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圍城讀書筆記(通用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67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圍城讀書筆記(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圍城讀書筆記(通用5篇)

圍城讀書筆記1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影響最深的作品。它講述了社會的腐敗,還有人們對婚姻的無奈。

錢鍾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對於他,我更深的感觸應該説是同情。錢鍾書對方鴻漸的描寫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擇了一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閉了。抱着無奈的心情,他一頭鑽進了婚姻、事業和家庭的圈子裏。在婚姻的圍城裏,他愛上了博學多才的蘇文紈,但對方的漠然卻註定這是一場失敗的的單戀。頗有心計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並不美滿的婚姻。在事業的圍城裏,方鴻漸同樣也不如意,他經歷兩次轉系後大學勉強畢業。在岳父的資助下,他踏上留學之路,卻因無心學業而與一紙博士文憑失之交臂。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買了一張假的文憑交差。生活所迫,回國後的方鴻漸和趙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學校雖地處偏遠,但絕非一方淨土。清高孤傲、無所作為的方鴻漸終於在十幾個知識分子間的勾心鬥角中敗下陣來。

方鴻漸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在圍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鴻漸自視清高,手持的卻是一張假的文憑。自我感覺頗好的他,課堂效果卻死氣沉沉。正是他對自己過高的估計,使他越來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圍城裏陷得越來越深。他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知,以及和別人的差距,轉而在心中築起了一座新的圍城,一座自卑的圍城。其實,這大可不必,只要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求教,並對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對,那座虛幻的圍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時常抱怨社會的不公,對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羨慕,萬分的嫉妒。與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實實做好份內之事,要相信,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自視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鴻漸的老路,抱憾終生。

還是那句老話,社會是圍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我們又何必讓自己的心態處於圍城中呢?

圍城讀書筆記2

今天我讀完了圍城這本書。對於這本書中的種種跡象,我良慨頗多。首先是這個主人公方鴻漸,他算是一個青年知識分子吧。但他出國留學,不學無術。為了面子,和家裏的期望,他造假了一個博士畢業文憑。然後得意洋洋的回國。

在回國途中的船上遇見了鮑小姐,他忍不住鮑小姐的誘惑,與這位已訂婚的女子發生了幾天的感情糾葛。而在船將抵達內陸的時候,她便與同船的書蘇小姐熟識,蘇小姐對陣方鴻漸也有一點愛意。但這位蘇小姐卻是一個頗有城府,心機很深的一個女人。但方鴻漸對覺得自己對他不是愛。不久便與蘇小姐的表妹唐小姐認識,唐小姐是一位性格活潑開朗,很真誠的一位女子。方鴻漸不久便深深愛上了她,但是由於蘇小姐的從中作亂,他們倆最終未走在一起。其中也是因為方鴻漸的懦弱。

不久他與之前的所謂情敵趙辛眉兩個人同往湖南三閭大學教學。兩人在路途中成為了好友。而與此同行的有一位孫小姐孫柔嘉。在這一段長途中,不時地被趙辛眉所調侃,他與孫小姐之間的摩擦,而方鴻漸便覺得自己對孫小姐有一些愛慕之情。最後他們兩個隨意匆忙結婚了。但是結婚四個月中,他們倆不時的吵架鬥嘴,甚至最後打架終於鬧掰各自一方。而方鴻漸是一個沒出息,沒本事,愛慕虛榮的男人。對自己的愛情沒有把握,沒有追求;對自己的學業沒有努力,沒有奮鬥;甚至對自己之後的工作沒有上心,追求表面。他是一個深陷於自己所創造的圍城中難以自拔的人。圍城內的人想出去而為城外的人想進來。就是這樣循環往復,錯綜複雜。

而其中所描繪的社會環境也是非常封建,如方鴻漸的家庭規矩,在學校工作的人,往往都是那種攀高貶低,追求一己私利的人。

而這也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人必須有一己之長,有自己的本事。才能夠在某一方面有立足的地方。我們對自己的未來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不能不學無術,造假欺騙自己,從而毀了自己的未來。而對自己的感情等其他方面都要牢牢把握,且不能任聽他説,自己要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要能為自己做決定,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承擔後果,這這是一種責任與擔當,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和方鴻漸這一類人的慘象,令人發省。

圍城讀書筆記3

錢老先生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説,看得見的語言和看不見的道理是充盈書中最大的成功。絕妙的比喻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對景物事物的形象比喻;第二類是將抽象的思維感覺運用具體的物像來比喻,或者反向描述;第三類是利用本體和喻體在價值上的強烈反差,達到對對象的嘲諷貶抑的目的,這無疑使得作品兼具詼諧幽默的同時,又發人深省,在你讀書大笑的時候突然給你靈魂一擊,讓你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現狀。

小説整整九個章節,雖然是圍繞主角方鴻漸的愛情與職場故事展開的,但是卻可以從中看到潛藏着批判視角的人生現象。這些現象,也都如作者題寫在扉頁中的那句話: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現象一:個體與社會

方鴻漸的可悲在於,他作為個體,對於他當前的任何一個社會羣體來説都是個失敗者。十里洋場的社交生活他無法適應,三閭大學教書落得被解聘的下場。在那樣的環境下,他的聰慧又顯得如此單純,他內心厭棄的正是在那個小社會中生存所需的,而他展露和追求的正是那個環境無法包容的。這種社會環境不會培植健康的愛情,更不會培植健康的理想,本身就是一個有待衝破的“圍城”。

現象二:面子和裏子

在錢老先生描繪的社會羣像中,沒有純粹意義上的英雄,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難以啟齒的小祕密。他們為追求新的晉身之階,使出渾身解數扯起一面自認為是最漂亮的旗幟,將真面目掩蓋起來。如今,假精緻的背後,榨乾了多少年輕人。高負債的困頓中,奢侈品堆砌的形象下,他們的確在朋友圈活出了面子,卻在現實中丟盡了裏子。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裏子,縱使是時勢使然,可只有裏子,才能贏得真正的面子。

現象三:眼前和遠方

在錢先生筆下的方鴻漸是被動、無能、優柔寡斷的,但最突出的是他性格中的不安現狀。用一句話可以形容他的生活狀態:身處當下,心在遠方,可遠方太遠,模糊到看不清方向。他一次次衝出一個"圍城",又進入另一個"圍城",別人眼中的一手好牌,被他打的卻零零散散。走在這人生旅途上的人啊,仰望星空可以,但也一定要腳踏實地,寄明確的希望於以後,才能不辜負每一個當下。

現象四:愛情與婚姻

愛情像個孩子,喜歡捉迷藏;婚姻像個大人,喜歡在沉默裏哀傷。方鴻漸與四個女人的情感糾葛,道盡了愛情與婚姻的真相。天長日久的相處看到了全部優點和缺點,往往生活瑣碎會掩蓋優點,而又無限放大缺點,使得婚姻不再是柔美遐想,而是霸道和凌掠。婚姻生活是以無數瑣碎串聯起來的,遍佈着各種需要妥善處理的關係:婆媳、翁婿、妯娌、親朋、乃至主僕,可這正是婚姻的本真,也正是生活原有的樣子。所謂的白頭偕老,並沒有那麼高深,有的只是慢慢習慣彼此。

現象五:順從和反抗

人生是艱難和極具壓力的,與之伴隨的必然就有順從和反抗,二者結伴而生卻又互相壓制,這壓制關係體現在每個人的生活態度上。人生的悲哀在於面對當下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缺乏與之抗衡的膽量,或是逐漸喪失了抗爭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生活中必然的絕望,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先學會和這種心平氣和的絕望握手,而不是深陷無力感。從無力感中解救自己,不讓生活中繁重的日常諸事和具體的情感綁縛靈魂,深知人生圍城的必然,但仍要反抗這必然帶來的絕望,如是魯迅《過客》式的英雄:前面是什麼?前面是墳,但我仍要走。

寫在最後的一句話:決定我們命運的並不是我們所處的環境,而是我們是否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圍城讀書筆記4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説,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説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歎、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以幽默的筆法諷刺時弊,描摹人物世態,調侃“芸芸眾生”。常以平易的筆觸,在貌似嬉筆中予以淋漓盡致的嘲諷和描寫,以調侃語調述説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表現出錢鍾書的學者式的幽默諷刺。錢鍾書的筆調和魯迅的截然不同。魯迅用的是鋒利無比的匕首,一觸見血,給人一種鮮血淋漓的感覺;錢鍾書用的是尖鋭的長針,乍看之下,對患部沒什麼用,但像針炙似地對準醫療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後便覺舒暢無比,讓人被刺得心服口服。魯迅嚴肅地對待問題,錢鍾書漫不經心地提出問題,但抨擊人生病態,笑罵人性弱點的用心都是一樣的。錢鍾書通過詼諧,輕描淡寫的筆調,把個個讀過幾本書所謂的知識分於的齷齪靈魂一一勾畫出來並以機智的幽默、淵博的學識、辛辣的嘲諷,對當時社會種種醜惡的事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也道出了許多人生哲理。

蘇才女的一句“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為主線,寫了以方鴻漸為主角的一批留學生的社交生活,以及他們幾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裏,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錢鍾書説:“在這本書裏,我想寫中國社會的某一部分,某一些人,寫這些人,我也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兩足無毛動物的基本根性。”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正在此吧。

圍城讀書筆記5

認識錢鍾書是在中學課本上,而瞭解錢鍾書卻是刻意的。我不能説自己有多瞭解錢鍾書,畢竟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他,但我確實被他的文學才識,人格魅力所吸引。當然這一切還是來自於他的那本唯一的長篇小説《圍城》

剛開始決定讀《圍城》只是為了多讀一本書,至於自己能否將它認真讀完那是後話。而當我翻開書的第一章的第一段,就被這精妙的比喻深深吸引了。開頭是這樣的: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陽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着酡紅。這一句既應用了比喻又應用了擬人,這種修辭手法不動聲色地將海洋上空的夜描繪得形象,生動,淋漓盡致,使人一讀便可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錢鍾書在《圍城》中善用比喻等修辭手法,例如:“他靠紗窗望出去。漫天的星又密又忙它們聲息全無,而看來只覺得天上熱鬧。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長成的女孩子,但見人已不害羞,光明和輪廓都清新刻露,漸漸可烘托夜景。小園草地裏的小蟲瑣瑣屑屑地在夜談。不知哪裏的蛙羣齊心協力地乾號,像聲浪給火煮得發沸。幾星螢火蟲優遊來去,不像飛行,像在厚密的空氣裏漂浮,月亮不到的陰黑裏,一點螢火忽明,像夏夜的一隻微綠的大眼睛。這雖然是很平常的夏夜景色,但在錢鍾書的筆下卻如此生動。“不知哪裏的蛙羣齊心協力地乾號,像聲浪給火煮得發沸。”這裏把聲浪比作水,聲音的變化就像水被煮沸了。如此絕妙的比喻也只有錢鍾書能想到了,忽然記起要是我們來描繪這夏夜,定是把蛙聲用擬聲詞給代替了。

原本以為《圍城》這本書不過就講那些瑣碎的小事,不值深讀。可當我慢慢讀下去時,發現故事中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件發生,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但我們這是閲讀,不是聽故事。所以這裏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他善於應用精言妙語,來使文章更有看頭,當然在他的刻畫下,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也是如此鮮明。例如一號人物方鴻漸,他是一個不學無數的人,他好的不純然,壞的不徹底,不想像狗一樣媚悦於人,又不甘低人一等,所以他只能像皮球一樣被人一腳踢開。而蘇文紈則是“底子”最厚的一位女生,她有着美麗的容貌,豐裕的家境,良好的教育,但卻虛偽,傲視羣芳,最後只得孤芳自賞。唐曉芙是蘇文紈的表妹,她是一個集智慧,嫵媚,青春於一身的小家碧玉的女孩子,她是我在《圍城》中最喜歡的人物,因為她端莊大方,不做作不矯情近乎完美。孫柔嘉是後來方鴻漸的太太。她自然有柔弱的一面——被學生欺辱時,哭得像個孩子。但是她也是一個有心計的人,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常常玩弄心機。至於趙辛楣,他是一個裝腔作勢,附庸風雅的人。不過他雖然不喜歡方鴻漸,但也會給方鴻漸提供真心的幫助。

聽楊絳説,這些故事裏也有錢鍾書的留學經歷,不過也是虛構的。我想如果不是博覽羣書,對社會有敏鋭的觀察,對人生有獨到的見解。錢鍾書有怎麼會有這樣一本《圍城》。

有外國記者曾説:“來到中國,有兩個願望,一是看看萬里長城,二是見見錢鍾書。”可見他把錢鍾書看成了中國文化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