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66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1

主旨:是固執還是意志堅定小孩有一個很有趣的特性,在他們的想法裏某些事一定要按照某種順序去做才行,當看到妞妞日記爹地媽咪一切請按標準程序來時,只是覺得很有趣,我沒怎麼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有同樣的情形(可能是小孩多由我在照顧,都是按小孩熟悉的方式在做),當家中來了另一個家庭的小朋友,我才發現兒童的秩序感真的很強,而這一特性很容易被大人解讀為固執。

似乎這種大人與小孩的衝突特別容易發生在由多個照顧者照顧的情況,如果小孩心中已經形成某一件事的流程(如媽媽教會了某一刷牙的步驟),他會很堅持要這麼做,當另一個大人換了另一種方法,小孩就可能會生氣,或者要求要找知道要怎麼做的大人(通常都是媽媽)。蒙特梭利在兒童的秩序感一章中舉了很多極易引起共鳴的例子,看的時候可能很多父母會説,是的,我的小孩就是這樣,由於錯誤的解讀,大人常將孩子這些行為解釋為無理取鬧,而強制要求孩子妥協。

例子一:一個二歲多的孩子堅持用某一種湯匙才肯吃晚飯時,父親認為這是一種無理取鬧,反而斥責孩子不吃飯的行為,同樣的要求在午飯時也出現,當時媽媽就順着孩子的意思去拿那個湯匙給他,孩子拿到湯匙後很快安靜下來吃飯,在晚飯時出現同樣的事,因為父親的做法不同,父子為此都很不高興,結果最後小孩沒有在斥責後吃飯,還是等拿到對的湯匙才吃。

例子二:外婆不斷勸説三歲多的外孫去睡覺,説了一大堆的道理,但小孩就是一直説「不要」,外婆已失去耐性。媽媽過來問了一句「你要拿什麼一起去睡覺」,孩子拿了一個火車頭,然後非常順服的牽着媽媽的手去睡。這件事有人的解讀可能是孩子比較聽媽媽的話,但Motessori在類似的兒童行為觀察中發現了兒童的秩序感的存在,是因為媽媽比較瞭解孩子的需要,才顯得孩子的行為較為順服,有人稱之為愛,但這種説法易讓人誤以為是用錯方法的人不愛孩子,其實不然,在上個例子中,外婆也愛孫子,只是講大道理不若理解兒童更能符合孩子的需要。

雖然某些要求我們不理解小孩的想法,但只要沒什麼傷害性,為何不順着小孩的意思呢?當事情按着小孩的預期發生,他比較會有安全感,我們大人不也較喜歡用習慣的方式做事嘛。當滿足了小孩很小的要求,大人將很驚訝地看到小孩竟可以完全的順從,不然小孩就會奮力的爭取,如果長期外在發生的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有可能會產生無用感,對小孩意志力的培養極為不利。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2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索利撰寫的,本書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通過對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啟示。

“精神分析揭示齣兒童所遭受的痛苦源於成人權威對兒童自發性活動的壓抑……”這是《童年的祕密》第一章今日兒童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中迴盪,無法忘卻。讓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是否運用教師的權威壓制了孩子自發性的活動?

蒙台梭利還從七個方面討論了兒童的發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礙兒童的發展的。

首先:成人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強迫兒童長時間睡覺。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們要為兒童的個性發展提供幫助,鑑於兒童是一個弱者,那麼有着更強個性的成人在指導兒童的時候必須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認為,兒童並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發展,而是通過練習獲得的,因此,成人必須調整自己以幫助兒童享受行走的樂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當我們評價兒童的心理髮展時,我們應該根據言語的出現以及從工作中激發出的手部動作的出現來考慮幼兒的心理髮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評成人並不是從兒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發去幫助兒童,而是取代兒童完成了所有他們想要自己獨立完成的活動。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動取代兒童的行動不僅表現在行動方式上,還表現為通過暗示把自己的意識滲透到兒童的意識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兒童。

第六:蒙台索利認為,由於成人不理解運動對於兒童的重要性,所以他們阻止兒童的身體活動。而一個“失去肉體自由”的人要比聾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慘也更嚴重。

第七:蒙台索利獨闢蹊徑地提出,兒童具有天賦的特殊的“愛心智力”,這種愛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觀察他們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於兒童對我們成人的愛,我們的精神世界才被喚醒。如果沒有兒童幫助成人振奮精神,那麼人類就會頹廢。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3

假期裏利用閒暇之餘閲讀了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一書,該書講述了童年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時期,除生理髮展外,幼兒的心理髮展更需要得到重視。書中收集了許多生動而又頗具代表性的例子,使讀者能更好的理解兒童,瞭解兒童心理,從而幫助兒童的身心發展,使兒童的個體潛能最充分地得以實現。

在讀全書的過程中,有一種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個理性的人能夠支配自我的行動,使得他的行動不僅僅因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應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個人無法到達這個目的,他就不能獲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種人物主角的統一。”成人無法理解兒童對感興趣事物的熱愛,他們對一切都習以為常,並認為自我瞭解這些事物。所以他們感到乏味和疲倦,他們對工作不再熱愛,開始被動行事,兒童的那種專注、探索、發現和創造也自然隨之消失。

書中還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發現兒童和解放兒童。試想今日,我們在解讀孩子的“一百種語言”,在創造的幼兒教育中發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關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為孩子創造迴歸以人為本的生態式教育環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於發現兒童的渴望,我們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義上的幼兒的解放和童年的真義嗎?

作為教師,我們無疑是深愛着我的學生。然而,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我們那樣的辛苦那樣的勞累那樣的甘於清貧那樣的不計名利,其實這一切的尷尬都只因我們對學生的愛過於武斷、包辦與專制。對學生,愛是立場,愛的智慧則是境界。

蘇霍姆林斯基説: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細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加倍呵護,這種保護就是一種教育。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你想看到花開的燦爛模樣,現在就要用心學習澆花的理論,不是提了噴水壺的人都能成為好園丁!為了我們的孩子,加油吧!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4

童年的祕密精讀半月之後,想起了這樣的文字——有的人用童年來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用艾莎的童年軼事與天下父母教師共勉!如果你親身經歷過,將感同身受!

如果一個成人使得兒童相信他自身是無能的,那麼,一片烏雲就會籠罩在他的心靈,他就會陷入膽怯,冷漠,恐懼的狀態之中。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兒童就形成了一種內在障礙,被稱之為“自卑”!這種障礙可能作為一種無能和自卑的感覺而在他心裏存在下來,這將阻止兒童參加社會生活!這種自卑導致兒童產生膽怯,作決定時遲疑不定,面臨困難或批評就退縮,遭受壓抑時就流淚等表現!這些表現與兒童的痛苦心態又是形影相隨的!相反的,一個正常兒童的最顯著特徵之一就是他的自信和責任感!

記得六年前我讀《有吸引力的心靈》時曾感悟到類似這樣的文字:曾幾何時!我們可還記的雨後踩過的小水坑!貪婪的吸嗅着雨後泥土的芬芳!着迷於路邊花叢中蝴蝶翩翩起舞而耽誤了上課!融進於血液裏的栗子雞,煮玉米的香味兒充斥着整個童年!當時剛進入幼教行業的我以為這就是童年!從業六年時至今日,我才明白:每個兒童都有一顆稚嫩的心靈!你會在畫板上畫些什麼?致使每個人也就有了五彩紛呈的童年記憶!

我親愛的寶貝們,我將如何做才能守護你們稚嫩的心靈?教師必須意識到兒童是擁有心理生活的,只是這種心理生活尚未引起人們的注意,他的發展往往被成人無意識地破壞掉!要幫助一個兒童,我們就必須給他提供一個能使他自己自由發展的環境!教師再精神上要做好準備,必須時刻反省自己,摒棄專制,消除傲慢和發怒,變的謙虛和慈愛,避免從成人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兒童!

我親愛的寶貝們!在我從業的歲月裏我願意傾聽你們的心聲!如果有一天我將老去!我多麼希望——你們驀然回首自己稚嫩的童年:赤着腳丫踩着夏季雨後的小水坑…嗅着青草和泥土的氣息!歡快嬉笑的小臉兒仰望着藍天白雲…那傍晚天邊的火燒雲… 童趣的回憶…那回不去的美好的往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5

假期內有幸閲讀了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一書,該書講述了童年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時期,除生理髮展外,幼兒的心理髮展更需要得到重視。書中收集了許多生動而又頗具代表性的例子,使讀者能更好的理解兒童,瞭解兒童心理,從而幫助兒童的身心發展,使兒童的個體潛能最充分地得以實現。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於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阻礙了兒童的發展,帶給了兒童很大的傷害。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大人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甚至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可往往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成人們卻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的、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還是一種能力的培養。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紐鈕釦、繫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悦着,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勞。此外,由於成年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他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兒童身上。因此,兒童從小就被戴上無形的枷鎖,被迫按照成人的意願去執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們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台梭利認為,一個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發育與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成年人的壓抑。

“成年人應該受到控告”這樣一個觀點讓我覺得十分可悲。或許,很多父母都打着“為了孩子”的旗號,卻不知,他們的行為正在一步一步地傷害孩子。兒童不僅僅是肉體的存在,還是精神的存在。我們正確地理解兒童,適應孩子的思維,適應他們的步伐,從他們的需要出發,真正地關注他們的成長。

今天,我們更應該關注兒童的問題,在我們中國的應試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為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除了考試、作業之外還要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家教等等,試問小小的心靈是否能承受呢?事實上,孩子們都在控訴這樣的生活,可家長卻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讓兒童在如此殘酷的社會競爭環境中,仍能保持着最初的美好呢?這樣一個沉重的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6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索利撰寫的,本書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通過對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啟示。

“精神分析揭示齣兒童所遭受的痛苦源於成人權威對兒童自發性活動的壓抑,……”這是《童年的祕密》第一章今日兒童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中迴盪,無法忘卻。讓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是否運用教師的權威壓制了孩子自發性的活動?

剛開始閲讀的時候,我感到這本書挺枯燥的,甚至有點誇大兒童的作用,講到兒童的精神,潛意識及兒童的心理,似乎把人類人生的成敗都歸結到了兒童期,未免將兒童期成長的作用有點太誇大化了,可是經過後面內容的閲讀才明白,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鋪墊。

在後面的講述中,蒙台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蒙氏工作,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知識的提升!試想想,處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怎會不快樂,我想這是孩子的心裏肯定是最輕鬆愉快的,而我們知道快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對孩子的心理進行一定的揣摩與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對幼兒進行死教育,從來也不考慮他們的心理狀態及需要,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説什麼學習成果了!

所以作為教師,學習對幼兒進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幼兒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而且我還有更深的理解,擁有一位“好”老師,不光是孩子的幸運,更是家長的福氣,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家長,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7

《童年的祕密》是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索利撰寫的,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得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過對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裏肯定是最輕鬆愉快的,而我們知道快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接受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説是孩子了!

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學習對兒童進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學生,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就是“童年的祕密”。

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所學的內容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興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説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説、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

最後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內容,雖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未必實用,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在今後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8

《童年的祕密》是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索利撰寫的,經過自我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得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經過對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裏肯定是最簡便愉快的,而我們明白歡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理解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説是孩子了!

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學習對兒童進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學生,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童年的祕密”。

那我們應當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所學的資料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明白的、感興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説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説、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

最終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歡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資料,雖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未必實用,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在今後的實踐中我將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9

《童年的祕密》是由意大利當代教育最偉大的幼兒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索利撰寫的,經過自我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得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經過對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裏肯定是最簡便愉快的,而我們明白歡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的教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理解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説是孩子了!

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學習對兒童進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學生,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童年的祕密”。

那我們應當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所學的資料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明白的、感興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説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説、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

最終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歡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資料,雖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未必實用,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在今後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10

我手中的這本《童年的祕密》是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梭利撰寫的,蒙台梭利一開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兒童的心理和教育問題,後來她創辦“教育之家”,致力於正常兒童的教育實驗。

這本書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

《童年的祕密》詳盡地告訴父母,兒童的成長有着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律,兒童的成長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的有意識的、自主的、獨立的與外界環境進行活動(書中稱為工作)來獲得。成人如果想促進兒童成長,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對他們的行為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兒童自然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會逐漸成長起來。

書中還講到許多具體的觀念,比如,兒童充滿精力樂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動),只是一種內在的心理驅動,並沒有任何目的。在這種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兒童對“秩序”有一種天然的敏感性,如果這種秩序被打亂,會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會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換保姆、脱穿衣服、移動一些物品的擺放位置等這些秩序的打亂,兒童都能敏感的感知,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兒童還喜歡重複性的活動,對於喜歡的活動,他會十分專注的、安靜的反覆操作進行,並在這種重複的活動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成人絕不應該去取笑或打斷孩子的工作。

我覺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製出了各種適合幼兒操作的蒙氏教具外,還有一項就是幼兒關鍵期的確立,配合幼兒不同的關鍵期進行適時的教育,這也許就是孩子們有出色表現的原因吧!對於這一點,我想任何一個蒙氏教師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現的各種現象,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他提供什麼樣的環境。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

蒙台梭利説“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現在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於這種敏感性……依據孩子的敏感期,適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那麼我們的教育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11

蒙台梭利《童年的祕密》一書,講述了童年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最重要時期,除生理髮展外,幼兒的心理髮展更需要得到重視。書中收集了許多生動而具體的例子,使人們更好的理解兒童,幫助兒童的發展,使兒童的個體潛能最充分地得以實現。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於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阻礙了兒童的發展,帶給了兒童很大的傷害。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覺得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紐鈕釦、繫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悦着,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勞。此外,由於成年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他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兒童身上。因此,兒童從小就被戴上無形的枷鎖,被迫按照成人的意願去執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們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台梭利覺得,一個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發育與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成年人的壓抑。

“成年人應該受到控告”這樣一個觀點讓我覺得十分可悲。或許,很多父母都打着“為了孩子”的旗號,卻不知,他們的行為正在一步一步地傷害孩子。兒童不僅僅是肉體的存在,還是精神的存在。我們正確地理解兒童,適應孩子的思維,適應他們的步伐,從他們的需要出發,真正地關注他們的成長。

今天,我們更應該關注兒童的問題,在我們中國的應試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為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除了考試、作業之外還要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家教等等,試問小小的心靈是否能承受呢?事實上,孩子們都在控訴這樣的生活,可家長卻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讓兒童在如此殘酷的社會競爭環境中,仍能保持着最初的美好呢?這樣一個沉重的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

而作為師範生我們今後應該盡最多的努力幫助孩子創建一個與他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使他們的心理生活自然地發展,傾聽孩子的心聲,把理解和傾聽孩子作為一種職責,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兒童的權利,才能開闢教育的新紀元,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助!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12

童年,一個充滿美好回憶的年齡,也讓許多人對他抱有幻想和批判,因為它離我們遙不可及。《童年的祕密》是瑪麗亞.蒙台梭利的作品,在這本書中,她仍然強調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遵守兒童敏感期的發展規律,激發兒童潛能,為兒童打造一個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身為人母的我深有感觸,不得不承認兒童在一定時期是成人的老師。

記得初為人母時,我只在醫院待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出院了。當媽媽時的喜悦與興奮,也連同嚴重的睡眠不足摻雜的。身體的虛弱,迫切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聽到孩子的哭鬧又是那麼揪心,於是一個個日日夜夜的陪伴,讓孩子與我漸漸熟悉起來。孩子三四個月時,只要我換一件衣服,她都會一邊吃着母乳,一邊仔細觀察,小手還不停的觸摸着衣服,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孩子四個多月時的一天,我打算洗頭,於是,孩子的姑姑幫我照看一會兒,長長的頭髮,洗起來費時又費力,孩子一邊看一邊在旁邊玩耍,總算洗好了。這時,孩子也餓了,我抱起孩子準備餵奶,誰知,孩子充滿委屈地哭喊,就是不吃,無論怎樣哄就是不停地哭,盯着我的臉,越哭越兇……

家裏一直都沒有什麼陌生人,也很安靜,怎麼回事呢?姑姑觀察半天試探着説:“你把頭髮紮起來試試,她是不是不熟悉你頭髮披散下來的樣子?”我趕緊把頭髮紮起來,孩子望着我的臉漸漸平靜下來,在我的懷裏安靜地吃着母乳……

當時誰曾想到,一個小小的嬰兒,竟然會有如此強大的辨別力,一個小小的有異常態的打扮,她竟如此大的反應。可見,外部的秩序感已經早早地植入她的內心,不得不承認,我被她——我的小小的孩兒打敗了,而且我敗得是那麼開心!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感覺的秩序可以分為外部秩序和內部秩序。上面的事例是我所説的外部秩序,是兒童的敏感期的表現之一。兒童敏感期還有許多表現,如果成年人能及時發現,認真培養他們的能力,兒童必定會像雨後的春筍般茁壯成長,願你我共勉!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13

炎炎暑假,捧起一本《童年的祕密》,靜靜品讀,忽然發現這是一種不錯的休閒方式,彷彿在品嚐一份精神大餐,餘味無窮!

這本《童年的祕密》真的讓我瞭解了很多,特別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並不是什麼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裏還提到:我們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着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悦着,但成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一切事務全部由父母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應該停下腳步等待孩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不願等待,不斷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是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羣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這裏我想到了曾經看到帶着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

我覺得成人真的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幹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於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看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願意去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也成長了不少。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14

初讀《童年的祕密》,剛開始打開扉頁一看主要是寫關於幼兒一些行為及其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繫不夠緊密,但看着看着,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瞭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比如,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説非常值得一看。

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閲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以前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學生,根本不瞭解學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間產生衝突。實際上,我們瞭解他們愛的方式嗎?我們瞭解孩子真的需要什麼嗎?這就使我們要完全拋棄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觀的心去觀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環境,使幼兒更好的隨着其自身的規律發展壯大,生命更加充滿活力。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裏面的所有東西都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興趣的!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説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説、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最後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我們一定要懂得温柔的呵護是愛,勇敢的放手也是愛。同時我們還要經常教育孩子讓他們明白他總會長大,總會有獨自面對社會的那一天。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00字15

讀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覺得這本書真的讓我瞭解了很多,異常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並不是什麼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當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我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裏還提到:我們無論多麼熱愛自我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着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趣味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我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可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悦着,但成人們看不下去了,最終一切事務全部由父母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應當停下腳步等待孩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因為自我不願等待,不斷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是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羣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那裏我想到了以往看到帶着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明白,尊重兒童成長步伐。

我覺得成人真的應當承認自我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幹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於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看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願意去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我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看來多看書真的還是有這個必要的。

Tags:讀後感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