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論語》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的讀後感600字(精選6篇)

《論語》的讀後感600字1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説:“聖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

所以論語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孔子在教導弟子的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麼是“仁”。或許後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為了能讓後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般的指導,才從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

(當然,這純屬我的想象,沒有什麼依據)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説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説新語》的?我想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出於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麼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麼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麼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閒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閒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麼。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

當然,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做不到。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論語》的讀後感600字2

孔子的言行思想被弟子所記錄,著成《論語》,20篇文字鑄就了儒家的經典,融入了中華文化,體現了孔子的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人生哲學和教育理念。“論”即論纂、“語”即言行,圍繞着“仁”這一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進行闡述。

“仁”,是孔子提倡的人生哲學,也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關於什麼是“仁”,孔子説:“仁者,愛人也。”又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他一貫堅持的,也指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其次是人格的塑造,或者説是自我修養。在孔子看來,誠信對一個人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儒家還非常具有反省精神。曾子説:”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也説:“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傳承幾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仁者愛人的核心思想是古今醫者信守的醫德準則,其仁愛、重道、中庸、講究誠信、注重禮儀的核心內容與現代醫院管理的醫德醫風建設、規範醫療服務、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塑造完善的醫院文化息息相關。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面對眼下尷尬的醫患關係,愈發覺得孔子這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華所在。在工作中,醫生和患者若能嘗試換位思考,我們的醫生便會更負責,更有耐心,態度更好。而患者也會更配合,更理解,更支持醫生的工作。若我們醫務工作者秉承“仁者愛人”、“恕”道的儒家核心思想,就能夠讓醫患互相尊重,彼此理解。若你我做到,我們就能構建起和諧的醫患關係,邁向孔子所講的“醫患大同”!

《論語》的讀後感600字3

今年暑假裏,我在農家書屋裏發現了一本經典之作《論語》,後來一個月我和她交上了朋友。漸漸地,我知道了《論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半部《論語》平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成書與戰國時期,是一部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國學啟蒙經典。

在第一篇的學而中,我知道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意思了,就是學得了知識,要不斷地温習,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嗎?還有第二篇的為政中也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的意思是:只讀書不思考,就會感到茫然,失去學習的方向和動力;只思考不讀書,就會懈怠,限制自己的視野,最終一無所成。

從孔子的這幾句話中,我感到裏面都包含了一個詞——學習。學習的兩個字都在一個共同點——學,“學”的意思是指第一次接觸;“習”是指再次接觸瞭解。我感受到在平時的學習中,知識學會了,要不斷地拿出來複習温習,這樣的知識在我們的腦海中才能根深蒂固,而且還會有新的發現,這會讓我感覺到快樂。一個人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第一次接觸的東西不一定能理解或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再次或多次接觸,才能加深印象,理解其中的含意。

我有一次在背散文《背影》時,不管用什麼方法都背不出來,最後,在媽媽的幫助下,我讀了一遍又一遍,並認真地去思考,理解了其中的含意,最後,終於熟練地背出來了。

讀《論語》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孔子的話都很有哲理,也很貼近我們的學習,讓我懂得了很多的學習方法,知道了讀書與思考的重要性,我們要利用這些方法,把我們的知識學好,然後去報效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地更強大!

《論語》的讀後感600字4

簡潔而經典的語句是中國古詩文的特點,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獨特的魅力倍受矚目。我認為,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論語》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貧窮的人羨慕富豪,因為他有讓他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而富豪卻羨慕那些平凡的人,因為他們很快活,不會整天杞人憂天地擔心錢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説的,快樂的事有很多:學了又時常温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曾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現在的大人們,更注重物質化的世界,卻忽略了我國的傳統觀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卻恰似給我們亮了一盞明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我的課外英語輔導班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一個有關她的學生的故事。那個學生學習很好,很受同學與老師們的歡迎,但是卻有同學發現那個學生偷同學們的筆和錢,從此,那名學生開始被同學們排斥,最終不得不轉學。

這正驗證了孔子的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道德永遠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沒有德與孝不行。

這些便是給我感受最深的語句。讀《論語》,令我受益匪淺。今後,我要細讀論語,細讀這中華悠悠千年智慧,讀懂這其中的做人道理與處事方法,品嚐這暖暖的心靈雞湯。

《論語》的讀後感600字5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的。我讀了《論語》之後,《論語》給了我在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啟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開始,我對這句話疑惑不解,但在之後親身體驗過後我就全明白了。學校裏驕陽似火的下午的第一節課上,我們開始學習一首古詩,我們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專心聽講,“叮鈴鈴,叮鈴鈴”下課鈴響了,一節課如流水般風速雷池地過去了,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我全都學會了。第二天早上,我一踏進教室,就聽到同學們那鏗鏘有力的聲音,看到同學們在朗朗上口的讀着昨天新學的那首古詩,我也加入了同學們的`“隊伍”一起讀了起來,我一讀,就發現了嶄新的知識,這不正是孔子説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也體會過。一次,遠方家鄉的表妹來我家住了幾天,她和我很聊得來,也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也有人不理解我,但我從不記恨別人,也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如果學了,然後再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是也很高興嗎?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遙遠的地方而來,不也很開心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心裏從不怨恨,難道不也是正人君子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是指學習方法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寫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道德修養的,還有的論語是寫學習態度的和寫人生哲理的,總之,論語如天上的一顆顆璀璨的繁星一樣多,也像繁星一樣指引着我們人生的道路,告訴我們正確的方向。

讀了《論語》,我知道了要温故知新,勤奮好學,樂於助人,孝敬父母。

《論語》的讀後感600字6

這個暑假,我參加了三味書屋舉辦的經典誦讀“《論語》10+10”夏令營。

我又見到遠道而來親切的“大蘿蔔”—子舒老師。

子舒老師告訴我們,《論語》是記錄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我心目中,孔子距離我們很遙遠。子舒老師像講故事一樣跟我們講述其中的道理。一下拉近了古代和現代的距離。其中有許多句子耐人尋味,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嗎?這裏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是啊,在學習中,有時候學過了的字在應用時我卻不知道怎麼寫,就是因為學過之後沒有複習,沒有牢記。我們應該經常複習,掌握好它的形態、字的意義,讓這些字牢牢地記腦袋裏,就不會忘記了。我們讀書要經常讀,多讀書才會學到新的知識,學過的東西一定要複習,“温故而知新”,只有這樣才能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上;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取長補短。這裏説的是隻要虛心求教,處處留心,處處都有老師。

《論語》中還提到:做了好事不一定要別人知道和理解。不管別人理不理解,知不知道,都應該多做好事。還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有道德的人。雖然,孔子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孔子思想卻代代相傳。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好好學習,努力做一個正直,謙遜,與人為善的人,即使不能成為參天大樹,也要做好一顆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