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傲慢與偏見的讀書筆記2000字(精選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3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傲慢與偏見的讀書筆記2000字(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傲慢與偏見的讀書筆記2000字(精選5篇)

傲慢與偏見的讀書筆記1

《傲慢與偏見》描寫了英國18世紀末到19世紀出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世態人情。伊麗莎白班內特是文中女主角,聰明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這些對當時一個待字閨中的小姐是很難能可貴的。而正是由於這些品質,才是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見解,並使他與男主角達西組成理想美滿的幸福家庭。

讀這本書第一遍,能體會到最多的是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情感的變化。從討厭到感激,再到喜歡,到深愛,這一過程裏將她的偏見同達西的傲慢緊密聯繫在一起,使得人物的形象異常生動。雖然作品反映的是兩個多世紀前的人物,但好像,這就是我們生活之中的場景。我們也都因為戴上了有色眼鏡看人,所以才會有很多或傲慢的行事風格、或偏見的主觀臆斷。

優越的生活條件和上流社會的濡染讓達西不願意同陌生的人,尤其是和自己不是同一等級的陌生人多接觸,他的生活讓他習慣了優雅、高貴,所以造成了他在旁人眼中不可一世的傲慢形象。而伊麗莎白生活在一個鄉村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狀態自然是要實際得多,她在開始,自然受不了達西那種無意識的傲慢。再加上威克姆對伊麗莎白的誤導,她對達西的厭惡達到了連話都不願多説的地步。當達西向伊麗莎白表露心跡的時候,她在不瞭解事情真相的情況下一味偏袒威克姆,並指責達西拆散姐姐簡和賓利先生的美好姻緣。而在明白達西與威克姆之間的糾葛之後,對自己之前愚蠢的偏見感到羞愧萬分,而且對達西的好感泉湧而來。突然之間,對一個人的情感出現了巨大的逆差,這都是伊麗莎白理性和感性的交叉性格所決定了的。

與舅舅、舅母一同參觀達西在彭伯利的莊園,從僕人口中得知達西實際帶人親切的品質,在看着達西的塑像時,內心油然而生一股温存感,她已經愛上了達西。達西突然回到彭伯利莊園,讓伊莉莎白既驚喜又窘迫。書中寫她的窘迫是因為對達西深深的誤解的歉疚,但我認為,那是她害怕被達西知道她已經愛上達西。

其實,達西對伊麗莎白的綿綿情意,遠超過她的想象。不然,當伊麗莎白得知妹妹莉迪亞與威克姆私奔的事,是達西花了不小的代價才解決時,內心對達西的感激同好感不會上漲得那麼不受自己控制。

至此,伊麗莎白的心路歷程清晰可見。

透過字裏行間,還能清楚感受到達西對伊麗莎白的用情已深。其實,達西對伊麗莎白的好感,從第二次舞會就開始了。他打量她,只是為了吹毛求疵,但卻發現她那雙黑眼睛透着美麗的神采,使整個臉蛋顯得極其聰慧。他帶着挑剔的目光發現她身條這兒不勻稱那兒不完美,卻不得不承認她體態輕盈,招人喜愛。儘管他一口咬定她缺乏上流社會的風度,但卻被她落落大方的調皮勁兒所吸引。而伊麗莎白此時看來,達西只是個到處不討人喜歡的男子,他還認為她不夠漂亮,不配和他跳舞。可達西已經陷進去了,在愛情裏,最先陷進去的人,付出最多。所以,達西會為了伊麗莎白改變自己的傲慢:開始和她的家人親戚接觸,暗中幫助她解決麻煩事,鼓起勇氣向她兩度求婚。

是的,每一位讀者都會對伊麗莎白和達西的理想結合由衷祝福,因為現實這樣的理想婚姻是少之又少的。得不到的美好,才是最美好的。

第二次的閲讀,會慢慢品出這本書還寫出了四種不同的婚姻狀況,書中反映了當時英國保守封閉社會環境下男女對待婚姻的態度。有不顧其他一切,只為婚姻的柯林斯和夏洛特模式的婚姻觀;有追求情慾、輕視婚姻、一起私奔的威克姆跟莉迪亞模式的婚姻觀;有真心誠意、以追求真愛為婚姻基礎的賓利與簡模式的婚姻觀;還有勇於追求理想婚姻的男主角達西和女主角伊麗莎白模式的婚姻觀。正是男女們有着相似的婚姻觀,才促使了他們之間的婚姻的建立。她們都是當時社會形態下男女婚姻觀的典型代表。

當下時代,是我們這些受到全球文化影響的年輕人的時代。我們看各種偶像劇和愛情大片,我們追尋理想的愛情婚姻,在向着達西和伊麗莎白模式去構築我們的愛情。但在途中,多數變成了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模式;也有幸運的戀人,成了賓利和簡的模式;也有少數是威克姆和莉迪亞的愛情模式。只有非常少,非常少的男女,能遇到最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構築理想的愛情婚姻。

“寧在寶馬車裏哭,不在自行車後笑”,這是當代的柯林斯和夏洛特式婚姻的更悲慼的影印。舒適的物質生活,但卻沒有愛情,這只是掩蓋在華麗外衣下的社會悲劇。

不為金錢而結婚,也不能把婚姻當兒戲。要締結理想的婚姻,就必須要以男女雙方的感情作基石。

聰明的我們,明白,卻常常糊塗。

傲慢與偏見的讀書筆記2

簡·奧斯汀於1775年生於英國鄉下普通的牧師家庭,從小生活圈子狹小,她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由父母親在家中親自指導學習,這位早早離世的女作家在其短暫的一生中發表了《愛瑪》、《愛情和友誼》、《曼斯菲爾德花園》等作品,其中《傲慢與偏見》受到了最為廣泛的讀者的親睞。這部小説不僅以其機智幽默、清麗流暢的語言著稱於世,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尚未受到工業革命浪潮衝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日常生活場景以及女性逐漸從封建桎梏中走出來,勇敢地追求人格的獨立和權利的平等、追求自己所期待的幸福的進步精神。

奧斯汀在這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獨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主人公伊麗莎白是一位被作者雕飾之後的理想化人物。在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不僅能夠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的人格魅力也不可避免地在讀者的心目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也是文學作品的永恆品質。

小説中的伊麗莎白並沒有顯赫的家世,亦無沉魚落雁之美貌,她不過是一位小鄉紳的女兒,沒有豐厚的家產,沒有富裕的親戚,她的生活侷限於簡單的社交和適當的經濟收入範圍之內;可是她生性活潑、聰慧、坦率,她也和其他女孩子一樣,嚮往浪漫的愛情和幸福的婚姻,然而她卻絕不以輕佻的言行和挑逗來吸引男性的追逐,也不盲目地逆來順受、自我剋制來博取男性的愛憐,她自始至終保持着一顆清醒的頭腦,她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和追求。

當班納特太太示意讓伊麗莎白嫁給遠房親戚柯林斯,伊麗莎白毅然拒絕了此樁婚事,儘管柯林斯有較體面的社會地位和一定的財產。根據遺產繼承的約定,班納特先生死後財產會歸柯林斯所有,因此貪愛錢財的班納特太太便打此主意,以防財產落入他人之手。伊麗莎白不喜歡愚蠢自負、總愛阿諛奉承的柯林斯,她的拒絕遭到了母親的責罵,可她即便如此也絕不委屈自己違背心願而順從母親的意志,她的婚姻要以愛情為基礎,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錢和地位,伊麗莎白會自主地考慮自己一生如何才能過的幸福,所以她堅決地拒絕了柯林斯的求婚。

伊麗莎白第二次拒婚的對象竟是達西——幾乎所有的年輕女性都會為之傾心的男子。他有着顯赫的社會地位,是一位身材魁偉、舉止高貴的紳士。可伊麗莎白此時因聽信讒言以及對達西傲慢的反感,令自以為勝券在握的達西先生遭到了拒絕。她非常憤恨地説“從開始認識你的那一剎那起,你的行為舉止就使我感到你十足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看不起別人,我對你不滿的原因就在這裏,以後又有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使我對你深惡痛絕,我還沒有認識你一個月,就覺得在天下的男人中,我最不願意和他結婚的就是你這樣一個人。”此時,正因為伊麗莎白誤以為達西是個品格低劣的傢伙,所以即使達西擁有令人豔羨的條件,伊麗莎白也絕不販賣自己純潔的愛情,她不會不顧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屈就一些世俗的利益。

整部作品在平靜而又不乏波瀾的情節中,歡愉的心情和吸引我們閲讀的樂趣奇異地融合在一起。作者對伊麗莎白得體的舉止和不卑不亢的情操的讚許以及肯定,對班納特太太、柯林斯、夏綠蒂等恰到好處的挖苦諷刺,令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奧斯汀仁厚的心地、寬廣的胸懷、和愛憎分明節烈。在她的筆下,傻瓜不會變成聰明人,勢利之徒就是勢利,這樣的人物和她心目中正直善良、淳厚仁慈、理智健全的典範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透過這一部作品,我們也能夠領略到奧斯汀的聰明才智和人格魅力。

奧斯汀一生狹居於鄉下,終生未嫁,但她憑着對女性心理完美無瑕的探視,對生活深入地洞察,本能地從女性的心理期盼出發對理想的愛情與婚姻進行了思考,這種思考表現在她對伊麗莎白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中,很顯然,奧斯汀認為,女人為了財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但結婚完全不考慮物質亦是不明智的;女人單憑一時愛的激情而與男人結合是愚蠢的,而不在乎男人的道德修養沒有愛情保障一味地沉醉於金錢之中更是可鄙可憎的;屈從他人意志毫無主見地逆來順受便是可悲的。

伊麗莎白自尊、自愛、自重、努力追求人格獨立、權利平等的女性形象,對推動西方女性主義文學和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奧斯汀通過對伊麗莎白的塑造,體現了啟蒙運動期間宣傳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思想已逐漸地深入人心,真實地表達了女性生活體驗和情感歷程。雖然奧斯汀年僅42歲便辭世,但是她留下的精神瑰寶卻流芳百世,熠熠生輝。

傲慢與偏見的讀書筆記3

同夏洛蒂·勃朗特一樣,奧斯丁也是牧師的女兒,奧斯丁從小和家人住在父親任職教區的牧師住宅裏,度過的安定、祥和的童年。由於早年受教於父親,奧斯丁從中獲得了廣博的知識和良好的修養。雖然她的一生如此短暫,但,就生命的高度而言,奧斯丁的確創造了自己的奇蹟。她的小説,都是經過反覆的修改後才正式成文的。而《傲慢與偏見》的成就也正是對她的肯定。

雖然這篇小説的主要篇幅都是談婚論嫁,卻並不同於一般的愛情小説。就我個人而言,更傾向於把它定位為世態小説。正如眾多的世態小説一樣,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也帶有通俗淺顯的特點,但其最終能夠脱穎而出,卻不是偶然的。“精心選擇的語言”和“機智幽默”代表了《傲慢與偏見》藝術形式方面的本質。奧斯丁曾説,她創造小説,像是用一支又尖又細的畫筆,在小小的一塊象牙上輕描慢繪。而我,對於這點,在看完這部小説後,有着深刻的體會。奧斯丁善於通過幽默諷刺的對話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因而,在我看完小説後,感覺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眾多人物當中,首先吸引我注意的是美麗温柔的簡。當然,不得不説,她讓我想到了和她性格很像的一個人,我的姐姐。總是那麼温柔,善良。從一開始,我便對她有了一定的好感。當賓利先生出現的時候,我真心為他們祝福,希望他們可以幸福。只是,他們為何那樣缺乏自信。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卻因為羞澀、缺乏自信而不能正視自己內心的渴望,勇敢得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卻險些因為誤解而錯過。他們太善良了,而善良的附屬品往往是軟弱。好在,最後的結局是令人欣慰的。

主人公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之間的愛情,可謂是經歷了重重困難。我對達西的認識,也緊隨着伊麗莎白的感情而逐漸變化。誠然,從一開始,傲慢的達西先生並不十分令人歡迎,甚至,的確是讓人討厭。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也由此而展開。並隨着小説情節的發展,更加深了彼此之間的誤會。男主人公達西的傲慢和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偏見,都帶有明顯的階級性。因而,誤會並非出於一系列的偶然,而是由於他們不同的階級地位所造成的。生活在上流社會的達西,有着顯赫的地位。他的這一份傲氣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最終他們克服了障礙,幸福的在一起。暫且拋開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就小説本身而言,我很欣賞小説中的男女主人公。

伊麗莎白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膽識,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這就使她避免因屈服於現實和虛榮心,而成為婚姻的奴隸,正如她的好朋友夏洛特那樣。達西更固然有着傲慢的本性,但並不足以阻止他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更何況,他又有着那麼多可貴的品質。當他意識到自己與伊麗莎白之間的誤會時,選擇了把問題解釋清楚,還原真相的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清白。達西欣賞伊麗莎白的率真,也原諒了她。他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並不因為本內特太太的無理、莉迪亞的輕狂而影響到他對伊麗莎白的感情。

與此同時,他更是默默地幫助了本內特一家人。正如達西自己所説,他做的這些都是為了她。因為愛她,達西先生不顧祖母凱瑟琳的阻止,選擇了和自己社會地位並不相當的伊麗莎白。

我欣賞伊麗莎白和達西的那一份真誠,他們並沒有因為討好彼此而改變自己最純真的本性,也不刻意去營造或者偽裝自己給別人的印象,而總是展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伊麗莎白和達西,簡和賓利先生之間的愛情,都與夏洛特和柯林斯不同,不是因結婚而結婚,更不是建立在純粹以金錢和物質享受的基礎上。他們是彼此相愛的,他們相信,依靠品德而結合的愛情,才能永久、幸福。而作為柯林斯夫人的夏洛特,不得不忍受丈夫種種不好的行為,憑藉物質力量獲得的尊重和羨慕,並不能讓她真正的幸福。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觀,滲透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

人生如此短暫,如果僅僅是一味的追求物質慾望的滿足,縱有家財萬貫,精神世界卻空虛貧乏,最終不能感悟到生命的真諦。其實,傲慢與偏見,都是我們人性中很常見的弱點。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往往會因為第一印象,而主觀地給別人下定義,造成彼此之間的誤解。只有在長久的觀察和接觸之後,才能對人有較為深入客觀的瞭解和認識。正如小説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樣,正是因為了解而改變。小説中本內特太太可是貫穿全文的一個重要角色。我承認,她並不是一個賢惠的妻子,也不是一個體貼的母親。她的一舉一動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可以説,她主要以負面形象存在。但有一點卻是不容置疑的,她是愛她的孩子們的。

雖然她的做法總是不被人理解,甚至過於神經,但他所做的這些都是為自己的女兒們着想,希望她們都能有個好的歸宿。其實,在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她的行為又似乎是可以被理解的。我想,不僅是在愛情和婚姻方面,做人理應如此,不管對誰,不卑不亢,憑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優秀品質,去贏得他人的尊敬。或許,這才是“對人性最透徹的瞭解”的意義所在。

傲慢與偏見的讀書筆記4

讀了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讓我知道了原來在遙遠的歐洲不僅僅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樣悲壯的感情,像莎翁那樣的古典哥特式的美,原來也有市井家,迴歸生活的美。簡單,精緻,如同“兩寸牙雕”,卻窺視出了整個社會。最惡毒的罵人話

弗蘭克奧康納説:“我認為簡。奧斯汀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技巧局將一樣,她在文學方面爐火純青,就像莫扎特在音樂方面的完美無缺一樣。”《傲慢與偏見》的語言如同掠過竹林的風,帶給我竹林般的清涼,泉水般的清澈,讓人能夠隨時隨地的沉浸其中。那細膩的語言,縝密的思維,為我拉開了英國田園風光的帷幕,不經意間勾勒出了一個浪漫純美的童話,卻又那麼的貼近生活。

這是一部描述感情與婚姻的小説。小説圍繞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個女兒嫁出去的主題展開。書中一共寫了四隊青年男女的結合,作者一一加以比較,批判,愛憎分明的闡述了自己的感情與婚姻觀。富有傲慢的達西和睿智具有反叛精神的伊麗莎白,温柔體貼的簡和有權有勢的賓利,以及莉迪亞和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

貝內特夫婦五個女兒待字閨中,沒有子嗣,依照當時的法律,他們死後家產須由遠房內侄柯林斯繼承,因此把五個女兒嫁到有錢人家,成了貝內特太太最大的心願。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了整個故事的架構。雖然作者在作品中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真實的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感情風波。其實小説中的班奈特太太是當時社會大多數人的縮影,感情對她們來説是不可靠的奢侈品,她們只看重物質,看重權勢。因此當富有單身的賓利來到內瑟菲爾德莊園,便成了眾人注目的焦點和談論的話題,以及小説中對軍官們到來,小鎮人民細微的表情和言語的描述,將當時社會風氣展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作者奧斯汀是一個具有批判精神的女性,於是她塑造了一個追求純粹的感情,多少有些藐視權貴的伊麗莎白。雖然小説寫於19世紀初葉,但是她所闡述的感情觀與婚姻觀放在當下中國卻也依舊是那麼熱點的問題。看到社會中充斥着的拜金主義,炫富事件,小三等心中竟升起一種荒涼,但這也並非真愛的缺失,而是社會問題。我個人認為這種狂熱的拜金主義是正因社會制度的`不夠完善,本來在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對金的崇拜,對物質的追求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在中國卻顯得有些病態了,正因在中國沒錢你便無法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在“生存”這把懸於頭頂的大刀壓迫下,拜金現象自然變得嚴重,人間的真善美也在死亡的威脅下大大貶值。而在國外,個性是歐洲,正因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哪怕你沒錢,你還能夠生存,因此在國外對藝術,對學術的追求熱情遠高於中國,同樣在那樣一個安逸的社會裏,感情觀也讓現代中國青年嚮往。

在我看來婚姻的奠基本來就就應是感情,如同伊麗莎白所追求的一樣。麪包與玫瑰的選取,若二者不可得兼,取玫瑰而舍麪包也。這種選取或許是正因我還沒有面臨生活的壓力,但是追求愛,追求美的確是發自內心的呼籲。

但這只是個人的做出的選取罷了,在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基本假設那便是人的慾望是無限的,而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人們總是在不停的面臨選取,而我只是出於個人偏好更側重精神,願意承受更大的機會成本而已。同樣,有些人更側重於物質,這只是一個選取,沒有對錯可言。然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當大部分人做出了同樣的選取,那這個選取便成了一種風氣,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俗。之因此將題目設為“兩寸牙雕”,不僅僅是正因《傲慢與偏見》的精巧細緻,更是正因透過這個“牙雕”窺見了當時的風氣,拋開感情不談,還有其他的一些感慨。

首先讓我感慨的是當時人們對法律的敬畏和遵守正因整個故事的構架便是在依據當時法律貝內特夫婦死後財產由遠房內侄繼承這個源動力的作用下進行的,可見當時法治發展的水平。

其次是平等,“傲慢與偏見”這個書名便是在平等的觀念下產生的,達西正因在交際舞會上不肯與他人跳舞,讓伊麗莎白認為他十分傲慢,以至於產生了偏見。要認識和結交朋友都務必與他人一同跳舞,隨時更改舞伴,盡興而為,雖然這個平等具有侷限性,但這些就應便是此刻歐洲國家自由,平等,法治等觀念的雛形。這些從兩寸牙雕中觀察出的細末,讓我回眼中國的當下,期盼能發現更多的進步雛形。

傲慢與偏見的讀書筆記5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説以達西和伊麗莎白為主線,描寫了幾對年輕人的故事。關於這部小説,我讀得十分詳細,細細品味一番,也有一些感想。

首先,伊麗莎白十分有個性,語言也及其犀利。這是伊麗莎白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或許是個人喜歡辯論,所以對語言較為敏感,也較為喜愛犀利的語言,這部小説正有許多精彩的地方。在達西邀請伊麗莎白跳舞的時候,有這麼一段話。

“噢,”她説,“我早就聽見了;可是我一下子拿不準應該怎樣回答你。當然,我知道你希望我回答一聲‘是的’,那你就會蔑視我的低級趣味,好讓你自己得意一番,只可惜我一向喜歡戳穿人家的詭計,你弄一下那些存心想要蔑視我的人。因此,我決定跟你説,我根本不愛跳蘇格蘭舞;這一下你可不敢蔑視我了吧。”

不得不説,這番話或許略顯刻薄,過於防範別人了,但是我實在愛伊麗莎白這種爽快的性格。從中,也覺得伊麗莎白實在是個聰明人,不但聰明,口才也是十分了得。當然,這對於達西而言,應該算不得好事。由此,也可以看出伊麗莎白是個有思想,不盲從權貴的個性。

此外,小説對伊麗莎白的心理刻畫也極為生動,讓我不得不喜歡這個女孩。在吉英將彬格萊先生的傻事告訴伊麗莎白後,伊麗莎白心中憤慨不已。

“伊麗莎白一向很看重他,現在才知道她原來是這樣一個容易輕信而沒有主見的人,一直被他那批詭計多端的朋友們牽制住了,聽憑他們反覆無常地作弄他,那他的幸福做犧牲品——一想到這些,他就不能不氣憤,甚至不免有些看不起他。”

從這麼一小段話中,我們就能看出伊麗莎白的個性。她崇尚真正的愛情,容不得他人褻瀆,尤其是在涉及到她姐姐的利益之時,更是點燃了她心中的怒火。她不是逆來順受的小姐,而是敢愛敢恨的奇女子。

其次,小説所表現的伊麗莎白的愛情觀,是一種理性的思考。

其實看《傲慢與偏見》,其中的幾種愛情觀念和當下的現實也是不謀而合的。夏綠蒂和柯林斯雖然在婚後過着舒適的物質生活,但是他們之間並沒有愛情,這樣的婚姻無疑是蓋着金絲面紗的悲劇;莉迪亞和欠着一屁股債的威克漢姆私奔,雖然二人是有愛情相伴的,但是物質上卻難以得到保障(好在達西幫助了他)。很顯然,伊麗莎白並不支持這樣的婚姻,她反對把金錢當做連結婚姻的籌碼,也不希望將婚姻當成兒戲。她理想中的婚姻是十分重要的,愛情必不可少,但是完全盲目又是不可行的。

放眼現實,也不缺少這兩類人的。在現代社會物流橫流的背景下,許多人都被縛上了黃金的枷鎖,眼裏心裏都被金錢掩埋,於是乎,婚姻也成了交換金錢的 籌碼。不得不説,這樣的婚姻着實無趣,並且背離了自己的真心。當然了,自古以來就不缺乏痴情男女,想當年那雙雙化蝶的梁祝,想當年那同受懲戒的白蛇許仙,那想那鵲橋相會的牛郎織女,無不是痴情且堅定的人兒,雖然最後都沒有太完美的結局。當然,並不是不欣賞他們,這樣的愛情的確驚天動地,可歌可泣,不過在愛情基礎上考慮考慮婚姻條件也是無可厚非的。

最後,伊麗莎白敢於追求女性人格平等,有思想有主見。達西是大家眼裏的富公子,是女孩子們很希望交往的對象,但是達西拋開等級向伊麗莎白求婚的時候,伊麗莎白卻拒絕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達西的傲慢,而他的傲慢恰恰又是他們門第差異的表現。於是,自尊心強的伊麗莎白就不幹了,她需要的是平等的婚姻,而不是這種等級分明的相伴。之後,達西慢慢改掉了那些傲慢的作風,伊麗莎白看到了他的真心,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了。而這些也是她有思想有主見的一個表現。在母親的嘮叨下,伊麗莎白並沒有變得和旁人一樣,以富貴取人,而是隨自己的心走。

喜歡伊麗莎白這個角色,因為種種原因,但是最值得感謝自然是作者了。其實除了伊麗莎白,小説中的其他角色也是形象分明,十分生動。在此,不得不提作者在小説中對人們金錢慾望的描寫,着實讓人忍俊不禁,又引發出許多的思考。

如同班納特太太驚呼:“噢,是個單身漢,親愛的,確確實實是個單身漢!一個有錢的單身漢;每年有四五千鎊的收入。真是女兒們的福氣!”

如同描寫達西的場景:“但是他(彬格萊)的朋友達西卻引起了全場的注意,因為他身材魁偉,眉清目秀,舉止高貴,於是他進場不到五分鐘,大家紛紛傳説他每年有一萬鎊的收入。男賓們都稱讚他的一表人才,女賓們都説他比彬格萊先生漂亮得多。”

其實,談到這裏,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法國作家聖埃克絮佩裏寫的《小王子》。小王子説:“你要是對大人説:‘我看見一幢漂亮的房子,紅磚牆,窗前種着天竺葵,屋頂上停着鴿子?’他們想象不出這幢房子是怎樣的。你得這麼跟他們説:‘我看見一幢十萬法郎的房子。’他們馬上會大聲嚷嚷:‘多漂亮的房子!’”

所以,喜歡伊麗莎白更是因為她有着真性情,而我們的世界,需要這樣的伊麗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