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精選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95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百年孤獨》的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精選5篇)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1

孤獨是很多人都害怕的,何況是百年孤獨。出於對書中內容的好奇,我翻開了這本書。看完這本書後,感慨頗深,如果有時間,建議大家也可以看看,接下來寫寫我的個人感受。

其實這本書,我一共看了三遍,才慢慢的理清其中的故事關係及人物關係,也從中感悟到了很多的東西。作者採用的是倒敍的描寫方式,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其實,每種書不管是採用什麼樣的寫作方式,只要我們認真的投入,我相信也是一定可以真正的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想。《百年的孤獨》這是本書是有實際的創作背景的,哥倫比亞爆發的內戰,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的殘忍,及民眾的盲目,作者通過寫家族之間彼此沒有溝通,沒有信任,整個家族充斥着孤獨的精神,在作者的筆墨下,一個個人物性格鮮明。

《百年的孤獨》顯然是作者對當時所處環境的一種感受的描寫,他希望整個國家是團結的、美好的、和諧相處的,在作者的眼裏,其實所謂的孤獨就是不團結。

《百年的孤獨》通過對一個家族的興衰史進行描述,從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的過程。這本書描寫了一個家族的七代人,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他們夫妻倆想要與外界相連,於是想要開闢一條通往外界文明之路,遺憾的是他卻被綁在了樹上,幾十年後他死在了那顆樹上,馬貢多文明也一同死去。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羣螞蟻吃掉。

整本書讀下來,再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可以發現作者的良苦用心,雖然書中的內容是虛構的,但是書中的史實是真實的,作者的內心希望國家和平,人民羣眾可以團結起來,沒有鬥爭。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2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都深深的改變了世界文壇。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説,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剛剛開始閲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敍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閲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説:“這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3

對科學的誠愛,對情人的瘋愛,對生活的濁愛,對家族的任愛,幾代人,一直努力着,追尋着那個時代的自己,為想要的東西,或生或死,到最後,一切卻又迴歸到原始的起點。

請及時的享受當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生活一直在繼續,只是走着走着,有些人回到了原點,有些人走到的峯頂,有些人還繼續走在前往或者回去的路,那又怎樣,不論發生什麼,路還在我們的前方,請繼續走下去。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説、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故事也很簡單,但是幾代人加起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情感很簡單,但是幾代人加起來就不是簡單的情感。

閲讀之後,生命到底是什麼?信仰又是什麼?沒有人會告訴我們答案,我也不能給自己一個確切的答案,活着,好好的活着也許就夠了!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4

自6月7日晚開讀范曄譯本《百年孤獨》,經過10余天睡前醒後的卧讀,今日晨終於通讀一過,也算了卻了多年的夙願——終於讀過《百年孤獨》了,否則,在文化人面前怪沒面子的,哈哈,好在老張周圍文化人屬稀有動物

書是讀完了,想談點什麼卻難,因為老張不是評論家,更不諳翻譯之道,不過,話還得從譯文説起。范曄先生青年才俊,不過文筆卻非常老到,這其中也許就有譯不下去時狂讀白先勇的“金大班”等中文經典作品之功,總而言之,譯文的“雅順”應該是老張能夠一氣讀完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於老張而言,第二個原因恐怕就是書籍的裝幀與印製比較合乎老張的口味,套封魔幻、內封素雅,傳統大32開精裝,字體大小適中,書籤令老張喜愛有加,既便於閲讀,閒暇還可享受一番,哈哈,老張也許是過於看重形式了,但個人喜好沒有辦法。正是基於上述兩點,老張才得以欣賞馬爾克斯這部魔幻現實主義的鉅著。魔幻現實主義,這名字起得真正科學,或者説是很真理。歷史和現實,人世和它世,真實和虛幻,分不清、辨不明,剪不斷、理還亂,百年的孤獨融匯始終,馬孔多小鎮的興亡也貫穿始終。

或許還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寓意,老張領會不了,至今連到底寫了老奧家幾代人也沒有理清。但這並不妨礙閲讀,照樣還能讀得津津有味,或許這正是名著的魅力或者説魔力。上海譯文黃錦炎等先生譯本各方面都很好,但老張一直未能通讀,今日想來也許有年齡的原因,年輕匆忙,很難在一個點停留過長時間,小張沒讀的書只能留待老張了,哈哈。人與書,有沒有緣、有沒有分、有沒有緣分,或許冥冥之中早有定論,這個説不好,不好説,只好不説也罷。

《百年孤獨》的讀後感5

《百年孤獨》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的代表長篇小説,是一部充滿神奇與狂歡的歷史鴻篇鉅著,被後人譽為“魔幻小説界璀璨的明珠”。

在文學界,一直把《百年孤獨》奉為瑰寶,我很早就知道它是一本享譽世界的文學名著,也早早買下來準備細細品讀,第一次看了十多頁,就被裏面龐雜的家庭系統和不斷重複的人名繞得頭暈目眩,後又斷斷續續翻看了幾次,可能是浮躁,也可能是因為“書非借不能讀也”吧,我終沒一氣呵成,只好忍痛束之高閣,但又時常惦念着。今年五一,我重拾舊夢,靜心研讀,那匪夷所思的故事,魔幻離奇的筆法,性格鮮明的人物,樸實無華的語言都強烈的吸引了我,雖然書中驚濤駭浪,但讀完最後一個字合上書本時,我反而感到了內心的平靜。

那《百年孤獨》究竟講的是什麼故事,給我帶來什麼啟示呢?

馬爾克斯以神來之筆,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命運,描繪了哥倫比亞農村小鎮馬孔多從荒蕪的沼澤中興起、發展、鼎盛到最後被一陣旋風捲走而完全消亡的一百多年的圖景,巧妙地把現實生活和虛幻宗教色彩、神話故事糅合在一起,既氣勢恢宏又奇幻詭麗,既曲折離奇又驚世駭俗。

馬爾克斯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長期生活在自我封閉的孤獨中,甚至新出生的孩子都帶有家族特有的孤獨,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所以家族中多數人最後的結局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獨中退化。

在小説《百年孤獨》中,唯一保留着親情的是母親烏爾蘇拉,烏爾蘇拉支撐着整個家族,關心着兒女們的成長。她斥責欲殘忍槍殺戰友的兒子,憤怒地用鞭子抽打濫殺無辜的孫子,不顧一切去探視臨刑前的兒子……她對所有的人都敞開愛的大門,她恪守博愛的原則,然而,她的愛得不到迴應,在冷漠的現實面前,偉大的母愛也顯得蒼白無力,這是時代的不幸,也是悲哀。

小説的最後,作者讓這個缺少人情味的城市“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對孤獨的最好定義,因為陰冷的環境很難孕育生命,只有打破孤獨,復活愛心,世界才會充滿陽光,這是作家對美好未來的呼喚,也是《百年孤獨》給我的啟示。

在高度文明的現在,電子產品與軟件的發展,反而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即使待在一個周圍都是熟人的環境裏,卻還要一次次翻看手機才能緩解心中焦慮和無所適從。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其快捷化、信息化的時代,很多人很忙,以為忙可以擺脱孤獨,卻只是讓孤獨越跟越緊,其實,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常態。

當夜色吞噬喧囂的城市,當看着遠處樓宇未息的萬家燈火,孤獨會沒有預兆的來襲,正如馬爾克斯所説“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沒有人會喜歡孤獨,但又無法避免,不如釋然,坦然接受生活中的孤獨時刻,學會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