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初二年級的活着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4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年級的活着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年級的活着讀書筆記

初二年級的活着讀書筆記1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是為了內心寫作,而不是為了討好讀者,餘華就是這樣的一位作家,《活着》的靈感是來源於美國的一首民歌《老黑奴》,歌中寫了一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可他依然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而《活着》這本書同樣也是寫福貴一生的遭遇,相反現實中有的人,窮其一生卻都被困在悔恨、咒罵之中,為什麼醜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之外,我們總是無法忍受太多生活的真實,這本書讓我知道“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裏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他失去的東西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可他仍用友好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故事的結尾總是令人回首,兩個福貴的腳上都沾滿了泥,走去時都微微晃動着身體,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想,活着的盡頭並不是死亡,死亡也並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

往事不能回首,歲月從不停留。我們不曾擁有,有時卻像失去了千萬遍,“我們最初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我們不得不走”。《活着》是一本很有分量的書,當讀到有慶因為獻血而死去的時候,我關上了書,我怎麼也不敢相信一個這麼天真活潑的孩子突然死了,迴盪在腦海的遠遠是他餵羊的場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當再次打開書,再次看到有慶時還是忍不住,眼淚一直流,他親眼看到兒子躺在自己面前時是有多絕望啊,他騙家珍的時候心又有多痛,我始終不能相信有慶死的這個事實,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吧。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人生亦逆旅,我亦是行人,活着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把悲傷滲透到骨子裏的一本書,我們在現實世界裏如此艱辛的活着,這已經是最大的幸運,在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選擇一種安靜的生活態度,然後在安靜中,選擇不慌不忙的堅強。看完這本書失眠了很久,不知以後的人生改如何,像福貴這樣都能好好的活着,我又怎能頹廢的活着呢,人活着,比什麼都強,我想,我們是該好好活着,笑着……

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帶來成功,苦難不值得追求,磨鍊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躲開。人的一生就是這樣,不管遇到多少苦難,能一直活着到盡頭,以前都還是有些盼頭的,回過頭也許就會發現,有些東西即便不願接受,也已經被迫承受過了?,我們誰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時間裏等待我們的是什麼,既然不知道,那就以友好的.態度是看待生命。福貴失去了爹、娘、有慶、二喜、鳳霞、家珍、苦根,所有的人都離他而去,只有年歲看起來與他差不多的老牛了,他真的很艱難,活得很痛苦,可人的一直又有多少痛苦可以去承擔呢,他看破了紅塵往事,不是因為苦難又多難,是因為活着有多麼不易,那個年代的人們共同的苦難就是怎樣好好活着,活在蜜罐裏的我們才該想如何好好生活,他們那麼不容易的活下來,生命誠可貴啊!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和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活着就是要讓生命變得有意義,而不是虛度光陰,我們都明白,沒有什麼對活着更珍貴難得,看了《活着》,也就讓我嚐到了酸甜苦辣,我看過有慶死時福貴的撕心裂肺,看過家珍和鳳霞離開時的百般無奈,原以為上天開眼賜給了他苦根,卻讓我再次看到苦根吃豆子噎死在他面前的痛苦絕望,本以為命運不這麼捉弄人,可歲月百般殘酷的將他最後一抹希望也奪去了,我不相信在他這裏命運是什麼,可他卻和命運抗爭到底,我想,這就是他,縱使命運待他不公,可仍相信命運。

福貴的一生坎坷悽慘,家道中落晚年親人通通離去只能和一頭老牛相依命,活着活着,卻都離開了他,比死別更痛苦的是生離,比死亡更絕望的是活着吧。你説如果那個老人年輕的時候不那麼……是不是就會好多了,那個孩子也不會被抽乾血而死……可世間卻沒有如果。誰也不能陪誰到最後,經歷生死離別後,沒有比活着更容易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

初二年級的活着讀書筆記2

花了兩晚時間讀完餘華的作品《活着》,一個字一個字讀下去,有些字攔在那裏,像一根又一根刺,不僅硬,而且尖。作者在第五次自序中寫到:“我在閲讀別人的作品時,有時候會影響自己的人生態度;而我自己寫下的作品,有時候也同樣會影響自己的人生態度。”

確實如此吧!我讀得很認真,捧起書就一直一直讀下去,中途兩耳不聞身外事,我不敢分神,怕自己一個轉身一次回頭就會丟了什麼,那感覺就像在吃一根長壽麪,必須一口吃下去才心滿意足,中途咬斷,心是不甘的,而且晦氣,最重要的是,再吃下去,便全然失去了之前的好味道。

讀到後半部分,我越發心急,讀得速度快起來,又時常把一大段文字反芻,這樣,我的眼睛就跟着一會兒一目十行,一會兒一行十目,然後,落下眼淚,一滴接着一滴,有些落在字上,有些流到嘴裏,還有些滑到了衣服上,濕了一片。

前後一共哭了五次,一次比一次更難過。

第一次,有慶死。那個還在母親肚子裏就被父親打,光着腳跑來跑去割草餵羊一天兩次跑五十多里路的小男孩,他勇敢地伸出胳膊去獻血,因為他們學校的女校長生孩子出了很多血,五年級的學生沒一個對上校長的血,除了有慶。有慶以此為榮,醫生抽了一點又一點,抽個不停,有慶臉都白了,嘴脣也白了,他説我頭暈,沒人理會,後來,他失去了心跳。

第二次,鳳霞死。從小伶牙俐齒的鳳霞在父親不在家的那段時間,發了一次高燒就再也不會説話了。她短暫的一生中,被送走過兩次,第一次,因為家裏窮,要供有慶上學,被迫寄養給一户人家做女兒,她過了些日子,哭着跑回了家;第二次,她風風光光嫁給了歪頭女婿二喜,二喜心眼好,實心實意愛鳳霞,鳳霞難產時,醫生問保大保小,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保大”,可惜,天不遂人意,留下了小的,大的產後出血不止,命沒保住。

第三次,家珍死。家珍家裏闊,自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嬌生慣養,上學路上被富貴看上,三媒六聘娶回了家,這個家也闊,更闊,剛過門時有一百畝地,此前有兩百畝,被富貴的爹敗了一百畝,又被富貴敗了一百畝,兩代敗家子,活活苦了兩個苦命的女人,家珍的婆婆好日子沒過過幾天,家珍,沒過過幾天好日子。她終日勞作,病了,也要出工,下不了炕,也要縫縫補補,雖整天卧在牀上,頭髮依舊梳得整整齊齊,她放心不下兩個孩子,滿希望自己苦一輩子,兩個孩子往後可以有好日子過,不想,卻一次又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油盡燈枯,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第四次,二喜死。那麼硬朗個漢子,好端端的,憨厚壯實能幹,一身的力氣。他心疼鳳霞,相親第二天,他就帶着兄弟來鳳霞家幹活,屋裏屋外收拾打掃修葺,還連夜給家珍做了個小桌子,他傾盡所有將心上人娶回家,婚後百依百順,小兩口手拉手過日子,甜甜蜜蜜,鳳霞難產死後,他又當爹又當媽,一個人帶個小娃當搬運工,揹着抱着領着,一刻都離不開這個越長越像鳳霞的小娃,當意外發生,他只留下頭和腳完好,其他部位血肉模糊,兩排水泥板夾過來,把二喜擠成個扁,最後,他只發出了一聲叫喊:“苦根!”苦根是小娃的名字;

最後一次,苦根死。苦根生來命就苦,沒了親媽,又沒了親爸,跟着外公富貴回到了鄉下,在鄉下和富貴一起下地幹活,做了個小鐮刀,愛不釋手,他聽話,他相信“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養大了又變成牛。我們啊,也就越來越有錢啦。”七歲時,他和富貴一起摘棉花,他頭暈,頭暈得厲害,苦根病了,病得很厲害,富貴老了,糊塗了,心疼苦根,給他熬了薑糖水,喂他喝下去,出工前,又用鹽煮了豆子留給苦根在家吃,結果,苦根豆子吃多了,嘴裏有兩顆豆子還沒嚼爛就歪在牀上,再也沒下牀,再也沒有去拿他的小鐮刀。

是的,我哭了五次,富貴也哭了五次,哭他的兒子有慶,哭他的女兒鳳霞,哭他的女人家珍,哭他的女婿二喜,哭他的心肝小外孫苦根,他把他們一個一個送走,葬在一處。富貴享過福,吃喝嫖賭,真正的大富貴,真正的孽子,他見過大風大浪,他經過槍林彈雨,他當過兵扛過炮,他煮過鋼鐵吃過大鍋飯,他賣過菜種過地。

他活着,活了下去,活了很久,他身邊還有個伴兒,是一頭老牛,名字叫“富貴”。活着挺好,窮了,也要活着,老了,也要活着,病了,也要活着……

初二年級的活着讀書筆記3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摘自餘華《活着》

當看完朋友對《活着》的評論後,就有一股想要看看這篇高尚作品的衝動,我不知道作者在寫時是懷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但我知道作為一個讀者,在品味這篇敍説一代人歷程時的深切感受!

我總認為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着》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當生活在80年代的我們還在為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裏,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為錢財而貪污受賄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賄鉅款,只是為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説,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着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着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最近讀餘華的小説《活着》,驀然間如沐浴了神奇的佛光般,混沌的心頓時開竅了。

還記得曾經年少時,初入社會,茫然無知,帶着幾分“為賦新詞強説愁”的憂鬱,我如作繭自縛般,不停地追問自己:人為什麼而活着?是為了快樂嗎?可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是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嗎?但怎樣的人生才算是有價值的?一遍遍地追問自己,一遍遍地獲得答案,可轉眼間又一遍遍地否定,然後,又開始了追問、尋找答案、否定的循環。我就如同無頭的蒼蠅般,在思維的怪圈裏找不出合理的出口。於是,煩惱便在心中鬱結,痛苦也隨之纏繞。

爾後,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閲歷的加深,繁瑣的工作、平淡的生活讓我習慣,也似乎讓我麻木了。我漸漸地淡漠了對生命的思考,不再追問自己“人為什麼而活着”了。不知不覺間,我終於走出了思維的煩惱,走出了少女的憂傷。

人為什麼而活着?這個讓我曾經為之煩惱,甚至為之瘋狂的問題,不再纏繞着我的心靈,原來是被我深深地埋藏了。這次閲讀《活着》,被埋藏在心底已久的困惑被再次翻新出來。可喜的是,儘管困惑被翻新出來,卻沒有將往日那種被纏繞、被折磨的心靈之痛一同帶出。

我徹底地醒悟了。其實,人活着,不是為了追求快樂,也不是為了實現價值。活着,就是因為活着,僅此而已。就如小説《活着》中的福貴,曾經富貴一時,又將家底敗盡,經歷過戰爭的慌亂,也眼睜睜地看着親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如此跌宕與慘痛的人生,福貴既沒有表現出過分誇張的悲痛,也沒有過分的樂觀。活着,就是為了活着的本身。福貴敍述自己故事,如同在講述別人的故事。餘華用平實的語言敍述着福貴的敍述。偶爾也來幾分幽默,冷冷的,讓人想笑卻也只是嘴角微微揚起而已。小説的結尾,老人福貴牽着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走在鄉村泥濘的小路上,生活依然繼續。

不要再問活着是為什麼,活着,就是因為活着。拋開曾經的煩惱,不再糾纏自己的心靈,好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