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兄弟》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16W

餘華的《兄弟》已經是成為暢銷書,這是作者和出版社的雙贏,餘華高興,出版社當然也高興了。我拿起這本小説,還是被餘華寫作筆法所吸引,然後隨着情節,很快就看完了上部。於是買本下部來看。總的來説,小説還是成功的,還是讓人可以看下去的。

《兄弟》讀書筆記

小説裏有很多真情的描寫,特別是上部,讓我多次感動得流淚。宋凡平的樂於幫助別人,善良,高大形象,那種對李蘭的摯愛,那種寧死不屈,最後悲慘的死去。李蘭的善良,忍辱負重,對宋凡平愛,對非親生的兒子宋鋼的愛。李光頭與宋鋼,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在苦難和艱難的歲月想依為命,感情至深。林紅與宋鋼的深愛對方,在苦難的時候都在為對方着想。這些都是真情實感的描寫,讓我多次一邊讀一邊流淚。這也是這本小説成功的地方。

可是讀完全卷,掩卷深思,我又對這本小説不敢恭維,越看越不是滋味。小説雖然是以李光頭與宋鋼兄弟的成長為主線,但也可以説,小説從到頭尾是以變-態和****為主調。李光頭的爸爸在廁所裏偷看女人的屁股被淹死,李光頭十四歲時又是偷看女人的屁股,且看到了鎮裏最漂亮女孩林紅的屁股。這是偷-窺,就是變-態的行為,父子雙雙為變-態,那已經是有些勉強的情節安排。餘華以此大量重複這變-態情節。不單如此,作者還安排了一個八歲小孩與凳子與電線杆搞男女關係的情節,顯然是有些荒唐。八歲的小男孩,又是在營養不良的年代,基本未發育,可怎麼會****,與凳子電線杆搞男女關係,且這描寫多次重複於李光頭的少兒成長過程。為了描寫李光頭對林紅的喜歡,在林紅與宋鋼結婚之時,李光頭去醫院未婚先結紮了,這顯然也是太脱離現實了,這種表達方式太直接,太露了,完全沒有一點藝術性,不象一個大作家的水平。最後一個讓人難受的情節是李光頭把林紅搞了,也就是把自己的嫂子搞了。這已經是****的關係了。作為一個特別年代成長過來的主人公李光頭,天不怕地不怕,性格張揚粗魯,沒文化,一身是缺點,可他還是有真感情,有純潔的地方,其實對待愛情就是最好表現他思想深處還有純潔的地方。可這麼一個****的結果,讓李光頭徹底成為壞蛋。我想如果餘華有下本小説,如果他覺得有需要,可能會寫繼母與繼子之間或繼父與繼女之間的****關係了。

我看了書的封面,兩個人頭可能就是兄弟倆的形象了。再看作家簡介的作者像,封面的人頭與餘華的人頭像差不多。那也可以説其實餘華就是李光頭。

我還不會寫長篇小説,可我知道一本好的作品應該有好的思想主題,要麼就是催人奮進,要麼鞭達社會醜惡,要麼表現人文關懷。小説的.情節,就是為主題服務,為了表現主題,可以使用誇張手法,可以有些非常情節,比如變-態的情節,比如性的描寫情節。都是可以的。可如果這些情節,僅僅為吸引人去閲讀,而讀完又讓人感到噁心,這就不是一本好作品,而僅僅是色情*説,或垃圾作品了。

引用作家鮑十的話:“好的作家,我理解的是引人向善的關懷人的作家。”從這本小説看,餘華沒有以這個標準要求自己,只是喜歡自己的寫作快感。

《兄弟》讀書筆記2

讀《兄弟》的感覺猶如觀看一幕舞台劇,《上部》(關於文革)是悲劇,《下部》(改革開放到現在)是喜劇;《上部》是悲劇中有喜劇,《下部》是喜劇中有悲劇;極度誇張的表演,極度粗魯滑稽的語言,使得悲喜劇看起來都更似鬧劇;舞台上的喧譁與騷動,讓人對故事本身壓根不想去信,而待沉靜下來,對故事背後的現實卻又不由不深信。

《兄弟》發表後,暢銷的同時也遭遇了國內批評界無情的批評,國外的一些評論大概道出了其中的祕密:《兄弟》自始至終都非常有趣。中國的批評家們不滿於餘華故事的荒誕和形式的粗糙,他們更憤怒的是餘華對當代中國生活堅持不懈的批評。《兄弟》……充滿了對整個社會辛辣與深刻的嘲諷(美國《洛杉磯時報》20xx年2月1日);餘華筆下的中國騷動不安,沉重壓抑,畸形發展(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對這個世界餘華根本不存希望(法國《讀書》雜誌)。

《兄弟》中描述的兩個時代,用餘華自己的話來概括,一個是“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命運慘淡的時代(文革)”,另一個是“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眾生萬象的時代(現在)”,從《兄弟<後記>》不難看出,餘華在寫作中國的遭遇時品味着歐洲的歷史,而我在這本書中讀到文革時不由自主想到了不久前英國的暴*,想到了利比亞總統卡扎菲之死。英國暴*中參與打砸*的不少是學生,最小的不過10歲;卡扎菲被年輕的士兵抓到,士兵殘暴地用鞋底抽打他的臉,虐打羞辱之後用槍結束了他的生命。卡扎菲曾問士兵:以我的年齡可以做你們的父親了,我對你們做了什麼你們要這樣對待我?餘華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特殊時代背景下人靈魂深處的惡和濁,只是,這惡和濁不僅僅屬於中國。

有位詩人説: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餘華坦言他與現實的關係一度非常緊張,説得嚴重一點,他一直是以敵對的態度看待現實,他寫作的使命幾乎就是發泄、控訴或揭露,他作品中充斥着暴力和死亡。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內心的憤怒逐漸平息,他對事物有了理解之後的超然,開始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的長篇小説一改過去的寫作風格,尤其在《活着》、《許三觀賣*記》裏,他貼近小人物的生活,傾聽他們心靈的聲音,為他們的絕望悲憫歎息,又和他們一起在絕望中探尋活下去的希望,併為微渺的希望之光悲喜交集。

《兄弟》讀書筆記3

著名作家餘華的新著《兄弟》看完讓人非常困惑,很難將這本韓國影片一樣裝禎的小説和餘華這個名字聯繫起來。至少我作為一名讀者,實在想不到這本書居然是餘華寫的。我的意思並不是説餘華不能寫這樣的書,只是這樣的做法實在太過浪費。

如果世界上必須有那麼一本書,它的頭兩章需要圍繞的女人的屁股浪費掉幾萬字,那麼我希望這書的作者不是餘華。因為這種事情只需要一個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人,懷着對女廁所的一定熱忱就能在半天內幹完。是什麼讓餘華在《兄弟》一書裏執意要親自動手,不厭其煩地描寫屁股,實在是新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謎。看完《兄弟》(上)之後,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告訴我全文和頭兩章有什麼關係。如果《兄弟》一書直接從第三章看起,可能效果要好得多——-避免了看到一個著名作家的病態行為,並且不在這種病態上面浪費太多時間。

如果世界上必須有那麼一本書,它講述故事的時候總讓你有種脱帽致敬的衝動,那麼我希望這書的作者不是餘華。如果餘華失去了他鮮明的個人特色*,失去了他講故事的能力,我希望他還能保持體面的沉默,而不是繼續不知疲倦的説下去。《兄弟》(上)的前半部裏,我不得不向王朔起立致敬,為了他的那本《看上去很美》,我現在看到餘華版的了。在下半部裏,我不得不向意大利導演貝里尼起立致意,為了他的《美麗人生》,我現在看到中國版的了。我的問題是:餘華幹了點什麼?

《兄弟》據説是餘華從百萬字的家族史中轉型而來的結精,按照他的話來説,是從一條小路出發,最終卻見得了一個寬廣的世界。恕我直言,我實在看不出什麼世界來,這本書是徹頭徹尾地在試圖愚弄讀者。

它就是一本通俗小説,通俗且惡俗。如果不是想錢想瘋了,就不會把這麼一本通俗小説寫到40萬字,而且分上、下冊分別出版。這給人的感覺是餘華突然想去挑戰海巖,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所以,《兄弟》裏才出現了香豔的臀部、小朋友的性*衝動和類似電影《美麗人生》一樣的煽情故事。它的目的是滿足從中學生到離休幹部所有的需求,因此怎麼看怎麼像是一鍋雜燴。

如此空洞無物的作品居然出自一名嚴肅作家之手,簡直是對這個職業的侮辱。通篇對文字的炫耀,毫無創意的故事情節,甚至是對電影劇本的直接模仿,居然也敢於把這種雜燴端到桌上,當做年度大餐提供給讀者?誰給予了作者和出版商這種勇氣?讓讀者去分辨大餐和豬食?端出這麼一份東西,作者難道不感到羞愧嗎?這寫的都是什麼啊?

作為職業作家,我覺得對讀者最起碼的誠實和最基本的專業素養是應該有的。《兄弟》這種似驢非馬的東西不應該出自一位成名的嚴肅作家筆下,尤其不應該出自餘華的筆下。職業作家寫出那麼業餘的東西來,值得自己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