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帕夫雷什中學》讀後感(通用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8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帕夫雷什中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帕夫雷什中學》讀後感(通用6篇)

《帕夫雷什中學》讀後感1

平時工作太多,總是難以靜下心來讀書,時常聽説蘇霍姆林斯基先生的《帕夫雷什中學》寫得很好,利用假期時間,靜坐斗室,彷彿真的見到上世紀在蘇聯的某個充滿希望的沃土上,帕夫雷什中學的師生們在實踐着最普通,最樸素的教育。這種樸素,是不受外界干擾,靜下心來做教育的樸素,是沒有功利心,只為學生髮展而教的樸素。書中涉及很多帕夫雷什中學的教育案例和思考,讀後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活,感慨於每天的工作,越發感到自己做的還很不夠,它如同一面最樸素的教育的鏡子,不追求譁眾取眾的博人眼球的教學成績,利用全面發展的教育理論,站在學生終身發展的視角,提出的有關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一遍遍反思,體會。

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先生的教學實踐,談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幾點做法。

一、做一名樸素的前行者

在這本書的第一章,蘇霍姆林斯基開宗明義,指出"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的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的確,有個故事説得好,一個媽媽帶着自己還很小的孩子逛商場,媽媽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精緻漂亮的商品,心情很愉悦;但在一米高的孩子眼裏,滿眼都是擁擠的人羣和密不透風的空間,他當然倍感壓抑甚至恐懼。因為生活經歷的不同,我們和孩子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很容易出現差異。學生出現問題,我們理所當然感到憤怒,首先想到批評和指導,但是在學生看來,教師沒有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反而不能解決問題,會激化雙方的矛盾。

所以,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好教師的另一個標準,精通所教科目,精通教育學和心理學,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強自己的學科知識和教育科學知識。讓我感興趣的是帕夫雷什中學的教師聘任制度,蘇霍姆林斯基爭取學校自主選配教師的權力,為此他廣泛尋找具有教師才幹但未經師範教育的人才,比如只具有普通中學文化水平的電工,因為能吸引孩子到他的工作間,他建議這位電工經過師範學習成為學校的物理教師,並建立"創造車間"。區報編輯酷愛園藝和科學知識學習,接受了建議,開始旁聽老師們的課程並教授孩子們生物課,在果園裏指導孩子們進行研究……在帕夫雷什中學有藏書1.8萬冊,教師私人藏書4.9萬冊,蘇霍姆林斯基家的私人藏書1.95萬多冊,學校的每位教師都訂閲了幾種雜誌並經常展開研討。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只有當知識、科學、文化和孜孜不倦的勞動的光輝照亮了個人點滴的稟賦、天才、愛好、才幹的時候,後者才會閃耀出光彩來。

在帕夫雷什中學,教師的愛好自發地推動學生的研究。熱愛讀書的教師指導多個年級的文藝閲讀小組,她還推動組建了話劇團;喜歡機械的物理老師帶着學生組成模型製作家小組,他還會多種樂器,指導學生的樂隊;愛護生物的生物老師組建了考察家小組、博物家小組、育種家小組等多種生物社團,她讓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在這個團體中,每個教師都有自己對某項專業的愛好,並極大發揮了自己的特長。

作為一名優秀的前行者,一名好老師會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自己所愛好的領域,不知滿足地潛下心來進行專業和德育研究,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摒棄無謂的社交、無效的勞動和無趣的體驗,並將其所學和學生進行分享,推動雙方的教學相長,教師對知識純粹的渴望和求索必將帶動自己的職業發展,也必將帶動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氣蓬勃感知世界、煥發樂觀精神、產生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意志的一個極重要的源泉。而孩子生病、體弱和帶有疾患素質,則是眾多不幸的禍根。"根據帕夫雷什中學20年中的統計,學習差和跟不上的學生中,85%的學生主要原因是健康狀況不佳,身體患有某種疾病而且醫生無法察覺。回想自己所接觸到的案例,應該承認,平時接觸到的學習認真但成績一直不理想的學生中,很多是身體素質差的學生。

感覺生活有趣,精力十分充沛,全然不知疲倦,這才是青少年精神力量的源泉所在。青少年身心的急劇發展,要求我們關注體力和腦力勞動的適當。在此基礎上,我很認同蘇霍姆林斯基先生所説的,大量死記硬背這種不顧教育規律的做法,將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僅如此,我還想到,在上課期間,我們的教室光線是否充足?桌椅是否適合學生身高?弱視的學生是否得到關注?在課餘時間,學生每天的活動時間是否充足而科學?呼吸的空氣是否乾淨清新?電子產品對他們的影響能否得到控制?吃的食物是否足夠科學健康?在休息期間,每天的睡眠時間是否足夠充足?是否能保證白天的休息時間?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越發覺得這些問題儘管瑣碎,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意義深遠。

為什麼關注少呢?因為這些問題的解決似乎是教育的細枝末節,似乎也不是單純學校的重視就能做到的,但是,這是學生終身健康發展需要的,是學生能夠享受健康生命帶來的歡欣所必需。小的方面,在新鮮空氣中,緊張的體力和腦力勞動越多,各個器官的發育及其功能的發揮就越協調,就越不容易疲勞,精神狀態也越好,有利於學生當下的學習生活。大的方面,從小養成這種注意身體健康和體育鍛煉的習慣,在體育運動中,孩子會慢慢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習慣,每天都極有生機,只有下一代的精神活躍,我們的祖國才能永葆青春。

帕夫雷什中學認為,學校不應是填鴨的機器,只有當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意願隨意使用5—7個小時的空餘時間,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全面發展的人來。在冬季温度—15℃以上的時候,帕夫雷什中學高年級學生要在户外勞動10—12天,甚至天氣好的時候,他們還會在户外新鮮空氣中看書……在這種情況下,傷風感冒在學校裏已經很少見了。讀到這裏,我彷彿看到了軍訓時學生動輒暈倒、換季時學生動輒成羣感冒的現象。這是我們目前教育的失職。1957年,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蔣南翔先生號召清華學生:"我們每個學生要爭取畢業後工作五十年。"在這句口號的號召下,清華大學發揚重視體育傳統,為國家培養了一代代各個領域的人才。而人才的身體素質,決定了他能否為國家健康工作。

三、在勞動中實現教育價值

可能是受到特定時代環境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極其重視勞動教育,為此專門花費大量篇幅作了説明。他認為,教育任務就是讓勞動滲入我們所教育的人的精神生活中去,滲入集體生活中去,使得對勞動的熱愛在少年時期和青年早期就成為他的主要興趣之一。城市裏長大的孩子,因為高考的侷限和家庭生活的影響,較少有參與體力勞動的機會,所以在班級活動中,沒有擔當精神,沒有勞動和付出的意識。比如值日生不能按時打掃衞生,總是到檢查之前還沒打掃乾淨;打掃完了,有了垃圾隨地就扔;自己的桌子不能打掃乾淨整齊,吃的用的什麼都有;垃圾袋放在桌子旁邊,很長時間都不扔掉;另外,單一的"授課—做題"過程對學生能力的畸形培養讓學生的思維脱離實際……可以説,缺乏勞動,非常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導致學生思維僵化,生活能力差。

那麼,應該怎樣利用勞動教育進行德育、智育和美育呢?帕夫雷什中學有以下幾條經驗可以借鑑。

第一是儘早進行生產勞動。孩子應儘早認識到沒有勞動就不可能生活,並從勞動中體驗到自豪感、榮譽感和尊嚴感。帕夫雷什中學的學生在小學未入學前就要收集樹籽並播種以建設護田林;學校承包了大片的荒地建成了農田試驗田,選育良種和飼養家畜。這種勞動和研究、實驗、創造相聯繫,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意義。

第二是勞動的多樣化。根據孩子的天性和愛好,帕夫雷什中學鼓勵學生參與多種勞動小組,掌握各種勞動技巧,許多學生既培植小麥、葡萄等農作物,也學習裝配收音機、內燃機這種機械工作。勞動的多樣化,讓學生選擇專業的自覺性提高,發掘了自己的個人傾向和才能。

第三是使勞動具有創造性並且手腦並用。如果將簡單的勞動賦予研究目的,在勞動中通過技能訓練,運用實驗研究和科學指導,將培養孩子更高水平的精神品格,要保證這種工作具有創造意圖的基礎。

第四是考慮到孩子的心理和體力特點。要讓勞動量符合孩子的體力水平,也要注意到,當孩子們基於一種有趣的計劃連續進行勞動時,他們的體力和能力就會大大增長。同時,要將勞動和文學藝術結合起來,充實孩子們的靈魂。

正如書中所講的,學生的任何一項勞動,不僅是物質價值的創造,而且也是自身價值的創造。勞動的目的是孩子心智的成熟。正是通過勞動,我們的教育增加了另外一塊重要的陣地,孩子的終身發展才能更加合理,更加有意義。

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該看到,帕夫雷什中學已經不能適應今天的社會發展環境。教育如果不反思時代,貼近國情,只能是對學生和國家的失責。STEAM學習、深度學習的理念,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的發展,學習空間的重構,創客空間的建設等都讓我們震撼於時代發展的瞬息萬變及其對教師和教育的更高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寫於上世紀的《帕夫雷什中學》對我們有何意義呢?在我看來,正如《論語》不因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而失去價值,古希臘神話不因心靈中的人神易位而失去其光輝。道德的規範,審美的標準具有長久的普適性,優秀教育的標準永遠都是人的發展,所以,這本書直到今天都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我們不能重建帕夫雷什中學,但希望蘇霍姆林斯基這種樸素的教育情懷能在我們心中紮根、生長。

《帕夫雷什中學》讀後感2

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自己的培養目標——第三章:關注健康與體育;第四章:德育;第五章:智育;第六章:勞動教育;第七章:美育。他的總體設想是:學校的精神生活應當是如此豐富而多方面的,以致每個人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需求和興趣都得以形成、發展和滿足,並使每個人都能找到展示、表現、確立自己力量和創造才能的場所。顯然,為創造這種“豐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就必須從時間安排上、組織形式上、活動內容上進行精心設計和切實保證

一、特別注重閲讀。閲讀占課時量的12%。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裏説:“閲讀技巧在低年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力求使學生在閲讀時的主要精力不是集中在閲讀過程上,而是集中在閲讀的內容上。多年的經驗使我們教師集體得出一個結論:要學會富有表現力地、流暢地、自覺地閲讀,要使兒童在閲讀時不是思考閲讀過程,而是思考所讀的內容,他就需要在低年級的學習時期內至少花費200個小時在朗讀上(包括在學校和在家裏),至少花費XX個小時在默讀上。教師為此要作好時間上的安排。”看來,帕夫雷什中學基本傳承了這一有效的教學策略!

在烏克蘭訪問期間,從基輔到帕夫雷什小鎮,發現所有的烏克蘭人特別善於演講,在出席的多個大會、小會上,從沒有見到他們中的一個人手裏拿着稿子在念,都是站在那兒“誇誇其談”;而不像中國的許多人開會講話離開講稿就不知所云。我想,這與重視閲讀教學是有關係的。

二、注重外語教學,不僅學習了俄語,而且學習了英語。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裏曾經這樣告誡人們:“外語在智育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外語的教育作用在於能使別國人民的語言活在兒童的思想中,能使讀到或聽到的外語不總是要通過翻譯才能領會它的意思。所以,我們力求使學生通過生活交往和談話來掌握詞彙和詞組”;“我們很重視語言實踐——不論是讀和説,還是寫。外國語的詞語應當活躍在思想感情中,只有這樣,外國語才會起到發展學生智慧的作用。我們力求能使孩子們產生用外語閲讀文藝作品的愛好。為此目的我校經常舉辦外語晚會,出外語小報”。

當然,處於前蘇聯時期的帕夫雷什中學,外語教學主要是學習俄語,並且課時量相當大。今天,隨着烏克蘭靠向西方,英語當然也就被列入課程。雖然外語課時量不是很大,但對於培養國際型人才,特別在西方和俄羅斯夾縫中生存的烏克蘭民族,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依然保留着勞動課。

在《帕夫雷什中學》中曾有這樣的描述:“在果園和葡萄園之間是第一温室和綠色實驗室。温室裏培育花卉和蔬菜,並進行實驗。有一道豎架立在暖房中央,周圍是一些馬紮和供班級活動的地方。暖房是學生搭建的,他們又給暖房安裝了暖氣和自來水管道。”我們去訪問的時候,這個暖房依然存在,裏面擺滿了各種植物和花卉。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植物學、動物學、解剖學和生理學在智育中的作用,取決於關於生命這個物質運動的最高形式的本質、關於生命過程的物質性,其中尤為重要的是關於人能夠積極影響生命過程等科學信念在學生的意識中紮根的深度。”帕夫雷什中學特別注重勞動教育,至今保留着這一傳統。

我們注意到,帕夫雷什中學的勞動課,可不像我們中國的勞動課,在黑板上種莊稼,在課本里收穫,而是帶孩子進入真正的勞動狀態。低年級班有手工勞動;五至七年級在教學實驗園地和車間裏勞動;八至十年級則進行與工農業生產基本知識學習相結合的勞動。手工勞動使用的兒童工具很有意義。少年畜牧家起初照管小兔,逐漸過渡到照管牛犢和牛羊。少年花卉家們為學校培植花卉,為家長培植花卉秧苗。在少年土壤學家小組裏,孩子們研究土壤生命及其質量。少年植物愛好者,每逢夏天要去遠足,目的是收集各種有趣的樹種及糧食作物和技術作物的種子。

四、奇特的基本醫學、倫理學和邏輯學等課程。

帕夫雷什中學在小學二年級開設這幾類課程,感到不可思議。於是,我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尋找答案。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説:“只有在人類最有價值的智力財富成為學生的財富時,才能實現真正的智育。學校的實際任務就是要做到,使得關於自然和勞動、關於人的機體和思維、關於社會和人的精神生活以及關於藝術等科學的基礎知識在學生的智力發展上佔據應有的地位。儘管地質學、礦物學、生物化學、天體演變學、心理學、修辭學、人種志學等學科未列入教學計劃,但是不介紹這些科學的基礎知識就不可能施行真正的智育。”

這段話使我們明白了,一個人的智育的發展,不能僅靠我們認為的主要學科。我國目前的小學二年級學生主要學習語文和數學,這兩門學科不斷的連續的寫作業和考試已成了孩子們的主要生活方式和沉重負擔。如此,我們孩子的智育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嗎?

《帕夫雷什中學》讀後感3

讀師範時,我從教育學教材和老師的授課中知道了蘇霍姆林斯基名字和他的帕夫雷什中學。從那時起,蘇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話語便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之中。

做老師以後,我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帕夫雷什中學》全書分為前言和七大章。“前言”部分言簡意賅地闡述了他的基本教育信念。第一章介紹了該校從校長到教師整個集體朝氣蓬勃的概貌。第二章則把該校富於教育性的物質環境生動形象地展示在讀者面前。第三、四、五、六、七章分別就體育與健康、德育、智育、勞動教育、美育五個方面詳盡地闡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見解和做法。而貫穿全書的一條紅線就是“設計和造就全面和諧發展的人”。這是他終生執著追求的目標,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認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就是把豐富的精神生活、純潔的道德、健全的體格和諧結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融為一體的人,是把對社會的需求和為社會勞動和諧統一起來的人。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實施全面和諧發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機地相互聯繫並相互滲透的統一的整體,他在談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問題時,總是強調要盡力發掘每個孩子的天賦才能。他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人為個人發展根源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在他能夠最充分地顯示和發揮他天賦素質的事情上達到他的年齡可能達到的卓著成績。”而教師的技巧就在於捕捉這一點,並提出相應的適合他提高的任務。以前我們講“成功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而事實上我們在實踐中還是在吃集體飯,仍然缺乏對學生個體的充分研究,缺少分層的具體措施。新課改背景下我們似乎更有必要來反覆咀嚼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確信,最完備的社會教育就是學校――家庭教育,他在他的中學內創辦了“家長學校”,並授之以“父母教育學”,而且他的可敬和獨到之處還在於這樣的體系範圍所及,不只限於學齡期,而是早至學齡前,這樣的認識使得帕夫雷什中學在造就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上得益非淺。在這個方面我們有很多學校做了許多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家長會變成“批判會”、“告狀會”的情形也並不在少數。我們對學生的評價的不夠專業也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無法給家長提供更多的專業的、有建設性的建議。而家長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也大都存在着這樣一種誤區: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我只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環境和條件即可。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學校與家庭沒有做好有效的溝通所造成的,這當中,作為社會教育的主要執行者的學校恐怕難辭其咎。

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精神環境,所有的教育活動都在這樣的一種“豐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背景進行,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形成、滿足自己的需求的興趣,以及展示自己才能和創造的場所。在這個方面他作了如下的嘗試: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餘時間,他認為離開這一點去談論全面發展,談論素質、愛好、秉賦才能,只不過是空話而已;為學生建立了為數眾多的,足以滿足每個學生精神需要的課外活動小組;引導學生突出三項愛好:最喜愛的課外讀物、最喜愛的學科、最喜愛的勞動創造項目。在這裏他把課外讀物的教育作用提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曾這樣自我表白説“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他確信,書如果沒有成為學生獲取精神的源泉,那麼他的心靈中也不會產生其他精神需要。他在給學生列舉的書目中,僅文藝性書目就有270部,而且按照他的説法絕大部分學生在他的青少年期能讀完。也就是十年不間斷讀的話,一年也要讀將近三十本大部頭作品。

另外,就是作者對“大自然”的教育觀,他堅信,大自然是美育的源泉,從讚賞家鄉的自然美景到熱愛祖國的山川,是德育的起步內容和有效途徑,花朵樹木、陽光空氣都是養身至寶,變幻萬千的自然現象是綜合訓練觀察、思考語言表達能力的極好手段。

除此之外,我感觸最深的還是他的“全面發展”教育思想,不正是現在我們大力提倡的“四個面向”的素質教育觀嗎?而且在書中他還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辦法,真使我受益非淺。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集體力量最重要。“全體教師團結一致,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保證”。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們更應該與全校教師團結一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用我們投身教育事業的火一般的熱情,用心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為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帕夫雷什中學》讀後感4

蘇霍姆林斯基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他長期從事教育活動,給人們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論文和近1200多篇文藝作品。其中《帕夫雷什中學》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33年,擔任校長26年的工作總結,是他一生的心血和智慧的結晶,集中體現了他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校長和教師的崇高使命就是設計和製造全面和諧發展的人,這一思想像一條紅線貫穿《帕夫雷什中學》一書的始終。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學校教育的理想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全書除了前言外總共七章,分別從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全面系統總結了他的教育,也就是上面談到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可以説雖然《帕夫雷什中學》是我們現在教育的雛形。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採用的很多方法在很久以前就已經為蘇霍姆林斯基所用了,可以説蘇霍姆林斯基是那個時代的創新者和開拓者。例如在《帕夫雷什中學》中,他把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與培養學生的個性結合起來,使學生得到整體和諧的發展;在教育時發展學生智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等等。

在書中,談到要學生的全面發展時,總要強調要盡力挖掘每個孩子的天賦才能。讓其在全面發展中還能保持特別出色的某一面。因為全面發展並不代表着全面平庸。每個孩子的思維都按照其獨特的方式發展,每個孩子都各自有自己不同的聰明才智。任何一個孩子都無不有其天分和才能。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個人發展根源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在他年齡可以達到的卓越成績”,他還指出“教師的技巧在於善於察覺兒童的天賦,善於確定足以使他們施展他智力和創造力的領域,並向他提出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難,從而促使他的才能進一步發展的那種任務。“這種方式和我國古代孔子在教育上所提倡的“淳淳善誘,因材施教”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在帕夫雷什中學中,如果一個七八年級學生有鑽研植物學的志向,那麼他在學校就不會受中學教科書的限制,而去學習生物化學,學習土壤微生物區系的知識。這些努力都是為了防止有才能和天賦的學生落到平庸書呆子的地步。

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蘇霍姆林斯基還為學生創立了有利於身心發展的環境,其中包括自然風光,校園設施建設等等。在全面發展施教上,他還為學生提供一種精神環境,那就是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他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課餘活動時間,建立了為數眾多,足以滿足每個學生精神生活需要的課外小組,引導學生突出的幾項個人愛好:最喜愛的課外讀物,最喜愛的學科,最喜愛的勞動項目。還有一個情節讓我很感動,蘇霍姆林斯基把孩子們帶到藍天下,森林裏,河流邊,通過童話、幻想和遊戲,引導他們進入周圍的世界,每天都發現一點新東西,所走的每步都成為走向思維和語言的源頭。他和孩子們帶着畫畫的本子,來到牧場,清晨的校園·····觀察蝴蝶飛舞、蜜蜂唱歌、牛羣洗澡、露珠滾動,使識字成為生活中鮮豔奪目、興趣盎然、充滿生動形象、聲音和旋律的一部分。他在孩子們得畫本上題寫了《我們民族的語言》。孩子們熱切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並寫下來。有一次孩子們坐在果樹下欣賞田野裏蕎麥開花,羣蜂從田地裏返回蜂房,在小溪上盤旋嗡嗡的飛,孩子們説他們在互相講花和小樹林,講蕎麥和向日葵······這才是教育的生命!我認為,當前我們的教育在這一方面相當薄弱,一般學校的活動小組都流於形式,學生課外時間無所事事,只知道死記硬背,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等。這是我們迫切需要改進的問題。

另外,在説到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提到老師一定要學會傾聽和欣賞學生,這不僅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做正常的人。,不僅要欣賞優秀學生的優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一般來説老師都對調皮搗蛋的孩子感到非常頭疼,都不喜歡管教他們,讓他們放任自流。而蘇霍姆林斯基不是這麼做的。當他的學校來了一名執拗的、精神瘦了摧殘的並且因某種原因充滿怨恨總和老師作對的孩子,他沒有放棄他,而是探查和他相同的興趣,欣賞他,讓他敞開胸懷,漸漸變成了一個聰明,敏感而又誠摯可愛的孩子。

讀完《帕夫雷什中學》,真的是感觸頗深。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許多,他告訴我們對待教育要懷抱着愛的心理,認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挖掘他們的閃光點······通過這樣我們一定會慢慢發現,我們對教育,對孩子付出的同時,也一直在收穫。

《帕夫雷什中學》讀後感5

《帕夫雷什中學》是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33年,其中有26年擔任校長工作的教育總結,是他生心血與智慧的結晶。翻讀他的《帕夫雷什中學》,可以觸摸到真理的閃光,人性的真諦,智慧的芬芳,詩韻的神奇。讀《帕夫雷什中學》,如同聆聽位教育長者的娓娓敍説,如同領教位智慧大師的徹夜長談。讀完《帕夫雷什中學》,好似接受了次靈魂的莊嚴洗禮。讀《帕夫雷什中學》,我們無不為作者熱愛教育事業的真誠之心所感動,無不為他終生從事教育科研的精神所激勵。

他生寫下了41部教育專著,600餘篇童話和故事,個人藏書多達1.9萬冊。他熱愛學生,熱愛學習,善於觀察,善於總結,他30年如日堅持寫教育日記,他在書中寫到“在我的實驗室裏放着疊疊筆記本,筆記本里有成千上萬條期刊摘錄和剪報。”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閲讀的作用,他曾表白説:“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他再三衷告我們的校長,“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他再三告誡我們的老師:要多讀書,讓“讀書成為教師的種很重要的精神需求。”他再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閲讀,“學生在大綱之外掌握的知識越多,學生的智力水平就越高”,並親自為學生購書和推薦書目。大家都知道沒有位教育名家不是愛讀書,愛寫作的典範,我們也深知讀書的重要性,但是能夠每天堅持下來的人又有幾何?大多數人把原因推到懶惰上來,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反思下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到底有多深?

蘇霍姆林斯基的生為帕夫雷什中學貢獻了畢生精力,也為我們留下了筆永遠閃光的寶貴的教育財富。“熱愛孩子”、“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貫穿全書的理論主線。蘇霍姆林斯基説:“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説,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在《帕夫雷什中學》書中,他指出,個校長“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深深熱愛孩子,有跟孩子們在起的內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兒童精神世界中去並瞭解和覺察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個人特點的能力”。

現在,幾乎沒有個教師不承認愛是教育的真諦。但實際上,譬如誰上課不認真聽講,誰沒有完成作業,可能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本人教不得法,或者與學生把關係弄僵了,沒有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可教師不反思自己的做法,片面地以自己如何辛苦,如何愛學生為題絮叨不止;還有的個別教師以“愛學生”的名義,對學生實施體罰或變相體罰。

“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熱愛孩子”,“儘可能地深入地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他的理論和觀點,來自於自己教學實踐的總結與昇華。他的許多教育主張,言簡意賅,閃爍着他教育智慧的光芒,諸如“教師的教育勞動的獨特之處,為未來而工作”,“真正的學習,就是兒童個人的創造性勞動”,“各類活動的恰當交替就是休息”,“樹立榜樣是勞動教育的種方法”,“只要我們教育得法,沒有哪個人不會發揮出他特有的才能”等等,這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學習的至理名言。

在本書中他還闡述了好教師的條件:

(1)熱愛、相信、關心孩子,善於和孩子們交朋友;

(2)精通、熱愛、所教的科目,並瞭解其發展情況;

(3)精通教育學、心理學;

(4)精通某項勞動技能,並且是這項工作的能手。

所以,要讓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思考科學的新成就,充實自己的知識,總結自己的經驗。蘇霍姆林斯基還高度重視學校教職工集體團結的教育力量,本書的第章就是《全體教師團結致是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證》,在這章中,他詳細闡述了集體力量的教育作用,並逐詳細介紹了學校36名教師的工作特點與個人特長,可以説他對所有教師的情況瞭如指掌。我們學校是所年輕的學校,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年校慶,全校教職工的齊心協力,團結致更是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相互協作,資源共享,同教研組的教師在學生作業內容的佈置、作業量的安排、學習資料的使用等方面都要統。

他十分重視環境教育的作用。他用幾十年的心血與師生們道建設了風景優美、環境幽雅、遠離鬧市、適宜師生身心發展的帕夫雷什中學校園,並建立了融為體的各種特殊用房,創設了具有鮮明特色、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

他還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他的許多關於學生健康教育的主張,在今天看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他要求學生“夏季完全睡在屋外”、“學齡到十三四歲的孩子,從春天到秋天不論天氣好壞,律打赤腳。”並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建立了整套適合不同學生年齡特點的作息制度,“早睡早起,而且在早操之後立即着手學習,而不白白學浪費時間,”這些觀點,直到今天對我們仍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學習困難學生的健康成長,並建立了整套學習困難生轉化的教育理論。他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從不歧視,“我最關注的仍然是那些最難教育的孩子”,對每位學生,他都與老師們起分析落後的原因,傾注滿腔的愛心,採取不同的方法,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在帕夫雷什中學,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小角落”,這是校長蘇霍姆林斯基精心設計的“教育角”,這些看似無意的設置,恰恰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獨具匠心。這些“小角落”有的是片草地,有的是廢棄的屋舍,有的在蘋果樹林裏,有的在走廊和教室的某個角落。這些般不被人們注意的地方,全都被巧妙地利用了起來,成為絕妙的“教育基地”,保護着孩子們的童心、好奇心、神祕感和私人空間,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被薰陶,真的可以説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除了這些“無名角落”外,在帕夫雷什中學,還有很多專門的“小角落”,它們是孩子們學習、展示和休憩的地方。

“圖書角”:每幢樓和主樓的每層都設有個供低年級學生用的閲覽室,這是孩子們日常在智育、德育、美育諸方面獲得發展的個基地。

“家長活動角”:展示的是孩子們勞動、學習和創作的各種作品。每位家長都可以在這裏看到顯示自己子女某種優點的東西——做得好的書面作業,自己動手製作的工具或模型,練習簿、圖表、繪畫等。

“美術角”:在這裏,常舉辦小畫家的畫展,櫥櫃裏有各種美術書籍和畫冊。

“安靜角”:是間不大的舒適、幽靜的房間。牆上有名畫家的複製畫作,桌上放著名畫畫冊和音樂作品錄音帶,這可以引起遐想、回憶和思索。

“女生角”:設在個小靠間,裏面擺着解剖學和生理學、少女和婦女衞生等方面的書籍和小冊子。少女們很樂意看這些書。

“家務角”:設在每個教室,裏面有針線、鈕釦、布頭等。

“生物角”:設在各個教學樓,擺着孩子們栽培的花草。孩子們在這裏做農作物和土壤實驗。

直到今天,帕夫雷什中學還保持着這個傳統,在這些充滿了他們美好寄託的“小角落”裏,代又代的帕夫雷什中學的孩子們幸福地成長着。

《帕夫雷什中學》是部“活的教育學”,它沒有空洞教條的説教,沒有深奧晦澀的教育理論,比任何部教育學都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因為這全是作者自己教育生涯的結晶,是來自作者對教育工作滿腔的熱愛。蘇霍姆林斯基,個震驚世界教育的名人,個至今仍在中國大地上激勵着優秀教師不懈努力的名字。

《帕夫雷什中學》讀後感6

上學期,學校的組織閲讀了《帕夫雷什中學》一書,該書通俗易懂,是一部“活教育學”,我從中得到許多啟發和啟示,受益匪淺,特別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條“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對我觸動很大,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我更是堅信不疑。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使學生由厭學、苦學變為喜學、樂學,激勵他們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中,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可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技能是每一個職業學校的教師應該關心的問題。

我擔任的是機械製圖教學,是主幹技術基礎課,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學生普遍感覺學習難度較大。為搞好機械製圖課的教學,針對學生的特點,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合理的教學要求,降低學習難度

教學要求是教學的宗旨、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學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在主觀上的超前反映。是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前首先應解決的問題。

教學要求決定教學材料的選擇、教學的方式方法和學生的練習設計,關係到課堂教學的全局,是教學設計的靈魂,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怎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要求呢?

教師必須首先認真體會大綱要求,正確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其次應瞭解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再者在實際教學中還應關注學生,靈活調整既定教學目標,以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

教學難度降低了,學生便可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輕鬆愉悦地學習,課堂效果自然提高了。

二、承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體驗的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之間的差異幾乎是絕對的。學生的智力水平、行為習慣、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的不平衡,都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應此不能用整齊一致的標準要求學生,而應根據不同層次發展學生的不同需求,提出不同的要求,通過目標分層,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以適應學生的差異,使每個學生都獲得進步,獲得一種學習成功的體驗和滿足,增添對自己才智認可的愉悦感和投入學習的熱情。

三、優化緒論課設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機械製圖課對技校的學生來説是一門新知識,學生們往往對各種新生事物充滿着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作為教師應高度重視並充分利用學生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設計出能產生學生興趣的緒論課,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緒論課成為一門新課成功學習的鋪墊。

在緒論課中應注意教授學生這門課程在今後工作中的作用,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不瞭解其用途的知識,對學生來説無異於來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學生會毫不關心它的存在,更不會產生掌握它的需求。”為達到教學目的,可將學生帶至生產實習現場,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圖樣在加工過程中的作用。這樣可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有較深的感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到圖樣是工程界技術語言的具體含義,為後續內容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注重教學的直觀性,培養空間想象力

直觀性教學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直接觀察對象,認識對象。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和直覺思維達到學習和發現的目的。直觀性教學不僅有利於滿足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也給了學生在“眼見為實”的學習過程中,自己進行猜測、探索與發現的機會。教學的直觀性使用得恰當,能提高課堂效益,增大知識密度,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減輕學生記憶理解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

機械製圖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理論課,教材上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需通過相應的實踐活動才能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實踐活動是在老師指導下的各種練習,這是學生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和能力的基本方法。學過的知識如不及時練習、運用,很容易遺忘,正因為如此,適量的練習非常重要。在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中,練習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留有必要的時間,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與課後練習,以使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和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

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發揮學生自主性,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和點撥者。學生只有在濃烈的民主氛圍中,輕鬆的情景下,思維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注重對學生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敢想、敢説、敢做,對學生的錯誤不要一味的指責,要充分利用學生求新、爭強好勝、渴望成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而不是隨意批評甚至嘲諷學生,要儘量淡化學生對自己回答失敗的自卑心理,以增強基礎較差學生的自信心,激起他們的競爭意識,嘗試表現的慾望。

在形式多樣練習中,師生之間增進了瞭解,建立了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這門學科,從而在本質上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作為職業學校學校的教師,應注意根據培養目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興趣,從學生的動手能力出發,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