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範文(通用7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4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範文(通用7篇)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1

俗話説的好:“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因此,每讀完一本書,就會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穫。這段時間有幸接觸《教育激揚生命》一書。讀完此書,感觸頗深。

生本教育主張“把作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動,都變成學生得以自學的輔導力量”,從教轉變到促進兒童的學,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成為規劃兒童學習生活的組織者,幫助兒童順利地進行自主學習,組織兒童的學習生活”。教師的核心能力是組織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師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教師的作用就像是在點燃火把,而不是像過去的觀念那樣是灌滿一壺水。這就決定了教師可以成為“生命的牧者”。

讀完《教育激揚生命》一書,作為一名教師,重新審視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確很多。即使已具備了這些理念,要落實在行動中我們還是存在距離的。如在教學中如何恰當地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如何在學生的活動中及時的、恰到好處的引導,如何使學生自由發展但同時又對我們產生信賴和依靠,從而使教學活動健康的、有效的進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會不斷地思索,力爭在自己的課堂上和孩子一起實現生命的飛揚。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2

學校為了促進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推薦大家閲讀生本教育的相關書籍。我首先閲讀了《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這是郭思樂教授《教育走向生本》的延續,洋洋灑灑380多頁,從教育觀、兒童觀、研究法、教學觀、基礎觀、課程觀、教師觀、生態觀、德育觀、評價觀、根源觀等方面,從理論層面,詳細闡明瞭“生本”的核心理念,並且還列舉了大量的生本課例,及許多學校開展“生本”教育後所取得的優異成果。無疑,他們的成功,學生的優秀,是吸引我們去探究“生本”課堂的直接動力,可一種教育模式的研究,方法的轉變,首先要從理論上重新武裝自己,才能切實有效的開展相關活動。

本書中,郭思樂教授強調教育的宗旨不應該是控制生命,而應該是激揚生命。教要皈依學,讓生命自己行動。對於學生生命體,教師應是一個“牧者”,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管理,應該是為了學生自主有效地活動。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對學生一點一點地教,要他們亦步亦趨,教不厭細,把學生看成需要拉動的逆水之舟,而我們則成了“縴夫”。

其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教師的核心能力是組織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生活。”反觀自己,只得羞愧地説:“我這方面的能力幾乎為零啊。”需要反思,轉變的地方很多,學習更是刻不容緩。在學科大組長的帶動下,我開始嘗試“生本”課堂模式,當然,萬事開頭難,初次嘗試的結果是苦澀的。小組合作的過程讓我很苦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不斷思索,力爭在自己的課堂上和孩子一起實現生命的飛揚。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3

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較以前的課堂教學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總感覺缺少某些重要的東西,束縛自己不能大膽、很好的突破常規的教學。

在讀《教育激揚生命》一書時,讓我認識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從根本上轉變觀念,促使課堂依賴於學生、信任學生。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很好的讓學生切實展開討論,怕的是影響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就教學重難點放手,怕的是學生出現錯誤等等。這樣的心理出現課堂上不能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積極性自然不能很好的調動起來。

《教育激揚生命》一書中介紹進行生本教育關鍵之一就是高度相信學生,把學生當成自我教育的資源,以啟發為主,從關愛入手,讓調皮學生感到慚愧,從內心激發他們改正缺點,積極向上的願望。實踐中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不被考試成績、眼前的一點功利所左右;要教師徹底放手,不被教科書、教學任務的完成牽着鼻子走;需要教師大膽取捨,整合教材,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需要教師認同學生、欣賞學生等等。

取得好成績,人們還有一種頑固的思維習慣:我們只想用老辦法,如果老辦法不行就更加變本加厲的用老辦法。最常見的就是日常教學醉心於題海,而忽視基本的和人的生活與思考密切聯繫的部分,學生做題一旦出錯,我們就不斷地加題目,永遠把做對的希望寄託在下一道題目上。結果,一個錯誤產生一串題目,這樣就產生了更多的錯誤和更多的題目,們很少反思學生對於基礎部分的理解有什麼問題。相信老師們的這種心理和這樣的做法還普遍存在,致使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出現類似明明做過這一題目或上課講過學生還是出錯的現象。仔細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教師不能從學生的認知出發、沒有做到相信學生自己能學好的原因。導致教師自己苦口婆心的講解、辛苦的蒐集題目但是學生卻不領情,不能利用教師辛苦的勞動取得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

在以後的教學中,做到相信學生的潛力和智慧,真正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生本教育的課堂,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突出學生的學為中心,不再過於強調教師的教。在日常聽課、課堂評價中,教師們不再特別關注授課教師分析是否到位、清晰,而是更加關注課堂中學生的學的情況。只有學生真正投入學習、不斷產生種種思維碰撞的課堂才真正吸引我們,才能看到學生興奮的臉龐。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還是存在“教喝水”的現象。“教喝水”的故事是這樣的:本來你想喝水,那麼拿起礦泉水,不假思索就可以把它喝下去,因為你對喝水有生命的需要,有生命的本能。現在將定你鄰座的老師對於喝水沒有生命的需要,也沒有生命的本能,都需要你教。於是你把它變成教材,進行講解,最後考查。教材的第一章第一節想必是“順時針和逆時針”,而第n章則想必是水瓶應該舉到什麼樣的高度………然而,鄰座聽得十分疲憊,考查起來他可能僅僅是60分,而且,可憐的他想用你教的辦法喝水的時候,竟然不會喝了。當看到這一點時,我不禁笑起來,但慢慢的又進入靜靜的思考中。我們總以為學生懶、學生不好教、學生不會學、學生學不好等等,而以教為本的課堂出現了學生上課走神、開小差甚至睡覺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我們把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了,我們把學生當成了一無所知的人。而生本教育實驗學校的實踐證明:學比教快、學比教直接、學比教到位,長期以來我們沒有去關注過,我們習慣了教,因為我們教師對於自己的掌握知識是胸有成竹的,總想將自己的這些讓學生知道,這樣才能更好發揮教師的作用。

《教育激揚生命》一書中這樣給教學進行定義: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支持下,激揚、強化、優化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就這一點我們應該在以後的教學中依靠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調動學生這一重要資源,達到提高學識的目的.。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4

最近讀了郭思樂教授的着作《教育激揚生命》,我更加確信兒童的潛能無限,只要我們相信他們,給出足夠的時間、空間和氛圍會激勵他,他們就會還給我們一個驚喜。沒有任何人能教會任何人任何東西。也就是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的內化,因而,這個最後過程不是教師完成的。就這個意義來説,人的獲得最終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主動的學。

人們習慣地把兒童看作是“一張白紙”,該書強調兒童不是“零起點”,每個生命都具有高級本能,如果我們能給學生創設和提供一個開放的、多樣性的發展環境,那麼我們的學生獲取適合自己發展方式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

以前,在我的意識中孩子們只有在老師講明白了之後,學生才能真正會做題。讀了《教育激揚生命》後,我才深深體會到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哪怕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小朋友,他們平時通過電視、電腦等接觸的內容很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一個字他可以説出好幾個詞語來,有的詞語甚至令老師吃驚。所以,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我們老師一定要少講,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親自完成。

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的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領等,無一不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生本教育主張“把作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動,都變成學生得以自學的輔導力量”,從教轉變到促進兒童的學,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成為規劃兒童學習生活的組織者,幫助兒童順利地進行自主學習,組織兒童的學習生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老師在學生的解放中得到了解放。引領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生本課堂更使我領悟到了教育要依靠學生的真諦,感悟到了兒童生命的燦爛,精神面貌的煥然一新。又如現在的每一節課課前學生總能做好下節課學習準備工作,預備鈴一響他們馬上會喊出自己班響亮的口號,然後大家一起分享兩分鐘(經典誦讀或背誦等),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的面孔和專注的表情,我們老師更會激情飛揚地融入其中——上好每一節課。

郭思樂教授曾説:“教師的導,應當把精力放在設計‘先做後學’,‘生會後學’的過程上,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環節。”“先學”的習慣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自學預習一兩次或三四次也不能養成習慣,要持之以恆。行動的次數越多,習慣就越堅固,越能經受得住各種考驗。我相信,用我們的耐心和恆心幫助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習慣,他們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

以前我佈置的預習作業就是讀課文,在我眼裏預習的作用並不大,可是讀了《教育激揚生命》後,我也開始嘗試讓學生準備預習本,每天系統的佈置預習任務,時間一長預習成了一種習慣,有時候學生會在課間提前問我今天的預習任務是什麼。

我們以教材為載體,利用教材與學生共同感情學習中的樂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學會生活,學會發展。課堂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存動力和熱情。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發現,誘發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質疑,鼓勵學生在閲讀欣賞感情。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成長。

相對於學生生命體,教師應該是一個“牧者”。教師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教師的作用就像是在點燃火把,而不是過去所認為的“灌滿一壺水”。我們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而是教師點燃激情,讓課堂成為學生燃燒學習熱情的舞台。

“生本教育”最著名的例子中,其中有一個就是“拋秧啟示”,什麼是“拋秧啟示”呢?插秧是種水稻的大農活。一直以來,農民把秧苗插得密密層層,以為付出得勞動越多,收穫就會越多。年復一年,人們照此方法辦理,但禾苗產量依舊。不知誰發明了拋秧的方法,農民把插秧改為拋秧,卻能帶來豐收。初看起來,勤勞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回報,悠閒的卻能帶來豐收,完全有悖常理。其實,插秧貫注了我們的豐收的意願,但破壞了秧苗的自由生長的自然規律。類比到教育上來,老師就好像插秧的農民,主觀意願很想豐收,但沒想到當我們強行對秧苗進行密植時已經破壞了自然規律。學生也一樣,他們是我們的秧苗,當我們將知識和行為變成一些細密的目標以後,就會對學生提出細密的要求。殊不知,學生對這種“保姆式”“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並不領情。因為,學生一般不願意直接接納外力所規定的規範。因為這些不是他們思想的一部分,而在於這些規範是否合乎兒童天性和如何使學生認同。總而言之,尊重人的自然規律,發展學生的天性,發揮學習的潛能。或許能取得以前苦教未果的成績。“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

是花,總有盛開的時候,即使花季已過,也會在合適的時機綻放一生最明豔的美麗。同樣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總有開竅的一天。因此,不要急於拔苗助長,只要提供足夠養分,然後靜靜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開放……耐心地靜候花開,更能體驗到教與學共同成長的真正和諧,也不能真實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簡單的“牧者”的幸福。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5

現在的教育雖然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事實上,每個孩子還在分數中奔波着,在個學校和各種學習班中奔走着,在德育方面就有所缺失了。我們的德育教育就是要以兒童的美好學習生活為真正基礎,在《教育激揚生命》這本書中很好的進行闡述。

學習生活作為兒童生活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是兒童天性得以啟動和發展,形成沒好本性的搖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自在的德性及其未來走向,並藉以迎接社會對兒童道德成長的進一步要求。所謂教育的生命機制,是指教育最終和基本上依靠教育對象的生命自身。而人大德性的形成,高度依託人以本能為內核的生命自然,但如果讓他們在學習中自主地進行大量的客服無知的個體或合作的活動,就會在和諧的、創造的、愉悦的本能下潛移默化,把仁愛、友善、合羣融為本性。

兒童在良好的教學生態中匯自動形成德性,它和主要依託外部教化所形成的德性,在形成過程,主體,原理機制,以及基本形態,所處地位上,都有所不同,依據它的性態,我們稱之為素樸的德性。認識素樸的德性的存在,特性和生成機制,是認識良好教學生態在德育中的地位的關鍵,同時也是德育從脱離兒童核心生活的“小德育”向帶素樸生活基礎的“大德育”迴歸的關鍵。

1、價值取向的簡樸性。

2、以人格養成和精神涵育為本體。

3、在兒童的美好生活中發展。

4、生產主體是生命自身。

5、具有基本性和廣泛深刻的支配性。

在習慣的德育和教學的關係中,教學居於次要的地位,認識教學——學習在整個兒童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是認識良好教學生態在德育中的真正基礎地位的前提。

1、教學生態的核心地位基於人類發展需求。

2、教學生態的核心性基於主流社會意志與兒童天性的一致性。

3、教學生態的核心性在於筒兒童的未來緊密聯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不斷地思索,力爭在自己的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實現生命的飛揚。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6

俗話説的好:“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因此,每讀完一本書,就會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穫。這學期,我拜讀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激揚生命》一書,本書用豐富的實例反映了學生積極、愉快、高質的課堂學習,以及終端成績的優異,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為本的實質。讀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有句話:“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話,給予了我深深的啟迪:腳被忘記,也可以説是腳處於“忘我”狀態,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疼了,腳就被時時記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需要提供給學生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學生時,我們也就可以看到學生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謂適合學生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我們只要給了學生生本教育,他們就會忘我地活動和遊戲,也就是進行忘我的學習,這是一種忘我的境界。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韓愈説: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在生本課堂的討論中,教師會遇到學生提出的許許多多的問題,可能會經常面臨難以回答的情況,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學生能詰難老師,能提出別開生面的問題,乃是我們教學的成功。

郭教授曾説:“站在太陽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陽。”有時候我經常埋怨:“學生真笨,教了好幾遍,他們還是不會!”也常常感歎:“你看人家XXX,老師一教就學會了!學生真是天壤之別!但是,仔細想想,五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樣齊,何況孩子呢?如果都個個賽諸葛亮,還要我們學校和教師幹什麼。

其實我們應該始終站在欣賞的角度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從他們身上找到一個個的閃光點,真誠的讚揚每一個學生的細微進步。我們應該認為,那些“後進生”都是暫時的,相信他們會像“醜小鴨”一樣,春天一到就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了。不管太陽有多低,我們都要比它更低,我們要站在太陽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陽。

讀完《教育激揚生命》一書,作為一名教師,重新審視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確很多。另外即使已有了這些理念,落實在行動中卻還有距離。如在教學中如何恰當地提出學習的主體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在學生的活動中及時的、恰到好處的引導,如何使學生自由發展但同時又對我們產生信賴和依靠,從而使教學活動健康的、有效的進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不斷地思索,力爭在自己的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實現生命的飛揚。

讀教育激揚生命有感7

近日,認真拜讀了《教育激揚生命》一書,這是郭思樂教授生本教育理念的又一力作。在書中,郭教授提出依託生命,激揚生命,教育就可以享受生命的神奇,使傳承和發展文明的事業呈現良性發展狀態,解決今天教育中多年未能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課前精心預設,引導學生學習

郭教授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學應以學為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本着“全面依靠學生、高度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全新理念進行教學。提倡在教學過程中把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習、思考的時間、空間交給學生。課堂上的時間交給了學生,教師只是一名引導者,因此,在課前的前置性作業佈置就顯得尤為重要。

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我們應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生本教育提出應“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不教而教”,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前置性作業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並通過學生完成作業的這個過程,讓學生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學生作業的展示,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如果學生會了,就不用講了,如果學生做得不對,再引導學生思考,進行教學,這樣就會事半功倍。但教師必須進行適當有效的調控,才能引起學生的“思維碰撞”,給學生提供一個互相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引導學生開展自由的、激烈的小組討論,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如小學數學的《認識人民幣》一課,教師就可以預先佈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在父母的陪同下進入超市購買生活用品,大致瞭解所購物品的總體價格,讓學生去付錢和結帳,這樣學生就對人民幣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有了直觀的認識,在課堂上老師讓學生講講購物的過程和結帳的過程,通過討論來完成知識的學習。

二、課例聯繫生活,幫助學生學習

生本教育中主張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認為學生的天性是玩,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他們天生對學習很感興趣,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小學生會覺得數學只是一些枯燥的數學和公式,很難理解,其實數學有時會給人以很深奧的感覺,但卻是離我們生活和工作最近的一門學科。只要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數學,就一定能夠學好數學,並從中找到樂趣。教師要注重數學來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讓學生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如角的認識一課,學生對角的認識大多侷限於課桌、練習冊、三角尺等等,對角的度數及鋭角、直角缺乏直觀的認識,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筆者上課時就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找找教室裏的角、找找校園裏的角,再説説生活中碰到、見過的角,接着討論各種角的特點和作用,這樣學生就認識了角,並對三角形的穩定性有了認識,印象也較深刻。

三、課堂鼓勵評價,樹立學習信心

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會發現大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沒有起到鼓勵作用,評價中鼓勵、表揚的話少,批評的多,有時甚至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即使是表揚的話,也是千篇一律,沒有新鮮感,學生聽多了也就不覺得這是一種表揚了。

1、對學生多點關愛,多點表揚。曾經有個兒童心理學機構研究證明,在兒童的成長階段,80%是表揚、激勵的話,20%是提醒的話,這樣的比例是最適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但我們的教師對學生的表揚有時卻惜字可金,這是因為我們對孩子還缺乏關愛。曾看到許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了愛意,自己的孩子會走路了,父母們會覺得真是了不起,會不吝嗇用最美的語言來表揚孩子。老師對學生也要多一份關愛,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這樣就會對學生多點表揚了。

2、表揚要形式多樣,要有新鮮感。我們平時的表揚大多是“你真行”,“你真棒”,而且對每個學生都是如此,在課堂中還會經常聽到老師説“來,我們來表揚你一下”,這時所有學生就鼓掌三次,大多如此。中國的語言文化是很豐富的,表揚一個人可以有許多種方式,如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語言,儘量每個人都不要重複,如可以説“你真給力啊!”,學生會覺得很新潮,也給讓學生一份小稱號或者小星星,如我校就對學生採用了“五星樂樂”的評價方式,這種科學的評價方式對學生起到了激勵作用。

從科學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教育,從主要用科學方式轉向主要用生活方式進行的教育,從師生教育到生本教育,我們要學習和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希望在生本教育理論的引領下,我們的課堂教學會更精彩,兒童的個性成長、學習生活也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