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500字(通用3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3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筆記5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筆記500字(通用35篇)

讀書筆記 篇1

14歲的少女蘇菲在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沒有貼郵票,也沒有寫寄信人名字的信。蘇菲不斷收到艾伯特的信,因為他的問題使世界像謎團一樣在她眼前展開。後來在艾伯特的指導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從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樹立的哲學有了初步的瞭解。她在文藝復興時期這一課主要認識了羅盤、火器和印刷術這三大發明和它們的作用……蘇菲運用了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的知識,想要解開這些謎團。可是,事實和真相比她所想的更加怪異、更加離奇。

剛拿到書的時候,我隨便翻了以下,整本書都是字,連一幅插圖也沒有。我心想:這本書怎麼可能在歐洲暢銷三百萬冊呢,不看就知道,一定很枯燥。但花時間看的時候,發現書中的話就像動畫片一樣展示在我的眼前,很多部分我看了一遍又看一遍。在看到蘇菲進入少校的小木屋時,我很奇怪一個少校的房子幹嘛要建在那麼遠的地方;在看到漢密士開口祝席德生日快樂時,我感覺非常不可思議;在看到席德的爸爸知道女兒在監視他卻仍然給她買東西時,我十分感動,儘管他是一個少校。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既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認識了很多哲學家。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哲學家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是第一個在雅典誕生的偉大哲學家,他和他的兩位傳人都在雅典生活和工作。他或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祕難解的人物,他死後很快就被譽為許多哲學派的始祖。雖然他長得很醜,但是非常的和藹可親。我之所以認為他是一個很好的哲學家,是因為柏拉圖是他的學生,也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蘇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同時也是夢的世界。

讀書筆記 篇2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作者説,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也就是魯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師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只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着年歲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小引》《狗·貓·鼠》《 阿長與<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藤野先生》《範愛農》《 後記》 構成。本書裏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現當時的世態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和對家人師友的真摯感情。敍述親切感人,又有機地糅進了大量的描寫、抒情和議論,文筆優美清新,所以被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最高水平的回憶散文。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包括: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説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範愛農》。《朝花夕拾》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讀書筆記 篇3

《範愛農》這篇文章帶給我無限遐思……追敍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文章一開頭,作者就用平凡又樸素的語言,記敍了他曾經在茶館認識範愛農的事。先抒發自己對他的憎惡,為後文寫對他的親切友善作鋪墊。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十分到位,樸素卻又不失精練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魯迅先生對死難者的同學們的一種同情,一種責任感。文中談到,開始時,兩人並非朋友,甚至幾次爭論過。但作者回國後,兩人再次相遇,就由“敵”轉友了。從此以後,他們幾乎成了摯友。接着,又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們成了同事。但“天下無不散之宴席”,作者與範愛農因工作的原因分別了。最後,範愛農生活越來越拮据。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後,範愛農失足溺死於河中。文中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即對光復後的紹興換湯不換藥的描述。這其實已埋下了範愛農悲劇的伏筆。魯迅對範愛農沒有一句正面的讚揚,只是從他的神情“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從他的行動“實在勤快得可以”表現了革命後的範愛農心情愉快的一面。但範愛農心裏產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魯迅其後又用了很多筆墨寫光復後紹興的現實,其實就是在探討造成他的朋友悲劇命運的原因。

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的內心是痛苦、悲涼的。

讀書筆記 篇4

《平凡的世界》主要講了孫少平艱難上學,幸福教書,辛苦背磚的故事。孫少安開辦磚廠,照料磚廠,工廠倒閉再重辦,過上好日子的事蹟。

在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主人翁就是孫少平了,他上學之路異常艱難,每天只能吃兩個焦黑的高粱面饃,並且每天都吃不飽,但是少平還是堅持下來了,直到高中畢業。這種執著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在生活中有許多人在事業和學習路上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了,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堅持不懈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的。少平在教書的那段時間可真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時光呀,再這裏我們不能忽略一個重點,少平在那個年代能當上老師是他勤奮努力的結果,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他每天披星戴月的學習沒有白費。少平因為家裏窮,所以不得不出來打工。在磚廠打工的的那段時間可謂是少平人生最難熬的時間了。少平在打工時,每天起早貪黑辛苦勞動,結果把背弄得血肉磨糊,睡覺都只能趴着,真是苦不堪言啊!但是少平總會苦中作樂——與同事聊天,甚是愉快;向田曉霞借書報,從書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我要學習少平苦中作樂、積極向上的可貴品質。我們在生活中,不能遇到一點辛苦事就哀聲歎氣、怨天怨地,要學會苦中作樂,積極向上過每一天。

《平凡的世界》是本激勵人奮發向上的好書,它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的哲理。我要不斷地從這本書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讀書筆記 篇5

今天,我讀了法國著名文學家凡爾納寫的科幻小説《海底兩萬裏》。這本書講述的是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掉進海里,而且幸運地登上了潛水艇。那是一天夜晚,阿龍納斯被邀請去美國,途中,阿龍納斯乘坐的驅逐艦被一隻“獨角鯨”給撞翻,阿龍納斯教授醒來之後,發現自己躺在一艘不為人知的潛水艇――鸚鵡螺號上。這艘潛水艇與世隔絕,潛水艇的船長尼摩為了不讓世人知道,不讓阿龍納斯教授離開潛水艇。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為人真誠,便什麼也沒説就答應了,跟着尼摩船長周遊了世界四大洋。最後,阿龍納斯教授因為那時的環境,從而分期僥倖逃出了潛水艇。

讀完了這本名著,我深有感觸。我最佩服阿龍納斯教授那種誠懇待人的精神;佩服康塞爾那種對待主人禮貌、誠實的性格,無論什麼事都是他搶先幫主人做的。故事中阿龍納斯教授跌入海中,康塞爾也緊跟着跳入海中,冒着生命危險救自己的主人;還佩服尼摩船長的那種勇敢的精神,他在關鍵的時刻去幫助教授。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也是巧奪天工。當時他們的科技還沒有這麼發達,作者卻想出了這麼一部科幻小説。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着許許多多樂於助人的好心人,他們總是時時刻刻為別人着想。

我喜歡這本書!

讀書筆記 篇6

我有一本喜歡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話,我讀過這本書裏面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叫《海的女兒》。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曉靜。我看着故事,彷彿我也來到了故事中,裏面講述着一個奇蹟。

在大海的深處,水是那麼藍,像是矢車菊的花瓣;同時又是那麼的明亮,像最純淨的玻璃。就在這蔚藍、純淨的海底,有一座美麗的宮殿。它的牆是珊瑚砌成的;窗子上鑲嵌着最亮的琥珀;屋頂上鋪着漂亮的蚌殼,它們可以隨着水的流動自動開合。這裏還生長着最奇異的海洋生物,各種各樣的魚兒在海底暢快的遊着,它們吐着一串串氣泡,使這海底宮殿顯得越發靈動和晶亮。

這個宮殿住這海王的六個女兒,她們個個都長得很漂亮;個個多長得活潑可愛。可最漂亮的還是那個小公主,她的皮膚光滑絲嫩,眼睛藍得像最深的湖水。小公主十五歲的時候,游到海面,看見了一條船,船上有一位英俊瀟灑的王子。原來今天也是他的生日。小公主自從見到了王子,變深深地愛上了他。回到宮中,小公主的姐姐見她心事重重,便問她怎麼了,可小公主不回答……

最後,小公主變成了泡沫飛走了。

我讀了這篇故事之後,心裏有一個很大的啟發:小公主為了心愛的人,不惜一切代價,最後化為泡沫飛走了。我覺得我要像小人魚一樣,只要我做得到,不惜一切代價,做出犧牲。

讀書筆記 篇7

以前,我並不喜歡動物之類的東西,但自從讀了《昆蟲記》之後,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趣,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其中我最喜歡看的就要數紅螞蟻了。

紅螞蟻和我們平常在家門口所看見的黑螞蟻身材沒什麼不同,習性也差不多。在下雨的時候,它們也會像黑螞蟻一樣將一粒粒很小的泥土把自己的家給圍起來,防止雨水進去。

紅螞蟻的特點就是它們不是靠自己的勞動去找食物吃,而是靠武力去黑螞蟻的窩裏搶食物,屬於不勞而獲的懶人。

我有幸看見了一場紅黑螞蟻大戰。那天下午,我在家門口玩,忽然發現地上有一片紅紅的東西在移動,仔細一看居然是一羣紅螞蟻。只見這羣紅螞蟻瞄準了目標,快速地鑽進了一個黑螞蟻的窩裏,我心想:估計一場大戰要開始了,我等着看好戲吧。只見一些紅螞蟻被一些黑螞蟻趕了出來,在窩外打了起來,還有一些紅黑螞蟻估計在窩裏格鬥起來了。經過好幾分鐘的激戰,黑螞蟻因為不善戰鬥,喪亡慘重,只有慘淡溜走了,這場戰爭紅螞蟻獲勝了。

我想紅螞蟻這樣就跟強盜一樣,不勞而獲,也許這次它們勝利了,但是它們不可能永遠勝利的,而且它們的同類也會看不起它們,要想得到尊重,只有靠自己的勞動才能實現。

我發現只有愛觀察,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發現許許多多的奧祕。

讀書筆記 篇8

有一本書,它能讓人們觸摸幸福的真諦,有一本書,它讓我們明白幸福在哪裏,它就是——《青鳥》。

《青鳥》是比利時作家、散文家、詩人莫里斯·梅特林克的作品,它講述了在很久很久以前,伐木人棣爾有兩個人見人愛的孩子,大些的男孩叫蒂蒂,他剛滿十歲。蒂蒂有個妹妹名叫咪蒂,妹妹咪蒂小哥哥四歲只有六歲。在一個平安夜裏,他們倆遇到了仙女蓓麗呂娜,並按照仙女的指示去尋找青鳥。一路上,他們遇到了美麗的光神,他們去了仙女宮、回憶國、夜宮、墓地、未來國、光神廟宇、幸福家園和森林,一次次地得到了青鳥,可又一次次地失去了青鳥,青鳥總是得而復失。最後,他們回到了家,蒂蒂的鴿子變青了,變成了兄妹倆苦苦尋找的青鳥。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幸福是存在的,只是我們沒有發現,以為幸福離我們很遠,其實只要用心尋找、體驗、感受,幸福終究會來臨的。

大家一定都聽過《盲人點燈》這個故事吧,故事裏盲人在夜晚走路時點了一盞燈,路人不解:“你既然看不見,點燈又有何用呢?”盲人笑答:“點燈是為了讓別人不撞到我,也為了給別人燈光,讓他們不迷路,不摔跤。”是啊,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為別人點一盞“燈”,照亮每一個人,我們幫助了別人,別人很幸福,自己也會幸福起來。

幸福似乎遠在天邊,其實幸福近在眼前,只要你用心去發現。

讀書筆記 篇9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讀了一部經典:《論語》。《論語》是儒家文學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影響了從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為政篇第二里説: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是讀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沒有收穫;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認真讀書,就會越來越疑惑。在我們學習中,光讀書而不思考,就會錯誤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光思考而不讀書,疑惑越來越多,卻又找不到正確答案。只有既會讀書,又會思考的學生,在學習中才會領先。

八佾篇第四里説: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一定要告訴他們確切的去處。無論我們在哪兒,爸爸媽媽總是最牽掛我們的人,自己出去玩了,一定要跟父母説一聲,讓他們放心。如果耽誤了時間不能準時回家,也要跟他們説一聲,不讓他們擔心。

述而篇第七裏説: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奢侈了就會不謙遜,不懂禮節,節儉了就會寒酸。與其不懂禮節,寧可寒酸。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節儉,空調能不開就不開,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沖廁所,用過的紙反面可以用來打草稿……

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讀一讀《論語》,使自己學的更多,成長的更快。

讀書筆記 篇10

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題記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是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詩句一直被古往今來傳唱着。這句詩出自於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了《紅樓夢》的悲慘結局和它之中藴含着的作者對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與無奈。

前幾天,我剛讀完《紅樓夢》。第一次讀時,那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清高,寶釵的大方,鳳姐的見風使舵、心狠手辣……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户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就是這樣理解的

但當我再一次細細品讀之後,隨着見識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着一個俗氣的故事了,他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回想的黛玉初進榮國府,府中上上下下,都一片歡迎。然而,當她父親死後,那曾經對她噓寒問暖的人,便一點點冷淡下來。而當她在生命最後的時候,又有誰管過她的死活?

她的一生,正如她當年所吟唱的詩句一樣:

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掉陷渠溝。

玉黛林中柱,金簪雪裏埋。——後記

讀書筆記 篇11

讀了《童年》這本享譽全世界的名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主人公阿廖沙那活潑淘氣的身影時常在我的腦海中閃現。

《童年》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期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的童話故事的薰陶,同時也目睹了兩個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已經在他細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們也伴隨着阿廖沙慢慢地長大。

拿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比對,那就是天壤之別。阿廖沙生活在19世紀末沙皇統治下的黑暗年代,保守、自私、貪婪、庸俗的習氣處處可見。小市民常常暴飲暴食,彼此吵架揭短。而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是那麼和平、美好,大多數的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文明的素質,高尚的情操。我們也都豐衣足食,不必小小年紀就為生存四處奔波。

雖然我們過着美好的生活,可也常常不懂得珍惜。記得好幾次吃飯,遇到我們不喜歡吃的東西,就整碟倒掉。還有一次,我把爸爸給的零花錢隨意揮霍,買了好多好多的零食。而阿廖沙可能此時連飯都吃不飽呢!

在這世界上還有很多的地方的環境像阿廖沙他們生活的地方一樣糟糕。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珍惜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

讀書筆記 篇12

在世界文壇裏,總有幾顆屬於中國的繁星在熠閃耀。星星終會隕落,但您――魯迅,卻活在我們心中。讀着先生的文章,感覺就像看到一把智慧的利劍,鋒利的解剖出當時國民的奴性和愚性,一路用劍刃的鋒芒披荊斬棘。有幸讀過您的一些文章,但令我感觸頗深的還是《吶喊》。

《狂人日記》描寫了狂人――“迫害症患者”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深受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了對社會的恐懼心理。他認定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制度,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着“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吶喊聲。因為孩子是純潔的,沒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所以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藥》描寫了華老栓一心想花錢買人血饅頭,並在革命者夏瑜被殺的時候得到了人血饅頭,“藥”並沒有挽救小栓的性命,小栓還是死了。這篇文章反映了羣眾的麻木、冷漠,人們不但對革命者被殺害不同情,相反,還讚揚告密者,咒罵革命者。最後出現了暖心的一幕――革命者的墳上出現了花圈,這説明了什麼?革命者為革命犧牲,自然有人發出內心的敬意而去拜祭!

我們也能發出吶喊,喚醒自己,珍惜現在,為祖國建設做充足的準備!

讀書筆記 篇13

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目睹並感受了那麼多的醜陋、污穢和殘忍,即使是一個成年人的心靈也會受到腐蝕和摧殘的。但是,阿廖沙並沒有被這些黑暗的醜事所壓倒、所毀滅,反而鍛鍊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富有同情心的人。這是因為,這個社會除了黑暗勢力,還有許多正直善良的人,正是這些人,給了阿廖沙力量,給了阿廖沙温暖,使他看到了光明,哺育和培養了阿廖沙對生活得積極態度和勇敢的反抗精神。

書裏對阿廖沙成長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就是他的外祖母,善良、勇敢、樂觀的外祖母,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富的內心生活,她信奉上帝,相信一切事情均有因果報應,相信無所不在的上帝會保佑她的粗暴、吝嗇的丈夫,相信上帝會使她的兩個兒子改邪歸正。正是這位外祖母,用無數優美動人的童話、民間故事培養和陶冶了阿廖沙的高尚情操,“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是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除外祖母外,還有那個善良、樂觀的“小茨岡”,(可憐的小茨岡最後被十字架壓死),那個忠厚老實的老長工格里高利,(可憐的格里高利最後兩隻眼都瞎了,無法工作,流落街頭成為乞丐)那個獻身科學的戴着眼鏡的“好事情”,(最後他被外祖父解僱了離開了當地)。還有那可憐的早逝的父親和母親。

讀書筆記 篇14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三部曲之一。文中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12歲之前的童年生活。

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並不幸福,在他幼年便失去父親。正因為這樣,他不得與母親一起投靠祖母。在祖母家中,有暴燥。一心只想分家的兩個舅舅,和兩個卑微、忍氣吞聲的舅母。還有小氣、暴燥的祖父和慈祥的祖母。

在這個大家族中,阿廖沙生活得並不幸福。他常被祖父毒打,也常目睹舅母遭毒打。而他只能與表兄弟們躲在廚房中。

之後,阿廖沙的母親嫁給了一個愛動用的人。在與自己同母異父的弟弟出生之後。母親便遭毒打逝去了。而不久之後,自己的弟弟也死去了。

在這一部小説中,我們會思考很多。我們的生活對於他來説太過安逸幸福了。然而我們仍在抱怨我們的生活不知他人,而心中不抱一絲愧疚。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便會退縮,遭遇不幸便輕易落淚。但阿廖沙無論遇到任何事都勇敢堅強的面對與處理,無論是母親去世,還是靠拾破爛維持他與祖母的生計。這些,也許都是我們所做不到的。

在另一方面,阿廖沙非常有孝心。他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想到非常愛他的祖母,在與祖父分家後,仍與祖母相依為命。

阿廖沙的品質,我們可以學習的有很多。所以我們更應該把握我們的機會,努力地學習!

讀書筆記 篇15

近日,我剛剛讀完一部精彩的書籍——《童年》。這是高爾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説,高爾基以自己為原型,詮釋了自己童年的不幸。整本書的內容讓人感到非常的沉重。

文章寫了父親去世的主人公小阿列克謝跟隨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是一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兩個舅舅貪婪、殘暴、為爭家產而時常打鬥。只有外祖母和“小茨岡”給“我”帶來了一絲光明和温暖。

“小茨岡”勤勞能幹、聰明勇敢,是一個天性活潑、善良開朗的孩子。在“我”遇到外祖父毒打時經常替“我”受罰。但卻在舅舅們的慫恿下養成了偷竊的壞習慣。最終慘死在了沉重的十字架下。

與他們的童年相比,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就要幸福多了。

而後,兩個貪得無厭的舅舅終於如願以償的分了家。外祖父也開始變老,雖然脾氣依舊暴躁,但也有其可愛的一面,他也會教“我”認字。儘管如此,“我”對外祖父的恨意仍不減。最後,母親又再嫁人了,外祖父家也開始衰敗。繼父的行為導致母親的脾氣也越來越越暴躁,甚至只會與我“動粗”。母親去世後,“我”幫外祖母掙錢,在她的影響下,“我”成長為一個堅強獨立、永不服輸的少年。

想想我們的童年,都是快樂無憂的,偶爾父母責備,老師批評,我們還會覺得自己很“可憐”。讀了《童年》後,我知道了我們應該要珍惜現在的生活,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要勇敢堅強地面對。

讀書筆記 篇16

如今,初入大學的我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嚮往。想象中的大學,應該是轟轟烈烈的、是肆意妄為的、是不平淡的,但也許大學生活可能就是三點一線,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熱烈。人生其實就是這樣,有5%是幸福,有5%是艱難,剩下的90%都是平淡,但往往聰明的人懂得把剩餘90%的平淡轉化為幸福,而這第一步就是要接受平淡。

我如白巖鬆老師所説:“現在許多大學,學生唸書唸的心猿意馬,總想要早點實踐。”是的不久前的我確實是這樣想的,作為一個傳媒生,對大廠更是有着憧憬。還沒有踏進大學的校門,就開始未雨綢繆。卻忘了要安靜地做好眼前的事兒。其實一份好的工作、好的戀愛、好的婚姻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帶着功利心往往很難地做好一件事情。

我們以為戀愛是每天送花、甜言蜜語;工作是宏圖大業、精彩紛呈。但其實這些就像是煙花因為能看見的次數少,所以人們才會覺得它彌足珍貴。真實的人生不會每天都是在放禮花,我們要接受,婚後老公在泡腳、夫人在織衣、孩子在寫作業。接受在工作中默默做一些平淡的事情。要學會接受生活中的真想。

看梅西、看C羅、包括科比,他們之所以有今日的成績,正是因為每天都在忍受着極其枯燥的生活,不停的訓練,不抽煙不喝酒,早睡早起……

“只有接受平淡,才可能不平淡,因為生活不會給你那麼多機會,所有的不平等都是在忍耐了足夠的平淡之後誕生的。”

讀書筆記 篇17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計劃,有組織的玩耍需要老師的指導和智慧。自從我當人中班班主任開始的一天,我就想把我的班級創設成一個特色的班級,例如:語言表達能力強可以有聲有色講故事,區域玩得好,可以培養興趣,甚至是户外遊戲玩得好,可以鍛鍊身體,也或者是。最終根據我的個性,我選擇了語言表達。

從開學第一天起,語言表達成了我們的必須課。我的計劃是首先學説話,學表達,最後在自己表達。説起學説話就像我們多讀書多積累好的詞彙,好多語言一樣。我主要是帶領寶寶多説寓言故事,多聽寓言故事,鍛鍊寶貝的邏輯思維。在讀完每篇文章後。我們會試着來篇總結,講講故事的大意。或者説一説故事裏面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讓後大家一起串起來。就這樣我們不斷地積累和鍛鍊。每天早上和下午是我們的交流時間。每天早上我會請幼兒表達一下今天的穿着或者心情,每天下午我們會一起復習一天中所學的東西,並且鍛鍊寶貝們自己説説所學的內容。

時間久了,我發現幼兒們養成了自學的好習慣。在小朋友們玩耍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嘴巴里還念着兒歌或者是古詩,平時還用普通話交流,這些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穫。還有在上課時寶貝們的表達能力也增強了,一句話表達得很完整。像因為所以的句式用的總是很恰當。

只要寶貝們進步一點點,我都會覺得非常欣慰。寶貝們真的都好聰明。希望在不斷地迸發出更好的靈感來教育寶貝們。

讀書筆記 篇18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這本書是是寫了高爾基的童年。

我們的童年即是美好的,又是快樂的,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但高爾基的童年並不是那麼快樂的,而是悲慘加淒涼的。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父親在他的童年時就去世了,而且死的很悲觀,這給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只與母親和外祖母相依為命,後來跟隨外祖母來到外祖父的家裏。

但在這,阿廖沙並沒有過上好日子,他在這裏看到許多醜是,舅父們為爭財產而互相反目為仇,愚弄弱者,毒打兒童……。但他卻受到外祖母的同情,外祖母經常給阿廖沙講許多好聽的故事,阿廖沙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故事的薰陶健康的成長,不像他的舅父們一樣。

阿廖沙從小就喜歡讀書,他渴望讀書、拼命讀書的精神使人感動,但他也為這吃了不少的苦頭,經常為受到的屈辱、欺凌而落淚。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讀書。與貧窮的勞動人民接觸,深入社會,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吸取知識養料使他真正成長起來,並最終成為一位文學大師。

從這本書中我覺得高爾基小時侯對小市民惡習的痛恨,對自由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才會使他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和高爾基簡直是天與地的區別,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我覺得我們擁有一個比高爾基幸福的童年,我們一定也會有比高爾基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吧!

讀書筆記 篇19

在上大學以前,我一直以為朱自清的《背影》寫的是作者父親深深地愛,寫的是偉大的父愛。但是,到了大學,重新學習這篇文章,卻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以前,一讀到描寫他父親的爬過月台時的背影,那個艱難的模樣,總會感動,就總以為文章的中心就在這裏。就沒有去看前面的一些敍述和描寫,在這前面,作者其實太愛哭了,而他的父親感覺好像就沒哭過,可能就會想,是不是他父親在他祖母死了,反而不傷心?是不是作者也太愛哭了點,在這篇短短的文中,就有三四處流淚的地方,也太像女生了點,文章寫的太不正常了。其實,文中寫兒子的流淚是寫作技巧上的需要,文中寫父親不流淚,如果兒子再不流淚,那文章就顯得太不近人情了,文章就失敗了。

寫父親沒哭,其實也並不是他不傷心,而是他才是最痛苦的,父親的痛苦其實是深入骨髓的,他其實是最希望得到親情慰藉的一個人。文中寫他父親做事無比的細膩,簡直比母親還母親,這其實是父親希望把兒子

多留在身邊一會兒的表現,其實是父親希望得到親情慰藉的表現。

父親那笨拙、衰老的背影,其實表明父親已處於弱勢地位,需要作者來關心了,在文章最後一段裏,父親信中所説的“我身體平安,為膀子疼痛烈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這其實表現了父親老了,處於弱勢了,作者才會被父親弱勢地位打動,從而有了這篇文章,這篇懺悔的文章。朱自清的這篇文章其實並不是單純的父愛之作,而是一篇懺悔之作

讀書筆記 篇20

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但這不是單純的回憶。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經具有一種超凡脱俗的光輝,已是達到“真善美”和諧統一的人生境界。兒童聖潔的心靈,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寧説是一種對人性的謳歌和嚮往,尤其在齷齪現實的映襯之下,琦君筆下的童心童趣更幾乎是人生永難企及的樂園,令人嚮往,令人悵惘。在琦君50多本文學作品中,童年、故鄉、親人、師友佔據了她創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以中國傳統的温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温婉的筆致,營造了一個只屬於她的藝術世界。她曾這樣深情地説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琦君用自己的文筆為讀者營構了一方心靈的“理想國”。

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的一切與兒時的印象疊印在一起,輝映成一片快樂而感傷的迷。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氲起來,瀰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

這樣美好的快樂之鄉,如今還有嗎?或許這是思念生養自己的故鄉,或許這又是嚮往心靈的故鄉。

《春酒》當作如此讀,我們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那逝去的一切是那麼清晰而美好地在記憶深處招搖,撩惹起我們多少或感傷或甜美的心緒呀。

讀書筆記 篇2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的列車永不停止,它是最公平的,不會為任何一人停止。就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那般,在不經意中快速流逝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時間為什麼一去不復返了呢?對啊,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但那還是去年的燕子嗎;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可那還是去年的柳絮嗎?桃花謝了,會有再開的時候,可它還會那麼嬌豔嗎?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們的日子也不再回來了。我想啊,太陽它確實有腳,而且應該還是個不錯的賽跑運動員,跑再它後面的人,即使在氣喘吁吁,應該也追不上了。我們並不是沒有去努力,也不是不想去努力,而是在不經意中被它超越,卻依舊漫不經心,直到最後距離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人生是一場不會停止的賽跑。時間有時就像個孩子,淘氣,活潑,一直不停地奔跑着,一會也不停歇。我們勞動時,它從水中跑去;睡覺時,它從我的枕邊跑去;看電視時,它從旁邊路過,順便在我們明亮的眼睛上塗上幾筆,使我們的眼睛變的模模糊糊。許多人掩面歎息時間過得太快,可我覺得只要把每一秒每一分都安排好,讓每一秒都過得充實而又意義。

時間來的匆匆,去的匆匆。抓不到,摸不着,但卻真實地存在着,並在我們不經意中飛速流失,永不復返。

讀書筆記 篇22

《大學》作為一篇千古名文,其作者曾子寫出了儒家“美德”的特點。

我們先講一講作者曾子,姓曾,名參,曾參,字子輿,十六歲師從孔子,頗得孔子真傳。

《大學》分為經文和傳文。經文是總結傳文的,傳文則細講經文的重點,並在講的過程中引經據典。

現在我們來説説經文。經文主要講了治國的方法。原文是這樣的: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意思是:古代那一些想要在天下弘揚光明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德;要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

而傳文就是細講這個治國方法的。

傳文一共有十傳。傳一講的是“弘揚光明的品德“,傳二講“澡身浴德,日新月異“;傳三講“知其所止,止於至善”;傳四講“”凡事抓住根本“;傳五講“獲得知識的途徑”;傳六講“不要自欺欺人”;傳七講“修身先正其心”;傳八講“齊家先修其身”;傳九講“治國先齊其家”;傳十講“平天下先治國”。可以看出修養品德是治國的根本。

我認為修養品德就是讓自己變得更文明,比如不打人,不説髒話、不隨地吐痰等。在別人問你問題時不回答,這種行為也是需要修養品德的。

讀書筆記 篇23

今天,我真算得上三生有幸,學了《管道》這篇文章,從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柏波羅反覆提醒自己的一句話:“明天夢想的建造在今天的犧牲上面的。”

從一天沒日沒夜的工作到別人無止無休的嘲笑,他一直這樣説,因為他知道,自己如果放棄管道就等於放棄夢想;建造了管道就得犧牲自己生命的光陰,精力和辛勞。柏波羅選擇了管道,從那以後他便開始了管道工程……我想柏波羅是有了自己的夢想,才會去拼搏的。林清弦也有過自己的夢想,她為着自己的夢想而奮鬥80歲了,還演講幾十萬的文稿,我想這就是她成功的原因……

“短期的痛苦等於長期的回報”這也是柏波羅對自己的提醒。他每天都在挖,儘管每次只能挖一點,但是他仍然堅持……七年後管道完工了!柏波羅的努力沒有白廢,他成功了!“正如奧運健兒劉翔一樣,長期的訓練沒有使他放棄,終於在人生的第一次比賽中一鳴驚人,走向世界!”當柏波羅睡覺、玩耍、吃飯的時候,水嘩嘩的流入,我想這不是水,而是他七年的汗血;又是他七年歲月光陰;還是他所付出的一切……然而他並沒有因為富有而忘記他的朋友布魯諾,沒有忘記他們之間有一段純真有友誼……見面後,他告訴老朋友自己希望更上一層樓的目的,並且邀請他參加自己的工程,想起自己以前對柏波羅的嘲笑,布魯諾伸出雙手緊緊的與老朋友擁抱在一起。

《管道》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讀書筆記 篇24

波洛涅斯一家的悲劇,就讓筆者完完全全只剩下同情與惋惜。波洛涅斯不是奸臣,在筆者看來,他是那種老實巴交的朝臣,他忠於的也只是“國王”這個位置而非君主本人,新舊交替,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忠於新君。為王事竭忠盡智而已,但仍無法避免淪為哈姆雷特刀下鬼的結局。奧菲利婭始終遭到壓抑,前文已敍,這裏就不在多説。雷歐提斯則是一個年輕氣盛的男子,他本可以在法國開拓自己的事業,但喪父和妹妹失心發狂的悲痛矇蔽了雙眼,呀淪為了國王歹毒計謀的犧牲品。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天涯的苦難,在奮鬥中掃清那一切,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死了,睡去了,什麼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中,我們心頭的創痛,以及其他無數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局”活着比死了要痛苦的多,一死即可了卻一切,而活着還要承受生活的種種挫折與打擊,在痛苦中一次又一次的倒下,又一次又一次的站起來,這也正是作家餘華的作品《活着》的偉大之處,老農生活的目的就是為了好好活着。

哈姆雷特作為王子,揹負着殺父之痛和復仇的“使命”,是異常艱苦而令人惋惜的。人在死後,只會化為枯骨,迴歸塵土,不管生前的地位如何,《哈姆雷特》中墓園的情節想要表達的思考,大概也是這樣。

讀書筆記 篇25

論語是孔子寫的一本名著,分別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學而第一、第二篇是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讀了第一篇學而第一,心裏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説:“學了後,時時去温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共學,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才能,卻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這一句。

我覺得這句話正好指明瞭我的缺點,我也要感謝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總是學了的東西就扔在一邊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學完的東西要時時去温習才行。而且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才讓我幾次考試沒得滿分。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為一次期中考試做準備,我一個人卻在漫不經心的讀課外書,我心想:上課時我那麼認真,這一次考試我一定大獲全勝,我越來越得意,慢慢就放鬆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場,我拿着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見那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我心裏一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的寫起來,我寫一題錯一題,心裏好像有一羣兔子在跳躍,到了最後我還有幾道題沒寫,頭上像炸開了鍋。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經過這次失敗加上“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這句話,我一定會改正缺點的。

讀書筆記 篇26

讀到天才阿展哪裏我也沉默了,一個天才擁有一個缺陷兔脣,他通過自己出色的高標準和領導力,讓一幫小朋友臣服與他,但他卻只是把他們當做鍛鍊自己的試驗品,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養成了自己自私的個性,他如願遠走他鄉上學,但他卻用扭曲的思想看待自己的故鄉甚至痛恨,一輩子都不願回來,蔡崇達怕被他那些負面的情緒影響,開始遠離他。

但天才阿展最終也沒能如願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蔡崇達努力過上了。

是啊!我們可以理解他的利用,但不能理解他的自私和對故鄉的仇視,更不能扭曲自己的思想,同時一個人就算是天才,也不能太過於壓迫自己,期間讓我聯想到現在的孩子們,他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確有壓力有壓迫,但再大的壓力和壓迫也要一步步來,如果太過於在意和緊繃會讓我們變得功力和自私,最終浮躁。

甚至在出現一些打擊時,心裏的'安全防線會全數崩塌,有的心理強大的會再次站起來,不強大的可能會一直消沉下去,甚至有的還會選擇自殺,這也是現在這個時代的通病,為什麼平時很乖很聽話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就自殺了的原因和罪魁禍首。平時父母對他們的要求和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把他們壓的太累了,以至出現在一些挫折他們軟弱的內心就承受不住了,所以只有選擇離開。

讀書筆記 篇27

首先,幸福和歡樂分很多種,有赤腳踏露幸福,有健康幸福、新鮮空氣幸福、夕陽幸福,還有許多許多,歡樂和幸福一樣,也分許多種。回到正題上,那些幸福和歡樂雖然是從不同角度上給予你幸福,但是,每一件事都會給予你幸福的!

就像工作努力幸福,你工作很努力,他就會給你幸福,但是,有些人認為工作是死板的,為什麼還要努力呢?你自己工作努力了,老闆就會讚賞你,甚至給你多一點工錢,當老闆讚賞你了,工作努力幸福就開始給你幸福了,你就會得到幸福,所以,你工作努力也是可以得到幸福的。

許多人都不喜歡下雨,但是,別忘了,還有下雨幸福呢!下雨的時候,下雨幸福就會偷偷的來,給你一點幸福,我媽媽就是這樣,每次下雨的時候下雨幸福就會給我媽媽幸福,然後,我媽媽就很喜歡聆聽雨聲,所以説,下雨的時候你也會感到幸福的!

在來就是下雪幸福,下雪非常冷,不過,下雪很好玩,我們前幾天去哈爾濱,在那滑雪,雖然冷,不過還是很好玩,在我們滑雪的時候,下雪幸福就在給我們幸福了,在下雪的時候,我們去接雪,好好玩啊,下雪幸福又在給我們幸福了!

歡樂也有很多種,在不同的場面會有不同的幸福來為你加油,有時候,你不喜歡某物的時候,不幸幸福也會來哦!所以,每樣我們不喜歡的事情也會帶來幸福的!

讀書筆記 篇28

剛把這部日本的這部《情書》看完,看完後最想説的六個字就是:好純潔,好唯美。朦朧的畫面配着曼妙的純音樂,滴~滴,答~答,兩顆美麗的心靈通過書信的方式便打開了話匣子。以前不太懂日本這類電影的美,敍述節奏慢,畫面朦朧,情感細膩。但是今天看來卻覺得這類電影有一種奇怪的魅力,它能讓人回味無窮。這讓我想起以前看不懂,然後囫圇吞棗過一遍的《天堂書屋》。那時只覺得整部電影不就為了表達一個:讓死者安息,讓活者奮進的理念。幹嘛敍述得這麼矯情,現在看來,這樣的手法確實最能打動人,敍述者平淡無奇,觀看者卻早已波瀾壯闊。這或許就是殘缺的美吧,影中人的情感未能如願,影外人的心靈卻收穫滿滿(這裏的"收穫"比較廣義)。維拉斯手臂殘缺,而我們卻並不覺得她醜,或許就是這個道理。這不由的讓我心生一個推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它總有殘缺,而每個人所看到的殘缺都會有所不同,所以體會到的美感也不一樣,就像《道德經》第二章裏説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所以為什麼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呢,就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殘缺不一樣,通過殘缺產生的美不一樣。這就是説,當我們論"美"的時候,這便是一個感性的認知了。

嗯…面對我的一頓胡謅,你就瞎jb看吧。

讀書筆記 篇29

托爾斯泰是文壇巨匠,他一生寫過不少不朽的名著,近日我懷着崇敬的心情讀完樂他的短篇小説《窮人》。

《窮人》寫的是兩個窮人家庭之間發生的一件感人事。桑娜家境貧寒,她和丈夫靠捕魚維持生活,也包括五個孩子的艱辛生活,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當她發現女鄰居因為窮困過度而死,只留下孤兒時,她沒有絲毫猶豫就把兩個孩子抱回了家,而她的丈夫也與她不謀而合,善良的同情心驅使他們決定將孩子收養,生活雖然苦了點,但總能熬過去的。

有人説金錢是萬能的,金錢是寶貴的,還有人説金錢能使鬼推磨。我去卻説,人間的真情是寶貴的。一個人即使再有錢,但他的品質不好,人們怎麼也不會去愛戴他;一個人再窮,但他的幫助十分高尚,人們將會永遠記住他。讀了《窮人》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現在的社會不正是缺乏桑娜、漁夫這種精神品質的人嗎?大街上,一些可憐的乞丐隨處可見。穿着破爛不堪的衣服的他們央求人們施捨一點兒錢,好維持生活。可那些人們不是不耐煩地躲開就是當旁若無人。那些沒有同情心的人不想一想,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只要你們都給一點點的錢就足夠了,你一元我五角,那麼那些乞丐就不會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裏挨凍了。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一起提倡社會榮辱觀,去挖掘你內心深出的愛吧。讓這個世界多一點像漁夫、桑娜這樣的人,少一點只為自己利益着想的人吧!讓愛心温暖世界吧!

讀書筆記 篇30

我在假期裏有幸讀《童年》這本書。《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講述高爾基幼年時期三歲至十歲這段時間生活的斷面。

本文的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後被接到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和兩個舅舅都是性情暴躁、乖戾、貪財、自私的人。他的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毒,連小孩也熱烈的參加一份。兩個舅舅為爭奪財產,每天打得頭破血流。他們的妻子和徒工也被他們害死。阿廖沙每天過着心驚膽戰的日子,只有他的母親和外祖母疼愛他。

這本書獎的就是阿廖沙在這個環境中生活的事情。阿廖沙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時,雖讓他在黑暗的生活中度過自己的童年,但是他並沒有被黑暗的醜事和腐蝕人的靈魂的惡勢力所壓倒,反而他鍛鍊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我想這與他的頑強毅力是分不開的,難道他的這種品質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遇到點困難就害怕,就知難而退。就拿做題來説吧。每次一遇到難題,只是泛泛的看一眼就説不會,而沒有仔細去理解它。最後,不是抄別人的,就是扔不做。那時,我們為什麼不去想想高爾基小時候呢?他遇到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我們為什麼不像他學習呢?

《童年》這本書主要揭露和批判當時俄國幾十紀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徵,鞭打小市民的卑鄙靈魂。我想我們應該廟是那些卑鄙的小人,而尊重正直善良的人,最後我要説的是:“黑暗終究會過去,我們向着光明而奮鬥吧!”

讀書筆記 篇31

在我的眼裏,童年是開心的、是美好的、是天真的、是自由自在的……但高爾基就不同了,你想知道他的童年是怎樣的嗎?

高爾基的童年時沒有天真、沒有自由、沒有快樂,他每天要幹數不盡的活,如果幹不好,不僅要受到責罵,還要受到外祖父的虐。

就這樣,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描述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

在阿廖沙很小的時候他爸爸去世了,後來他就跟這位祖母和母親來到了為祖父家。外祖父家的兩個舅舅都非常討厭阿廖沙,他的外祖父是一個惡棍,有一次因為阿廖沙弄髒了桌布而遭到了為祖父的毒打。以後只要阿廖沙做錯了事就會遭到外祖父的一頓打,不過他的外祖父和母親非常愛他,還有“小茨岡”——伊凡是阿廖沙的好朋友,每次都用胳膊去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可是“小茨岡”後來被兩個舅舅用十字架砸死了。阿廖沙少了一個好朋友,生活變得更加無趣,一天到晚地幹活,還要受到無數的責罵。還常常看到家人為了財產之類的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外祖母很善良、很勤勞,經常講好聽的故事給阿廖沙,還常常教導他不要做一個貪財、惡毒的人……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現在的生活和阿廖沙相比真是幸福,我的童年真是美好。所以我們不能再這麼奢侈了,要懂得節省,我們要懂得珍惜。

讀書筆記 篇32

近期好忙,已經很久沒在睡前讀書給妞妞聽了。今天,選了大師名作繪本里莫泊桑的《項鍊》講給她聽,當讀到故事女主角瑪蒂爾德因為貧窮而不快樂時,妞妞插問我一句:“你知道她為什麼不快樂嗎?”

“我想,是虛榮心害的吧!許多女人都愛這樣。”

“這樣説是沒錯,不過我倒覺得她很傻,其實窮不窮與快樂不快樂是沒有直接關係的。”我敏鋭地感覺到這是孩子思維的閃光點,這樣的感悟遠比“虛榮”兩字深刻而貼切啊,也更能體現生活的哲理。於是,我順着她的思路,鼓勵她繼續講講為什麼有這樣的理解,她居然能結合近期愛看的一套《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法]碧姬·拉貝米歇爾·畢奇著)談出自己的看法,我進一步誇獎並鼓動她:“看來,讀點哲學書,使你理解小説也更有意思,更有水平了呢!”她笑笑,心裏自然是得意的。我趁機引導她:“其實,如果把你的理解梳理一下,將會是一篇非常有水平的讀後感呢!你想寫嗎?”

“想!”

“如果想寫得更輕鬆點,我建議你把關於‘幸福和痛苦’的那個章節再好好讀讀。”

“我也是這麼想的。”

孩子開心地答應了,看着她靜靜地賴在沙發上,專注研讀的樣子,一種欣慰油然而生。沒過多久,她便完成了讀後感的構思,並非常急切地向我介紹大致的思路,還把一些得意之處細細地描述一番,我一邊真誠地向她表達我的佩服之情,一邊在她可許接受的範圍內提出我的些許建議。

讀書筆記 篇33

週末,我把王巨成寫的《震動》滿心歡喜地拿出來,津津有味地讀完。

《震動》主要講了兩名同學到山裏去“決鬥”,被一名同學發現,請別人去調解。結果突發大地震,他們被困在山裏。後來想到辦法選出一人到城裏求救,最後從死神手裏逃了出來。

這書令我非常感動。這幾個少年,經歷和性格都不同。但是,他們為了活下去而團結友愛。他們被困難一次次擊倒,卻都沒有放棄。是希望在支持他們,他們不肯放過任何一次求救的機會:吃樹葉和草,挖井求水,和動物搶食。最令我驚訝的是,他們選中的一人到城裏去求救時,經過動物襲擊,烈日暴曬,天寒地凍時都不曾放棄,是希望在支持着他!在城裏,人們被房子埋住時,也不曾放棄,吃鞋子,喝尿液,也是希望在支持着他們!希望,讓生命在災難面前如此頑強!

在求生過程中,他們面臨着各種困難:飢餓,缺水,矛盾,背叛,猜疑,不信任……但是希望和大地震使他們走到了一起,使他們認識對方的同時也認識了自己,在災難中建立起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誼,這情誼化成動力,支持着他們。

我又想到了那些脆弱的人,他們要認真讀讀這句話:“我們都要好好地活着,否則對不起那些為我們活着做出努力的人,也對不起我們自己。”

希望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有時是沙漠中的一泉清水;有時是乾旱中的一場細雨。我們要善於發現它,並把它化成我們的動力。

讀書筆記 篇34

阿育王死後不到十五年,孔雀帝國便土崩瓦解,此後從未恢復。但是佛教得到過阿育王的支持,他對世界的長期影響是巨大的。他登極時,佛教只在印度西北的一彈丸之地流行,但在他死去時,它的教徒遍及印度各地,而且迅速傳向鄰國。除了喬達摩·悉達多本人以外,阿育王對佛教發展成為一種主要的宗教所起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都大。

阿育王在全國修了84000座佛舍利塔,多次幫助僧團,佈施供養三寶。阿育王又派許多大德高僧,到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弘揚佛教,這些傳教高僧及大臣,東從緬甸,西到埃及、希臘,都有他們的足跡,由於阿育王后來翻然悔悟,並且積極的愛護人民,保護生命,護持佛教,所以他被當時及現在的人們尊為——護法名王。

阿育王和中國歷史上部份國王不同,他並不是利用佛教來鞏固自己的政治統治,而是他真誠的對自己前半生所造的惡業懺悔,所以他身體力行的,去利益大眾,愛灑眾生,保護一切動物,愛護一切生靈,這種從我做起,以行動來證明的舉動即是阿育王和其他國王最大的不同。

公元前236年,阿育王枕着“護法名王”的尊號離開了他的子民。孔雀王朝的國祚不長,在他死後只延續了半個世紀便告終了,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據的局面。但是,由於阿育王對佛教的支持,使他對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讀書筆記 篇35

在《楚辭》諸章中,無時無處,都洋溢着屈原愛德勝過愛身的情懷。用大量的麗花香草來借喻自己高潔的品德,江蘺、芷、秋蘭、木蘭、宿莽、留夷、揭車、杜衡、菌桂、薜荔、芰荷、芙蓉等等。不僅自己,對於自己擔任三閭大夫時培養出來的楚地人才,也是一樣的期望。“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也就是寧可看到他們因故萎絕而不願看見他們被污穢直道德敗壞。因直諫而遭到如此待遇,卻不隨流俗而改志。在《離騷》一文中,借女嬃之言責備曰:“鯀婞直以亡身兮。。夫何煢煢獨而不予聽”。又借厲神之口勸之曰:“君可思而不可恃兮。何不變此志也?”。可是在諸多文章中,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申明:“亦餘心之所善犧,雖九死其尤未悔!”、“寧溘死已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罰!”

他放棄苟且鑽營,隨俗流變,堅持己志,最後以自己的軀體的隕落為修德作最後的殉葬,為他的一生畫上史詩般的悲劇結尾。這樣沉重的愛有多少人能夠擁有?

有多少人在歷史的流沙中來了又走了,連淡淡印痕都未曾留下。

有多少事在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又謝幕,連隱隱的歌聲都未留下。

有多少愛在歷史的舞台上如流星般劃過,又被夜幕淹沒。

可是屈原帶給我們的愛卻是如此的厚重,如此的感人。這就是他的痕跡,他的歌聲,他的那道永恆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