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改寫作文

古詩改寫作文

欄目: 改寫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52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改寫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改寫作文

古詩改寫作文1

冷!夜裏、我用被子緊緊的泡裹住自已,是下雨了嗎?好大的風聲啊!

早晨依然十分的冷,出門一看,雪、竟然是雪!天地之間一片雪白、咆嘯着的北風將地上的雪與白草一併捲上天空,再刮到人們的臉上。

"八月,才八月便如此寒冷!”我不禁説了出來,武判官也與我一併驚呼。身旁的將士們卻習以為常,頭也不回的依偎在火爐旁。時間久了,覺得有些冷,那股子興奮的熱流被北風吹掉後的我們也匆忙的進了營帳。

可進去了有什麼用呢?雪早己打濕了簾子,並不時的跑進帳子,即使我有狐裘與錦衾也難己禦寒吧。一抬頭見了那把威武的硬弓,平時神氣的它此時也怕被凍住吹斷了吧。與硬弓一樣"憋屈"的盔甲也無人擦拭,平時,大將軍並要好好的"養護"一番。

熬到了中午,總算有了些温度,可一想到武判官要回去了,心中自有千百滋味。憂,有位知己又要離開,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喜,他不用再受苦了。百感交雜之時,聽到了將軍營帳裏傳出的樂器,這些哀轉的笛子可沒有皇都的古琴優美,它們正在彈的曲子是那麼優傷。

再見了,我的朋友!我要送他離去!路上,我們都一言不發。過了營門,凍僵的紅旗鮮豔奪目,我們要分開了!我們共同望着那茫茫大雪,不肯説再見。“好了,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再會。”説罷,他轉身上車離開。

一望無垠的白色,靜悄悄的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只有雪上那車痕,一直綿延到天盡頭,北風呼嘯,我的心中卻有一絲暖意,有道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古詩改寫作文2

有一天,蘇軾和她的兄弟姐妹一起去遊覽廬山。因為,他們聽説唐代大詩人李白去過廬山,看過廬山瀑布,並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麗詩篇。他們也想看看這美麗的廬山。

早上一起牀,他們就開始啟程了。蘇軾和她的兄弟姐妹來到廬山腳下,抬頭一看:“啊,這麼高的山呀!”蘇軾的妹妹喊道。他們一邊爬山一邊看。他們看到山中的樹林就像一張長長的綠色的被子,小溪叮咚叮咚的唱着歌,好像在歡迎他們的到來。蘇軾和大家一起爬着爬着覺得累了,就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了下來。蘇軾説:“橫着看廬山就像山巒起伏、連綿不斷的山嶺,到處都是綠色。可爬着爬着景色怎麼變了?你們看,側着一看廬山是高聳入雲的山峯,好像一把把鋒利無比的利劍和一棵棵嫩綠的竹筍。”他的弟弟説:“是啊,是啊。你看從遠處看像一羣羣綠色的小綿羊,從近處看山霧環繞,神祕莫測。”接着,他的妹妹説:“從高處看下面是不知深淺的山溝,從下面仰望到處是懸崖峭壁。”

不知什麼時候,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瀑布,水留下來的聲音震耳欲聾。原來這就是大詩人李白仰望過的廬山瀑布。看完瀑布後,他們我一言你一語的辯論起廬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蘇軾説:“我們站在廬山的中間,看不到廬山的真面貌是因為我們就身在其中。”

遊覽完廬山後蘇軾便在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下了《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古詩改寫作文3

唐朝洛陽城內一條熱鬧的街上,此時正走着一位書生,此人姓張,名籍,叫張籍。只見他眉頭緊鎖,正想要寫一封家信,可苦於找不到人給他帶信。想着想着,他頓覺口渴。於是,便走進身邊一家酒館,老闆立刻笑臉相迎:“客官,想來點什麼酒菜?”張籍一聽,怎麼這麼像自己故鄉的口音啊!便説:“你是安徽烏江烏鎮人嗎?”那老闆臉上多了一份欣喜:“對呀,難道你也是?”“是的,太好了,我有件事正想拜託同鄉人,這不中秋節了嘛,我想給家裏寫一封信,能幫我帶給爹孃嗎?“可以啊。”老闆馬上就答應了,“我正好想中秋節回家過節呢。”“那真是太好了!”説完,張籍向老闆作揖告謝。

這之後,張籍一直在寫他的家信:當年離家時我種的那一顆小樹長高了嗎?不知道娘身體如何?他拿起筆寫寫停停,有太多想寫的內容,不知道從何説起。直到那位老闆離開當日的清晨,他終於把信寫完了。

他把寫好的紙塞進了信封,交給了老闆。正在老闆準備要走的時候,張籍突然喊了起來:“等一下,別走,讓我再看看。”他重新打開信封,仔細地將信又看了一遍,覺得可以,才放心地遞給老闆。望着送信人遠去的背影,他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説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古詩改寫作文4

傍晚,晚霞伴着火燒雲,來到了這片一碧千里的原野。火燒雲像一位千奇百怪的魔術師,一會兒變成昂首挺胸的金色大公雞,大搖大擺地快着步子;一會兒像紅色海洋中的金色小船。一會兒又好似銀杏的葉子,不時地傘着風……

村外原野上,草長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一陣陣微風吹過,無邊的原野就好像起浮的海面。土坡上也長滿了綠草。但也分得清小丘和平地。牛和羊擠在一起,就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黃白相間的大花。一個牧童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長笛,卧在一隻牛身邊的草堆旁,望着遠處的村莊,悠然自得地催着笛子。那聲音時高時底,時緩時急,時遠時近,就如同浪花翻滾的大海。

鳥雀回巢了,牧童也一個鯉魚打挺站了起來,吹了幾聲口哨,把牛羊都召集過來,數了數只數,就一蹦一跳的歡快地回家去了。路上,他一會兒踢一下小石子,一會兒追花蝴蝶,一會兒又坐在牛身上吹小笛。牧童連蹦帶跳地跑回家中,發現爸爸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飯,他的玩兒心驅使着他連蓑衣也沒脱,斗笠也沒摘,就奔出家門,衝向原野,來到草地上,躺了下來,望着星空。

他聽見蛐蛐和知了在開音樂會,整晚整晚地唱歌。他看見螢火蟲在空中跳着歡快跳舞。進入了遐想:我以後能不能成為成為笛子家?我可不可給玉兔講故事……想着想着就進入了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天下海,跟嫦娥説話,給玉兔講故事……

詩人呂巖路過這裏,看到此情此景,羨慕之情猶然而生,吟詩:

牧童古詩原文:

草鋪橫野六七裏,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脱蓑衣卧月明。

古詩改寫作文5

夏日的午後,一個人沿河邊散步,微風習習,夾雜着荷花的清香撲面而來,瞬間掃除了渾身的`疲憊,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兩岸挺拔的柳樹上有清脆的蟬鳴,好像永遠不知疲倦地歌唱,繼續前行,臨近荷花池的地方,還能偶爾聽到青蛙在水裏呱呱叫,真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盛宴。

荷花池的源頭是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緩緩流出,形成一股細流,沒有一絲聲響。想來是這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捨不得多流一點兒,也生怕流的太過湍急就會打破池面的寧靜,破壞了這靜謐的時光。你看那泉水多麼清澈明亮,像是跳動的精靈,匯入小池之後更是讓池水多了份魅力,讓池中的景色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岸邊的柳樹擋住了夏日強烈的陽光,形成樹陰,遮住水面,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避免池水因為温度過高而乾涸。樹枝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裏微微搖曳,倒影在水面上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一面荷葉剛把她那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勃勃生機,可是還沒等她完全暴露在這夏日温熱的空氣中,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隻小小蜻蜓立在了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早一點領略這夏日的美景,嗅一下這荷葉的清香,觀賞這滿池豔麗的荷花,傾聽水中別樣的蛙鳴。

眼前的這一切看得我如痴如醉,流連忘返。無聲的泉水、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陰、冒尖的小荷、可愛的蜻蜓,在夏日的午後形成了一幅色彩豔麗,明亮生動的畫卷,讓一切都充滿了詩情畫意。

真是不虛此行啊!

古詩改寫作文6

詩人張籍離開家鄉,風塵僕僕的來到了洛陽城。

光陰似箭,轉眼間中秋節都即將來臨,樹葉枯黃,都紛紛落了下來。洛陽城內,冷風陣陣,讓人們感到這世間無比淒涼,張籍禁不住湧起思想之情,他懷念故土,懷念那些鄉親父老……

張籍想想親自登門拜訪親朋好友們,順便回到故鄉去探望父母。可惜因為遇見一位正要回需要當官,沒有辦法。沮喪之季,恰巧遇見一位正要回到家鄉的同鄉,決心寫一封家信委託同鄉務必要把信轉送到父母手中,以表孝心。信中有着甜蜜祝福語:祝父母“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只怪對鄉親家人説的事情太多太多,萬一這次是他與親戚最後一次聯繫?如果這次的信沒有將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説清楚?那怎麼辦?此時此刻,張籍的內心是多麼複雜,多麼矛盾。

每當捎信的人剛要啟程的時刻,他還要將信封拆開,唯恐寫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讓父母為自己擔憂,也擔心會不會少寫。有時候甚至不能發現錯誤他也遲遲不肯將信送走。雖然每次這樣時,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會顯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瞭解張籍詩人頃刻的心情。

張籍就這樣反反覆覆地用鋭利的目光掃視這封信,他那緊鎖的眉頭正好照應了他沒有思緒的心情,此時他是多麼想回鄉啊!

張籍望着藍天多麼想高歌吶喊,傾訴着自己的心願……

古詩改寫作文7

九百多年以前,我,宋代著名的大詩人──黃庭堅準,備在清明節這天出門踏青,尋春。

我更了便衣,踏出了家門。清明時節,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小鳥在樹枝高歌,情意綿綿;蝴蝶在花叢翩翩起舞,舞姿輕盈。啊,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那樣的恬靜!罷了,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藏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在地下使活着的人感到難過,所以在這一天去祭奠死去的親人,這讓我不禁想到了齊人的故事。

某個齊人,家境貧苦,身無分文,天天到人家的墓地裏吃祭奠的東西,東西可豐富了:大魚大肉,午後小點,好酒貴酒……他就等祭奠的人走後,到人家的墓前大吃起來,吃得油嘴膩臉。不過沒有紙巾擦嘴,所以他還回家後給妻子和小妾看,對他們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裏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這種人的人生猥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想起來甚是噁心啊!

但是也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後,不要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林。晉文公三次請他出來做官,可他都謝絕了。不知道哪個人出了個餿主意:把山燒了,讓介子推下山。結果後來晉文公帶人上山時,發現他抱着一棵柳樹,死了。這麼個偉人死了,甚是可惜啊!

我認為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無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我回到家裏,寫了一首詩:

清明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古詩改寫作文8

在銀白的雪山上,一支僅十幾人的軍隊在夜以繼日地走着。突然,不知是誰打響了大炮,他們的行蹤被敵人發現了。敵人馬上躲在隱蔽的地方向他們發起攻擊。軍隊為了消滅敵人,便發起了反攻。

可是敵人眾多,軍隊不得已用上了大炮。終於躲在隱蔽地方的敵人被消滅了,但軍隊只留下了最後一個大炮。

正當他們感到高興的時候,敵軍隊的主力向他們衝來。手腳忙亂地拿出了最後一門大炮。突然間,大炮被一位英武的小夥子搶去了;他扳開拉勾,對着雪山就是“呯呯……”打響了。

“譁——”雪山驟然間崩塌了。雪像一塊塊巨石落了下來,可憐那十萬敵人,包括單于在內,全部被大雪活埋了。

可是,這支軍隊同樣也處於危急之中。聰明的小夥子馬上騎上敵軍的馬,將剩下的戰友扯上馬,飛快地逃離了雪山。

敵軍全部消滅了,小夥子和他的戰友們辭別了可汗,向家鄉出發。

小夥子快到家鄉了,他遠遠望去,他的爹孃和鄉親們早就在村口等候他們多時了。

這小夥子是誰?他就是立下赫赫戰功的木蘭!

回到家後,木蘭急急忙忙跑到卧室,脱下了征戰時的袍子,換上了一身女孩子穿的衣服。出門一看,戰友們個個大吃一驚:“呀,,我們同戰十多年了,哪曉得你原來是個女孩子呀!”

“是這樣的。十二年前,點兵的名單上有我爹的名字;可當時,我爹卧病在牀,我沒有長兄,只好替父從軍了……”

聽完木蘭的陳述,大家都豎起了拇指。

木蘭笑着説:“誰説英雄一定是男孩。你們見過兔子嗎?那雄兔總是腳撲朔,雌兔總是眼迷離,可是兩隻兔傍在地上一起走,你們哪個認得他是雄兔還是雌兔?”

“哈哈,説得不錯,女孩也可以當英雄啊!”人們都對讚歎着説。

古詩改寫作文9

一天,張籍被官臣們押送到了洛陽城裏,他在那裏關了五年,終於遇到了一位好心人把他救了出來。

這時,正值深秋,一陣陣秋風吹來,像針刺一般,讓他感覺又冷又餓,於是,他邁着沉重的腳步走進了一條繁華的街道,街上有酒家、雜貨鋪、賣藝的以及大大小小的貨攤。他買了一些肉和菜,又去山上砍了一些柴,採摘了一些蘑菇,在一棵松樹下做了一碗湯,吃飽之後,他就背上行李,進了樹林。因為小時候他的父母經常帶他上山砍柴,並摘些蘑菇給他吃的。

第二天,他經過一個飽經戰亂的村莊,那裏還住着一些人家,這時,一個瘦瘦的小女孩出現了,那個女孩身穿破爛不堪的衣服,也沒有穿鞋,她拿了一個破碗,碗裏什麼也沒有,她乞求説:“叔叔,給我點錢吧!”他趕快拿出幾個錢遞給她,她興高采烈,飛快地走了。

他看到這一幕,便想起了家鄉的親人,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啊?頓時淚流滿面,他突然想寫一封信給家人,於是拿出毛筆和紙,飛快地寫着,感覺有説不完的話要寫,寫完後小心翼翼地裝好,囑託一位老朋友幫忙捎給家人,朋友出發後,他便回到家中,哭成淚人。

故鄉,是我們的家,親人是我們的至愛,離開故鄉,更多的是鄉愁,等你回來的時候,它可能不復存在,你的親人,也可能遠去了……珍惜親人,常回家看看。

古詩改寫作文10

天地蒼茫一片,猶如銀色世界一般,柳宗元登樓遠望,見江邊雪景十分美麗,便打踱步去看雪景。

他走在雪地上,一棵棵枯黃的樹木上沒有一絲綠色,雪花伴隨着小雨紛紛飄落,一個小東西無力地掉在地上——一個廢棄的鳥窩,抬頭遠望,天空中沒有一隻鳥兒,許是飛到了遠方過冬了吧。

柳宗元不免覺得寂寞,他想起以前和朋友一起談笑風生的日子,想起他們推杯換盞的情景,他不由得想念他的朋友了。這時,一滴冰涼的雪花落進他的脖子裏,將他扯回到現實,環視四周,哪裏有人在?白茫茫的銀世界,條條小路上,除了他,哪裏還看得見人的蹤跡?

站在雨雪中,柳宗元漫無目的地往江邊走去,只見一個棕色的小東西在江中移動,那空白一片中的一縷顏色清晰裏掩映在他的眼簾中,他走上前去,想看個究竟——那是一葉棕色的孤舟,一個老翁正在江上垂釣,雨雪漸漸變大,那老翁從舟中拿起了竹編的蓑衣,動作利索地一晃,頭一低套上了蓑衣,他又從船中拿出斗笠戴上,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坐在江邊垂釣。

柳中元凝神遙望,看了許久也不見那老翁釣到什麼魚,恐只是在獨釣一江大雪罷了。

這時,那老翁轉過身來,看見了他,便輕快地搖着槳,劃到了岸邊……

船上,柳宗元微笑着坐在孤舟上,打量着這位老翁,他約莫六十多歲光景,黃色的斗笠遮蓋了住了他的白髮。

羣山中,大江上,彷彿廣闊天地中只有他們二人。

柳宗元不由得有感而發,便吟詩一首: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傍晚時分,雪停了,老翁搖着槳與他揮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