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夏山學校》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2W

讀《夏山學校》有感1

靜靜地半躺在牀上,讀完尼爾先生著的《夏山學校》後,確實感到一陣又一陣的熱潮怦怦激盪自己的胸膛,我的腦子裏浮想起了一幅又一幅教育的場面,我在不斷地叩問自己: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遠?

讀《夏山學校》有感

想起念師範時,老師就對我們講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馬路、弄堂、鄉村、工廠、店鋪、監牢、戰場,凡是生活的場所,都是我們教育自己的場所。那麼,我們所失掉的是鳥籠,而所得到的倒是偉大無比的森林了。為着要過有意義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力是必然的衝開校門,衝開村門,衝開城門,衝開國門……,整個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學校咧。”(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特質》)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內容之大,幾乎無所不包,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懾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又想起一年多以前,在網上讀到了山東教育記者陳為友來自茌平縣杜郎口中學創新課堂的報告《開放,開放,再開放》:“這裏取消講台,教室前後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間是縱向排成的三排課桌,學生分組排位,對面而坐。而且課堂形式多種多樣,甚至五花八門,‘台上’學生或表演,或辯論,或歌唱,或講解,或朗誦,小品、課本劇、詩歌、快板、歌曲、繪畫、小組展示等多種形式交相輝映;‘台下’學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學生的發言幾乎不用舉手,不用請示,站起來就説……

“無論何時,只要你來到這個偏僻的鄉村學校,教室裏,充斥你的耳鼓、撞擊你的眼球、震撼你的心靈的,一定是這樣生氣勃勃、活力四射、充滿競爭、個性張揚的讓人激動的場面。這就是杜郎口中學的創新課堂。”

當教育以如此美麗生動的生命形式展現在我面前時,我再次感到了無比的震撼,我被如此活潑的教學呈現形式所深深折服。

然而,當我讀完《夏山學校》之後,我對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種“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它讓我想到了莊子的《逍遙遊》“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如果説我之前理解的教育還是有形的、可演繹的,夏山學校裏的教育似乎已經達到了“潤物無聲”“大象無形”的境界了。它讓我真正認識到: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遠!

在夏山學校,實現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關學校和集體的事情,由學校自治機構——學校大會全體學生投票決定,校長也只有一票之權。

在夏山學校,是否上課,由學生自己決定。曾經有個叫默文的學生從7歲到17歲在夏山待了10年,一堂正式課也沒有上過,出校後同樣成了社會上的有用之才,擁有幸福的生活、温馨的家庭。他用自己的手藝賺了很多的薪水。

在夏山學校,要求老師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老師。正如尼爾校長所説:“我們決定辦一所可以讓孩子自由發展的學校,為此,我們不得不放棄所有管訓、指導、約束,以及一切道德訓練和宗教教育。”尼爾用了60年的時間,在夏山學校實踐自己的信念,夏山學校被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

夏山學校中的孩子厭學、自卑、叛逆,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來到夏山之後,他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發自覺地學習,獨立自主地學習,充滿自信,愛己愛人,每個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發展。多年後,他們成為了傑出的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演員、科學家和數學家……

太多的不可思議和不可想象,都在這裏真實而又生動活潑地展現,它讓我真正認識到教育如何為生命奠基,如何自由發展。

在夏山學校,沒有任何的説教和管制。我感受到的只是校長、老師和學生們脈搏一起跳動的聲音,一起成長的快樂。這種教育,已經超出形式、技能乃至內容的層面,沒有固定模式,沒有固定內容,它事實上已經超出了傳統教育的理念,而上升到一種精神的層面和哲學的境界。

曾經有位哲人説過,比海洋還要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要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我把夏山學校的教育比之為心靈的教育,只有我們教師的心靈和學生的心靈自由交融在一起的時候,才能達到這樣一種“潤物無聲”“大象無形”的境界。當傳統的教育還在為課堂組織教學、道德教育、傳授技能等爭論不休的時候,當“愛的教育”還在談論奉獻、談論愛與被愛關係的時候,夏山學校已經穿過了傳統教育的時空,實現了教育心靈的交融和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講,夏山學校的教育無疑超越了“愛的教育”,《夏山學校》一書無限地拓展了我們教育想象的空間。

當然,這種教育可能會更多地讓我們引發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感慨。但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也應該站在堅實的大地上,多幾次仰望星空聆聽天籟的機緣,以填實日漸空虛和貧乏的心靈嗎?

讓我們合上書,從心靈深處再次發出叩問: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遠?

讀《夏山學校》有感2

自從事教育事業以來,讀了很多教育類書籍,但是當我讀到《夏山學校》這本書之後,我對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種“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在夏山學校,教育已經達到了一種“潤物細無聲”“大象無形”的境界。校長尼爾的教育理想是:“對於是否上課,學生們擁有完全的自由。他們可以選擇上課,也可以選擇不上課,如果願意,他們甚至可以完全不上課……”這對於我們這種已習慣現行教育的規章制度而言,是否會相信世界上竟存在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學校?而這樣的學校絕非天方夜譚,夏山學校證實了這一點。

在夏山,孩子們是被高度尊重的,是自有的;尼爾説:“要孩子做一個自由的人,一個對工作感興趣、對友誼感樂趣、對愛情感快樂的人,或者讓他成一個痛苦的、衝突的、恨自己和恨社會的人,這大權操在家長和老師手裏。幸福是怎樣獲得的呢?我的答案是——消除權威。讓小孩做他自己要做的人,不要教導他,不要教訓他,不要勉強他上進,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這也許不是你喜歡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採用我的答案,你應該自己去找更好的答案才是。”

夏山學校裏的學生數量是極少的,也許不同年齡的學生的所以總和都沒有我們現在一個班級的人數,然而在這裏出來的也有許多著名的人物,這些學生也許很多並非和常人完全一樣,但是他們在夏山一點點地彌補他們的“缺陷”。還記得其中的一個故事:“湯姆從5歲起就來到夏山,離開時已經17歲了。這期間湯姆沒有上過一節課,他幾乎將所以時間都用在了手工房裏。在湯姆9歲時的某一天,尼爾(本書作者)竟一位地發現他在讀《湯姆索亞歷險記》,便問湯姆是誰教他的。湯姆回答尼爾是自學的。在湯姆工作後,他的老闆告訴尼爾,湯姆的最棒的員工,他從來不到在走,而永遠都在跑。”這個故事在説明什麼?它説明一般兒童絕不是天生就由缺陷、膽怯或者呆痴,事實上,湯姆永遠熱愛生命的潛能。在夏山,教育的目的即是:生命的目的,是愉快的工作和發現快樂。教育不應該聽了在知性上,教育應該包含了理性和感性。教育必須注意兒童的需要和能力,兒童天性不具備利他主義,他還沒能發展出成人的成熟的愛。()故事中的湯姆在慢慢長大,通過他的實踐,道理和知識往往會更加深刻地印在他的腦裏。

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往往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具有很高的期望值,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翻過的錯再犯就要懲罰等等,老師的壓力很大,孩子的內心也一直很焦慮,甚至對工作學習產生了恐懼感。我們知道,人在沒有恐懼的時候,心靈是絕對自由的,創造力也會隨之顯現。所以教育應該從心開始,讓學生和老師的心中不再心存恐懼,這樣老師和學生才可能面對自己,發現自己從而使自己的創造力發揮出來。

讀《夏山學校》有感3

頗不喜閲讀那些標榜教育的書籍,也許是因為一些專業書籍內容僵硬面目可憎而導致的連鎖反應吧。這樣的反專業的情況在絕大多數的人那裏存在,我以為是屬於“幹一行憎一行”之類的附屬結果,可是當我讀到英國人尼爾寫的《夏山學校》,我知道並不是這樣的。

這本書我幾乎是不間斷地讀完,一邊讀一邊畫注自己的感慨,它是我讀的書裏畫注最多的一本之一,也是教育類的唯一一本。羅羅嗦嗦地寫了這些廢話,實在是因為自己對它的喜愛有點滿溢出來了,也是對專業書籍的意外所獲的額外添加吧。尼爾在中國還沒結束文革的時候就離世了,他的夏山學校在中國還是炮火紛飛的時候開始建立,在共和國成立的時候成熟,在我們三年災難的時候開始形成衝擊世界教育觀念的熱潮。在五十年後的今天我讀到它。無法想象在中國那樣的時代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裏竟然有了那樣的學校!我無法在這裏介紹書的內容,因為所有的二手貨都是蹩腳的,我也無法在這裏説老尼爾的思想,因為僅僅剝離出思想來討論是蒼白的。所以我只能發自己的感慨和讚歎,表達自己對這種教育思想的喜愛和憧憬。 不過這老尼爾的夏山學校的時間表也告訴我另一個信息:1900年《釋夢》誕生,1908年弗洛伊德到英國講學,同年去美國講學,同時他的理論在世界風行開來。作為最早一批的心理醫生之一的尼爾,就是在精神分析理論的影響下開創了夏山學校(1921年)。

偶爾翻開《夏山學校》,其中的氣息立即將我挾裹,我開始從頭讀起,一段接着一段,而且開始向別人推薦它。我相信有些文字是有魔力的,它們會與趣味相通的大腦瞬間融合,《夏山學校》之於我的眼睛就是如此。我才讀了幾頁就強烈地感到一種熟悉的況味迎面漫來,我的疑心開始產生了,但是沒過幾頁,謎底就出來了,果然老尼爾曾經是一個心理醫生,果然老尼爾曾經接受精神分析,果然老尼爾出自一個嚴厲壓抑的家庭。但是不管怎麼樣,他對人性的洞悉對孩子的保護,他的實驗精神他的堅持他的寫作,為人類緊身衣下的呼吸解開了第一顆釦子。偉大的尼爾!而且他在76歲的寫作所反映的觀點,也不僅僅是精神分析的素質在起作用,還有他一生積累的人生所獲,這些因素註定老尼爾的寫作是真誠的。也正因其真誠而具備了引人入勝的閲讀吸引力。 但是我知道老尼爾的那個年代做那樣的學校、傳道那樣的教育思想,就像今天我們的社會羣體聽到他的理論時一樣會掉眼珠,因為我們的社會也剛剛從嚴厲中產生最初的縫隙。

好在國人的權威心理讓我們在推崇這樣的外來理論時不被當作異端邪説。以反精神分析的方式推行精神分析的思想,似乎從它開始誕生之日起就註定無法逃出這個悖論式的輪迴。但是不管是怎樣的授粉方式,如果有了結果,也可以從結果開始。 老尼爾把他的治療室放大成了一個學校,他把一個病人放大成了一羣,他把談話治療的單一手段放大成了生活過程。他用同樣有限的生命時間治療了儘量多的孩子,同時將這特殊的治療方式以人們願意接受的名詞---“教育”----書寫和傳播於世,進而影響和間接治療了社會。偉大的尼爾。 雖然我不願意去概括尼爾的教育思想,而且我在書中有共鳴之處也非常之多,以至於畫的像教科書,但是我還是願意摘取一些話語在這裏分享。好讓讀到這篇文章的人至少有一點點感性的觸摸。

1. 孩子們不願意去上課的持續時間和他們對以前學校的反感程度成正比。(就是這句話讓我強烈地聞道了精神分析的味道。因為病人被治癒的時間和他們被整成病人的時間成正比。呵呵。)

2. 當你和孩子平等相處時,你對他發脾氣是沒有危險的。

3. 自由的孩子是不易受到別人影響的,因為他們沒有恐懼,而無所畏懼是孩子所能得到的最棒的禮物。

4. 保守從根本上説就是恐懼。

5. 孩子應該按照他們自己的意志生活。只有唯唯諾諾、萎縮膽怯的社會才需要失去意志的人。

6. 也許“給”比“取”更有福,但是顯然“給”是很累人的。

7. 不自由的孩子會表現出過度的侵略性,以過度反抗別人對他們表示的恨。

8. 雖然我將自己對社會的想法寫下來、説出來,但是如果我以行動去改造社會,社會就會像對付人民公敵一樣把我幹掉。(哈哈哈哈,深有同感!社會會吃掉所有與他們現在不一致的思想。)

9. 我知道我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改造社會,而是給少數的孩子帶來幸福。(偉大之處正在於小型而真實。)

10. 我相信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幸福,在於尋找興趣。

11. 小孩和大人一樣,只能學會他們喜歡學的東西。所有的.獎品、分數和考試都會妨礙正常性格的發展。

12. 思想臣服於情感。

13. 一個困住成千上萬盲目的教師的符咒----認為除非孩子學得到東西,否則他就是在浪費時間。

14. 父母對未來的恐懼,對孩子的健康會有非常糟糕的影響。

15. 我個人對成功的定義是:能快樂地工作、積極地生活。

16. 假如孩子在自由環境下讓他們的各種情結自然消失,就不需要治療。

17. 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極具療效。

18. 有愛情的性是世界上最大的快樂,它之所以被壓制是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快樂,其餘都是藉口。(真相是不容易被接受的,這句話估計可以跌掉很多人的眼鏡。哈哈哈。)

19. 孩子只對眼前事物感興趣,將來對他們來説太虛無縹緲了。

20. 懶惰往往是因為沒有興趣,或者健康不良。一個健康的孩子是閒不下來的,他一天到晚非得做些什麼才行。

21. 過夠了以自我為中心的那一段夢幻時期,當他們成為青年時,便能面對現實生活,而不再向往兒童時期的遊戲。(看看我們的成人是如何沉迷於遊戲的就會明白他説的有多麼對頭了。)

22. 現代文明的罪惡就是在孩子還未變成大人之前,都已經被訓練成大人了!

23. 那些自由發展和玩夠了的小孩,好像不大會變成熱心羣眾的一分子。(這裏的熱心羣眾就是魯迅筆下的看殺人的和要求祥林嫂講阿毛的事情的那些人們,還有就是半個世紀前那些帶着“卐”字袖章的軍人,更多的就是諸事的觀眾。)

24. 我們發現最壞的演員是平常比較做作的那種學生,這樣的小孩永遠不能忘掉自己,站在台上總是很不自然,因為他們總是感覺別人在注意他。

25. 無憂無慮的孩子卻能把一個悲傷的角色演得非常動人。

26. 獎品從來都不是目的,而做一件事本身才是目的。

27. 真正的運動精神,只有在自由地決定玩或不玩時才會產生。

28. 我懷疑七歲便知道他該做什麼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一個平庸保守的人。

29. 我很高興自己住在能讓個人發展的英國,我容忍孩子,教育部容忍我,我已經很滿足了。(呵呵,如果排除尼爾的帶有討好性的表達因素,這一點的確是夏山之存在的環境支持。因容忍而有夏山!因容忍而有尼爾!)

30. 是不干預孩子的成長和不給孩子壓力的觀念,成就了今天的夏山。

31. 對自己的重要與否,我們實在應該看得輕一點。

32. 夏山學校的前途也許不太重要,但夏山這個觀念的未來,卻對整個人類有極大的重要性。新的一代一定要有機會在自由中長大,給他們自由就是給他們愛,唯有愛才能拯救這個世界。(讀到這裏,想起我曾經寫的一點感想,我知道我們是相同的,融合的,所以我那麼被吸引,那麼喜愛他。這是我的《唯有愛可以》:“名聲不可以,地位不可以,知識不可以,權威不可以,金錢不可以,榮譽不可以,光鮮不可以,力氣不可以,詛咒不可以,鞭打不可以,遠離不可以,躲避不可以,畏懼不可以,驕傲不可以,佔有不可以,揮霍不可以,纏綿不可以,好心不可以,理性不可以,真實不可以,時間不可以,唯有愛可以,治癒心靈。”)

33. 只有自由才能使孩子儘量發展本性中的“善”。

34. 受到嚴格制約、訓練和壓抑的孩子,不自由的孩子,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看得到他們的身影……他很馴良,聽從命令,很怕批評,同時極想做一個正常和受規矩的人。他毫不遲疑地接受一切教給他的東西,然後又把他的心結、恐懼和失意再交給他的子女。35. 定時餵奶……其他理由像對身體發育有益等都是藉口,壓根就是想把孩子訓練成一種視責任重於樂趣的動物。(老尼爾的憤怒。哈哈哈。)

36. 總有一天,人類會把他們所有的痛苦、仇恨和疾病的根源,追溯到他們違反生命的文化現象上。

37. 嚴格的訓練會造成麻木不仁的人…..身體麻木會造成人類各種身體器官的疾病。

38. 如果情感可以自由發展,頭腦也可以自由發展。

39. 被鞭打的小孩和被鞭打的小狗一樣,會長成一個順從的自卑的成人。

40. 我譴責那些規定餵奶時間、開藥方以防止吮吸指頭、禁止玩弄生殖器和不讓小孩自由的醫生。(這是具有象徵意義的話,很精神分析。)

41. 許多孩子都是在謊言和愚蠢的禁令下長大的。

42. 無人能維持中立,因為那也將意味着死亡。(正因為艱難,維持了才能呈現其巨大的價值,這正是夏山的成功,也是所有精神分析成功個案的成功因素。)

43. 要永遠愛和保護孩子。

44. 在合理的家庭中,孩子與父母有平等的權利。學校也一樣。

45. 健康的家長會適當妥協。(家長的“輸”是多麼地重要啊!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犧牲在家長的“勝利”之下!)

46. 假如沒有緊張或憤怒的聲音叫他做這個或不準做那個,他處理一切時都會心中有數。

47. 生命的目的在於追求幸福,生命裏的罪惡是限制或摧毀幸福。幸福帶來善良,不幸則導致種族屠殺、民族仇恨和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