知道誰代表着正義,他們只是默默地看着、靜靜地看着、木木地看着、傻傻地看着,事不關己地看着,閒得無聊地看着。他們在想什麼呢?從他們的表情、眼神和動作中好象看不太明白,可是魯迅在他的作品《藥》中告訴我們了:他們等着看誰最後被殺死了之後,用死者殷紅的鮮血和着自家的白麪饅頭做治病的人血饅頭來着。這就是那個時代中國老百姓的悲哀,也是中國的悲哀。

我注意到了影片中那精心設計的革命黨人和義士們的名字:陳少白、劉鬱白、方紅,白的多、紅的少。我明白了,我想到了也看到了:十月的香港城,飛舞着漫天的大雪,這雪多麼像是中國古典戲曲《竇娥冤》裏那場六月雪呀!我順着那白雪皚皚的地面看過去的時候,我看到了紅,仔細一看,那是由義士們的鮮血浸染了之後又匯聚在了一起而形成的紅色血流,那血流像是在寫更像是在問,那明顯是一個問號,在問什麼呢?

十月圍城觀後感6

《十月圍城》故事的背景發生在辛亥革命前,英租界的香港。內容很簡單,如同預告片裏説的一樣:“他們捨生取義,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為了保護孫中山,一羣人在極短的時間裏完全捲入了革命,最終為着各自不同的原因與對手血戰,義士全部犧牲。

大腕雲集也是本部電影的最大亮點,用半場的文戲細細的講了每個人物的前史。然而離孫文到港時間越緊迫,接下來的節奏明顯加快,越能夠隱隱感覺到籠罩的死亡陰影。這是刻意暗示我們危險的逼近。因而已暗自垂淚,為戲中人不知未來命運而揪心。

只想讓人記住他叫王復明而不是臭豆腐的大個子;一心為父報仇,父親做什麼她就做什麼的方紅;得知有一個女兒,想做一件有尊嚴的事的沈重陽;一心想娶阿純,只要老爺少爺安全的阿四;為情所困但求解脱的落魄公子劉鬱白,以及活了十幾年只為這一小時的李重光。他們力量其實微弱,完全在用自己的血肉與黑暗進行極不平衡的較量,最終只能是全部犧牲。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叫做革命。”為之文明,為之幸福,有此產生主義,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內心中的主義,而每個人的主義共同構成推動革命進行的動力。

窺其電影的本身,我覺得更突當每個人的主義站到一個共同的立場時,所表現的力量是很震撼的。

十月圍城,殺機重重。可是欲得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歷文明之痛苦。革命於現在就是痛苦。

但是在那個生與死的較量中,真正明明白白為革命去奮戰的恐怕也只是那些文人墨客、青年學生。而那些具有關鍵意義的人物甚至連他們要保護的對象都不知道,不清不楚的去充當革命的炮灰,他們為的是純粹一個“情”字。

李玉堂作為一位商人,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裏算德高望重,兒子也是學業有成,可謂是生活美滿。但在好朋友陳少白的影響下,不斷的為革命捐錢,不知不覺在歷史車輪的滾動中被席捲成為了革命的力量。正如他所説:“你不要忘記你是一箇中國人。”因此他為了革命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但是卻捨不得自己的兒子也被捲入其中。當他看到充當孫文替身的就是自己的兒子時,他在拼命的追,但也為時已晚,追上時也只能抱着兒子的屍體無奈的痛哭。在他與黎明的對話中,他説:“李玉堂你是一個大騙子。”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無論那些義士們是為了什麼,他們總應該知道所做事情的重要性和危險性。可是他們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懷着滿腔的熱情,結果一個個死的都是那麼的悽慘,那麼的糾心。

阿四與阿純雖説只是市井中的小人物,但他們上演的唯美愛情,輕輕一點就撩人心絃,感動就是這戰火紛飛中舉重若輕的一絲温暖。當李玉堂答應替他提親時,阿四的喜悦讓人頓時感到了難過、可惜、憐憫、同情……可能他還沒有意識到第二天自己所要付出的代價吧。在他與閻孝國的搏鬥中,完全沒有攻擊力的他一再的放棄生的機會,為的只是讓李重光有多一點時間逃離。剎那間一個平凡的小人物讓大家看到了不平凡的忠誠的力量。

甄子丹原本一個小小的賭徒,他説:“只要有錢,我什麼都可以做”。但當得知自己還有一個女兒時,他變了。在與女兒相見的場面中,他淚流滿面,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子漢這時是在後悔,還是無奈……血濃於水的被親情演繹得淋漓盡致。當他抱着女兒的布娃娃,浴血奮戰,是在發泄,還是得到了安慰,最終是他走得很安詳。

影片以歷史為背景,穿插親情、友情、愛情,生生死死,每個人都是那麼的悲壯。剛開始一直想不通,為了一個孫文值嗎?後來理解孫文只是革命的一個象徵,那個年代無國何談家,就算手無寸鐵,也要竭盡全力,這種精神讓人不得不為之動容。但是對那些不瞭解大局的小人物來説,他們不懂革命,讓他們義無反顧的正是這舉手投足間的絲絲真情。革命的先驅是踩着這些無名人士的鮮血發展革命的,所以説沒有小人物何來大歷史,沒有那真誠的感情,何來這些甘心為革命充當炮灰的義士。

最後不由得感歎:“這種感情很真誠” !

十月圍城觀後感7

《十月圍城》將劇中人物塑造得血肉豐滿,成功刻畫了一羣小人物,一羣三教九流的市井小民,他們手無寸鐵,並不知道什麼叫革命,更不知道將要保護的人是誰,只是臨危時刻受人之託,容不得反覆掂量與比較,就此扛過了重任,明知路途險惡,就這般一去不回頭,短短四天在刀叢劍林裏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一張張鮮活的笑臉慢慢融入泥土。

《十月圍城》並沒有單方面地歌頌革命,也不是簡單的正邪之戰或者好壞之爭。無論是革命黨還是清廷殺手,卻都具備一腔精忠報國的熱血,各懷信仰併為之努力、奮鬥直至死亡。大時代動盪如此,誰又能逍遙活在人世?整個故事十分慘烈,結果更是悲劇。

《十月圍城》演繹着犧牲,劇中那逝去之人,都算是死的其所,各為所愛,無論是對革命的愛,對女兒的愛亦或是對戀人的愛,結局是那麼地令人為之動容,而心生感慨。當塵埃落定,那些仙去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後人去仰望和銘記。《十月圍城》劇組,可謂是羣星薈萃,大牌雲集。這部片子中不少演員,以精湛的演技,最優秀的表演,達到了人戲合一的境界,真正做到了“城中皆義士,無人似明星”,才使得我們這些看片之人為之動容。總的來説,這是部相當有感染力的片子。

十月圍城觀後感8

《十月圍城》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它也沒有明顯的短板,在每一個環節上,它都做到了優秀。而且,它還讓我感動。

對於華語電影來説,我作為一個觀眾被真正的感動,我就覺得值得向大家推薦了。(我得説明一下,我對華語電影和外國電影的評分標準是不同的,華語電影的標準我肯定會更寬鬆一些。)

對於那些期待着看到一部“武打片”的觀眾來説,你們可能會失望,因為“武打”場面很少。但對於期待着看到一部精彩的劇情片的觀眾來説,你們一定不會失望。2個小時飛快地就過去了,你不會想到要去看錶。

所謂“文戲”“武戲”的分別,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那些動作場面終於沒有脱離劇情為打而打了。每一場動作戲都是為了劇情服務的,炫技的成分已經被減到最少。

對於這個故事,我想説的太多,結果我什麼都説不出來。每一個人都能從裏面看出自己想要看出的東西來,而這就是好電影帶給觀眾的禮物——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中尋找到自己的觀影樂趣。這就足夠了。

《十月圍城》馬上就要面臨着《阿凡達》的競爭,雖然我非常非常期待《阿凡達》,但我還是希望,《十月圍城》能夠在票房上戰勝《阿凡達》。

因為,《十月圍城》裏有中國人的情感,再華麗的視覺特效,在那些能夠打動國人內心最隱祕處情感的電影面前,都只不過是過眼雲煙。

十月圍城觀後感9

《十月圍城》是2010年的賀歲電影。剛剛又回味了變,感觸頗多。中國的電影都沒有什麼技術上的突破,沒有什麼精彩的畫面。沒有像國外好萊塢科幻片那樣的特技和美輪美奐的畫面。因此沒有什麼視覺性的衝擊。但凡是中國的電影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以畫面表現主題。這點來説是比西方的片子深些,有點意味深長的意思。

西方的大片與中國的片子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後者沒有視覺上的衝擊。但凡是中國認為自己拍攝的電影,主題好就是成功的,所以很多人把兩種電影放在一起比較是不對的。雖然我認為中國還不太懂得什麼是畫面的美吧。不過也不能怪中國,西方的好萊塢都是賣座大片,賣座的當然要把這些東西做的漂亮些。而中國,如果拍失敗了怎麼賣座啊?唉,拍一部賣座片其實很簡單,拍部藝術片很難,而拍部賣座的藝術片其實更難。

猶記得《滿城盡帶黃金甲》那些燦爛的菊花,可那不是特技。頂多是和西方的影片學了個場面奇異這個視點。中國的科技水平,思想上的空洞。太過於普遍化。

我這想説,我寫的東西不是影評,只是這部電影我學得到的一些東西。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期是很亂的社會。各民主黨派,朝廷中的人紛紛自成一派。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我認為有兩個,一個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個是這段時期。革命無非是兩種,打和思想上的文鬥。

清朝派遣留學生,可回來的又分為兩派。一個是清政府的忠實走狗,屬於閻國孝那一行列,認為洋人的東西都是侵略得來的,不足以學習。因此想除掉革命黨。正如他的老師陳少白給他的評價“功課優秀,思想愚蠢”。現實中其實也不乏這樣的人,一味的認為只要把書本上的東西都學好了就萬事OK,不想怎麼來看看這個現實。直到他死,他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這種頑固的保守派,是根本無法改變的。如果真的在現實中發生這種事,也不要妄想去改變他們的慣性思維了,成不了什麼大氣候。不值得。

一個是李重光,被耶魯大學錄取的中國留學生。義無反顧的回國,參加革命,作為學生的這一先驅力量參加革命。儘管他是商人世家(當時中國的商人都認為自己與國家的命運無關)。但是他仍然不聽父親和車伕朋友的勸阻,參加革命。作為孫中山的替身混淆清政府烏合之眾的視聽。他最後在車裏笑了,那放肆的大笑,那是死如歸的笑容,沒有絲毫的膽怯。我想他是釋然了。孫中山的思想傳播了,他的任務完成了。必須要有人流血犧牲才會有革命。他深刻的明白這個道理。還記得車伕勸他不要去的時候,他説17年就是為了這麼一瞬。

裏面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賭徒,我忘記他的名字了。他本身揚言誰給他錢他就給誰賣命。然而他為了自己的女兒犧牲了。他沒有什麼思想,屬於人民羣眾中的麻木派別吧。只為了兒女私情。也是,一個賭徒能有什麼偉大的理想和思想?還有方紅,本身嚮往的是平靜的生活,因為想要為父親報仇加入革命。導演陳德森,在眾多的派別中安排了這一麻木跟隨派,確實很成功,手法很是高明。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陳少白的懦弱,膽小。呵呵,如果是高中的時候出現這部影片我想我的歷史關於這段時期各派的特點就不用背了。陳少白一直追隨,但是沒有絲毫擔當。他只是一個教書匠,他怕血,懦弱膽怯。中國當時的革命派不就是這個特點麼?可是到最後他害怕的開槍打死閻國孝,影片中不乏他顫抖的背影,哆嗦的四肢。沒辦法,他也知道,革命必有流血。對他的評價我是很難取捨的。

陳德森這部影片真的很棒。唉,成大事者必須不拘小節,這是我的深刻感受。面對很多不如意的東西只能犧牲某些東西來換取。但是現在已經不是戰亂時期了。

未來的路還是很渺茫,心裏有很多計劃,只能一步步實現。可是未來是個未知數,沒想過以後會怎樣。理想趕不上現實,計劃也沒有變化快。只能一步步的實現計劃,一步步的揭開接下的任務。但是這部影片給了我很深刻的教育。還是該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人生在演戲劇,還是戲劇再演人生?只可惜,生活永遠沒有戲劇裏的那美好結局。

探索,我還在探索中。幸好我還有時間來探索。匆匆的時間,真的太快了。

十月圍城觀後感10

《十月圍城》講述的是清朝末年,一九零六年時,清政府羸弱,外牆侵略,民不聊生的國情。在水生火熱中,國父孫中山先生率領着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鮮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該片以時間為線索,拍攝了孫中山先生到香港前七天至達港之日發生的刻骨銘心的事件。

影片用飽含深情的鏡頭,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中國風貌,刻畫了一羣偽走向共和到死不顧,引頸就戮的英雄人物。他們以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喚醒了民眾沉睡的意識——商人、學生、老闆、腳伕、苦力、賭徒甚至乞丐,這些人蔘與舅父孫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種多樣——為了老闆,為了兄弟,為了愛情,為了救贖,但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後,那些安靜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的人仰望和銘記。

《十月圍城》中所暗含的情感是無法簡簡單單用言語來表達的。電影中的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和兒女情在導演的拍攝下勾勒出一個個俠骨柔情的熱血男兒。一向演正派的胡軍,此次在電影中十足的演了一個大惡人。這個暴躁但忠烈的清軍官閻孝國被胡軍演活了。那份報效朝廷的愚忠、頑固和病態都融在他的舉手投足之間,可謂入木三分。也揭示了再那個年代裏,那些腐朽的制度和思想,那些與歷史潮流作對的人,必將為自己的愚昧行為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如果沒有以前的革命烈士,如果沒有以前的鮮血,怎麼會換回我們新一代的輝煌成就?所以,我們應該感謝以前為了新中國成立而犧牲的英雄們。《十月圍城》就是一部將近70分鐘的激烈的捨生取義的交鋒站。

正是因為殘酷,冷血的場面充滿了悲劇色彩,正是因為每一位英雄充滿了愛國之情,正是因為每一位演員都完全投入到演習中。我為這部電影而哭了足足四次。王復明的頑強,方紅的勇敢,李重光的堅持使我催淚不止。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被從賭徒到革命志士,父子之情,主僕之情,同志之情所深深的感動了。這所有的“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變成了每一箇中國人家國天下的大情懷。這部電影它沒有説教式,沒有口號式語言,卻能把愛國主義表現得如此自然流暢,水到渠成。我認為《十月圍城》它已經讓每一位觀眾們在不知不覺中經受精神洗禮,它使我感受到了博大的愛國情懷。

我敬佩電影當中的每一位英雄。如果沒有他們不屈不撓,英勇頑強,哪來我們的今天?今天這些沒好的日子是無數中國同胞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雖然,現在的中國已經變得繁榮富強了,不用我們去打鬥。可是,我們要努力學習啊,要為國家的建設出一份力。因為,我們也是中國的一份子。

我謝謝《十月圍城》樸素的情感展現,謝謝它展現了英雄最為人性化的一面,謝謝它讓我明白了愛國,保護國家是每一箇中國人的責任!

十月圍城觀後感11

最近好的電影看了不少,其中,《十月圍城》給我的感觸很多,我就在我的博客裏寫一下下……

《十月圍城》講述了清末民初時期人們擁護孫中山,反抗清政府fu敗統治的故事。眾多我喜愛的明星大腕兒都在其中出演主角,這其中,我最喜愛拉黃包車的夥計阿四。大的時代,大的社會,一個拉黃包車的小夥計顯得分外渺小。但是,身為一個黃包車伕,阿四為了保護孫中山,毅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舊中國的黑暗中,劃出來一絲耀眼的光彩。這種小人物身上的大光彩,尤其讓人感動。

看完這部片子,我一向在想,擁護孫中山的人中,有許多都是有權有錢的人物,他們已經過上了優裕的生活,似乎沒有必要為了“虛幻的理想”拋家舍業。但是,這種看上去虛幻的理想,還是激勵着他們拋棄了已經擁有的一切,走上革命的道路。可見,人生終極的追求絕不僅僅僅是錢和勢——人,總是要有點理想的。

這部片子中,我最喜愛孫中山先生説的一句話“什麼是革命?革命就是用我們的犧牲去換來下一代的幸福。”一個人,追求的不能是平安度過一生,而是用自己的力量為我們這個國家,為我們這個時代去做出貢獻。就好像,人生原本是一杯水,透過自己的發奮,總會為讓這杯平淡的水加上一塊巧克力,變得有滋有味,這,就是我們的追求吧。

我認為,人只要活着能為社會與時代做些事情,即使再苦短,也將變得波瀾壯闊,變得充實不虛度。幫派名字。

十月圍城觀後感12

這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十月圍城》。影片雖然已經播完了,但是,只要我一閉上眼睛,心裏想的,腦海裏浮現的,全都是革命者壯烈犧牲的那一幕……

《十月圍城》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一羣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伕、學生、賭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拼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由此可見,孫中山先生是多麼的偉大,受到了多少人的愛戴!因此,我們才得以有了這天繁榮富強的祖國,這天幸福快樂的生活!

眼看着劇中人一個接一個地倒下,犧牲時的慘狀,看得我眼眶都濕潤了。那麼多革命義士,為了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那麼多的發奮,甚至於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們都生活在新時代中,都是嬌生慣養的一代,根本就不懂得這幸福生活是怎樣來的。

將軍朝聞道,草民夕死可。有人説過,革命就是用我們這一代的犧牲,換來祖國的明天,換來人們的幸福生活。這天,我看了《十月圍城》這部電影,我最後知道了,解放前的舊中國有多少烈士,多少巾幗英雄用鮮血鑄成了我們此刻的祖國?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造就了我們此刻完美的生活。儘管有些革命者只是一個小小的車伕,只是一個做生意的商人,只是一個討飯的乞丐,只是一個正在讀書的學生,只是一個只會賭錢的賭徒……但是隻要他們一心向革命的道路奔跑,哪怕貢獻的只是一份保護別人的力量,還是會對我們這天的祖國,這天的生活有着很大的成就。

看完這部影片,我最想説的一句話就是:我看的不是電影,是革命,是歷史!

這天,我們生活在幸福中,我們更要珍惜此刻的生活,用心去呵護。我們生活在蜜罐中,我們更就應為我們中國增光添彩。

記得有一次,我作業做錯了,這是一道老師強調了好多遍的題目,但是此刻我卻做錯了。我想,老師必須會罵我的,但是不給老師看的話,老師會在課堂上點名批評我。於是,我只好在辦公室門口徘徊着,猶豫着……這時,英語老師茅老師正巧從外面進來,讓我進去。當我來到老師面前時,我的心一向怦怦地跳,我開始環顧四周了,正因我怕老師的目光會把我“吞”了,要知道在所有老師當中,我最害怕的就是茅老師的眼神。沒想到,老師沒有批評我,只是對我説:“以後要仔細一點。”走出辦公室門口,我的心才漸漸地平靜下來。

這件事讓我明白,我們此刻只有好好讀書,長大以後才好建設祖國,讓我們的祖國更加飛黃騰達。

十月圍城觀後感13

昨晚百度了一部電影看《十月圍城》。

影片講述的是:一羣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伕、學生、賭徒、戲班主等在香港浴血拼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

影片的人物不多,對白也不是很多,但影片藉助了各個階層的人物代表,用了大量的飽含深情的鏡頭語言,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中國風貌:政府孱弱,外強入侵,民不聊生。一些愛國人士不顧個人安危以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喚醒了民眾沉睡的意識——商人、學生、腳伕、苦力、賭徒甚至乞丐,這些人蔘與營救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種多樣——為了老闆、為了哥們兒、為了愛情、為了救贖,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麼做事為了誰。這些小人物各自懷着夫妻情、父子情、兄弟情和兒女情加入到這次保護救援行動中,當塵埃落定之後,那些安靜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人仰望和銘記。

平時這樣題材電影很少看,尤其是和抗日有關的,不是不愛國,主要是看過之後會很生氣,是真生氣,會連飯都吃不下,憎恨外強的侵略,痛恨政府的無能,可憐那些被塗炭欺辱的生靈。

這部電影每個小人物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商販老闆李玉堂,一個守舊但愛國的商人,最初只是出錢不出力,反對獨子參與革命,最後危難關頭強烈的民族使命感,使他義不容辭的參與這場生死革命。

賭徒沈重陽,嗜賭如命,為了賭資,無所不作,妻子離他而去。李玉堂的車伕阿四,一個淳樸可愛的小夥子,忠誠主人,對未來有着美好的憧憬,那就是等這次保護救援任務完成後,和心愛的姑娘結婚。外表粗糙,內心細膩的小販大個子王復明;乞丐劉鬱,因愛上父親的女人,氣死父親,戀人自殺,整天渾渾噩噩,墮落成乞兒。外表文弱,內心無比堅定的革命黨人陳少白等等。

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李玉堂的獨生子李重生。一個十七歲的孩子,稚嫩天真,血氣方剛,對革命有着堅定的信念,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毅然參加革命,這次活動中他的任務是假扮孫中山,轉移清政府的視線,孫先生是這次清政府刺殺的目標,也就意味着這次任務是死亡之旅,影片沒有給這個人物多少豪言壯語,更多地運用了人物的內心語言,面目表情和眼神:有一些恐懼,有一些緊張,有一些擔心,但更多的是對革命成功的堅定信念。一個十七歲的孩子,讓我留下了眼淚。

與以上人物形成巨大反差的人物刺客閻孝國,印象也很深。這是一個愚忠、頑固又有些病態的人物,師從陳少白,受過西方文化教育,但思想偏激,效忠於朝廷,認為任何有悖於朝廷的事都是忤逆不道的,必誅之。這次血腥的刺殺活動就是他策劃的,最後被恩師陳少白槍殺。死前對老師陳少白説的一句話讓我很堵:“學生..以報國恩……”恩師的教誨他沒忘,可恩師參加的革命活動和授知與他的教育相矛盾,他不能理解。所以才有了上面那句話,寫到這心裏依然很堵:我真希望我們現在的公僕們,也熱愛一下我們的國家吧,別再挖自己母親的根基,少一些貪污腐敗吧,畢竟這個政府是英明的,健康的,強大的,如果都像閻孝國這樣的忠於祖國,效力於政府,服務與人民,何愁我們的國家不強大!

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每一個後來者都在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熱血澆灌出的希望和繁榮,珍惜現在的生活吧,儘管還不完美,但會讓你衣食無憂~

寫得不夠好也不全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一下,也許我們會有相同的感悟哦。

十月圍城觀後感14

十月圍城描述的是孫中山到香港聯合十三省代表策劃起義的前後4天多時間裏所發生的事,裏面有大商人,有文人,有工人,有警司,所有人都為了革命而努力,給了我極大的感動,更多的是震撼,無論何人,不計後果,為了一個目標而奮鬥,乃至犧牲性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何為革命“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做革命”覺得很是有理,那些人拼命的保護,犧牲了性命換來了起義的成功,換來了革命的成功。這就是所謂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吧。

影片中的李玉堂使我很是欽佩,他本可以不參與其中,可他為了朋友,為了救國,他從最初的捐款到最後的親身犯險,他的愛國精神是值得讚揚的,連他的兒子最終也在這場營救行動中犧牲了,雖然他幸運的存活了,可喪子之痛對於他來説或許更加令他痛苦吧。不僅他一個,許多小人物也使我動容。如甄子丹演的警察,一個好賭成性的廢人,可以為了女兒毅然決然的放下仇恨去救李玉堂。他死地好不猶豫,體現了一個父親的偉大。或許他不懂革命,但他知道他這樣做可以換來女兒的幸福生活,他就肯去做。其實,想想為什麼要革命,就是為了後代的幸福生活,使後代可以不用受到戰爭的痛苦,使後代可以不用被封建主義束縛,使後代可以不用受列強侵略。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隊伍,為了後代,為了明天的中國而奮鬥而犧牲!

不僅如此,謝霆鋒飾演的阿四,李宇春飾演的戲班遺孤,還有那個大個子,都為了拖延時間,最終被害,阿四可能根本不知道救孫中山先生的意義有多重大,可他為了報答老闆的恩,救少爺的命,他奄奄一息時仍不放手,直到被胡軍飾演的清朝走狗扭斷脖子,他第二天就可以和心愛的照相館館主的女兒結婚了,可他去等不到那天了。而周韻飾演的館主的女兒,恰似陰霾天空中的一絲陽光,她甜甜地微笑象徵了希望,她是識字有文化的,可能她已經瞭解了行動的危險性,可她並沒有為了一己私慾而阻止阿四,而是對他微微一笑,給他鼓勵。曾志偉飾演的警司也在暗中幫助他們。隊伍也由一開始的龐大逐漸縮小,很多人都被害。但陳少白説了一句:“革命就是需要犧牲的。”看着一個個的夥伴倒地,沒人心中好受得,但為了完成使命,倖存的人們必須咬緊牙關的抵抗下去。革命的過程是殘酷的,欲求文明的過程是痛苦的,這影片的深刻意義不在於打鬥有多精彩,演員有多大牌,其本意是為了向那些默默無名為了革命奉獻的革命者致敬,也讓我們這種生於和平年代的人瞭解當時的歷史,瞭解先輩們的努力和犧牲,也瞭解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正是有着這些人的無私的努力和犧牲才換來了中國的未來,他們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是一大壯舉,我們不管之後的袁世凱竊國,不管革命沒有反帝的不徹底,起碼他們現在的努力是個好的開頭,暫時挽救了中國,他們的努力和犧牲是沒有白費的,想想若我處於當時動盪局勢,會不會挺身救國呢,會不會有他們的勇氣呢,他們可能只是個平凡的小人物,攤販,戲子甚至是更卑微的工作,可他們的靈魂是偉大的,他們的卑微和偉大相同!

這是一部精彩的電影,給了我們感動和敬佩,感動之餘開始思考現在的生活是否太過安逸,不用為生存奮鬥是否就意味着無所事事。這部片子在給人帶來深深的感動、震撼時也同時留給了我們深沉的思考,一個人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人生是否就是圖個長命百歲。答案絕對不是,那人生的真諦或許還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們也應思考如何去守護前人拼死創造的這個和諧社會!

十月圍城觀後感15

今晚和網友們一起見證了這部12月最精彩的電影鏡頭,之前也看了《三槍》《刺陵》,誰實話,不是我批判那位導演,那兩部片子是我今年看過最爛的(風雲2沒有看,無法評判)。《十月圍城》中在開始的鋪墊過程中,我幾次想掉淚,不過男兒有淚不輕流,所以在公眾場合還是忍了,呵呵!

在這部影片中,我注重要表揚一下兩位:巴特爾、謝霆鋒

巴特爾,説實在的;在他打籃球的時候我是沒怎麼注意過他的,可沒想到他在本片中的本色演出還是比較到位的。不過這可以從側面看出導演在幕後精心為他們做好了安排。尤其是在巴特爾對着李宇春扮演的角色説着那段似黑非黑的黑色幽默的那場戲,所體現出來的是導演想要在本片中要變現的東西。

重頭戲-謝霆鋒。自風雲2以來,謝霆鋒真是走運。連續挑中了2個非常適合他的角色。拿捏人物從外表透視內心在從內心散發到外表。相信如果常此下去香港下一個終生成就獎非他莫屬。

最後十月圍城假使獲得了成功,那必定是導演的成功,是他在正確的時間下把劇本和演員揉和在了一起,從而得到了一部讓大家覺得值得去看的一部電影。

建議大家有空都走進影院看看,雖然劇情有點誇張,不過故事解除還是比較流暢,也比較感人,特別是王學圻,最後他的兒子犧牲了,而他的淚讓我想到今天生活的不易。

十月圍城觀後感16

很早就聽説了這部電影,宣傳了很久,好像有很多大腕明星出演,這個星期六,我終於有幸看到了這部電影。

《十月圍城》是以孫中山去香港與十三省革命代表會談險遭刺殺的歷史事件為故事引線,講述來自香港三教九流的小人物如何自發成為保護孫中山的死士,在實現個人夢想、承諾中共同完成了關乎民族大義的偉大任務。以此,讓我明白了什麼是革命,革命要怎樣。表演者們都非常賣力,個人最喜歡的是巴特爾,甄子丹,謝霆鋒三個人的演出。雖然是部影片,但應該是有一定歷史根據的。原來為了建立新中國,前人做出瞭如此多的犧牲,也更加敬重孫中山先生。此中,巴特爾給我的印象最深,他在裏面飾演的是一個賣臭豆腐的小販,他很單純,對誰嫉惡如仇,他很快樂,什麼時候都沒有生氣,即使被方紅那個無奈的眼神狠狠的掠過,然而,他給我最深的是他為了保護孫先生而身中數刀但仍不倒下,忍着深入骨髓的痛苦再一次站起來了,臭豆腐,臭豆腐你可聽到他阿四還在呼喚着你。我叫王復明,王復明!!你的吼聲依舊不絕於耳,然後倒下,重重地將整個生命託付給了大地。

這部電影好看,看着讓人心痛,讓人感歎革命,看着覺得有人在捶打我的心。

十月圍城觀後感17

今天,我們去上海影城看了一部電影:《十月圍城》。電影感人肺腑,讓我熱淚盈眶(終於知道徐老師為什麼叫我們帶紙巾了)。

《十月圍城》以孫中山赴香港與十三省革命代表會談險遭刺殺的歷史事件為故事軸線,講述來自香港三教九流的小人物如何自發成為保護孫中山的死士,在實現個人夢想、承諾的不經意間共同完成了關乎民族大義的偉大任務。

影片整個色調偏灰暗,本身就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再加上張學友所飾演的楊教授剛出場就被暗殺,使人感覺到整個影片危機重重,在影片一開始就讓觀眾進入緊張狀態,在這一段落,國父孫中山不是主角,負責整個策劃的陳少白也不是,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小人物們:被少林寺趕出來的臭豆腐,一心為父報仇的方紅,簡簡單單的車伕阿四,被親情打動的賭徒,還有一羣有赤誠之心的報社職員……《十月圍城》讓觀眾十分揪心。

17歲的孫文的替身重光;2米多的王覆命,從未打過架的少林弟子;拉車的阿四;瀟灑的劉公子······這些都是為“血色革命”犧牲的人。

我覺得片中最感人也最震撼人的一個鏡頭:李玉堂抱着兒子的屍體嚎啕痛哭,相信影城裏的所有小觀眾為之動容。李老闆一定在淚眼潑灑中自問,自己糾結起來的自衞隊,還有自己的獨苗兒子,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去死,到死都不知道為何而死,為誰而死,到底值得嗎?片尾,孫中山安全登船離開香港,他站在甲板上回望港島,眼中噙滿淚水,説了這麼一句話:“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我想,只能由這句話來詮釋這個問題了。

十月圍城觀後感18

《十月圍城》講述的是:在清朝末年,政府孱弱,外強入侵,民不聊生,國父孫中山率領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鮮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背景下,一羣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伕、學生、賭徒、戲班主等在香港中環浴血拼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該片把看似主角的孫中山虛化,用一羣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物作為主體羣像,講述他們如何捲入其中,該片用飽含深情的鏡頭語言,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中國風貌,刻畫了一羣為走向共和國奮死不顧、引頸就戮的英雄人物,他們以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喚醒了民眾沉睡的意識——商人、學生、腳伕、苦力、賭徒甚至乞丐,這些人蔘與營救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種多樣——為了老闆、為了哥們兒、為了愛情、為了救贖,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麼做事為了誰。這些小人物各自懷着夫妻情、父子情、兄弟情和兒女情加入到這次救援行動中,當塵埃落定之後,那些安靜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人仰望和銘記。

《十月圍城》這部影片雖然人物眾多,但沒有一個乾癟,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一個個俠骨柔情的熱血男兒,比另一部明星雲集的大製作《建國大業》豐滿得多。“小販”王復明,外表粗糙,但內心細膩;打女”方紅,性格倔強,但內心向往平靜安逸;“乞丐”劉鬱白因為戀上父親的女人而墮落於街頭,為了救贖也為了解脱而加入此次行動;“少爺”李重光,稚嫩與天真,卻擁有着堅定的革命信念;“車伕”阿四,天性純樸、忠誠;“革命黨”陳少白:堅定不移的革命黨;“商人”李玉堂:守舊但愛國,別忘了我們是中國人,言猶在耳。“賭徒”沈重陽:嗜賭如命,但心本向善;“刺客”閻孝國的愚忠、頑固和病態,入木三分。

它有眾生的盲目,有人性的卑污,更有歷史的無情。當我看到每個人心存私慾,保全各自的幸福,固守各自的堅持,但最終被歷史碾過。胡適先生説“歷史是任人裝扮的小女孩”,我們已經深陷並迷離於各種版本的正史、野史以及戲説當中。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陳可辛和陳德森的這次嘗試讓我們體會到另一種寬慰——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不光是社會精英,普通的中國人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每一個後來者都在享受着他們用鮮血澆灌出的希望和繁榮,這是全民族的精神寄託,是中國人的一次集體勵志。

十月圍城觀後感19

隨着社會越來越專業化,全才便越來越少;我們的電影越來越類型化,不同的類型訴諸不同觀眾羣體的喜好。正如世上確有全才,銀幕上也能出現跨越類型的作品。《十月圍城》便是這樣一部佳片,它為純感官的打鬥注入了一種發自靈魂深處的追求,一種可貴的愛國精神,一種人文和政治理想。

影片講述的是上世紀初孫中山到香港開會,發動全國各地的起義,清廷派人暗殺,各路仁人志士冒死為他保駕護航。很簡單的故事線,但全方位伸展出一個複雜的世界。作為一部動作戲,《十月圍城》屬於上乘之作。它的鋪墊緊湊紮實,絕不拖泥帶水;下半部動作場景張弛有致,緊張但不膩煩。動作多,但每人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更值得讚賞的是,打鬥風格跟人物塑造密切相關,沒有為打而打的花拳繡腿。

印象最深刻的是甄子丹的實拳實腿,和黎明的飄逸灑脱,一實一虛,相得益彰。作為一部羣戲,影片在選角方面獨具慧眼,不僅沒有落入明星大展覽的俗套,反而讓每個演員都挖掘出自己的表演潛質。

幾個老戲骨的戲好就不用説了,一些偶像派的表演也令人眼睛一亮:謝霆鋒扮演的僕人當然有化粧的功勞,但小廝的氣質完全是他演出來的;王柏傑大概是該片陣容中唯一尚不能算明星的一員,而且這樣的熱血青年以往電影中多如牛毛,但他把忠和孝的矛盾處理得非常真實;最大的驚喜要數李宇春,雖然不如當年《卧虎藏龍》裏的章子怡,但身手灑脱,百分之百突破了她自己。

不能光誇演員,編導在角色塑造上所下的功夫之深,使得整部戲達到羅伯特·奧特曼的羣戲水準。慈禧和孫中山的寫意處理飽含深意,而反面角色雖然面目可憎,但其效忠朝廷的堅定信念以及對新生事物的強烈懷疑,使之有了可信的動機,增添了類型片反角罕見的厚度。

有人説香港人只會賺錢,有人説香港是文化沙漠,但每逢關鍵時刻,那些被嘲為沒有文化只知道錢的香港人卻成了祖國的良心。《十月圍城》滲透出港人與祖國休慼相關、脣亡齒寒的關係。影片中的港人來自祖國的天南海北,有些是逃亡,有些是討生活,他們暫時逃脱了清廷的魔爪,但並沒有因此漠視祖國的安危。相反,他們利用殖民統治者提供的便利,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提供後方支援。

《十月圍城》堪稱十年磨一劍,本世紀初曾多次試圖上馬。我覺得,到09年才上畫,不是壞事,反而更有意義。如今的社會越來越浮躁,人們的目光只盯着眼前,或者遙遠的古代,而對近代史現代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蹟採用障眼法。帶着腦子看一看這樣的影片,在滿足感官之餘可以滿足靈魂深處的渴求。

這是一部有思想、有理想、有情懷的商業片,一部令人思索忠誠與叛逆的類型片,一部打完以後讓人悲憤的動作片。影片的打戲固然好,但於我而言,開場和結局將主題昇華,充滿悲壯,更是不俗。這部影片是想告訴我們:

活,要有價值;死,要有意義。

十月圍城觀後感20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叫做革命。”

中國的近代是屬於紅色的,而這紅由淺而深。

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來香港與13省的革命代表開商討武裝起義的大計,組織一場全國性反清不能運動。清政府派暗殺部隊刺殺先生,社會小人物組成的仁人義士浴血奮鬥,竭盡一己之能保護孫先生,由此腥風血雨染紅了1920年的10月天。(實際是8月)

“先生我們會等到這一天嗎?這一天何時到來。”“你們會看到這一天的……我是看不到了。”他堅定的目光彷彿還未敍述完自己對革命的信心,身體卻應槍聲倒下,鮮血暈開了微紅的十月。《十月圍城》將那段深埋的歷史呈現在我的眼前,觸人心魂。

重光。孫先生到港前四天收到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李玉堂堅定地説:“我兒子只能是個商人。”李玉堂明白在這個動盪的年代,沒有人生,只有命運,他寧願用自己的一切換取重光的那怕一點所謂的人生。他説自己只出錢不出力,但當他為革命黨捐第一分錢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革命黨人了。其實他自己是明白的。李玉堂拉着重光,而重光用堅定的目光看着父親失措的神情,説:“我不做亡國奴!我不做亡國奴!”那力量彷彿是他十七年積蓄下的,無可抗拒。懷錶“哐當”一聲掉落在了冰涼的石板上,如同炙熱的理想突兀卻有必然地撞在了現實冷酷的身軀上。最終,重光躺在父親的懷裏身體漸漸冰冷,李玉堂只能在這次行動成功的喜悦中痛苦。

“我不做亡國奴!我不做亡國奴!”

“我活了十七年,原來就是在等着一刻……”

他毅然用自己十七歲年輕的生命渲染了革命。

阿四。“過了明天我就娶你。”一張單薄的卡片上,滿載着阿四羞澀的幸福。而,今天,誰又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呢?這樣的電影中本來就很難承受這樣的愛情,但這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處温暖。阿四和阿純的愛情沒有華麗的諾言,僅有的是他們的純真和質樸,他們是冰冷中温暖的存在,也都因為身處革命的十月而不得不過早地夭折了。如果説阿四對阿純的愛是寄居在心靈深處那麼他對重光少爺的愛則是蟄伏在表面的。有人説阿四是奴性的,無我的,但這早已在他抱住閻孝國的腿不放的時候被全盤否定了,他無私的愛,他的感恩之心早已是他人格中的那最為亮麗的一抹。他不是那個時代奴隸的縮——彷彿看到他穿着髒兮兮白卦子,破舊的布鞋,傻傻的笑着拉着黃包車奔跑着,而他追逐的方向即是幸福。

看完電影后,直在想着一個問題,為了保護一個人,而他的到來僅僅兩小時而已,卻犧牲了這麼多人,值嗎?不過,又想起陳少白説過:“孫先生就是希望,孫先生就未來,中國就只有一個孫先生。”所以無數的仁人儀士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他們輕如草芥,與世浮沉。他們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保護的誰,因為他們的目的不同,他們並不是為了革命,甚至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都不知道何為革命?為何革命?“我叫王復明!我叫王復明!”在生命線停止的那一秒,他用盡全力推倒牌坊的同時,也盡力喊出了他的名字,只為讓別人知道自己叫王復明,他説“過了明天我就回少林了。”説話的那一刻他無比的幸福,滿足。因為要打壞人,因為要回少林,所以他可以不知道自己獻出生命要保護的是誰,他不知道什麼是革命。終於看到一家三口團聚的畫面了,而那隻不過是重陽死前的幻境罷了。一個賭徒也渴望家人團聚,因為他身為父親的責任被喚醒了,所以他不惜生命保護了自己的情敵,用自己的生命憤力一擊。他不知道什麼是革命。一個單薄的女孩子,狠狠的抵住了門,只為等待炸彈暴炸的那一刻與那些行刺者同歸於盡。他只是靜靜地説“父親,女兒不孝……”她只知道“爹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她不知道什麼是革命。但她巾幗的氣慨正如她的名字——方紅——方乃浩氣湯湯,紅為碧血悠悠。

他們原因不同,追求不同,理想不同,他們只唯一相同的是都不知道自己保護的誰,什麼又是革命。他們如此的義無反顧。

也許《十月圍城中》中都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情節,但我們應該相信,那個年代的本質就是那樣真實,是用鮮血染紅的十月。

十月圍城觀後感21

值得肯定的是,《十月圍城》是近年來華語大片中難得的佳作,也將有成為經典的可能。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它如何完美無缺,而是因為它認真嚴謹的製作模式比起今年賀歲檔中的《花木蘭》、《刺陵》、《風雲2》、《三槍》這些純粹混錢的作品來説已是鶴立雞羣。而《十月圍城》,也讓我看到了一眾華語影人所具備的足夠的勇氣和誠意,以及對待大製作電影的精益求精的態度。

作為一部投資過億的影片,《十月圍城》擺出的架勢亦頗為壯觀。首先,映入眼簾的自然就是十多位國內頂尖的巨星或者演技派的加盟。其次,就是電影在“硬件”做出的巨大努力,這個劇組耗資幾千萬打造的舊香港場景在電影中顯得十分逼真,突出了極強的歷史感,容易令觀眾即刻入戲。這部電影的場景構造不僅彰顯視野之宏大且注重追求細節的營造,幕後精英們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給人以華語大片的細緻之感。再者,電影又通過攝影與剪接等技術手段達到了導演想要的效果,符合影片的主題,可謂環環相扣。而片中的配樂更是風格多變,成功地渲染了影片所要表達的情緒,讓觀眾愈發投入到這場慘烈的戰役之中。

所以説,這些都是值得褒獎的地方,《十月圍城》在“硬件”方面的相互作用可謂相得益彰。

這部電影的巨大成功,不僅得益於“硬件”方面的突出,也在於文戲刻畫上的出眾。可以説,這個保衞孫中山的“老套”故事,在編劇的妙筆下,煥發出別樣的生機。《十月圍城》脱胎於監製陳可辛父親1973年的一部電影《赤膽好漢》,對於這個歷史感極強的故事,改編起來便需要莫大的勇氣。而最終呈現在銀幕上的,則是一幕幕紮實而精彩的文戲,並通過演員們精湛的表演傳達出故事所帶來的內容。總的來説,《十月圍城》文戲的篇幅較長卻不拖沓,同時又讓“好看”與“深刻”並駕齊驅。簡單一句話就是,不悶且有戲。文戲的精彩程度甚至可與好萊塢的經典電影相媲美,不得不令人歎服《十月圍城》在文戲上的獨特魅力,這更加説明了如今大華語時代背景下的香港電影已經具備了挑戰歷史題材的能力。而片中的那些人文情懷、民族氣節、精神內涵也在短短兩個多小時之內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然而對於動作方面,你首先期待的不是動作指導董瑋,而是功夫巨星甄子丹。這不奇怪,因為翻看董瑋的履歷,有名的作品實在有限,比起袁和平、程小東、洪金寶這些得獎專業户來説更是顯得毫不起眼。於是,《十月圍城》這部電影,對於大多數男性觀眾來説,最期待的則是甄子丹所帶來的“甄功夫”。不過,如果以動作場面作為對《十月圍城》的第一期待,未免有失偏頗,但也不至於失望而歸。直接點説,這部電影的動作場面並不頻繁,而是大量集中在了結尾一段。片末,黎明、李宇春等人紛紛上前廝殺,而董瑋的動作設計也極盡討巧,將非打星出身的他們塑造得像個十足的功夫高手。其中最為精彩的一幕則是甄子丹的“跑酷”橋段。甄子丹上下翻騰穿梭於迴廊間的不斷跳躍,讓人驚歎於這位年過不惑的打星身手還是如此敏捷。

可以説,董瑋和甄子丹這次在動作場面上的再度合作,是繼《畫皮》後的一次較大飛躍。

在這部羣像電影中,演員的表現是成敗的關鍵。而縱觀《十月圍城》的羣星,表現最出色的當屬謝霆鋒,並不是他的演技超羣,凌駕於那些老戲骨們之上,而是在於其與劇本的關係緊密相連。阿四這個角色,很直接也很討巧。這個角色的成功在於沒有一“傻”到底,而是通過人物間的對峙使之漸漸成長,層次分明,是這部羣像電影中最為立體的一類。而演慣苦情戲的謝霆鋒,在影片最後更是掀起了一陣高潮。可以説,謝霆鋒的阿四是全片塑造的最為成功的角色。此外,王學圻和甄子丹的兩條主線也都十分搶眼,王學圻不用多説,把一個原先畏首畏尾的商人到後來奮起反擊的革命者詮釋得淋漓盡致,將人物的變化起伏都把握得很是到位。而甄子丹的表現也很是給人以驚喜,迥異於以往《殺破狼》、《導火線》中的“爺們”表現,此次凸顯出的則是人物的苦衷,而且甄子丹直至最後才大打出手,因此很是考驗其的文戲功底。好在,甄子丹繼《葉問》後的出色表演配合劇情的起轉承合,把沈重陽這個複雜的人物演繹得感人至深。

再者,梁家輝和任達華這兩個老戲骨表現一直沒有大搶風頭,而是發揮着襯托幾個主要人物的作用。片中作為陪襯的女性角色,周韻看似註定被淹沒在男人戲中,但戲份不多的她們在某些時刻仍留下了驚鴻一瞥,令人印象深刻。從整體上看,通篇的女性角色就屬李宇春飾演的方紅戲份較為吃重,雖然剛出場就和曾志偉一樣引發了一陣笑場,但李宇春對這個人物的塑造顯然是漸入佳境的,而最後仿似爺們一樣地慷慨赴死也賺取了不少粉絲的眼淚。

如果把《十月圍城》比作一場戰役,那麼這將是繼《投名狀》與《集結號》後的一場最爺們的戰役。銀幕上,無論這場戰役打得慘如何慘烈,留給我們的都是無間歇的心靈震撼與深沉感動,此外還讓走出電影院的觀眾有着無盡的回味與思考。而這部電影在各個層面貌似都做得滴水不漏,片子的誠意有加與難能可貴都值得讚揚。

它沒有過分渲染爾虞我詐與黑暗主題,而是讓人看到了華語電影的美好希望與光明一片。

十月圍城觀後感22

李玉堂是個忽悠沒錯,他本身講的也很簡單——明天能不能請你來保護一個人。開頭就有民主分子被當街爆頭,最後戲班被滅門,都是因為跟革命沾了邊——時局如此,只有跟革命沾邊的人才需要被保護。

鐵扇公子是江湖人,他自然知道再入江湖也就是再將生命交付。

報社的全是文人,他們是自己選擇了危險,為的是自己的理想。

阿四叫來的腳伕是朋友,阿四和李玉堂平時為人不錯的,出手大方還給大家米糧,腳伕們覺得自己被尊重,為朋友出力是義氣。

和尚王復明説打完這一架,他就能回少林了,不知道有什麼故事。但他執意在最後喊出自己的名字,大丈夫頂天立地,他也是江湖人,他來是為了自己的榮譽。看名字應該是反清復明的背景,三百年不忘初衷,替別人的江山流血,只為驅除韃虜。我覺得他的死最令人唏噓。

李重光是少年人,少年人不畏生死,他來理所應當。沒有留住他,是他的那個老師的錯。包括方紅,阿四和裏面的未成年人。都不該被拿來犧牲。但是沒辦法,往後日本人來了,還是大批大批的孩子要去死。

因為少年人太脆弱了,他們的生命力完全比不上三四十的老男人。

將近十年後,最讓我喜歡的片子還是功夫片。中國功夫被人打假,被人恥笑,被人調侃。但是還是最好看的東西。因為這裏面寄託了我們對人的最好的感情。

這裏的孫文並不是那個被人譏笑喜歡搞未成年少女的大革命家,他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所有的小人物捨生取義,為的是一箇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當一個你覺得可以信任的人懇求你時,你就自然而然的毫不懷疑的答應,甚至付出生命。從春秋戰國開始,無數次湮滅在歷史洪流,又不斷地被人掀開。成為一代一代人對人性的期盼的理由,築成對美好會到來的決心。

這就是俠義。

無關於任何的背景,革命也好民主也好,任何什麼都好。只要有不平的事情,就會有人捨生持劍,力挽狂瀾。

他們就是俠客。

比如一代宗師,説的是俠客們雞零狗碎的日常生活。而十月圍城,説的就是俠客們最終的歸途。

十月圍城觀後感23

清末民初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面對腐朽的統治,祖國的備受欺凌,湧現了一大批捐軀赴國難的能人志士。革命難免要歷經苦痛,流血犧牲更是不可避免的。林覺民寫下的《與妻書》曾打動過很多人,“不幸而生今日中國”這樣的訣別道出了壯士的無奈,他説死無餘憾,只是放不下所愛之人。革命者志向高遠,情懷而已,但一身的兒女情長,真是難能可貴。電影《十月圍城》可算是兩者兼而有之,劇烈的情感衝撞讓人難以平靜。

陰雲密佈的時代背景,百年前的香港街區風貌,影片用革命黨的活動帶出了故事的主題——刺殺與保護。任務説起來“很簡單”:孫中山要來香港謀劃革命,一幫人實施保護行動,為他的整個行程保駕護航。到了後來,每分每秒都牽動着人物的安危,每往前走一步都意味着有人要付出生命。

《十月圍城》究竟好在哪?為何帶給觀眾這樣的震撼?不為別的,因為它站得很低很低。英雄畢竟遙遠,《建國大業》是革命的宏偉史詩,普通如我們,只能是仰望一個個偉人在艱辛歲月裏的拼搏。而《十月圍城》,是老百姓自己的建國大業,像連環畫般講述着平頭百姓書寫的歷史。我們為善良而感動,為愛而感動,不為革命。

中國在黑暗的滿清末期尋找一條救亡之路,革命黨人為理想獻出所有。但是,尋常的人,他們不懂得什麼是革命,不明白犧牲的壯烈情懷,只是簡單地為人性中的各種善良,為生活中的各種美好而努力。有的人就是盡忠,為了報答在茫茫人海中給自己立錐之地、幫自己成家立業的恩人;有的人就是盡孝,為了完成父輩沒能實現的心願;有的人就是守義,為了萍水相逢卻肝膽相照的兄弟;有的人就是守節,讓世人知道自己不是沒有尊嚴、不是自甘墮落;還有的自然是跳脱不了一個“情”字,或是一見鍾情,或是未了餘情,或是血緣深情,或是一腔痴情……

這些小愛不僅微不足道,甚至略有瑕疵,他們不夠聰明,不知變通。不是那麼心甘情願的革命,要談條件,要講情面,有的人騙了人,有的人傷了人。但正因為這樣,這些最普通的情感才如此真實,微不足道的小愛加在一起,就是大愛無疆,就成了一部《十月圍城》。導演很聰明的把人性中積極的因素匯聚到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能量,讓中國從滿清腐朽的時代一直進化到今天的原因,不止是精英階層的協商、疏導和運籌帷幄,最尋常、最普通的人,正在做的事和能夠做的事,都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力量。我們感謝乃至欽佩我們自己,原來一直是我們看輕了自己。

《十月圍城》也講犧牲,不同之處在於,犧牲者都是小人物,他們的死,不是悲壯,而是引人憐憫。他們人數眾多,連名字都無法被人銘記。影片用字幕交代了幾個主線人物的姓名籍貫和生卒年份,大有為無名者立碑正名的意思,背後的聲音就是——請不要忘記我們。經過愛國主義的包裝和孫中山的大段旁白,把革命情懷渲染得濃郁沉重。不得不説這確實行之有效,講到了點上。這種東西不是綁架,也不需要推己及人,它只要引起你的共鳴和思索,那電影就成功了。《十月圍城》裏的死亡不是振臂高呼口號,它的煽情時刻固然帶着商業片特有的色彩,可如果仔細考察結尾,革命黨的理想和血淋淋的現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無數人會問,這樣做值得嗎?值得為一個不相干的人這樣嗎?人性的自私總會讓人拋出類似的疑問,國難當前,要裝作渾然不知、苟且偏安也可以,但有熱血情懷的人無法坐視不理,他們要喚醒周圍的人,捲入革命的洪流。比起做出革命浪漫主義姿態或者直接昇華主題拔高一切的做法而言,我個人非常喜歡《十月圍城》結尾的一幕。介於動容和落淚間的情感往往是最複雜的,孫中山要離開了,他看見的只是香港的風光,山頂、半山還有近海的碼頭,可他的視線好像穿透建築的遮擋,見到了那些為之流血付出、不計回報的人。也許他還看見了中國的未來和民主的光芒,即便熟知歷史的我們知道,他耗費了一生也沒能完全達到這個目標。

一直以來,我都不喜歡革命,我恐懼它巨大的破壞力,厭惡它血腥的後果,我討厭它可以隨時成為攻擊異己的工具,我更憎惡它不斷變化的面目,吞噬自身兒女時比吞噬敵人更加兇狠。所以,我看《十月圍城》本不圖它什麼,卻意外的被一句話觸動“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叫革命。”應該説這是我見過的關於革命最好的解讀,它讓我在一瞬間和“革命”這個詞握手言和。我可以厭惡革命,可以反對主義,但是對於革命者,對於為主義赴死的人,甚至被主義吞噬的人,我心懷尊重。在衰敗、痛苦與危機重重的年代裏,青年們“閉上眼就能看到中國的明天”,這種深刻的幸福與樂觀,今天的我們從未體會過。在某種意義上來説,《十月圍城》展現給我們的,不是為革命而革命的志向,而是為愛,為幸福,為明天做出的努力。

的確,我們選擇的不是革命,而是比革命單純很多的東西——愛。

十月圍城觀後感24

陳少白,書生,堅定的革命黨,典型的我最討厭的那類革命片裏的角色。

偏要單獨聊聊他,因為演的太好。

是,一般革命黨都是如此,信仰革命,不擇手段,大義滅親,往往卻都是大肆宣揚的,歌頌偉大的保大家舍小家精神。本片卻沒有給他過多修飾,顯得他有點討厭,實際上仔細看的話是非常合理的。

他很聰明,相當於革命黨裏的頭腦擔當,包括保護孫文的辦法,全程中的規劃和指揮。開頭,趕鴨子上架一般的要李玉堂支持革命,有點利用二人友情。可是他堅持革命是最正確抉擇,就像現在好朋友之間賣安利一樣。

他懦弱,戲班被血洗,剛開打他就跑了,但仔細想想也知道他手無寸鐵也無功夫,尚需組織孫先生來港,非跑不可。在孫文母親家裏的時候一直在抖,一直在抖,豆大的汗珠往下掉。一方面是自己的職責所在,信仰所在,另一方面崇光和自己的性命攸關。眼看着朋友兒子要死,顫抖着開不了槍,一方面是矛盾,一方面他也真的沒勇氣。

同樣是這樣一個懦弱的要死的書生,揹負着一份使命,自殘打倒看守以脱囚。每時每刻準備犧牲。帶頭在保護孫中山的第一線。撲倒要向黃包車開槍的警察。最後時刻終於開槍。

嚴孝國説,你這樣一個沒用的教書匠,不可能成大事。陳少白是沒用,卻成了大事。

全片,保護孫中山那段平民的悲壯特別感人,另一個讓我反覆回想的瞬間就是陳少白阻止李崇光作替身,還是那麼沒用,甚至連意志也不堅定,因為過不了自己這關眼含熱淚,卻又在無奈中默許。這個人物形象真的非常立體,革命黨人以家國為己任,不代表他們就無所畏懼,十全十美。他們其實就像陳少白一樣,有各種各樣的毛病,可最終他們,做到了。

最後咖啡兄腦殘粉補充發言

全片陳少白都給人一種唯唯諾諾畏畏縮縮的感覺,唯一堅定的就是要革命,從一個人本身來説確實比較討厭,但也很真實,咖啡兄的演技從來不需要證明,這個角色不讓人喜歡卻讓人信服。

十月圍城觀後感25

近來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觀看了有鍾漢良、吳孟達等新主演的新作《十月圍城》影視劇。深刻領悟到一個道理:時事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改變一個人的理想。“時事造英雄”!

晚清時期,大清王朝風雨飄搖,各地反清鬥爭風起雲湧。同盟會組織在全國各地祕密組織“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鬥爭。香港和廣州地區是革命鬥爭的前沿陣地。

生活在當時的香港的普通車伕王阿四,也是本影視劇的主人翁,和阿純姑娘一起過着平淡而貧窮的生活。整天為着生活和治好阿純的眼睛而努力工作着。有時候為幾個銅板勞累了一天,卻發現離治療好純姑娘的眼睛卻是那麼的遙遠——需要500大洋。這時候的他,只為這些錢和過自己的小日子,對世事變化毫不關心。“革命”兩個詞在他那裏就是亂黨作亂。

李重光,跟阿四長相相似。在一次掩護孫中山安全離開的時候被當時正在上任途中的廣州將軍鐵山刺殺。其父親李玉堂悲痛之下為了保住李家,防止鐵山對李家的追查,不得不以高價聘請阿四替李重光。這時的阿四,極不情願,被逼的答應。這時候幫助李家,在他看來,就是找死。之所以留下,僅僅是因為李玉堂給了他較高的費用。這時候的他是一個為個人利益是圖的人。

在李家,他逐漸的幫助李玉堂化解了多次來自鐵山的追查和挑釁。保住了李家,贏得了李家的讚賞。直到李玉堂為阿四而死那一刻,阿四真正意識到當李重光的使命——整個家族的安全,李玉堂的革命遺願。這時候的他幾乎接近革命黨。雖然偶爾也會鬧鬧脾氣,但大方向已定。他實際上已經走上革命道路。

當阿四把自己經營的廣州華南機械製造總局炸掉之後,他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有一次其岳父區肇新問他為何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要去玩命。他説,自己一點家產能夠幫助自己過好的自己的小日子,但是這些錢能幫助那些勞苦大眾關上好日子嗎?自己會安心嗎?不會!這話雖然簡單,但是裏面已經濃厚的包含着革命的“天下為公”理念。着實讓人感動。

即使在革命黨和鐵山都把他當叛徒的時候,他依然堅定的為革命做事。用種。種實際行動挽救了眾多革命者的性命。保護了孫中山的安全。保護了革命的勝利果實。

這一條線走下來。一個動盪的年代,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是人民大眾生活痛苦的年代,也是人才輩出的年代。一場場的挑戰,鬥爭,抗爭,逐步的把一個平庸的世俗百姓塑造一個堅定的革命者。這其中除了他本身的聰明才智外,最重要應歸功於時事。英雄從時事而來!時事造英雄!

十月圍城觀後感26

影片中所有的人都為了保護孫中山前仆後繼,不惜犧牲生命,他們維護的不是孫中山這個人,而是民主,他們把革命的希望寄託在孫中山身上。感動的同時,又覺得悲傷,這樣的犧牲,換來的卻不是民主的國家。

胡軍飾演的閻孝國無疑是劇中第一大壞蛋,但是他卻不打他老師,只能説他是個可悲的愚忠的人。甄子丹飾演的沈重陽連自己的妻兒都照顧不了,只知道賭錢,他拼死保護李玉堂,是為了保護他女兒的爹。真是太可悲了。黎明飾演的乞丐劉鬱白,為了一個女人,家破人亡,為革命犧牲這個結局倒叫他的存在有了一點意義。謝霆鋒飾演的阿四,甚至可以説有點傻,卻是非常的衷心,拼死也要保護少爺,常常説的一句話就是隻要主人高興。梁家輝飾演的陳少白,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一心想要革命,可是還真的是無錢也無力。王學圻飾演的商人李玉堂,起初一直申明只出錢不出力,幫助陳少白革命,卻想要自己和家人置身事外。直到,他誤以為陳少白被人害死,才出頭去組織保護孫中山的活動。李玉堂一直不允許兒子參加革命。可惜,王柏傑飾演的少爺李重光一心想要參加革命,願做孫中山的替身,最後更慘被閻孝國殺死。可憐李玉堂中年得子,卻老年喪子。李宇春飾演的方紅是任達華飾演的方天將軍之女,在父親及戲班被閻孝國手下殺害之後,她決定做父親想做的事情,故加入保護孫中山的行列。巴特爾飾演賣臭豆腐的王復明,因為目睹李玉堂與探長史密夫對峙,而佩服李玉堂,故參加保護活動。曾志偉飾演的史密夫開始是外國人的走狗,最後卻暗中幫助李玉堂等人。他也是個明哲保身的人,但仍未泯滅的愛國心促使他暗中幫助李玉堂。這些革命黨為了保證孫中山可以順利來港開會,安排李重光做孫中山的替身,前去探望孫老夫人,最終一一犧牲,僅留陳少白和李玉堂。過了明天,阿四就要娶阿純了,方紅就會帶了方將軍回老家,王復明就要回少林寺,過了明天,只要過了明天,可是,他們都沒有明天了。

結尾的時候,李玉堂抱着李重光的屍體,埋怨他不老實待在家裏,令人唏噓不已。或許為了孫中山來港開會,就要犧牲這麼多人的性命不值得,但是為了他們的夢想民主,他們全都心甘情願。為了實現夢想,革命前輩前仆後繼,明天也許是光明的。就為了這個希望,去努力吧。

十月圍城觀後感27

“我一閉上眼睛,夢裏全是中國的明天!”看完電影《十月圍城》,我茫然地閉上眼睛,心被這句話塞得滿滿的最新十月圍城觀後感最新十月圍城觀後感。

真的被感動了!

為了推翻腐敗的清政府,為了保護孫文安全離開,那些社會最底層、卻有着強烈愛國心的人們,毫不猶豫地為之付出,為之犧牲。感動於他們的壯舉,感動於他們的那份信念!

每部成功的電影都有一個或多個優秀的人物形象,《十月圍城》也不例外。在所有的主角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重光和阿四。

先來説重光吧!

這個大商人李玉堂的十七歲兒子,善良,堅定。雖然年紀尚小,卻早已立志要拯救四萬萬中國人民!他“幸運”地被抽中作為孫文的替身,以轉移敵人的注意力,使得其能安全離開。應對年邁的父親和親如兄弟的車伕阿四的苦苦哀求,他都沒有退縮。他説:我十七年的人生,原來就是為了這(代替孫先生的)一個小時啊!他無悔地上路了,無悔地忍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暗殺行動。表面上他很勇敢,但是請不好挖昂機,他但是隻有十七歲啊!他還是一個孩子呢!他也害怕,他亦恐懼。那雙不停顫抖着的雙手和那雙滿含淚水的眼睛説明了一切。但是,他不後悔,這是他所鍾愛的事業,這是他所鍾愛的中國!為之犧牲,何等光榮!

重光的信念與勇氣,令我動容!

再來説阿四吧!

這個連字都不識幾個的“卑賤”的車伕,渾身上下卻有着無窮的魅力。他不聰明,卻淳樸無比。他鐘愛照相館老闆的女兒阿純,真心實意地想要娶她。在護送重光(孫文)的前一天,他送了阿純一張賀卡,上方説:明天后,我娶你。這是阿四在報紙上找了很久才尋得了六個字!看了這個畫面,我當場就忍不住要哭。沒有明天了,阿四!你沒有明天了!但是,中國有!阿四以前説過:我只要一閉上眼睛,夢裏全是阿純!當他永遠地睡過去的時候,我看見他在微笑。他永遠都和阿純在一齊了吧……也許他並不知道革命是怎樣一回事,但是他覺得,少爺重光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他緊緊地追隨着他,追隨着這個從小教他寫字,陪他説話的兄弟。他思想單純,卻長存於歷史!

看完電影,我一向在想,他們真的,什麼都不怕麼?

當重光拉着阿四的手,對他説離出發還有一分鐘,還有30秒,還有15秒……57,58,59……的時候,他在想什麼呢?想他年邁的父親?想他早逝的母親?還是想着中國完美的未來?但是,他有想過他自我麼?他有想過他的性命已是在倒記時麼?沒有!這個帥氣而勇敢的男生,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當阿四拼命地抱住壞人的腿,不讓他追趕重光(孫文)的時候,他又在想什麼呢?想阿純麼?想她的笑?想她的聲音?想他們完美的明天麼?他想要娶她啊!為了她,也是為了中國,他無所畏懼!

還有那個捕快,臨死前想的全是與妻兒以前共度的歡樂時光;臭豆腐,臨死前大喊:我叫“王復明”!我叫“王復明”!是的,我記住了,永遠會記得你!

還有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無悔地在這1小時裏相繼獻出性命。小則17,大則30。乞丐、少爺、商人、捕快、路邊小販……他們都是卑微的、也許是互不相識的小人物,但是,他們卻都有着一顆崇高的心!他們的年齡不一樣,身份不一樣,地位不一樣,但是卻被緊緊聯繫在一齊!為了中國,為了明天,他們在同一天獻出性命!

多謝你,孫文!多謝你,重光!多謝你,阿四!多謝你,臭豆腐!多謝你,乞丐!多謝你,捕快!多謝你們,為了中國的明天不懈發奮、為之獻身的人們!

多謝你們!讓咱們擁有如此完美的未來!

十月圍城觀後感28

這天擠出中午的時刻看了《十月圍城》覺得很好。最喜愛謝霆鋒扮演的阿四,阿四的天空比任何一名主角都小,小卻赤誠純真,簡單的執着,不管是為了多偉大的目標,他只是忠誠的想老爺和少爺安全,他們不光是收養僱傭他的主子,更是他的家人,他的家人最重要,還有他對瘸瘸的阿純那種不計較的愛,對她寵溺的笑時讓人真的很温暖。一向喜愛謝霆鋒,可能正因喜愛那種玩世不恭的氣質,不管他有什麼負面正面的消息,都挺喜愛,大概主要還是正因他長的帥啊,呵呵。李宇春的主角很討巧,出場很一般,但結局設計的很好,但是她戴的那個女扮男裝的帽子真是怎樣也不如畫皮裏的孫儷可人,怎樣看也是十足的男生相。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陽是一個只有輸贏的賭徒,他的人生全在賭桌上,但是在為了女兒長成能夠認可他這個父親,他不管革命、國家,用自己的命迎接最後一場賭局。

看完電影眼睛哭的有些腫,明明知道革命題材總是要犧牲,讓人動容,還是正因每位義士的慘烈而難以自持,最讓我難受的是阿四知道少爺是替身時的痛苦,還有陳少白目睹亦徒亦子李重光被殺時的無奈和心痛!這部電影真的不錯,情節和視效,陳可辛的電影還真是部部值得看。

十月圍城觀後感29

電影,《十月圍城》是一部成功的,電影;無論從聲音效果,視覺效果,武打場景;都能夠非常吸引人;其故事情節,簡單;主要是保護孫中山先生到港的安全任務;主要情節在於,到香港前的一系列鋪墊工作;主要是招聘各路豪傑,宣傳革命思想;團結革命英雄;一些經典鏡頭,在於感情戲上的細膩;在血腥的背後,也透露出革命英雄的兒女情懷;很多鏡頭多展現出了革命同志的柔情,友情,親情,愛情;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飽滿,更富有真實感;導演達到了一種不為藝術而藝術的境界;

孫中山先生到港後,革命同志為了保證孫中山先生的安全及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召開一次團結的會議;陳少白同志,毅然提出要假扮孫先生一計;從而展開了更加激烈的劇情;可謂是過五關斬六將;清政府為追殺孫先生已經下了死命令;革命英雄,與清政府的殺手們,展開了殊死的博鬥;他們為了推翻清政府的偉大革命事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中國後繼革命做好了鋪墊;在推翻清皇朝的歷史進程中他們是革命性的英雄;值得我們懷念;

片中,有數次摧人落淚的鏡頭,阿四,勸阻少爺不要去參加假扮孫先生的活動;陳少白先生因與重光的父親是生死之交,曾答應其父不將他們家的獨苗拖入革命的泥沼;而不幸在抽籤誰假扮孫先生的過程中,重光不幸中標;讓陳少白陷入了兩難境地;唯一的一個耶魯大學的獨子;也被導演無情的安排進去了革命的鬥爭中去;梁家輝先生演技非常了得;影帝自有大家風範;但是為了革命事業也為了其女兒有更好的未來;他還 是執行了這種悖論;在最後保護重光父親時被,清軍匪頭一馬撞、死;慘烈報國;

到港的12小時,展開了,刺殺,與反刺殺的爭鬥,武打設計的非常好,尤其,是籃球運動員,巴特爾的加盟,讓影片的高度提升了一個檔次;我覺得導演非常善於利用一般與特殊的關係;一些特殊的人,比如説人的高度,特別高,或是特別低的特殊個體如果運用的好,是能夠極大提高電影的觀賞性;與娛樂性;這也應驗了一種管理名言:“沒有,垃圾,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

電影是不錯的電影,唯一的不足是在思想深度的表現不夠好。

十月圍城觀後感30

週六下午看了電影《十月圍城》,為了甄子丹的出彩打鬥而去,這點沒讓我失望,後半場追殺戲驚心動魂,印象深刻。而引人深思、更有意義的卻是其中人性的表達。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

一羣人為了一個重要的任務——保護孫中山齊心協力,最終以生命的代價完成了使命。令人深思之處在於,完成光榮使命的這羣人並不是光彩照人的英雄,而是一羣普普通通的人,其中有孫中山的追隨者,有報社職員、青年學生、街頭小販、警察、戲班演員、車伕,甚至還 有乞丐、賭徒,這樣的人完成這樣的任務,真是一種巨大的反差啊!

可是,劇情又很真實,在當時的環境裏,在革命火星剛剛燃起時,哪有多少精英團結在革命周圍呢?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的大意義在哪裏?有些人確實是因強烈的愛國之心和民族大義勇於獻身,而在這條自己選擇的路上他們也有恐慌害怕,如梁家輝演的報社社長、孫中山的替身——李玉黨的兒子等,但他們為信念而戰,信念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

更多的人是怎樣投入到革命中來呢?富商李玉堂從同情革命,為革命黨捐錢到沒辦法與革命黨脱離干係,到最後自覺為革命做事,而在革命和兒子中間,他有着私心,哪怕自己已被捲入這場洪流中甚至已準備赴死,仍然不希望兒子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失去生命,這是真實的人心。

車伕阿四,乞丐劉鬱白、甄子丹演的賭徒、巴特爾演的小販並不懂什麼革命的道理,並不懂什麼民族大義,可在而對死亡時也是那麼堅決。阿四隻是知道老闆對他好,他死心蹋地回報老闆,這是樸素的人倫感情;乞丐為情所困,李玉堂對他多有照顧,並且為他贖回了傳家之寶——鐵扇,有報恩之心,同時情感上的傷痛時時折磨他,使他對生的眷念不是那麼強烈,所以同樣視死如歸;賭徒因賭而離婚,為了錢而向朝庭鷹犬通風報信,但為了父女之情,為了女兒將來認他一聲“爹”,他豁出性命也要保護李玉堂,為保護孫中山的工作做了很大貢獻;小販有着自己樸素自然的價值觀、對錯觀,認可李老闆,同時也想表現自己的功夫——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加入了這個集體。

再看李玉堂,崇尚堂堂正正、憑良心做人,但在明知赴死,卻又不能向眾人坦言時,他的內心承受着剪熬。做為一個有地位、有文化、有良心的商人,他懂得大義,但其他人不懂得,若以大義昭示定難成事,他不得不隱瞞使命的危險性,而這違背了他的做人原則,其內心的痛苦讓人動容。

孫中山將人分為三系,其一為先知先覺者,為創造發明;其二為後知後覺者,為仿效推行;其三為不知不覺者,為竭力樂成。毫無疑問,孫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是先知先覺者,他用革命的語言把人劃分為此三系,並認為無論哪一系在社會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其實,車伕阿四,乞丐劉鬱白、賭徒、小販等這些“不知不覺”者,既可能是社會的推動力量,也可能是社會進步的阻礙力量,他們就象是工具,被好人利用可能做好事,被壞人利用可能做壞事。他們就是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的代表,他們中有的成為了英雄,有的成為了敗類,而英雄或敗類很多時候不是他們自己有意識的選擇,而是在社會洪流中隨波逐流的結果。他們只是追求跟自己密切相關的利益——金錢、人情、親情、微不足道的信念、他們自己心中的義等等。

雖然不知不覺者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對於人生,還 是有些主動性更好,因此,做不到先知先覺,就盡力提高認識、學習進步,跟上時代的步伐,爭取做那後知後覺者吧!而且,還 應該藉助後知後覺者,在積極、進步的方向上實現更大的價值。

十月圍城觀後感31

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拍攝的電影《十月圍城》,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優秀的作品。首先,就電影本身來講,剪輯配樂及演員的表演功力都相當不錯。

從配樂方面講,這部電影的配樂採用的事既悲壯又悽美的旋律,旋律多變,但又很恰好地配合上了畫面上的故事情節,讓觀眾隨着影片悲傷歡喜,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那驚心動魄緊張悽美悲壯的“護孫”行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陽在精疲力竭即將喪命的時候,影片沒有采用任何配樂,只是有那凝重困難斷斷續續的呼吸聲來烘托故事情節、人物狀況。這種處理效果能夠打動觀眾,再好的配樂也終是比不得那垂死時的呼吸喘氣聲來的感人、打動人心。

從剪輯方面講,這部影片的剪輯也很成功,武打場面和追蹤場面都很扣人心絃,最精彩的兩場莫過於由黎明扮演的劉鬱白大戰數十名清兵及由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陽大戰清廷高手的打戲。黎明扮演的劉鬱白在大戰數十名清兵的時候,我們不是看武打場面得知戰鬥慘烈的,而是由屋內李少白等人的糾結擔心傷痛,屋外劉鬱白叫聲慘烈,衣服被拉扯地七零八落、東鱗西爪這正側兩方面的拍攝手法得知的,這種手法將劉鬱白這位小人物的英勇頑強淋漓盡致呈現在了觀眾的面前;而沈重陽大戰清廷高手則更多地是從正面拍攝,武術的一招一式都展現在觀眾的面前,讓觀眾身臨其境般地為沈重陽捏了把汗、揪了一次心。

從演員的表演上看,我不得不對老演員生出佩服之情,我很喜歡白學析和梁家輝他們二人的表演,白學析扮演的李玉堂和梁家輝扮演的李少白形象豐滿、表演生動,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是那麼地恰如其分。同時我佩服吳軍和謝霆鋒的表演,吳軍扮演的是分不清是非只知愚忠清廷的聞孝國,即把他的兇狠表現出來了,同時也把這個人物愚忠的可悲表現出來了,看後是對他既恨有同情。而謝霆鋒扮演的阿四,既有小人物身上的不足,但更多地史閃着熠熠發光的優點,他心裏想着地史娶阿純,報答主人李玉堂的恩情,也對少爺李重光有着兄弟般地照顧,他為少爺李重光擋下那一煙桿,後腦勺留下的是鮮血,那何嘗不是鐵證如山的兄弟情啊!但我對李宇春的表演就不那麼認同了,説不是為什麼,總感覺她的表演欠缺點什麼,也許是她第一部作品的緣故,難免有些生澀稚嫩。

其次,我想談談我對影片名字的解讀。我認為這部影片“十月圍城”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由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組成的阻擋清廷刺殺孫中山的安全圍城,他們甚至不知革命為何物,但依舊願意以血肉之軀當圍城的牆磚,將孫中山隔離在危險之外。法國拿破崙的凱旋門早已揚名全球,但“圍城”可曾被人記得?勝利的將士可以享受來之不易的名利,可誰曾記得那些在炮火中失去生命的普通人民大眾呢!他們是圍城,身先士卒的是他們啊。他們最先被敵人的炮火擊倒,只為了守着城內人的安全與城內即將升起的希望和曙光。那些不知名的士兵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他們,可有什麼來紀念那些在茫茫人海中難覓蹤跡的壯士英豪,為王復明、方紅、劉鬱白、沈重陽、李重光、阿四等一大羣的壯士奏一曲讚歌呢!《十月圍城》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普通大眾的奉獻犧牲,並把普通大眾當成影片的主角,我們應該會對孫中山幾乎沒露臉感到奇怪,但我們應該説這正是導演的良苦用心所致,這樣處理更能讓觀眾體會到“人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真理吧!第二層則是頌揚那些普通大眾衝出心裏的圍城。王復明、方紅、劉鬱白、沈重陽、阿四等都不是完人,他們有着囿於他們生活狀況的種.種缺點。王復明是從少林寺出逃的和尚,方紅一心只想着過安定的日子,劉鬱白為了一個父親的女人氣死自己的老父,也逼得他愛的女人自盡,沈重陽是一個賭徒,最後也把妻女賠了進去,阿四是一個帶着傳統色彩的男人,他的心中只有娶妻生兒、報答主人的觀念。但最後他們都為“護孫”行動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孫中山,這是一種衝出圍城的高尚的行為啊!而另外一種人則是很可悲,他們囚禁在自己的狹小固有的圍城裏,如聞孝國,他不是一個貪求榮華富貴的人,他想報國,但由於他思想的侷限,他只懂如“義和團”般地誓死效忠清廷,他不相信革命,極力扼殺革命,當他自以為殺死孫中山卻要斃命的時候,他最後的一句話是“學生我以報國恩了”,令人可恨又可憫!

最後,我對一個場面特別印象深刻,那就是當李玉堂抱着李重光的屍體時,他説的那句話“重光,我説了這兩天不安全,你怎麼還不聽話呢!”,然後是李玉堂那悲涼的哭泣聲,看到這一幕,我很心酸,一位老來得子的父親,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情況,千言萬語,匯成一句看似不相干卻又讓人心酸的話,言者無意,聽者卻是真真正正地感動了。李重光十七歲前都是害怕父親的,但為了革命,他反抗父親,跟父親對着幹,革命的火焰把他心中的那堵怯懦之牆焚燬了。也許他的父親之所以有這麼一句話,一是為他的死傷心,但更重要的是他為他兒子的大義勇敢驕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