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書房中傳出我朗朗的讀書聲。我正在讀一本中華經典書籍——《三字經》呢。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教師向我們推薦了好多古今經典詩文,而我最喜歡讀的就是《三字經》。它是我國明清時期的兒童啟蒙課本,作者是宋代的王應麟。這本書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令我百讀不厭。

我的這本《三字經》不僅僅有它的原文,並且還有註釋和相關的故事,圖文並茂,使我讀起來興趣盎然。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謙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是講孔融四歲就明白把大梨讓給哥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講黃香九歲就明白用身體把被窩焐暖讓父親休息;“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説人應當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

讀着這些資料,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向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當的,從來沒有想到為他們做些什麼。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髮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後,我要改變自我,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着想,儘量讓他們少為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學,老何為”警示我小時候要用功讀書;“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鍊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無益”告訴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必須會後悔的;“頭懸樑,錐刺股”提醒我學習時必須要全神貫注;“昔仲尼,師項橐”告訴我學習應當不恥下問……

《三字經》的資料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練短小的語句中,藴含着人生的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閲讀者,收穫着,我樂此不疲。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2

你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小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父親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親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親睡……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為父親減輕負擔,知道父親在外工作十分勞累,主動承擔家裏所有家務,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

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現在雖然讀六年級了,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少爺,在家不但什麼事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我和一個小小年紀的黃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三字經》有一段是這樣寫的:“頭懸樑,錐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戰國的蘇秦,讀書時為防止瞌睡把頭髮吊在房樑上,睏倦時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

他沒有老師教誨,而是靠自己勤奮刻苦。晉朝人車胤夏天抓螢火蟲裝入紗袋,當作現在的電燈泡照明,用來晚上讀書;孫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來的光看書。他們家裏都非常非常的貧窮,但從來沒有放棄和停頓過學習。我覺得古人的做法雖説有些不合科學道理,但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的後人。

從歷代文學家、政治家和科學家的經歷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想一想自己,感覺十分慚愧: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讀書,學校是修文規模最大的學校,老師教學水平也很高,可以説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可以更廣泛和深入地學習知識。可是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學習不刻苦,有時還做了違反紀律的事,回想起來真是後悔。今後我要向這些優秀的古人學習,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3

我相信大家都讀過《三字經》吧!《三字經》裏有兩句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意思是:孟子的母親曾為了他有一個學習的好環境而搬了三次家。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割斷子織的布來教育他。就因為這樣,孟子才明白什麼是半途而廢,才可以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學家。

像孟子一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説詩仙李白,他小時候很聰明,而父親卻一天到晚讓他讀書。有一次,李白看見父親不在就偷偷溜出去玩了。他走着走着,看見一個年邁的老奶奶拿着一根又粗又大的鐵杵,在河邊的石頭上使勁地磨着,李白便覺得十分奇怪,好奇地問:“老奶奶,您在幹什麼?”“我把它磨成繡花針”。老奶奶邊磨邊説。“這麼粗的鐵杵,什麼時候才能磨成呀!”李白驚訝萬分。“只要不停地磨,總有一天會磨成的。你們讀書也不是一樣嗎?”老奶奶笑了笑説。李白聽了,心裏不由一動,馬上回到書房,專心地讀書來。最後,李白終於成了歷史有名的詩人。

還有很多名人因為小時候貪玩,而領會到一個一個的道理。雖然我們不會像孟子和李白一樣逃學,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能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4

女兒一歲半了,聽朋友説從小就應該給孩子國學知識的啟蒙教育,於是購買了一本兒童版的三字經,開始和女兒一起誦讀。

説起《三字經》,我以前上小學時沒有學過,只是常常聽人説“人之初,性本善……”才知是《三字經》,也不懂得什麼意思。當了媽媽以後,就很注重孩子的啟蒙教育,不知不覺中迷戀上了讀《三字經》,這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句句精闢,句句簡練,句句哲理,再細心領會琢磨,才感到《三字經》確實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而成的。它承載着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記載着千千萬萬個尊師愛友、孝順父母等令人敬佩的故事。

《三字經》雖然短小,讀來卻意義重大。“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裏有一句:“能温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孩子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卻不知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好逸惡勞,學習不努力,喜歡趕時髦,比吃穿。可以説,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教育孩子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活,聽父母的話,長大後不僅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時間多陪父母聊聊天、説説心裏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5

讀了《三字經 》後,發現裏面有許多經典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 " 昔孟母,擇鄰處,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500字》。子不學,斷機杼 " .這一段經典名句,讓我很是感動!孟子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跟他母親很有關係。

孟子小時候,住處附近有個墳場,每天都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從家門中經過。孟子覺的好玩,也學着玩起出殯的遊戲。孟母發現後,擔心孟子不安心學習就決定換個地方住。當他們搬到鎮上後,沒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不安心學習了,學着屠夫拿起刀子,玩起剁豬肉的遊戲。孟母決定再次搬家。這次,她帶着孟子住到學校附近,這裏書聲朗朗,學習氣氛濃厚。從此,孟子專心致志地讀起書來。

孟子稍大些,拜了大學問家子思為老師。起初,孟子學的很專心,過了一段時間,就變的很懶散了,有一次,趁老師不在時,同學們拉着孟子偷偷地溜出去捉迷藏,摸小魚,直到天黑才回家。

孟母問孟子為什麼回來這麼遲,孟子咕噥着説讀書沒意思。孟母聽了非常生氣。她拿起剪刀,一下子就剪斷了快要織好的整匹布,問孟子: " 布斷了,還能繼續織下去嗎? " " 不能。 "" 你正在求學,如果中途停學呢? "" 我明白了,我再也不貪玩逃學了。 "" 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如果半途而廢,終將一事無成。 " 從此,孟子發憤讀書,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看了以後,覺得這位母親很偉大,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厭其煩的三次搬家,當看到孩子逃學回家時,孟母不惜割斷快要織好的布,教育他學習不能半途而廢。

回想自己現在,有很好的學習環境,豐足的學習用品和幸福的生活,我就更應該認真學習!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6

"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所有人都耳熟能詳吧。這就是《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民族上千年的燦爛文化有了嶄新的認識,為作者如此精湛的才藝而佩服;也信服於古代教師獨特得道的教育方法。

中華民族自古就被稱作"禮儀之邦".古代人民一直就有知書達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應具有這樣的美德,這是最基本的。這些美德在孔融、黃香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我們都應該去學習。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是能反映出一個的人品德是否高尚,修養是否得體。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隨之發展着,但是腳步卻變得越來越快,絲毫不會停下來休息一會或者放慢腳步,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便會忽略很多,例如友情甚至親情。尋找那丟失已久的親情是任何一個遺失親情的人所應該做的,這起因便是源於人們內心對親情的渴望。一個完整的大家庭,我們做子女就應該孝敬長輩,不僅僅是孝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都應該孝敬。這樣一來,這個大家庭便充滿孝敬與感恩,為這個家庭增添了許多樂趣與温暖。但是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有麼?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是又能有多少呢?!估計扳着手都能點的清。現在許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子女,父母大都數是很寵愛子女的,是的子女都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讓他們懂得孝敬是十分重要的。

《三字經》中也講到讀書。讀書使人明智,有一句話説得好"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許多人多讀書後不都成功了嗎?像歐陽修枕上讀書,馬上讀書,甚至是廁上讀書,使得他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僅僅喜歡讀書也是不夠的,還要讀好書。作者在書中就提到了許多好書。好書能引領你走向光明;反之,壞書則會讓你陷入黑暗。讀好書還是壞書最終取決於自己。

中華民子是個強大而繁榮的民族,我們身為炎黃子孫,就應該對中國的歷史有一定的瞭解!《三字經》僅用簡短的語言講述了各個朝代的興衰。以史為鑑,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錯誤,因為有時一個小錯誤可能會帶來一生的遺憾。

這本書交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擁有良書,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用自己最真實的內心去了解與理解別人,更加親近這個世界。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7

每逢節假日,媽媽都會帶我到書店去看書,然後挑一本有意義的書,為我買下來,讓我回家讀。前段時間媽媽為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隨手捧起,大聲地吟誦起來:“人之初,性本善……”我的耳畔彷彿迴盪着幾百年前,私塾裏周而復始的誦讀聲。

媽媽告訴我説,《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九百年的歷史。它是一個萬花筒,包羅萬象,把“歷史、地理、人物、天文、詩書、禮樂、教育、哲學”以三個字為一句的形式展現給讀者,可以稱得上“學一書而通萬卷!”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它華麗的書頁,去品味它獨特的風味。

閲讀着,收穫着,我愛不釋手,很快就把它讀完了。

合上《三字經》,那一個個富有節奏感的句子依然在我的腦海裏不斷閃現。“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三字經》讓我愛不釋手,因為它讓我懂得了學習的真諦。“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學,不知義。”其含義為一塊玉石只有經過精心雕琢才能成為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其實人也是一樣,需要在磨礪中成長,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幼不學,老何為。”其含義為小時候是學習最好的時光。因此,我們要趁年少時勤奮學習,不斷地探究書中的奧祕。讀書必須知道:“學則智,不學則思,有不滿,則進步。”意思是説求知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從每一個角落,任何一個地點,尋找學問,尋找答案。

厚厚的《三字經》中我最喜愛的一句是“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告訴我: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即“一心不能二用”。是啊,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在這本書中,我還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説: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要尊敬父母,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

《三字經》,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它陪伴着我成長,成長……

一本好書,一生經典!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8

一天,我學着老夫子的樣子,倒揹着書,又津津有味的背起《三字經》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背到這兒,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彷彿看見在大熱天裏才9歲的小黃香顧不得擦去臉上的汗水,正用扇子使勁地給他爸爸扇着枕蓆,想讓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回來睡得涼快些;冬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小黃香沒有了媽媽,家裏又沒有火爐,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温暖被窩,讓爸爸暖暖和和地入睡。

“孝於親,所當執。”孝敬父母,理所當然,可我都11歲了,我孝敬過父母嗎?我左思右想,恐怕只有為那次幫媽媽洗碗,勉強算得上“孝於親”。倒是媽媽天天為我洗衣、做飯,忙個不停,碰到天氣變化,不是為我送衣服就是為我送雨傘。一到暑假,為了我這個寶貝女兒,一日三餐都得做可口的飯。我真慚愧呀,我比黃香大兩歲,居然沒有好好盡過一次孝,不行,我得給媽媽放一次假,表現表現!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我口中唸唸有詞,“該準備個什麼節目呢?”看到時間快中午了,“對了,媽媽每天中午為我做飯,還要炒菜,多累呀!我就學做飯!”説幹就幹,我立刻忙開了。

媽媽來到廚房,見我臉上都是汗,心疼地説:“欣茹,天太熱,還是讓媽媽來炒菜吧,你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不。媽媽,我要給你放假!”“放假?”“對!給我一次機會嘛!不就是放一次假嗎!”説服媽媽後,我在廚房裏又忙活起來,一會兒,幾個簡單的菜就做好了,我學着媽媽平時的樣子叫道:“肚子餓了吧,快吃飯!”“遵命!”媽媽笑呵呵的答道。

吃過飯,媽媽剛站起來收拾飯桌,我又趕緊把媽媽按住:“媽媽,我鄭重宣佈,從現在起,我給您放大假了,祝您假期愉快!我上崗幹活了!”説完,我就哼着三字經,收拾起碗筷來。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9

第一次讀先生解讀的《三字經》,是在09年的早春。相對43集的節目容量,書薄得似乎有些離譜。隨手翻開一章,讀起來倒也流暢。起身倒兩杯水的功夫,便已經讀到了“敬請期待下冊”的字樣。並沒怎麼在意,也就任書躺在地上不去理會,和《三字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結束的有些隨意了。

從厚厚一堆書中又翻出這本先生解讀的《三字經》,是在讀過之後的兩三週。那時的北京城依舊裹在層層疊疊的寒冷裏,偶爾會有陽光從偌大的玻璃窗外探進來。窩在牀頭讀《芒果街上的小屋》:童年、老屋、浮雲、瘦樹、棄貓……忽然有些嫉妒起遙遠的墨西哥少年,可以伴着這樣美好温暖的文字一起長大。於是我又翻開《小王子》,企圖從中尋找些什麼作慰藉,但原本百看不厭的它,卻始終也沒能喚起心頭哪怕一星半點的共鳴。而《三字經》的出場,像個適時的闖入者,更像是個歡快的吉普賽舞者,帶着我穿越了屏風相隔的迴廊,走近那段有着番薯和麥芒味道的童年時光。

帶着回溯童年時光的願望第二次翻開這本書,多了些謹慎的、厚重的儀式感:認認真真從序言開始,逐字逐句讀下去。從性本善到習禮儀,從説仁義到經子通,回憶一點點暈染鋪展開來,小時候跟着媽媽一起認字唸書的快樂亦慢慢湧現。我知道這一次,是太大的滿足了。

正如《小王子》是寫給大人們看的童話一樣,先生這本解讀《三字經》,於我更像是一條通往童年的小路,崎嶇、且並不很明朗:荊棘叢生之後開闊的世界,像是在等待有心之人的一步步試探和挖掘,而和多年前那個緊緊攥着布娃娃、羞澀的不知如何開口的自己相遇,更像是探險路上偶遇友善的陌生人,拍拍彼此的肩膀,再輕歎一聲,哈,原來你也在這裏。

我想所謂好書應該如此:看得到編者字斟句酌的用心,更有着一條為讀到它的人提供的出口,那些因書而生的懷舊、快樂、激烈、震撼、憤怒、甚至隻字片語的默契感,通通能由這樣一個出口發散開去,像是一次高強度運動後酣暢淋漓的快感,身體所有器官熱切的迴應着,無數個新的自己被分裂出來,舊的自我亦在逐漸脱離……合上書的一刻,仿若新生。

而先生解讀的《三字經》正是這樣的書:讓你無法不再生渴望重回童年的心,且不知不覺的蹲下來,和年少的自己説説話,然後滿足的離開。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是我從小就已經會背的,至今仍然滾瓜爛熟。但不同的是,如今,我已經懂得了何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了。

每當我讀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時,我都會深有感觸。當我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排練,覺得很累,很想放棄時,我都會想到這一句話。它使我明白到:如果我現在不努力學習,將來肯定不會有大的成就。所以,我每次都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讓自己堅持下去。也正因為有了它作為動力,才使我成為今天的多才多藝的我。

在我們學校,很多老師都説我很聰明。但在我心中,我覺得自己並不聰明,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績,都應歸功於我至愛的媽媽。如果我沒有了媽媽十一年以來對我的幫助、教導和支持,我現在怎麼可能成為那麼出眾的孩子呢?古有孟母為其兒子“擇鄰處”,現如今,我的媽媽也是“子不學,斷機杼”。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每次讀到這一段時,我都很慚愧,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要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要禮讓同輩,讓大的梨子給哥哥吃,自己吃小的。而我自己呢?都長這麼大了,也不會替父母親着想,還常常做出一些讓他們生氣、傷心或擔心的事情,真是丟人。

讀了《三字經》,我感覺我的知識豐富了許多。因為我從這些經文中,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使我以後能夠做得更好。我覺得,《三字經》是一本能夠啟發和引導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讓我做得更加完美的好書。它似乎就在我心中,時時刻刻地提醒着我,指引我走向正確的道路,讓我感覺到,成功的人生路,就在我面前向我揮手。我知道,書常讀常新。我要常讀《三字經》,不斷領悟它的真諦,體會其中道理。待我領悟更多,體會更多之時,我離成功的距離就不遠了。當然,我也清楚,在這個過程中,我會遇到許多挫折,不過,我依然會頑強地面對,克服重重困難。我相信,成功,將屬於我!

《三字經》,是一本讓我終生受益的好書!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11

昨天中午,我加班把《青銅葵花》這本書看完了。書的內容很感人,看到好幾個部分時,我都被感動地哭了。

書中講了一個叫葵花的小女孩兒從小就失去了媽媽,她的爸爸帶領着她來到了大麥地村。可是,爸爸在畫完葵花(大麥地種的葵花)獨自駕船過河時,一陣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把爸爸捲到了河裏淹死了,幼小的葵花就這樣成了一個孤兒。最後,她來到了青銅的家。青銅的家很窮,雖然日子艱苦,但她卻很幸福。最後,兩個阿姨和青銅葵花市的市長把葵花接回了城市。青銅和葵花分開的那一瞬間,青銅會説話了,他大聲的喊着:“葵花!葵花!”

合上這本書,我從葵花聯想到了我自己。我自己可以説,比葵花幸福10000倍。葵花上學的錢是家裏人省吃儉用,賣蘆花鞋攢出來的。葵花知道,家裏人很辛苦,所以她不亂花錢,她還揹着家人自己乘坐一艘輪船到南方撿銀杏果按現在的説法就是打工。而我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手大腳地花錢。誇張一點兒可以説是揮金如土。上街買這買那,我要吃什麼,媽媽買,我要玩什麼,媽媽也買。葵花卻什麼東西也不敢買,反而自己還掙錢。

我真敬佩葵花,敬佩葵花不亂花錢的好品質。葵花不但不亂花錢,而且還很懂事呢!

葵花到了青銅家裏,從來不撒嬌,很體貼家人。家裏很窮,要做作業的時候,為了節省燈油,到夥伴家借燈光寫作業。夥伴們不讓借了,青銅就給葵花捉了很多很多的螢火蟲,放在一個瓶子裏,葵花接着螢火蟲的光寫作業。爸爸媽媽有時候批評她了,她也虛心接受,不犟嘴。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奶奶得病了,葵花的心裏就出現了念頭,第一就是掙錢,第二就是在期末考試那天成績不考好,這樣就不用交學費,爸爸媽媽就可以把省下來的學費給奶奶當醫藥費。 我想一想,心裏實在有些羞愧。

葵花那麼懂事,那麼節約,我真需要向她學習學習。從今天開始,我要讓爸爸媽媽監督着我,我只買我需要的東西,不需要的東西一律不買!我一定要做一個像葵花一樣懂事的好孩子,珍惜我現在的幸福生活!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12

隨着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解《三字經》,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於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閲讀起《三字經》這本古老卻經典的著作。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僅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日學習《三字經》對於我們來説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日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採用敍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很多的歷史典故,藴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資料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啟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僅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説明了為人父母為人師的職責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此刻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説“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此刻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麼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能夠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習《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十分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揚。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13

我是一個愛讀課外書的女孩子。我讀過很多課外書,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莫過於《三字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它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直到現在,我還經常翻閲它。它每次都能引起我的思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開篇的短短几句話説明了環境對人性的影響。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很相近,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生活、學習的環境的不同,慢慢地人的習性就會相差很遠,有了好壞之分。可見周圍環境對人成長影響很大。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有出息,即使在古代也不例外,所以才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一直鞭策着我奮勇向前。玉石只有經過雕刻打磨才能成為器物。同樣的,一個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懂得知識和道理。人之初,上天賜予我們每個人成為“玉”的機會,可為什麼長大後,人與人之間卻會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除了環境的影響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各人後天努力程度不同造成的。只有愚蠢和懶惰的人才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老天的不公。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須得付出辛勤勞動。如果今天不把握大好時光好好學習,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就只會一事無成。相反,如果你願意刻苦磨練自己,將來就一定能成為光彩奪目的“玉”。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非常孝順,九歲時就懂得替父親暖被窩。父母養育我們長大,為我們操碎了心。成功時,父母陪我一起慶祝,失利時,父母在我身邊支持鼓勵,與我共渡難關。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感恩,孝敬父母,讓孝順這一光榮傳統在我們身上載承下去。

除了以上讓我感悟最深的名言和典故,《三字經》裏還有很多充滿智慧,給人啟迪的名言、典故。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傳統的傳承使者,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相信今後無論我多大了,走到哪裏,都會在身邊帶一本《三字經》,時時翻閲,處處提醒我做人的道理,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14

在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就經常讀《三字經》給我聽,那時候的我記憶力特別的好,沒用多長時間我就把三字經背誦下來。由於我太小了,在背到一半的時候就累的口水流到了我的下巴上,濕乎乎的,聽我讀的人們都誇我記性好,前途無量。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不再喜愛背《三字經》,因為我覺得它枯燥乏味,所以漸漸的遺忘了它。

去年寒假,老師要求我們讀《三字經》,我極不情願的找出那本沉睡了六年的《三字經》,誰知拿起來竟一眼不眨的看了兩個小時。

有一段“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戰國的蘇秦,讀書時為防止瞌睡,把頭髮吊在房樑上,睏倦時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沒有老師教誨,而是靠自己勤奮刻苦。晉朝人車胤夏天抓螢火蟲裝入沙袋,晚上讀書用來照明。孫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來的光看書。他們家裏都非常貧窮,但從來沒有放棄過和停頓過學習。我覺得古人的做法雖説有些不合科學道理,但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從歷代文學家。政治家和科學家的經歷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想想自己,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讀書,而且擁有自己的學校和優秀的老師,可是自己卻不夠刻苦,甚至還厭惡過學習。這樣一對比簡直讓我無地自容。

其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處我突然明白了母親曾經放棄了一個生財之路的原因。我奶奶説過,姑姑搬家之前,家裏經營着非常掙錢的麻將館,讓母親來接手經營,可母親拒絕了,她開了現在的課後輔導班,輔導留守兒童的學習。可是不但收入微薄,還特別操心,母親以前明亮的嗓音已經變的沙啞,經常含草珊瑚含片來緩解。嚴重的咽炎讓她經常乾咳。我曾經暗暗的覺得母親不夠聰慧,是《三字經》讓我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我深深的讚歎和感激古人為我們留下這智慧的結晶,文學的寶藏,永不退色的經典。

五年級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15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名句讓我受益匪淺。

我如飢似渴地讀着它,它教會我不少做人的道理。當我讀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懂得一個人就算有很多錢,如果不努力學習,沒文化修養,也是一個沒用的人。我們青少年一代還要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不懂文化,哪能完成這個使命?文盲是悲慘的,隨時可能被人欺騙,有時還會因無知而步入歧途。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好知識,做一個有用的人。當我又讀到“人相處,貴誠謙;待人寬,律已嚴”時,我就想起平時的自己。我最愛發小脾氣,人家不小心説錯話,我就大發雷霆,對別人又不夠寬容,也許是我不喜歡結羣的緣故吧。讀了《三字經》這四句,我明白在跟別人相處時得多為別人着想,少發脾氣,其實妒忌和生氣都是很痛苦很辛苦的事,還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

《三字經》還成為我行動上的指南針。印象深刻的是“三人行,有我師;見人善,即思齊”,它的意思是:看到別人有啥長處,看到賢德的人,就應該考慮自己怎麼向他學習、看齊。在這以前我與它正好相反。以前我是那種滿足現狀、驕傲自大的人。考試成績好了,我就心安理得,又可以在人面前炫耀一番!媽媽見到了,常對我説:“成績只可以代表過去,不可代表將來呀!”讀了《三字經》後,我慚愧極了。從此,我變謙虛了,得到好成績也不自滿了,決心更用功學習,更上一層樓。失敗了,也不氣餒,失敗乃成功之母嘛,失敗後只要總結這次失敗的原因,就等於給下一次作一個充分準備。而且,我要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學習,吸取他們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其實驕傲是不對的,氣餒也是沒理的,我們要正確對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讀了《三字經》,受益真不少,它不但教會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而且還是我行動上的指南,它真是我的良師益友。