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改寫作文

改寫《清平樂·村居》(15篇)

欄目: 改寫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36W

改寫《清平樂·村居》1

在一所茅草屋,茅草屋的屋檐又矮又小,緊靠着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風吹過小草,小草點點頭。聽見茅草屋裏有人説話,是誰呢?原來是一對老夫婦,這對老夫婦已經是白髮蒼蒼,過得很快樂。他們喝了一點酒,有些微微的醉了,老夫婦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聊天,他們互相逗趣、取樂。

老夫婦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辛苦的除草。大兒子穿着樸素的衣服,拿着鋤頭一下一下的落在地上,大兒子的汗水一滴一滴的落在田裏。二兒子正在家裏,坐着板凳,坐在樹下正在編織雞籠。二兒子的手靈巧的將竹條穿過來編過去。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討人喜歡,他趴在地上,剝着剛剛摘下來的蓮蓬。他的腿好像波浪鼓一樣,一上一下。

他們一家人真是幸福,在一條小溪邊,這麼美的環境。

改寫《清平樂·村居》2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環繞着一個茅屋,溪邊還長滿了綠茵茵的青草,溪邊靠岸的那一邊還有挨挨擠擠的荷花,荷花的下面還有荷葉,荷葉真像一把把大雨傘呀!荷葉上還有一隻青蛙呢!茅屋的前後有一羣母雞正帶着它的小雞覓食呢!而鴨媽媽正在帶着它的小鴨學游泳呢!一隻公雞昂首挺胸的走過來,小雞們下的趕快躲到雞媽媽的後面。

茅屋裏聽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帶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是誰呢?哦!原來是一對白髮夫妻呀!他們説説笑笑,老翁喝了點酒臉紅紅的。老夫帶着酒意説:“老頭子呀,我釀的酒好喝嗎?”老翁高興地説:“太好喝了!”老婦笑嘻嘻地説:“好喝,你就多喝點,你慢慢喝我給你講一個笑話吧!”兩位老人聊得好不開心。這時,他們看到大兒子正在幫父親在豆田裏除草呢!他是那麼勤勞能幹呀!二兒子正在給他家的雞編織雞籠呢!他編的雞籠非常好看,結實,他真是心靈手巧呀!而小兒子呢?他呀!最討人喜歡,他在那兒剝蓮蓬呢!他把蓮蓬一下子甩在了小雞的身上,小雞嚇的連忙跑到茅屋的後面。老婦老翁看見了,嘴角漾起了微笑。

太陽落山了,辛棄疾看見了着幸福美滿的家庭,寫了一首古詩詞——《清平樂村居》。

改寫《清平樂·村居》3

夏日裏,茂密的竹林傳來了小鳥清脆動人的歌聲,嫩綠的小草和美麗的小花像一幅漂亮的山水畫給大地增添了無限生機。遠處的山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一條明如玻璃、清澈見底的小溪在靜靜地流淌着。

這是空氣新鮮、景色秀麗、栩栩如生的江南山村。小溪旁邊,有個又低又矮的茅草屋,屋裏坐着兩個剛剛喝完酒的恩恩愛愛的老年夫妻,他們略帶醉意,互相誇着對方,都高高興興的。老奶奶給老爺爺捶着背,老爺爺高興地笑着説:“想想我們年輕的時候,你那麼漂亮,生活條件那麼艱苦,如今的生活是多美好快樂啊,我們現在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老奶奶高興地笑了笑説:“是啊,我們的三個兒子,老大能幫着我們幹活,又孝順,老二雖然還沒長大,但也能為家庭出一份力,老三活潑可愛懂事乖巧。”説罷,便望了望外面的三個兒子。

雖然天氣非常炎熱,可身為長子,老大不怕熱地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努力幹活。二兒子年紀稍小了些,可他也沒有閒着,正在一心一意地編織雞籠。三兒子最小,他橫卧在溪邊一會兒逗逗魚,一會兒又剝食蓮蓬,那調皮的樣子十分惹人喜歡。

這是一個多麼幸福、美滿的家啊!

改寫《清平樂·村居》4

“譁……譁……”流水在歌唱。“快了,快到了。”我走進小村莊,真是一片美景。金燦燦的稻田閃爍着光芒,榆樹葉像蚌殼一樣閃閃發光,小河流穿過稻田,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怎麼樣?再喝幾杯吧!瞧你的臉,跟蘋果一樣紅!呵呵呵……”忽然,從一個小小的茅屋裏傳出了一陣相互逗趣的笑聲。我走近一看,院子裏有一對老翁老婦在那兒自斟自飲。酒杯在叮叮噹噹地碰撞。“爽啊,好酒!”他們談笑風生,都有幾分醉意,臉頰紅彤彤的,笑容像酒一樣醇厚甜美。

“看!”老婦人叫過老翁,“咱們的大兒子多勤快,鋤豆鋤得真好!”我向溪東面望去,一頂斗笠掩映在青翠欲滴的豆苗中。豆苗鬱鬱葱葱,長勢喜人。微風吹來,豆苗搖曳着,碧波翻騰。我看到老夫妻的大兒子了。他頭戴青黃色的斗笠,像一朵蘑菇,披着灰色的'麻衣。他正靠在鋤頭上喘着氣,涼風吹拂着他清秀的臉龐。真勤快的兒子啊!

咦,在蒼蒼的榆樹陰下,好像有人在織雞籠。一看,原來是老翁的二兒子。看,他的手藝真巧,麻藤穿梭來穿梭去,不到幾下子一個雞籠就粗具規模了。

我忽然看見,在矮矮的茅屋檐下,一個小朋友正在剝蓮蓬。他趴在小溪頭,兩隻小腳淘氣地搖着,多可愛。“嗯,這個蓮蓬這麼大,這麼綠,肯定很好吃。蘋果不也是越大越紅越好嗎?”他自言自語,剝下一個蓮子就往嘴裏塞。“哎呀,好苦!”他皺着眉頭,趕緊把蓮子吐在地上。原來,他忘了剝掉蓮心了。老翁老婦看到這情景哈哈大笑起來,我也跟着笑起來。

我走進路邊的酒家,點了幾盤菜,喝着小酒,回想着剛才的一幕幕,不由得詩興大發,揮毫潑墨,寫下了《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改寫《清平樂·村居》5

夏日裏,一條小溪靜靜地流淌在一座風景如畫的小村莊旁,幽深的竹林透着一絲絲生氣。遠處的山巒隱約可見,山巒上屹立着一棵棵高大挺秀的“衞士”,彷彿時刻準備着和敵人戰鬥。茂密的草地上長出一朵朵美麗的花兒,好像在無邊的綠毯上繡上了五彩的大花……

辛棄疾看着看着,來到一個又矮又小的茅草屋旁邊,只見裏面坐着一對夫妻,頭髮花白,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手中握着酒杯,互相説話、取笑,帶着柔美的南方口音。只聽見那老公公説:“我們的兒子出息了,都很孝順哩!”老婆婆也説道:“是哩,我們以後可享福嘍!”説着,望了望窗外的三個兒子。

大兒子身為長子,在烈日炎炎下,使出渾身的勁兒,幫着爸爸媽媽鋤草,累得汗流浹背,也咬牙堅持着。老二年紀尚小,可也沒閒着,樹蔭底下編雞籠,編了幾層,就扯一扯,看看結不結實,只要不結實,就扯開重新編織。小兒子最惹人喜歡,橫躺在小溪邊,剝着蓮蓬,不時逗着小魚。嘴裏不停嘀咕着:“這些是給爹孃吃的,這些是給大哥吃的,這些是給二哥吃的,剩下的是給我吃的。”

不過一會兒,小兒子就用一片新鮮荷葉,包着一粒粒雪白的、甜津津的蓮子走進了屋,對爹孃説:“二老快吃我給你們剝的蓮子吧,可甜着哩!等會兒我還要送給大哥一把最大最好的荷葉傘!”老公公和老婆婆含着小兒子剝的蓮子,眼睛裏盪漾着幸福快樂的淚水,笑了。

太陽落山了,一家五口坐在小溪旁邊吃飯,心裏充滿着無限的幸福和深深的愛……

改寫《清平樂·村居》6

盛夏時節,天氣乾燥,非常炎熱。在江南的一個小村子裏,有一所茅草屋,茅草屋門口就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了。小溪裏還有許多粉色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開了,還有的躲在了荷葉底下,像一個個羞澀的少女面帶微笑。小溪邊長滿了綠油油、青翠欲滴的小草。

低矮的屋檐下,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坐在土炕上,手裏拿着小酒杯,一邊用地方換互相誇讚,一邊品嚐着小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頰上可以看出來,他們有些醉了。老夫妻一邊欣賞着美景,一邊看着他們的三個兒子在幹什麼。原來,他們在勞動呀。看到這些,老夫妻欣慰地笑了。

大兒子在一大片豆地裏鋤草,汗水順着臉頰往下淌,有的滴在了泥土裏,有的滴在了衣服上。他乾的多麼賣力呀!那二兒子呢?他也沒閒着,坐在院子裏的草地上,在編織雞籠。一羣小雞在他身邊走來走去,“嘰嘰嘰”的叫着,好像在説:“你真好,還在給我們做窩呢!”而尚未常年,最討人喜歡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見他卧在小溪邊,一邊逗着小魚,搖着小腳,一邊剝着蓮蓬,津津有味的吃着,還在跟哥哥們打招呼呢!

改寫《清平樂·村居》7

在一個烈日當空、驕陽似火的夏季裏。在一個景色秀麗宜人的鄉村裏,有一户人家過着恬靜安寧的田園生活,這户人家的茅屋低小,茅屋兩旁各是芭蕉和楊槐,這楊槐是這户人家的“乘涼亭”。茅屋的後邊有着一片茂盛的竹林,這些竹葉被微風吹得“沙沙”響,從而也交織成了歡快和諧的交響樂。茅屋被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包圍着,在碧波盪漾的河裏長滿了粉紅色的荷花,小魚正在蓮葉間嬉戲。茅屋近處是一片片豆田,猶如綠色的海洋。遠處則是一座座小山,彷彿連綿起伏的波濤。

這户人家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從黃中帶紅的皮膚中可看出有三分醉意,他們彼此之間十分親熱,正用好聽的吳音談着家中事。

“老伴兒,你看咱家的大兒子,現在烈日當空,他竟戴着涼帽在豆田鋤草,真能幹啊!”老夫君看着兒子點點頭對老婦人説。

“對啊,他多麼像年輕的你那麼勤勞啊!”老婦人臉上洋溢着笑容説。

“老頭子兒,你看看我們家的二兒子,真是心靈手巧啊,編的雞籠多好呀。”老婦人指點指二兒子感到自豪的對老夫君説。

“你説的對啊,咱倆兒老了,不能賺錢了,二兒子可真是咱家的‘財富之柱’啊。”老夫君倍感自豪。

“哎喲,小兒子正躺卧在小溪旁剝蓮蓬吃。哦,真夠頑皮無賴的,我是多麼想望子成龍啊,咱家從沒出過狀元,希望他長大能高中狀元。”老婦人目光轉到了小兒子身上,沉迷於望子成龍的夢想中。

“咱家真是温馨幸福呀,有大兒子種糧可吃,二兒子編籠賺錢,小兒子可能高中狀元,多好呀,哎呀,小兒子吃了那麼多,一定餓了,我得去買 點的,順便幫他報個名上學堂囉。”説着就興高采烈的走了。

這種恬靜安寧的田園生活真是令人神往啊!我的心中情不自禁地湧出這麼一首詞:

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無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改寫《清平樂·村居》8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辛棄疾正悠閒地慢步在山水之中,忽然,望見了一條明如玻璃的“帶子”——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放眼望去,如同遨遊在綠色的海洋之中。溪邊還有一棵高大的柏樹,柏樹旁有一間低小的茅草房屋。遠處正是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恬靜的氣息。

茅草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想必他們是喝了小酒,臉上紅撲撲的,帶着愉快笑聲在相互逗樂。老公公摸摸鬍鬚説着:“你看咱倆多有福氣,三個兒子多孝順懂事呀,大兒子還幫我做農活!”老奶奶納着襪底應着説:“是呀!多能幹呀...”

此時大兒子正在溪東的豆地鋤劃,只見他頂着刺眼的陽光,扛起鋤頭,臉上露出滿意地笑容自語道:看來今年的豆子一定會有個好收成啊!

二兒子也不懶,坐在石凳上編織雞籠,這可是個精細活,一點兒也不能錯!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雞籠也就初現雛形了。

最有趣的要數小兒子了,他趴在樹蔭底下,正剝着蓮蓬玩耍,只見他手裏剝的蓮蓬,不時地把它往嘴裏扔,喃喃地説:真好吃!

見此情景,辛棄疾詩興大發,寫下了《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劃。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改寫《清平樂·村居》9

在讀《清貧樂﹒村居》時,真的可以稱得上是身臨其境。

我看到低矮的茅草屋旁躺着一條小溪,溪水緩緩流淌,小溪的兩旁生長着青青的小草,草兒非常的茂密,把溪水映襯的更加清澈,這場景可真美!

一位老爺爺和一位老奶奶在屋前正用吳地方言興高采烈地聊着天,喝酒逗樂。我一轉頭又看見:他們的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邊正拿着鋤頭在豆田中鋤草;二兒子心靈手巧,正坐在地上編織雞籠;小兒子最淘氣可愛,他採了一個蓮蓬,一會兒躺在地上把蓮蓬高高舉起,一會兒趴在地上,把蓮蓬上的蓮子剝下幾粒嚐嚐,一會兒側着身子抱着蓮蓬髮呆,一會兒打起滾來嬉戲。

啊!這一家子生活的真是自由自在,其樂融融!

這美麗淳樸的田園,真讓我流連忘返!

改寫《清平樂·村居》10

草房子雖然又低又小,但是可以住人。溪水上長滿了花花草草,上面飛滿了小蜜蜂和小蝴蝶。小蜜蜂的身上長滿了很多毛絨絨的小球,極為可愛,小蝴蝶辛勤忙碌着,正在翩翩起舞。

老爺爺和老奶奶在一起喝酒作樂。他們用着當地口音説着悄悄話。他們一邊談着樂事,一邊回憶着青春,一邊喝着小酒,才一會兒,就有了幾分醉意,不過他們的心情極好。

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邊鋤豆,滿頭大汗的,連上衣都脱了。他幹累了,就靠在鋤頭上休息一會。過一會兒,又開始鋤草。草的長勢旺盛,再不鋤草,草就會爭奪豆子的養分。

中兒子正在織雞籠。雞在院子時跑來跑去,他們家養了好多隻雞。雞籠已經不夠用了,現在正是農閒時分,應該做好準備。

最喜歡小兒子了。他正趴在地上,順手摘了一個蓮蓬,趴在地上一邊唱着歌,一邊剝着蓮子津津有味地吃着。你瞧,他臉上露出來的天真,眉間的笑意,還有那兩顆可愛的牙齒,真是太讓人喜歡了。

真羨慕這一家人的生活,太幸福美滿,這不正是我們國強民富的象徵。

改寫《清平樂·村居》11

出鄉村恬靜的氣息在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裏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白裏透粉,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茅屋裏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裏辛勤地鋤草,幹得多麼賣力呀!而二兒子也並沒有閒着,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着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着游魚,一邊剝着蓮蓬吃,搖着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改寫《清平樂·村居》12

在一個遙遠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在那間草屋裏,有一對老夫婦坐在裏面,臉紅着用南方口音交談着,時不時地笑一笑,開心得很。在一邊的田野上,老夫婦的大兒子正在鋤豆,瞧他的力氣多大啊!拿着鋤子用力往地面上敲幾下,一些雜草就“壯烈犧牲”了。一棵大樹下,老夫婦的二兒子正在為母雞編雞籠。心靈手巧的他“刷刷刷”幾下,一個嶄新的雞籠出現在面前。圍着他的幾隻母雞“咯咯咯”地叫着,為它們即將有一個新屋而歡呼。二兒子似乎也被感染了,跟着一起笑起來。最可愛的還是小兒子,只見他趴在溪頭有時逗逗地上的小螞蟻,有時又去剝旁邊的蓮蓬。老夫婦欣慰地看着這一切。

這一幕被小溪邊的大詩人恰好看到,他宛然一笑,把這一幕寫成一首古詩,那就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改寫《清平樂·村居》13

春天到了,陽光明媚,在一間低小的茅草屋裏,發生了許多故事

茅草屋前有一條長長的小溪,小溪流水淙淙,清澈照人。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溪裏有青蛙在呱呱叫;有魚兒在搖着大尾巴游;有十幾枝荷花在溪中。荷花在風的帶動下,輕輕的搖擺着,散發出陣陣芳香。一對滿頭白髮的老夫妻,剛剛飲罷酒,親熱的在一起悠閒的聊天。聊的是什麼呢?聊的是三個兒子。

大兒子在溪東豆地裏除草。是什麼讓大兒子鋤草呢?是因為大兒子看見豆地裏,草太多了,讓豆地都快荒廢了,所以除草。

二兒子在編織雞籠。他編着編着,有了一些想法,如果把編的雞籠賣到集市上,那不就有錢了。

三兒子是最可愛的。他頑皮地翻在水裏,來回打滾。玩的累了,就摘荷花當帽子戴頭上,餓了,就卧躺剝蓮蓬吃。

你看,他們這一家是多麼有趣,多麼悠閒自在,多麼享受這天倫之樂。

改寫《清平樂·村居》14

一漲清溪,優哉遊哉地流着,叮咚作響,像流動的水晶;溪底的細黃沙和白石子像篩出來的金屑和瑩潤的珍珠。那溪水可真清!清的向天真少女純淨的眼波;流水碧沉沉的,像是一疊厚厚的玻璃,連溪底的游魚和碎石也歷歷可數。沿着小溪的上游一直往前走,一陣濃郁的荷花香撲鼻而來,清涼的馨香。

荷花旁的草坪上有一座茅草屋,屋檐很低,上面還爬着瓜蔓。溪邊的草長得正旺,綠綠的,還帶一點青,愈發愈現出了夏天的生機。茅草屋裏有一位老爺爺和一位老奶奶。鬢邊的頭髮全白了。唯有那向上翹起的嘴角,顯示出了他們零星的活力。老爺爺一手端着酒,一邊操着吳地的方言與老奶奶談論着:我們的兒子們越來越懂事了,總算沒白養他們。老奶奶迴應道:是呀,在這兒的確很好,兒子們又孝順,環境也很好。下半輩子在這可真是舒坦啊!他們已經七旬了,是安享晚年的時候了。

瞧,那是他們的三個兒子!大兒子戴着斗篷,赤着上身,賣力地鋤着豆田裏的草,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卻早已汗流浹背;二兒子坐在樹蔭底下,細心地編織着雞籠,頭上的藍絲帶不停地搖着,他還時而搖搖雞籠,看看結不結實,時而又拆了,重新編一點,好像這樣會更漂亮;最可愛的可就是小兒子啦!他趴在溪邊,頑皮地翹起腳,一會兒剝剝蓮蓬,一會兒又逗逗溪裏的小魚兒,小魚兒也不怕他,還咬着他手指。小兒子被魚兒咬疼了,倒吸了一空涼氣,還甩着手指,不跟小魚兒玩了,繼續剝着蓮蓬。這真是一幅和睦的田園風景呀!

泉水繼續叮咚響,一家五口也繼續着他們悠閒的田園生活

改寫《清平樂·村居》15

村口,幾間低矮的茅草屋靜靜地躺在午後的陽光裏。屋後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中,幾隻鳥兒正在枝頭鳴叫。屋前是一條清亮的小溪,溪邊青青的小草中,幾株樸素的小花正悄悄地綻放着,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幾桿長長的蘆葦隨風輕輕地搖擺。

茅檐下,坐着一對滿頭銀髮的老人,他們手握酒杯,不時喝上一口。老人有些微醉,臉上泛着一絲紅暈。

老爺爺眯着眼睛,捋着鬍子,慢悠悠地説:“老伴兒,你看我們家的兒子一個個勤快又孝順,能幫我們做事情,我安心嘍!”

“是啊,是啊,等我們老了,可以有依靠了!”老奶奶滿臉幸福。説着,老奶奶拿起笸籮裏縫了一半的粗布衣,一針一線繼續縫製。

“老伴兒,來年秋天,我們家的豆一定特香,哈哈!”老爺爺樂開了花。

“呵呵呵,我們可以享福了!”

瞧,小溪的東邊有一塊莊稼地,豆苗順着風勢努力地生長。大兒正在田間鋤草,他頭戴草帽,肩上搭着一條已微微發黃的汗巾,身穿一件滿是補丁的背心,褲管高高地挽起,腳上穿着一雙破草鞋,在田間不停地揮舞着小鋤,細心地除去豆苗間的雜草。大兒子一大早便出門幹活,晌午時分,他匆匆扒了幾口飯,又扛起鋤頭到田裏幹活去了。汗水順着他的臉頰落下,浸濕了他的衣服。他的額際,集結了密密麻麻的汗珠,每一滴,是否是秋天一粒飽滿的豆子?

中兒抱着一捆新劈的竹篾,一屁股坐在自家的院子裏,用並不怎麼熟練的手法慢慢地編着雞籠。帶刺的竹篾狠狠地紮了一下中兒的手指,頓時鮮血流了出來,可他毫不在乎,放在嘴邊抿了抿,繼續編織起來,他一心想着要給小雞做一個温暖的窩,讓它們不再寒冷。一羣才孵出不久的小雞,在他腳邊“嘰嘰、嘰嘰“地歡叫着。

溪頭的草叢中,趴着一個扎着沖天辮的小孩童,他的雙腿高高抬起,還不時前後搖擺着,白嫩的小手中還捏着一隻全身翠綠的紡織娘。玩乏了,孩童站起身來,發現小溪中長着幾根蓮蓬,便伸出手來,踮起腳尖,輕輕一折,小碗般大小的蓮蓬就摘了下來。孩童一手抓着蓮蓬,一手用力摳着蓮子。眼看那蓮子就要出來了,可孩童一不留神,蓮子又鑽了回去,孩童着急得都快要哭出來了。他眉頭緊皺,雙手緊緊抓住蓮蓬用力一掰,一顆顆蓮子立刻跳了出來,孩童高興得直拍手。他看着綠油油的蓮子口水直流,忍不住撿起一顆,迫不及待地剝開蓮子的外皮,一下塞到嘴裏,嚼了嚼,“啊!真香,真好吃!“孩童裂開嘴開心地笑了。他把剩餘的蓮子包在荷葉裏,準備給爹孃品嚐。

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西斜,清清的小溪還在潺潺地流淌着,幾條追逐的魚兒停止了嬉鬧,躲進了長長的水草中,周圍的一切變得寧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