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德蘭修女傳》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6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德蘭修女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德蘭修女傳》讀後感1

一口氣讀完了《徳蘭修女傳》中間感動的數次落淚。之前也知道德蘭修女很偉大對她的事蹟從媒體報道上也略知一二,但是這本傳記讓我詳細瞭解了她完全無我而平等愛人的一生,她用自己的一生在愛窮人、孤兒、被遺棄的人、麻風疾病人、艾滋病人……,這些人都是修女認為的"窮人"。

首先在加爾各達為代表的印度因為戰爭、饑荒和社會等級制度所以有大量的貧困人口,他們食不果腹,缺衣無藥,生命時刻受到威脅,這些人在物質上無疑是絕對的窮人,但是即使是窮人他們也一樣有尊嚴渴望得到尊重,他們也一樣有愛。有一次,德蘭修女為一個有八個孩子的家庭送了一袋大米,聽説已經斷炊很多天了。但是令修女驚奇的是,那個家庭餓女主人剛剛拿到米,就將米分成了兩份,拎着其中一份匆匆忙忙地出去了。後來,德蘭姆姆問她去了哪裏,她説:"他們也在捱餓。"原來,她將自己剛得到的一些米的一半分給了她那些捱餓的穆斯林鄰居。所以德蘭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默默的服務於貧困的人們,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

其次德蘭修女認為貧窮的另一種面貌是這樣的:很多人向遠方的人表達愛心很積極,比如熱情的參加各種慈善,募捐,志願者活動等,卻對身邊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還有很多人,因為渴求更多的個人成功或者更大的個人發展一直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懷父母照顧子女結果導致家庭的遺憾,很多人實際上是生活在一種精神和心靈的深度貧困裏。心靈被焦慮、疑惑和巨大的虛無感所困擾,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現實社會人人都渴望成為一個富足的人,而不希望成為一個窮人,但是在一味追求物質財富上富足的時候我們又不自覺的製造出很多精神方面的窮人,所以想要成為一個富足的人物質方面靠自己去努力奮鬥,精神和情感上我們需要被關愛也需要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從自己的家庭開始,從身邊人開始,如修女所説:我們如何愛窮人,如果我們不能首先愛自己的孩子,愛如果不是從家庭開始,我們如何保證他結出的果子一定是美善的。

《德蘭修女傳》讀後感2

德蘭修女出生在一個還算富裕的家庭,雖然中間有變故,但是母親還是讓她接受了高中教育,擺在她面前的是大好前程,但是18歲的時候,她卻毅然放棄安逸的生活,選擇了去印度當修女,十幾年的教師生涯並沒有徹底實現她的理想,當看到窮人悲慘的生活之後,她毅然決然選擇保持修女身份,出去幫助窮人,幾經努力才終於被批准,在幫助窮人的`過程中,她遭遇過很多困難和挫折,甚至很多次因為飢餓和勞累而病倒,但卻始終堅守她的信仰,即使物質條件極其貧乏,她也用愛温暖每個被幫助的人。在她的感召下,很多家庭出身好的女孩也加入了這個行列,由此她走向了建立修女會的道路,並將她的救助機構不斷壯大,她創立的臨終關懷院、兒童之家,曾經被社會所不容,卻最終越來越壯大。她的事業在擴充,但是她的精神世界依然在堅守,不論是恪守生活上的貧困,還是精神上的堅守,她都始終堅持着她的信仰,正如傳記中的一段話,“沉默的果實是祈禱,祈禱的果實是信仰,信仰的果實是仁愛,仁愛的果實是服務,服務的果實是和平”,她一生執着於自己的信仰,執着於對世人的愛,在愛中行走,用愛的力量解決了很多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

德蘭修女看起來只是個平凡的人,但卻有着無窮的力量,這股力量源自她的博愛,她雖然一生在感受主對她的召喚,認為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主安排的,但能夠有如此的信仰,並將愛的力量發揮到極致,她配得起我們全世界人的尊重和愛戴。

只有心中充滿愛的人,才會對別人獻出自己的愛。我在書中不僅受到了教育,而且也會用這樣的觀點指引我的教育,讓我的孩子心中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