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範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14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未來簡史讀書筆記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範文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1

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是一本引人思考的書,同時也極具殺傷力,足以毀滅你的三觀。

閲讀這本書之前,也許你的三觀是這樣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人的意志需要被尊重和保護,自由、平等、博愛是大多數人信奉的普世價值觀。

閲讀這本書之後,你的三觀或許變成了這樣:數據是世界的中心,人生只是一套生化算法,哪裏有什麼自由意志?哪裏有什麼價值?一切都是虛構的故事

未來究竟是個啥模樣?

人類將長生不死。基因工程、再生醫學和納米科技等領域的飛速進展,讓人類戰勝死亡變得越來越樂觀。

幸福快樂將由人類自己掌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痛苦將從人類的體驗中徹底消失。

智人變成神人。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過程中,人類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力量、性感、智慧,如果你想要,都可以購買。三條通神路徑:生物工程、半機械人工程、非有機生物工程。

分享作者的幾個觀點:

人類超越其它物種之處,主要有兩點:一是想象力,人類創造出抽象的主觀世界,如國家;一是大規模合作的能力,通過語言、文字等工具,人類的合作規模幾乎沒有邊界。

人文主義受到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挑戰。人文主義崇拜人類,認為人類自己就是意義的本源,人類體驗為宇宙賦予了意義,人類的自有意志是最高權威。

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智能。

書中提到的幾個印象深刻的事情:

1、兩個自我

人類有兩個自我:一個體驗者,一個敍事者。體驗者感知每時每刻的意識,但沒有記憶能力,不會講故事;敍事者喚起記憶,講故事,做決定。

2、《劍橋意識宣言》

2012年,神經生物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在劍橋大學簽署:“各種證據均指出,非人類動物擁有構成意識所需的神經結構、神經化學及神經生理基礎物質,並且能展現出有意圖的行為。因此,證據已充分顯示,負責產生意識的神經基礎物質並非人類所獨有。”

3、《動物福利法修正案》

2015年,由新西蘭議會通過,在法律上承認動物也像人類一樣具有情感。該法規定,從此必須認識到動物具有情感,因此在畜牧等情境下,必須適當維護動物的福利。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2

《未來簡史》的作者是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由林俊宏翻譯,中信出版社出版。本書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是科幻幻想型的書,但是讀下來,會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那就是這是一本在現有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的書。

在本人看來,在很大程度上,本書預測的未來可能真的是朝着作者預測的樣子發展的,所以讀起來,還是比較激動、興奮和震撼的。

作者在一開始就拋給大家一個感興趣的主題——人類的新議題,未來人類的追求目標將會是永保青春,長生不死。並且有科學,有根據的給出了許多數據,幾個世紀之前,人們還在戰爭、疾病和瘟疫中掙扎,那時人的普遍壽命僅有40多歲,50歲,可是現今人們普遍能活動八十多歲,甚至一百多歲。

根據科學進步的.速度,很可能在2050年人類壽命可以延長到150歲。看到這裏的時候,計算一下離2050年還有30年,大部分的人還是可以活到那個時候的,所以自己可能也會沾沾科技的光,可以活動150歲,想想還是非常激動的。

甚至幻想一下,如果真的還可以活100多年,並且是身體康健的活着,可以幹好多好多的事情了。可以去旅行,看遍祖國山川,實現旅行夢想。可以再次進入學校學習,説不定可以實現兒時的夢想,進入清華北大。可以去畫畫,可以去學習法語去美麗的巴黎來一場浪漫的邂逅。可以不再為生存而忙碌,可以為了生活而拼搏。總之,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生命不再有遺憾,有很多時間可以去完成,真好。

本來以為,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希望,然後會順着這個希望繼續幻想未來的樣子,讓我們在科技的未來裏自由的暢遊。本書的名字叫未來簡史,這樣想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作者偏不這樣構思,來一個大轉彎。

作者從幾萬年前的智人進化到當今的人類開始寫起,用看待歷史的眼光來追憶智人從石器時代進化到工業革命,從工業革命進化到當今的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時代。從社會人文主義、自由從文主義、進化人文主義各個方面來闡述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抽絲剝繭式的來到了數據主義時代。

書中使用了大量的數據,從各個方面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同時也讓作為讀書的我對作者的觀點深信不疑。所以,作者最後預測到,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數據時代,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時代,讀來真的是熱血彭拜。

特別是作者從現在的機器人,大數據預測的共享智能汽車。讓我這個生活在擁擠的北京,必須搖號才能買車的,但是又遲遲搖不上號的人,真的是無限的嚮往,並且自己腦補了很多。

共享智能汽車,將是一個資源合理利用、減少交通擁堵的模式,就象現在的共享單車一樣。不一樣的是,共享智能汽車不需要你會開車,你只需要坐上去,告訴汽車你要去上班,要回家,要到哪裏去,汽車自動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可以想象一下,早上起來,拿起手機預約一個汽車,讓它在小區停車場等你。你操作完後,汽車自己會開到停車場,當你走了停車場後,上車,告訴汽車你要去上班。汽車會根據路線找到一個合理的,距離短的,可以快速行進,不擁堵的路線送你上班,在路上,你可以幹任何你想做的事情。看書,玩手機,工作,聽歌,唱歌,不用想着前面是否有車,有障礙物,是否要撞車了,完全不需要擔心安全的問題。到了公司門口,你只管下車,汽車自己會開走,自己停到一個停車位去。

想想,這是不是一個很美妙的事情。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告訴汽車你在哪,你是誰,你要到哪裏去等你自己的個人信息,當這些信息存儲的足夠多時。人工智能會根據你的喜好,你的出行時間,週末活動規律。在適當的時間,汽車不需要你預約,會自動出現在你需要時間和地點,供你使用,為你提供便利。這些都是大數據給我們提供的方便,就像今天你去一個購物網站,它會自動顯示你曾經看過的衣服,曾經買過這個衣服的其他人員喜歡的衣服、首飾等,供你選擇。

看完未來簡史,你會覺得活着真有勁,希望就在眼前,書中描述的未來,你都有可能會遇上,會過上美好的日子,會很激動。這種激動,不會象看《三體》那樣的科幻小説,看的時候激情四射,看完之後,冷靜下來,知道那只是幻想,不再心心念念。而未來簡史不會,他是根據現有的科技進行的預測,是有事實作理論依據的。

未來簡史,還是非常值得看的一本書,特別是在心情沮喪,對未來失望的時候來看,那就是打雞血。但是建議看本書的人,先看看《人類簡史》,因為本書裏面許多描述的內容,如果沒有看人類簡史,讀起來會有點吃力,看了人類簡史,一下子就明白了,覺得順理成章。

本書的翻譯者林俊宏,翻譯的很流暢,讀起來不晦澀,很容易理解。本人看這本書,前後看了一星期,大約十七八個小時。看的時間不長,但也不短,很適合一週一本書的讀者來讀的。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3

赫拉利現在真的是網紅作家了,《今日簡史》的出版,讓我突然想起他來。去年的時候讀過他的《人類簡史》,想着最近就來補上他三部曲的第二部《未來簡史》吧。

《未來簡史》的前兩部分在第一部《人類簡史》中有或多或少的涉及,有些例如“科學和宗教”,“人文主義革命”也會看到犯困。所以就第三部分:關於未來的人類,寫寫作者的看法吧。

這幾年的科技爆炸,真的尤為明顯,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方面,人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我們的生活開始與智能、數據等密不可分,我選擇哪條路去公司,我定哪一班的飛機,今早我喝牛奶好還是咖啡好。漸漸地發現,其實真正瞭解我們自己的不是家人,不是朋友,也許也不是我們自己,而是“機器”。想像一下當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程度,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事情都由它們來決定,那大多數人的存在意義是什麼呢?

這也是作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人類和機器相比,究竟有什麼不同的意義?是自由的意識嗎?

赫拉利認為,其實人類,或者説有機生物,不過也是算法。而我們活着,或者説生命的意義,不過就是處理數據。而人類所謂的“自由意識”也是經過我們自己處理所得來的。想想確實可怕,身體感到冷了,大腦經過處理認為我們要多穿衣服;胃空了,大腦告訴我們要多吃東西。但這一過程不也是在處理外部獲得的數據嗎,而現在的大數據儲存的信息,遠遠高於人類的大腦,計算速度也比我們的思考快上許多倍。

等到有一天,我們發現,其實人類的自由意識變得不再自由了。因為我們所做的大部分決定,都要依靠機器,而它們總是能做出更好的選擇。那我們的自由意識是不是就變得沒有了用處?那再想想,我們和機器又有什麼不同?社會上絕大部分的“無用人”都將失業,而少部分的“神人”將會作為精英階層統治社會。他們掌握着核心的算法,人類的世界觀也從以人為中心變為以數據為中心。

赫拉利的書寫的極為有趣,也顛覆了我的思考方式。但我認為機器可以優化人類的選擇,卻無法取代人類的自由意識。這並不是人類做出的決定會比機器好,而是我們身為人,有着去“做決定”的必要。例如計算機在圍棋方面勝過了人類,柯潔抱頭痛哭,我卻覺得人類的圍棋競技不可磨滅,人類依舊需要這項運動去超越自我。就像汽車跑得比人類快得多,可我們還是需要田徑比賽。只是前者是在人類引以為傲的智慧上超越了人類,不過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初看確有點作為人類的沮喪,後來只把《未來簡史》當作一個有趣的假想,我認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不會改變,數據只是幫助我們完善生活。作為人類真正的意義不在於能做出完美的決定,也不是要和汽車賽跑,和機器下棋,而是能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己。我們設計機器和算法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人類的進步,所以即使機器有能力,我們也不會放棄作為人類的尊嚴。

就像克隆技術我們早已掌握,可我們也不會去真的運用這項技術。至於在人文主義面前,機器更為優化的決策將不值一提,否則我們不就違背了“設計這些機器和算法”的初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