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抗戰影片觀後感800字(精選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導語:觀看完抗日影片之後,感觸頗深。一定要勿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奮發讀書、求知上進。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觀後感,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抗戰影片觀後感800字(精選5篇)

抗戰影片觀後感800字 篇1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了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我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麼渺小,真是慚愧之極。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華的祖國正興盛。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國旗幟,鋭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會更藍;水會更清;空氣會更清新;經濟會越來越繁榮;人民會越來越幸福;國力會越來越強盛;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祖國會因為有了我們而驕傲、自豪!

抗戰影片觀後感800字 篇2

“一九三七年那,日本鬼子進了中原,先打開盧溝橋,後進了山海關。”這首耳熟能詳的八路軍拉大栓曾經是童年裏耳熟能詳的一首歌,出自電視劇小兵張嘎。

張嘎生活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澱鬼不靈村,是個機智聰明而又頑皮淘氣的小男孩。故事發生在1945年,抗日戰爭形勢最嚴峻的時期。他和奶奶救助了我八路軍偵察連鍾連長。鬼子進村搜捕時,鍾連長為保護羣眾,挺身而出被捕,奶奶為掩護八路軍被日本鬼子殺害。張嘎為了給奶奶報仇,參加了八路軍。

在蘆葦蕩裏,他憑着自己的聰明機智戲弄鬼子一番,弄得鬼子狼狽不堪;在敵人面前,他鐵骨衷腸,“橫眉冷對千夫指”,嫉惡如仇;在老一輩革命前輩面前,他尊敬有餘,卻並不約束自己的個性……不得不承認,以張嘎為代表的一眾青少年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

我欣賞張嘎的機靈古怪。他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槍,身穿白褂,光着腳丫。他只有13歲,擅游泳,能爬樹,會摔跤,愛咬人。機靈鬼透,野氣逼人。他既是一個頑皮的孩子,又是一名優秀的戰士,倔頭犟腦卻又聰慧勇敢。

我欣賞張嘎的一片孝心。他高度發揚了“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傳統美德,“為奶奶報仇”是他覺得參加八路的初衷。在奶奶去世後,他哭得肝腸寸斷,在民族災難面前,在家庭變故面前,他還只是一個13歲的少年,民族的災難促使他過早的成熟,最終成長一名優秀的偵察員。

我更欣賞張嘎的嫉惡如仇,擁有極強的民族榮譽。即使年齡過小,但是卻異常懂事,參加八路,打日本鬼子,十分質樸的言語中藏了多少孩子美好的心願,擁有着鮮明的時代特色。

張嘎充滿那個烽火年代少年兒童應有的特質——如鮮活頑強的生命力、質樸得近乎執拗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面對苦難時的樂觀和勇敢、面對艱險時的鎮定和從容,當然也少不了他們所特有的智慧與幽默。小兵張嘎以它獨有的方式刻畫了中國抗日戰爭大背景下幾個少年兒童艱難的成長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段少年中國説難道只能説説而已嗎?不!不是的,即使我們不需要去面對那麼動亂的烽火年代,不需要面對那段崢嶸歲月,但我們仍然可以盡我們自己所能,提高自己的內涵氣質,做一個豐富多彩的當代青少年,讓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應該承擔起屬於我們的責任,努力奮鬥!

抗戰影片觀後感800字 篇3

今天,我閒着沒事看了一部動畫電影便是《地道戰》。雖然是動畫片,可講的並不是像普通的幼稚的動畫片一樣。主人公有麥包、麥米以及其他的十幾個剛上小學的孩子。講的是,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的去上學的時候,老師提醒他們不能再打鬧了。因為這是他們的最後一課。鬼子來了説着,只聽見“嘭”的一聲,守衞村莊的八路軍叔叔倒下了,老師帶着教室裏的孩子們跑到了事先準備好的地道里。可是村莊裏剩下的孩子和大人都被鬼子抓進了大牢。在地道里老師和同學們想了很多的辦法救村民們,在這之中也發生了很多的笑話;可是老師也差點被鬼子弄死。幸好老天有眼,有一句話這莫説“邪不壓正”,也就是説最後村民趕走了鬼子。

其實,我就是想説我們每一個都必須謹記國恥。可惡的日本人對我們做的一系列可怕,可恨,可恥的事我們一件都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死了多少個無辜的人,可是真的記得到這些的人有多少個。

現在的同學們不好好學習,每天想到的都是玩。覺得自己很聰明。是的,玩確實要玩,但是是要講方法的,不能只是玩。有人説:“學習的時候要拼命去學習,玩的時候就瘋狂地去玩”這也是一種方法。那些天生就聰明的人,你不學習,那麼你就會落後,有一篇課文講的就是:一個天生聰明的人沒有後天的學習就會從聰明人變成一個普通人,甚至是一個連普通人都不如的“智障”。

忘記是誰告訴我:“聰明是前提,智慧更重要”。我同樣認為只有學習是我們打敗敵人的方式。小學的語文老師説:“落後就要捱打”我一直記住這句話,是為了提醒自己只有自己強大才不會被排斥;才不會落後;才不會被人瞧不起;才不會被人欺負。每一個人都得有一種意識在腦袋裏。這樣才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越來越好。

説到這裏,我想到我們學校的種種情況,我覺得有很多我們做的很不好,難道我們應該這樣嗎?同學們,醒醒吧!要記住:“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澤國雄於地球”。

同學們!我們一起加油!

抗戰影片觀後感800字 篇4

昨天我們全校一起觀看兩部抗日戰爭《紫日》、《東北歸縱隊》。

在《紫日》這部電影片中它講述的是在1945年俄國向日本宣戰中的一位俄國女中尉娜莎和中國農民楊玉福、日本女中學生秋葉子在逃亡路上的一切困難險阻。故事一波三折,緊扣心絃,跌宕起伏,虛實並存。在廣大的原始森林中,他們經歷幾次險難之後回到了現實生活中。在森林中,他們因為仇恨幾次想殺對方,特別是楊玉福和秋葉子。在秋葉子遇險時,楊玉福幾次想讓她自生自滅,但由於我國思想傳統的深厚影響下,在複雜的心理較量下,最終還是救了秋葉子。故事虛實交換,扣人心絃,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在楊和秋葉子之間的'矛盾中,反覆地寫了楊的複雜心理。楊是個老實的農民,只因在日本侵略軍殘忍地殺了他的母親和他的鄉親後。在一次日本掃射中僥倖生存了下來,正好俄國軍隊來到,和俄國軍隊一起離開的,卻不料,陰差陽錯地進入了日本的生活區,遭到日本敵軍的反抗。與娜莎一起逃亡,並找了俘虜秋葉子,叫她帶他們走出森林。於是故事就這樣精彩地展了開來。

我很佩服楊玉福,在敵人面前,他能忍下滿腔的仇恨屢次救了敵人的族人。而秋葉子的表現與楊玉福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秋葉子在幾次閒下中想殺了楊玉福,但沒有機會,有機會時下不了手。但令人婉惜的是秋葉子為了告訴她的族人戰爭平息了被她的族人殺死了。在這片電影中,三個主人公之間的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有着很好的借鑑。都反映着在當代的國家的思想傳統:楊玉福所代表的是我國以德為思想傳統的表現,楊玉福運用得很好;秋葉子所代表的是日本的道德思想以敗失尊嚴為思想傳統的'表現;娜莎代表的是俄國軍人以服從為思想。一個國家的興盛主要表現在國民的身上,一個國民所受的文化素質之深淺關係到國家的興盛。如果國民的文化素質不深,不會關注國家的興亡,他只會關注自己的生活是否過得好不好。

在片中我也學到了一些常識:例如説在草原上發生大火時,不要順風而逃,而是在一與火絕緣處用東西保護頭部扒以地面。

抗戰影片觀後感800字 篇5

重讀抗戰家書是為緬懷過去。在民族解放的召喚下,無數熱血青年拋妻棄子,告別家鄉,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把一腔熱血、年輕的生命熔鑄成永遠的豐碑。歲月褪得掉傷痕,卻永遠抹不去情感的共鳴。

重讀抗戰家書,倍感先烈之壯懷激烈。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應牢記先烈們的遺志,從抗戰家書中汲取營養,補好精神之“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重讀抗戰家書,能讓我們得到心靈的滋養、思想的引導和精神的激勵。為和諧社會發揮更大的正能量。讓我們一同感受赤子的愛國熱忱,感受普遍戰士的為國為家一往無前的豪情,感受親人血濃於水的柔情。讓我們一同懷念那些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奉獻的年輕生命,懷念那些為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先烈們。讓我們一同堅守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守光榮傳統,堅守和平與幸福。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始終保持着愛國愛家的傳統。中華民族的愛國史中,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戚繼光抗擊倭寇,有林則徐虎門銷煙、抗日戰爭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無數的英雄人物。我們每個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體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瞭解中華民族對人類世界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全面客觀地分析我國近代之所以落後的原因和未來美好藍圖,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自己勤政愛民、奮發有為、國之棟樑。正如魯迅先生所説:"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正地進步。"所以,重讀抗戰家書,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書,呈現出愛國先烈報效祖國的矢志不渝,置個人生死於不顧,面對親情時柔情似水的鏡頭,讓我們永遠緬懷,值得學習和敬仰。

在價值觀念日趨多元的今天,我們更需要緬懷烈士彪炳史冊的功績,追尋烈士們永垂不朽的精神,通過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來校正我們的價值觀取向,校準我們的人生座標。"重讀抗戰家書"所提供的,恰恰就是這樣一種契機。

烈士遠行,英名不朽。今天,我們從抗戰家書中汲取營養,補好精神之"鈣";家國情懷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鏡子,都應對照審視自己,照亮前進的方向。在靈魂深處有所觸動,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感受到學習和弘揚優秀家風家訓的同時,作為一名國家工作人員要擔當起應有的愛國責任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