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羅生門》讀書筆記範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1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羅生門》讀書筆記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羅生門》讀書筆記範文

《羅生門》讀書筆記1

“最聰明的處事法,乃是既看清世俗,又活的與之不相矛盾。”只此一句,就將芥川龍之介的敏感性和通透性表露無疑。

芥川龍之介其人,若不知其小説家的身份,僅通過黑白照片拜見真容,或許很難想象這位天庭飽滿、相貌堂堂、目光深邃、氣質瀟灑的男子,會在由而立之年邁向不惑之年時不負‘龍’吟之威的文壇成就中主動赴死,只留下那些至今仍震撼世間、大大小小的華彩篇章,任由它們長嘯九天。

芥川自書中走入人生,在人生中見識到與書中理想相矛盾的現實,遂對現實產生思考,對當時日本社會文化的變革產生困惑和失望。在這篇小説的末尾,芥川借盧生之口表達出積極的人生態度∶“正因人生如夢,才需真活。人活一世,唯願此生精彩紛呈,方不辜負自己。”芥川經常對人生、對人性表示蔑視,同時,又常常對人生、對人性感到喜愛。他的通透也表現在參透生死輪迴、善惡禍福、因果報應的概念上。他的小説,不但追求挖掘深刻的立益,也注重打磨完美的技巧。

笛卡爾曾説∶“如果你想成為真正的真理探索者,那麼,只要有可能,在你的生命歷程中,你有必要對所有事物至少懷疑一次。”芥川本人亦在《小説做法十則》中闡述∶“對於任何事物,我都是一個懷疑者。”雖然芥川和笛卡爾的討論方向有些不一致,但大體上説,懷疑主義是這樣一個傾向∶它是工具,不是態度;它是手段,不是立場。

1950年,《竹林中》的故事被電影大師黑澤明搬上銀幕,並改名為《羅生門》。故事中的人物從竹林中移到了羅生門下,與另一篇《羅生門》做了完美融合。從大的方向上看,《羅生門》與《竹林中》一樣,都是冷靜的將人性和利己主義剖析出來,展示在讀者面前。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對這位大文豪充滿了崇拜,進而主動通過他的其他作品細細品味他給人精神上帶來的`震撼與啟發。一代文學“鬼才”已逝,然而他的作品,終究沒有像他預料的那樣“積滿灰塵、擺在神田一帶的舊書店角落裏,徒然等候着讀者光顧。”非但不是如此,他去世後僅八年時間,便以他的名字設立了“芥川文學獎”併成為純文學獎的代表獎項。若他泉下有知,或可得到一絲寬慰。作為讀者,不勝欣喜。

《羅生門》讀書筆記2

《羅生門》可以算是芥川龍之介的代表作。作為一篇短篇小説,它並不像我所熟悉的歐亨利等的短篇小説那樣,通常有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尾。羅生門樓裏發生的故事就好像是大千世界中截取的一個小片段,沒有過多的雕琢痕跡,卻依舊讓人回味無窮。

我認為日本作家多是比較喜歡而且善於描寫人的內心的細微變化的,這在《羅生門》中也能很好地體現出來。作為主人公的家將,本是被老主人辭退出來的。他本身是一個善良而普通的人物,當他面臨衣食不足的窘境時,他心中萌生了一個“邪惡”的念頭“倘若不擇手段的話……”,這個念頭催他出門,來到這羅生門之下。此時,這個念頭僅僅是一個“倘若”,他其實是沒有這樣的勇氣與魄力的,他畢竟只是一個良民,連他自己也對自己是否真能夠“走當強盜的路”產生了懷疑。而當他來到門樓上,看到那個拔死人頭髮的老太婆的時候,他的正義感告訴他無論如何,在雨夜羅生門上拔死人頭髮已經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過,於是剛才那些“當強盜”的念頭消失了,他上前抓住那個老太婆,就像每個正義英雄在遇到邪惡反派時會做的那樣。老太婆害怕,她要給自己開脱,於是她告訴了家將關於她拔頭髮是為了做假髮,及被她拔頭髮的女人其實生前也是幹過壞事的。而她不知道,她的自我開脱,也給了正在躊躇的家將一個當強盜的正當理由。作者最終以家將搶去了老太婆的衣服結尾,在這個羅生門裏的一進一出,就像經歷了一次社會的洗滌。

家將、老太婆、死去女人之間的關係,不由讓人想到魯迅先生常説的“吃人”的現象。誰在吃人?誰在吃誰?有很多人試圖從理論中歸納出個一二三,我卻覺得比起那些文學評論,小説通過作者平日的觀察提煉,寫出的雖然是“故事”,卻更能揭露吃人的本質。死去的女人生前是“吃”官兵,老太婆“吃”女人,家將“吃”老太婆,每個人都在“吃人”,每個人又都在“被吃”。因為那些僅剩的良知,也被飢餓折磨地昏頭了,而社會又給與每個人看似合理的“吃人”的理由。人們吸吮着別人的鮮血又毫不知曉,任憑説他們愚昧也罷落後也罷,真正處於那個社會之中,也只能像被打了麻藥一般,無法振作精神,看清它了。就像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能夠清醒地看清這個社會弊病的人有幾個?最可怕的是很多的人自以為看清了,還對這個社會妄自下了如何如何的定義,又全然不知自己的愚蠢的,那與當年被迫搶劫的家將也沒什麼本質區別了吧。

偉人之偉大,不僅因為他們能夠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俯視這個社會,評判這個社會,也因為在俯視過這個社會後,他們仍能夠落下來評判自己。所以優秀的小説大多不是以“萬能的主”的角度來進行描述。這篇《羅生門》,就像是行走於社會中,遇到了羅生門前的這位家將,便尾隨着他,看完了他生活中的一個故事後又離開,繼續別的行走。作者看似超脱了社會,卻其實在這社會之中。作者為《羅生門》賦予的意義已經超越了時代,並將被人們一代代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