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外科風雲有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1W

外科風雲是一部受歡迎的電視劇。下面小編收集整理了觀外科風雲有感,歡迎大家閲讀!

觀外科風雲有感【1】

開始看《外科風雲》了,從呆板生硬的《人義》訪談對話式電視劇乍一跳過來,感覺視覺上享受多了。

雖然這劇定位模糊,沒看時以為是醫療專業劇,看了幾集以為是低配版《琅琊榜》復仇劇,看到現在感覺就是個都市愛情劇或者中年偶像劇?但拋開大框架,拋開好多專業人士吐槽的醫學bug,陸大夫好生猛呀,莊大夫一如既往的“裝”,對比鮮明戲劇衝突強,再加上陳少聰這麼個婆婆媽媽的活寶,不少小橋段生動有趣,人物性格挺鮮活的。

開始以為楊帆就是個謝玉似的陰謀家,看到後來發現還挺多面的,喜歡這樣比較豐滿的人設,期待後續發展;楚珺的戲無聊做作,在我這兒就是黃毛的待遇,快進。另外,莊大夫的人設不太具備説服力呀,我可以忽視中英文專業術語的無縫銜接這類的細節,可莊大夫面對感情如此青澀,怎麼看都不像小學起就在海外生活學習工作了幾十年的專家級人物。而且,這個人物現在這個階段一直端着還正常,如果從頭到尾都温吞着爆發不出來,那就對靳東的演繹失望了。

十幾年前追過幾季《Grey’s Anatomy》,當時的結論是我小孩長大可別當外科醫生。外科醫生不僅要承擔生理上精神上的巨大壓力,還要時時面對靈魂上的拷問決擇,不是個有益身心健康的職業。《外科風雲》沒有給我帶來類似的震撼,不過把它當作個時裝劇看,要求就別太高了。

觀外科風雲有感【2】

最近正在看北京電視台熱播的《外科風雲》,雖然前半部分有遺漏,但看劇情大體上也能瞭解的差不多。個人認為,這部劇還算不錯的醫療電視劇,和醫生朋友們談起,也認為其基本反映了醫生們的真實工作狀況,

當然,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其中的戲劇化內容的渲染,以及涉及醫療技術的BUG. 並不影響這部劇的價值。

現在,《外科風雲》即將迎來大結局,突然想寫點什麼。雖然我不是學醫的,對醫學的理解有限,但同很多人一樣,熱衷於對醫學的關注,因為它離我們每個人很近。

當醫生不容易,這是毋庸質疑的,他們面對的不只是患者、疾病,也包括患者背後的社會,疾病背後太多的未知。現代醫學不斷進步,也從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中積累了很多,但還遠遠不夠,這決定了建立在現代生物學和醫學基礎上的醫療技術的侷限性。也導致了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的醫生的無奈。

昨天的劇情裏談到了醫藥公司老總患腫瘤的.父親,使用兒子公司的化療藥物,治療失敗,還好,老總看來懂專業,沒鬧,因為清楚他父親正是那萬分之三對藥物不敏感的患者之一。醫生肯定是想救人的,何況是那麼重要的病人,但棘手的化療藥物不敏感問題不知在哪個患者身上就會出現。所以,面對藥物的侷限,醫生顯得很無奈。

一個不懂醫學的愣頭青, 則把接診的陸大夫打了,原因是他父親同朋友一起在家燒木炭烤串,結果兩人同時發生一氧化碳中毒,送來時,他父親中毒算輕的,結果治療過程中發生急性肺水腫,病情加重,進了ICU, 這時家屬不幹了,這人沒治好,怎麼越來越糟?醫生沒法解釋清楚,結果家屬急了,就動手了.......

醫生在處理表象症狀時, 往往會遇到新的問題, 也許患者本身就有基礎病,突發狀況成了誘因。面對問題,醫生只能對症處理,而患者家屬哪裏會想那麼多,認為以前沒有的症狀,進了醫院才有, 一定是醫生治壞了。醫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向患者講清楚那麼複雜的醫學問題,所以,面對醫學知識缺乏的患者及其家屬,醫生很無奈。

從美國回來的外聘專家莊恕,在劇中簡直是個倒黴蛋,沒能如願搞清自己當護士的母親當年在醫院醫療事故中的冤情不説,還惹上了一堆新的麻煩。

莊曾丟失妹妹的養父在尼石流災害中受傷,結果在醫院救治過程中不幸感染上耐藥菌株,成了唯一的感染死亡者,為此,險些被自己不知真相的妹妹告上法庭。後來發現,林姓患者感染死亡,不只是由於其體質差,又有胸外傷,而且感染的是和別人不一樣的特殊菌種。儘管莊醫生萬分想救自己妹妹養父的命,但面對醫學發展進程中遇到的難題,新型耐藥菌的出現,他無能為力。不是所有人都能理性面對醫學的侷限,醫生的無奈。

劇中的另一個主角, 後來成為莊女朋友的陸大夫的媽媽在車禍中受重傷,大出血,為了在其所需RH陰性血到達之前,儘量減少其臟器因缺血導致的損傷,為搶救爭取寶貴的時間,居然大膽採用只在文獻中看過,未經臨牀檢驗的人造超低温療法,結果,人救過來了,但卻長期處於植物人狀態。莊在緊急關頭的“違規操作”,又一次讓自己在該院的職業生涯面臨危機。

所以,有時候面對必要冒險的未知後果,醫生常常很無奈。即使是面對自己最親的親人,拼盡全力,也不能挽救他們的生命。

面對患者,負責任的醫生都會盡自己所學,所見,所思,去醫治病人,但也會遇到很多超出他們所學、所見的複雜疾病,複雜患者。醫學沒有絕對的正確,疾病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都有差異,同樣的疾病,採用同樣的治療手段,也不一定都有同樣的效果,這就是醫學的尷尬,醫生的無奈。

生命是脆弱的,人進了醫院,要麼被治好,要麼治不好,醫生的經驗是一回事兒,責任心是另一回事兒,涉及醫學的侷限性問題,最難説清楚。這也是導致醫患糾紛的重要原因。疾病的治療手段畢竟有限,而個體差異往往是無限的,經過了三期臨牀試驗的藥物,用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這也是醫生們面臨的最大難題。每個患者其實都是醫學的實驗品。不是每個患者都像劇中當過醫生的患者姜守仁那樣,為醫學的進步甘願拿自己當實驗品。

傳統醫學號稱重視個體差異,有經驗的醫生可通過“望、聞、問切”診斷疾病,因人而異下藥治療,這聽起來很美妙,理念很正確,但很遺憾,其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有效性至今沒有得到科學的驗證。

醫學面對的是人,而涉及人的問題太過複雜,生理的層面的、精神層面的......每個醫生都不是萬能, 在這部電視劇裏, 我們也看到了建立在嚴格管理制度下的團隊的合作。大數據時代,為解決醫學上的疑難問題提供了便利。提高醫療的成功率,也需要依靠醫療大數據的不斷積累、共享及科學應用。

解決醫生的無奈,有待於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相信現代醫學的力量,因為它的確挽救了無數的生命。當然,涉及醫生患者兩方的醫學倫理問題,以及其他一些複雜的社會問題,另當別論。

向救死扶傷的醫生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