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巷裏林泉》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4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巷裏林泉》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巷裏林泉》讀書筆記

本想盡量避免寫評論類文章,因為覺着像是“二手創作”,有這功夫,讀者不如自己去看原著。正巧我還是大學生,所以我就寫讀後感吧,就是那種學生有義務寫的讀後感。書名為《巷裏林泉》,作者筆名故園風雨前。書中收錄生活隨筆、散文數十篇,以及作者本人的一些攝影作品。

沒有燦爛的奮鬥史或激烈的大事記,她的隨筆散文都來自最平凡日子裏的觀察。她過着每個人都過着的日子,看到的也是每個人有機會看到的景色。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美好感情;幾頓好飯;馬路邊的幾棵很漂亮的樹、小區鄰里聽聞的軼事——她用平凡易懂的文字,熱情地分享着這些不論身份和階級,人生活着最單純、平等、唾手可得的幸福感。

(一)目光

她絕對擅長觀察和描寫。

在可以簡單帶過的時候,她寫得乾脆有力。在需要擴展的時候,她寫得細節,有很強的畫面感。有時會用似乎太多的詞、調動各種感官來描述僅僅一個動作。

“轉頭再看大伯,他正在把幾本書收回書架,一隻手拄着枴杖,一隻手拿着書努力往裏面塞。房間裏驟然靜下來。儘管已經到夏末,卻還是有點燥,他們之前把窗簾拉上了,沒拉攏,留了一道縫兒。就這一指寬的明亮已經很耀眼。他逆着光,在暗色窗簾的背景上整個人被金邊壓縮小了,比以前小了不止一號。他背對着我,一直不轉頭,恐怕不是很想説話。但也許他是忘了我在房間裏。我一時也找不出話,埋頭收拾他們吃殘的水果碟子。這裏的靜不是安靜,是寂靜了。”

我曾想過,這樣的描寫真有必要?

看多了我明白,確實有必要,且值得。因為活着不容易,一個讓她印象深刻的瞬間,不是白來的,那些瞬間就是值得這麼多字。

像電影似的,每換一下場景,正當你想知道,哎,現在主人公在的.環境是咋樣的啊?迎面走來的人長啥樣啊?的時候,她就給你恰好墊進來一段——

“我擰過頸項把臉去朝着窗外。窗外是一條窄窄的泥巴路,然後是一堵泥巴牆,不高,但也把視線擋得嚴嚴實實,因為那時候外面就沒有什麼高樓。我只得去看牆頭。初秋的天光還很耀眼,照在牆頭密密匝匝的玻璃片上晶瑩剔透。刀光劍影似的。中間又有幾莖芒草顫顫巍巍地立着,穗子沉重地歪倒了。牆頭像一個古戰場,沒有仇恨只有荒涼。”

這句話裏,她從泥巴路看到牆,到牆頭的玻璃片,到芒草,到芒草的穗子。你能明顯地感覺到她的目光是怎樣的。而這點也體現在她的攝影作品裏,——能感覺到她在看啥,是啥吸引了她拍下這張照片——噢噢,這時候她是在看光和樹呢;這是在看屋頂的瓦片和天空呢。

(二)記憶

“記”帶有在當前為了將來有用而加以認取的意思,“憶”是為了當前有關而回想到過去經驗。

我驚於她的記憶力之好——很多篇散文她都寫的是在自己小時候的發生的事。初中的,小學的,甚至還有幼兒園的。寫人物,那人也是貫穿她小時候的記憶的,好像她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對那些人,那些事的印象和看法。而大導演塔可夫斯基,黑澤明也都對自己小時候的事情記得特清楚,看他們自傳和回憶錄時,我記得他們都寫了自己最早的記憶是怎樣的。

黑澤明是當時自己坐在一個水盆裏搖,搖啊搖,搖翻了,自己也摔在地上,然後奶媽來抱。塔可夫斯基好像是自己坐在木屋的台階前,看天上的雲。而此書作者也對自己小時候記得可清楚。我想,完了,我不記得,我當不了大導演了。

我覺得我總給回憶蒙上個浪漫的遮罩,圖層。就算是以前經歷過的比較難受的事,過段時間,發酵發酵後,在回憶裏味也沒那麼衝,温和了許多。而本來就很美好的事,經過發酵後,回憶起來巴咂那滋味,甚至比當時原人原景感受到的還甜。

“其實我現在早已記不清唐兵的笑容,很吃力很吃力才能模糊地拼湊出來。人們説這跟時間有關,久了自然要忘的,但我不是這情況,我是當年想得太多了,看得太多,記憶中的畫面禁不起我一再去凝望去索取,高壓終於使它崩塌散落成碎片”。

同感!同感啊。

(三)故事

她短文寫得很短,在短短一頁紙,兩頁紙裏就能給你展開一個完完整整的故事,而且每次結尾一定有力,要麼是把你震撼得合上書之後兩眼直瞪天花板,還回味着感動和喜悦;要麼是留下一陣花草的清新,一個影兒,合上書垂眼直覺心裏清涼澄澈;要麼只是單純地逗得你微微抿嘴一笑。

所以每次我翻開一篇新故事新散文的時候,我是滿懷着期待的,期待她怎麼結尾。這是多厲害!假如有一個電影導演:觀眾看此導演的電影時,從影片放映一開始就對這導演對片子結尾的處理手法充滿期待,心甘情願地被拽入故事、牽扯進去、落進鋪設的甜蜜陷阱裏,那是多厲害。

厲害,長文也很厲害,巷裏林泉裏最長的一篇,《吃白米酥的唐兵》,75面兒字。第二長的,《帶着燉肉去看你》,49面兒。都給我感動得稀里嘩啦,我完全進入了故事中,我完全認識裏面的人,好像我也和他們生活了,度過了那麼長的時間。讀到《帶着燉肉去看你》的結尾時,沒給我衝一大跟頭。好傢伙……我淚狂流,我心痛,但也暖,像一堆黑鴉鴉碳火中心隱隱燃着的那像溏心蛋一樣的光。

她毫不懼怕展現自己心情的喜怒哀樂以及更多更復雜的情感出來,甚至那些被認為不太好的瑕疵性格、品質,她也一併擁抱了,偶爾加以自嘲。她文字雖誇張,熱烈,但總體來看還是理性的,有點小計劃的鋪設着,引導着。但我在唐兵那篇,感覺到她是更不加掩飾地了;是把太多真心真意拿出來寫,不那麼顧及文章規則的種種了。她寫得真誠,我讀得真誠,感動,回想了離我不遠的童年以及當時有點彆扭卻又惦念的人物。這樣飽含真心的作品,怎能不在閲讀中產生共情;讀者心情激動,叫喊道:“我也這麼想過!” ——於是孤獨感被瞬間打跑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她寫的故事是百分百真實的麼?我想不一定——如果不是百分百,那也才更有意思。

跟她學的,我自己寫小散文的時候,雖是記錄生活事實,但我也喜歡加點本來沒有的,把動作和語言都誇張些。就像平時跟朋友講話時,不填點油加點醋,那能有意思麼,是合格的講述人麼。我畫畫也從來不喜歡“拉滿”了,就是要欠那麼一點,才圓滿。

(四)文

她的文學功底是太深了,不僅從閲讀中直接感受到,她自己也在散文裏零星提過。在寫大伯的那篇,她寫道自己大學時不喜啃大部頭,最喜歡看射鵰英雄傳,而她大伯努着她看傅雷全集。

都説看書需要想象力。她的描寫雖多雖細,雖也喜用四字成語、卻不讓你感到繁瑣。用字、詞極準,像是從她筆尖輕易滑出的又像是經過細細思索才謄下的,分量將將夠給供給你的想象力。

“陽光太強,我眯着眼睛才能看清楚窗外的風景。並沒什麼風景。只有幾棵旱柳披頭散髮地站在那兒忍受着炙烤,遠處傳來知了叫,嗓子都叫劈了。旱柳樹老讓人聯想起乾枯的河灘,茫茫白地,北方平原的荒涼。”

不知道是不是由於我是北方生長的緣故,看完這句話我腦海裏能準確想象出她提供的畫面。我反覆讀這句話,心想以後離開家鄉的時候靠着這句話也能回憶起北方荒灘的樣子來。

昨天看完此書,實在忍不住想向世人宣告自己對此書的喜愛之情,發了個朋友圈:“……四川話真好聽,真想去成都玩!”

然後我驚道:這作家竟然可以讓人從無聲的文字中感受到方言的韻味、還惹得讀者想去她寫的地方看一看。

確實,書裏不僅有四川話,還有北京腔。我是寧夏出生,北京長大的;北京腔懂一點,看四川話直覺得新鮮,而且一本書看下來,我怎麼覺得四川話比北京腔更有文化底藴一些,也更可愛,喜歡用疊字。

“成都老頭兒:

——你吃的這杆是啥子煙喃?

——葉子煙噻。

——巴適。幾十年沒看到過吃葉子煙的。

——鄉壩頭拿起來的,我們老幺自己栽的。你吃的啥煙喃?

——我們大娃娃甩給我的,中華硬殼殼,曉得真的嗎假的哦。

北京老頭兒:

——今兒幾號啊?二十四?

——不對,二十五。

——今兒二十五?

——可不呢嘛。安倍今兒來嘛。

——已經來了?

——都到了,剛下飛機。

(安倍和葉子煙,176—177)

她是幽默的,説了些過火的話,卻又不惹人厭,因為讀者心裏知道她是開玩笑呢。

“你找哪塊?”一個蒼老劈啞的聲音説。

我嚇得差點蹦起來,明明天井裏沒有人,循聲看去,原來問話是從一堆被褥裏發出來的。走進天井時我大致瞄了一眼,看見院角窗下的一溜兒竹凳上亂哄哄摞着大堆的被褥棉絮,萬萬沒發現裏面窩着一個人,一個老太婆。她好像很老很老,老得歲數都限制不了。(吃白米酥的唐兵,358)

怎樣寫得又生動又有畫面感?用比喻!擬人!大家小學時候就學了的,她不嫌幼稚。

“寶羣巷發福了,體面了,文明瞭,客套了,像個終於混出點名堂的中年人。”

“她轉身就走,收傘一樣收了笑。”

“他跟個冰淇淋似的融化了”

“一個住巷尾雜院的女同學,小學畢業前夕聽説被拐賣去河南,我們都悲歎從此再也見不到,可一年半後她竟容光煥發地回來了,她的脣膏突破了嘴巴的邊界,恍惚整個下巴都是桃紅色。”

(五)結尾

我想她的筆名,我想她為什麼要叫故園風雨前?因為我第一次聽同學給我推薦這作者是癟了癟嘴的,怎麼聽着像網絡文藝小説作家啊?能行嗎。但我後來明白了,這筆名很像她,她或許是不願拋頭露面的,這筆名像一片白霧替她擋着,與觀眾保持距離。我上豆瓣上查,也是沒有太多與她相關的消息的。確實,看書就夠了。

為寫這篇文字,我剛剛去了解了下她的微博,竟發了很多生活中的吐槽、隨筆、自己做的飯菜、花花草草、也不避諱用流行語,“凡爾賽”之類的都用上,還給明星點贊,給各種感興趣的內容點贊。

我還白霧什麼霧,倒也不怪,這麼接地氣!和書裏一樣嘛!不知道會不會回覆讀者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