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紅巖》讀後感(精選17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4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巖》讀後感(精選1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紅巖》讀後感(精選17篇)

《紅巖》讀後感1

在數學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尷尬,一方面學生努力的學習數學,一方面卻是對數學學習缺乏熱情,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對數學的感情?我一直在思索着這個問題。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尤其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應放在首位。只有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的美,對數學有着一情感互動,才會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而要想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只有教師深入挖掘數學的更深層次的內涵,自己先領悟到數學的美,並不斷滲透在教學中,才可能使學生逐步認識到數學的美。偶爾讀到一本書《數學家的眼光》深有感觸。數學教科書,有不少古今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在教學中,這些故事往往被老師忽視掉,認為他們不屬於考試的範疇,所在講課時,基本不講。但是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好這些資料,讓學生了解這些偉人的生平事蹟,以及對科學的痴迷,在研究過程中的不懈努力,遭遇嘲諷時的堅持,對學生的數學興趣的培養和精神薰陶有着重要意義,瞭解這些科學家的卓越貢獻,對學生也是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張景中,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在20xx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它寫的一部科學書叫《數學家的眼光》,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作為中學數學老師,特別欣賞這本書一口氣讀完全書,他給人以啟迪,使我更加熱愛數學這門學科,從而在教學中能滲透一些數學思想,使我人學生更加熱愛數學,熱愛生活。《數學家的眼光》是張景中院士獻給中學生的禮物。在本書的扉頁上有數學大師陳省身寫給張景中的信,稱其為“承寄大作小冊,甚為欣賞”,“該書似當譯成英文”。再翻看書的目錄,有“温故知新”、“巧思妙解”、“正反輝映”、“偏題正做”、“青出於藍”有五個大專題,下面又分為22個小專題,既有“會説話的圖形”、“了不起的密率”、“圈子裏的螞蟻”“橢圓上的蝴蝶”具體的數學問題,又有“相同與不同”、“歸納與演繹”、“精確與誤差”、“變化與不變”這樣抽象的數學問題。

撫卷深思,深受啟發:以前我學數學、教數學,着眼的是數學知識和解題技巧,而張景中着眼的是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數學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眼光就是不同。在平常人看來十分繁難的問題,數學家可能覺得很簡單:6只小鳥、6個麪包、6張桌子,它們之間有天壤之別,但是對於數學家而言,無非都是一個數字6而已;月餅、鐵餅、燒餅,在數學家眼裏,無非都是圓,數學家看問題,關心的是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用的是抽象的眼光。這就是學者專家與一般老師的區別。

《紅巖》讀後感2

數學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不同:在普通人眼中十分複雜的問題,在數學家眼中就變得異常簡單;普通人覺得相當簡單的問題,數學家可能認為非常複雜。作者張景中院士從我們熟悉的問題入手,通俗生動地介紹了數學家是如何從這些簡單的問題中,發現並得出不同凡響的結論的。《數學家的眼光》講的不是解某一類數學題的技巧,它告訴我們的是思考數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讓我們做題更加簡便的“捷徑”。

數學家的眼光可以從“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個眾人皆知的數學常識中看到“任意n邊形外角和都是360°”,看到“螞蟻在卵形線上爬一圈,角度改變量之和是360°”,這樣的眼光,怎能不讓人驚歎!

用圓規畫線段﹐一般人立即反應:怎麼可能呢?若按照常規思考,我們可能回答:“把圓規當鉛筆用,再配合直尺,不就可以畫線段了嗎?”但是在只能用圓規不能用其它工具,畫出絕對的直線段的情況下,可能就需要思考一下了。想一想,若不拘泥在平面上呢?用一箇中空的圓罐子,將紙捲成圓柱狀置入,將圓心固定在罐子中央,轉動圓規,在罐子內側的紙上畫圓,當紙拿出後,線段便完成了!

雞兔同籠,數學家的眼光從這個小學的數學問題又能看出什麼呢?雞兔同籠用方程的解法會很簡單,但是它除了方程,還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解。有人可能會笑了:有了簡便的方法,還用那麼笨的方法幹什麼?但如果倒過來想,用雞兔同籠的方來做方程的話,那麼很難方程不就好解了嗎?

數學家的眼光,能從基本的數學常識中看出複雜的理論,能從不可能中看出可能,能從簡單的問題中看出那題的解法。在數學家的眼中,最最基礎的理論也可以衍伸變化出高深的數學問題。數學的領域是無窮廣闊的,真正的關鍵在於自己,若我們用心觀察四周的事物,抓住平凡的事實,思考、探索、發掘,會發現數學是耐人尋味且無所不在的。數學家的眼光從洗衣服中都能看見數學的影子,那麼我們也一定能夠從其它事情中看到數學,久而久之,就會慢慢理解數學,喜歡上數學。這樣,數學就不再是讓我們絞盡腦汁去思考的難題,而是生活中處處都有的小精靈。

《紅巖》讀後感3

《數學家的眼光》是中國科學院張景中院士寫給中學生的一本科普讀物,是一本雅俗共賞的科普讀物。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真是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了,只是遲遲沒有寫讀後感,因為我覺得每讀一篇文章都能夠感覺到數學的奇妙,數學家眼光的犀利,知識的神奇聯繫,那種感慨不是一時半會能用語言描述清楚的。這幾乎是我所有書籍裏最喜歡的一本書了,張景中院士講到的數學總是深入淺出,出神入化,讀他的著作就像在感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樣,奇妙無窮!讀過一遍仍然想着繼續讀第二遍,第三遍……一篇篇慢慢品味才好。即便現在要寫一寫讀後感,我也只能就其中的某個知識點説一説自己的感想了。

數學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的,但是超前性的東西只有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才會感興趣。這裏不妨就説説生活中的數學吧——洗衣服中的數學。普通人覺得洗衣服哪有什麼數學問題呢,直接洗不就行了嗎?數學家可不這樣想,首先是世界範圍內水資源的緊張要求節約用水,其次,我覺得數學家的生活總是很精緻,他會考慮怎樣才能用最少的水洗出最乾淨的衣服。這就引出了數學問題,當然數學家是很不喜歡含含糊糊的,首先把問題理清楚,把現實問題轉化為純數學問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了,也就是利用數學思想和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

首先要把現實的問題量化。假如現在衣物已經打好了肥皂,揉搓的也已經差不多了,再擰一擰,當然不可能完全擰乾。設衣服上還殘留含有污物的水1斤,用20斤清水來漂洗,怎樣才能漂洗的更乾淨?書中就每一個方案給出了詳細的解答,如果20斤水一次漂洗,最終衣物上的污物殘留量是原來的1/21。如果分兩次漂洗,情況就比較多了,比如第一次用5斤水漂洗,使污物減少到1/6,再用15斤漂洗,污物減少到1/96,如果兩次都是用10斤水漂洗,污物會減少到原來的1/121,。當然可以分別計算出分3次、4次、n次漂洗的乾淨程度。最後得出一個乾淨程度關於清洗次數和用水方案的關係式,就會分析的更徹底,更明瞭。不過是不是洗的次數越多就越乾淨呢?不完全正確,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正確標準有很多,而且衣物再怎麼漂洗,污物量都不會比原來的2的40次方分之一更少。實際上分三四次漂洗效果就很好了,如果把時間耗費和衣物磨損在考慮進去的話那就是一個新的更復雜的數學模型了。仔細分析,還會得出很多很出乎意料的結論,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感興趣的話自已一定要親自看看原書,體會是完全不一樣的,張景中院士一定會讓你有種暢遊數學海洋的歡快感覺。

看,典雅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正所謂真理無處不在啊。看來,精緻生活還是需要數學來點綴。

《紅巖》讀後感4

1980年,陳省身教授在北京大學的一次講學中對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作出質疑。他説:“人們常説,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但是,這是不對的!”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這是一個熟知的定理,為什麼説它不對呢?陳教授對大家的疑問作了精闢的解答説:“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不對,不是説這個事實不對,而是説這種看問題的方法不對.應當説:“三角形外角和是360°”!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任意n邊形外角和都是360°。把眼光盯住外角,就可以把多種情形用一個十分簡單的結論概括起來了;用一個與n無關的常數代替了與n有關的公式,找到了—個更一般的規律。當然也是一個更簡單的規律!

由此可見,儘管命題“三角的外角和為360°”和命題“三角的內角和為180°”是等價的,但是在數學家看來,這是不同的!因為在形式上,後者更簡單,因此就更美,也就更有價值!事實果真如此,正是這與眾不同的眼光,使陳教授抓住了更有價值的內角和,並由此出發,進一步把“多邊形內角和等於360°”這個規律推廣到閉曲線,推廣到空間,進而發展為著名的陳氏類理論,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這就是數學家的眼光!在這透徹、犀利的目光中,折射出來的是數學家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是數學家的窮追不捨,孜孜以求的探索真理的精神。

《紅巖》讀後感5

數學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眼光不同:在常人看來十分繁難的問題,數學家可能覺得很簡單;常人覺得相當簡單的問題,數學家可能認為非常複雜。張景中院士從中學生熟悉的問題入手,通俗生動地介紹了數學家是如何從這些簡單的問題中,發現並得出不同凡響的結論的。

《數學家的眼光》講的不是解某一類數學題的技巧,它告訴讀者的是思考數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重在幫助讀者全面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數學家的眼光》被中外專家譽為是一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普佳作。

序中寫道:去吧,那些被課本和考卷異化和扭曲了的數學,忘記那一朵惡之花,我們會迎來新的百花園。……宣揚數學和數學家的思想和精神。目的不是教人學數學,而是改變人們對數學和數學家的看法,把數學融入大眾文化,回到人們的生活。帶着一點兒文藝欣賞的平和,你可以懷着360樣心情來享受數學,經歷它的趣味和生命,感悟符號後面的情感和人生。……從人數來説,數學家在文化人中頂多佔一個測度為0的空間。但是,數學的每一點進步都影響着整個文明的根基。……“有誰知道,在微積分和路易十四時期的政治的朝代原則之間,在西方油畫的空間透視和以鐵路、電話、遠距離武器制勝空間之間,在對位音樂和信用經濟之間,原有深刻一致的關係呢?”……當你發現一個小公式也象一首小詩那麼多情的時候,還忍心把它忘記嗎?

數學的生活很簡單。它沒有圓滑的道理,也不為模糊的藉口留下一點兒空間。 數學生活也浪漫。藝術家的想象力令人羨慕,而數學家的想象力更多。希爾伯特説過,如果哪個數學家一旦改行作了小説家(真的有),我們不要驚奇——因為人缺乏足夠的想象力做數學家,卻足夠做一個小説家。懂一點數學的伏爾泰也感覺,阿基米德頭腦的想象力比荷馬的多。

數學是明澈的思維。有數學思維的人多了,那些穿戴科學外衣的騙子的空間就小了。無限的虛幻能在數學找到最踏實的歸宿。

數學是奇異的旅行……

數學是純美的藝術。數學的世界裏沒有醜陋的位置。在數學家眼裏,自己筆下的公式和符號就象希臘神話裏的那位塞浦路斯國王,從自己的雕像看到了愛人的生命。在數學裏,在那比石頭還堅硬的邏輯裏,真的藏着數學家們的美的追求,藏着他們的性情和生命。

數學是永不停歇的人生,學數學的感覺就象在爬山,為了尋找新的山峯不停地去攀爬……

數學圈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不論怎麼走,只要走得夠遠,你總能到某個地方的。

這樣充滿熱情和詩情的語言讓我感慨萬千:作為一門科學,為人類文明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數學,理應為所有的人珍重。這樣的語言—————反常人對數學的呆板陳述,讓我體會了數學嚴謹的外衣下純美的執着,字字句句給數學正名。作為一個並不是原本並不熱愛數學的數學老師,一個對數學知之甚少的人,我不用掩飾對數學的無知。但我想,至少我擁有對數學崇敬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引領我走進數學圈,在這個讓我驚歎的世界中,我聚集了內心的每一次訝異和喜悦,有一天,我會讓學生通過我這種真實的感受,接納數學,喜歡數學。

《紅巖》讀後感6

無意中翻開《數學家的眼光》,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書的作者是張景中,這本書列舉了很多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實。但是這本書講的並不是做題的技巧,而是思考數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正如書名所説。

數學家的眼光不同與常人,常人認為問題的難易程度和數學家想的可能完全不同,普普通通的問題在他們的眼中可能是很有必要的。他們的眼光能夠穿透問題的表象,直接看到問題的本質。他們不會因人們的非議而停止工作,而是積極地挖掘新方法帶來的寶藏。比如:數學家的眼光可以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個常理中看出“任意n邊行外角和是360度”,看到“螞蟻在卵形線上爬一圈,角度改變量是360度”,這樣的眼光怎能不讓人驚訝。又比如“定位的奧妙”一節中,張景中院士引領我們完整地走了一邊研究的過程,這樣親身研究的得到的樂趣與收穫,與那種只靠記憶的學習方法簡直是不可比擬的。

在張院士的書中,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引人入勝,不是一開頭就高深莫測,而是把數學思維的精髓展現出來,細細品位。

《紅巖》讀後感7

這是一部用血與淚書寫成的悲壯篇章。解放戰爭時期,在山城重慶,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特務機關的殘酷鎮壓和迫害,但是他們不畏強敵在監獄中與之進行不懈的鬥爭。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這裏卻奏響"國際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腳鐐手銬的共產黨員,革命志士,青年學生,軍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歲的"小蘿蔔頭"宋振中),遭到了國民黨軍統特務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鮮血染紅了歌樂山下的步雲橋,渣滓洞,白公館,松林坡,梅園……

雖然他們大部分的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激勵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堅持到了革命勝利……

《紅巖》讀後感8

最近,我讀了一本解放戰爭書,書名是《紅巖》。

講的是幾位共產黨員:許雲峯、成崗、劉思揚等人在解放前的重慶在暗中攻擊國民黨的重要人物:徐鵬飛。但是由於大意,他們分別關到了兩所祕密牢裏,分別叫:渣滓洞、白公館。最後,在監獄所有人的支持下他們集體逃跑。但監獄的看守太多,逃獄的有300人,出來時只有20人。

如果你聽了,也許奇怪,大門關着,他們如何出去的呢?渣滓洞的建築原來就破,幾個人一推就倒了。白公館是因為被關在地下牢裏的許雲峯在日夜不停地在地下挖暗道,被看牢人發現,殺了,但是他找不到暗道。

我喜歡故事人物中的許雲峯,因為他為了黨和人民,犧牲了自我,救了人民。

我一定要學習所有共產黨不怕死,不屈的精神!

《紅巖》讀後感9

夏天的正午,火球般的太陽炙烤着大地,同學們都紛紛有氣無力地來到操場上。

蔣老師筆挺地站在陽光下,鏗鏘有力的説:“今天我們來跑八百米,測試成績的,只跑一次,不能補考。”聽到這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我就如一個泄了氣的皮球,耷拉着腦袋,邁着沉重的步伐,慢吞吞地來到800米的起跑線後,趕緊插進隊伍中。隨着一聲清脆的哨響,第一批同學紛紛衝出了起跑線。幾分鐘後,他們陸續越過了終點,癱倒在了操場上,幾個同學見了趕忙上前攙扶。我見狀忐忑不安地想:啊!跑800米這麼累啊,我的體力會不會跟不上啊!別説優了,有可能我連良都拿不到,那可糗大了……

輪到我跑了,我神情莊重,走到起跑線後,把左腳往前跨一步,右手往前擺一點做好起跑的動作。“嘀”——哨聲再次響起,我以閃電般的速度衝出了起跑線,其他同學也不甘示弱,都快速地衝了出來。

第一圈,我們都勢均力敵,同學們之間的距離都相差不大。第二圈,我漸漸地感到體力不支了。速度慢了下來,一些體力好的同學紛紛超越了我,我奮力向前跑,卻力不從心,我和前面同學的差距越來越大。我的腦子裏冒出一個聲音:算了,太累了,走到終點去好了。此刻我的汗水已經浸透了襯衫,口乾舌燥,小腿幾乎失去了知覺,體力要透支了。忽然,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了《紅巖》裏的一幕幕: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下,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毫無辦法。共產黨們酷刑都能忍受;而我只是跑一次小步,有什麼理由退縮,一定要靠自己的毅力跑完全程。頓時,我感覺全身充滿了力量,我咬緊牙關,手擺動得越來越快,步子也邁得越來越大,我猶如一隻飢餓的正在追趕獵物的豹子,飛快地向前衝去。超過了一個又一個同學,離終點近了更近了,我終於跑完了800米,並且跑出了優異的成績。

《紅巖》這本書也讓我明白了有毅力是成功的祕籍,只有堅持不懈地朝着目標奮鬥才會成功。

《紅巖》讀後感10

這個寒假,我閲讀了羅廣斌、楊益言的作品《紅巖》,深有感悟。

《紅巖》這本書主要講了江姐、許雲峯、華子良等共產黨員被可惡的特務逮捕到“中美合作所”這個關押政治犯的監獄裏。為了從中得到一些關於共產黨的消息,對他們進行了血肉酷刑。可是,不管是何種酷刑,特務們始終無法得到任何信息。通過一場場的生死搏鬥,共產黨員們終於用獻血換來了最後的勝利。

這真是一場鬥智鬥勇又驚心動魄的戰鬥呀!陰險狡猾又狠毒的特務們用盡各種手段想得到更多的關於共產黨人的消息。可他們面對的是對共產黨絕對忠誠,在危機關頭從容鎮定,寧死不屈,對革命同志血肉情深的革命戰士呀!遇到他們,特務只能一籌莫展,一敗塗地!

從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與偉大。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依然保持着對革命同志的信任,對新中國的信仰,最終成功逃離監獄。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戰爭年代,共產黨人為我們打下了一片江山,而今我們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國,就更應該珍惜當下,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戰士,不辜負英雄先烈們對我們的期望。

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還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我們要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不畏困難,勇於挑戰。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增進友誼,共同進步。長大以後,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為中國的建設貢獻出一份微薄的力量,讓生活更美好,祖國更富強!

《紅巖》讀後感11

最近我讀了一本紅色經典的書,在這本書中,我認識到了許許多多寧死不屈,英勇無畏,甘願把青春,把熱血甚至生命奉獻給黨的先輩們,也深深感受到了一種決不放棄,與敵人抗爭到底的革命精神。這本書就是——《紅巖》。

《紅巖》這本書中的在這本書中,留給我印象最大的人物是江姐,因為她沉着、冷靜、勇敢、堅強,處處表現出對革命事業的忠貞。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見丈夫的頭顱掛在城牆上,頓時熱淚盈眶。但是她想到自己還有任務時,又投入新的鬥爭。江姐被捕後,敵人逼問地下黨組織的具體位置時,她堅決不説,敵人用鴨兒鳧水,竹籤子處罰江姐,整整一個通宵,敵人什麼也沒有得到。拷打得不到的東西,刑場上同樣得不到。直到犧牲,江姐也沒有透露黨的半點機密。

劉思揚同志也是同江雪琴同志一樣,被關在渣宰洞中。雖然沒受什麼各式各樣的毒刑,但他卻十分關心被關在獄中的戰友,與被關在獄中的戰友商量逃獄,幫他們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最後,還為了保全獄中其他的戰友的生命安全,壯烈犧牲。

讀到他們的事蹟,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語文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沒有對學習完全充滿熱情的我很容易就被摧垮。可如今,在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我要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紅巖》讀後感12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嘉陵江上。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讀到結尾,我不禁笑了,但內心卻是波濤洶湧。

這樣的成功,背後又是多少的付出?是多少革命烈士的犧牲?是他們的鮮血,換來了人民的安樂……

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着鏽蝕的鐵鐐,不在回顧鶴立兩旁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這是許雲峯將要被特務匪徒祕密殺害的描寫。面對死亡,許雲峯毫不畏懼,反而心中的那份執念更加深刻。

還有江姐,在敵人為獲取情報用竹籤訂進了她的十指時,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做的,共產黨人的意志是鋼鐵!”這是何等的堅強啊!不僅如此,當她知道她的丈夫犧牲了,她不也是堅強的擦乾了淚水,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化為滿腔熱血,投入到黨的工作當中去嗎?

江姐和許雲峯,為了新中國,寧願自己受折磨,也不願透露情報,傷害自己的隊友,做對國家有害的事!也許敵人可以摧殘他們的肉體,但從來不能屈服他們的靈魂!

成崗,華子良,小蘿蔔頭,齊曉軒,龍光華……他們不也都是這樣大義凜然的人嗎?他們機智勇敢,臨危不懼;他們大公無私,寧死不屈!每每讀到他們的事件,就想為他們的行動拍手叫好,但同時也為那麼多的革命烈士的犧牲而悲痛。

死亡,也許是大多數人都畏懼的事,但那麼多的黨員,他們似乎不怕死。我也曾思考過原因,可能是心中那份不可動搖的信念吧!

突然想起最近讀的一篇文章《瞬息與永恆的舞蹈》中的一句話:我們總是渴望長久和永生,我們恐懼死亡和消解,但那也許是對生命的一種誤讀。許多時候,生命的價值並不以時間為計。

是啊,即使他們中的那麼多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信念是永恆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體現了生命的價值!

書的最後一面寫到:“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所以,我想把《紅巖》這本書稱為“黎明前的黑暗”。

《紅巖》讀後感13

這個暑假,我懷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紅巖》這部小説。這部小説的作者是羅廣斌和楊益言。小説講述了重慶解放前夕,被關在重慶中美合作所的共產黨員與國民黨反動派殘酷的鬥爭故事,以及他們不幸犧牲的故事。這部書讓我懂得: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獻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生活。

書中,讓我最尊敬的英雄就是江姐了。

江姐十六歲就加入了共產黨的隊伍,一直在重慶做地下工作。她勇敢、謹慎、工作很出色。可是百密也有一疏,在一次執行任務時,江姐被叛徒出賣,被特務抓進渣滓洞中,並對她用盡了酷刑。可是江姐寧死不屈,她説:“你們的竹籤子是竹子做的,而我貌產黨員的意志是用鋼鐵鑄成的!”是啊,江姐承受着十指連心的痛,心裏卻永遠銘記着她對黨的誓言,永遠不忘她什產黨員。就義前,她從容地向同志們告別的情景;表現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誠,莊嚴地實踐了自己的無比高尚的人生觀,使人敬佩不已。

看到這兒,我的心中湧上一股痛楚,為國民黨反動派的殘暴感到憤慨,也深深地敬仰江姐的堅貞不屈。在獄中,江姐一直教導獄友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忘黨,永遠跟着共產黨走。新中國即將成立,江姐帶領女牢的獄友們,從襪子上拆下線,繡紅旗,用牙刷的柄刻紅星。江姐對黨的`熱愛,使我對她有多了一份敬佩!同時,我彷彿看到江姐多麼渴望與獄友一起走出黑暗的牢房,自由地呼吸新鮮的空氣,為新中國建設貢獻力量。可是殘暴狠毒的敵人見江姐雖然受盡酷刑也不屈不撓,氣急敗壞,便殺了江姐。這讓我掩卷痛惜不已。我更怒不可遏,為敵人的卑鄙行為感到氣憤。

這部書中,我還十分敬佩小蘿蔔頭這位小烈士。他只活了九歲,一歲就跟着媽媽入獄,從小被剝奪自由,出生以來很少見到外面的世界。多麼可憐的孩子呀!他在險惡的環境裏多次激靈地幫助獄友們傳遞書信。當殘忍的特務將拿刀刺進蘿蔔頭的胸膛時,他喊了一聲:“我要活,我沒有罪……”這一聲呼喚深深地震痛了我的心,我似乎看到了小蘿蔔頭對生命的企盼,似乎聽到了那一聲撕裂人心的吶喊。我為小蘿蔔頭短暫的一聲唏噓不已。

烈士們雖然早早地離我們而去,但是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他們永垂不朽!讓我們踏着烈士們的鮮血,繼承他們的精神,為黨,為國,貢獻力量!

《紅巖》讀後感14

她的生命,宛如春茶,越是在滾燙的熱水中煎熬,越是在逆境與挫折中磨鍊,就越顯出她的本色,她的香醇。你只需要看看《紅巖》這本書的封面上的那句話——用鮮血染紅我們的旗幟,你那顆心便會因此而沸騰,便會想到那理想與信仰佔據了一切的年代。

在解放的前夕,國統區的鬥爭形勢十分嚴峻,當我看到江姐回到鄉下為游擊隊送藥品的片段時,更是熱淚盈眶。雨霧濛濛的城牆門,木籠子裏一個個血淋淋的人頭映入了江姐的眼簾,她盡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去看犧牲者的名單,卻陡然發現她的丈夫的名字在這名單上的第一行。這種突然失去親人的心情我實在無法想象,而她這樣一位弱女子又應當如何承受呢?書中是這樣描述她的:江姐熱淚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願再看。

一陣又一陣的頭昏目眩,使她無力站穩腳跟……但是,堅強的江姐立即想到:自己負擔着黨託付的重要任務,沒有權利在這裏流露內心的痛苦,更沒有權利在這裏逗留。於是,便毅然的離開了……水花、泥漿都濺到了她的鞋襪上,她也不管,只是徑直地向前走去……她凝視前方的堅定目光,使她暫時忘記了失去了親人的痛苦。

後來,她被除數敵人抓走了,在敵人的集中營裏,無論敵人怎樣給她上酷刑,都始終沒有從她的嘴裏撬出半個字!最後,敵人竟然喪心病狂的將竹籤扎到江姐的十根手指中,江姐一次次地被疼得昏了過去……鮮血從手指上滴了下去——滴嗒,滴嗒……染紅了大地,染紅了天空,染紅了白雲……響徹大地的只有她説的一句話:勝利永遠屬於我們!

那麼當江姐的理想實現,五星紅旗高揚在彩虹之巔,我們又該走向何方?

很多次問自己:假如我生在那個年代,我是不是能有幸成為江姐?我是否能承受江姐的苦痛?又或者,我是不是會變成可恥的叛徒。

多少次我們徘徊在青春的十字路口;多少次因大雨滂沱、雲霧瀰漫而迷失後向;多少次跌倒,又能有多少次爬起?我們是還記得最初的夢想?

我甚至不敢再往下想,生活在蜜罐中的我需要一種力量來救贖自己飄搖不定的靈魂。

告訴自己,江姐就是力量,江姐就是希望!在江姐偉大的信仰裏,沒有背叛;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也不會有逃離,一蓑煙雨任平生,誰怕。

《紅巖》讀後感15

《紅巖》這部小説,在我很小的時候曾聽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談起過,可印象不深。在假期裏,我有幸從圖書館借到一本,幾乎是一口氣將它讀完。書中的英雄人物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許雲峯英勇鬥敵,捨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鬥,令敵膽寒;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一個個高大的形象無一不讓人激動、悲憤、崇敬,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其中,最使我敬佩的當屬女英雄———江姐。她受盡了敵人慘無人道的種種酷刑折磨,劊子手甚至用竹籤釘入她的指甲縫……同學們,如果你不小心被針刺了一下,也許就會痛得受不了,可江姐強忍着鑽心的疼痛,她堅貞不屈、正氣凜然,敵人始終未能從她的口中獲到絲毫機密。面對敵人的屠刀,她拖着沉重的鐵鐐、胸懷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高唱着嘹亮的歌曲,昂首挺胸、面帶微笑,告別戰友,坦然邁向刑場,英勇就義。

江姐犧牲了,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為了人民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地離開人間。是她,是他們,是數以萬計的先輩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才換得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蹟教會了我堅強,教會了我珍惜……他們的精神將永遠鐫刻在我們心中、萬古長存。

掩卷沉思,我們應該牢記黨的歷史,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刻苦學習、發奮讀書,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積累知識、積蓄能量,這或許便是我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穫。

《紅巖》讀後感16

《紅巖》是一部優秀的革命書籍和中國軍事文學名著,描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面對這些敬佩的同志,國民黨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現實生活中,與這些革命前輩相比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會想到放棄。讀了紅巖之後,我知道了越是充滿困難的路我們越要走,越是艱鉅的任務我們更要堅定不移。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峯英勇鬥敵,捨己為人;劉思揚出身豪門卻參與革命;成瑤在共產黨的薰陶下,漸漸成長,懂得處理各種事;渣滓洞的難友們,相互幫助,智鬥敵人;白公館的人們戰勝敵人,迎來新中國。

最讓我震撼的是江姐受盡酷刑,從不畏懼,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精神,當她知道丈夫犧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樣面對殘酷的現實變得不堪一擊,擦乾了淚水,重新站起來了,因為她知道共產黨託付給她的命令還沒完成,要而在渣滓洞監獄的生活過程中,她還是穿着那藍色的旗袍,始終以乾淨的面貌迎接大家。當敵人拷問她時,她不透露黨的任何祕密,當敵人用竹籤釘她的手指,她堅強地説:“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最後江姐將要犧牲,她也讓大家不要哭。

許雲峯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着鏽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着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峯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羣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紅巖中新中國成立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更因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戰士,將他們銘記在心。

《紅巖》讀後感17

寒假裏的一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紅巖》。我們中國人擁有像鋼鐵般的意志,擁有着不可估量的潛能。我們既然有幸成為一名中國人,那麼我們就應該珍惜我們今天的幸運,像我們的前輩那樣,像英勇獻身的共產黨員那樣,練就自己的意志,為祖國盡一份應有的力量。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姐。江姐受盡了國民黨的各種非人的虐待——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棍、電刑……甚至還把竹籤釘進她的十指。但面對着這些慘無人道的酷刑,江姐仍毅然地説:“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看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眼淚,江姐的愛國情懷是多麼讓人感動啊!我想對江姐説:“江姐,你那種誓死不屈、堅忍不拔的行為讓我感動,要知道,這種事是很多人是完全做不到的。你感動了我們許多人,也教育了我們。你讓我知道了:我就應該做一個像你這樣的人,這樣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你是一名真真正正的優秀的革命黨員!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殺害於歌樂山電台嵐埡,為共產主義理想獻出了僅29歲的生命。江姐活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