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達芬奇的故事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達芬奇的故事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達芬奇的故事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達芬奇的故事讀後感1

説達·芬奇盡人皆知,這話一般沒錯;説達·芬奇無人盡知,這話絕對沒錯。紅極一時的《達·芬奇密碼》對達·芬奇的祕密揭示了多少呢?譬如一座冰山,丹·布朗只是挖去了其中的一角。和《放飛的心靈——列奧納多·達·芬奇傳》的作者、著名傳記作家查爾斯·尼科爾比起來,丹·布朗對達·芬奇的研究,那就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放飛的心靈——列奧納多·達·芬奇傳》追溯了列奧納多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傳記從達·芬奇暮年一幅未完成的手稿開始,這幅幾何手稿上的文字突然以“等等……”的字樣中斷,頁面的最後一行寫道:“湯在變冷。”尼可爾以這個有趣的生活細節把我們引入了達·芬奇的傳奇世界。1452年,列奧納多·迪·塞爾·皮耶羅·達·芬奇出生在靠近佛羅倫薩的一個小村莊裏,他是個私生子,母親是貧窮的農家女,而父親卻是來自富有的公證人家庭,且早有家室。這樣的出生背景註定了列奧納多從小就籠罩在“私生子”的心理陰影中,父愛的缺乏明顯地表現在了他以後的作品中。在芬奇鎮度過童年之後,15世紀60年代的一天,由父親操辦,年少的列奧納多離開家鄉,來到佛羅倫薩,拜著名的藝術家安德烈亞·德爾·韋羅基奧那裏學習。這是列奧納多一生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轉折點,也是他日後成為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繪畫奇才和多種學科專家的關鍵。1475年,即列奧納多學徒時期的最後一年,父親的第三次婚姻給他帶來的第一個合法的孩子徹底的剝奪了列奧納多的繼承權。列奧納多和父親之間的“冷戰”開始了。

學徒期間,列奧納多系統地學習了繪畫,年輕的心靈開始翱翔。11年的學徒時期之後,列奧納多於1477年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博士來拜》的創作使他一舉成名。同時,心靈的羽翼也延伸到了其它領域。他愛好音樂,創作詩歌,甚至還自己譜過曲,練習一種類似小提琴的樂器。他還繪製了機械圖,設計了“水力發動的磨粉機、漂洗機和發動機”以及他終生都在追求的夢想——“飛行器”的草圖。米蘭時期是他創作的鼎盛階段,也是他的羽翼最為豐滿的階段。在這期間,他不僅創作了《巖間聖母》和最負盛名的《最後的晚餐》等作品,其他方面的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現。他在許多科學領域裏都八面玲瓏,如魚得水。他研究物理上數量與力量,運動與力量的關係;學習抽象的幾何學;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研究了生理學和醫學。他還發明瞭降落傘,設計了各種起重設備。

達·芬奇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眾多的重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是和他的科學態度和哲學思想分不開的。達·芬奇生活在歐洲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社會變革,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發展的大動盪時代。他反對經院哲學,不迷信權威,倡導把觀察和實驗當作科學的獨一無二的正確方法。他同樣重視數學和理論的作用,他認為,“人類的任何探討,如果不是通過數學的證明進行的,就不能説是真正的科學。”他的科學思想具有現代科學精神的特點,他和其他人文主義者一樣讚揚人,讚美人生和自然,追求科學知識,崇尚理性,提倡文化,讚揚人在現實世界中的勇敢行為和有所作為等等。

與其他達·芬奇傳記不同,尼科爾以史實史料為基礎,拋棄了傳統的對達芬奇頂禮膜拜的寫作方式,展示給讀者的不僅是達·芬奇的偉大之處,更是達·芬奇普通的一面。與此同時,尼可爾對達·芬奇作品裏所透露出來的心理暗示也進行了分析——“私生子”身份對他一生的影響,對飛翔的渴望,對藝術的追求與現實的巨大反差,等等。另外,書中還展現了達·芬奇的普通生活:研製顏料,記錄心得,跟教會籤合同,為資金而煩惱,所有的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通的”達·芬奇。在本書中,作者還探尋了達·芬奇與少年學生之間的曖昧關係,蒙娜麗莎的真實身份,以及他與幾任庇護人之間的微妙關係等問題。所有這一切,都讓讀者瞭解了一個更為真實的達·芬奇,一個“走下神壇”的達·芬奇。

達芬奇的故事讀後感2

人的一生是很漫長的,被寫在書上而只有短短的幾頁罷了!如果能在這幾頁之中得到感想,那才是有意義的。達芬奇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藝術家,他也經歷過文藝復興期,像他那樣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夠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的,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

達芬奇除了有很多優秀繪畫作品,也從事雕刻(一件作品也沒留下來)、建築、土木工程及製造戰車、大炮、滑翔機,研究天文學、光學、數學…...等。對於萬能天才美稱,達芬奇實在是當之無愧了。達芬奇的作品每樣看起來都是栩栩如生的,不只是圖畫而已,連雕像也是。

看完這本書,就像在進行一趟達芬奇一生之旅。隨着情節的起伏,我彷佛置身於達芬奇的年代,跟着達芬奇一起冒險。雖然達芬奇小時候活潑好動,不過他長大以後充滿智慧,總是能克服困難,甚至產生令人讚美的結果。他這種態度,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些夢想,達芬奇用他的智慧經歷了許多事。我想只要善用智慧,一定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多采多姿。

達芬奇比較着名的繪畫作品,除了最後的晚餐,就是蒙娜麗莎。此外,也還有許多幅佳作。最後的晚餐是米蘭聖瑪利亞?格拉翠修道院內的壁畫,也是達芬奇的代表作。因為是在五百多年前畫的,現今已破損不堪,但如果和達芬奇遺留下來的速寫作品配合着看的話,將會對他的精細技巧讚歎不已。達芬奇不只是留下那些作品,還留下將近五千頁的手稿。其中有非常好的構想,用速寫方式畫下來。達芬奇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畫家,不但留下那麼優秀的作品外,而且還在歷史上留名,真是值得學習的。

達芬奇他的外表看起來不太像會調皮搗蛋的人,其實他從小就常常喜歡惡作劇,他有次做了一件作品,他的客人問他説他的作品名稱是啥,他就説出一些奇怪的名詞,讓那位客人覺的很害怕,就急忙的走開了。

他給我的啟示是:做人要具有恆心、毅力,不能因為一點小事而放棄,應該要把失敗當作為成功的基礎。他那一種研究的精神是我們的榜樣。從他的圖畫看起來就知道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雖然只能從書中體會到他那種精神,如果能夠從現實生活中體會到的話,我一定會向他請教問題的。

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夠在社會中立足,而且,行行出狀元;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夠達成目標,願望也能因此而實現。現在的時代裏,只要在專長科目方面多下點功夫,繼系朝那方面進修,日後説不定還能因此發光、發亮。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前途燦爛呢!而且也可能為國家爭光喔!

達芬奇的故事讀後感3

時代造就偉人,偉人的成就,凝縮和展現了此一時代精神的顯著特質。十五世紀的意大利,經過一千餘年基督神權統治的歐洲大地,最早吹響了文藝復興的號角。其中佛羅里達的宮廷畫師,列奧那多達芬奇,這個天才的藝術家,即是這個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藝術家都是怪物,傑出的藝術家尤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和世界萬物報以最真摯最直接的感動與興趣。星辰的運轉,四季的更替,小蟲小鳥,雷電雨霧,他們有一種倍於常人的好奇心,敢於衝破倫常的制度,觀念的'因循,用自己的眼,自己的腦去探詢世界的奧祕。在這一點上,達芬奇走得勇敢堅定,他的一生,之於傑出的繪畫成就以外,對機械力學,生物結構,水利灌溉,等等方面,皆有所長。

因為熱愛而產生的求知慾念,令他在求索真理的人生旅途上,波及了越來越廣泛的知識範圍。因其博大,所以精神的世界充實和無悔,達芬奇晚年時,與仕途起伏的公爵對照人生,感到自己雖然半生孤苦,但和這些人比起來,終究不是虛度,也是欣然自得。在另一方面,此種廣泛的熱愛,使得達芬奇的一生,雖涉獵廣泛,但並沒有在哪一行當,取得讓自己滿意的成就。他造過飛行器,水利樞紐,接二連三的失敗。最鍾情的繪畫作品《蒙娜麗莎》,在他晚年時期,還在遺憾着此畫的尚未完工。

達芬奇的故事讀後感4

政教一體的中世紀歐洲,在這個時期已經走到垂死的邊緣。腐敗的教廷,勾心鬥角的政治,民眾被愚化成温順的綿羊,所有的善行和惡舉,統統奉以上帝的名義。對於信仰,每一階層的人士,均有了所謂恰當的解釋,它是民眾苦難的寄託,也是統治者暴力的藉口。羊與狼均閃爍着曖昧的眼神,彼此心照不宣,信仰是個什麼東西,它在慾望與世俗面前,越來越缺乏了人氣。

恐怕這是歷史規律的必然,如果沒有漫長千年的中世紀,人性的沉睡與麻木,也不會有這撥雲見日的文藝復興之曙光。當年的尤利安皇帝,他生得太早,他所做而未就的功業,在百餘年後,由一個沒有身份地位的藝術家來完成。復興古羅馬,自由與民主的討論,已然再發端倪,奧林匹斯山的諸神,敵基督者即將復活,教會在恐慌,黎明之前最沉最冷的夜幕,鉗制和壓迫任何反基督思想的異端,達芬奇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沒有被處以絞刑,而是終老天年,這實屬僥倖。或者與他與統治者不即不離的職業狀況有關。

達芬奇疏遠政治,對王朝的交替,冷眼旁觀,甚至沒有自己的立場。一個藝術家,在他自己的領域裏,況且應接不暇,替哪個君主效力,這是無關緊要的。對於基督,他自詡是最虔誠的信奉者,他的因為知而信,因為知識的力量,在意識到奇妙的大自然,生物的最完美的肢體構造,這周始無窮的力的運動中,他清晰地明確着,那個最初的創造者和推動者,那隻能是全能的上帝,世界的主宰。

從自然科學的觀點上,企圖聯絡和證實對基督的信仰,這是另一種對上帝的真理闡釋。藝術家寫不出另一本《聖經》,他沒有重新定義的權利。上帝是人文的知識,是統治與被統治,是面對世界,面對權利和苦難的態度問題的信仰,它和真相無關,它關注人的心靈,是人面對世界的態度,它交給你一種關於世界的解釋,僅此而已,並不支持你的懷疑與質詢。藝術與科學的解釋是無力的。在信仰裏,知識成了魔鬼的化身,愚昧的民眾有福了,靈牙利齒的柏拉圖該下地獄。

達芬奇的故事讀後感5

每一個偉大人物身上,皆濃縮着時代的特徵。文藝復興時代的豐功偉績,連綿到近代,是科學精神的再度啟蒙時期,也是當代社會的主要性格特徵。科學技術帶來突飛猛進的生產力進步,羣眾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們在達芬奇身上,看見諸多現代人的精神素質。從此地往歷史看去,往往對他的科學觀念心領神會,可是達芬奇在彼時彼地,基督信仰的頑固和科學理念的萌生的鬥爭旋渦之中,所呈現的對自己所思所為的彷徨與懷疑,不能不讓今天這個走得更遠的時代沉思。

愛與冷漠,兩種不能融合的個性,在藝術家的性格里體現。這一方面,因不忍而素食,對路邊花草小蟲的疼惜,走路時的小心謹慎,對親朋的施捨,對金錢的大度;彼一方面冷漠地觀察處刑現場,對親人的病死,不動感情的冷眼旁觀,沒有原則的擁護每一個暴君,替他們效勞,製造迫害武器和間諜用具。有誰能認可這樣的人,會是靠近上帝的最虔誠的信徒呢?

最初是因為熱愛,才去求知,然後因為知識,而壓制着自己的熱忱,把熱忱轉化成探索,熱忱在探索的路上被迴避。知識確立了人的價值,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我們疏遠了上帝,不再聽從上帝的指示,可這時的達芬奇,在對知識的探索中,卻經常迷失了方向,越來越多的困惑與煩躁,對惡行的冷漠,開始反省自我的內心,在無窮的探索之中,豐富了自己的同時,也找不回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摸索上帝的祕密嗎?那少年拉菲爾的言辭,無疑在否定着達芬奇一生的價值與意義。他的兩個徒弟,卓梵尼和凱撒,一個遊移在探索和信仰之間,抑鬱而終,一個最終背叛了他,走到了另一種和世俗融合的藝術中去,這是一個信號,一個警鐘,掙脱了基督枷鎖的藝術家,在自由面前,被魔鬼標註了惡毒的印記。

我們在自由裏迷失自己,脱離了羊圈的綿羊,在貧瘠的草原上,狂顛飛奔。科學造就了舒適便利的生活,科學不再需要去偽裝虔誠,人們開始為所欲為,製造了電視電話和飛行器的同時,也製造了戰車大炮和原子彈。科學提升了發展的速度,人身處其中,也是加倍的疲累和緊張。我們不再信仰,於是我們的求索裏也沒有了座標。精神被輕視,人就成了魔鬼,民主和法律,是種好的工具,在規治着魔鬼的躁動和野性。但已然荒蕪的精神世界,我們是不是在工作的空餘,這一生都將在沒完沒了的電視劇,和膚淺的交際應酬裏,去打發和消磨。

這是我們的悲劇,更確切的説,是性格懦弱,沒有鑽研精神,缺乏探索志趣的普遍民眾的悲劇。在達芬奇那裏,他所要走的這條路,他的探索與渴求,開創了文藝復興的自由之路。他在信仰的詭辯下,況且有愛,有一個看不見底的深淵的迷戀,而我們,什麼都沒有,難道達芬奇所幻想的民眾的狂歡,就是我們時代的這種狀況?也許他錯了,他的懷疑是對的,他的徒弟是對的,該有一個全能的神,綜合了上帝與魔鬼的形體,在某年某日,來到這個塵世,拯救蒼生,供給民眾的信仰,這一天終將到來,歷史上許許多多偉大人物的成功與失敗,為他鋪成一排燦爛的紅色地毯,列奧那多達芬奇是其中之一。

達芬奇的故事讀後感6

這本書真實地寫出了偉大畫家達芬奇的一生。

達芬奇的一生歷經坎坷,可哪一位有成就的人不是這樣的呢?他是文藝復興時期三傑中的之一,達芬奇真正接觸美術是在16歲時,他父親把他送到了佛羅倫薩,他才真正開始了他的藝術之路。

達芬奇不只是一位畫家,他也是一位工程師、雕塑家、思想家、數學家,雖然不是最偉大的,但卻是統一了這些知識的人,並且在每一個領域裏,他都可以與最傑出者一爭短長。他就是用數學原理與黃金分割線畫《蒙娜麗莎》的。

在馬的解剖學的研究方面,達芬奇可能是最好的。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人無一副畫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在描繪感情、思索、默想等方面的精妙,無人能敵。沒有一幅素描可以凌駕於《聖母、基督、聖安娜》,而且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沒有比他的自然法更高超的了。

達芬奇在文藝復興時期,並非是文藝復興之人。因為他太温和、太內向、太文雅。他也不是一個十足完美的人,因為他太温和、太內向。他不具有政治家及行政人員的性格,但他可以説是文藝復興時期或者整個歷史上最充實的人。

我敬佩他不光光是他的作品,那更多的是他的這個人,可能上帝永遠創造不出這樣的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