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55K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

早在五年前,我的書架上就有一本《歐也妮·葛朗台》。當我得知這是一本關於“吝嗇鬼”的書後,就沒再翻過。因為我在這之前已讀過一本叫《慳吝人》的書,領教了阿巴公。今年寒假,我偶然地翻開了它,就再也沒輕易合上。

阿巴公是個貪婪至極的人。如果葛朗台僅僅是貪婪,那也不會寫出什麼深刻的東西,我也就不會如此感興趣。重要的是,葛朗台的形象概括了整整一段歷史,他的吝嗇也含有特定的歷史內容。

葛朗台老人是位法國大革命前後的人物。從書的開頭我們便可看出他具備第一代資產階級的一切特點,沒有多少文化,卻精於盤算。他的每筆投機從沒失敗過,至使財富不斷膨脹。隨着情節的深入我們越來越深地感受到了葛朗台本人的性格——吝嗇。儘管家財萬貫,卻幾乎無消費。我們甚至不能説他“愛錢如命,”因為在他眼裏,錢比命重要。“把死人看得比錢重就叫做沒出息”。把兄弟的死訊告訴侄兒沒讓他犯難,可要説出“你一點家產都沒有了”倒讓他感到難於啟齒,因為這句話“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難。”

在事故中,我更看到了葛朗台老頭的“朋友”,個個都是唯利是圖的人。很顯然,這是當時社會的悲劇。在拜金主義橫行的世道上,一切權利的中心就是金錢,金錢是萬能的,它使人的靈魂扭曲變形。巴爾扎克正是捕捉到了這一點,才寫下了發人深省的《歐也妮·葛朗台》。

在這本書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線索,就是歐也妮的愛情。而在這樣的家庭中的愛情必然是苦澀的。歐也妮愛上了夏爾,卻受不了來自各方包括父親葛朗台的反對。夏爾由於家中破產,被迫與歐也妮分手。這一切的禍根就是金錢與迷戀它的人們。以至於當葛朗台死後,可憐歐也妮守着他鉅額財產,卻既無家庭也無幸福。只能成為一幫利慾薰心之徒追逐圍獵的對象。

寫到這裏,在我腦海中已不僅僅是葛朗台老頭的吝嗇與歐也妮的純真,這簡直是一個悲劇。而且是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悲劇。它平凡而其慘烈程度卻不亞於古典悲劇。不過在古典悲劇中主宰一切的是命運;在《歐也妮·葛朗台》中則是金錢。

我曾反覆地問自己,這是為什麼。我甚至想寫一篇續文論改變歐也妮的命運。我想過,這有時代的因素在內。法國革命後,日益膨脹的資產階級中勢必會出現拜金主義,這同封建社會出現人剝削人的道理是一樣的。但我們也不能否認,人的貪婪導致了這樣的一場悲劇。不看從前,就拿現在的人來説,難道沒有一個人跟葛朗台有相似點。我們捫心自問,自己就從來沒有像葛朗台相似的經歷嗎?不是,我們有。現在的人並不強於以前的人多少,只是社會強於以前的社會。人,似乎總是這樣,自己取得了多少,就想得到比這更多的;自己失去或將要失去多少,就想失去更少的。難怪比爾·蓋茨還在不斷地積累自己的財富,也難怪他會為幾美元的停車費而嫌貴了呢!這——就是人的貪婪。可怕,但揮之不去。

也許有一天,一本名為《大方人》的書會成為世界名著,與《歐也妮·葛朗台》、《慳吝人》同名。但也許這不可能,因為人的貪慾還在。或許隨着社會的進步它會減少,但不會消亡。或許還會有許多未上演的悲劇已經彩排好了。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2

故事講述了葛朗台老頭的發家史和他對金錢的狂愛。葛朗台的吝嗇和對金錢的痴狂,在書中隨處可見:“至於僕人拿儂,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勞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錶,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可憐的拿儂老是赤着腳,穿着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愛,作出決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決定——送拿儂一隻舊錶。”

除了這些葛朗台還對自己的親人吝嗇:“不覺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兒把她的全部金幣拿出來欣賞一番,歐也妮只好説金幣沒有了。父親一聽,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幣送給了查理,大罵女兒,並決定把她關進房裏,只給冷水和麪包。這時的葛朗台知到女兒將自己的金幣送給查理,他愛錢如命的本質戰勝了親情,將自己僅有的女兒送進了閣樓,讓她在那過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晚上,葛朗台來到太太房間,正巧碰上母女倆在看查理母親的肖像,葛朗台一見金匣,就像一隻老虎撲向一個睡着的嬰兒一樣抱住不放。”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質在此表顯得無疑。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錢高於一切,沒有錢,就什麼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慾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他半夜裏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裏,緊緊地箍好。”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着,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台成為一個十足的吝嗇鬼:儘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壞的老房子中,每天親自分發家人的食物、蠟燭。

當今社會,也存在着一些現實版的“葛朗台”,他們有着不錯的收入,卻花費很少。

近期,一則名為《80後極品葛朗台曬收入和支出》的帖子在各大論壇上被爭相轉載。帖主名叫“回眸一笑的如花”,自稱是1982年出生的白領,月收入達到1。3萬,但是平均每月的支出僅1850元。該帖火起來後,很多網友爭相曬收入和支出,比拼誰更像葛朗台。

在帖子中,“回眸一笑的如花”自稱1982年出生的,工作3年,目前在一家外資檢驗機構任焊接工程師。他每月納税後到手的月薪為6000多元,由於經常出差,平均每月的出差補貼合計1500,獎金每月在3000元左右。年終獎約3萬元左右。一合計,其年薪達到156000元左右,平均月薪可達13000元。

“回眸一笑的如花”的收入在普通白領中已算是高薪,但他每月的花費卻相當節約,每月的支出才1850元。“回眸一笑的如花”給自己的口號是“我節儉,我快樂。”他表示,現在有雙球鞋還是大學時候買的,穿了快6年了。

帖子發出後,引起無數白領競相跟帖,比拼誰更節儉。

可見,現實版的“葛朗台”也不少,不過他們並不是壓榨他人勞動的資產階級,他們靠自己的勞動掙錢,節約花費,將錢存起來。與某些“富二代”、“官二代”形成鮮明的對比,發人深思。葛朗台這一人物形象,在當今時代又有了不同的含義。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3

蕭瑟的街道,放眼望去的哥特式建築,並不鼎沸的人流聲音。一開篇巴爾扎克就向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情景,讓人頓生恐怖之感。

幾乎被木板封死的房子,只露出了一個小門,説是門,其實差不多和小窗一樣大小,只是讓裏面的人看清外面的來訪者罷了。看到這般景象,諒誰也無法將這鎮上富有的人與其聯繫在一起。可事實,就是如此。

與其説是富有的人,倒不如説是守財奴。沒有人知道他擁有的.財富究竟有多少,人們只能憑藉着他所進行的一切商業活動來判斷。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老葛朗台是個富有但又喜歡斂財的人。

就是這樣一個人,一步步將自己的女兒的幸福葬送進了錢財之中,甚至於臨死前,他還想把一份本就屬於自己的金子給收入囊中。

擁有高超的寫作技巧的巴爾扎克,就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靜靜地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悽慘又現實的故事。

人都是有貪念的,若不控制這一貪念,終究會在金錢面前迷失自我,被吸入無止息的黑洞。老葛朗台便是這樣一個人。他總是覺得自己金庫裏的錢不夠多。向女兒提親的人多是奔着自己家的財產而來的。所以,他對人們是一防再防,生怕不小心自己就會損失掉許多東西。巴爾扎克筆下的老葛朗台是殘酷的、殘忍的。巴爾扎克並不直接地寫老葛朗台的這一特性,而是通過老葛朗台對生病的妻子的態度的轉變,對女兒與堂弟的戀愛的不支持這種種事例突顯出老葛朗台的這一性格特點。

其實,人生是短暫的,就在睜眼與閉眼之間,過去了許多,就改變了許多。況且,錢財乃身外之物,過好每一天,活在當下,這才是真的。巴爾扎克在描述老葛朗台的同時,流露出自己對金錢社會的厭惡和鄙棄,對守財奴的蔑視。

換句話來説,我們都不應該做金錢的奴隸,不應該在金錢的控制下迷失自我。我們應該做的是,為該努力的努力,為該奮鬥的奮鬥,為該拼搏的拼搏,抵制花花世界的一切誘惑,堅守本心,在繁華的世界裏守護自己的那一抷淨土。

巴爾扎克筆下的老葛朗台,是守財奴中的一個典型,是千千萬萬守財奴的縮影。巴爾扎克將那個時代的金錢社會放大了,細緻地刻劃出了那個冷酷殘忍的守財奴,讓讀者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也讓讀者深思:過於追求錢財究竟是對還是錯?沉迷金錢所以締造出來的世界應該不應該?對於錢財的追求,真的需要那麼不擇手段嗎?

一千個莎士比亞便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的人的角度不同,心態不同,自然也會對《歐也妮·葛朗台》這本書有不同的看法。我的見識還尚淺薄,也不敢説對這本世界名著有多大的看法。我只是很清楚地知道,有些東西,並不是積累到某個程度才會讓人快樂,適時地享受一下,收穫到的肯定會比之前積累到的要多。

説實話,我從《歐也妮·葛朗台》這本書裏面收穫了許多。起初買它時,僅僅只是對這本書的好奇,隨着年齡的增長,每一次翻開這本書時,我都會收穫到許多不一樣的驚喜。我想,隨以後閲力的不斷豐富,視野的不斷擴大,再次翻開這本書時,我一定會收穫到更多的驚喜。

嗯,人生嘛,快樂就好!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4

《歐也妮﹒葛朗台》它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説,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杯具。”但對於它,我卻始終留有深刻的印象。

當初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喜歡那個美麗善良的歐也妮。她温柔隱忍,對於自我吝嗇的父親,她始終是順從的態度。但為了感情,她勇敢地把自我全部的金幣給了表弟查理,在父親例行要她展示自我的金幣的時候,她因拿不出金幣,被父親關進房裏,只給冷水和麪包。因為此事,她膽小而賢淑的母親被嚇得一病不起,而最終,她等來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歐也妮是個讓人心疼的女子,她的父親,視財如命;她的母親,懦弱膽小,在關鍵的時候保護不了她;克羅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為繼承萬貫家財的跳板;而她深愛的表弟查理,在發財後,為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場,和奧勃裏翁小姐聯姻,最終負了她。

那時候,覺得這樣一個女子,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為了感情,敢於把金幣給自我愛的人、不怕因此同自我一向順從的父親起衝突,真的很勇敢。但隨着年歲的增長,我不再單純地因為喜歡這個女子而喜歡這本書,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能夠更為客觀地來評價書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老葛朗台這個形象。

葛朗台這個人物形象很個性。一般人的吝嗇,大多是對於別人,而葛朗台卻不止如此,他對自我的家人吝嗇不説,對自我,也是吝嗇得很。葛朗台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但他們一家人卻過着近似窮困潦倒的生活,“他從來不買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一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裏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

金錢於他,只是一種虛幻的滿足感,他抱着大把的金幣,看金幣發出的金晃晃的顏色,聽金幣碰擊的聲音,因此而產生滿足感。他大把地囤積金錢,不使用它們,只是為了欣賞,為了滿足自我的斂財癖。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台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只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為貪慾所支配的人,才會將金錢視為人生的最高需要。

他因為錢,已經完全喪失了人性。在明白女兒把金幣都給了查理後,他認為金錢比親情重要,固而將女兒關起來。妻子因為此事一病不起,在即將離世的時候,葛朗台不是沒有悲哀難過的,這個時候,他的人性得到了些許的流露,但是,當妻子死後,屍骨未寒,葛朗台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下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在他心裏,金錢最終戰勝了人性。

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葛朗台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

然而,巴爾扎克雖然以超多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但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為力的。

葛朗台為了金錢,一輩子花盡心思,甚至為了錢連親情也不顧,但最終一分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能夠説是一無所獲。葛朗台這樣的人,表面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5

“親情與金錢”,是兩個互相牴觸的詞語。因為,用金錢是買不到最真摯的親情;而用親情換來的金錢,也是骯髒無比的。《歐也妮·葛朗台》這一本書,就講述了現實生活中親情與金錢之間的“鬥爭”。可是,書中女主角—歐也妮的父親,卻是個貪婪不足的人。在親情與金錢,卻毫不猶豫地拋棄了親情,拋棄了女兒和妻子……

可憐的歐也妮,失去了母親,失去了母愛。心也冷了,漫無目地的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裏“遊蕩”着。面對着自己的家財萬貫,她看也不看一眼。因為,這些白花花的錢,就是害死她母親的獪子手,就是令她家支離破碎的強惡勢力。而唯一支持她活下去的力量,就是等着自己心愛的人—查理回來,安撫自己受過重傷而變得脆弱的心。歐也妮渴望着,盼望着。在這段思念的日子裏,年邁的父親也去世了。而那龐大的家產,就真正由歐也妮繼承。許多名門望族得知這個消息,每天都來擁戴歐也妮。可在歐也妮的心裏,只有查理是自己唯一認定的丈夫。終於有一天,歐也妮看到了查理寄來的信。她迫不及待地拆開來看,可就因為這一封信,令歐也妮的心徹底破碎了。原來,查理為了還去世的父親在生前所欠的債,犧牲了他與歐也妮之間的戀情。娶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女兒作妻子。歐也妮像跌入了萬長深淵,在她身邊,已經沒有親人,沒有值得信任的人了。在她的一生,親情這種東西,已經完全消失。可歐也妮也堅守親情,詛咒着金錢。對與無親無戚的歐也妮來説已經生無可戀,於是就慢慢地走向了死亡……

《歐也妮·葛朗台》這個故事,在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人重蹈覆轍。出買了親情,背叛了良心,就是為了那些自以為是無所不能的金錢。就比如是人人痛罵的人販子,他們拐騙小孩,把人當作貨物來做交易。埋沒了自己的良心,得到了金錢,還破壞了一個温馨的家庭。可試問,就算有錢又怎麼樣?那得到那些黑心錢後,難道心不會痛,不會害怕嗎?每天都是提心吊膽,連睡也要有人把風,生怕被人發現。那樣的生活,難道會好過嗎?金錢並不是萬能。況且,“人各有志”為什麼就要走向“拐賣”這一條不歸路呢?歷史上,有一句話“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古代英雄為了仁義,放棄了生命。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學習他們呢?況且,現在又不用自我犧牲,只是為自己的良心負一點責任。雖説人是不能沒有錢,可和親情相比之下,親情,不是更珍貴,更難得嗎?錢,沒有了可以再賺。可親情,一旦失去了,就在也回不來了。別把自己的快樂建造在別人的痛苦上,珍惜親情,珍惜在親情中的生活吧!

世界多麼美好,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無辜的人們。親情,是一個暖爐,温暖着人心;親情,是一個粘合劑,把身邊的人們緊緊的粘在一起。請你們為了別人,同時也為了自己,維護世界的愛,讓世界的愛火燃燒得更火紅。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6

《歐也妮·葛朗台》講述了一羣被他們的上帝——金錢所奴役的一羣人,他們彼此之間勾心鬥角,人生的温情居於次要地位拋棄妻子例如格拉桑先生,他們可以為了財產屈下偉岸的身段同兒女講和例如葛朗台老頭兒,他們可以為了財產放棄純潔的愛情例如夏爾……親情、愛情、友情都是他們獲得金錢、利益的踏腳石。他們永遠不會停止對金錢狂熱的追求,他們向永遠面朝太陽的向日葵,只將自己尊貴的眼神投射到金錢上,他們的臉只面對金幣,他們可以在前一秒還是爭奪富家千金的敵人而下一刻就團結一致向錢看。

當然,我們不必羨慕他們的諸多斂財本領,我們的生活中從來不乏箇中的高手,他們大多都已發達,也許有錢或者有權,如果你想要趕上他們的步伐你就得像老葛朗台一樣學會裝聾作啞,學會矇騙世人,並且深諳算計之道,這樣才能擁有財富,才能成功。沒有什麼比成功更重要,比金錢更美麗,比擁有財富更幸福。否則就只能像某著名小品演員所説:人最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活着,錢沒有了。所以拋棄妻子的格拉桑先生是明智的,我們都知道在權貴面前,親情算什麼?那麼背叛了歐也妮的夏爾則像是一樣虔誠的基督徒般善良,他並沒有做出什麼傷害歐也妮的事情來,只不過是為了爵位和權勢丟掉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女人而已,夏爾是有宏偉抱負的人,而凡是有抱負的人都具備這樣的品格。他們用了極少的投資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是多麼划算的投資!

在所有的人物中,最討厭的人就是歐也妮了。這個傻丫頭居然拿出全部積蓄資助一個落魄親戚。好吧,如果説這是愛神的力量驅使她這麼做,還有情可原。可是她在得知夏爾背叛後居然還不求回報地替他償還了所有債務,她以為她是聖母嗎?沒有人會感激她。等着看吧,當她破產之時會有多少人狠狠地踩她一腳。但是不得不説,這個頭號傻瓜她運氣實在不錯。老爹死了她繼承了千萬資產,看中她財產的丈夫在婚後不久卻也先去世了,她又得到了遺產。也許是她所念念不忘的上帝還有些用處,竟然保佑她如此好運,看來她在上帝身上的投入一定不少,不然怎會有如此回報。

這些生活在十九世紀上半期的法國的一羣人,他們是這樣的偉大,用雙手和頭腦創造了可觀的財富。雖然他們的下場都不太好,英雄遲暮,誰攔得住,吝嗇的斂財能手葛朗台老先生抱着金幣死不瞑目,夏爾丟失了來自聖女般的歐也妮的愛情和千萬財產,克羅旭庭長先生英年早逝,連被神甫誇讚為人世間聖潔的榜樣的歐也妮最後也還是個寡婦。這並不是悲劇,這是人之常情,生活中每天都會上演的戲碼。

想要獲得財富就要放棄常人的七情六慾,只保持對金錢的無比巨大的貪慾,這也註定了成功之後的孤獨。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想要獲取就必須先放棄,先付出。但希望諸位保持應有的理智,本篇文章正話反説,反話正説,最終要説:拜金主義要適可而止。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7

讀完了《歐也妮葛朗台》,最終明白了別人口中的“葛朗台”是什麼意思了。

文章作者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説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提高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年輕的歐也妮自幼生活再索漠城,對父親葛朗台百依百順。葛朗台刻薄吝嗇,靠囤集居奇,投機倒把成為當地首富,因而首人“尊敬”。索漠城有身份的人家紛紛巴結,欲娶歐也妮為妻。然而歐也妮卻愛上了來自巴黎的落難公子——堂兄查理,並把自我的積蓄送給其做盤纏。因而遭到葛朗台的斥責和折磨,不久,袒護女兒的妻子也被葛朗台虐待致死。葛朗台再多年以後死去,歐也妮繼承遺產,此時歐也妮心愛的查理回到巴黎,但查理卻負了歐也妮,取公爵的女兒為妻,意圖謀取公爵的錢財,可他萬萬沒想到這時歐也妮的錢財是公爵錢財的20倍……之後歐也妮與商人的兒子結為連理,但歐也妮33歲就成了寡婦,可人們還尊稱她為“小姐”。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如查理的人,他們為了自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他們的野心就像膽汁,假如不受到制止,它就是一種令人奮發的液體,但一旦它受到制止,不能順利發展,他就會變得焦躁,充滿虛假。他們缺少愛心,虛心,專心,寬心,耐心,異常是誠心和清心,他們有的只是過分的信心,虛假的哄騙而已,沒有一絲道德。凡事包容,諸事忍讓,虛心為人,低調做事,學會選擇,懂得放棄,將心比心,廣結善緣,平靜心態,學會等待才是為人之道。

老葛朗台眼中,金錢高於一切,沒有錢,就什麼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慾幾乎到達了病態的程度:他半夜裏把自我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裏,緊緊地箍好。”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着,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台成為一個十足的吝嗇鬼:儘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壞的老房子中,每一天親自分發家人的食物、蠟燭。

貪婪和吝嗇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錢的奴隸,變得冷酷無情。為了了金錢,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絲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愛:在他獲悉女兒把積蓄都給了夏爾之後,暴跳如雷,竟把她軟禁起來,“沒有火取暖,只以麪包和清水度日”。當他妻子所以而大病不起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生要破費錢財。只是在聽説妻子死後女兒有權和他分享遺產時,他才立即轉變態度,與母女講和。

伴隨貪婪和吝嗇而來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於心計。對於每一筆買賣,他都精心算計,這使他在商業和投機中總是獲利。另外,時常故意裝做口吃和耳聾是他矇蔽對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了很多聚斂財物的目的,可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只明白吞噬金幣的“巨蟒”,並給自我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朋友們,讓我們從此刻起重視道德吧!不要在被金錢牽着鼻子走了!要明白道德比金錢更珍貴,更重要!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8

《歐也妮﹒葛朗台》它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説,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杯具。”但對於它,我卻始終留有深刻的印象。

當初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喜歡那個美麗善良的歐也妮。她温柔隱忍,對於自我吝嗇的父親,她始終是順從的態度。但為了感情,她勇敢地把自我全部的金幣給了表弟查理,在父親例行要她展示自我的金幣的時候,她因拿不出金幣,被父親關進房裏,只給冷水和麪包。因為此事,她膽小而賢淑的母親被嚇得一病不起,而最終,她等來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歐也妮是個讓人心疼的女子,她的父親,視財如命;她的母親,懦弱膽小,在關鍵的時候保護不了她;克羅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為繼承萬貫家財的跳板;而她深愛的表弟查理,在發財後,為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場,和奧勃裏翁小姐聯姻,最終負了她。

那時候,覺得這樣一個女子,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為了感情,敢於把金幣給自我愛的人、不怕所以同自我一向順從的父親起衝突,真的很勇敢。但隨着年歲的增長,我不再單純地因為喜歡這個女子而喜歡這本書,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能夠更為客觀地來評價書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老葛朗台這個形象。

葛朗台這個人物形象很異常。一般人的吝嗇,大多是對於別人,而葛朗台卻不止如此,他對自我的家人吝嗇不説,對自我,也是吝嗇得很。葛朗台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但他們一家人卻過着近似窮困潦倒的生活,“他從來不買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儉,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一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裏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僅有五六百法郎。”

金錢於他,只是一種虛幻的滿足感,他抱着大把的金幣,看金幣發出的金晃晃的顏色,聽金幣碰擊的聲音,所以而產生滿足感。他大把地囤積金錢,不使用它們,只是為了欣賞,為了滿足自我的斂財癖。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台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僅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為貪慾所支配的人,才會將金錢視為人生的最高需要。

他因為錢,已經完全喪失了人性。在明白女兒把金幣都給了查理後,他認為金錢比親情重要,固而將女兒關起來。妻子因為此事一病不起,在即將離世的時候,葛朗台不是沒有悲痛難過的,這個時候,他的人性得到了些許的流露,可是,當妻子死後,屍骨未寒,葛朗台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在他心裏,金錢最終戰勝了人性。

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葛朗台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

然而,巴爾扎克雖然以很多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但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為力的。

葛朗台為了金錢,一輩子花盡心思,甚至為了錢連親情也不顧,但最終一分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能夠説是一無所獲。葛朗台這樣的人,表面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9

暑假裏在表姐家玩了幾天,因為表姐在蘇州讀大學,媽媽也放心我在她家。她的書桌上整齊的豎着好些書,還有很多是他高中時候的。我無聊時也就隨意的拿幾本翻看着。裏面有一本叫做《十部名著精華精讀本》,封面上還有着江蘇新高考複習用書的字樣。裏面有《三國演義》、《紅樓夢》、《歐也妮 葛朗台》等等。這本厚厚書還是挺好看的,雖然沒有每部名著的全部內容,但絕對是精華與精彩的部分,表姐看我那麼喜歡,就把這本舊舊的書送我看了。對還在上初二的我,還是看的懂得。語文老師今天佈置寫名著讀後感,我和其他同學一樣先抓頭撓腮一番,寫什麼呢?老師給我們指點了一番,我問老師不寫《童年》《魯濱遜漂流記》《鋼鐵……》可以嗎?老師笑着説當然可以,他説只是舉例子。我説《葛朗台》可以嗎?老師説那是高中要求讀的,不過你讀過的話寫也可以。於是乎,我就寫了。

《歐也妮 葛朗台》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小説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吝嗇鬼——葛朗台

《歐也妮 葛朗台》主要寫了在法國外省的索莫城,一個名叫葛朗台的箍桶匠,原本很窮,後來因娶了有錢人的女兒,而逐步積累了上千萬法郎的資產。正因為這些錢,讓他變得越來越吝嗇。葛朗台的賺錢能力真的強!那麼他的女兒歐也妮也就是一個富二代了,可是富裕的家庭並沒有給她帶來幸福。所以我覺得葛朗台在家庭方面、為人處世方面是一個乞丐。

更讓我不可思議的是,這位爸爸怎麼可以這樣對待自己的家人,可是葛朗台就不像正常的爸爸了,他的眼睛裏只有錢,在家庭方面、對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也是很小氣的,比較之下,我家經濟狀況絕對比葛朗台家窮,但我的爸爸對我十分的好。

他家陰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樓梯踏級都被蟲蛀壞了,女僕差點摔了跤,他還怪她不挑結實的地方落腳;每一頓飯的麪包食物、每一天要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分發,一點兒不能多;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錢,連別人送給她的一點,也要想方設法颳走;有親戚來,他不讓加菜,竟然吩咐僱農打些烏鴉來煮湯;妻子病了,卧牀不起,他最先想到的是請醫生得花錢。寫到這裏這位“爸爸”還是爸爸嗎?金錢對他就那麼重要嗎?如果讓葛朗台自己來回答究竟這是為什麼,他一定會説“我不知道,我辦不到,我不願意,以後再説吧。”,在用作者在文中的話來説:一見到金幣眼睛就放射出光芒,嗜錢如命,對金錢的痴迷。看到這裏我十分同情歐也妮,生在這樣的家庭還不如生在窮苦人的家裏,至少家庭是舒適的、温暖的。我家廚房門壞了爸爸請了半天假讓一個師傅來修理。姑媽來我家,爸爸在街上買了好多菜,還買了烤鴨。家裏有人身體不舒服,一定會及早的去看醫生。鄰居家裏有什麼事情,過來和爸爸説一聲,爸爸肯定要去幫忙的,爸爸説過:那是必須的。平時,家中的財政大權掌握在媽媽手裏。如果問我的爸爸每天辛苦為了誰,他肯定自豪的説是為了他家的“醜丫頭”。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0

巴爾扎克説:“這是一場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看完整本書,我不禁反問自己:金錢到底帶給了他們什麼?老葛朗台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實質上他卻是金錢的奴隸,作為一個守財奴,他比別的同樣吝嗇的人多的就是懂得如何賺錢,書中花了很多的筆墨來描寫他強大的斂財本領,這也讓他成為索漠城人人敬佩的對象——這就是金錢的能力。

他吝嗇到愛錢甚命的地步,他可以為了錢無視妻子的病,和女兒翻面,讓一家人過着困苦的日子。金錢給他帶來了什麼呢?或許有些諷刺,我竟然從老葛朗台聯想到了那些窮困潦倒的熱愛藝術的人,他們因一時得不到賞識而過得落魄不堪,但內心世界卻因為藝術的支撐變得富饒。因為熱愛,所以追求。只不過到了老葛朗台這裏,抽象的藝術變成了具體的金錢。也因此在我們讀者眼中,他是一個可憐鬼,一生為了那些身外之物設計盤算,擁有的東西卻又不能享受。可我覺得,金錢給老葛朗台的利大於弊。金錢成了他的追求,讓他的一生沒有一刻是空虛的。我們不能説老葛朗台是不幸的,因為他自己感到無比的幸福,他註定是要為自己的不滿足過着不斷算計的人生的,金錢正是他的目標。

他為之奮鬥一生,最後也滿身成就。就這樣,老葛朗台在撲向讓他感到温暖的鍍金十字架後,滿足地去世了,留下了他一生守着的鉅額財產,讓原本活在父親陰影下的歐也妮走向另一個看不到盡頭的黑色深淵。這些金錢又給歐也妮帶來了什麼?老葛朗台在世時,克羅旭和格拉桑兩家就不斷大獻殷勤,誰都知道,娶到了歐也妮就帶到了一座金窖,誰會放棄得到金窖的機會呢?但純潔的歐也妮怎會喜歡上那羣利慾薰心之徒。這時,夏爾出現了,帶來了一身債務與吸引着歐也妮的巴黎的氣息。老葛朗台眼中瀰漫的是為兄弟家破產而感到的悲傷,而歐也妮落下的淚中滿是她那顆真摯的心對堂兄的同情。她感到夏爾是那麼的美好,不能讓他受丁點兒委屈。她突然變得勇敢起來,不顧父親的命令一心想為夏爾做點兒什麼。我想,只有最純潔的愛慕才有這樣果斷勇敢的力量。但歐也妮錯了。她還是一片棘荊中唯一的那朵百合,夏爾並不是第二朵。她為他還清了債務,他也被打發走了。歐也妮一心相信夏爾的每句話,可夏爾呢?一旦離開了索漠城,他心中還有多大的地方是想着歐也妮的呢。在我眼中,他不過是個衣冠楚楚的禽獸,是沒有克羅旭格拉桑表現得露骨的另一個克羅旭另一個格拉桑。

當老葛朗台去世,歐也妮還在索漠翹首等待時,他已成家。只是不知當他得知自己的表姐已成為個百萬富翁時會是怎樣的表情。金錢從未帶給歐也妮好日子。她本可以從小享受好的物質待遇卻在困苦中長大。如今終於繼承萬貫家財,卻又被迫陷入一羣貪婪之徒的追逐圍獵中。可憐的歐也妮並不是剛毅聰慧的女子,結局的悲慘不言而喻。作為局外人,我們應當看清老葛朗台一家的悲劇。應該明白金錢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沒有金錢的日子是困難的,但整日追求金錢也會在靈魂上得到更多的痛苦。金錢可以造福貧困的人,卻也是慾望的象徵。有太多的人盲目地追趕從而迷失了自我。

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無論金錢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都應記得快樂的生活不是擁有多少,而是給予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