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大國崛起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3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崛起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大國崛起讀後感15篇

大國崛起讀後感1

看完了《大國崛起》這本書,思緒卻難以平息。今天,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我們中國也站在了新的起點,但讀懂幾百年來幾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九個大國在過去近兩百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還有一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是歷史的潮流畢竟浩蕩向前。今天的世界是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滾滾向前。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等理念都為中國在新世紀的發展注入了鮮活的力量。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衰落中汲取的教訓。

聆聽歷史是一種偉大的智慧,回望大國風雲,讓歷史照亮我們未來的行程。五百多年前,人類通過海洋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強弱的國家都在這個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近代以來中國雖受盡了列強的蹂躪和種種磨難,今天中國的崛起卻走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不稱霸也永遠不會侵略、威脅別的民族。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潮流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各國家各民族平等和睦相處、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方向!

大國崛起讀後感2

在回來的路上,我掀着《大國崛起》,我讀到些對我們有用的東西,我總結如下,也作為我的讀書筆記,以饗各位:

1、國家統一民族團結,這是基礎,但必須防止過度軍事化和若化國家的力量;

2、教育,特別是針對全民的受教育的權利問題,義務教育也只是起步,應該包括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權利和機會;

3、對教育、科研應建立科學、創新為主的體制,培養出創造性人才,不是記憶的機器,此點是基礎,影響深遠;

4、金融、經濟政策的科學、合理,應站立在民族的長遠角度去制定遠期、近期目標,為實現整個中華民族的長遠負責;

5、加強對人民思想的教育,特別是對基層人民的國家政策、法律、發展、藝術等方向進行落實;

6、各項政策務必到基層瞭解情況制定,併到基層去了解落實、實施效果,防止成果被部分利益集體吞噬,並要在人民的利益去推動發展,為人民謀福利。

7、建立“商業”與“道德”平衡,保證物質與精神的共同提升!

大國崛起讀後感3

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風雲變幻,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傳奇發展之路,閲讀《大國崛起》,品讀歷史的鏡鑑,掩卷沉思,不由得想到,同樣有着大國之稱的中國走在腳下的是怎樣的一條崛起之路。

日本——這個所謂“大國”的崛起背後是中國血淚的苦難史,這個“在螺螄殼裏做道場”的小國,雖然資源匱乏,她域窄小,起初也不很發達。可憑着一個“借”字,借雞生蛋,借刀殺入、借花獻佛,愣是從一個矇昧落後的國家,藉由軍國主義的利鞭,被馴化成了一個地域小而野心大的強國。從侵華戰爭的燒搶擄掠到堂而皇之屢次去神社“拜鬼”,然後無賴的將歷史教科書全盤篡改,企圖粉飾其不堪的侵略擴張的歷史來矇騙國民,東亞的日本小國就這樣走上了它的強國之路,轟然崛起。

日本的這種欲蓋彌彰,無法直面歷史的態度,讓人聯想到了一個與之截然相反的強國——德國。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作者把德國比作一個年輕氣盛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在自己力量壯大之後,面對老一輩人他要求有話語權,要有自己的地盤,因而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果可曉而知,年輕人在此次戰役中受到了重創,但是這樣的挫折並沒有使他變得成熟,他只是覺得委屈,一種認為自己應經有了足夠的話語權卻遭到排斥的委屈。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想要伺機報復,在幾年後再次化身為惡魔,給世界帶來災難。不用説,年輕人再次慘敗,但是這次他們接受了教訓,變得成熟了。由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經由挫折蜕變成成熟穩重的男人。雖然日耳曼民族曾經走過擴張道路,然而,幾百年以後的今天,與日本形成強烈反差的那一幕讓世界為之動容,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起義紀念碑前下跪。那句“勃蘭特跪下了,德意志站起了。”讓人在一個民族回眸歷史的眼神中,不僅看見了過去,更預見了未來。正如作者在書描述的:“這個民族在狂暴中體現出的力量是那麼的可怕,而在沉靜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又是如此的驚人而優雅,這個民族似乎生來就是為了創造奇蹟,無論是他們的狂暴還是他們的沉靜,無一例外地令整個世界為之動容。”

——這,才是大國之風。

反觀我們國家的國情,我國無論從人口還是地域面積上來説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國,然而這樣得天獨厚的大國特質卻讓我們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遠遠落在了包括日本以及許多歐美資本主義小國的後面。這讓我們不得不在“大國”的問題上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作為發展中國家的身份,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像是一個高大魁梧卻步履蹣跚的人,賣力的走着自己的一條路。然而,可曾想過,我們地域遼闊,但卻地大物薄,我們資源遼闊,但是人口密集,使得人均佔有量僅僅是其他國家的幾十分之一,如果把那些發達小國家比作獨生子女家庭,那麼我們國家就是拖着十幾口人過日子的大家庭,我們要用同樣的一份口糧去養活十多口人,這樣想來,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我們承載着大國之難,帶着龐大的人口一步一個腳印的在發展道路上走的雖然艱難,但是一步一個腳印。

許多所謂“大國”,之所以為“大”,是因為他展示給世界的是他最光鮮亮麗的一面,當“大國”的富人們徜徉在燈紅酒綠的上的社會,用他們的規則主宰着一切時,可曾想到貧民窟的窮人們連黑麪包也吃不上,當他們築起高高的資產階級象牙塔時,社會已經無情的把底層的勞動人民拋棄了,貧富兩極急劇分化,富人的天堂,同時也是窮人的地獄。

我們沒有他們輕鬆的步履,是因為我們從未遺棄前進隊伍中任何一羣的落後者,從未卸下身上的責任,走在隊伍最前列的人總會回過頭,向後頭的大部隊伸出援助之手,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和諧的,全面的,我們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絕不是隻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在發展的道路上,超速度的快感只能造就虛華世界的表象,只有統籌兼顧的大國風範才支撐得起大國沉重的脊樑。

大國之大,終究要承受無數的考驗,才能成其“大”。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而廣受稱讚。在這場危機當中,中國頂住出口大幅下滑的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並向受災國提供援助,成為抵擋危機的堅強支柱。二零零三年在非典疫情陰影籠罩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非典,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疫情監測網絡,遏制了非典肆虐的趨勢,成功的控制了疫情。當甲型疫情再次來襲,我們憑着成功的經驗,沉着應對。

大國之大,還在於每一個讓世界回眸凝視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北京奧運會,驚豔全世界,讓中國初露大國風采。“北京歡迎你”,中國喜迎八方之客,盡顯大國之風。開幕式上,金聲玉振,奏響中華文明的天籟之音;穹蒼浩瀚,璀璨星火盪漾着新時代的流光溢彩。本次奧運會成為“地球村”最大的國際盛會,盛況空前,我們要借這一大好機會,充分展現出泱泱大國的優雅風度。我們既要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作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因為擁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藴,我們可以充滿自豪地歷數家珍:長城、兵馬俑、“四大發明”、絲綢之路等等,我們也要向世人展示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這些成就,我們才有實力來承辦奧運會,建成以鳥巢、水立方等為代表的美輪美奐、巧奪天工的奧運場館和一系列的基礎設施,並決心把她組織成一次恢宏壯麗的盛會。我們看到,奧運會精彩的開幕式有中國元素,也融入了世界的色彩,這就是一種大國風度。大國風度,就是以博大胸懷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辨遠近,不分親疏,讓朋友們賓至如歸,如沐春風;大國風度,就是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充分自信,引為驕傲,也對他人的文化、習俗高度尊重,充分理解,取長補短;大國風度,就是以一種平常心對待勝敗,把善意的微笑、親切的問候、熱烈的掌聲送給各國參賽的運動員,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出一個文明古國的風采與氣度、智慧與理性、眼光與品位,給世界留下美麗的記憶。

中國,這個名副其實的大國,正是以其優雅的風度,絢麗的風采成就其大國風範,譜寫出壯麗的《大國崛起》!

大國崛起讀後感4

《大國崛起》前言部分有這樣的描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國家,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尋其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對於今天的中國尤其大有裨益。”這就對本書的高度總結和概括。

《大國崛起》一書以“九大國”的興衰為主線,剖析其興盛的背景和原因,並通過大國崛起探究其對世界歷史及整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借鑑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全書展示了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曆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複的時代特徵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在中國全力爭取和平崛起,大國復興的戰略發展時期,此書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時代性。激發了讀者對中國崛起強盛的希望和激情,這也就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國家應運時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過本書不難發現,本來西方大國的定義並不是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他們之間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處:第一,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以進行殖民統治的方式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經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第三,就是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或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

總之,《大國崛起》一書帶給人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更替啟迪人們: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準事物變化趨勢,立足創造性地化解難題,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過程。進入二十世紀後,尋求擺脱危機的良策,保持持續、良好的發展態勢,則是崛起的必然要求。歷史昭示我們,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大國崛起讀後感5

日本告訴了我們:要使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學習,揚長避短,不停地完善自己; 中國當局對於中日關係的描述往往有兩句:其一曰“一衣帶水”,其二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兩個説法倒也恰當。第一句話講的是兩國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交流並相互影響。第二句話意義就比較複雜了:在中國的歷史上,日本可以説是從中國獲益最多的國家卻同時也是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

首先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説:“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蕩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

另外,日本崛起,還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

不得不承認,日本創造了很多的奇蹟!且不説,她脱穎於亞洲諸國,一枝獨秀,位於世界強國之林。單看看,日本在二戰失敗後,從一片廢墟,又迅速崛起上,就可以看到日本是多麼的可怕!我們每天都在做着強國之夢,也每天銘記着日本給予我們的痛苦國難。但是,我們要知道,只有我們真正的強大,才能讓他們對我們俯首稱臣!拋開戰爭時期日本對於鄰國的侵略事件不談,能夠在幾十年時間內從一個戰敗國,在一片廢墟上重建自己的國家,中間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何等不易?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

大國崛起讀後感6

12集《大國崛起》按其崛起順序講述了9個大國的發展之路,以大航海時代以來先後崛起的國家為脈絡,梳理了一遍世界歷史。這部電視紀錄片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我必須承認這是中國最大的電視傳媒第一次站在一個宏大歷史敍事的高度來拍攝一部紀錄片。不論是運用了大量電腦CG鏡頭的場景再現,還是大氣磅礴的背景配樂,都表明了這部電視紀錄片主創人員強烈的敍事目的,為正在經濟起飛的中國表達一種崛起的訴求和慾望,為振興中的中華民族尋找歷史中世界大國稱雄的借鑑。

在我看來,這個紀錄片以宏大的歷史視角來審視了500年來的世界史,真正從中國的需要出發去剖析其他國家的發展之路。尤其是在政治改革已經遠遠落後於經濟改革和民眾需求的今天,對民主和自由的訴求空前強大的中國人民來説,這既是國家對現今發展的一種表態,也是滿足大部分羣眾需求的國際知識大普及。

片中從經濟角度來展開,配合制度和經濟政策、科學創新、知識產權保障、國家競爭力、文化思想促進等命題講述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海外擴張;荷蘭的商業文化;英國的殖民文化;法國的獨立自主,德國的國家主導下的全民素質;日本明治維新;俄羅斯民族堅忍不拔和高度集權;美國的自由主義和獨立精神。通過聽到這些不同的聲音,看到他們不同於同時期中國的發展模式,我終於明白中國的崛起之路需要什麼。

總結這9個國家的發展可以看到他們都恰好地趕在世界發展的轉折時期,在經濟轉型的時刻,第一個站在了時代的前沿,敢於投入大量金錢時間去改革自己的經濟發展模式,成功完成經濟變革,是國家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一個檔次。他們都能敏鋭地發覺生產力的改變,及時地摒棄舊的生產製度,大力改革最終才能搶佔世界的第一桶金。

另外一個讓這9個國家屹立於世界之林的是他們的體制創新。從金融、商業制度的創立到股份制的提出,從計劃經濟的跨時代誕生過渡為市場經濟,從封建社會專制集權到君主立憲制度等等,這些無一不表明符合當期國情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都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經濟發展是國家崛起的指標和動力,而其科學的政治制度則指引一個國家往更遠大的方向發展,保證了國家的穩定,同時又是經濟發展的基石。

除去在國家範圍內的思考,影片也揭示了個人對國家發展的重大貢獻和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恩裏克王子的航海夢想發現了一個個新大陸;一個漁民的創新剖魚法帶來了一個國家的富裕;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讓國人度過了艱難的衰退期。這些都是個人,哪怕是一個最平凡的人都對國家的發展起着難以計量的影響和作用。每一個國家的崛起都是人民羣眾集體智慧的成果。

我無法確切地説影片。

大國崛起讀後感7

首先,我覺得那本書坑人,雖然有130KB那麼大的電子書,但是名稱既然叫《崛起的四大國》,那就包括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這所謂的“金磚四國”啊,但是書的內容只包括中國和印度;結論是“E書聯盟”坑人,因為我沒有註冊,所以以前下載的電子書好多都是缺乏關鍵數據,現在又缺少內容,《崛起的四大國》讀後感……算了,我不深究,因為那些數據對我用處也不大;缺少內容這方面,至少我對中國和印度的優勢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總的來説,中國是製造業比較有優勢,處於第二產業;印度是服務業比較有優勢,屬於第三產業。

一、中國對於中國,主要是廉價勞動力的作用。

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只要有工資拿,他/她們不介意做的是什麼工作;然後就是政府招商引資的各種優惠條件的吸引力,甚至有些外資宣稱它們是零成本建廠;還有就是這些年一步步完善的基礎設施。中國這些企業現在完全可以先做代加工,等到時機成熟以後,再創立自己的獨立品牌,然後再加上研發和現代現金的企業管理模式,相信以後的發展前景還是很有希望的;但是這要建立在企業所有者的思想覺悟上面。因為現在市場終端消費的不是看得見的產品,就是各種服務;就拿產品來説,簡單的純淨水,有了品牌才好賣、賣的價格才會高,“娃哈哈”、“康師傅”的品牌形象好,在某些地方就能賣到1.5元每瓶,可口可樂的“冰露”就只能賣到1元一瓶,那些區域性的小廠生產的純淨水也是隻能賣到1元一瓶。所以,品牌很重要。當初那些美國、日本、歐洲的企業在中國設立的加工廠還只是一些夕陽產業的產品,但是後來他們發現,他們的工廠只能將工廠遷移到中國,因為這樣的話他們的利潤更高,他們也不希望由於競爭在中國設廠,而導致對手的產品價格比自己低很多,這是為了自己的生存。慢慢的一些高技術產品也慢慢的進入中國加工。這不僅增加了中國就業崗位,還能讓中國的企業有了學習的機會,不過美國、日本、歐洲這些國家由於失去了加工機會,更過人面臨失業,讀後感《《崛起的四大國》讀後感》。總結:中國有了這些學習機會,還是要慢慢建立自己的產品才行,否則的話只能站在產業鏈的最低端;還有就是如果那些外來產業不撤走的話,慢慢的就會在某些地區形成產業集聚現象,為國內的企業創造跟好的機會。比如深圳的手機制造業,佛山的小家電製造業,温州的皮革、打火機,寧波的服裝製造,義烏的小商品集聚,廣州、上海的汽車製造,合肥的家用電器製造,天津的顯示器製造,福建泉州和重慶的筆記本電腦生產.

二、印度印度興起的主要是服務業。

比如通用電器將它的諮詢服務業務外包給了印度,成本僅是在美國的1/3;英特爾將它的芯片設計外包給了印度,不僅成本低,效率也高;硅谷的部分企業將軟件編程方面的業務外包給了印度;印度某個比較有遠光的人,成立了一家高品質服務的醫院,某項手術醫療費用需要4000美元,再加上美國和印度中間來回的飛機票,僅僅需要7000美元,而這項手術在美國需要20000美元的開銷,這促成了很多醫療旅行,因為同樣的高品質醫療服務,在印度能節省很多費用。由於印度會講英語的人比較多,且以每年300萬人的數量的大學生畢業,中國僅為250萬人,印度的高技術人才多,還有政府的鼓勵,促成了印度成為服務外包的首選地。總結:印度的這種旅遊醫療值得學習;還有就是高校教育的與時俱進也值得學習;由於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所以信息服務業很難學來。

大國崛起讀後感8

現在的世界是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不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殘酷的競爭。一個人若想在各種比拼中脱穎而出,就要總結、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經驗和教訓;一個國家若想在在如今這強國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鑑他國崛起中的經驗和教訓。《大國崛起》一書介紹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反應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9個大國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早期的大國,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們真可謂是勇敢的探險者、拓荒者。他們勇於向未知挺進。當其他歐洲國家的活動範圍還僅限於歐洲本身時,葡萄牙、西班牙已開始了對歐洲外的土地的探索與爭奪。於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發現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傑作”,這兩個國家也從外部掠奪來了大量財富。而最終,他們衰落了,因為他們的貪心、享樂之心等等。

荷蘭、俄羅斯兩國人民的堅強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蘭在獨立前的抗爭着實令我歎服;俄國人在強敵臨近之際的英勇無畏令我對其深表敬佩。但是,荷蘭成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活例子,蘇聯最終也未脱出僵化的模式。

英國、法國、德國都曾擁有強大的軍隊,同時也有強大的綜合實力。若是和平地、與時俱進地發展,他們不僅不會成為明日黃花,而且還會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難。但他們的野心決定了他們失敗的命運。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善於將所學來的東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國家,可他們唯獨沒有學會與人為善,並最終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遠見上。

美國從獨立到現在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其間運用了各種手段,極力地使自己獲得的利益化。雖説美國崛起的手段沒什麼值得讚揚之處,但是其維護主權的堅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從這9個大國的興衰史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崛起的過程中全部奉行擴張政策,而這擴張政策也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的衰敗埋下了禍根。不論是從這些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還是從現在的國際形勢來看,就決不能重蹈列強們的擴張政策的覆轍。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中國是擁有悠久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是當今世界維護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國的崛起要不損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時要為構建和諧世界盡我們的一份力量。在我們和平崛起的過程中,我們應學習那9個大國在擴張中體現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氣,善於學習和借鑑的品質,也要注意跟上時代的步伐;那些大國曾有過的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許勝利後的得意忘形,則是我們要嚴防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只有在努力維護和平的前提下的鋭意進取、團結、獨立、自主並不斷創新,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我們才能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喜人的成績。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進步,因為國家是由一個個個人組成的。與時俱進、鋭意進取、愛好和平不僅僅是對國家的要求,它們同樣也是個人應做到的。我們每個人都應有一顆愛國、進取、和平、創新之心。只有我們每個人不斷進行自我提高,我們祖國的實力才能逐漸加強,我國的國際地位才會不斷提高。當然,我所謂之人人進取等並非是説每個人都要按同一種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們人人都懷着強大祖國的理想去為祖國的發展而拼搏,並在此基礎上發揚自己的個性。我認為,發揚每個人的個性十分重要,因為人的個性得到較為充分的發揚,是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前提。

《大國崛起》既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有所啟示,也對我們個人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大國崛起讀後感9

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就像一個美麗的火焰,是否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還要看有沒有所需要的乾柴。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最主要的“乾柴”就是國民的素質和教育。依法國為例:

受文藝復興影響的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教分庭抗禮,他們爭奪兒童和羣眾的手段就是教育。通過這場爭奪戰,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注意採用實物教學和進行練習,着意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辦於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習所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師範教育設施,對確保教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是很高的。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10歲時,父親因受人陷害逃離瑞士。盧梭13歲即開始自謀生計。他當過學徒、雜役,為人抄寫過樂譜,做過家庭教師。寄人籬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長期漂泊不定的貧困生活,培育了盧梭對於"殘暴和不正義"的反抗意識。1762年,盧梭的長篇教育哲理小説《愛彌兒》問世。盧梭在這部構思20年,撰寫3年,精思熟慮的傑作中,對當時法國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別是教育進行了猛烈抨擊。他提出培養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新人的構想,描繪了一幅培養新人的藍圖。這部長篇檄文剛一發表,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法國政府下令逮捕盧梭,焚燬《愛彌兒》。盧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國。1767年,盧梭返回法國,避居於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評傳性的最後一部著作——《懺悔錄》。1778年與世長辭。

盧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齊所繼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齡分組來發展兒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實行教育。後德、法、英、意、俄、美等國政府,也紛紛派遣專家和官員前來學習。裴斯塔洛齊所創建的伊佛東學校成了蜚聲歐美的“國際學園”。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美國政府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盧梭、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想》的運動。前者成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後者成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大國崛起讀後感10

<<大國崛起>>是一部近代全球的發展史,它以歷史和全球的視野解讀了15世紀以來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大國適時出發、各領風騷,演繹出大國風采的歷程。深入文脈,縱觀列強的發展史。我們不免會發現,看似偶然的崛起,似乎都是必然的歷史結局。歷史的長河仍在緩緩的流動,認真學習習總書記所提出的:把握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規律,認識和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提高治國、理政的才幹。是每一個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願望的國人所需要的。

上世紀,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毛主席曾精煉而深刻的總結了中華民族的特性: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八年艱苦抗戰,向世人證明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氣概,3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現了我們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巨大成就。隨着“中國崛起”“當中國統治世界”等言論不斷湧現世界舞台時,我們亦感到: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亦將來臨。能否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經受住世界體系對我們的考驗,是當代中華兒女必然要面對的挑戰。

孫子兵法説:“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以史為鑑,學習崛起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末落教訓。面向未來、自力更生、開創中華進步的嶄新篇章。

大國崛起讀後感11

沿地球上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北上,在浩瀚無際的太平洋西北角處,自東北至西南分佈着一列弧形的島嶼,與亞洲大陸隔海相望。這就是日本——“太陽最先升起的地方”。

我要談論的就是《大國崛起》的日本。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並不優越,國土面積僅37萬多平方公里,不僅礦產貧乏,而且經常遭受地震、火山和颱風的襲擊。但是,它又是一個封建色彩濃重的典型東方國家。因此,日本能在西方列強的衝擊下,在很短的時間內脱穎而出、後來居上,迅速具備足以同世界強國抗衡的實力,成為成功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唯一一個東方國家,確實令世界為之震驚,也着實值得世人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一,日本的文化

至日本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日本文化開始擺脱對中國文化的簡單模仿,由所謂“唐風文化”轉化為具有日本自身特色的“國風文化”。正如日本學者木宮泰彥在總結7至10世紀唐朝文化對日本文化發展的影響時所説:唐朝三百年間,由於學生、學問僧學來和帶回的中國文化產物,不斷給予日本新的啟迪,中國前進,日本也前進。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沒有停滯,不斷吸收中國的優點,經過整理提煉,咀嚼消化,終於在平安朝中期以後,在各個方面都逐漸擺脱了唐風,產生了優美、典雅的日本文化。

宋、元時代,中國曾出現銅錢大量外流的現象。而在當時的日本,中國錢幣的流傳是非常廣泛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一時期中日兩國貿易聯繫和民間往來的密切程度。即使是元代,在蒙古大軍發動了兩次侵日戰爭(1247年、1281年),導致兩國官方斷絕往來的情況下,民間的商貿聯繫依然相當頻繁,甚至超過了宋朝。

二,日本的經濟

在明治維新時期,明治政府還統一了全國的貨幣,廢除了各藩之間設立的關卡。這些措施無疑為日本國內商品經濟的繁榮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日本的各種文化,經濟使人深思,為什麼一個曾經落後的國家如今是世界上的強國之列。

大國崛起讀後感12

作者:高鐵見聞本書詳細記錄中國高鐵崛起故事細節:全景展示中國高鐵崛起之路;深度內容獨家披露;以故事記錄歷史,從細節探究真相。全書內容詳實,紀錄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再到自主創新、高速發展,最後成為高鐵強國的全過程。《大國速度:中國高鐵崛起之路》讀後感

前段時間去看了《厲害了,我的國》,看到對中國高鐵的介紹,當時就想着要找個機會好好的瞭解一下中國的高鐵,因此找了《大國速度》來看。

《大國速度》作者自稱高鐵見聞君,通過此書講述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創新發展之路。結合自己的專業有幾點感受:

1、對產業有了新的看法:一個優質的產業足以帶動一個民族的崛起

近期在進行產業小鎮的研究,發現在國外很多產業小鎮都是由一個企業帶動起來的,比如説德國沃爾夫斯堡由大眾汽車而聞名於世,美國的好時小鎮因好時巧克力而廣為人知,法國的依雲小鎮因依雲水而聲名遠揚。一個優秀的企業足以帶動一個區域的發展,同樣一個優質的產業足以帶動一個民族的崛起。

高鐵作為一個產品,它的形成從產業鏈上來説,既需要鐵軌建設,又需要車輛研發、生產,還需要大量的周邊零配件支持;從產業使用上來説,對物流、服務業從很大的帶動;從帶動效應上來看,降低了區域間的時間成本,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從產業銷售來看,對外輸出,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所以,作為產業規劃從業人員,我一直認為,產業規劃是一個非常重要且非常慎重的事情,一個好的產業規劃,會改變一個區域的發展。

2、對事情有了新的看法:不要着眼於眼前利益,看事情要長遠

看這本書,其實就是在看中國高鐵的發展史,而這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在創造歷史。在高鐵發展階段,有眾多知名學者參與,並因為觀念不同,支持的高鐵產品不同,產生過很多分歧,因各種原因也讓中國高鐵走了不少彎路。但事實證明事情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如果自己不能成為推動歷史車輪前前進的支持者,那最起碼不要成為阻礙者。

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小看自己的作用,因為有可能你正在創造歷史。

大國崛起讀後感13

在這個星期裏,我讀了《小學生領先一步讀歷史——親近大明》這本書。原先對於明朝,我不怎麼了解,《親近大明》這本書把明朝的事都告訴了我,讓我對明朝有了很多的瞭解。

明朝(1368——1644),他是在衰敗中走向活潑、開放的朝代,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制度在這時迎來了成熟後的脱變。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了,舊的思想觀念開始解體,老百姓相對自由些了,新東西多了。14世紀,鄭和下西洋開創了人類航海時代的新紀元,大明王朝船艙工業之盛、軍容之威,曾經名震遠西,大明王朝的船隊將海上航線一鼓作氣推進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然而,在鄭和之後,明朝政府分頒了海禁的政策,背對了海洋,不在對海洋有興趣;明朝也錯失了主動發展、建立海上優勢的機會。即便如此,明朝仍然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她有着眾多的第一:國土面積第一,耕地面積第一,人口世界第一,破產量世界第一,白銀佔有量世界第一,軍隊數量世界第一等等。看到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第一,你也肯定很想了解明朝了吧,那就聽我説下去。

説起明朝,就不得不談起朱元璋和朱棣。朱元璋,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我讀了他的故事之後,我感到朱元璋是那麼殘忍、殘暴,但讀了《朱元璋揮淚斬女婿》這篇文章後,又有了不同的感受。洪武年間,他派他的女婿歐陽倫出使西域。歐陽倫一行人從京都出發,沒多久到了長安,他聽人講過,西域的百姓“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而且巴蜀茶在西域十分走俏。於是歐陽倫想:何不利用職務之便,倒賣茶葉,大撈一把!當時,西域的百姓為了得到茶葉,就得用當地的特產來做交換。明朝為了控制這些地方,頒佈法令,嚴禁私自販賣茶葉。然而,歐陽倫仗着自己是皇親國威,縱恿人家倒賣茶葉。他每到一個地方,就動用權力,有些地方官怒了,告到了朱元璋哪兒。朱元璋雖然心有不忍,但還是下了到聖旨,殺了歐陽倫。我讀了這個故事後,感到朱元璋為了治理好國家,為了建立一支有紀律、廉潔的官員隊伍,竟然大義滅親。可看見朱元璋對官員和皇親國威都是一視同仁,沒有因為是皇親國威,而官員犯了錯誤就要受刑。永樂大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徵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締造了一個“永樂盛世”。不過,朱棣的另一面卻殺人如麻,冷酷無情,特別是他殘殺明惠帝朱允炆的遺臣時極盡酷刑。朱棣到底是功勛卓越的一代明君,還是嗜殺成性的一代暴君?

當我看了關於朱棣的故事後,我感到他是善良與邪惡、才智與權謀、奸與雄的帝王。明朝,有着巨大的科技文化,有着以唐伯虎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但我更為把皇上賣給敵國的太監感到恥辱!

大國崛起讀後感14

這一週,我閲讀了《大國崛起》這部書,雖然沒有讀完,但這本書的內容已經深深地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國崛起》講述了十五世紀以來的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史和衰敗過程。其中既有如日中天的美國、日本,也有昨日黃花的法國、英國。這些國家都是從不斷汲取外國的優點、增強本國的軍事實力開始,不斷髮展、不斷壯大的,其中不少國家還通過侵略戰爭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但往往也是在戰爭的引導下,其中的不少國家由此走上了衰敗之路。

通過《大國崛起》這部書我們可以看出:決定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存亡的因素有三個:一是經濟,二是軍事,三是人民的信仰。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國家便會像蘇聯一樣四分五裂;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就會像近代中國一樣被分得千瘡百孔;如果沒有一個足夠團結全國各地人民的信仰,就會像早期德國一樣先後出現一千七百餘個獨立政權。而今天的中國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如果沒有通過總結其他大國得來的經驗去前進,那麼中國也很有可能會沿着其他國家的老路走下去。所以説,我們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汲取他人的長處,能幫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發展。

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這樣,而説到我們自身的發展,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我們在學習上,在自己努力學習的同時,還要多汲取別人的經驗來幫助我們自己更好的學習生活,學習別人的長處來不斷完善自我。

《大國崛起》不止是針對中國,不只是針對國家發展的好書,而且是針對全世界各國、各民族、所有人的一部好書。它讓我們懂得了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向日趨完美的明天!

老師點評:早看過書評,知道《大國崛起》確實是一部很好的書。遺憾的是老師一直忙忙碌碌毫無作為,至今還未能認真讀讀此書。説來真是很慚愧,你的讀書心得既給老師帶來了驚喜,也讓老師深深意識到自己目前停滯不前的現狀!“汲取別人的經驗來幫助我們自己更好的學習生活”,你的這一閲讀心得給老師帶來很好的啟示,謝謝你!

知不足方懂進取,有你這樣的好孩子與老師相伴,相信一定能讓我們彼此相互促進,共同成長,你説對嗎?

大國崛起讀後感15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由於社會的飛速發展,世界格局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今天的世界中,成為大國的道路與途徑也相應地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那麼,在這些和變化中,那一點才是是值得而我們注意的呢?

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現在的世界格局,實際上就是在歷史上常見的世界性大國的衰落與崛起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歷史中並不多見的動盪時期,因為這標誌着一個國家的衰落與另一個新的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所以,現在是大國崛起的極佳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世界的整體格局將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在歷史上,每個抓住了這個歷史機會的國家都在之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全世界都有着絕對的實力。比如,這種機會對於葡萄牙和西班牙來説就是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由於這兩個國家敏鋭的抓住了機會,他們便得到了崛起的機會;對於荷蘭來説,就是海上貿易的繁榮發展,於是荷蘭成為了海上貿易的壟斷者;對於英國來説,就是工業化的開始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英國通過首先工業化,成為了當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商業帝國和日不落帝國。這些例子都深刻地告訴我們,只有抓住歷史的機遇,才能在新一輪的世界格局洗牌中得到長足的發展與崛起,完成成為世界大國的目標。

從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每一次世界格局變化中,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事物,在不同的時代,這事物也不同,比如在英國的崛起過程中這件事物就是工業發展,這種變幻莫測的事物在大國崛起中極為重要,哪個國家掌握並發展了他,就有成為世界性大國的可能。那麼,這種東西在這次的世界鉅變中會是什麼呢,這還有待現今的世人去好好探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